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无损射线检测取证培训 第6章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 6.1.2评片环境、设备等要求:
• ⑴ 环境:要求评片室应独立、通风和卫生,室 温不易过高(应备有空调),室内光线应柔和偏 暗,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2.5时,为保证 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30cd/m2, 室内亮度应在30cd/m2为宜。当底片评定范围内 的黑度D>2.5时,为保证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 亮度应不低于10cd/m2,室内亮度应在10cd/m2为 宜。室内噪音应控制在<40dB为佳。
• 2.影像细节观察
• 影像细节观察是为了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因细节的尺寸和对比度极小 ,识别和分辨是比较困难的,为尽可能看清细节,常采用下列方法:
• (1)调节观片灯亮度,寻找最适合观察的透过光强。 • (2)用纸框等物体遮档住细节部位邻近区域的透过光线,提高表观对
比度.
• (3)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 (4)移动底片,不断改变观察距离和角度。
• 要求:底片上是否有可识别的像质计影像,像质 计型号、规格、摆放位置是否正确,能够观察到 的金属丝像质计丝号是多少,是否达到了标准规 定的要求,满足标准规定为合格。
• ⑵ 黑度: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 能太小,但因受到观片灯亮度的限制,底片黑度 不能过大。根据NB/T47013标准规定,国内观片灯 亮度必须满足观察底片黑度Dmin≥2.0。底片黑度 测定要求:按标准规定,其下限黑度是指底片两 端搭接标记处的焊缝余高中心位置的黑度,其上 限黑度是指底片中部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母材) 位置的黑度。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内各点的黑度均 在规定的范围内方为合格。
第六章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第六章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 6.1评定的基本要求 • 底片质量要求, 评定环境、设备的要求, 评定人
员条件要求. • 6.1.1底片质量要求 • ⑴ 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是指在射线底片可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6.1.1 底片质量要求
4. 伪缺陷: 因透照操作或暗室操作不当,或由于 胶片,增感屏质量不好,在底片上留 下的缺陷影像,如划痕、折痕、水迹、 斑纹、静电感光、指纹、霉点、药膜 脱落、污染等。上述伪缺陷均会影响 评片的正确性,造成漏判和误判,所 以底片上有效评定区域内不许有伪缺 陷影像。
6.1.1 底片质量要求
6.2 评片基本知识
6.2.2 投影的基本概念
投影概念对于影象识别和评定具有重要意义: 用一组光线将物体的形状投射到一个面上去,称为 “投影”。光线称“投射线”。投射线从一点出发 的称“中心投影”,投射线相互平行的称”平行投 影”平行投影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称“正投 影”,倾斜的称“斜投影”。
6.2.2投影的基本概念 2.畸变
对于同一物体,正投影和斜投影所得到的影象形状 不同,如果正投影得到的象视为正常,则认为斜投 影的象发生了畸变。 实际照相中,影象畸变大部分是由投射线和投影面 不垂直的斜投影造成的。此外,当投影面不是平面 时(胶片弯曲),也会引起或加剧畸变。球形气孔在 斜投影中畸变影象为椭园形裂纹影象有时会畸变为 一个有一定宽度的,黑度不大的暗带。 畸变会改变缺陷的影象特征,给缺陷的识别和评定 带来困难。
6.2.2 投影的基本概念
6.2.3 与评片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
概 述 对射线底片上缺陷的评定是对射线照相结 果作结论的工序,这是一个十分细致而又 复杂的工作。掌握焊接的工艺过程、焊接 缺陷形成的机理,了解焊缝缺陷的分类, 各种缺陷的形态及其产生条件,对于我们 进行射线照相底片上焊缝缺陷的识别和正 确评定,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同时 更为准确地鉴别缺陷提供了依据。因此, 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 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1评定的基本要求-底片质量要求 -评定环境、设备的要求 -评定人员条件要求.1.1底片质量要求⑴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是指在射线底片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而言,是指发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
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尺寸与透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
用人工孔槽,金属丝尺寸(像质计)作为底片影像质量的监测工具而得到的灵敏度又称为像质计灵敏度。
要求:底片上可识别的像质计影像、型号、规格、摆放位置,可观察的像质指数(Z)是否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等,满足标准规定为合格。
