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的种子播撒
2024科技节口号_8
2024科技节口号2024科技节口号11、科技创造美好世界!2、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乡!3、科技让我们插上梦乡的翅膀,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4、科技带来快乐,科技带来梦想!5、科技让我飞翔,飞向科技的世界!6、走进科技,走近梦想。
7、天文地理奥妙多,奇思妙想乐趣多!8、多听多看多动手,科学世界任我游。
9、我观察,我快乐;我试验,我收获。
10、乘着科技的翅膀,在创想的蓝天里飞翔。
11、翱翔科学的天空,畅游知识的海洋!2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3、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1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反展。
15今日奇思妙想,明日硕果累累16、科技创造梦想17、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创新人才!18、畅想科技,倡响科技19、人人参与科技节,我的科技节我做主!20、科技科技,快乐无比,动手动脑,我们爱你!21、科学探索乐趣多,和谐发展你我他!2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23、保护资源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24、珍惜生命之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5、科技引领携手创新共建和谐26、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27、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28、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29、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30、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31、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32、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33、强化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34、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2024科技节口号21、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2、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3、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4、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5、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6、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7、科学探索乐趣多,和谐发展你我他!8、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张烁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地图上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
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
196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慧,勤奋刻苦。
1979年,钟扬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谁曾想,这个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少年,因1984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
植物学中,也有“领土”。
“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2000多种珍稀植物。
”钟扬心中发酸。
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1500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
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
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经常七八天吃不到热饭。
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里……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000个优质的种子。
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
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
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教科版科学四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受限于水流条件
水流的速度、流量和流向等因素 会影响种子的散播效果,因此选
择合适的水流条件至关重要。
水力散播的实例
河流两岸植被恢复
通过在河流两岸设置散播装置,将种子散播至两 岸,有助于恢复和丰富河流两岸的植被。
湿地生态修复
在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中,水力散播被用来快速恢 复湿地的植被,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矢车菊也是通过风力散播种子的植物 之一。矢车菊的种子具有薄而干燥的 外壳和一定的翼状结构,能够随风传 播,扩散到其他地方。
蒲公英也是一种依靠风力散播种子的 植物。蒲公英的种子具有细长的伞状 结构,能够在风中飘荡,传播到其他 地方。
03
动物散播
动物散播的原理
动物散播是指通过动物的活动, 将种子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
森林培育
在森林培育中,人们通过飞机等 机械将树种播撒到宜林地,促进 森林的生长和发育。
城市绿化
在城市绿化中,人们将草种、花 种等散播到城市绿地、公园等区 域,增加城市绿量和美化环境。
06
结论
种子散播的意义
促进物种繁衍
种子散播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通过将种子散播到 更远的地方,可以增加物种的繁衍机会,促进生态系统的 平衡和稳定。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 引言 • 风力散播 • 动物散播 • 水力散播 • 人为散播 • 结论
01
引言
种子散播的重要性
促进物种繁衍
种子散播是植物繁衍的关键过程, 通过将种子散播到远处,可以增 加种群数量,降低近亲繁殖的风
险,促进物种的繁衍。
维持生态平衡
种子散播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在不同地点的散播,可以增 加生物多样性,防止某一地区内 物种过于集中,降低生态系统崩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口号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口号口号,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口号1、翱翔科学的天空,畅游知识的海洋。
