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4、边塞诗人(上)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在这批边塞诗人中,七言绝句写的既多又好的当数五昌龄。
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
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
,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
他名气很大。
有”诗家天子王江宁。
”的美誉。
所以叫王江宁,或说因为他是江宁人,或说因为他在江宁做过官。
他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
比如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的十分饮满酣畅:“黄沙百战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种万里远隔思念妻子的衰愁,所以会那么无可奈何,就因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一出战就可能再不会回到这“烽火城西百尺楼“来了。
这是真正的带着血丝的相思!”不破楼兰终不还“,固然英雄气概十足,但诗人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并没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传俑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的含义不过是一轮明月照边关。
然而,把明月照边关这种悲凉的意境推到秦汉时期,这一句就由写眼前的实景,一变而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相生,从而使这句诗的内涵变得无比深厚。
《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
《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贺之章、张旭、张若虚、包融)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
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
在这段跨度最小,才只有四十多年有时间里,多少开宗立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
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称雄一时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各自以斑谰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
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是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他们在当时也是都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融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
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贺知章字季真,爱饮酒,爱聊天,爱开玩笑。
他是宰相级的大官,晚年却又忽发奇想,出家当了道士。
唐玄宗曾把绍兴这里的鉴湖一角赏赐给他补贴家用,他晚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由于狂放不羁,因而自称四明狂客。
他和李白是忘年之交。
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人谪仙人。
”李白是个狂人,而在李白眼中,贺知章也是个狂的可爱的人物,这就可以想象他的为人了。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题袁士别业》)看到人家园子里林泉优美,尽管不相识,竟然大模大样进去玩;还声言口袋里带了买酒的钱,请主人不必为如何款待发愁。
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的狂放。
他最为传诵的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二首》)小孩子敢“笑问客从何处来”,凑到跟前来起哄,说明诗人自己也是乐呵呵的。
他“少小离家”,“近来人事半消磨”,只剩下镜湖水还是老样子,却没有一点哀伤。
唐之韵解说词全集(20集)
唐之韵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
《唐之韵——第3集》解说词
第三集边塞诗⼈(上篇)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声声吹得历史都热⾎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质和⼀往⽆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的奇葩,是后世诗⼈可望⽽不可即的⾼峰。
在这批边塞诗⼈中,七⾔绝句写得既多⼜好的当数王昌龄。
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发挥到了极致,与李⽩同为写绝句成就的诗⼈,有⼈甚⾄说他超过李⽩。
他名⽓很⼤,有 “ 诗家天⼦王江宁 ” 的美誉。
所以叫王江宁,或是因为他是江宁⼈,或是因为他在江宁做过官。
他的组诗《从军⾏》七⾸⼏乎全是精品,从各⾓度揭⽰前线将⼠的⼼理活动。
⽐如第四⾸: 青海长云暗雪⼭,孤城遥望⽟门关。
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句 “ 青海长云暗雪⼭ ” ,就把战争⽓氛渲染得⼗分饱满酣畅; “ 黄沙百战穿⾦甲 ” 既揭⽰了环境的艰苦,⼜展现出战⼠们轻⾝许国的英雄⽓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秋⽉照长城。
烽⽕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那⾦闺万⾥愁。
这种万⾥远隔,思念妻⼦的哀愁,所以会那么⽆可奈何,就因为每⼀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次,因为⼀出战就可能再不会回到这 “ 烽⽕城西百尺楼 ” 来了。
这是真正的带着⾎丝的相思!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固然英雄⽓概⼗⾜,但诗⼈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兵带来的痛苦,并没有⼀味沉浸在⽴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说 “ 秦时明⽉汉时关 ” ,实际的含义不过是⼀轮明⽉照边关。
然⽽,把明⽉照边关这种悲凉的意境推到秦汉时期,这⼀句就由写眼前的实景,⼀变⽽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相⽣,从⽽使这句诗的内涵变得⽆⽐深厚。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文字解说词(1——10集)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文字解说词(1——10集)聚缘书香《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引言欢迎大家来到《唐之韵》的解说词文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这部音乐作品的背景、曲目、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之韵》这部音乐作品。
