小学六年级求未知数

小学六年级求未知数
小学六年级求未知数

班级:姓名:

求未知数x

(1)x+12=31 (2)x+3.2=4.6(3)100+x=250 (4)x-1.8=4(5)x-6=7.6 (6)3x=18

(7)1.6x=6.4 (8)5x=1.5 (9)x÷7=0.3 (10)x÷1.1=3 (11)x÷5=15 (12)3x+4=40 (13)6x-35=13 (14)3x-12×6=6 (15)18+5x=21

(16)2(x -16)=8 (17)(5x -12)×18=24 (18)8x -3x =105

(19)2x +1.5x =17.5 (20)3x +x +6=26 (21)x -036x =16

(22)422

13

2

=+x x (23)20 -x =9 (24)15 - x =2

(25)43 - x =38 (26)19 - 2x =9 (27)100-3x =16

(28)34-12x =15 (30)2.1÷x =3 (31)2.5×8÷x =5

(32)6.3÷x =7 (33)3.5÷4x =2.5 (34)1.2÷x =0.6

(35)6.4÷x =8 (36)36—3x =3.6 (37)3

1:4110:=x

(38)2:2.1:4.0=x (39)x

3

4.212= (40)

x

6

5.14.2=

(41)x :4

13

1:21= (42)8:4:8.0x = (43)12:3:4

3=x

(44)x

89

2= (45)

x

3

5.22.1= (46)4:25.3:5.6=x

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改

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 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2、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通过从实物图抽象填未知加数算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 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玩扑克牌游戏,同学们有兴趣吗?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你有什么依据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圆珠笔图

①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7+()=10 ③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生试读,师示范读,生再次跟读。()就用来表示不知道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小括号里的数。 ④谁能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同桌先交流,再汇报。 ⑤生汇报后师出示答案。 2、教学书P70小旗图。 ①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P70的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几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 ()+4=7

求未知数x

3、求未知数x。(6分) 0.6x+3×2.5 = 67.5 4(x+0.2)= 1.2 x×(1.2+3.8)= 67.5 3、脱式计算。(18分) 0.25×1.25×4×8 2.125×+1.875÷4 (2.5-0.125)×0.8+6.24 2.25×4.8+77.5×0.48 4、列式计算。(共6分) (1)16与2.5的积,减去8除5.8的商,差是多少? (2)、一个数的2.5倍比125的少12,求这个数. 一、直接写出得数。 1-+= 0.23= 0.23÷1%= 3÷-÷3= 4×÷4×= 8.18+2.92= +=45分:小时=

543-(143+299)=100÷12.5÷8= 78-0.8= 6.3÷10%= 1+3= 25×4÷25×4= 4-1--2.125= 9.3÷0.03= 1÷100%÷25= 1÷-÷1= 0.2米:35厘米= 1.25×= ×÷×= = 45×99= 0.9×99+0.9= ()×63= += 二、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65÷5+1.29×0.2+×20% (+)×3+ 24×(-)÷×[-(-)] 4.85×0.17+0.485×8.3+×99+ 2008×2-2.86×(6.25-6) 4÷1+6×(0.86+0.86+0.86+0.86)×25 7.6×÷[1.9-1.9×(1.9-1.9)] 125÷(50÷8) 9999×7+1111×37 19.98×37-199.8×1.9+1998×0.82 (70+)×1-1÷2-1÷3- 231÷231 8.89×36+8.89×63+8.89 2007×216×( - 三、求未知数。 1-= 4-7×1.3=9.9 :28%=:0.7 =:4×(x-0.8)=8X+X=45 χ+χ-6= =30% :χ=:2