⑵黑度: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能太小,但因受到观片灯亮度的限制,底片黑度不能过大。
根据JB4730标准规定,国内观片灯亮度必须满足观察底片黑度Dmin≥2.0。
底片黑度测定要求:按标准规定,其下限黑度是指底片两端焊缝余高中心位置的黑度,其上限黑度是指底片中部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母材)位置的黑度。
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内各点的黑度均在规定的范围内方为合格。
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级:≥1.5;AB级:≥2.0;B级:≥2.3;经合同各方同意,A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1.7,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2.0。
透照小径管或其它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低至1.5。
采用多胶片技术时,单片观察时单片的黑度应符合以上要求,多片迭加观察时单片黑度应不低于1.3。
⑶标记:底片上标记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工艺规定,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常用标记分为识别标记:如工件编号、焊缝编号、及部位片号、透照日期;定位标记:如中心定位标记、搭接标记和标距带等;返修标记:如R1…N。
上述标记应放置距焊趾不少于5mm。
⑷伪缺陷:因透照操作或暗室操作不当,或由于胶片,增感屏质量不好,在底片上留下的缺陷影像,如划痕、折痕、水迹、斑纹、静电感光、指纹、霉点、药膜脱落、污染等。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与评片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
a)放大 b)畸变
投影的基本概念
3.重迭 影象重迭是射线照相投影特有的情况,由于射线能够穿 透物质,试件对于射线是“透明”的,试件上下表面的 几何形状影象和内部缺陷影象都能在底片上出现,从而 造成影象重迭。例如,图6.8(下页)中,底片上A点 的影象实际上是投射线经过各点A1、A2、A3…的影象 的迭加。 射线照相底片上影象重迭的情况有下几种:试件上下表 面影象重迭;表面影象与内部影象重迭;两个或更多的 影象重迭。在评片时应注意分析不同影象的层次关系。
人员条件要求
担任评片工作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并通过法定部门考核确认。 2.应具有一定的评片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 3.除系统掌握射线检测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焊接、材料 等相关知识。 4.应熟悉射线检测标准以及被检测试件的设计制造规范和 有关管理法规。 5.应充分了解被检测试件的状况,如材质、焊接和热处理 工艺,以及表面形态等。 6.了解所评定的底片的射线照相工艺及工艺执行情况。 7.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8.应具有良好的视力。要求校正视力不低于1.0,近视力 检查应能读出距离400mm处高0.5mm,间隔0.5mm的四、组织差别大 焊接时,温度高,液体金属蒸发,化学元素的烧损, 焊接时,温度高,液体金属蒸发,化学元素的烧损, 有些元素在焊缝金属和基本金属之间相互扩散, 有些元素在焊缝金属和基本金属之间相互扩散,近缝 区段所处的温度又不同, 区段所处的温度又不同,冷却后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 差别极大,明显的影响焊接接头性能。 差别极大,明显的影响焊接接头性能。 以低碳钢铁碳平衡 图为例,如图, 图为例,如图,来 进一步研究一下焊 接接头各部组织状 况,这对我们综合 判断焊接接头优劣 是有益的。 是有益的。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底片质量要求
1.像质指数(灵敏度) 底片上显示出的最小线径的像质指数应满足该透 照厚度规定达到的像质指数。像质指数的观察借 助于刻有10 X 10小窗口的黑纸板或黑塑料板来 进行。在观片灯下将小窗口放臵在底片焊缝上有 像质计一端的端头,且将小窗在焊缝上慢慢地向 底片中部移动,注意观察小窗口,首先发现的连 接小窗口上下边缘的金属丝影像,就是所显示的 像质指数的影像。 新JB4730---2005标准,以公称厚度计算像质指 数并增加了17#、18#两根。
评片工作条件
(1)评片应有专用的评片室。评片室的光线应稍暗一些, 室内的照明不应在底片上产生反射光。评片室应宁静、 卫生、通风良好。工作台上应能妥善放臵观片灯、黑 度计、评片尺、记录纸、相关标准等。 (2)观片灯的亮度不小于100000cd/㎡,且所用的漫 射光亮度应可调,窗口大小可调,遮光板灵活好用, 散热良好无噪声。新JB4730---2005标准,对观片灯 的亮度有更高的要求,当D>2.5时,透过底片评定区 的亮度不应小于 10cd/㎡。 (3)各种工具用品 放大镜:用于观察影象细节,一般为2—5倍。 遮光板:观察底片局部区域或细节。 直 尺:最好是透明塑料尺。 手 套:避免评片人手指与底片接触,产生污痕。 文 件:用于记录的各种规范、标准、图表。
评片基本知识
1. 评片的基本操作 观察底片的操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1) 通览底片的目的是获得焊接接头质量的总体 印象,找出需要分析研究的可疑影象。 通览底片时必须注意,评定区域不仅仅是焊缝, 还包括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对这两部分区域, 都应仔细观察。由于余高的影响,焊缝和热影响 区的黑度差异往往较大,有时需要调节观片灯亮 度,在不同的光强下分别观察。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评片基本知识