背景《唐之韵》是一部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古典音乐作品。
这部作品灵感来源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巅峰之作。
曲目《唐之韵》共有五个曲目,它们分别是:1. 第一乐章:《繁华之都》2. 第二乐章:《青山绿水》3. 第三乐章:《星辰之夜》4. 第四乐章:《诗词之旅》5. 第五乐章:《皇宫往事》每个曲目都展现了唐代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
艺术特点《唐之韵》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古典音乐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唐代的繁华与美丽。
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旋律优美:《唐之韵》的每一个曲目都有独特的旋律,充满了东方的神秘与魅力。
通过音乐的起伏和流畅的旋律线条,表达出了唐代的豪放和韵律之美。
2. 器乐协奏:作曲家在创作《唐之韵》时,注重使用各种古典乐器进行协奏。
在曲目的过程中,传统的古乐器与现代乐器巧妙地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色和和声效果。
3. 文化融合:《唐之韵》通过音乐表达了唐代的文化特点,融合了唐代的古典文学、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作曲中,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将唐代的文化内涵透过音乐展示给观众。
4. 情感表达:每一个曲目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状态,从喜悦到伤感,从慷慨激昂到温柔恬静,情感跌宕起伏,触动人心。
《唐之韵》是一部值得珍藏和欣赏的音乐作品。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的辉煌与文化的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文对《唐之韵》更加了解,并加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感谢大家的阅读!。
“唐之韵唐诗诵读活动”解说词(三)
“唐之韵唐诗诵读活动”解说词(三)第六篇章晚唐余音(音乐起)男:在文辞清丽、曲调优美的乐曲中,晚唐诗人李商隐向我们走来。
女: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
男:他的歌声是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乐游原》:女: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男:最令后人击节叹赏的,还是他那些无题诗。
那些七律,也可能是写爱情的,也可能是感叹身世的,也可能是兼而有之的。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难于捉摸,叫人怎么读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
他最难读懂的诗大概就数《锦瑟》吧: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女:他的另一首《无题》同样让人回味咏叹: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男:他的咏史诗同样让人玩味咏叹: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男:同样是咏史,杜牧的诗也令人回味无穷。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男: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女: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
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男:“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女: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王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100字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100字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一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第二集独振新风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第三集昊中四士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第四集边塞诗人(上)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才能找到的感觉。
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第六集山水诗人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
唐之韵吴中四士主要内容
唐之韵吴中四士主要内容1 唐之韵吴中四士唐朝时期,出现了一群颇具名气的文章四大家集结在吴中,他们被称作是“吴中四士”。
这四位文学家覆盖了唐朝百子贤弟,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高适和卢照邻。
1.1 韩愈韩愈被奉为“吴中四士”的头面人物。
他原名叫韩文熊,是为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生于唐朝第七个皇帝李隆基十六年(675年)。
韩愈是一位文学家,擅长文学鉴赏,是唐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之一,眼界空前的开阔,文字功力深厚,在历史文献和文学及其派别上拥有崇高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伟人。
1.2 柳宗元柳宗元,原名宗元,别名楼表,字休翁,宋代自称“柳宗元”,号“休翁”,生于唐玄宗开元四十三年(754年),死于宋神宗乾德元年(1012年),楚雄省(今湖南省江油市)人,世代为士族,柳宗元也属于“吴中四士”,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主攻书法,乃唐宋著名文学家,与韩愈、高适、卢照邻一起,被尊称为“吴中四士”,柳宗元最主要的文章是《文学家纪行》,以及一些诗词文章。
1.3 高适高适,原名高彦甫,字子澧,号云霸,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唐朝末期富贵士家之子。
他擅长诗词,是唐代文坛上的名家,与柳宗元、卢照邻、韩愈一起,为“吴中四士”之一。
高适在文学上侧重于审美审经学,重视文章应具备“平素”的审美意识,他的文章,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1.4 卢照邻卢照邻,原名叫钱照邻,字昭烈,颐(今江苏省淮安市)节度使,与柳宗元、韩愈、高适一起,共居吴中,因此,被尊称“吴中四士”之一。
