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教育体制
中外高教模式比较与借鉴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外高教模式比较与借鉴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及未来方向一、引言近年来,国内外高等教育齐头并进,发展的速度迅猛。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模式和发展水平各异。
中外高教模式比较与借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分析中外高教模式的特点,探究其差异性和优劣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及未来方向的建议。
二、中外高教模式比较1. 中外高教模式的概念中外高教模式是指各国高等教育的主流模式,也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2. 中外高教模式的分类据统计,全球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三大体系:即美国体系、欧洲体系和东亚体系。
美国体系与欧洲体系之间有较大差异。
美国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欧洲高等教育则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知识。
东亚体系则更倾向于应用研究,以德、日、韩为代表的亚洲高校在教育与科研领域中较为重视“工程化”和“方法论”等应用学科。
3. 中外高教模式的比较综合来看,中外高教模式的比较,大致可以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和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同体系和国家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明显。
三、中外高教模式的借鉴1. 借鉴美国高校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模式美国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极具特色,学生拥有充分自由,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参与讨论等。
这种自由的校园文化模式非常有利于学生自由思考、启发创新思维,发展综合素质。
2. 借鉴欧洲高校精英教育的优势欧洲高校重视学术研究和理论知识,注重以小班制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思维。
借鉴欧洲高校的优势,可以提高我国研究型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
3. 借鉴东亚国家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以德、日、韩为代表的亚洲高校在教育与科研领域中较为重视“工程化”和“方法论”等应用学科。
在这些国家,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不断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我国高校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浅析中美高等教育体制差别
浅析中美高等教育体制差别一、引言在许多家长的眼里,中国的教育体制(包括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多,教育专家们纷纷给出各自的改革方案,尤其是向美国学习的呼声渐高。
然而,美国的教育专家们也在研究本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借鉴亚洲教育经验。
在教育过程中,受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教育参与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差异化,必然形成不同的教育模式。
而在当今信息的时代、变革的时代,任何教育模式都存在适应性问题。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各国都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世界大学排名来看,美国一流大学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领先于全世界。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211工程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985工程的实施,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比较分析不同的高等教育模式特别是中美高等教育模式,博采众长,融贯中西,对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比较与分析(一)教育理念差异巨大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不同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
因此,受文化传统以及教育传统的影响,中美在高等教育理念诚如诸多教育专家学者研究所说,确实存在着很大不同。
一般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权威主义和功利主义。
美国通过融合原著民以及一系列的战争取得独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并形成了独特的自由平等的思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上讲究天人合一,强调群体观念而轻视个人观念。
其次,美国的社会开放多元,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兼容并包、灵活多样。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社会稳定有序,吸纳性强,更强调以我为主,洋为中用。
再次,美国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而中国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传承和构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相对而言,中国的学生比美国的学生更尊重知识和权威,美国的学生比中国的学生对知识和权威更容易质疑。
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论文格式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看了许多文章讲述了中外大学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我也谈谈我对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方面的差异。
教学体制:国外的大学内部的组织管理是体现教授治校的特点,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基本由讲座教授负责,讲座教授不仅拥有领导研究所、设置课程、组织考试和自主进行研究的权利,而且直接从政府获得研究资金与设备,完全拥有资金的支配权。
教授还有权利开设自己研究领域的课程,并自由安排教授时间。
而中国大学的内部组织是按行政组织的方式对校、院、系进行权力分配,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级别,确立管理中的隶属和服从关系,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的现象。
因此没有体现大学的服务职能,而成了指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
大学还有种变成官场的趋向,这样会影响到学术的发展和对学生的教育。
国外的大学城是开放性的,不仅有便利的交通、良好的通讯条件,便于与外界联系;而且各个校园没有围墙、没有校门,与所在地区的发展互相融合,而且学校的内部是向社会开放的,身处在城市中,又在小由在校园内。
而中国的大学城处在相对偏远的环境,脱离社会环境,“人文氛围缺失”使大学城成为“学生的村落”,学生难以与社会发生积极的互动,严重缺乏社会实践和创业的机会。
教育理念:在国外的大学,评价一个学校不是看最后的升学成绩,而是主要看学生在这个学校提高的幅度。
国外的大学老师特别擅长问为什么和怎么样,老师不会对你说你错了,即使他不接受你的意见,他也会和你说好的,只是用其他的方式去暗示学生,你的想法需要补充很完善,老师永远是鼓励学生的。
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差别之我见_-_副本
海洋学院食品111杨金花2011121015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差别之我见伴随着改革的浪潮,国际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当今世界上的高等教育体制以西方的模式为主,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也在不断发展中,也逐渐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
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大学的差距。