六年级数学《未知数》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未知数练习题 1、练一练: (1)若2x -3与- 1 3 为倒数,则x =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m+3)x |m|-2+2=6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ax 2+bx+c =0的一个解是-1,试求|a -b+c -2010|的值。 (4)如果-5x =5y ,那么x =,其根据是 ,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 . (5)如果代数式6(12 x -4)+2x 与7-(13 x -1)的值相等,则x = 。 2、如果|3x -2|=4,则x = ; 3、已知方程3x+8=14 x -a 的解满足|x -2|=0,则a = ; 4、解方程: (1)2(x+3)-5(1-x)=3(x -1) (2) x+4 5-(x -5)=x+33 ? x?22 (3)3x?1.50.2 +8x = 0.2x?0.10.09 +4 5、K 取何值时,代数式k+13 的值比 3k+12 的值小1? 6、甲、乙二人在公路上同方向匀速前进,甲的速度为3千米/时,乙的速度为5千米/时,甲正午通过A 地,乙于下午2点才通过A 地,问下午几点乙才能追上甲?追及地距A 地多远? 7、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是9,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9,求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 8、大明中学七年级共有三个班,向希望小学共捐书385本,1班与2班捐书的本数比是4:3,1班与3班捐书之比是6:7,问2班捐书多少本? 9、解下列方程 (1)4x -2=3-x (2)4x -3(20-x )=-4 (3) 5x?18 = 74 (4)y+12=- 2?y 3 (5) x?13 ? x+2 6 =1- 2x?12 (6)4m+3-3m =0 (7)y -y?12 =3- y+25 (8)4q -3(20-q )=6q -7(9-q) 10、一个两位数,数字之和为11,若原数加45得到的数和原数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得到的数恰好相等,求原两位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3 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丨苏教版

《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联系具体的情境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能够说出算式的意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探索求未知数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从实物图抽象填未知加数算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难点:理解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今天,我邀请了一位客人来到我们的课堂,瞧! 小朋友真热情,孙悟空非常地高兴,他想考考大家。谁来读一读。(9可以分成5和4) 调皮的孙悟空用方格遮掉了其中的一个数,你知道方格中应该填几吗?(4)他又把5变成了3,你知道此时方格中该填几吗?怎么想的?(9可以分成3和6) 这一回呢,谁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孙悟空不仅学过分与合,他还学过这样的算式,你认识吗?他用方格遮掉了得数,你知道应该填几吗,怎么想的?(6和4可以合成10) 看来数的分与合作用很大,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呢! 二、新授 1、引入: 大家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孙悟空带了礼物给大家,想看吗? 咦,是个空盒子呀,如果用它来装水果,能装几个?(10个)怎么数的,能到前面来带着大家一起数一数吗?(齐数:1、2、3、4……)变!

追问:已经放了几个?全部放满是多少个?(已经放了8个,全部放满是10个) 是呀,这个盒子一共能放10个苹果,已经放了8个,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来考考大家?(还能放几个呢) 哦!其实这幅图的意思是:盒子里已经放了8个苹果,再放几个是10个? 谁能像我一样连起来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已经……再放……) 2、引导 再放几个是10个,就是这8个加上几个是10个。你能写出算式吗? 预设:①8+2=10 ②10-8=2 小朋友们用算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非常棒。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还可以用这样的加法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 8+()=10(板书), 这个符号叫做小括号,领说一遍。小括号怎么写呢?(左弯弯、右弯弯。)这个()表示“几”的意思。这个算式读作:8加几等于10。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这个式子和以前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小括号) ()里为什么没有数?(格子里还没有放水果,要算出再放几个。) 是的。这个()表示“再放几个”的意思,要我们想办法求出来的,暂时还不知道。这个不知道的数就叫未知数。(板书并领说: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方框、三角形、字母等来表示,今天就来学习求加法中的未知数。(板书:求加法里的未知数) 3、求未知数。 那么在这个加法算式中,8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已经放了8个,再放几个就是10个)()里的数是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预设: 8和2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2;10可以分成2和8(板贴:用分与合)8加2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2;(板贴:用加法) 10减8等于2,所以括号里填2;(板贴:用减法) 盒子里空了2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里填2等。(板贴:看图填数)。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能求出()表示的未知数是2。