2、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3、播撒科学的种子,创造明天的辉煌。
4、参与科技,共赢未来。
5、插上科技的翅膀,播种明天的希望。
6、插上科学的翅膀,争当未来小做人。
7、畅想科技,倡响科技。
8、乘着科技的翅膀,在创想的蓝天里飞翔。
9、创领天下,智汇未来。
10、创新科技,拥抱童心。
11、创新让童年精彩,科技使理想高飞。
12、创新之港,智慧之谷。
13、从小研小科技,长大胸怀大世界。
14、动手动脑,放飞梦想。
15、动手动脑高科技,奇思妙想出奇迹。
16、多听多看多动手,科学世界任我游。
17、发展科技,振兴经济,壮大国力,耀我中华。
18、感受科技魅力,沐浴科普阳光。
19、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20、汇集天下智慧,铸就科技未来。
21、活力、自信,创未来!22、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23、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
24、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25、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
26、节约、创新、发展。
27、今日奇思妙想,明日任我翱翔。
28、今日奇思妙想,明日硕果累累。
29、科技,科技,创造奇迹!30、科技伴我成长,放飞童年梦想。
31、科技成就梦想,绿色点亮生活。
32、科技——雏鹰飞翔的翅膀。
33、科技创新,未来因你而精彩。
34、科技创新,智引未来。
35、科技创新大平台,智慧生活新引擎。
36、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37、科技创造美好世界。
38、科技创造梦想。
39、科技带来快乐,科技带来梦想。
40、科技点亮民族,创新改变世界。
41、科技多一份创新,祖国多一份精彩。
42、科技风生水起,扬帆起航创新。
43、科技科技,快乐无比,动手动脑,我们爱你。
44、科技让我飞翔,飞向科技的世界。
45、科技让我们插上梦乡的翅膀,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热爱科技崇尚科学复习案
《热爱科技崇尚科学》预习提纲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怎样让科学的种子播撒心田?3.说说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新变化?4、你能举例说明科技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吗?【学习重难点】重点:让科学的种子播撒心田。
难点:感受现代科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要求:依据教材,完成下列填空题,并识记。
1.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和,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和。
2.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以、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3 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4.是人类文明的标志,5.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公民的科技素养,直接关系到。
6.是战胜迷信的有力武器。
二、知识体系整理:要求:内容要具体详细,条理清楚,并做初步识记。
1、.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新变化?2、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①②3、科学技术对青少年提出的行为要求:4.迷信的危害?5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我们应该怎么做?五、反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有()①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②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③现代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④现代科技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 据《世界新闻》报道,日本尼桑公司宣布研制成世界上第一种车用透明油漆,它能自动修复汽车表面的擦痕。
使用这种油漆自动修复汽车表面的擦痕在短短几分钟里即可完成。
这说明()①科技进步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变化②科技的发展能使我们的一切愿望都变为现实③空间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④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④3. 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其核心是()A.信息技术B.生命科技C.空间技术D.能源技术4.据统计,近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
弘扬科学精神 播撒科学种子
弘扬科学精神播撒科学种子作者:潘友星段韬来源:《科学》2016年第01期整整一百年前,1916年1月,本刊2卷1期在首篇文章位置,刊出了《科学精神论》一文,作者是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
去年,本刊67卷6期又加注重新发表。
本刊前辈首论“科学精神”这篇文章创用了“科学精神”这一中文词汇,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自任鸿隽首次使用以来,“科学精神”一词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今天已成常用词汇,具有了丰富的含义。
什么是科学精神?本刊前辈作者多有精到的论述。
在《科学精神论》中,任鸿隽一言中的地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
”他还指出,科学精神是“学人性理中事,非摹拟仿效所能为功”,而且“舍此而言科学,是拔本而求木之茂,塞源而冀泉之流”。
也就是说,他认为不能舍却这个“求真理”的“学人性理中事”来谈“科学”,舍却了便无“科学”的“木之茂”和“泉之流”。
1922年,本刊7卷9期,梁启超在《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中也有点睛之笔:“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
”1935年,本刊19卷11期,竺可桢在《利害与是非》中指出:“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1939年2月,他把“求是”定为浙江大学的“校训”,并解释道:“何谓求是?英文是Faith of Truth。
”可见,“求是”是“求真”的另一种说法。
这些对“科学”和“科学精神”以及两者关系的概括,都抓住了本质,触及核心。
看待“科学”,人们容易见其“成果”,而忽视其“精神”。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科学的成果到处可见,倘若只在意这些物化成果或知识成果,而无心了解其中的科学精神,恰如只在乎科学的躯壳,而无视其活的灵魂。
国人认识科学本质和灵魂的沉重步履回溯历史,我们中国人认识“科学”的本质和灵魂,步履沉重。
