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内涵解析
写月的独特魅力 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 陪衬。 在写春江月夜迷人景象的氛围中 抒发游子思妇离别相思的愁苦,抒 发对人生的感慨。
学习要求: 这首七言古诗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夜幽静的 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缠绵的离情别绪,表现出诗人 对人情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 重点把握本诗的抒情方法,全篇主要的抒情方法为借 景抒情,处处情景交融,而各部分的情景交融又有不 同的方式。 背诵本诗,特别是前部分。
第二部分由离人思妇的感触,尽量抒发由江天月色 之美所引起的闺恨离情。先合写一笔,后又分写思妇, 睹月怀人,对月悬想,再写离人思归不得,并扩及远游 之人。作者又提出了天上地下、空间无限的问题。
主题:诗作描绘了江南春江花 月之夜幽静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 缠绵的离情别绪,表现出诗人对人情 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的思考。
写作特点二
运用暗示手法抒写人情。“白云一片去悠 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 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 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 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 “光不度”,暗示情不度;“梦落花”,暗 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 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
课文讲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写春江月夜,勾勒出一幅 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
课文讲解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题解:《春江花月夜》是七言歌行体、乐府旧题。相传为 陈后主创作,隋炀帝也用过这个题目,属于浮华艳丽的宫体诗。 一般写春、江、花、月、夜几个题材,以往创作大多停留在文 字表面,内容空泛,向无名篇。张若虚虽沿用这个旧题目,写 的也是游子和思妇的离愁别恨,但他是借题写诗、推陈出新, 不仅写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象,更在这景色氛围中抒发游子思妇 离别相思的愁苦,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与齐梁格调不同的是, 诗中景为情设,情景交融,意趣高深,一扫那种单纯嘲风月弄 花草的形式主义诗风,全无六朝宫体诗浮艳的脂粉气。他以高 超的艺术构思开拓了新的意境:把游子和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 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之中,给人以极其美妙广阔的背景,在这种 迷蒙的自然景色中引起了对宇宙人生的探索,情趣新颖,胸襟 开阔,词语清丽,韵调优美,意象极美。
层次内容划分
第二种划分:全诗可分为四部分。开首八句展观春 江花月夜的自然景色,主要是描绘从海上月出到明月当 空照亮整个江天的绚丽景观。接下来八句由写景转向观 照人生,主要是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诗人心 中对人生的迷惘和感叹。再下来十二句由感叹人生进而 抒写人间离情别绪,主要是渲染高楼思妇难以排解的相 思之情。最后八句又由写思妇转向写游子,主要是抒发 江湖游子辗转反侧的思归之情。景物、人生、思妇、游 子,这四者依次就是四个部分的基本着眼点。
思考题
1、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你认为如何?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2、这首诗歌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对我们有何启迪? 3、为什么说“月光”是这首诗歌的灵魂? 4、这首诗歌在艺术美方面有什么特色? 5、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 引发了对什么问题的思索? 6、中国人历来喜爱月亮,咏月之作,何止千万。谈 一下明月的意象多与哪些情感的表达相关,请你再举出几 首表现明月意象的诗作。
3.为什么说月光是统领全篇的灵魂?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月光的 确是控引全诗笔墨运行的轴心,是贯穿统 领全篇的灵魂。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 落为线索,写了“月生--月照--月高悬--月斜--月落” 的全过程。从内容上看,A.月光是景物描绘的主 要对象,作者以月光统摄群像,描绘了潮水、波 光、花林、沙滩、夜空、白云、青枫、闺阁、镜台、海 雾等一系列景象,如铺展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轴, 画面清丽,意趣盎然。B.月光是引发作者探索茫茫宇宙 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因由的哲理思考的凭借。C.月光是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4、以形象抒发感情。始为明月,继而孤 月,再而斜月,最后是落月。月的变化,处 处结合着人的感情色彩,月与人渗透,景与 情交融。诗人通过明月,将人生悲欢、游子 思妇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写作特点二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各部分的情景交融 又有不同的方式和作用,第一部分描绘自然 景观,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诗题 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 构成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其作 用在于从总体上为下文的人情抒写提供环境, 制造启动情怀的氛围。后面三部分都是合写 景物和人情。第二、三两部分,主要是用江、 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 人间离别,用月光遍洒,引发思妇绵绵相思。
在游子和思妇互相思念的叙写中, 寄托了愿天下有情人终能团聚的感慨。
内容分析:这首七言古诗描绘了春江花月 夜的幽美景色,并由此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 短暂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在明月今宵里天各方的 惋惜。尽管不无青春苦短的伤感,但笔调轻灵, 其中仍交织着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对 “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感慨。尽管也有夫妇别离 的哀愁,然而写来柔婉似水,笔致缠绵,悠悠相 思中饱和着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期盼。
讨论
3.试分析张若虚的用乐府旧体、题材又是汉末屡见不鲜的 游子思妇的离愁而创作的《春江花月夜》有何不同凡响之处?
⑴诗人把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能衬 托出离愁之苦;。⑵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出人生的短暂, 而在短暂的人生里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⑶全诗紧扣题目来写, 春、江、花、夜都围绕“月”作陪衬,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其中虽然流露出些许伤感,但这是出于对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 的深切感受,出于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但 这种感伤中夹带有激励和欢愉;⑷词语清丽,韵调优美。
层次内容划分
第一种划分,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 月、夜的幽美景色。 第二部分(接下来八句),由月之“照”人,转向 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余下二十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 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恨,讴歌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 福的憧憬。这部分又分两层:“白云一片去悠悠 ”到 “鱼龙潜跃水成文 ”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 闲潭梦落花 ”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讨论
2.如何看待诗中的伤感情绪?