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一第6~11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会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J,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2.使学生学会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用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6题,指名学生口算。 2.根据每组里乘法的积,写出除法的商。 45X 3=135 25X7=175 36X4=144 135÷45=175÷25=144÷36= 135÷3=175÷7=144÷4= 提问:上面每组里写除法的商是怎样想的?(用乘法的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 3.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乘法算式里,用积除以一个因数,就可以得出另一个因数。这节课,就应用乘法算式中的这种关系,学习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J。(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3。提问:工在乘法算式中是什么数?同学们能应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求出未知数X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这里是怎样求JX 9=108中的J的?为什么可以用108十9来解答?这里应用了什么知识? 检查书写格式和结果。 指出:求乘法算式里的未知数z,要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十因数来解答,先写出上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的式子,再求出未知数X是多少。 2.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里的X都是乘法里的什么数? 一个因数要怎样 求?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明每一题为什么这样算。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想的。 提问:求乘法算式里的未知数刀,要怎样算? 指出:求未知数J,先要看J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根据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未知数等于什么,列出求X的式子, 然后算出结果。 (评析:在练习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归纳思路、整理方法,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巩固求未知数Y的方法) 4.教学例4。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一) 姓名: 一、计算。 1、口算(10分) 4.3+1.07= 12―714 = 2÷0.1= 2 9 ×2.7= 4 ÷811 = 0.125×32 = 67 ÷3= 213 + 1 4 = 80%×30%= 6.3×10%= 456 ―178 ―1.25= 56 ×310 = 18 ÷12 = (2.4+1 15 ) ÷6= 0.25 ×8= 1 - 6 5 ÷1.2= 1 + 12 ×1+ 12 = 29 × 2.7= 23 +14 ÷34 +14 = 5 ÷5 3 = 2、 递等式计算 165 × [ (1 23 + 15 ) × 157 ] [ 34 - 0 ÷ ( 17 + 213 )] ×43 3.68 ×[1 ÷(2110 – 2.09 )] [2 – (11.9- 8.4×4 3 ) ] ÷1.3 65 ×38 + 58 ÷ 5 6 20 .01×83+ 1.7×200.1 3、列式计算 (1). 一个数的34 是2.5,这个数的3 5 是多少? (2).一个数加上它的50%等于7.5,这个数的80%是多少? 四、 简算题 1、(0.4×0.8)×(2.5×12.5) 2、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二) 姓名: 1、直接写出得数。 3-113 = 34 ×1.6= 0.8÷0.01= (0.25+14 +1 2 )×8= 1÷119 = 0.6÷35 = 4-1÷3-8×1 3 = 0.1×0.1+0.1÷0.1= 2、求未知数x 。 115 x +25 x = 415 X ×(1+41 )= 25 2.1x +7.9x =0.29 25 12 X = 15×53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写出简算过程)。 [3.2×(1-58 )+335 ]×2112 137 +2415 +447 +32 15 4397 ×99 3.75×425 +1.6×33 4 1÷2.5+2.5×0.4 325 -134 -1 4 五、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80%是6.4厘米,比它多1 4 的数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 列含有未知数X等式解应用题(1)教案 人教版

列含有未知数X等式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迅速地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求未知数(要求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 18+=37 54-=23 +67=83 -26=13 +47=79 35-=7 2.板演(与口算同步进行) 学校买来70盒粉笔,用去28盒,还剩下多少盒? (订正板演,同时把条件和问题对调,变成例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解应用题)

1.教学例7 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学校买来多少盒粉笔? (1)指名读题,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板书线段图,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 28+42=70(盒) (3)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提问:怎样进行检验呢? A:用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用去的28盒,如果等于剩下的42盒说明解答正确. B:用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剩下的42盒,如果等于用去的28盒说明解答正确. 教师板书: A: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 B:买来的盒数-剩下的盒数=用去的盒数 提问:(a)买来的盒数知道吗? 教师说明:可以设买来粉笔盒.

