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治疗

合集下载

偶发室性早搏怎么办

偶发室性早搏怎么办

偶发室性早搏怎么办
一、偶发室性早搏怎么办二、偶发室性早搏的病因三、早搏患者如何护理
偶发室性早搏怎么办1、偶发室性早搏怎么办
单纯偶发室性早搏基本是没有危害的,也不需要治疗,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时都可能有少数室早出现,一般不会超过100次/24小时。

对于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偶发室性早搏,我们不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只要适当休息,消除精神紧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可以室性早搏消失。

2、偶发室性早搏的定义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产生机制包括:折返激动,触发活动,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

根据异位搏动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

偶发室性早搏是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

依据出现的频率可人为的分为偶发性室性早搏和频发性室性早搏。

常见的二联律与三联律就是一种有规律的频发性早搏。

前者指早搏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后者指每2个窦性心搏后出现1次早搏。

3、偶发室性早搏的症状
偶尔有心悸、胸闷,脉象可见结代脉、促脉等。

少数患者自述脉搏时有“漏跳”,胸部撞击感、“心脏在翻滚”,或“心脏好象跳到喉咙里一样”。

有的患者感觉心脏有停跳、心悸或如电梯快速升降等。

偶发室性早搏的病因通常情况下可能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如冠心病急性。

频发室性早搏如何治疗与护理

频发室性早搏如何治疗与护理

频发室性早搏如何治疗与护理*导读:频发室性早搏是早搏的分类之一,是指一分钟之内发生次数在六次以上的室性早搏。

频发室性早搏如何治疗与护理呢?……频发室性早搏是早搏的分类之一,是指一分钟之内发生次数在六次以上的室性早搏。

发生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通常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心肌病或冠心病。

频发室性早搏的危害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脏衰竭。

那么,频发室性早搏如何治疗与护理呢?*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1.如果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本身没有患器质性心脏病,发生室性早搏的危害不大,一般不会造成患者死亡,所以不需要服药治疗。

2.若患者本身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伴随频发室性早搏,则应引起警惕,进行静脉注射治疗。

常用治疗药物是利多卡因,起到纠正心律失常的作用。

病情稳定之后,可以停止注射,服用药物治疗。

注射此类药物可能会引发头晕、嗜睡、抽搐等不良反应。

3.有的患者是因为洋地黄中毒导致频发室性早搏,这种情况发生后应立即停药,严重者可静脉注射苯妥因钠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可有效缓解症状。

4.一些人在使用锑剂治疗时发生室性早搏,此时要立即停止用药,并服用药物缓解症状,常见的治疗药物有慢性率、β受体阻滞剂、心律平、安他心、胺碘酮等。

5.一些治疗早搏的常用药物如苯妥英钠、奎尼丁、异搏定等,也适合治疗此症,但是应注意,若患者本身患有支气管哮喘,发生频发室性早搏时不宜使用β-阻滞剂治疗。

*频发室性早搏的护理要点发生频发室性早搏之后,患者不要过于紧张和恐惧,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就可以缓解症状。

患者切记不要熬夜,保证睡眠治疗,对心脏的恢复有帮助作用。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暂时不要喝浓茶和咖啡,以免心肌兴奋性过高,加重病情。

*【相关推荐】:早搏患者的日常饮食宜忌早搏的病因:早搏是如何引起的?。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PPT)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PPT)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导管消融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导管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该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至心脏特定部位,破坏异常兴奋灶,从而达到 治疗目的。
起搏器治疗
对于合并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的室性早搏患者,起搏器治疗可作为一种选择。 起搏器能够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汇报范围
室性早搏的定义和分类
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和标 准
室性早搏的治疗策略和药 物选择
室性早搏的并发症和预后
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02
室性早搏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是指 心室肌在窦性心律正常节律之前提前发生的收缩,导致 心电图上QRS波群提前出现。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室性早搏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
室性早搏患者往往因担心病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 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分类
根据发生频率和形态,可分为单形性室性早搏、多形性 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01
发病原因
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患者, 也可见于正常人。
02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 精神压力等。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 等。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 疗(PPT)