卢照邻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哲学家,乃唐宋著名文学家,以文章脱颖而出,擅长运用状物来增强诗词情趣,使其走出一条新路,极为高超。
他的一些名著,如《大隋书》、《海峤集》等,堪称千古佳作。
2 结语“吴中四士”是唐代文化史上很重要的一群文学家,他们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文学和哲学才华,使那个时代的文学、文化精品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那时候的文学文化在各个方面,几乎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之韵》解说
唐之韵有哪个王朝当得起“诗的王朝”之名呢?无论是帝王与布衣,文人雅士与贩夫走卒,抑或闺中女子与沙场男儿,都或嘹亮或低沉地歌唱着,只有唐朝才拉得出这么一支庞大的诗人队伍。
就连盗贼遇上了诗人,也礼让三分。
居然连唐朝的盗贼都是这么风雅?到今天虽然曾经伫立在长安的雄伟宫殿已然烟消云散,但这个王朝的诗却并未终结。
在今天校园里的读书声,在孩童呀呀学语的声音中,在人们悠扬的诵读声中,它们一直在延续……(图片一)让我们跟着唐诗的脚步,探寻她的踪迹。
唐代的诗歌大致分为四个时期,那就是(图片二)一、余韵唐初的诗坛,仍有着六朝时的锦色。
华丽的词藻,清婉的声韵,娇媚而又轻柔。
诗中不乏的,是华丽的高阁,满园的花树,艳妆的美人。
这是宫体诗的特点,又称“齐梁之风”。
(图片三)二、初成唐初的宫廷诗,上官仪把它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自成一体——上官体,这是唐朝第一个以诗人命名的诗体。
上官仪成就了宫廷诗,却也为宫廷所累,他被卷入了政治漩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图片四)(图片五)于是,四个天才少年意气风发地走来了。
他们的诗…………让我们带着崇敬,欣赏其中的两首代表性的诗篇(图片六、七)几十年后杜甫仍怀想着“初唐四杰”。
(图片八)……天才似乎生来就是为了经受磨难的洗礼,而四杰又格外地饱受磨难。
四人中,王勃渡海堕水,惊悸而死;卢照邻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水而逝;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不知下落;只有杨炯得善终。
有了四杰树起的孤高一代的旗帜,唐诗终于告别了六朝文风,真正地踏上了自己慷慨激昂的道路。
(图片九)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
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诗如其人,在陈子昂栩栩如生的动人诗篇中,喷薄出一片忧国忧民之心。
凛然站在幽州台上的他,迎风而立,不加雕琢地吟唱出一首《登幽州台歌》,使后世的文人志士们,随之泪下,随之感慨,更为之唏嘘。
唐诗之成熟,还表现在这时产生了一种新体——律诗。
这就不能不提宋之问、沈佺期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最新版)目录1.唐之韵——唐诗系列片的简介2.第一集《千古唐诗》解说词3.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4.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的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5.第十九集《朦胧诗人》解说词:李商隐正文唐之韵——唐诗系列片是一部由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开始的大型文化系列片。
在这里,埋葬着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十九岁时起兵反隋,骑着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这个王朝不仅政治强大,文化也极度繁荣,尤其是诗歌,成为了唐代文化的代表。
在唐之韵的第一集中,讲述了千古唐诗的传奇故事。
而在第十七集中,介绍了一代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是三十四岁,他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因此,他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了唐代著名的诗人。
在第十六集中,讲述了别调独弹的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有杰出成就。
而刘禹锡则因为参加了政治革新而长期被贬谪,但他的诗歌风格却与柳宗元大不一样,更为豪放和奔放。
在第十九集中,介绍了朦胧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
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别开来,又称小李杜”。
李商隐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
他的七律诗句紧缩凝练,气势开合动荡,音调雄浑响亮,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1页共1页。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龙益得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唐之韵》二十集刻成DVD光盘,然后将解说词印成书,一起分发给上《唐诗宋词元曲》的语文老师。
《唐之韵》刚好可以放十个课时,这比老师自己上课好多了。
首先在顺德区试用,可以的话再想办法发行。
唐之韵目录第一集千古唐诗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吴中四士第四集边塞诗人(上)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第六集山水诗人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第八集一代诗仙(下) 第九集千秋史圣(上)第十集千秋诗圣(下)第十一集大历诗人第十二集韩孟诗派第十三集新乐府派(上)第十四集新乐府派(中)第十五集新乐府派(下)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第十七集一代诗豪第十八集风流才子第十九集朦胧诗人第二十集唐末余音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唐朝唐朝,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和辉煌的一个时代。
它的开篇自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直至公元907年唐昭宗死亡为止,共经历了三百余年的时间。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被称为“盛世”。
唐诗唐朝的文化繁荣也使得唐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唐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多样的题材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瑰宝。
唐诗不拘一格,有古乐府风格的骚体诗,也有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田园诗,更有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渗透其中的诗歌作品。