(b)买来的盒数为,用去的知道吗?剩下的知道吗?谁能列出一个等式? 引导学生列式:-28=42 -42=28 (补充课题: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c)结合题意说一说等式的意思. (d)解答等式-28=42 -42=28 =42+28 =42+28 =70 =70 教师说明:因为设未知数时,已经说明单位名称是盒,所以计算结果就不用再写单位名称. (e)指导学生检验. 2.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应用题,它有哪些步骤呢?结合例7说一说. 第一步:读题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求的是什么?设未知数为(板书:设)第二步:按照题意,找出哪些数量与哪些数量有相等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板书:列) 第三步:求出未知数是多少(板书:求) 注意:代表的数量不写单位名称. 第四步:检验并写出答话.(板书:验、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 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例3、例4,想想算算,练习十六第5~10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求算式中未知数的含义,知道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2、使学生学会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掌握求未知数x的书写格式,能正确地求出未知数x.。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每组口算时写出加法的得书得数。提问:每组题里的和减一个加数,等于什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139+()=1421+()=26 ()+5=15()+4=18()+6=15 上面每题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教学新课 1、认识未知数 (1)像刚才一组求()里的数叫未知数(板书:未知数)

让学生说说第二行算式里的未知数是哪一个数。 (2)示要求的数,是未知数。未知数还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教x的读法),像()+6=15就可以写成x+6=15,问:哪一个是未知数? (3)同学说复习题里的未知数怎样用x表示,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用x表示未知数,把下面的两道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你能想出怎样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吗? a)揭示课题 应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我们就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的关系,来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x。(板书课题) (4)教学例3 a)出示例3,求未知数x,第一步先要将原来的题抄下来。提问:x在加法里是什么数?根据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要怎样求?这里的x要等于什么?(板书:x=5035)说明:第二步是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得来的,等号要与第一个等号对齐。 b)根据x=5035,算出x等于多少?强调等号要与上面两个等号对齐。求出的x=15对不对呢,让学生把x=15放到x+35=50里算一算,看15+35的结果是不是50。 c)根据什么来求加法算式里的一个加数?求未知数x时是分

求未知数X专项练习题90道

求未知数X 专项练习(90题) (1)5 3χ+2.4χ=6 (2)3.5: χ=5:4.2 (3)1.8χ-χ=2.4 (4)x 10=8 .05.2 (5)6×3-1.8χ=7.2 (6)17-5χ=2.4+35 1 (7)4 x =5 2.1 (8) χ-41χ=8 3 (9)12.6×65-2χ=8 (10)2.1x =6 .05.1 (11)53×21-χ=51 (12)3 2 χ+50%=42 (13)4χ-13=31 (14)4.5+8χ=272 1 (15)2χ+4.3×3=1421 (16) χ×(1-83)=13 2 (17)χ-41χ=83 (18)321÷4χ=2.5 (19)4 .0x =65.1 (20)1.6:χ=52:103 (21)3χ-16×3=102 (22)x :197=201:3 1 (23)4χ+7.1=12.5 (24)χ:0.6=3 1:4 (25)32:73=9 7:χ (26) 0.3χ-2=9.1 (27)7x =5 .36.0 (28)21x -41=81 (29) χ: 21=41:81 (30)21: χ=41:8 1 (31)3χ+41χ=2132 (32)145:7 5=0.3: χ (33)131-χ=89.2 (34)3 1:0.25=80%: χ (35)4χ+7.1=12.5 (36)43-21χ=5 1 (37)32χ-21χ+51=32 (38)43:5 3=χ:12 (39) χ-21χ=107 (40) χ:4 3=12:3 (41)2.4χ-0.45×2=0.3 (42)X -0.8=10

【教育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教育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求算式中未知数的含义,知道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2、使学生学会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掌握求未知数x的书写格式,能正确地求出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每组口算时写出加法的得书得数。提问:每组题里的和减一个加数,等于什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139+()=1421+()=26 ()+5=15()+4=18()+6=15 上面每题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教学新课

