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诗》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教胡马度阴山(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边塞军旅诗鉴赏
【教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几类常见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形象、把握感情
【核心任务】
【内容归纳】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反映了边塞的战争和边关的生活。一些有边塞生活切身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鼎盛时期的一朵奇葩。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又以初、盛唐边塞诗最为昂扬奋发,艺术性最强。著名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内容是诗的主体,情感是诗的核心,掌握了内容情感,才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导做题。边塞诗的内容情感主要有:
1.抒写将士昂扬向上、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相应的,也有报国无门的怨愤。
2.描绘戍守战斗场面,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苦,批驳朝政,表达反战主题。
3.描绘征人与亲人的生离死别,表现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和边塞人民的生活状况。
【关键手法】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烘托渲染: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对照: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故: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边塞的风光一般有四个字:雄、奇、寒、阔。
【常见意象】
识别边塞诗的身份并不难。作为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范围狭窄,多是和边塞、战争有关。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1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地域方面有都护府(唐代边关机构)青冢(汉王昭君墓)、关山、玉门关、阳关、龙城、、阴山、黑山、大漠、黄河、沙场、绝域等。
此外,投笔表示文从武,长城表示守边的将士,楼兰表示边境之敌,吴钩表示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李广的典故: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
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领。
【高考真题】
1.(0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十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
2
(2)《从军行)和《池家傲·秋思》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答:
(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
答案:(1)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②两者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
(2)①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②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8分)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折柳”在诗中有哪两重含义?
(3)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1)首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五月,内地鲜花繁盛,而天山却只有雪花飘飞,天气苦寒。将边关与内地做对比,形象地突出了边关气候的寒冷和条件的恶劣。
(2)一是反映出乐曲的名称,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
(3)开头写“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头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