⑴这种伤感不是表现为对生活的绝望和颓废,也不是反映 生活的苦难,而是产生于对生活、对自然的如痴如醉的陶醉。 ⑵这种伤感包含着对人自身,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由于思 考没有结果,不免惆怅。⑶这种伤感是少年时代的迷惘,尽管 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 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春 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切感到的是自己青春的 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 宙的初醒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 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 和留恋。
1.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哀 而不伤”,请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却“哀而 不 伤”,并不颓废与绝望,正是由于对人生的 追 求与热爱,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到了一 种欣慰。
2.本诗哪些地方用了暗示手法? 白云、月亮的移动、鸿雁、鱼龙等
写抒情主人公对人生的思考: 江月有情,岁月无情,
人生易逝,青春易老。
课文讲解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写离愁别恨。
课文讲解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结尾写作手法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表面上落月牵动人们的无限情思, 将余辉洒落在所有的江树之上,实际是写离人思归 不得并扩及所有远游之人,是一种借景抒情和推已 及人的写法。
从写作技巧上看,起用出生法,开头将“春、 江、花、月、夜”逐字吐出;结用归消法,又将 “春、Biblioteka Baidu、花、月、夜”逐字收回。此诗如连环锁, 节节相生,连绵不断。“春、江、花、月、夜”五 字,各个照顾有情。
第三种划分: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 分为两大部分:前四组(四句一组)为第一部分,(春 江潮水连海平至但见长江送流水),作者就江月即景抒 情,它提示人们:江月长存,人生短暂,江月不必待人, 应珍惜有限的青春。在这里提出了时间永恒的问题,诗 情哲理自然融合。第一部分写得壮阔、优美而深邃,充 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向上的朝气。
写作特点二
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是相反相成:通过景与情的 对比反衬,体现出月圆人不圆的旨意。最后一部 分,用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游子的思 归之情。景物的色调与人情的色调完全一致,情 景交融的特点是同步相生;通过景与情的相互烘 染,离别相思之苦就显得更加浓重。
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文笔清丽畅美,韵律扬抑回旋,格调哀而不伤。
讨论
1、春江月色的赞美与思离别的感伤,这二者在诗中的关系 怎样?
两种情感有主次之分。⑴从意象上看,春江花月夜是自然 意象,离情别绪是人事意象,作品中出现的多半是自然意象。 从作品总体看,自然意象胜于人事意象。⑵从层次上看,离别 相思只是全诗的一部分。而对春江月色的描写一直贯穿全篇。 ⑶从诗的情感来看,由爱春赏春到惜春伤春,都是对青春的歌 颂。诗歌先写春天的景色以及春天迷人的气氛,也就是写那种 爱春赏春的情绪,由春天迷人的景色激发起对爱情的珍重情绪, 男女的相思离别烘托了一种惜春伤春之情,这种相思离别更加 衬托出春光对人的诱惑力。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作者简介:张若虚(约公元660--约720),新、旧唐书中 此人无传,生平不可详考。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杨州人(今江苏扬州市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 称“吴中四士”。 曾官兖州(今山东兖州西)兵曹。所作诗篇多 散失,《全唐诗》仅录其诗二首,除《春江花月夜》外,另一 首题为《代答闺梦还》,但水平不超出一般的初唐诗,风格接 近齐梁。而《春江花月夜》从月出写到月落,把现实景物和作 者的感情、想象以及诗中人物的心理、幻觉揉合在一起,熔诗 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写得迷离恍惚、朦胧如梦。有人评曰: “以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评之曰:“这是诗中的诗,顶峰 上的顶峰。”据刘继才《唐宋诗词论稿》透露,现代日本人最 欣赏的中国唐诗有两首:白居易的《长恨歌》与这首《春江花 月夜》。凡此,均可见此诗的不朽价值。这首优美的长篇抒情 诗堪称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使张若虚在诗坛上享有极 高的声誉和地位。
在月的移动的各个角度下,把江、甸、 花、霜、云、雾、舟、潭等景以及长夜不 眠的思妇和漂泊天涯的游子间的相思之情, 交织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 同时提出了对人生、宇宙和人间纯真爱情 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哲理性问题。
《春江花月夜》五字,代表五种事物:春 天、长江、鲜花、明月、夜景。五者以“月” 为中心,春江、花、夜都是在月光下展现出 来的,诗情围绕着明月的初升、高悬、西斜、 下落的过程而展开,以月的移动时间作线索 统率全篇,脉络清晰。
体裁:七言(乐府)古诗
写作特点一
1、章法整齐,用韵多变。全诗的章法 结构。以四句作为一个小组,多数的四句之 中押一、二、四句三个韵,一组完成就转另 一个韵,似用九首七言绝句串联起来,给人 一种整齐的感觉。在用韵上,平仄错综穿插, 声韵宛转悠扬。
2、句式上排、散、对偶相间。
3、以组词塑造意境。作者把春、江、花、 月、夜、人这几个密切与主题相关的特定的 词进行单词或词组的组合变化,构成了迷离 奇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