但是,中国的教育要怎样改革才是正确的,才能够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教育体制到教育理念与西方有着很多差异。
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高等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体制则是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
三十年前,恢复高考、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重新启动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三十年后,继续改革、完善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既是一项突出而紧迫的时代任务,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的需要。
基于这一战略性考虑,仔细反思、规划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是一个十分关键和重要的问题。
一、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差别的原因我认为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差别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三点:1.中、西方由于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因此在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方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
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
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第一篇: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看了许多文章讲述了中外大学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我也谈谈我对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方面的差异。
教学体制:国外的大学内部的组织管理是体现教授治校的特点,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基本由讲座教授负责,讲座教授不仅拥有领导研究所、设置课程、组织考试和自主进行研究的权利,而且直接从政府获得研究资金与设备,完全拥有资金的支配权。
教授还有权利开设自己研究领域的课程,并自由安排教授时间。
而中国大学的内部组织是按行政组织的方式对校、院、系进行权力分配,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级别,确立管理中的隶属和服从关系,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的现象。
因此没有体现大学的服务职能,而成了指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
大学还有种变成官场的趋向,这样会影响到学术的发展和对学生的教育。
国外的大学城是开放性的,不仅有便利的交通、良好的通讯条件,便于与外界联系;而且各个校园没有围墙、没有校门,与所在地区的发展互相融合,而且学校的内部是向社会开放的,身处在城市中,又在小由在校园内。
而中国的大学城处在相对偏远的环境,脱离社会环境,“人文氛围缺失”使大学城成为“学生的村落”,学生难以与社会发生积极的互动,严重缺乏社会实践和创业的机会。
教育理念:在国外的大学,评价一个学校不是看最后的升学成绩,而是主要看学生在这个学校提高的幅度。
国外的大学老师特别擅长问为什么和怎么样,老师不会对你说你错了,即使他不接受你的意见,他也会和你说好的,只是用其他的方式去暗示学生,你的想法需要补充很完善,老师永远是鼓励学生的。
而在中国的大学,学生在从小到大,一直处于在不断别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越强,如果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当众否定,就会觉得丢面子,因为怕出错,所以大多数学生变得沉默寡言。
中国的老师总是用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总是告诉学生他做错了,因此学生容易有挫折感,慢慢对自己教学方法:在国外的大学,它们都是追求真理的,而不是传授知识,教授从事研究并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方法以理论化、系统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般不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采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丰富生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都是积极主动,主动发言。
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比较范文
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比较范文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和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途径。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差异。
下面将就中美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比较。
首先,中美高等教育的入学方式有所不同。
在中国,高考是唯一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方式,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考成绩进行选拔。
而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入学方式更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SAT、ACT等标准化考试,或者通过申请的方式进入大学。
美国的招生方式更加灵活,兼顾了学生的学术成绩、个人特长、领导能力等多个因素。
其次,中美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大多数高校注重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美国,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采用讨论、实践、团队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此外,美国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且还可以跨学科学习。
再次,中美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主要由教育部门进行,通过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指标进行评估。
而在美国,质量评估主要由独立的认证机构和学术协会进行,评估的指标包括教学质量、研究水平、学校治理等多个方面。
美国的质量评估机制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术水平。
最后,中美高等教育的学费和资助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公立高校的学费相对较低,一般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提供资助。
而在美国,高校的学费较高,学生一般需要通过自费、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来支付学费。
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人发展,也更加重视学生的经济独立性。
总体而言,中美高等教育体制存在较大差异。
中美教育体制的不同反映了双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中美教育体制的比较既有互补之处,也有可以借鉴之处。
中方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多样化招生方式和灵活的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方也可以借鉴中国高校在质量评估和资助方面的经验,更好地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中外高等教育体制及动态趋势之比较——中国、印度及欧美答案
1、中国目前有2980万学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学习系统。
正确错误2、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正确错误3、印度注重人才培养的方针使印度拥有400万科技人员,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正确错误4、印度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性比中国低。