室性早搏的治疗指南医学ppt课件

室性早搏的治疗指南医学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署
心力衰竭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避免过度 输液。
合理应用利尿剂,保持出入量 平衡。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心功能,根据病情调 整药物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并发症识别及应对方法分享
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心理 科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支持
04
加强室性早搏的预防和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情绪稳定、减少刺激性饮食等,有 助于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导管消融联合起搏器植入
对于复杂室性早搏或多形性室性心动 过速患者,可采用导管消融联合起搏 器植入的综合治疗策略。
04
患者管理与教育指导
心理干预在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01
02
03
减轻焦虑和压力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 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减 轻焦虑和压力,改善心理 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 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
降低复发风险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 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 方式,降低室性早搏复发 的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提供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
危险因素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精神压力等均可增加室性早搏的发生风 险。

中医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以及分级有什么?(养生小贴士)

中医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以及分级有什么?(养生小贴士)

中医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以及分级有什么?室性早搏其实用来评定心律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标,现在的人的心脏或者其他的一些部位都很容易生病,通过一些指标的显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器官是正常的还是有病的,如果指标偏高,代表是有症状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进行医治,这样也不会耽误到自己的病情,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室性早搏中医治疗都有哪些以及室性早搏分级。

中医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可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

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

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把室性早搏分成3类:①简单型室性早搏(<Lown3级);②复杂型室性早搏(>Lown3级);③短阵室速。

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

窦性过早搏动罕见。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或心室颤动,其治疗目的一直是减轻症状和改善生存。

但室早的治疗目的却不十分明确。

部分医生认为只要有室早就应该治疗,认为控制了室早就可以预防严重心律失常。

当患者的室性早搏不正常的时候,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的服用,如果严重的话,有必要采取手术治疗的还是要接受手术。

此病在老年人的身上发病的机率会更加的高一些,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个病,平时一定要关注自己属于室性早搏的哪一个分级。

偶发室性早搏怎么治疗

偶发室性早搏怎么治疗

偶发室性早搏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一、偶发室性早搏怎么治疗二、早搏的偏方三、早博怎么调理
偶发室性早搏怎么治疗1、偶发室性早搏怎么治疗
无心脏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对无症状的孤立的室早,无论其形态和频率如何,无需药物治疗。

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

需紧急处理的室性早搏可静注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250mg为止。

心律失常纠正后可按需要每分钟滴入1-3mg,稳定后可改用口服药物维持。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持续15-20分钟。

2、心脏早搏的原因
很多人问心脏早搏怎么回事,有什么原因。

心脏早搏的原因很多,情绪激动、疲劳、消化不良、吸烟、饮酒、浓茶等均可引起心脏早搏的发生,这种原因下的心脏早搏是偶然的,患者注意克服诱因即可逐步恢复。

另外,心脏早搏还可由药物、麻醉、缺钾、心脏手术等机械刺激引起。

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中早搏则见于冠心病、二尖瓣病变、心肌炎、二尖瓣脱垂等疾病。

3、心脏早搏的发生机理
心脏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心律的基础上。

心脏自律性异常可导致形成异常冲动,包括某些条件下窦性冲动导致异位起搏点阈电位降低;病变心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等。

心脏早搏在频率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个或每数个正。

室性早搏的治疗原则

室性早搏的治疗原则

・讲座・室性早搏的治疗原则朱俊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659(2000)03—0207—03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人群发生率很高。

随着临床科学的发展,现今对室早的认识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

1 室早的分类 对室早有各种分类方法。

从机制上可将其分为自律性增高、折返激动和促发激动等。

从心电图上可分为单形、多型、成对、成串室早及R on T现象等。

根据室早的心电图图形还可大致确定其起源部位,如右室流出道室早、左室后间隔室早等。

根据H olter还可对室早进行分级。

这些分类方法都曾用来指导治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分类方法对治疗的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如Lown氏分级曾被认为是室早严重程度及是否需要治疗的判定标准,但现在已很少有人采用了。

从治疗的意义上看目前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循证医学的出现使心律失常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 AST (the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速或rial)试验的结果公布以后,人们开始从预后意义的角度重新思考对室早的分类。

目前认为,室性心律失常可以分为三类: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常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或心室颤动;②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常为室早或无症状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③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一般为室早或短阵室速。

对恶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是无可质疑的。

对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已逐渐有了共识,但问题是怎样确定良性室性心律失常,并把目前的治疗原则推广到所有医师。