1. 评片的基本操作 观察底片的操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1) 通览底片的目的是获得焊接接头质量的总体 印象,找出需要分析研究的可疑影象。 通览底片时必须注意,评定区域不仅仅是焊缝, 还包括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对这两部分区域, 都应仔细观察。由于余高的影响,焊缝和热影响 区的黑度差异往往较大,有时需要调节观片灯亮 度,在不同的光强下分别观察。
焊接热影响区不同温度范围与钢状态图的关系 (图中TG一晶粒长大温度) a)焊接热影响区各部分的组织分布 b)铁碳状态图(低碳钢部分) c)焊接热
20
与评片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
1)熔化区: 它的温度处于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是焊缝金属和 基本金属发生焊接的一段,紧邻焊缝,该处母材的 晶粒部分熔化,由于晶粒传热性能不同,各晶粒熔 化不一致,所以在显微镜下,也很难辨认熔化线。 2)过热区: 该区的温度处在1100一1490℃,在固相线以下。 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奥氏体晶粒剧烈的长大,冷却 后得到的是粗大的过热组织。 3)完全重结晶区: 加热温度处于1100℃到Ac3以上的区域。金属在此 温度下全部变成奥氏体,在空气中冷却后得到的是 热处理正火相同的效果。
按新JB/T4730---2005标准,底片黑度AB 级:应控制在2.0—4.0。
4
底片质量要求
3.影像识别要求 底片上所显示的像质计、定位标记、识别标 记、等符号,必须位臵正确类别齐全、数量 足够,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像并离焊缝5mm。 4.不允许的假缺陷 在底片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妨碍底片评定的假 缺陷。如:灰雾、水迹、化学污斑、暗室处 理条纹、划痕、指纹、静电痕迹、黑点、撕 裂和增感屏不好造成的假缺陷。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底片质量要求
2.黑度 按照JB4730--94和GB3323--87标准,x射线底 片黑度应控制在1.2--3.5,r 射线底片黑度控制在 1.8--3.5,黑度用黑度计来测量。 其下限值是在底片两端的搭接标记内侧焊缝上无缺 陷处测量,测多少点不限,但不能取平均值,每一 点测量值应不小于下限值。上限值是在主射线束照 射的底片的中间部位焊缝近旁的母材上测量,每一 点的测量值应不高于上限值。 底片上缺陷部位的黑度不受上述限制。 按新JB4730---2005标准,底片黑度AB级:应控 制在2.0—4.0。
人员条件要求
担任评片工作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并通过法定部门考核确认。 2.应具有一定的评片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 3.除系统掌握射线检测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焊接、材料 等相关知识。 4.应熟悉射线检测标准以及被检测试件的设计制造规范和 有关管理法规。 5.应充分了解被检测试件的状况,如材质、焊接和热处理 工艺,以及表面形态等。 6.了解所评定的底片的射线照相工艺及工艺执行情况。 7.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8.应具有良好的视力。要求校正视力不低于1.0,近视力 检查应能读出距离400mm处高0.5mm,间隔0.5mm的一 组印刷字母。
射线照相就是通过投影把具有三维尺寸的试件(包括其 中伪缺陷)投射到底片上转化为只有二维尺寸的图象, 由于射线源物体(试件及缺陷);胶片三者之间相对位 臵和角度的变化,会使底片上的影象与实际物体的尺寸、 形状、位臵有所不同,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放大 影象放大是指底片上的影象尺寸大于物体的实际尺寸。 由于焦距比射源尺寸大很多,射源可视为“点源”,照 相投影可视为“中心投影”,影象放大程度与L1、L2有 关(图6.7),放大率M的计算公式为; M = W′/ W = L1+L2 / L1 一般情况下L1>>L2,所以,影象放大并不显著,底片 评定时一般不考虑放大产生的影响。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投影的根本概念
4.相对位置改变
比较正投影方式照相的底片和斜投影方式照相的底片, 可以发现底片上影象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例如图6.9 〔以下图〕中,不同的投影角度使a、b、c、d点在底 片
上的相对位置改变。
影象位置是判断和识别缺陷的重要依据之一,相对位置 改变有时会给评片带来困难,需要通过观察,推测投影 角度,作出正确判断。
检查应能读出距离400mm处高0.5mm,间隔0.5mm的一 组印刷字母。
评片根本知识
1. 评片的根本操作 观察底片的操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1) 通览底片的目的是获得焊接接头质量的总体
印象,找出需要分析研究的可疑影象。 通览底片时必须注意,评定区域不仅仅是焊缝,
还包括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对这两局部区域, 都应仔细观察。由于余高的影响,焊缝和热影响 区的黑度差异往往较大,有时需要调节观片灯亮 度,在不同的光强下分别观察。
底片质量要求
5. “B〞铅字显示 透照暗盒背后确实放置有“B〞铅字,底片未显示“B〞
字或显示较黑的“B〞字,不影响底片质量,假设显示 较淡的“B〞字那么是背散射线防护不够,该张底片应 重照。 6.底片规格 底片长度应等于Leff加20mm。底片宽度应容纳下焊缝 和热影响区的宽度和焊缝两边所放各种铅质符号。 7.焊缝影像位置 透照焊缝的部位,必须平行显示在底片的中部,假设有 丁字口也要置于底片中间部位。底片不允许有白头。 8.标准要求照相质量的其他要求 如:胶片、增感屏、K值、Ug值的限制等。