近代科学在西方诞生不久,即随西方传教士的“知识传教”东渐而来,在与国人的“实学思潮”交会的近两百年中,国人是以传统的术语和“西学中源”的立场,来俯视这些东来的“西学”的,科举考试仍然以四书五经为主,一些经世治国必需的科学知识却乏人知晓。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课时作业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课时作业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至今,人类无时无刻不浸泡在文化的汁液中。
在我国,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鼎、樽、爵等食器文物,到园林寺庙等建筑艺术、唐诗宋词明清小品等文学艺术,再到围棋、投壶、蹴鞠等游艺活动,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璀璨繁星。
但是,一般来讲,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创造者和________、高端文化产品的使用者,大都是王侯贵族、文人士子等上流社会人士,而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或是堆金积玉,或是________,虽然也在创造着、享用着文化成果,却大都处于文化________状态,( )。
这与古代中国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是息息相关的。
而在当下中国,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生活对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百姓想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美感与意义,让日子过得更有滋有味。
这样上下________,一起将“文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也推到了巨大的产业链中。
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和解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指导者一文不值懵懂勠力同心B.引领者一文不名蒙昧勠力同心C.指导者一文不值蒙昧和衷共济D.引领者一文不名懵懂和衷共济B [指导者:指示教导的人;指点引导的人。
引领者:起引导或带领作用的人。
“指导者”强调指点、教导,“引领者”强调引导、带领。
根据语境,上流社会人士引领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用“引领者”更合适。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穷困。
一文不值:没有一文钱的价值。
形容毫无价值。
根据前文可知,此处强调有富有穷,故选“一文不名”更合适。
蒙昧:①未开化;没有文化。
②不懂事理;愚昧。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小学科技节口号
---------------------------------------------------------------范文最新推荐------------------------------------------------------小学科技节口号小学科技节口号1、迎奥运激发爱国热情促发展弘扬郑职精神。
2、攀登科技巅峰,探寻文化内涵,展示艺术才华,放飞青春梦想。
3、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4、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
5、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6、科技创造美好世界!7、科学在我身边!8、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9、绘制新世纪科技蓝图,展现新时代学生风采。
10、用科技创造经典,用品质再续传奇。
11、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12、人人参与科技节,我的科技节我做主!13、多听多看多动手,科学世界任我游。
14、科学理想浩瀚,创新之星璀璨。
15、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16、发展科学技术,迎接美好未来17、科技引领携手创新共建和谐18、科技带来快乐,科技带来梦想!1 / 1119、以先进技术成就领先科技,以卓越品质铸就专业品牌。
20、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创新人才!21、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22、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23、科技引领携手创新共建和谐。
24、积极投入科技文化艺术节,创建健康多彩的校园环境。
2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6、以精制求发展,以品质求生存。
27、15今日奇思妙想,明日硕果累累。
28、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29、崇尚科学,学习创新30、保护资源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3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2、大千世界瞬息万变科技创新精彩粉呈。
33、科技让我们插上梦乡的翅膀,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34、科技创造梦想35、强化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36、以先进技术保证高精质量,用专业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打造国内最大龙门光机生产基地。
高士其:纵情播撒科学的种子
高士其:纵情播撒科学的种子作者:冯晓蔚来源:《科学导报》2017年第12期1 “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高士其1918年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前身),1925年以全优成绩从清华毕业后转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
由于成绩优异,他插入化学系三年级,一年后即以全优成绩毕业。
正当他准备在化学领域继续攀登时,传来姐姐不幸死于流行性疾病的消息,他痛定思痛,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把祖国人民从疾病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决心走巴斯德的道路,攻读转向细菌学这一冷门。
1927年暑假以后,高士其成为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的研究生,读医学博士的功课。
第二年,他被芝加哥大学聘为细菌学系试验助理。
起初,高士其研究的课题是“食物毒细菌”,为了研究食物毒细菌对人体究竟是怎样危害的,他竟然亲自吞食了一种病菌菌液。
吞食以后,高士其做了认真仔细的记录。
老师和同学在为高士其担心的同时,又被他那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第二年暑假过后,高士其回到研究院又开始研究起脑炎病毒。
他不幸被病毒感染了,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
但他没有被病魔所吓倒,带着重病的身体坚持读完了医学研究院的博士课程。
1930年夏天,高士其乘坐轮船回国,归国途中他实地考察了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国,掌握了世界公共卫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归国后,他作为全国5个微生物学家之一,受聘于南京中央医院担任检查科主任。