正确错误5、印度一直以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心,而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
正确错误6、德国的高等双元制学习计划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同时获得高等教育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
正确错误7、根据本讲,欧洲大学课堂规模大,师生比高,设施陈旧,校园缺乏活力。
正确错误8、美国正在经历逆向脑力流失(Reverse brain drain),即越来越多的外国出生的专业人才(印度、中国等)返回他们的祖国。
正确错误9、发达国家现已处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正确错误10、根据最新统计,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6.5%。
正确错误11、据2007年美国麦肯锡公司所做的调查报告,我国毕业生只有不到30%的人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
正确错误12、一个国家所获得诺贝尔奖的多少,往往作为评价其高等教育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准。
正确错误13、我国每年培养的博士生约4万人,而美国每年培养博士生约5万1人。
正确错误14、根据本讲,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很平衡。
正确错误15、欧盟博洛尼亚进程是本世纪提出来的一个目标。
正确错误16、根据本讲,1999年6月时,有40个欧洲国家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
正确错误17、根据本讲,英国本科学历为3年制教育。
正确错误18、根据本讲,“欧洲转移学分制度”意味着:非正式的远程学习,也可获得学分。
正确错误19、根据本讲,欧盟“358学制”,指的是本科两年,硕士加三年,博士再加三年。
正确错误20、2011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第二届“亚欧教育部长会议。
正确错误21、根据本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讲,学生每周在学校里学习两天,在企业里实习三至四天。
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石,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于教育质量和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方式,并从中吸取借鉴,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概述1.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定义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是指在教育机构内实施和运用的一系列规范、制度和手段,旨在保证高校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国家所需的人才。
2.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结构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结构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决策层、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质量保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二、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之间的异同点比较1.组织机构: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在组织机构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中方高校通常采用严密的层级制度,包括校委会、教务处、人事处等机构。
而西方高校更加注重管理的扁平化和灵活性,决策权下放给更多的学术部门和教师。
2.决策层:中西方高校在决策层的组成和权力运作上也产生了差异。
中方高校的决策层通常由校长、校党委书记等领导组成,决策权较为集中。
而西方高校的决策过程更加民主,通常由教师议会或校董事会等多方共同参与。
3.教学管理:中西方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方高校注重考试成绩和学科知识的传授,通常采用集中授课和集中管理的方式。
而西方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参与式教学和独立思考的培养。
4.科研管理:中西方高校的科研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方高校通常以科研项目为导向,科研成果更多地在学术界流转。
西方高校则更加注重科研产出的商业化和社会化,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5.质量保障:中西方高校在质量保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高校通常依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和认证机制,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干预来保障教育质量。
而西方高校更加注重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通过不同的评估机构来确保教育质量。
中西方教育体制
中西方教育体制
中西方教育体制有许多不同之处。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区别:
1. 教育哲学:中西方教育体制在教育哲学上存在差异。
西方教
育更注重个人发展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
而
中方教育更注重纪律和集体主义,鼓励学生听从权威和传统。
2. 课程设置:西方教育体制通常注重学科多样化和兴趣驱动的
教学。
学生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课程,并且有更大的自由度来选择他
们的学习方向。
而中方教育体制更加强调基础教育和全面发展,学生
需要学习广泛的学科,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3. 考试制度:中西方教育体制的考试制度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
育通常采用连续评估的方式,通过作业、小测验和项目评估学生的综
合能力。
而中方教育更注重一次性考试,如高考,在短时间内对学生
进行全面的能力测试。
4. 教学方法:中西方教育体制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差异。
西方教
育更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
而中
方教育更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听从。
虽然中西方教育体制存在差异,但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了解
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制。
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
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高等教育体系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方面探讨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
教育体制首先,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由国家主导的,并且有相对统一的管理和规范。
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都是公立学校,由政府出资运营。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
美国拥有许多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独立管理,并且享有相对的自主权。
此外,美国的高等教育还有丰富多样的学术课程和专业选择,学生更加注重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学科专业。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研究,强调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灌输。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学习。
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和开展独立思考。
