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70a46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4.png)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地区拥有的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劳动力的人才资源。
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在许多方面与城市人力资源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农村人力资源的概况、存在问题以及相关建议三个方面来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建议。
一、农村人力资源的概况农村人力资源由农民构成,具有自然的、特殊的形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地区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其中以年轻人为主。
这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2.职业结构单一:农村职业结构相对集中,以农业劳动为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相关的农村经营活动。
农民普遍缺乏技术和科学素养,缺乏多元化发展的机会。
3.教育水平低: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相对不完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
农村人力资源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技能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主要从事农业劳动,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劳动力流失: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失。
3.人员结构老龄化: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留下的多数是老年人和儿童,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比例较高,劳动力资源减少。
为了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多样化发展。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农村产业,吸引年轻人回流,减少劳动力的外流。
3.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留存率。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29dc0a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d.png)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1. 引言1.1 农村人力资源重要性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
农村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知识技能、人才等各种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振兴的支撑。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机制,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紧迫任务。
1.2 研究背景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较低、人才流失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从业率低,技能水平较低,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成为主要劳动力的现象较为突出。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大批优秀人才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资源严重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调动农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并探讨政府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的作用,以期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2. 正文2.1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一、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机会,导致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
农村优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进城谋求发展,导致农村人才储备不足。
二、就业机会匮乏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和农民工等简单劳动力岗位。
现代化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无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在农村发展。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62ae51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e.png)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农村是中国不可或缺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人口的重要来源,农村人力资源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但是,农村人力资源目前的现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不足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人才流失是目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难以避免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发展的滞后造成的。
农村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保障和好的传媒环境,这都使得农村发展无法与城市相比。
同时,一些外出务工者并没有意愿回乡发展。
这不仅造成了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还使农村发展之路更加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村人才流动管理,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如加强普及职业教育、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医疗保障等。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投资适量资金来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相关设施设备,建设更好的路网、通讯系统和医疗设施。
这也将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
3、强化科研支持,为农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投资资金以创造更多机会,包括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及更多的研究信息等,以吸引人才。
二、人才培养不足随着农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人才需求也不断提高。
但是,农村目前并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队伍来支持农业的发展,这是导致农村发展受到阻碍的大问题之一。
1、加强农村教育体系的建设。
我们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增设更多职业中等学校和专业技术学院,培养更多的人才。
2、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
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应得到提高,加强职业教育与农业实践的结合,打造更多农民科技兴农的典范。
3、建立人才培训机制。
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可以帮助农民提升技能、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农村的人才需求不仅限于农业领域,同时也需要人才在教育、文化、医疗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多的作用。
但是,这种多元化的需求却往往被忽视了。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d9e80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9.png)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对策乡村振兴这个话题,真的是现在热火朝天呀,大家都在说要让农村焕发新活力。
说到农村,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一片青山绿水,和一群热情的农民朋友。
可是,咱们可不能光看表面,光有美丽的风景可不行,背后的人力资源发展也得跟上呀!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哎,真是让人心疼。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一日三秋”,乡村需要人才,就像一棵树需要根。
现在的农村,很多人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农业模式上,听着真让人感慨,像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虽然有些地方的农村经济在发展,但整体来说,人力资源的结构还真不够合理。
大部分人都在忙着种地,真正懂技术、懂管理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就像一锅汤,缺了调料,味道怎么能好呢?年轻人跑去大城市,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和小孩,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心酸。
说到这里,咱们得聊聊对策了。
要想真正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首先得把年轻人的目光吸引回来。
这时候,相关部门的角色就很重要啦,出台一些,比如说提供培训机会,让年轻人学到新技能。
还有像“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项目,也能让他们在家乡发挥才干,既能照顾家人,又能实现梦想,这可是双赢呀!就像打游戏一样,角色扮演换个地方,能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再说说乡村的教育问题。
教育水平的提高,才能让人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乡村的学校得提升,师资力量得加强,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面。
你看,这不就是给未来打基础吗?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教育可不是小事,这就像一颗种子,播下去,等着丰收。
此外,发展农村的人力资源,还得借助互联网的力量。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谁能掌握网络,谁就能抢占先机。
比如,可以通过网络培训,让农民朋友们学会电商,卖自家的农产品。
这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外面的世界立马就在眼前。
现在的年轻人,谁不喜欢在家里动动手指,赚钱可比在地里刨土方便多了。
乡村振兴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企业、农民三方得齐心协力。
企业可以投资农村,帮助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村的产品走出去。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f8e37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3.png)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不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一)人才流失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才的流失情况日益严重。
许多优秀的农村年轻人离开了家乡到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匮乏。
同时,农村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这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建设都是极大的阻碍。
(二)人才结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才的结构偏向低层次人才,优秀人才缺乏。
这也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的生产和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实现现代化农业和规模化经营。
(三)人才培训问题农村人才培训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和人力资源的不足,农村人才的培养途径比较单一,往往只是依靠学校和培训班的传统方式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农村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对简单,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的机会。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难以胜任高技术含量和创新性较强的工作。
(四)人才引进问题农村地区自身人才储备不足,引进外来人才成为必要的选择。
然而,由于经济条件和政策限制等因素,农村地区的人才引进难度较大。
即使是有一定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也难以适应农村地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对策建议(一)人才激励政策为了解决人才的流失问题,农村地区应该采取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
例如,提高农村人才的待遇和福利,加强基层职位的设立和选拔工作,为农村人才提供优质培训和发展机会等等。
这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农村人才的整体水平。