无论是杜甫的豪放激昂,还是李白的豪情壮志,都成为世人所赞誉的经典之作。
唐之韵本解说词,将带您领略唐朝文化的魅力,体验唐诗的独特之处。
我们将从历史背景、文化氛围、诗歌风格等方面为您展示唐之韵。
历史背景唐朝的建立,标志着折断了隋朝长达30年的统治链条,带给中国一个全新的政权。
唐高祖李渊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良好的政策取得了统一中原的胜利。
之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接续父亲的事业,开创了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
唐朝立国之初,国土广阔,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发达,外交交往频繁。
这样的历史背景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化氛围唐朝被誉为“盛世”,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当时的社会对文化和艺术非常重视,文人雅士辈出,书院成为文化交流和学术活动的中心。
不论是贞观之治下的诗礼之邦,还是黄巢起义后的中兴之世,唐朝都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们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为基础,创作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诗画。
唐诗的风格唐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古乐府风格的骚体诗。
这种诗歌通常以抒发作者内心感情为主题,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为形式,采用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而田园诗则以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除此之外,还有以写景抒怀为主的山水诗,以及以宫廷生活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叙事诗。
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成为了唐诗的瑰宝。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之韵解说词教学教材
唐之韵解说词龙益得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唐之韵》二十集刻成DVD光盘,然后将解说词印成书,一起分发给上《唐诗宋词元曲》的语文老师。
《唐之韵》刚好可以放十个课时,这比老师自己上课好多了。
首先在顺德区试用,可以的话再想办法发行。
唐之韵目录第一集千古唐诗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吴中四士第四集边塞诗人(上)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第六集山水诗人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第八集一代诗仙(下) 第九集千秋史圣(上)第十集千秋诗圣(下)第十一集大历诗人第十二集韩孟诗派第十三集新乐府派(上)第十四集新乐府派(中)第十五集新乐府派(下)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第十七集一代诗豪第十八集风流才子第十九集朦胧诗人第二十集唐末余音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唐诗》解说词撰稿人樊修章核对说明:该文本经与电视片逐集核对,从很大限度上减少了网上流传的原稿文本的遗漏错讹——当然,也包括电视片中的个别缺憾。
文本中,原稿有而片中无者以【】标示,片中误漏或疑似误漏者(有的是版本不同之故)以[ ]补正。
2004年3月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因此而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的诞生唐之韵是一部闪耀着中国古典文化光芒的诗集,它的诞生源于盛唐时期的灿烂文化氛围。
在盛唐时期,文化的繁荣和交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文学的兴盛。
大批的文人墨客为了追求艺术的卓越,他们追寻着最纯粹的诗意,创作出了一系列气势磅礴、有情有景的诗篇。
而唐之韵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和代表。
唐之韵的特色唐之韵以其卓越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唐之韵的特色之一在于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部诗集以深远的思想和精妙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让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唐之韵的特色还在于其独具一格的诗歌风格。
无论是细腻婉转的词牌,还是奇崛俊逸的骈文体,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不同的文人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融入诗歌,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唐之韵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也为后世传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在于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通过对唐诗的学习和研究,后世文人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使得唐诗的传统延续并有所发展。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当代的思想和情感,使得文学作品更贴近现实生活。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还在于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挖掘。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人的思考和创作方式,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知。
唐之韵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诗集,它记录了盛唐时期文人的智慧和才华,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唐之韵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好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唐之韵似一束青花豪杰,永远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显得古朴而珍贵。
让我们珍惜这份传承的文化宝藏,将其传承下去,流传千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
《唐之韵》解说词:第三集-吴中四士
(贺之章、张旭、张若虚、包融)
