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应用经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嗪应用经验总结
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炼出来的,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目前,川芎嗪作为现代用药,用作静脉注射剂,被较多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经过临床表明:川芎嗪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深入认识它的性能,全面把握它的功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地应用它,就会解除许多患者的病痛,甚至疑难杂症,显示着它的奇异之性,预示着它广泛的应用价值。下面,据个人的临床体会,就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临床案例,谈谈它的其他方面的应用。
案例(一):女,22岁,头痛十余年,经常发作,尤以气候转寒之时较显,在许多大医院做过多种检查,未发现异常,服过许多中西药物,疗效平平。患者深以为苦,病急之时,几不欲生。察:神乏色涩,舌暗苔薄,脉沉弦。诊断:头痛待查(中医:头痛)。辨证:寒凝血瘀,经络不通。立法:活血行气,散寒通经,止痛。处方:川芎嗪8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疗效:治疗1次后,患者自觉头痛明显减轻,3天后头痛消失。
分析:(1)患者神乏为久病伤正,色涩为气失宣畅之象,舌暗脉弦为寒凝血瘀,气血不活之征。遇寒病起痛加,为寒凝经络不通之佐证。故用川芎嗪后,寒散、凝解,经络通,十余年之痛,一治而消。
(2)患者以前曾用过许多中西药物,为何无效?其一是虽经治疗,寒未散,凝未解,经络未通,故虽治不愈。其二是汤剂量小则无以生效,量大则偏,药过病所,于效无益。其三,中药汤剂虽方正量适,然经胃肠消磨,药力已减,既达病所,也不足以动病根,故病不能除。其四,川芎嗪为川芎之精华,活血行气之性较川芎大增,故其效专,其力宏。其五,川芎嗪从静脉这条高速通道而入,直达病所,药势不减,故起效快,作用迅速,疗效显著。
体会:此后,凡遇头痛之患,只要属寒凝血瘀,经络不通之疾,恰当使用川芎嗪,常常收到快速便捷之效。把川芎嗪的特点概括为:作用迅速,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毫无过分之处。个人体会,其他部位疼痛性的疾病,只要属于寒凝血瘀气滞之证,恰当使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女,68岁,突发头痛,头晕,左侧肢体麻木、乏力,伴脘腹胀满、呕吐,无腹泻,血压、心率未见异常,舌暗苔薄,脉沉弦、略滑。西医怀疑脑血栓,患者要求输液治疗,尽快取效。诊断:脑血栓(中医:中风) 辨证:血瘀痰阻,肝风内动,殃及中土。立法:活血行瘀,祛风和中。处方:川芎嗪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疗效:患者当日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即迅速减轻,并且腹胀恶心消失。复查BP120/80mmHg,头颅CT示:脑血栓形成,继续上述治疗方案至症状完全消失。
分析:(1)患者年高体弱,正气不足,气不帅血、行血,以致血凝为瘀,经络失畅,气运受阻,肝风内动,故肢体麻木、乏力;犯胃,故脘腹胀满,呕吐,舌暗脉弦,瘀血之征。
(2)用川芎嗪治疗本病,正是运用了它快速便捷的活血行气、通经、祛风之性,从而使本病
从根本上得到迅速高效的治疗,并且使胃肠道症状也得以解除。
案例(三):女,65岁,服冷食后,脘腹胀满,疼痛难忍,服药及肌肉注射654-2,不能缓解。舌暗苔白,脉弦,剑突下疼痛拒按。诊断:胃痉挛(中医:胃脘痛)。辨证:寒凝气滞,胃阳不伸。立法:散寒通阳,行气止痛。处方:川芎嗪8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另加654-2 10mg入壶1次。疗效:40min后,患者腹痛消失。
分析:(1)患者系寒伤中阳,胃阳不展,寒凝气滞为痛。虽肌注654-2,仍不能缓解,因654—2只能解痉,无散寒行气之性,寒不得散,气不能展,故疼痛仍在。(2)用川芎嗪通过静脉这条高速通道,直达病所,寒速散,气立通,又有654-2解痉相辅,故病情速解。
案例(四):男,69岁,头痛,头晕,伴上肢麻木,头颅CT未见异常,经颅多普勒,示:椎基底动脉狭窄,脑供血不足,颈椎X线片示:颈椎病,舌淡暗苔薄腻,脉沉弦(血压:130/82mmHg)。诊断:(1)脑供血不足(中医:头痛)。(2)颈椎病。辨证:瘀阻经络,脉络不通。立法:活血行气,化瘀通经。处方:川芎嗪0.1g加入生理盐水250ml 中,静脉滴注1日1次。
疗效:3天后,患者头痛头晕已不明显,上肢麻木大为减轻。分析:(1)患者高年瘀滞积久,阻塞颈部经络,气血失畅,痛、晕、麻木为患,用川芎嗪后,瘀化,络通,气行,脑供血不足和颈椎病一起缓解。(2)此后,颈椎之患,如属寒凝、血瘀、气滞,经络不通为患之疾,恰当应用该药,常常收到快速便捷之效。