此外,美国高校还重视实践教育和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在校外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注重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产出,尤其强调科学研究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学术研究的重点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技术创新。
相比之下,美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术研究的自由性和创新性。
美国高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原创性的研究,提倡学术自由和学术探索精神。
此外,美国高校与企业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学术研究成果更容易转化为商业应用。
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在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高等教育以国家主导为特点,鼓励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相比之下,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分散和多元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术自由,更加重视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和创新。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教育体系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特点。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与比较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与比较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各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和特点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本文将对世界主要国家教育体制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教育体制的实践经验和教育发展路径,有助于促进全球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一、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教育体制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并负责管理的。
在初等教育期间,学生通常接受6年小学,3年初中和3年高中教育。
此外,中国的大学和研究生院培养学术科学和专业人才,并发挥重要的国防和劳动力培训作用。
在中国,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
此外,中国的教育融合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强调学生对家庭、国家和其他社会实体的责任感。
二、美国的教育体制美国的教育体制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美国的基础教育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通常持续12年。
中等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始,为期4年。
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中,教师、学生和学生家庭的角色十分重要。
美国的教育体制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让学生自己掌握到持久的知识,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记忆。
美国的教育体制还提倡社区服务、文化多样性及创造性思维,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三、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的教育体制分为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早期教育专门针对3-6岁的儿童,其目的在于促进儿童身体、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在德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学生会接受包括科学、历史、语言、文化、体育和社交方面在内的全面教育。
在高等教育阶段,德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广泛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包括艺术、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工程学、医学、法律、科学和社会科学。
四、日本的教育体制日本的教育体制开创于明治时期,经过多次改革和创新。
日本教育提倡“敬业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和学习社会责任。
在日本,小学为期6年,初中为期3年,而高中为期3年或4年。
在高等教育领域,日本有许多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通常会选择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深入探索,并探索与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合作。
中外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
中外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各国家的教育体制因为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不同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各国的教育体制做出比较和分析。
本文将比较中外教育体制的差异和共同点,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优缺点。
一、中外教育体制的差异1.教育投入与经费中外教育体制在教育投入和经费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教育投入与经费一直一直都受到严重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和学校的需求。
相比之下,美国、英国等发达西方国家给予了更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如美国的公立高校花费的平均每生近2万美元。
2. 教育体制与课程设置中国大陆教育体制中,初等教育有小学和初中两阶段,高等教育有大学和研究生培训,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教育体系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则分为大学与研究生学位教育。
在教育课程上,中国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英美等西方国家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运用语言以及协作能力。
3. 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中外教育体制的教学方式、评价标准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中国,学生的成绩评价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而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此外,中国教育更强调师生关系,而西方则更加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团队合作等教学方式。
二、中外教育体制的共同点1.注重语言能力培养中外教育体制都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英语已成为一门必修的语言,而在西方国家,英语更是成为一种通用语言。
在英美等国家的大学中,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英语培训活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2. 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外教育体制都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中国,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在西方国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通过社交实践、领导力等方面来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 推崇探究式学习中外教育体制都推崇探究式学习。