对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论,现在也逐渐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2 室早的治疗目的2.1 通用的目的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或心室颤动,其治疗目的一直是减轻症状和改善生存。

但室早的治疗目的却不十分明确。

室性早搏的治疗

室性早搏的治疗

室性早搏的治疗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指的是在窦性激动到达之前,心室中的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导致心室除极。

它在正常人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都很常见,从胎儿到老年人都可能发生,但在10岁以下儿童中较为罕见。

随着年龄增长,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室性早搏的病因有多种,其中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去均衡,不应期和传导速度会发生改变,引发折返性室性早搏。

此外,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进食过饱、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等因素也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

左心室内假腱索也是室性早搏的一种原因。

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有室性早搏的患者中,56%~75%的人被检测出有左心室内假腱索。

假腱索所致的室性早搏是良性的,如果发作不频繁,则不需要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也是室性早搏的常见原因,例如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

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心肌病等,心力衰竭,无论是急性弥漫性心肌病变,还是局灶性病变,都可能因缺血、缺氧、炎症损害等导致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影响心肌纤维不应期或传导速度,引起室性早搏。

在心肌炎患者中,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34.3%~81.3%,而室上性早搏为8%~28.1%。

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3%~100%,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发生率为58%~87%。

尤其是当EF<0.40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器质性心脏病早期的患者可能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室性早搏,因此在病因鉴别时需要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认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室性早搏均为器质性的。

3.急性心肌梗死:室性早搏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恢复期及晚期心律失常并发症中最常见的。

尤其是在起病最初数小时发生的概率最高。

在监护期中,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为63.2%。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险。

因此,了解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室性早搏时,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然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早搏的常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和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次数和减轻症状。

2. 射频消融术。

对于反复发作的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导管在心脏内进行消融,破坏异常的传导途径或激动灶,从而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3.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对于合并严重心脏传导阻滞或心脏停跳的室性早搏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搏动频率和节律来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4. 心脏射频消融联合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对于一些难治性室性早搏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心脏射频消融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在治疗室性早搏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心理疗法,患者可以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总结。

在治疗室性早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于难治性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有效的选择。

此外,心理疗法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室性早搏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室性早搏中药治疗方案

室性早搏中药治疗方案

室性早搏中药治疗方案
室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险。

针对室性早搏的治疗,传统中医药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一方面可以调节患者的心脏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案。

首先,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关键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室性早搏的发生和发展与心脾肾三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中医常常会从调理心脏、益气健脾、补肾固本等方面入手,来治疗室性早搏。

其次,常用的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方剂有,养心安神汤、益气养阴汤、六味地黄丸等。

这些方剂具有调和心脏功能、安定神志、益气健脾、滋养肾脏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室性早搏,减少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症状。

另外,中药治疗室性早搏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通过调理经络、平衡气血、舒缓心脏神经等方式,来达到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

这些疗法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总的来说,中药治疗室性早搏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室性早搏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使用。

同时,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室性早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在使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循医嘱,做到科学用药,才能更好地治疗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治疗策略

室性早搏治疗策略

室性早搏治疗策略渠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5200一、室性早搏概述(一)如何定义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又常常出现在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中。

医学上又将室性早搏称之为室性期前收缩。

它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时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二)室性早搏形成的原因室性早搏不仅会发生在各种心脏病患者中还容易发生在正常人内。

根据正常健康人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有一半以上的人可以检测到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不管是频发还是偶发,复杂还是简单的类型都在正常人中存在。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室性早搏的几率不断增加。

室性早搏原因常见原因是心脏外因素,如:发热,手术、麻醉、贫血、药物、缺氧、电解质紊乱、中毒、甲亢、焦虑紧张、睡眠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心肌受到物理、化学、电、机械刺激而形成室性早搏。

人在药物中毒后产生快速心律失常之前会发生室性早搏。

心脏原因室性早搏常发生在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

(三)室性早搏所表现出的症状一部分室性早搏患者在发生室性早搏时期没有直接的症状,而是伴随着其他疾病就诊时突然或者意外发现的。

不同患者的室性早搏频率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甚至会与医护人员不正确的护理和患者自身的精神紧张有关。

