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三精品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民族统治的得力工具,元朝行省主要 由蒙古、色目官员掌握权力,以最关键、最 敏感的统军权为例,行省官员中只有平章以 上得掌军权,而平章以上又不准汉人担任, 通常只能由蒙古、色目贵族担任,“虽德望 汉人,抑而不与” (《元史》卷一八六《成 遵传》),这些人更多地是元朝中央集权统 治的忠实维护者,很难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 代表 • ------行省大权的归属蒙古、色目官员
• 唐朝设立节度使 • 1、 唐睿宗为了加强西部与北部边防,于 710年开始设置节度使,以掌管地方军政。 开元以后,唐政府在沿边相继设立了安西、 北庭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经略使。节 度使设置之初,对稳定边疆形势曾发挥过 积极的作用。
• 2、节度使的势力不断扩大,“既有其土地, 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尾大不掉。 • 节度使有何权力? • 极容易导致什么政治影响?
• “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 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 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 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 -------行省的二元化特点
•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 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 的牵制与制约,故 “有诸侯之镇,而无诸 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 “理财”门引赵天麟奏议)。 • 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 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 诠调权,在这方面远不如汉唐地方大员。 • ------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有效控制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①重文轻武; ②强干弱枝; ③分化地方事权,并集权中央; ④设通判监察和牵制地方长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紧随宋朝的元朝的统一,最大的问题 是如何统治区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异 族地区?特别是社会文明更先进的汉 族地区。
• • • • • • • • • •
元朝的行省制度 1、设立原因: 辽阔疆域的管辖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民族政权的统治需要加强对异族控制。 2、内容: 在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并兼管腹地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辖 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和全国佛教事务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天台湾)
•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是明宗的女婿。他乘 后唐 内乱,于清泰三年(936)夏向契丹称臣,并认 契丹主 耶律德光为父,以 幽蓟十六州为代价 换取契丹援助。十一月,契丹主耶律德光册立 石敬瑭为帝于太原,是为后晋高祖,改元天福, 国号晋,史称后晋 。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 亡。 • 刘知远是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当后晋与契丹 交战时,他广募士卒,有步骑五万人,声言防 备契丹,但却按兵不动。待辽帝将出帝迁往北 方后,他于 947 在太原称帝, 随后,他统兵 南下,定都开封,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 演变的时序: • 汉朝(西、新、东)--(三国)魏晋南 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宋元
• 1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 祖刘邦 • 2新朝 9-23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 3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 刘秀 • 4、三国220-280 • 5、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 司马炎---五胡十六国304--439--北朝386-581 • 6、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 司马睿----南朝宋齐梁陈420--589
一、中央集权的演变
• • • • • • • • (一)地方机构设置的演变: 1、秦朝:郡县制 2、汉初:郡国制 3、唐朝:道州县三级制 4、宋朝:路州县三级制 5、元朝:行省制--路府州县;宣慰司。 6、明朝:省府县 7、清朝:省道府县
• 1、西汉郡国制: • 设置背景:西汉建立,汉承秦制;吸取秦孤立 而亡的教训实行分封制。 • 内容: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 • 影响:出现“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酿成 “七国之乱”。 • 2、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 • 武帝前举措:削藩---“七国之乱”--武力平叛 • 武帝举措:推恩令(含义、实质) 其它措施?
•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 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 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 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 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同 时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 • ------行省内部权力的相互牵制 • ------中央对行省的监察
后周
• 郭威当时出镇邺都, 督抚诸将,北御 辽国。 隐帝杀他未成,郭威遂引兵南下,攻入开 封,隐帝被乱兵所杀,后汉亡。 广顺元年 (951)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 后周太祖, 改国号为周,史称 后周,仍都开封。
• 陈桥兵变 •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 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 与禁军 石守信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 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 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 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 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 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 石守 信 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 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实质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
此情此景,刚刚代周而立的北宋怎 么办?
北宋怎么办?
• 北宋初,君臣讨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 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 你能解答太祖之问吗?
•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 一方面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 面。 • 另一方面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膨胀,造 成“三冗”问题,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 问题:还记得北宋的国策吗?还记得 理学兴起吗? • 为什么实力强大的北宋始终处于国防 的被动局面?