国内外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第一章国外教育体制的特点国外教育体制的特点在于注重灵活性和多样性。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采用了分层次、可选择性的教育体制,将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进行区分和分立。
此外,国外教育体制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育中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来做出学习和职业规划。
1.1 分层次的教育体制英、美、法等国家将教育分为不同层次,成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高等教育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背景和兴趣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育途径。
学生在选择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可以选择继续学习到哪个教育层次,以此获得更好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机会。
1.2 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国外教育体制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非传统性学科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职业发展方向,如音乐、体育、美术、戏剧、舞蹈等。
多样性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规划。
第二章国内教育体制的现状当前国内教育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知识和技能培养不足、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足等。
同时,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和不足,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就业难、过度竞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2.1 教育质量问题中国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问题也不断暴露。
教育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压力,如优秀教师匮乏,中小学课程选修难度过大,应试教育倾向明显,等。
同时,竞争激烈的教育体制和日益严格的学科考试制度也使国内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方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导致一些重点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巨大,而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则较为匮乏。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内教育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也严重制约了国内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国内外教育体制比较通过对比国外和国内的教育体制,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教育密度、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等方面。
中国美国高等教育的不同
中国美国高等教育的不同一、背景介绍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教育事业发展较为突出的国家之一。
在这两个国家,高等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主要探讨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1. 学制差异中国的高等教育采取的是“3+2”模式,即本科教育为3年,研究生教育为2年。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则采取的是“4+2”模式,即本科教育为4年,研究生教育为2年。
这意味着中国的学生可以更早地投入到社会和工作中,而美国的学生则有更多的时间接受教育。
2. 入学机制差异在中国,高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来选拔大学生。
高中毕业生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通过高考成绩来决定大学的录取结果。
而在美国,大学录取主要是基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个人陈述、推荐信等。
三、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差异1. 课程设置差异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专业学科的学习,课程设置比较固定,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课程设置相对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选择。
2. 教学方式差异中国的高等教育普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主导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领导者和传授知识的角色,学生则主要扮演接受知识的角色。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倡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展示自己的才能。
四、学生发展和毕业后就业的差异1. 学生发展差异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追求就业的能力。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追求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
2. 毕业后就业差异由于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
•
就本科教育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既有文、理、工科结合的综合性大学,也有多科性和单
科性的专业学院,其中有些大学也可以授予博士学位。这些学校一般不与以研究生教育为主
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攀比。
•
就研究生教育而言,西方发达国家也有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如美
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这些大学在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第一阶段,“酝酿、启动”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着重点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 权。 第二阶段,“全面展开”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教育五大体制” 的改革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中,全面向前推进。 第三阶段,“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五大体制” 改革继续全面深化的基础上,突出“管理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和难点,集中力 量,明确目标,限期突破。 第四阶段,“深入突破”的新阶段。
中国高校:应处理好各级行政关系 西方高校:顺应规律,寻求大学发展
高校由中央办,还是由地方办?
•
西方发达国家中央一般不直接管理高等学校,美国的公立高等学校一般由各州管理,日本文部
省也只管东京大学等几所国立大学,一般公立大学则由都、道、府、县政府管理。法国的国民教育
部虽然可以直接管理大学,但主要通过大学区总长代表教育部长在本辖区内行使管理大学的权力。
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协调各州的教育事宜,以及制定高等教育的一般原则。管理大学的职责虽
然在各州,但各州除了在财权和人事权上行使一定的控制和监督权外,对大学内部的事务也不加以
干预。
•
在以前的高校改革中,我国中央及地方政府也给各自管理的高校放了些权,高校总感到松绑不