但是科学家正直善良的秉性与腐败罪恶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他断然辞职。
失业后,高士其的病越来越重了,写字都很困难。
他在上海的一间狭小的亭子间里住了下来。
要进行细菌学的研究是不可能了:没有助手,没有实验室。
他想,把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细菌知识,告诉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宣传科学,不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吗?就这样,他用颤抖而快要瘫痪的手紧握着笔,在旧中国这块荒芜的土地上开垦起来。
1934年,他在发表第一篇科普作品《细菌的衣食住行》时将原名“高仕锜”改为“高士其”。
一个朋友在报纸上看到了高士其的名字,问他:“你为什么改了名字了呢?”高士其爽朗地回答:“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
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在世界热区大地
弼 蒋 昌顺
( 中国热 带农 业科 学院 海南儋 州 5 l 3 ) 7 7 7
中国热 带农业 科学 院( 下简称 热 科 院 ) 建 于 以 创 15 9 4年 ,前 身是 设 立 在 广 州 的华 南 特 种 林 业 研 究
所 ,9 8年 从广 州 迁 至 海南 儋 州 ,9 5年研 究 所 升 15 16 格为华 南热 带作 物科 学 研究 院 ,9 4年经 国家有 关 19
上 扩大我 国 天然 橡胶 产业 规模 。云南 省 西双版 纳地
区 年产 于胶 超 过 2 0万 t 占全 国 产 量 3 % 。 我 国 , 5 是
被 迫 停 割养 护 , 占总 开 割 树 4 % 。 5 当年 橡胶 减 产 超 过 5 .%, 2 7 按灾 后 恢复 应 达到 减产超 过 6 %。 害 中 0 寒
一
5 一
1 人才走 出去
这 些 国家和 地 区的政 要 根据 本 国实际 情况 ,通过 我
“ 出去 ” 阔天空 。随 着经 济全 球 化进 程 明显 走 海
国外 交 部 门对 热 科 院的某 些 热带农 业科 技先 进领域 进行 实地 考察 并 提 出 了相 关 技术援 助 的要求 。如 马
和 优势 , 持 “ 出 去 ”和 “ 坚 走 引进 来 ” 举 的 方针 . 并 加 大 了人 才 和成果 输 出的步 伐 ,把热 科 院科 技 的种子 播 撒在 世界 热 区大 地 。
究、 热带树木营养贮藏蛋 白质研究 、 香蕉成熟分子机
理及 调控研 究 等方 面取得 较 大突 破 。 应用 研究 方 面 . 紧密 结合 热 区农 业发 展需 要 。 研究 、 广 了一 大批 新 推 品种 、 技术 , 我 国热带 农业 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提供 新 为 了强有 力 的科 技 支撑 。
第八课 热爱科技崇尚科学(知识归纳)
3.为什么要增强科技意识?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提高了产业 技术水平,促进了工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 高,有力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 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 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技的进步和普 及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③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公民的科技素养,直 接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和社会的进步。
4.迷信的危害:
• ①迷信是愚昧无知的产物,是与科学根本对 立的。 • ②迷信活动不仅骗钱害人,麻痹人们的思想, 动摇人们的信念,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 安定,而且阻碍科学的发展。 • ③形形色色的现代迷信,打着“科学”的旗 号,利用科学手段,蒙蔽群众,其迷惑性和 危害性更大。
5.怎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哪些感受? ①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新科技产 品的不断问世,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 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 念和方式。 ②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出现了以信 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 猛进(网络技术、克隆技术、基因技术、纳米 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 ③高科技引导人们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 更具有活力的新世界
2.怎样让科学的种子播撒心田?
• ①增强科技意识。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增强科 技意识,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积极参 加科技活动,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养成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习惯, 提高自己的科技素养。 • ②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科学是战胜迷信的有 力武器。我们要相信科学,学习科学,要宣 传科学,远离迷信,要捍卫科学,学会用科 学同形形色色的迷信活动作斗争。
• ①相信科学,学习科学,培养科学精神和 科学态度; • ②要宣传科学,远离迷信,不参加迷信活 动; • ③要捍卫科学,学会用科学,同形形色色 的迷信活动做斗争。
让科学的种子播撒心田
• • • •
3、怎样用科学战胜迷信? (1)相信科学,学习科学; (2)宣传科学,远离迷信; (3)捍卫科学,同迷信活动斗争;
2010年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 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谷超豪、 孙家栋两位院士获09年度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人获奖金500万元人民币。中共中央 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9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右)、孙 家栋(左)颁奖。
合作探究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展在丰富个人 文化生活方面的表现
• 学习内容方面:___________ • 学习手段方面:___________ • 文娱活动方面:___________
科技发展与社 会发展关系
物质文明 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社会发 展的强大动力
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精神文明
迷信者是哪些人? 就职业和身份而言,迷信者大多是农民, 也有少数工人,还有个别干部和教员。按 性别分,女性多于男性。按年龄分,老年 人多于中年人,据统计,五十岁以上的老 年人占53%,三十岁到五十岁的中年人占 25.9%,青年占21.1%。