新JB4730---2005标准,以公称厚度计算像质指 数并增加了17#、18#两根。
底片质量要求
2.黑度
按照JB4730--94和GB3323--87标准,x射线底 片黑度应控制在1.2--3.5,r 射线底片黑度控制在 1.8--3.5,黑度用黑度计来测量。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投影的基本概念
投影概念对于影象识别和评定具有重要意义: 用一组光线将物体的形状投射到一个面上去,称为 “投影”。光线称“投射线”。投射线从一点出发的 称“中心投影”,投射线相互平行的称”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称“正投影”, 倾斜的称“斜投影”。
投影的基本概念
评片工作条件
(1)评片应有专用的评片室。评片室的光线应稍暗一些, 室内的照明不应在底片上产生反射光。评片室应宁静、 卫生、通风良好。工作台上应能妥善放臵观片灯、黑 度计、评片尺、记录纸、相关标准等。 (2)观片灯的亮度不小于100000cd/㎡,且所用的漫 射光亮度应可调,窗口大小可调,遮光板灵活好用, 散热良好无噪声。新JB4730---2005标准,对观片灯 的亮度有更高的要求,当D>2.5时,透过底片评定区 的亮度不应小于 10cd/㎡。 (3)各种工具用品 放大镜:用于观察影象细节,一般为2—5倍。 遮光板:观察底片局部区域或细节。 直 尺:最好是透明塑料尺。 手 套:避免评片人手指与底片接触,产生污痕。 文 件:用于记录的各种规范、标准、图表。
评片基本知识
(2) 影象细节观察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因细节的尺寸和对比度极小,识别和分辨是比较困难 的,为尽可能看清细节,常采用下列方法: 1.调节观片灯亮度,寻找最适合观察的透过光强; 2.用纸框等物体遮挡住细节部位邻近区域的透过光线; 3.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4.移动底片,不断改变观察距离和角度。
人员条件要求
担任评片工作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并通过法定部门考核确认。 2.应具有一定的评片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 3.除系统掌握射线检测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焊接、材料 等相关知识。 4.应熟悉射线检测标准以及被检测试件的设计制造规范和 有关管理法规。 5.应充分了解被检测试件的状况,如材质、焊接和热处理 工艺,以及表面形态等。 6.了解所评定的底片的射线照相工艺及工艺执行情况。 7.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8.应具有良好的视力。要求校正视力不低于1.0,近视力 检查应能读出距离400mm处高0.5mm,间隔0.5mm的一 组印刷字母。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广州声华科技有限公司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第1页共8页1.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1.1底片质量要求(1)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灵敏度是指在射线底片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
从定性方面而言,灵敏度是指发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
绝对灵敏度——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缺陷尺寸。
例如点状0.25mm,线状0.025mm;相对灵敏度——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缺陷尺寸与透照厚度的百分比。
例如1%;象质计灵敏度(常用)——用人工孔槽,金属丝尺寸(象质计)作为底片影象质量的监测工具而得到的灵敏度。
用丝号来表示。
具体要求:底片上可识别的象质计影象、型号、规格、摆放位置,可观察的象质计丝号是否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等,满足标准规定为合格。
(2)黑度: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能太小,但因受到观片灯亮度的限制D max≤4.0,具体要求:按标准规定,其下限黑度是指底片两端焊缝余高中心位置的黑度,其上限黑度是指底片中心部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母材)位置的黑度。
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内各点的黑度均在规定的范围内方为合格。
(3)标记:标记在底片上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工艺规定。
常用标记分为识别标记:如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片号;定位标记:如中心定位标记、搭接标记及标距带等;返修标记:如R1、R2、R3。
上述标记应放置距焊趾不少于5mm。
(4)伪缺陷:因透照操作或暗室操作不当,或由于胶片、增感屏质量不好,在底片上留下的缺陷影象,如划痕、折痕、水迹、静电感光、指纹、霉点、药膜脱落、污染等。
上述伪缺陷均会影响评片的正确性,造成漏判和误判,所以底片上有效评定区域内不许有伪缺陷影象。
(5)背散射:照相时,暗袋背面应贴附一个“B”铅字标记,评片时若发现在较黑背景上出现“B”字淡影象(浅白色),则说明背散射较严重,应采用防护措施重新拍照,若未见“B”字,或在较淡背景出现较黑的“B”字,则表示合格。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评片基本知识