(二)人才培养和引进农村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艰苦创业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外来人才的引进,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这些能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d478e1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2.png)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数量、素质结构、就业形态等方面的情况。
由于农村地区一直以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地区劳动力数量不足。
由于人口外流和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
这导致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和人才流失等原因,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缺乏高技能和创新能力。
这限制了农村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农村就业形态单一。
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农业产业为主,因此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传统农业劳动,缺乏多样性的就业机会。
这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闲置和低效率。
为了改变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构建设。
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二、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非农产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参与。
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农村地区的新动能。
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
通过开展培训班、提供职业技能证书等方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劳动力的招聘、培训、评价等机制,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运营能力。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培训和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711b9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3.png)
强化产教融合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加强企业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 推动产教融合,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 业竞争力。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发挥其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THANK YOU
对策三:创新农村人才政策,留住和吸引人才
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人才待遇提升
完善农村人才薪酬、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待遇,提 高农村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农村人才评价机 制,激发农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引进措施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人才、高校毕业生 等优质人力资源到农村发展,为农村振兴提 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特点
数量庞大、技能水平较低、教育程度 相对较低、劳动力流动性差。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01
02
0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有效开发和利用农村人力 资源,能够促进农村产业 升级和经济发展,提高农 民收入水平。
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激发乡村活力,提升乡村 文明程度,推动乡村振兴 战略实施。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就业压力大: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农 村人力资源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部分传统行业就业 岗位减少。
针对以上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优化 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提升农村教育资源水平,加强职 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等,以 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和高效利用。
0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对策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就业机会
农业产业化发展
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高效 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 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增 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d7a00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5.png)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是指通过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生活、保护乡村环境等措施,全面推进乡村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问题,包括就业需求不均衡、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农村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角度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农村人力资源需求现状和对策1. 就业需求不均衡:目前,农村就业需求主要集中在农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而服务业的需求较少。
对策是发展农村产业多元化,加大对农村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政策支持。
2. 技术水平低下:农村人力资源在技术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
对策是加强农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培养农村技术人才,引导农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由于缺乏高技能劳动力,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比较困难。
对策是鼓励农村劳动者学习专业技能,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农民成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劳动力。
二、农村人力资源供给现状和对策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对策是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农村学生适应城市就业的教育培训。
2.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具有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选择到城市就业,导致农村人力资源供给短缺。
对策是加大对农村人才的留住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
3. 就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
对策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高素质劳动力,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总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就业需求不均衡、技术水平低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大对农村服务业、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其对策
![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5b6bd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a.png)
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乡村振兴背景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旨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农村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是人力资源宝库,但受限于地理环境和教育条件,农村人才培养和使用存在诸多问题。
如何充分挖掘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潜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为了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只有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才能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字数:200】1.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重要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人口占据着我国人口总量的大部分,他们是农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不仅关乎农村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大局。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参差不齐,需要进行深入挖掘和培养,以满足农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竞争力。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仅仅是单纯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更是要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2. 正文2.1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农村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但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比例较高,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乡村经济发展。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整体较低,缺乏技能和知识更新的机会,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农村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农村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和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影响了乡村振兴进程。
农村的教育水平偏低,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农村青少年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综合素质,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489a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2.png)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在研究背景中指出,农村人力资源回流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农村治理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优化农村治理体系的对策。
结论表明,农村人力资源回流受多方因素影响,需要综合对策促进农村振兴。
本研究对于推动农村发展,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人力资源回流,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经济发展水平, 教育水平, 农村治理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 政策支持, 农村教育, 社会保障, 农村治理, 结论, 综合对策, 农村振兴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回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返乡,回流乡村。
这种现象不仅受到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涉及到个人和家庭的利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外流,造成了人才流失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研究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回流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步伐,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为农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影响因素,探讨每个因素对农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二是总结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回流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三是从整体层面观察农村振兴进程中的人力资源回流现象,探讨如何通过综合对策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12202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9.png)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农村发展为核心内容,通过整体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等举措,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对策进行研究。