一个算命的老婆婆正在给一个农民模 样的人算命。她说到:“今年你会财 运大通,成为一个养鱼专业户。”农 民不信,于是老婆婆拿出一张白纸, 上面什么也没有,她拿给农民看后, 把那纸放进旁边一个小水桶里,片刻 之后把它取出来,上面居然又有了一 行字,大意和老婆婆说的差不多。农 民不再怀疑,掏出20元,高兴地走了。
• 据统计,从1976年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 以来,到2003年我国累计推广杂交水稻3亿 公顷,增产稻谷4亿多吨。杂交水稻比常规 水稻产量高出20%,所以它在全国每年增 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现在中国的 杂交水稻已走向世界。袁隆平为中国乃至 世界的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社会 和经济的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在世界热区大地
近 5 年 米 承 办 或 协办 围
。
在世 界 热 区 _ 地 人
。
际培训 班 2 0 多次
培 训 了 6 0 多 个 同 家 的4 0 0 多 名 学 贝
热 科 院 援 外 争家 存 柬 埔 寨 指 导 玉 米 生 产
举 办 发 腱 t 1、嘲 家 热 带 农 业 技 术 培 训 班
近 10 年来
2006年
,
热 科 院 陈 秋 波 副 院 长 当选 为 I R R DB 丰 席 ;
“
热 科 院聘 请 的 外 围 专 家 巾有 3 名 获 得 同 家
5 名 外 围专 家获 海 南 省
“
友谊 奖
”
,
椰 岛奖 友 谊 奖
”
、
“
椰 岛奖 纪
作 为海 南 省 科 技 代 表 参 加 第 5 5 届 东 盟 科 技 会 议
,
热 科 院 专 家 通 过 交 换 等 方 式 从 国 外 引进 大
,
量 热 带 作物 种 质 资 源 同开 展 合 作 项 目 了积 极 的 贡 献
。
与 国外 科 研 机 构 达 成 合 作 协 议
,
共
,
为热 科 院境 外 资 源 开 发 与 利 用 工 作 做 出
“
仅
十五
”
期问
,
热 科 院 引进 国 外 先 进 技
念奖
”
等
。
卜办 Ⅲ 际 橡 胶 研 究 与发 『 委 员 会 年 会 茈
热 科 院 聘 请 的 外 因专 家 S e
20 06
ge l e t
Ke l
e mu
博士
热 科 院郝 秉 中 吴 继 林 研 究 员 荣 获 因 际 天 然 橡 胶 杰 出研 究 金 奖
深耕农村,播撒科学的种子
●乡村教育深耕农村,播撒科学的种子李宝成我是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第一小学的一名科学教师。
自师范毕业后,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扎根乡村教育已29载。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深知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犹如一颗种子,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就地取材做实验相比东部发达地区,青海省的农村小学条件非常差,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设备,对于需要诸多实验器具的科学课而言,教学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种条件下,我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自制一些教具。
没有仪器,就拿手边的杯子、碗筷代替;没有实验室,就带领学生上山下河,走在田野间,亲身领会自然的奥秘,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
在执教《米和面粉》这节课前,我要求学生自带小筛子比较米粒和面粉的直径,可到了上课当天才发现,家长们都舍不得让学生把筛子带到学校“玩”,眼看实验进行不下去了。
看到有个学生从桌子里拿出一张纸,用铅笔戳起了小眼,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尝试做小筛子,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用自制的小筛子将米和面粉进行分离,当发现有些小组的筛子下面出现了米粒时,我让学生研究是什么原因出现这种情况,引导他们认识到是因为小筛子的孔径大于米粒的大小,要想改变漏筛的情况,筛孔的大小要小于米粒的外径大小。
这节课虽然没有按计划教学,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学生开动脑筋、各出奇招,制作出了许多小筛子。
学生还根据物体大小的不同,设计出了不同网眼大小的复合型筛子,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科学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又比如,我在执教“分离物质”内容时,需要利用物体的不同特性将不同物质分开。
我想到了小时候在打碾场上大人们把刚从麦穗上脱下来混有麦糠的麦子在风中扬起来,利用风力将麦糠吹离的情景。
于是,我把学生带到打碾场上,让他们观察农民是如何利用风把小麦从麦糠中分离出来的。
虽然这个活动是农村学生司空见惯的,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对其认真观察和思考过,通过这个实地观察活动,教学目标得以完成。
后来,在执教《风力和风向》一课时,虽然学校没有测定风力和风向的仪器,但学生又想起打麦场的情景,于是很快想出了办法:在教学楼一侧的消防楼梯上,人站在上面,伸手向地面投放物品。
应彩云科学领域公开课观后感
应彩云科学领域公开课观后感最近看了应彩云老师的科学领域公开课,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就像发现了科学教育的新大陆一样。
一开场,应彩云老师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全抓在手里了。
她的声音就像有魔力似的,既温柔又充满活力,感觉每个字都在蹦跶着钻进孩子们的小耳朵里。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那叫一个巧妙。
就拿一个看似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来说吧,她可不是干巴巴地把原理告诉孩子们,而是像在讲述一个超级有趣的冒险故事。
比如说,讲物体的沉浮时,她拿出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什么小木块啦、小铁钉啦、塑料小鸭子之类的。
然后就像变戏法一样,把这些东西一个个放进水里,孩子们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就盼着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而且呀,她还特别擅长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猜测。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想法,那场面就像个热闹的小集市,每个孩子都特别投入,就像他们自己是小小的科学家一样。
我觉得特别棒的一点是,应彩云老师很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
不管孩子的回答有多奇特,她都不会去否定,而是会用一种特别巧妙的方式引导孩子继续思考。
这就像给了孩子们一把把小钥匙,让他们可以打开科学知识的大门,自由地探索。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说小铁钉会像小船一样浮起来,老师没有直接说不对,而是笑着说:“那我们来试试看,说不定这个小铁钉有特殊的本领呢。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害怕出错,反而更加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还有哦,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做得特别好。