一般室性早搏的症状包含心率不适,在发作频繁或呈二联律时,可导致患者心排血量减少。

一旦患者的左室功能减退,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就会明显增加,长时间发作可引起心绞痛、血压降低、心功能减退急性加重现象,甚至并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一过性黑朦昏厥。

二、分析室性早搏的几种治疗策略针对室性早搏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患者的症状,有效预防猝死现象的发生。

治疗需要判断出预后的不同性,进行科学的危险分层,然后具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1、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针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早搏,它主要的治疗是原发疾病及室性早搏诱发因素治疗,其次才是针对早博本身治疗,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并没有得到循证医学有利证据,同时也没有明确指南推荐,临床使用受到很大局限。

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

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

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以下向大家介绍频发室性早博的几种治疗方法。

频发室性早搏是指一分钟内有六次以上的室性早博,多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

频发室性早搏常见发病部位为,心脏常见症状为一分钟内有六次以上的室性早博,无传染性。

以下便向大家介绍几种频发性早博的治疗方法。

一、无心脏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对无症状的孤立的室早,无论其形态和频率如何,无需药物治疗。

二、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需紧急处理的室性早搏可静注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250mg为止。

心律失常纠正后可按需要每分钟滴入1-3mg,稳定后可改用口服药物维持。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持续15-20分钟。

治疗剂量对心肌收缩力、血压、房室或室内传导影响不大。

副作用有头晕、嗜睡。

大剂量可引起抽搐、呼吸或心搏抑制并可加重原有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

有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心力衰竭者慎用。

三、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

除停药外,静脉注射苯妥因钠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常有效。

低钾引起的早搏,应积极去除原因,纠正低血钾。

四、奎尼丁晕厥或锑剂治疗中出现的室性早搏,应立即停用奎尼丁或锑剂。

口服药物可选用:①慢心律。

②β受体阻滞剂。

③洋地黄类;适用于由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

④普鲁卡因酰胺。

⑤胺碘酮、双异丙吡胺、心律平、安他心、常咯啉,室安卡因,乙吗噻嗪及英卡胺等。

五、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奎尼丁、异搏定等,对各种早搏均有效。

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宜用β-阻滞剂。

心动过缓伴早搏者,可给予阿托品治疗。

六、心肌梗塞后或心肌病病人并发室早,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当同时存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猝死与心血管总死亡率反而显著增加。

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因此,应避免用Ⅰ类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

频发室性早搏最好的治疗方法

频发室性早搏最好的治疗方法

频发室性早搏最好的治疗方法
室性早搏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常常会给患者带来焦虑和不适。

目前,针对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观察不干预:对于偶尔发作的室性早搏,如果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不干预,因为这种情况下室性早搏往往是无害的。

2. 生活方式调整: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频率。

建议患者戒除烟酒、限制咖啡因的摄入、规律作息以及避免过度劳累等,这些改变可以有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减少早搏的发生。

3. 药物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医生可能会选择适当的药物来控制心律。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心脏的节律,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4. 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消融术。

这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高频电流传输至心脏特定部位,破坏异常传导的心肌组织,从而达到控制室性早搏的目的。

总的来说,针对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而言,如果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且早搏发作不频繁,可以先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来改善;如果症状严重
影响生活质量,或者伴有其他心脏疾病风险,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或消融术。

最终的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决策。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
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改变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并且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整心脏的电活动来控制室性早搏。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3. 射频消融术:对于症状明显或出现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来治疗室性早搏。

该方法通过灼烧心脏组织来消除产生早搏的异常电路。

4. 起搏器治疗:对于室性早搏持续发作或引起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可以通过传导外部电信号来控制心脏的节律。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医生会综合考虑多种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如果患有室性早搏,建议及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浅谈室性早搏的治疗策略 ppt课件