• 1. 评片的基本操作 • 观察底片的操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 (1) 通览底片的目的是获得焊接接头质量的总 体印象,找出需要分析研究的可疑影象。 • 通览底片时必须注意,评定区域不仅仅是焊缝, 还包括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对这两部分区域, 都应仔细观察。由于余高的影响,焊缝和热影 响区的黑度差异往往较大,有时需要调节观片 灯亮度,在不同的光强下分别观察。
人员条件要求
• • • • • • • • • 担任评片工作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并通过法定部门考核确认。 2.应具有一定的评片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 3.除系统掌握射线检测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焊接、材料 等相关知识。 4.应熟悉射线检测标准以及被检测试件的设计制造规范和 有关管理法规。 5.应充分了解被检测试件的状况,如材质、焊接和热处理 工艺,以及表面形态等。 6.了解所评定的底片的射线照相工艺及工艺执行情况。 7.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8.应具有良好的视力。要求校正视力不低于1.0,近视力 检查应能读出距离400mm处高0.5mm,间隔0.5mm的一 组印刷字母。
投影的基本概念
• 4.相对位臵改变 • 比较正投影方式照相的底片和斜投影方式照相的底 片,可以发现底片上影象的相对位臵发生变化。例 如图6.9(下图)中,不同的投影角度使a、b、c、 d点在底片 上的相对位臵改变。 • 影象位臵是判断和识别缺陷的重要依据之一,相对 位臵改变有时会给评片带来困难,需要通过观察, 推测投影角度,作出正确判断。
与评片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
• 三、偏析现象较大 • 由于熔池小,手工电弧焊只有8~l 0mm3,自动焊大 一些,也不过9—30mm3,焊缝金属从熔化到凝固只 有几秒钟,平均冷却速度约在4~100℃/秒,比铸锭冷 却速高1000倍,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冶金反应是不平 衡,也就是说是不完善的。因而,焊缝金属的成份分布 不均匀,偏析较大。 • 焊缝的成份偏析有三种 • 1) 显微偏析: • 熔池在结晶时,结晶中心的金属纯度较高,以后凝固的 树技晶间便有各种杂质聚集,同某些合金元素含量也有 所增加。冷却速度慢时,有一定时间使其分解扩散,可 以减少或消除偏析现象。但在一般焊接条件下,冷却速 度都很快,偏析几乎是不可避 •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影象放大是指底片上的影象尺寸大于物体的实际尺寸。 由于焦距比射源尺寸大很多,射源可视为“点源”,照 相投影可视为“中心投影”,影象放大程度与L1、L2有 关(图6.7),放大率M的计算公式为;
M = W′/ W = L1+L2 / L1
一般情况下L1>>L2,所以,影象放大并不显著,底片 评定时一般不考虑放大产生的影响。
投影的基本概念
2.畸变 对于同一物体,正投影和斜投影所得到的影象形状不
同,如果正投影得到的象视为正常,则认为斜投影的 象发生了畸变。 实际照相中,影象畸变大部分是由投射线和投影面不 垂直的斜投影造成的。此外,当投影面不是平面时(胶 片弯曲),也会引起或加剧畸变。球形气孔在斜投影中 畸变影象为椭园形裂纹影象有时会畸变为一个有一定 宽度的,黑度不大的暗带。 畸变会改变缺陷的影象特征,给缺陷的识别和评定带 来困难。
投影的基本概念
4.相对位置改变
比较正投影方式照相的底片和斜投影方式照相的底片, 可以发现底片上影象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例如图6.9 (下图)中,不同的投影角度使a、b、c、d点在底片
上的相对位置改变。
影象位置是判断和识别缺陷的重要依据之一,相对位置 改变有时会给评片带来困难,需要通过观察,推测投影 角度,作出正确判断。
与评片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
一、温度高
以手工电弧焊为例,其电弧温度高达6000~ 8000℃,使焊件与电焊条之间发生强烈熔化和蒸 发(熔滴的平均温度达1800~2400℃),外界的气 体(如:N2、02、H2等)大量的分解溶入熔池,其 数量比炼钢要大很多倍。然而,因焊缝金属吸收气 体量有限,那么凝固后的金属,有可能产生气孔, 使机械性能下降。
评片基本知识
(2) 影象细节观察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因细节的尺寸和对比度极小,识别和分辨是比较困难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第6章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6.1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射线检测能发现缺陷的原因:黑度差(即射线照相对比度)△D=0.434G(μ-μ1)△T/(1+n)式中: G胶片梯度或胶片反差系数μ工件的线衰减系数μ1缺陷的线衰减系数△T缺陷在射线透照方向上的尺寸n散射比对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1.对底片质量的要求2.对设备、环境条件的要求3.对人员条件的要求§6.1.1底片质量的要求1.灵敏度检查:评价底片灵敏度的指标是象质指数Z,他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金属丝的编号。
Z↑→金属丝直径d↓→灵敏度↑检查的内容:(1)有否IQI(2)IQI型号、规格、摆放位置是否正确(3)Z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讲标准不同厚度对象质指数的要求05标准p31~p322.黑度检查(Density)D太小→对比度不足,D过大,由于观片灯亮度有限→人眼识别能力↓,标准就规定了一个黑度范围。