案例(五):男,35岁,夜间受寒后,出现颈部拘急疼痛3天,左肩曾患肩周炎,按摩,拔罐,贴膏药后,仍然不能彻底解除,舌脉无明显异常。
诊断:(1)颈部肌肉痉挛(中医:落枕)。(2)肩周炎。辨证:寒凝血瘀,经络不通。立法:散寒化瘀行气通经。处方:川芎嗪0.1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疗效:患者治疗一次后,颈部疼痛即缓解,并且左肩疼痛不适也大为减轻,自觉疗效很少遇到。
分析:患者属寒凝血瘀,经络不通之疾,用川芎嗪后,寒散瘀化,络通气行,故病痛速解。此前,拔罐、按摩、贴膏药,若属轻浅之证,皮毛之病,自当解除,然该患,病在肌腠经络,病位较深,故常法难以速愈。
案例(六):女,78岁,曾患慢性支气管炎,几天前受寒后出现咳嗽喘息,伴胸闷,咳白粘痰,量少,不易出。用抗生素、喘定,输液3天后,咳嗽、胸闷,仍不缓解。静脉输液加用川芎嗪160mg 后,咳嗽减轻,胸闷缓解。
分析:(1)患者久病,受寒,痰瘀阻肺,肺气失展,故胸闷,咳嗽不断。加用川芎嗪后,寒散,瘀行,气展,故胸闷逝而咳嗽减。(注:本案是笔者详细观察协和医院一病例治疗经过而录,因其有特殊意义,故作为典型病案而收载入本篇。) (2)此前此后,凡遇肺部疾患,如属寒凝血瘀、痰阻、气滞之证。在相应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川芎嗪静脉输液,常常能加快症状缓解,缩短治疗时间。对于治疗疾病,这无疑是很有重要意义的。
案例(七):男,83岁,患丹毒十余天,经抗菌消炎治疗后,热已退,而左下肢红肿迟迟不散,舌暗苔薄黄,脉弦滑。患者高年气弱,毒热退而毒热所致瘀阻、气滞未改,故红肿难消。加用小剂量川芎嗪静脉滴注后,红肿渐渐退去。
分析:除寒证外,热证退后所致瘀滞,及单纯瘀血气滞之症,如能恰当加用适量川芎嗪,对于加速病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案例(八):女,62岁,安贞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经常胸闷,偶痛,心悸,气短,乏力,常于夜间和劳累后发作和加剧,每发夜间即难入寐,全身无力,室内行走都难以进行,自觉不久于世。舌暗苔薄,根部垢厚,脉细弦而涩。诊断:冠心病(中医:胸痹)。辨证:气血两虚,瘀阻胸阳。立法:益气养血,化瘀,通阳。处方:刺五加注射液250ml,加用川芎嗪20mg静脉滴注,口服柏子养心丸。疗效:3天后,胸闷消失,心悸减轻,睡眠好转,自觉行走较前有力。
分析:(1)患者气血俱损,故气短乏力,血不生气,气不行血,血瘀阻气,胸阳失展,故胸闷;血不养心,故心悸频频。夜间阳弱,瘀加,劳则气耗,故常于夜间和劳累后发作。(2)用刺五加注射液益气养心、安神,又辅以川芎嗪,化瘀利气,气得滋助,瘀得消散,气行畅达,气血相协,营卫和调,故患者症状得以快速缓解。这一治法,符合《内经》“损其心者,和其营卫”的原则,是这一原则的体现。(3)若仅用刺五加注射液益气,而不用川芎嗪行瘀利气,则益气反有助瘀滞气之嫌,瘀难以消,而胸闷难以解;若过用川芎嗪,则有耗血动血,破气之弊,必然加剧气短乏力之症;既用益气养血之刺五加,又辅以适量行瘀利气之川芎嗪,故患者得到快速,多方面的佳效。
总体讨论: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川芎嗪是川芎的精华。它的作用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气、利气、止痛,药力宏而药效快。药理实验表明: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已形成的聚集有解聚作用。此外,该药还可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药理实验还表明:川芎嗪在体内分布广泛,且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说明该药的作用部位具有广泛性。其应用不仅仅限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它的用途是很广泛的,除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外,还可适宜于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气管炎、哮喘、肺炎、冠心病、脉管炎、胃肠痉挛、丹毒、肢体关节疾病等。凡是属于寒凝血瘀、气滞之证,恰当使用,常常能收到快速较好的疗效。该药也是比较安全的,用药后,川芎嗪在体内大部分被代谢,清除迅速,24h后,尿中原形药物的排泄量只占用药剂量的2.76%,大便中不能检出。临床实践中,在辨证论治原则下,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在全面把握川芎嗪特性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会巧妙地解决许多患者的病痛,这将为扩展该药的用途,增加新的色彩。
以上是临床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对于川芎嗪性能及运用的认识,有待于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去更进一步的验证、充实、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