目前,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人口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到城镇就业,导致农村的人口大量减少,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
这就给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
由于农村的教育和培训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技能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这就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和激励制度,很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到城市或者其他地区就业和生活。
这就造成了农村的人才流失问题,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受到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加强教育培训。
农村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培训体系,推动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人才回流农村,推动人才流动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强对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发展主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提升农村经济和乡村产业的竞争力。
加强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鼓励农村居民创新创业,培育农村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
构建农村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提供项目评估、融资支持、技术咨询和市场推广等服务,为农村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加强乡村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权益。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和农民自身参与乡村事务的能力提升,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6e55b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e.png)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1. 引言1.1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地区拥有的劳动力资源,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力素质不高、技能匮乏、就业机会有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应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建立农村技能培训中心,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自身素质。
要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支持农村创业和引进外资企业等方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激励和管理,为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保障。
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训,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 正文2.1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包括从事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劳动力。
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 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偏重于农业劳动力,缺乏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大部分农村人口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
2. 教育水平不高: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
许多农民只接受过基础教育,缺乏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要。
3. 流动性差: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性不足,大部分人口生活和工作在农村地区,缺乏向城市就业的途径和机会。
农村劳动力无法有效地流动和配置,限制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4. 待遇低下:农村劳动力收入较低,社会保障待遇不及城市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工作环境比城市劳动力恶劣,缺乏提升机会和福利保障。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11436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4.png)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一、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地区拥有的人力劳动资源,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农村技术人才、农村劳动力储备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等。
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教育水平偏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很多农民只接受过初中以下的教育,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其他行业的发展需求。
2. 劳动力流失: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许多农村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不仅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空心化,还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3. 就业结构单一:农村地区的就业结构主要以农业劳动为主,非农业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很难吸引大量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相对闲置和低效利用。
4. 缺乏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农村地区缺乏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提升渠道,导致农民缺少职业技能,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其他行业对于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需求。
以上问题都制约着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问题是十分紧迫的事情。
1. 加大教育投入和改善教育资源: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
还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和保障,鼓励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 实施农村人才留用政策: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人才留在家乡发展。
对于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村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推动他们在家乡开设农业示范园、农村电商、家庭农场等产业,同时鼓励农村企业和合作社设立员工持股计划,使农村人才有更多获得稳定收入的机会,就能够留在家乡工作,为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39ae9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d.png)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近年来,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一、农村人力资源现状1.就业形势严峻随着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工作。
农村地区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是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2.教育水平不高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多只受过初中以上学历的教育,缺乏高技能人才。
3.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流失,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这种情况不仅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给农村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1.加强教育培训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可以引入一些职业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2.鼓励农村创业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在家乡创业。
通过一些补贴和奖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力资源留在家乡创业就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3.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就业援助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可以引导一些城市企业到农村地区投资兴业,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
4.加强农村人才引进机制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优秀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和生活。
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他们在农村地区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同时也可以为农村地区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充分利用和发展好农村人力资源,才能为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信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社会的关注,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95505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f.png)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由于农村劳动者大量外出务工,导致乡村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总量减少,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2.人才流失:年轻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农村缺乏高素质、技术熟练的农村劳动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劳动力普遍偏向于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而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缺乏人力资源,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失衡。
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建议:1.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向这些领域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含量和产出效益。
2.培养农村人才: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通过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农村,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减缓城市人口压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改善农村劳动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劳动条件,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
5.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需求。
总之,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面临诸多问题,但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6. 加强农村劳动力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劳动力数据统计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获得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和需求信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e67a0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4.png)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备受关注。