JB/T4730-2005 规定:A级:1.5≤D≤4.0AB级: 2.0≤D≤4.0B级: 2.3≤D≤4.0标准规定:(1)如果有更亮的观片灯,对黑度大于4的底片,也允许进行评定。
(2)用射线透照小直径管或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1.5;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2.0。
(3)采用多胶片方法时,A级允许双片叠加观察。
叠加观察时,单片的黑度不低于1.3。
黑度的测定:用黑白密度计测定,底片上各点的黑度不同,最大D一般在底片中部焊缝热影响区,最小D一般在底片两端焊缝余高中心位置,即搭接标记或有效区段标记附近。
Dmax和Dmin都在标准规定的黑度范围内,该底片才算合格。
Dmax:一般在底片中部热影响区的原因:(1)穿透厚度小(2)射线辐射强度大。
Dmin:一般在底片两端搭接箭头处的焊缝上。
成立的条件:射线束轴线正对中心箭头3.标记检查:常用标记有:工件、焊缝和部位编号;中心、搭接、返修和扩探标记;透照日期、人员代号和IQI放在胶片侧的区别标记等。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探索新的数字化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 在射线照相底片评定中的应用,提高 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无损 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工业生 产的进步和创新。
THANKS
02
底片上的影像能够反映物体内部 的密度、厚度和缺陷分布等信息 ,从而对物体进行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技术应用
工业制造
用于检测金属、复合材料等产品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文物保护
用于检测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内部的保存状况和修复情 况。
医学诊断
用于检测人体内部的病变和异常。
射线照相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
多模式检测
底片评定应基于客观的指标和标准, 避免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
可靠性
底片评定应具有可靠性,确保评定 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03
02
准确性
底片评定应准确反映工件内部结构 和缺陷,避免误判和漏检。
全面性
底片评定应全面覆盖工件的所有区 域,避免遗漏和死角。
04
底片评定的步骤
底片观察
观察底片上的影像,初 步判断工件内部是否存
术。
02
射线照相检测
射线照相检测是无损检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的穿
透性,通过底片或数字成像技术记录被检物体的内部结构,从而检测其
是否存在缺陷。
03
射线照相底片评定
通过对射线照相底片的观察和分析,对被检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缺陷进行
评估和判断。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准确判断被检物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为产品质量控制、维护和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投影的基本概念
3.重迭 影象重迭是射线照相投影特有的情况,由于射线能够穿 透物质,试件对于射线是“透明”的,试件上下表面的 几何形状影象和内部缺陷影象都能在底片上出现,从而 造成影象重迭。例如,图6.8(下页)中,底片上A点 的影象实际上是投射线经过各点A1、A2、A3…的影象 的迭加。 射线照相底片上影象重迭的情况有下几种:试件上下表 面影象重迭;表面影象与内部影象重迭;两个或更多的 影象重迭。在评片时应注意分析不同影象的层次关系。
底片质量要求
3.影像识别要求 底片上所显示的像质计、定位标记、识别标 记、等符号,必须位置正确类别齐全、数量 足够,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像并离焊缝5mm。 4.不允许的假缺陷 在底片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妨碍底片评定的假 缺陷。如:灰雾、水迹、化学污斑、暗室处 理条纹、划痕、指纹、静电痕迹、黑点、撕 裂和增感屏不好造成的假缺陷。
1)熔化区: 它的温度处于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是焊缝金属和 基本金属发生焊接的一段,紧邻焊缝,该处母材的 晶粒部分熔化,由于晶粒传热性能不同,各晶粒熔 化不一致,所以在显微镜下,也很难辨认熔化线。 2)过热区: 该区的温度处在1100一1490℃,在固相线以下。 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奥氏体晶粒剧烈的长大,冷却 后得到的是粗大的过热组织。 3)完全重结晶区: 加热温度处于1100℃到Ac3以上的区域。金属在此 温度下全部变成奥氏体,在空气中冷却后得到的是 热处理正火相同的效果。
焊接热影响区不同温度范围与钢状态图的关系 (图中 一晶粒长大温度 图中TG一晶粒长大温度 图中 一晶粒长大温度) a)焊接热影响区各部分的组织分布 b)铁碳状态图 低碳钢部分 c)焊接热 铁碳状态图(低碳钢部分 焊接热影响区各部分的组织分布 铁碳状态图 低碳钢部分) 焊接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线检测》补充教材页脚第六章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6.1评定的基本要求-底片质量要求 -评定环境、设备的要求 -评定人员条件要求.6.1.1底片质量要求⑴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是指在射线底片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而言,是指发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