1、认识未知数 (1)像刚才一组求()里的数叫未知数(板书:未知数)让学生说说第二行算式里的未知数是哪一个数。 (2)示要求的数,是未知数。未知数还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教x的读法),像()+6=15就可以写成x+6=15,问:哪一个是未知数? (3)同学说复习题里的未知数怎样用x表示,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用x表示未知数,把下面的两道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你能想出怎样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吗? a)揭示课题 应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我们就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的关系,来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x。(板书课题) (4)教学例3 a)出示例3,求未知数x,第一步先要将原来的题抄下来。提问:x在加法里是什么数?根据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要怎样求?这里的x要等于什么?(板书:x=5035)说明:第二步是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得来的,等号要与第一个等号对齐。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

第八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求未知数,完成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7一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的方法,进一步熟悉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1)—(3)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做教科书练习十五的第7题。 2.教师出示复习题: (1)水果店运来20筐苹果,每筐25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2)水果店运来500千克苹果,每筐25千克。运来苹果多少筐? (3)水果店运来500千克苹果,一共20筐。平均每筐多少千克? 教师先让学生回答第(1)题: “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用乘法?” “乘法是一种什么运算?” “乘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积=因数×因数。 再回答第(2)题和第(3)题。

“第(2)题怎样计算?为什么?” “第(3)题呢?” “除法是一种什么运算?”教师在上面乘法基本关系式的下面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根据乘、除法问的关系,如果已知商和被除数,怎样求除数?” “如果已知商和除数,怎样求被除数?” 学生逐题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陆续板书如下: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新课 教师:应用乘、除法间的关系,可以求未知的因数、除数和被除数。 1.教学教科书第69页求未知数χ的例题。 教师板书第(1)题,提问: “这个算式里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未知数χ?根据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手指关系式: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接下来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在教科书上(第75页下面),做完后核对。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核对时提问:

完整word版,六年级:解稍复杂的方程

解稍复杂的方程 【基础知识】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等式的两个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依然成立。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例一:解方程 (1)3.08+9x=4.52 (2)3.7x÷0.3=1.48 小试牛刀:(1)6.3x—4.8x=4.5 (2)x—(7.6—0.4)=5.4 例二:解方程。 (1)3x+4=2x+8 (2)(8x+3x)÷2=33 小试牛刀: (1)4x—3+3x=6x—2 (2)6(x—3.5)=17.8+2x 例三:解方程。 (1)7(x+2)—4(x—1)+2(3x—1)=27 (2)x+3x+5x+7x+9x+……+99x=250 小试牛刀: (1)(x+0.9)+(x+0.09)+(x+0.009)+(x+0.0009)+(x+0.00009)=5.99999

(2)15(4x—8)—5(2x+10)=6(5x—20) 回家作业: 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a,最大的一个数是();若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a,那么最 小的一个数是()。 2、用a和b的和去除它们的差,算式是()。 3、用方程解文字题: (1)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2,它们的差是28.4,求甲、乙两数。 (2)32比一个数的1.6倍少8,求这个数。 (3)某数减去5的差乘以4得80,求这个数。 (4)已知华氏温度和摄氏度之间关系为: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当华氏温度为80.6℉时,相当于多少度? 4、应用题: (1)一桶油连桶重22.5千克,先倒出油的一半,再倒出余下油的一半,这时候 连桶重还有7.5千克,求油和桶的重量分别是多少? (2)全班同学到公园去划船,如果一条船坐5人,就有3人没有上船;如果一条 船坐6人,有一条船多出5个座位。问:租了几条船,全班共有多少人?

第二讲 用加减法关系求未知数(二年级上)

第二讲用加减法关系求未知数 一、概念: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应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验算加减法是否正确,也可以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时,第一步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第二步按照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第三步解出未知数是多少,要注意的是求出的x所代表的数不写单位名称;最后再写出答案。二、例题: 例1:求x+15=40中的未知数x. 解:(分析:x代表的是加数,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来求未知数。) x+15=40 x=40-15 x=25 练一练:求未知数x: (1)x+38=51. 例2:27加上什么数得70? 解:(分析:这是一道含有未知数的x的文字题,首先要设要求的数为x,然后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未知数x.) 设要求的数为x.则 27+x=70 x=70-27 x=43 练一练:什么数加上49得71? 例3: x-48=35, 求未知数x 解:(分析:式中x代表被减数,可以根据“被减数=减数+差”来求x) x-48=35 x=35+48 x=83 练一练: x-29=43, 求未知数x .