农村人力资源是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包括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就业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
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了解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时调整政策,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1. 人口数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全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超过6亿人,占总人口的近一半。
虽然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农村人口流出到城市就业或定居,但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庞大。
2. 教育水平农村教育水平相对偏低,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有限,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导致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较差。
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农村青年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3. 就业状况农村就业状况多样,包括农民专业户、农民合作社、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等。
农村劳动力资源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往往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
留守老人、儿童居多,农村劳动力空心化现象明显。
4. 技能素质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普遍偏低。
农民多数是传统的务农人口,对于新型农村建设的需求不足,大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操作技术和管理技能,这使得现代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二、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建议1. 加强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提高农村师资素质。
鼓励农村学生接受更多的教育资源,提高受教育程度,提高整体人力素质。
2. 促进农村职业培训政府应该加强农村职业培训,扶持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投入资金、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农村职业培训的健康发展。
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fc4785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f.png)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包括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劳动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下面从若干方面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
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农村人口普遍较多,但劳动力层次结构不够合理。
许多农村青年在完成义务教育后选择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缺乏技术技能型劳动力。
这不利于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也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外流。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政府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并鼓励大中专院校开设农村人才培养专业。
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农村青年回乡创业。
这样可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
第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较低。
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农业产业为生,由于种植业的特点,很多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劳动方式,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劳动生产率低下。
农村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在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许多人仍然停留在简单和低端的劳动岗位上。
为了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益,建议农村地区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生产力水平。
政府可以提供农机补贴和农业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灌溉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政府也可以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企业的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村人力资源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许多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旦遇到意外或生病就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和救助。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建议政府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推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可以建立农民合作社或农民互助组织,通过共同经营、合作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420b2ea0740be1e640e9a0f.png)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上而且在新农村建设上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但依据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人力资源并没有得到实际有效的开发和使用,本文认为具体的问题如下:1.1 农村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农村人力资源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农民素质大致在文化、教育、思想和科学技能等方面可体现出来。
首先,在文化上,农村人口学历都普遍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了多数,而高中文化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极其缺乏,其次,在科学技能方面,大部分农民都还是停留在出卖劳动力的体力活和传统耕作的方式,而在农村人口思想方面,落后的思想观念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更为困难。
故从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情况来看,农民的总体素质普遍较低,不利于我国农村的快速发展。
1.2 农村优秀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我国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一方面很多农村出来的人才大都不愿回到农村支持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农村中拥有现代农业技能的人才很少,再加上农村的青壮年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优秀人才缺失状况愈发严重,导致农村可利用资源稀缺,生产效率低下,这种状况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难度。
1.3 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严重失衡在农村教育落后加上农村人口总体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农村人口大多是以出卖劳动力务农为主,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农村人口占极大部分,而在第二、第三产业上就业的农村人口所占比很小。
凸显出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严重失衡,又因地方政府对农村人口的培训力度不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像是无头苍蝇,收效甚微,也不能让农民拥有具备转移到其他产业上的技能,农民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且会增加对他们的开发难度。
2.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国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重重的矛盾,本研究认为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关键还是在于科学教育、思想观念、制度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不够等方面。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9ee7d4dc850ad02de804153.png)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廖桂蓉黄王旬吕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于大量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由劳动者数量的增多转化为素质的提高。
当前,四川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因此,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任务就变成在广大农村寻找一条适合当地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途径,化人力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这是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1.人力资源总量庞大。
国际上通常将15~64岁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按照该标准,2003年四川劳动年龄人口为6112.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4209.4万人,占全省总劳动力的68.86%。
据目前生育水平预测,2010年、2015年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比重将还会略有上升。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主要依靠人,即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固然是四川发展经济的潜在优势,但潜在的优势并不等于现实的优势。
只有当人力资源通过开发,在经过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提升后,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创造出价值,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才能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
另外,人是物质资源的创造者,又是物质资源的消费者,创造物质资源是有条件的,而消费物质资源是无条件的,庞大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会减少整个社会用于积累的资本量,从而恶化人力资源投资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四川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供给量与农村耕地等自然资源不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使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十分尖锐。
2.人力资源素质较低。
近年来,四川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劳动者受教育的规模、水平和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但从农村经济的集约型增长对人力资源的客观要求来看,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仍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据统计,2003年,四川省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就有688.9万人,占14.67%。
2003年,在四川农村6岁及6岁以上的人口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281.7万人,占5.04%;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有727.5万人,占13.02%;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650万人,占47.41%;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930.4万人,占34.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董兵(指导老师:颜怀坤)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农民的收入水平,甚至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