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
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
在这段跨度最小,才只有四十多年有时间里,多少开宗立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
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称雄一时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各自以斑谰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
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是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他们在当时也是都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融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
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贺知章字季真,爱饮酒,爱聊天,爱开玩笑。
他是宰相级的大官,晚年却又忽发奇想,出家当了道士。
唐玄宗曾把绍兴这里的鉴湖一角赏赐给他补贴家用,他晚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由于狂放不羁,因而自称四明狂客。
他和李白是忘年之交。
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人谪仙人。
”李白是个狂人,而在李白眼中,贺知章也是个狂的可爱的人物,这就可以想象他的为人了。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题袁士别业》)看到人家园子里林泉优美,尽管不相识,竟然大模大样进去玩;还声言口袋里带了买酒的钱,请主人不必为如何款待发愁。
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的狂放。
他最为传诵的诗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二首》)
小孩子敢“笑问客从何处来”,凑到跟前来起哄,说明诗人自己也是乐呵呵的。
他“少小离家”,“近来人事半消磨”,只剩下镜湖水还是老样子,却没有一点哀伤。
这既展示了他性格的放达,同时也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和时代精神的豪迈。
张旭外号张颠,以草书为名。
他的草书,和李白的诗,裴日文的舞剑。
在当时并称“三绝”。
裴日文的舞剑看不到了,无从说起。
拿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相比较,实在是独具只眼,其可比之处就在于都是狂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顺乎自然而又出神入化的境界。
据说张旭写草书时,写要喝得醉醺醺的,狂呼大叫疯跑一气,然后才趁着酒劲儿那起笔来一挥而就。
著名诗人李欣在《赠张旭》中说的可以证实这一点:“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浩首穷草隶,时称太糊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张旭是苏州
人,戏称他为太糊精真是恰到好处。
不过他留下的几首诗,却不像他草书那样狂放,想《桃花溪》这首诗所描述的那样,“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在淡淡的烟雾中,影影绰绰望见远处有一座高耸的桥,可是要找的地方还是找不着。
诗人来到一块突出水中的大石头上,问划船从这里经过的渔人:从桃花源里流出来的桃花,流得青溪了里到处都是,叫人怎么顺着流动的桃花去找到桃花源呢?从表层信息来看,不过是说诗人来游了一趟桃花源,尽管找不着洞口,可也并不着急。
这是诗意旅游,是来寻诗。
可是我们顺着诗人的足迹。
再来找一遍看。
青溪里这随着水波翻动的桃花,到底是从哪里流出来的呢?“世中遥望空云山”,向哪儿去找桃花源呢?这云风雾罩的桃花源,是一个地方,但更像是人生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因此从深层意蕴看,这又是哲理的旅游。
是在进行层层深入的哲理思考。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
张若虚的生平事迹都不可考,只知道是扬州人。
他只流传下两首诗。
但《春江花月夜》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
《春江花月夜》原是南朝著名的昏君陈后主创作的,当时还谱了曲,可以唱。
后来,词和曲都失传了。
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是借旧题写新诗,是借旧瓶装新酒。
这首诗,写农历二月间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故乡扬州和种种感慨和想象。
唐诗中把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也叫做海,因此这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虽然说的是海,指的却是浩茫茫的长江。
诗就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和夜晚这五个方面切入,把由此引出的种种意象穿织组合在一起,反复咏叹拂拭不去的乡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望着一江春水向东流。
月亮从宽阔的江面上升起,映着滟滟的江波,展现一片明澈。
诗一出手就渲染出一片浩阔,朦胧又透明的夜景,似真似幻,使人面对着无限的时空,仿佛突然进入一种失重状态,进入一种寻求顿悟的深沉。
由随波一泻千里的月色,诗人又想到江流长在,月光长在,而人生却是那么短暂,于是继续感慨地叹道: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照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天上水上,浩白无尘,只有这一轮孤月,在无穷的宇宙中永无终止的漂泊。
月亮,最初照见的是什么人?将要照见的又是什么人?人类生命的系列虽然是无尽的,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代一代的人都消逝了,只有滚滚滔滔的长江依然在滚滚滔滔的流淌。
这种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的感慨并没有一发不可收拾,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因为诗人毕竟生活在唐代,毕竟有找到发展机遇的可能性,所以只点到为止。
接下来诗的脉络转换,转入传统的游子思妇的相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移动的月光一定正照着那女人的梳妆台。
思念之情如同这皎洁的月色一样笼罩着她,放下帘子也推不走,出去捣衣也拂不去。
最后脉络再次转换,诗人由想象又回到现实: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竭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江满树。
春天已过了一半,快到落花时节。
江水眼看就要把春天送走了,刚才看着升起的月亮又开始西斜。
诗人却就是回不去。
回家的路就像从石竭到潇湘一样遥远。
不知道是否有人乘月归去,反正自己只能望着江边的树荡起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