浅谈室性早搏的治疗策略  ppt课件

PPT课件
20
VPB的射频消融治疗
前言 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有限,且其具有的致 (促)心律失常作用,限制了其应用,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特别 是射频导管消融和心电标测方法和技术的进步, 使得以往难以明确起源部位的VPB能够得以精确 定位,VPB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获得重视。
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诱因很多,很难 确定其真正的原因。所以室早应该先通过医生体 检及心电图检查,弄清楚病因,看是功能性早搏, 还是器质性早搏。
PPT课件
11
良性VPB 主要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VPB
也可用普罗帕酮、美西律、莫尼西嗪等,但不宜使用有脏 器毒性或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奎尼丁、索他洛尔或胺碘酮。
当时认为Ⅱ级以上的室早有触发心室颤动的潜在危险。
PPT课件
5
VPB的危险分层
早期的Lown分级对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度的分层忽 略了患者心脏和全身整体临床情况,而片面强调 了室性早搏频发及复杂程度;分层标准本身也存 在一些缺陷:将“R on T”归于最严重的状况,而 对于已经出现的短阵VT(NSVT)重视不够。上 述情况的结果是脱离患者实际情况,造成临床医 疗实践对策的混乱。
PPT课件
6
室早的危险度分级
2. 1991年Bigger结合基础心脏病及左心室功能情况与室性心 律失常可能造成的结果,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了分类,分为 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心律失常。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无危险因素或引起猝死危险性低 (<5%),约占室性心律失常的30%; 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约占室性心律失常的65%,可明显增加死亡危险, 约15%病 例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Fra bibliotekPPT课件
7

插入性室性早搏怎么办?

插入性室性早搏怎么办?

插入性室性早搏怎么办?
想必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做插入性室性早搏吧,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大多数的人都是因为患有心脏病而导致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较好,但插入性室性早搏比较难治疗,治疗措施对治疗的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那么插入性室性早搏该如何治疗呢?接下
来就让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治疗方案
对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
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

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
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有不同的成功率。

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

对确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患者,一般首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者,由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此时常选用胺碘酮。

对于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频繁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
过速,β受体阻滞剂的有效率为50%。

看完了对插入性室性早搏的治疗措施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懂的了如何治疗插入性室性早搏了吧,最重要的就是去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谨遵医嘱并按时吃药,才能够有效地缓解插入性室性早搏的症状。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懂得患有插入性室性早搏的患者不能剧烈运动。

室性早搏应该如何治疗?

室性早搏应该如何治疗?

室性早搏应该如何治疗?
相信大家对于室性早搏这种疾病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实是性早搏最主要的症状就会出现心悸的情况,出现室性早搏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由于我们身体过于劳累,或者患有某些心脏疾病所造成的,但是不论什么原因引起人们患有室性早搏一定要立刻去医院进行治疗,那么湿性早搏如何治疗比较好?
治疗室性早搏依赖于是否有心律失常相关的症状及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

对确有症状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首先应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无效者予以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由于负作用较小而作为最常用的一线药物,其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症状,而不是早搏的完全控制。

如上述药物治疗无效可干脆放弃药物治疗。

对于少数起源于
特殊部位的早搏(如右室流处道),在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无症状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及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根本无需治疗。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及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因药物治疗并不降低总体死亡率及猝死发生率,在无症状时也无需药物治疗。

但如确有症状,应采用上述缓解症状的治疗原则。

心肌肥厚时,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对预测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但其阳性预测率较低,且药物治疗并不能降低猝死发生率。

因此在心室肥厚伴频繁室性早搏及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时,治疗仍以改善症状为主。

提醒广大的患者如果情况比较轻的话,一般不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但是情况比较严重的话,要立刻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给以后的健康带来不良的后果,平时的时候患者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经常锻炼身体能够有效地防御一些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性早搏室性过早搏动(VPBs)简称室性早搏,亦称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之前,自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在器质性心脏病和正常人均可见到,从胎儿直至高龄者均可发生,但在10岁以下儿童较少见。

室性早搏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一)自主神经功能因素此系室性早搏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不论是迷走神经兴奋,还是交感神经兴奋,均可使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去均衡,可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引发折返性室性早搏。

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使心室自律细胞自律性增高,导致室性早搏等。

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进食过饱、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等因素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

应注意的是,一些器质性心脏病早期的患者就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室性早搏,这给室性早搏的病因鉴别带来了困难。

此时应加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室性早搏均为器质性的。

(二)左心室内假腱索与室性早搏在有室性早搏而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 56%~75%患者检出左心室内假腱索。

假腱索所致的室性早搏系良性早搏,如发作不频繁则不需治疗。

(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也多见于器质性因素,例如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心肌病等,心力衰竭,无论是急性弥漫性心肌病变,还是局灶性病变,均可因缺血、缺氧、炎症损害等导致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影响心肌纤维不应期或传导速度,引起室性早搏。