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尺寸与透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
用人工孔槽,金属丝尺寸(像质计)作为底片影像质量的监测工具而得到的灵敏度又称为像质计灵敏度。
要求:底片上可识别的像质计影像、型号、规格、摆放位置,可观察的像质指数(Z)是否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等,满足标准规定为合格。
⑵黑度: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能太小,但因受到观片灯亮度的限制,底片黑度不能过大。
根据JB4730标准规定,国观片灯亮度必须满足观察底片黑度Dmin≥2.0。
底片黑度测定要求:按标准规定,其下限黑度是指底片两端焊缝余高中心位置的黑度,其上限黑度是指底片中部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母材)位置的黑度。
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各点的黑度均在规定的围方为合格。
底片评定围的黑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级:≥1.5;AB级:≥2.0;B级:≥2.3;经合同各方同意,A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1.7,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2.0。
透照小径管或其它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低至1.5。
采用多胶片技术时,单片观察时单片的黑度应符合以上要求,多片迭加观察时单片黑度应不低于1.3。
⑶标记:底片上标记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工艺规定,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常用标记分为识别标记:如工件编号、焊缝编号、及部位片号、透照日期;定位标记:如中心定位标记、搭接标记和标距带等;返修标记:如R1…N。
上述标记应放置距焊趾不少于5mm。
⑷伪缺陷:因透照操作或暗室操作不当,或由于胶片,增感屏质量不好,在底片上留下的缺陷影像,如划痕、折痕、水迹、斑纹、静电感光、指纹、霉点、药膜脱落、污染等。
上述伪缺陷均会影响评片的正确性,造成漏判和误判,所以底片上有效评定区域不许有伪缺陷影像。
页脚⑸散射:照相时,暗袋背面应贴附一个“B”铅字标记,评片时若发现在较黑背景上出现“B”字较淡影像(浅白色),则说明背散射较严重,应采用防护措施重新拍照,若未见“B”字,或在较淡背景出现较黑的“B”字,则表示合格。
6.1.2评片环境、设备等要求:⑴环境:要求评片室应独立、通风和卫生,室温不易过高(应备有空调),室光线应柔和偏暗,室亮度应在30cd/m2为宜。
室噪音应控制在<40dB 为佳。
在评片前,从下进入评片室应适应评片室亮度至少为5~10min;从暗室进入评片室应适应评片室亮度至少为30s。
⑵设备①.观片灯:应有足够的光强度,确保透过黑度为≤2.5的底片后可见光度应为30cd/m2,即透照前照度至少应≥3,000 cd/m2;透过黑度为>2.5的底片后可见光度应为10cd/m2,即透照前照度至少应≥3,200 cd/m2。
亮度应可调,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且噪音应<30dB。
观片时用遮光板应能保证底片边缘不产生亮光的眩晕而影响评片。
②黑度计:应具有读数准确,稳定性好,能准确测量4.0以的透射样品密度,其稳定性分辨力为+0.02,测量值误差应≤±0.05,光孔径要求<1.0mm为佳,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标准黑度片至少应三年送法定计量单位检定一次。
③评片用工具:放大镜应为3至5倍,应有0—2cm长刻度标尺。
评片人可借助放大镜对底片上缺陷进行细节辨认和微观定性分析,高倍易产生影像畸变而不采用。
评片尺,应有读数准确的刻度,尺中心为“0”刻度,两端刻槽至少应有200 mm,尺上应有10×10、10×20、10×30 mm的评定框线。
6.1.3评片人员要求:⑴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并通过法定部门考核确认具有承担此项工作的能力与资格者,一般要求具有RT—Ⅱ级书人员担任。
⑵具有一定的评片实际工作和经验。
并能经常到现场参加缺陷返修解剖工作,以丰富自己的评片经验和水平。
⑶应具有一定的焊接、材料及热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⑷应熟悉有关规、标准,并能正确理解和严格按标准进行评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页脚⑸评片前应充分了解被评定的工件材质、焊接工艺、接头坡口型式,焊接缺陷可能产生的种类及部位及射线透照工艺情况。
⑹具有良好的视力,校正视力不低于1.0,并能读出距离400mm处,高0.5 mm间隔0.5 mm一组的印刷字母。
6.1.4相关知识要求:⑴人的视觉特性:人在较暗的环境中对黄光最敏感,其次是白色,橙色或黄绿色,而对红光、蓝紫色光都不敏感。
人眼难以适应光强不断变化的环境,光强不断变化会使人视觉敏感度下降,人眼极易疲劳。
通常情况下,人眼的目视分辨率是,点状为0.25mm,线状为0.025mm。
太小要借助放大镜观察。
⑵观对比度与观片条件①对比度:是指那些对显示缺陷不起作用的所有光线(Ls),如室环境光线、底片上缺陷周围的透过光线等,进入眼体,会使人眼辨别影像黑度差的能力下降,这种下降的黑度差值ΔDa,称为表观对比度,从式中ΔDa≈0.434(ΔD/1+N’),(式中N’=Ls/L)看出 Ls越大,N’就越大,即ΔDa越小。
所以应尽量避免那些对显示缺陷不起作用的光线进入眼中。