够。看来,进一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使政府在高校的管理上更多地发挥监督、服务和指导的
中外教育制度比较与探讨
中外教育制度比较与探讨教育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的教育制度。
本文将对中外教育制度进行比较与探讨。
一、教育制度的类型中外教育制度的种类有所不同。
在国际上,教育制度可以被分为六个类别: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
在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两个主要阶段。
在美国,学生需要完成中等教育,然后选择进入高等教育或职业培训等。
二、教育制度的组织结构中外教育制度的组织结构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中小学教育由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室由学校负责管理。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学校通常是公共学校或私立学校。
公共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也不同。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中外教育制度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学生需要学习汉语、英语、文化课等。
而在美国,学生需要学习英语、数学、科学、社会学等。
此外,美国教育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等。
四、学习方式中外教育制度中最大的不同之一是学习方式。
中国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注重知识和规则的讲解。
而美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
五、考试制度考试制度也是中外教育制度最大的不同之一。
在中国,学生需要进行各种考试,如中考、高考等。
而在美国,除了SAT、ACT 等大学入学考试外,学生主要利用成绩单和其他评估方式申请大学。
六、教师教育教师教育也是中外教育制度的不同之一。
在中国,教师需要参加教师考试,通过后才能教书育人。
而在美国,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师范学院教育,通过教育考试并接受教师资格认证。
七、问题与挑战中外教育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中国,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教师地位不高等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在美国,教育经费不足、教师职业满意度低、学生成绩分化等问题也饱受争议。
八、总结中外教育制度可以相互了解和借鉴。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跨文化交流和教育体系的比较和探讨,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研究
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研究高等教育的体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
现今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正在经历着改革与调整,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中日两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现状、特点等进行分析与比较,就如何吸收及借鉴国外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和体制提出设想。
高等教育体制现状特点启示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至今,已经经历了多次成功的尝试,在各个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重大的调整。
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若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之中高速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完善就是非常必要的,其中高等教育体制方面的完善更是重中之重,是促进高校教育事业更加快速、完善发展的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能够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吸收并借鉴他国高校教育体制方面的管理与方法,把中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办好,这是一个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现状及特点首先,从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的办学体制来说,现在基本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共同发展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大格局。
“积极地鼓励和加大支持社会各界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这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全面提出,同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高等教育体制相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正向着多种形式办学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其次,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体制上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学科的设置是十分细化的,正是“术业有专攻”的典型。
但是“过犹不及”,学科设置的过分细化并不利于学科之间应有的交叉、渗透,阻碍了知识的互通性,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展也受到了限制。
面对这样的现状与特点,高校教育体制在学科建设方面不得不进行调整和较大动作的改革,将高校专业设置中的一些分支过细的专业合并,或是将一些专业学科的界限淡化,使之成为交叉学科,更有利于进行学科之间的互通,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其他学科中的知识,拓展知识面。
中外教育体制的不同之处
中外教育体制的不同之处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量青年学子出国留学已成为一种潮流。
据统计。
2008年底我国累计出国人数达到139.15万人。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年均出国人数、出国留学年增长率三项指标均排名世界第一位。
另据统计在我国各类留学出国人员中,自费留学长期占据总人数的90%,已成为留学群体的主要力量。
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增长,以及教育情况的大幅度改观,面对越来越多的海归与国内大学生的同场竞技,在留学热的今天,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会有个疑问:“出国留学到底值不值?”中外教育对比对于中外教育的看法是各有不同。
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大学里成绩好、会学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强,尤其是应付社会的能力。
许多亚裔学生从名校毕业以后,却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或多或少也说明了一点问题。
海外学校不喜欢只取得高分数,却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人,他们比较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其人格特质的培养。
海外高校,尤其是著名的高校,特别看重被录取人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品格。
一个学生如果曾经是校报的主编,体育和文艺俱乐部的召集人或主任,或曾经是红十字会的义工等,他在被录取进入名校时,就会比与他同样分数却没有什么社会活动背景的人几率大得多。
如果你在演讲、社交、体育和交友等方面有非常强的能力,进入好大学就相对容易些。
不少学校认为,一个学生有乐观的心态,能说会道,善交朋友,乐于助人,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然会好,假如他的成绩不高,可能是老师的教学和引导有某些问题。
难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部的负责人在招收新生时表示:有时候,一张基督教会的义工证明比考了100分还要重要。