不只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孩子们之间也有很多互动。
小组讨论的时候,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
那股子认真劲儿,就好像他们正在商量怎么拯救世界一样。
而且应彩云老师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各个小组之间穿梭,适时地给孩子们一点小提示,让讨论更加热烈。
整堂课看下来,我感觉科学不再是那些枯燥的公式和难懂的原理了,而是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
应彩云老师就像是一个科学的使者,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里,让这些小种子在孩子们好奇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大德曰生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时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
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
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
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
”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
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
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
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
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
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
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
幼儿园科技节的口号
1.走进科技,走近梦想。
2.崇尚科学,学习创新
3.畅想科技,倡响科技
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5.科技创造梦想
6.科学文明健康
7.科技创造美好世界!
8.科学在我身边!
9.发展科学技术,迎接美好未来
10.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11.寻找科学金钥匙,争当创新小能手
12.展开想象翅膀,放飞创新梦想
13.科学促进创新,活动提升素质
14.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
15.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16.让科技的光辉照耀校园
17.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18.科技引领携手创新共建和谐
19.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20.科技进步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21.人人参与科技节,我的科技节我做主!
22.科技科技,快乐无比,动手动脑,我们爱你!
23.用今天的才智创造明天的辉煌
24.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乡!
25.科技让我们插上梦乡的翅膀,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26.科技带来快乐,科技带来梦想!
27.科技让我飞翔,飞向科技的世界!
28.引领校园科技先锋,打造未来海阔天空
29.天文地理奥妙多,奇思妙想乐趣多!
30.多听多看多动手,科学世界任我游。
对钱学森的感想50字
对钱学森的感想在中国科学的群星谱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叫钱学森。
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的“航天之父”,以他的智慧、勇气和坚定,为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航天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每当提及他的名字,我的内心总会涌起无尽的敬意和感慨。
钱学森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中国科技崛起的缩影。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为科学、为国家、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
从早年在美国的学术成就,到毅然决然地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从领导研制导弹、火箭,到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他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实、那么有力。
钱学森最让我敬佩的,不仅仅是他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更是他那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面对国外的优厚待遇和诱人条件,他从未动摇过回国的决心。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自己的事业也在中国。
这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是钱学森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钱学森的身上,我还看到了科学家的担当和责任。
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钱学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一深刻的道理。
他不仅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回了中国,更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为中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钱学森还是一个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人。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再到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每一步都凝聚着钱学森和他的团队的心血和智慧。
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钱学森的一生,是对“科学家”这个职业的最好诠释。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那就是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对国家的深沉情怀,对人民的深厚责任。
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的。
回望钱学森的一生,我深感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幸运的时代。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有这样一个强大的祖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