1.心肌炎:室性早搏发生率为34.3%~81.3%,而室上性早搏为8%~28.1%。

2.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3%~100%,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发生率为58%~87%。

尤其是当EF<0.40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3.急性心肌梗死:室性早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恢复期及晚期心律失常并发症中最带见。

尤以起病最初数小时发生率最高。

急性心肌梗死在监护期中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为63.2%。

早年特别强调R-on-T型室性早搏是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先兆”,据阜外医院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患者,能证实确由R-on-T型室性早搏促发的仅分别为11%和6%。

近年来认为,R-on-P型室性早搏在急性期出现也具有危险性。

4.二尖瓣脱垂:有75%的患者可发生室性早搏,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室性早搏发生率可达58%。

5.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在无心功能不全时,室性早搏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2%~10%。

如有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可明显增高。

6.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14%,以室性早搏多见。

7.心力衰竭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多并发于左心衰竭者。

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严重心律失常有一定相关性。

(四)电解质平衡失调1.低血钾:易引起自律性增高,可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室传导阻滞。

2.低血镁:低血镁时易形成折返性心律失常,也可诱发与触发活动有关的心律失常。

低血镁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律失常最常见。

(五)药物许多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可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洋地黄。

室性早搏在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中最多见,亦最早出现,发生率为50%~60%.可呈频发、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等。

心房颤动伴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双向性室性早搏亦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

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性早搏的出现,常提示为重度洋地黄中毒。

室性早搏的发生有较大的昼夜变异,通常上午比夜间多见,饭后比饭前多见。

因此需记录24小时心电图,才可真正了解室性早搏的频繁程度。

室性早搏在每24小时或每小时的频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二、发生机制大多数室性早搏是由于折返引起的,少部分是由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性激动所引起的。

【临床诊断】一、临床表现特点室性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心脏“停跳”感,自诉“心要跳出来似的”,也有无症状者。

早搏次数过多时自觉“心跳很乱”,可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昏、乏力,摸脉有间歇。

这是由于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所引起。

心悸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可使儿茶酚胺增加,使室性早搏更为频繁。

偶发室性早搏通常很少影响每分钟心排血量。

实验表明,多发性室性早搏(≥5次/分)患者,当室性早搏在每分钟20次以下时,每分钟心排血量减少10%~l5%;当出现二联律、三联律时,每分钟心排血量可减少15%~25%。

当发生多源性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时,心排血量就会受到明显影响,症状就会更明显。

如室性早搏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则往往可使心脏病的症状加重或诱发发作。

二、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一)室性早搏的典型心电图特点(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没有和其有关的异位P波。

(2)QRS波群宽大畸形,粗钝或有切迹,时间一般大于或等于0.12s。

(3)T波方向常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为继发性T波改变。

(4)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5)如为同一异位兴奋灶引起的室性早搏,则室性早搏与前一个心搏有固定的联律间期(配对间期、配对时间)。

(二)对室性早搏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1.QRS波其形态取决于在心室的起源部位和激动在心室的传导情况,可发生在心室的任何部位。

QRS波的时限常>0.12s,通常不超过0.16 s;如>0.16 s,则提示为病理性室性早搏。

当发生室性融合波时,其QRS 波形态可介于窦性和室性早搏QRS波之间。

2.继发性ST-T改变。

3.P波:室性早搏很少逆传至心房,但在室性早搏发出的前后,窦性冲动仍然发出而激动心房。

4.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是固定的,并可持续多年不变。

但在窦性心律不齐时,可见到当窦性心律较慢时联律间期可稍延长,窦性心律稍快时,联律间期可稍短,这种在同一导联上联律间期之差,不能大于0.08s。

5.代偿间歇:大多数是完全性代偿间歇。

少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见于①室性早搏逆传到心房,使窦房结提前除极重新安排节律时:②异位搏动室性早搏后以逸搏结束;③室性早搏阻断了一个正在进行的文氏周期;④在窦性心律不齐、心房颤动时发生的室性早搏,其代偿间歇可为不完全性的;⑤插入性室性早搏无代偿间歇。