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如果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可以不看他的SAT(标准成绩考试)成绩。
海外的高中因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增加学生进入名校的机会。
例如,美国洛杉矶的许多高中每年都将学生们以集体或个人名义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记录下来,待这些学生报考名校时,都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这些内容写到自己的简历中,让录取学校挑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世界最大民主体制将迫使它回应越来越多百 姓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印度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性高。
迅速发展
印度作为新崛起的大国,“一五”到“八五” 计划期间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了128倍。 2009年,印度高等教育财政预算提高了55%。目 前印度大学生总数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占世界第 三位。印度注重人才培养的方针使印度拥有 400万科技人员,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 界第三位。印度知识分子人数为3. 6亿,比法 国和日本的总人数还要多。
差距、危机、挑战
发达国家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而我国 刚刚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新能力和人才 培养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2005年,世界上有近40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 过50%,2010年我国仅为26.5%。
诺贝尔奖诞生来,中国本土尚无培养出一名自然 科学获奖者。
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毕业生。中国毕业生只有不 到10%的人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而相比之下, 印度的该比例则高达25%。在中国160万名年轻工 程师中,只有约16万名具备为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 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据2007年麦肯锡调查报告)。
发展规划
印度“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2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增加374所授予 学位的学院,新建30所中央大学,做到各邦均 有一所中央大学,并创建14所世界一流大学, 增强印度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7(11%),2009(12.4%); 2017(21%); 2020(30%)。
高等学校人数将从现在的1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2300 万,2020年的4200万。
现在有528所大学,将新建700-800所大学,其中30所 中央大学(2012年建成16所),包括14所一流创新型 大学,新建1000所职业学院。
印度人才发展制约因素
印度虽然被西方投资者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 的国家,但不要忘记,印度的行政官卡太多, 贪污问题严重,基建设施不足,付款困难重 重,能源供应不稳,加以识字率偏低,贫穷 问题仍普遍,因此条件会比中国差。不过目 前仍是人治的国家,法制的水平仍不高,而 外资亦较难直接投资当地的制造业,加以城 市与农村,沿海与内陆的差距仍然太大,投 资仍有若干的风险。
教育投入2012年计划达到6%,其中高等教育占30%。
成绩突出
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心,并且希 望能够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增强其人才的国 际竞争力。印度对高教的投入促进了印度 高级人才的培养,使印度在不少高科技领 域处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在计算机研制和 软件开发方面居于领先水平,如印度研制 的每秒10亿次的计算机,由于价格和性能均 优于各国的同类产品,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外高等教育体制 及动态发展趋势之比较 —— 中国、印度及欧美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 周满生
二0一一年八月
提要
一、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 二、欧盟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三、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 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 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 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一)我们的竞争对手—— 印度的发展前景
中国目前有3105万学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 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学习系统。印度虽然 暂时落后,但未来若干年后,由于人口增 长迅速和其“民主制度”将推进印度的高 等教育就学人数超过中国和美国。
印度人才发展优势:
印度25岁以下人口超过5亿,预期2050年人口 总数将超过中国,在未来5年内世界新增劳动 力总数中将占到23%。18-24岁人口占人口总数 从2001年的11%上升到2009年的12%。
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和忧患意识
我国原始创新型人才总量短缺,顶级人才、 大师级人才匮乏,国际化人才不足,直接 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竞争力的提 升。在人才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始终存在 着与发达国家差距被进一步拉大的危险。 我们在头脑中,必须树立更强的危机意识 和忧患观念。
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的质量
发展前景
印度的教育发展已似离弦之箭,不可逆转。中国 和印度等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导致其 国内中产阶层家庭的数量激增,对于私营机构服 务的需求也将之水涨船高。
三种途径,(1)私利、 营利性教育在中国、印 度比美国将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公立部门无法支 付必需的投资。(2)远程教育进行更大规模更 大数量的招生,中、印两国正在这样做。(3) 大量引入远程跨境教育,特别是印度,由于采用 英文教学,未来20年内更可能是跨境教育的主要 引入者。
为了应对高质量教育机构的不足,印度高教 系统正在大力吸引国内和外国私立部门参与 和资助高等教育。2006年11月,印度政府发 表文件许可外资可以直接投入高等教育,外 国大学可以在印度建立校园。2010年完成相 关立法。
几乎所有国际著名大学都对在印度办学感兴 趣。印度将向外国投资者和世界顶尖大学开 放高等教育产业,允许哈佛、斯坦福和耶鲁 等顶尖大学进入印度。
开始向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出口。
印度人才发展制约因素
印度高教发展很不平衡,高质量人才培养密集 于少量“精英”学校,80%的工程学博士由20 所顶尖大学授予,65%的科学博士由30所授予, 印度每年培养博士生不到10000人。
是否印度的民主制度以及更健全的法治环境终 究会让印度拥有比中国更多的后劲?不能以效率 的眼光来衡量印度民主的优劣。印度民主的危 险在于,这种趋势太过强烈,以至于政府始终 处于无为的状态。印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充 满活力和矛盾的社会。
今后二十年或更长一段的时间内,国家经济社 会能否实现新的跨越,关键在于能否尽快缩短 在人力资源开发程度方面的巨大差距,能否尽 快提高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水平和创新人才 的培养质量,能否尽快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并形 成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是国家的根本要 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前提,也是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