②观片条件对识别度的影响:Ⅰ.底片黑度与识别度的关系:在低黑度区域。
识别度ΔDmin变化不大,在标准黑度区域(1.5~3.5),识别度ΔDmin随着底片黑度的增大而提高,在高黑度区域(≥4.0)ΔDmin随底片黑度增大而降低,即高黑度底片对细小金属丝观察不利。
所以底片黑度过高或过低都有不利于金属丝影像的识别。
Ⅱ.观片灯亮度与识别度的关系:增大观片灯亮度能增大可识别金属丝影像的黑度围。
Ⅲ.环境亮度对识别度的关系:周围光线使人眼感觉到的底片对比度变小,从而使得可识别的黑度围减小,识别度下降。
⑶评片的基本条件与工作质量关系:①从底片上所获得的质量信息:Ⅰ.从底片上获得缺陷的有无、性质、数量及分布情况等。
Ⅱ.获得缺陷的两维尺寸(长、宽)信息,沿板厚方向尺寸可用黑度大小表示。
Ⅲ.能预测缺陷可能扩展和口位移的趋向。
页脚Ⅳ.能依据标准、规对被检工件的质量做出合格与否的评价。
Ⅴ.能为安全质量事故及材料失效提供可靠的分析凭证。
②正确评判底片的意义:Ⅰ.预防不可靠工件转入下道工序,防止材料和工时的浪费。
Ⅱ.能够指导和改进被检工件的生产制造工艺。
Ⅲ能消除质量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③良好的评判条件,是底片评判工作质量保证的基础。
Ⅰ.评片人的技术素质是评判工作质量保证的关键。
Ⅱ.先进的观片仪器设备是评判工作质量保证的基础。
Ⅲ.良好的评片环境是评判人员技术素质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
6.2 评片基本知识:6.2.1投影的基本概念:用一组光线将物体的形状投射到一个平面上去,称为“投影”。
在该平面上得到的图像,也称为“投影”。
投影可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正投影即是投射线的中心线垂直于投影的平面,其投射中心线不垂直于投射平面的称为斜投影。
射线照相就是通过投影把具有三维尺寸的试件(包括其中的缺陷)投射到底片上,转化为只有二维尺寸的图像。
由于射线源,物体(含其中缺陷)、胶片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角度变化,会使底片上的影像与实物尺寸、形状、位置有所不同,常见有放大、畸变、重迭、相对位置改变等现象。
6.2.2焊接基本知识:⑴常用的焊接名词术语解释①接头根部:焊件接头彼此最接近的那一部分,如图1所示。
②根部间隙:焊前,在接头根部之间预留的空隙,如图2所示。
③钝边:焊件开坡口时,沿焊件厚度方向未开坡口的端面部分,如图3。
④热影响区:焊接或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的区域,如图4所示。
⑤熔合区和熔合线:焊缝向热影响区过渡的区域,叫熔合区。
按其接头的横断面,经宏观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叫熔合线,如图5所示。
页脚④热影响区:焊接或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的区域,如图4所示。
⑤熔合区和熔合线:焊缝向热影响区过渡的区域,叫熔合区。
按其接头的横断面,经宏观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叫熔合线,如图5所示。
⑥焊缝: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
⑦焊趾:焊缝表面与母材的交界处,称焊趾,焊趾连成的线称焊趾线,如图6所示。
⑧余高:超出表面焊趾连线上面的那部分焊缝金属的高度,如图7所示。
⑨焊根:焊缝背面与母材的交界处,如图7所示。
⑩弧坑:由于断弧或收弧不当,在焊道末端形成的低洼部分,如图9所示。
○11焊道:每一次熔敷所形成的一条单道焊缝,如图8所示。
○12焊层:多层焊时的每一个分层。
每个焊层可由一条或几条并排相搭的焊道组成。
如图8所示。
○13单面焊:仅在焊件的一面施焊,完成整条焊缝所进行的焊接,如图8所示。
○14双面焊:在焊件两面施焊,完成整条焊缝所进行的焊接,如图9所示。
⑵焊接缺陷分类:①从宏观上看,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夹渣、气孔、及形状缺陷,又称焊缝金属表面缺陷或叫接头的几何尺寸缺陷,如咬边,焊瘤等。
页脚在底片上还常见如机械损伤(磨痕),飞溅、腐蚀麻点等其他非焊接缺陷。
②从微观上看,可分为晶体空间和间隙原子的点缺陷,位错性的线缺陷,以及晶界的面缺陷。
微观缺陷是发展为宏观缺陷的隐患因素。
⑶宏观六类缺陷的形态及产生机理①气孔: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
气孔可分为条虫状气孔、针孔、柱孔,按分布可分为密集气孔,链孔等。
气孔的生成有工艺因素,也有冶金因素。
工艺因素主要是焊接规、电流种类、电弧长短和操作技巧。
冶金因素,是由于在凝固界面上排出的氮、氢、氧、一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所造成的。
②夹渣: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溶渣,有点状和条状之分。
产生原因是熔池中熔化金属的凝固速度大于熔渣的流动速度,当熔化金属凝固时,熔渣未能及时浮出熔池而形成。
它主要存于焊道之间和焊道与母材之间。
③未熔合:熔焊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点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称之。
未熔合可分为坡口未熔合、焊道之间未熔合(包括层间未熔合)、焊缝根部未熔合。
按其间成分不同,可分为白色未熔合(纯气隙、不含夹渣)、黑色未熔合(含夹渣的)。
产生机理:a.电流太小或焊速过快(线能量不够);b.电流太大,使焊条大半根发红而熔化太快,母材还未到熔化温度便覆盖上去。
C.坡口有油污、锈蚀;d.焊件散热速度太快,或起焊处温度低;e.操作不当或磁偏吹,焊条偏弧等。
④未焊透: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也就是焊件的间隙或钝边未被熔化而留下的间隙,或是母材金属之间没有熔化,焊缝熔敷金属没有进入接头的根部造成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