(三)室性早搏的定位1.左心室早搏:室性早搏QRS主波在Ⅰ、V5导联向下,在Ⅲ、V1导联向上,类似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右心室早搏:室性早搏QRS主波在Ⅰ、V5、V6导联向上,在V1、V2导联向下,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心底部室性早搏:室性早搏QRS主波在Ⅱ、Ⅲ、aVF导联均向上,在aVR导联向下。

4.心尖部室性早搏:室性早搏QRS主波均向下,在aVR导联向上。

(四)室性早搏的特殊类型1.间位性室性早搏:间位性室性早搏(VPBs)亦称插入性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T波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这两个窦性搏动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窦性心动周期;②无代偿间歇;③室性早搏后的窦性P-R间期正常或延长;④当P-R间期延长时,室性早搏后两个窦性搏动的R-R间期,可比一个窦性P-P间期略长;⑤间位性室性早搏可发生在一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前半段,也可发生在后半段。

在后半段发生也是提前发生的;⑥多发生在窦性心动过缓时;⑦当窦性心律较慢时,亦可以有两个室性早搏插在两个窦性搏动之间。

2.室性早搏呈规律的联律出现:如在几个窦性节律后固定出现一个室性早搏,称为早搏呈联律。

其联律间期固定。

如每个窦性节律后出现1个室性早搏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

如2个窦性节律后出现1个室性早搏,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以此类推,但必须连续出现三组。

室性早搏三联律有2种表现:①两个窦性搏动后有1个室性早搏,连续3组,比较常见;②1个窦性搏动后有2个室性早搏,连续3组。

3.室性早搏的二联律法则:恒定在长心动周期后出现,并形成联律间期固定的室性早搏二联律,称为二联律法则。

心电图表现:室性早搏仅发生在长的R-R间期后。

室性早搏后的长间歇又为下一个慢率性室性早搏创造条件,周而复始,便形成了联律间期固定的单源性室性早搏二联律。

它常见于早搏代偿间歇之后、2﹕1房室传导阻滞之后或心房颤动的长R-R间期之后。

4.室性早搏的反二联律法则:应称非慢率性室性早搏,很少见。

心电图表现: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不长,可很短。

室性早搏的R-R间期不是长的。

如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则室性早搏均在短的心动周期后发生。

5.室性早搏连发:是指两个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心电图上这两个室性早搏的形态可略有不同。

若3个室性早搏连续发生则称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6.R-on-T现象(R-on-T综合征):发生于收缩期较早的室性早搏出现在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上,在T波波峰或前支或后支,是发生在心室复极不完全,心室处于易反复激动的易损期。

可分为A型和B型两种类型。

(1)A型R-on-T综合征:为室性早搏联律间期缩短,而室性早搏前窦性搏动的Q-T间期正常。

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与Q-T间期两者之比>1时,R-on-T室性早搏单发,两者之比若<1时,则室性早搏可呈多发形成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2)B型R-on-T综合征:为Q-T间期延长而联律间期相等时易发生。

心电图表现发生在Q-T间期延长的基础上,出现较早的室性早搏R-on-T,可引起短暂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亦易引起长联律间期、二联律、三联律、双向性室性早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也有发生猝死者。

7.舒张晚期室性早搏与R-on-P现象:室性早搏发生在舒张晚期,窦房结冲动已传至心房,出现P波。

心电图表现为在P波后面紧跟1个宽大畸形的QRS波,P-R间期<0.12 s,称舒张晚期室性早搏。

如果QRS波落在P波上支、峰上或下支,则称R-on-P现象,也称为舒张晚期室性早搏。

8.多源性室性早搏(VPBs):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心室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①在同一导联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QRS波群形态不同的室性早搏;②联律间期不固定;③心电图上可有心肌损害的表现或洋地黄中毒改变。

多源性室性早搏的出现常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可发生在严重的心肌缺氧、广泛的心肌梗死、显著的低血钾、弥漫性心肌病变、洋地黄中毒等患者。

9.多形性室性早搏:是指在同一导联中所出现的室性早搏其QRS波振幅、形态互不相同,但联律间期相同。

多形性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与多源性室性早搏相似。

10.室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也可发生在室性早搏,但较少见。

室性早搏来自同一异位起搏点,其形态应是相同的,但在某些情况时,同一起搏点的一个室性早搏其QRS波更宽大,ST-T波改变更明显或QRS波畸形的程度只是稍明显或畸形减轻,其形态不同于其他室性早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