例4: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解:(分析:第一步先用x表示未知数:设要求的数为x,第二步:再想所求的未知数字减法中是什么数,这道题中的x所表示的是减数。) 设:要求的数为x. 80-x=49 x=80-49 x=31 练一练:一个数减去42得33,这个数是多少? 作业: (1) x+15=34,求未知数x. (2) x-34=51,求未知数x. (3) 16加上什么数得49? (4)两个数的差是55,减数是63,被减数是多少?

求未知数x及其应用的复习

求未知数x及其应用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复习第l一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正确地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弄清怎样的题适合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关于整数四则运算的一些知识。这节课,先复习求未知数x及其应用。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确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求未知数x,并能进一步掌握应用这方面知识来列含有未知数省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复习求未知数x 1.复习四则运算算式各部分的关系。 提问:谁来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

关系怎样? 学习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用处? 2.做复习第1题。 (1)做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求第1题的x用除法,求第2题的x用减法? 指出:第1题里的x是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求这里的x用除法计算;第2题里的x是一个加数,根据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所以求这里的x用减法计算。 (2)做第二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同桌相互说一说求题里的j是怎样想的。 3.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复习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等式是根据什么来列的。 提问:这里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这几道题,都是按哪几步做的?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都是怎

第八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

第八册求未知数x 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第八册求未知数x 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 页求未知数,完成第69 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7 一12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的方法,进一步熟悉除法的意义。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1)—(3)题写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做教科书练习十五的第7 题。2.教师出示复习题: (1)水果店运来20 筐苹果,每筐25 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2)水果店运来500 千克苹果,每筐25 千克。运来苹果多少筐?(3)水果店运来500 千克苹果,一共20 筐。平均每筐多少千克?教师先让学生回答第(1)题:“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用乘法?” “乘法是一种什么运算?” “乘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积=因数X因数。 再回答第(2)题和第(3)题。 “第(2)题怎样计算?为什么?” “第(3)题呢?” “除法是一种什么运算?”教师在上面乘法基本关系式的下面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根据乘、除法问的关系,如果已知商和被除数,怎样求除数?”“如果已知商和除数,怎样求被除数?” 学生逐题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陆续板书如下: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乂除数 二、新课教师:应用乘、除法间的关系,可以求未知的因数、除数和被除数。 1.教学教科书第69页求未知数x的例题。教师板书第(1)题,提问: “这个算式里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未知数x ?根据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手指关系式: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接下来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在教科书上(第75 页下面),做完 后核对。 第(2) 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核对时提问:“题里的未知数与已知数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未知数X根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手指关系式:被除数=商乂除数。 “最后等于多少?” 2.做教科书第69 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 题,教师先说明这是一道文字题,可以先列出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再解答。 “想一想设X 代表什么?” “根据题意,你能找出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 让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并解答出来。

六年级奥数不定方程

第六讲不定方程 【知识要点】 1、许多数学家需要用方程或方程组来求解。要想获得未知数的唯一解,能独立列出的方程个数必须与未知数的个数相等。如果方程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则称之为不定方程或不定方程组,以为此时未知数一般有无数多个解,解是不确定的。但如果结合具体问题,增 加一些对解的限制条件,如只求自然数解等,这样的不定方程的解就只有有限个或唯一一个了。必须注意,限制条件中,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是隐藏的。 2、求不定方程的自然数解或正整数解,关键是充分利用整除特征,尝试找出第一解;对于其他的所有解,可通过解的规律,逐一罗列出来,并不困难。 【例题精讲】 例1:求下列方程的整数解(x>0,y>0)。 (1)5x+10y=14; (2)11x+3y=89. 【思路点拨】 5 和10有公因数5,而14没有公因数5,所以原方程无整数解;y=29—血上,11x 3 —2能被3整除且x v 9。 模仿练习:(1)求满足方程5x+3y=40的自然数解。 (2)设A和B都是自然数,且满足△+旦二57,求A+B的值。 11 7 77