秦中华帝国政治制度 的奠基者
这个制度叫什么? 由几部分组成? 对中国历史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 中华帝国政治制度 • 一个核心:君主专制 • 三大特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和 官僚制度。 • 主要影响:对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形成 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
1、战国萌芽 2、秦朝形成 3、汉元发展? 4、明清加强
• 7、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 赵匡胤---金灭 • (辽国907-1125)--金灭 • (西夏1032-1227)---蒙古灭 • (金1115-1234)---蒙古灭 • 8、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蒙古灭 • 9、元朝 1206-1279---1368 • 10、明1368-1644 • 11、清朝 1616-1644-1911
• 附益法.诸侯也知道"朝里无人莫做官"的道理,往 往贿赂中央大臣,让他们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 附益法就是针对这个情况制定的.朝廷大臣交结 诸侯,帮助其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或者自己受贿, 为附益,重者也至于弃市. • 私出界罪.为了防止诸侯王互相沟通,重现吴楚 七国联盟之类的组织,干脆规定诸侯国王不经中 央同一不得擅自离开封地,违者降为侯爵.
• 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 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 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 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 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 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 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 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 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 了。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 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 • -------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的行 省划分特点。
• 3、安史之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 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些节度使 名义上是唐政府的节度使,但实际上“虽 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 • 该材料说明什么?
小结
• • • • • 唐朝节度使: 设立目的:加强西部与北部边防 内容:设立节度使,掌管地方军政大权。 认识:设立初期有利于稳定边疆形势。 后来节度使的势力不断扩大,安史之乱 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 酎金律:所谓酎金,是每年春节祭祖的时候,诸 侯要献上贡金,助天子祭.此法本来是汉文帝所 订,没有特别的含义.武帝时候,为了收回权力, 本着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精神,于元鼎五年 (前112年)忽然宣布检查贡金的成色,"不如 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结果一连免了一百 多个倒霉的侯爵。
• 非正与乱妻妾位之律:汉代诸侯王仍然施行 的嫡长子继承,但却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本 来嫡长子继承制讲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但是汉律却只允许嫡子也就是正妻之子为 嗣.如果正妻无子,则除国为郡,庶子再多也不 能继承.如果试图让庶子继承,就叫"非正",依 律免为庶人;如果试图从母亲那里变更庶 子的地位,则为"乱妻妾位",不仅免为庶人,有 时候还要处以迁刑.
汉武帝措施效果如何?
• 效果:见课文 • 推恩的办法易于为有关的皇族所接受。推恩法 不断加强了中央的统治,也不断削弱了地方的 力量。 • 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其它措施还有? • 思想上: • 制度上:
小结: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 1、原因:汉承秦制,又吸取秦孤立而亡的教 训,推行郡国制。导致封国威胁中央集权的 王国问题。 • 2、措施:推恩令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建立刺史制度 • 3、结果: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 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重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的史实。 • 难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 点。
• • • •
内容演变的三条线索: 1、君主专制的演变 2、中央集权的演变 3、官僚制度-----选官制度的演变
藩镇割据 君弱臣强
• 北宋国策:重文轻武 • 军事政策:强干弱枝;统兵权(三衙)与调兵 权(枢密院);“更戍法”(轮流驻防);兵 将分离(将在朝,兵在营)。 • 军事部署:重内虚外;
• 藩镇割据造成儒家道德信仰的破坏和社会道德 秩序的混乱----理学要求重建儒家信仰和社会道 德秩序。
• • • • •
• 左官律:.在诸侯手下当官要受诸多限制,比 如不能住在首都,不能提升,诸侯犯罪跟着连 坐等等。限制臣民擅自出仕诸侯,进而削弱 诸侯的私人班子,剪除其羽翼. • 阿党法:中央给诸侯派傅、相等官,名为辅 助,实为监视.但是皇帝又怕傅相大臣与诸侯 串通一气。规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报,则 傅相有罪,重至弃市.
• 宰相赵普对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 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 赵普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是什么?
•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 • 1、背景:北宋统一五代十国,谋求解决藩镇割 据和君弱臣强问题。 • 2、措施:削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 (1)从集中军权入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 中央,加强中央禁军。 • (2)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加强中央对 地方军、政、财权的控制。 • 3、效果如何?
• 天祐四年(907),朱温灭唐称帝,是为 后梁 太祖,国号梁,史称后梁, 朱温本是 黄 巢之大将。降唐后,受封为 宣武节度使, 据汴州.乾化二年(912), 朱温为其次子 朱 友珪所杀。次年,第三子 朱友贞平乱后, 即帝位。 • 李克用参加镇压 黄巢起义,被任命为河东 节度使。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灭后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