重视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把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确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第一推动力的新理念,探索一条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新路子,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把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乡镇企业发展及非农化进程、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以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城镇化战略国民经济前言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更多关注。
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重视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八亿在农村。
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质量低下的现状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农村人力资源的研究背景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下一步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一共提出了28条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
在实现这一系列战略部署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最关键和根本的一环。
2.农村人力资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2.1.1从增强综合国力的角度来看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我国农民占到人口的大约70%,讲人力资源开发绝大多数是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将来随着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人口降到占全国人口的30%时,仍然有4-5亿农民,这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力,也是巨大的购买力群体和巨大的消费市场。
如此众多的人口如果处在现代化的门槛之外,则中国谈不上富裕。
在21世纪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中,中国靠什么取胜?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国民素质问题,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劣势是如此的明显:稀缺的土地上生存者9亿农民,在其中有两亿文盲半文盲,贫困地区每年还有上百万的失学少年。
如果对这些人力资源不进行投入开发,而是让其自然发展,那么,这些人力不仅不能在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中发挥资源效用,相反,将会极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1.2消除贫困、创业发展,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治穷必先治愚,一个地区的落后,本质上是劳动者素质的落后,舒尔茨认为“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
脱贫致富,就业是第一步,如果就业问题没解决,其它问题就无从谈起,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解决城乡群众的就业问题。
如果说过去的就业问题主要局限于城镇,而忽略农村,那么在强调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今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应该成为各级政府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
2.1.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赋予了教育和培训更丰富的涵正如“三农”问题具有它的复杂性、长期性一样,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也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统筹安排,常抓不懈。
人力资源开发一靠教育,二靠培训,教育是指现行的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主要是培养预备人才,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实用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蓝领,成人教育主要是抓好培训。
培训是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关键,通过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通过培训使人力变要素,每一个人都是孤立的个体,如何使他成为一种要素,前提是必须进入市场;通过培训使人力变人才,按照新的人才观,人人皆可成才,只要是掌握一技之长,对社会有贡献的都是人才,乡土人才、农村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村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村的种养专业大户以及外出务工又返乡创业者都是培训的目标;使培训成为产品、成为企业,培训是伴随着人力资源开发应运而生的,必须走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培训应推向市场,实行政府采购,培训应该成为一个中介性的服务性产业,也是今后国民教育、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基地;培训应该成为政府行为、国家行为,人力资源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最有效的投资,人力资源的培训应当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成为财政“钢性”支出的一部分。
2.2研究农村人力资源的目的在理论佐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原因、障碍和困难,研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措施,有针对性地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立整体性思路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来促进和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程,充分发掘、有效发展与合理使用农村人力资源,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提供一定的借鉴。
2.3研究农村人力资源的意义大力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3.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的稳定和进步,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农村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我国才真正实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依靠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把农村人口的巨大包袱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大有益处。
2.3.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发展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我国农业长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其致命缺陷就是投入产出比低,效益低,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浪费,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5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是必然要求。
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手段取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用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的优化来代替掠夺式的破坏性农业,其实现途径是依靠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这些最终都要通过居于农业主体地位的农民来实现,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素质较低,所以必须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来提高农民素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2.3.3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引导生产,以合同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运作。
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都需要大量有技术、懂经营的人才,这就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人才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科技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才能符合专业化、科技化的农业的需要。
因此只有通过教育等方式大力开展农村人力资源,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促进农村工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
2.3.4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农村城镇化发展城镇化是指通过发展城镇经济,不断吸收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的过程。
它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在要求。
实现农村城镇化需要优质的农村人力资源为铺垫。
首先,城镇化既是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生产布局更加合理、经济发展形成新格局的过程,这都有赖于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次,人力资源开发是支撑城镇经济的重要基础。
城镇化需要生产要素的集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可以使生产诸要素产生最大效益,促进城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2.3.5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广大农民是科技发展的载体,是科技的发明、创新、推广等各个阶段的主力军,农业科技转化利用的效果与农民素质高低成正比关系,所以技术的进步取决于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科技大军的积极性,才能使“科技—生产—效益”的链条正常运转,把农业科技转化为实在的生产力。
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技术缺乏接纳、消化、吸收能力,造成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和机械装备无法推广应用,这种恶性循环正是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差,农村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使经过智力开发的农民能够与科学技术更好地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型高科技农业,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
3.农村人力资源的涵3.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充分、科学、合理地发挥农村人力资源对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数量控制、素质提高、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其涵主要体现在:第一,数量控制是指对农村人力资源赖以产生的人口规模进行适当的控制。
人口的数量与用于其生存资料上的财力、物力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一个庞大的人口规模将造成其发展资料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费用的严重不足。
所以,有效地控制农村人口的总规模是扩大人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二,素质提高指的是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手段,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各方面的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思想道德及身体素质等。
第三,资源配置是指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大力开拓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3.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顺利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保证,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人民的能力及其经济、资源、生态和环境条件,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的、科学的、技术的、组织的、机构的资源能力,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等诸多领域,不管是哪一个领域,人都是其行为主体。
可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农村人力资源的研究现状4.1国外现状4.1.1农民培训管理法制化立法贯穿于三种模式发展的全过程,容涉及农民培训的各个要素和各个领域。
例如,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农渔民后继者育成基金法》和《农渔民发展特别措施法》,为培养农业后继者和专业农户,从法律上提供保障,在制度和政策上把农民培训事业具体化。
英国于1982年颁布了《农业培训局法》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