例2:某单位职工到郊外植树,其中1的职工各带了一个孩子参加,男职工每人种13棵树, 3 女职工每人种10棵,每个孩子种6棵树,他们共种了216棵树,那么其中有女职工多少人? 【思路点拨】 设有女职工x人,男职工y人,那么有孩子—人,这个条件说明3|x+y。 3 模仿练习:某小学共有大、中、小宿舍12间,能住80人。每间大宿舍能住8人,每间中宿舍能住 7人,每间小宿舍能住5人。问中、小宿舍共有多少间? 例3:有四个自然数A、B、C D,它们的和不超过400.A除以B商5余5;A除以C商6余 6;A除以D商7余7,这四个自然数的和是多少? 【思路点拨】 A=5B+5=6C+6=7D+7,A一定是5,6,7 的公倍数。 模仿练习:有三张扑克牌,牌的数字各不相同,并且都小于10,把三张牌洗好后,分别发 给甲、乙、丙三人,每人记下自己牌的数字,再重新洗牌、发牌、记数。这样反复几次后,三人各自记录的数字和分别是13、15、23。问这三张牌的数字是多少?例4:求解不定方程组5X 7y 9Z 52⑴的正整 数解。 3x 5y 7z 36(2) 【思路点拨】 消元,使方程组变成一个不定方程。例5:王虎用100元买油菜籽、西红柿种子和萝卜籽共 100包。油菜籽每包3元,西红柿 模仿练习:求下列不定方程组的自然数解: 3x 6y 2z 22 5x 8y 6z 28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巩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减法中的未知数x,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25()=15()34=62 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如果把题目里的()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x=15x-34=62) 说明:这样的题就是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指名板演。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 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这里x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把x=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x=96对不对? (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3.巩固练习。 (1)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 50-x=3038-x=1246-x=15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 (1)出示例8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5.做想想算算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1)小题。 2.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2)小题。 3.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解方程六年级上册练习题(一)

六年级上册解方程练习题(一)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1. 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X - 27 X=43 2X + 25 = 35 70%X + 20%X = 3.6 X ×53=20×41 25% + 10X = 54 X - 15%X = 68 X +83 X =121 5X -3×215=75 32X ÷41 =12 6X +5 =13.4 83414 3= +X 3X=83 X ÷72=167 X +87 X=43 4X -6×32 =2 125 ÷X=3 10 53 X = 7225 98 X = 61×5116 4x -3 ×9 = 29 21x + 61 x = 4 25 X-13 X=3 10

103X -21×32 =4 2041 =+ x x 8)6.2(2=-x 5X=1915 218 X=154 X ÷54=2815 4χ-6=38 53X=7225 2X+41 X=105 X ÷356=4526 ÷2513 X-0.25=41 4 X =30% 4+0.7X=102 32X+21 X=42 30 x -12 x -14 x=1 12 +34 x=56 22-14 x= 12 23 x -14 x= 14 4 X -3 ×9 = 29 4X -6× =2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例3、例4,想想算算,练习十六第5~10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求算式中未知数的含义,知道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2、使学生学会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3、掌握求未知数x的书写格式,能正确地求出未知数x.。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每组口算时写出加法的得书得数。提问:每组题里的和减一个加数,等于什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7+()=139+()=1421+()=26()+5=15()+4=18()+6=15上面每题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二、教学新课1、认识未知数(1)像刚才一组求()里的数叫未知数(板书:未知数)让学生说说第二行算式里的未知数是哪一个数。(2)示要求的数,是未知数。未知数还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教x 的读法),像()+6=15就可以写成x+6=15,问:哪一个是未知数?(3)同学说复习题里的未知数怎样用x表示,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用x表示未知数,把下面的两道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你能想出怎样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吗?a)揭示课题应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我们就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的关系,来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x。(板书课题)(4)教学例3a)出示例3,求未知数x,第一步先要将原来的题抄下来。提问:x在加法里是什么数?根据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要怎样求?这里的x要等于什么?(板书:x=5035)说明:第二步是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得来的,等号要与第一个等号对齐。b)根据x=5035,算出x等于多少?强调等号要与上面两个等号对齐。求出的x=15对不对呢,让学生把x=15放到x+35=50里算一算,看15+35的结果是不是50。c)根据什么来求加法算式里的一个加数?求未知数x时是分几步写的?写的格式要注意什么?(5)做想想算算第2题。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6)教学例4a)出示例4,在这道题里,哪个是要求的数?用什么数来表示?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的意思。教师画线段图。这幅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要求的数用x表示后,也就是200加上什么数得430?根据200加x430,可以写成怎样的式子?x要怎样求?请大家试一试。b)提问:这里的x怎样求的?为什么用430200来求x?x等于多少?200加上什么数得430?(7)做想想算算第3题。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十六第6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2、做练习十六第7题。3、做练习十六第8题。4、做练习十六第9题第(1)题。四、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9题第(2)题,第10题。家庭作业:想想算算第1题,练习十六第8题。

求加法里的未知数

求加法里的未知数 一、练习旧知,激活基础 1.说说下列数的组成(几和几合成几)。 10(7,)10(,2)9(5,)10(6,) 2.引入新内容。 提问:在数学学习中,你感觉学会数的分与合有什么用处?(学习加减口算) 今天这节课,看看我们又用已经掌握的什么知识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学习例题 1.出示用布盖着的果盘。 谈话:这是天使姐姐给的一盘水果,想知道是什么吗?(揭开盖子,学生发现是空的,惊讶!) 启发:观察一下,如果用它来装水果,能装几个? 学生回答后一起数一数,说明盒子里可以装10个水果。 2.情境演示。 天使姐姐现在送水果来了,一起来看看吧。 演示:用学生喜欢的水果图片放进果盘里(贴图片),边放边让学生数个数,一共放8个。 追问:已经放了几个?全部放慢是几个?(板书:8 10) 3.引导列式。 启发:同桌讨论讨论,想到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说法,引导说成:再放几个是10个?) 能不能把老师放水果的情况连起来说一说?(指导学生连起来说:已经放了8个,再放几个是10个?) 引导:再放几个是10个,就是这8个加上几个是10个,要是用加法表示可以怎样写算式啊?讨论讨论,看谁有好办法。 学生交流,综合学生的想法,明确:上面的问题是8个加上几个是10个,可以裂成8+()=10,这个()表示“几”的意思。【利用已有板书写成算式:8+()=10。】引导学生读算式:8+几等于10。 追问:能看图说一说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吗? 4.明确内容。 追问:这个式子和以前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里为什么没有数?(格子里还没有放水果,要算出再放几个。) 说明:这个()表示“再放几个”的意思,要我们想办法求出来的,暂时还不知道。这个不知道的数就叫做未知数。(板书并另说:未知数)所以,今天学习的是求加法里的未知数,(板书课题)

四年级数学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减一步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找等量关系。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1)设要求的数是x,列出等式,再说一说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 什么数加上240得320? (2)解答应用题。 学校买来70盒粉笔,用去28盒,还剩多少盒? 2.口答。(与板演同时进行) 求未知数x。(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 30+x=54 x+16=30 x-50=150 370-x=300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订正板演(2),把条件和问题对调一下,就成了例7。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7: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学校买来多少盒? 指定一名学生读题,边读题,边画线段图。 根据线段图,全体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 指名学生列式,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用去的粉笔盒数与剩下的粉笔盒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总盒数,所以用加法解答。 28+42=70(盒) 口答:学校买来70盒粉笔。 提问:怎样进行检验呢? 引导学生说出:用求出的原来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用去的盒数,如果等于剩下的42盒,说明解答正确。 提问: (1)上面的解法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呢? (2)同学们可以联系求未知数x的知识想一想,按照题目的叙述顺序,哪些数量和哪些数量之间有等量关系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