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四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内环境:生物活动表现昼夜节律变化等。 肠内环境:主要是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Hale Waihona Puke 思考题 中药配伍的原则是什么? 中药七情中,何者是“协同”?何者属
“拮抗”?何者“减毒”? 举例说明中药产地、品种、采收季节、
贮存条件、炮制的不同对中药药理作用 的影响。
“道地药材” --特定产地--名贵药材: 四川——贝母 附子 黄连 内蒙——甘草 云南——三七、茯苓、木香 山西——黄芪、党参 西藏——红花 吉林——人参
采收季节 药物采收时间对药品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8月的人参皂苷 为1月的3倍以上。
青蒿素在7-8月花前叶盛期含量最高达 6%。
贮藏条件 中药贮藏保管应干燥、低温、避光。
相恶: 一种药物的功效能被另一种药物削弱或 破坏,或两者的功效均降低或丧失。 如人参和莱菔子合煎,人参皂苷Rg1煎出率下 降,抗缺氧和抗疲劳作用减弱。
如知母、人参都有降血糖作用,合用使降血糖作 用减弱甚至消失。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甘草与芫花合用LD50减小,毒性增大。
个体差异:高敏性、耐受性以及过敏反应
病理因素 机体机能状态不同,药物作用可能也不同:
如黄芩、穿心莲等,只对发热病人有解热作用, 对正常体温并无降低作用。
玉屏风散能使机体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强,又能使 过亢的免疫功能趋向正常。
当归能使痉挛状态的子宫平滑肌↓,也能使弛张 状态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双向调节作用。
剂量
人参小剂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大 剂量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甘草小剂量有调和诸药之功,中剂 量有清肺利咽的功效,大剂量则有解毒 的功效。
配伍 配伍目的:增强药物的疗效,调节药物偏
性,减低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配伍的基本内容是“七情”: 单行、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
第一节 药物因素
品种
品种繁多,容易混淆,这是最主要原因。
同名异种
金钱草 来源于多种不同科属的植 物,文献记载其品种有9科14种。
江西金钱草利尿作用明显,但无利胆作用;四 川金钱草利胆作用显著,但无利尿作用;而广 东金钱草却既有利胆又有利尿作用。
谢谢观赏
质结合,作用消弱;
相反:甘草配芫花,LD50减小;
中药配伍还应该遵循:君臣佐使理论。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与十八反、十九畏的看 法很不一致。动物实验结果存在有相互矛 盾之处,难以做出确切判断,有待进一步 研究。
配伍其他
妊娠禁忌:损害胎儿或引起流产。如半夏、 芫花、三棱、莪术、麝香等。
麻沸散
2、增强疗效
元胡 醋制,生物碱溶出量增加.
杜仲 含杜仲胶多,生杜仲煎出的有效成分
甚少,炮制后则胶质破坏,故炒杜仲煎剂 降低血压较生杜仲煎剂强。
3、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
生大黄主要含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苷, 经炮制成熟大黄之后,结合型蒽苷减少, 而抗菌成分游离型蒽苷含量增加,故生大 黄泻下作用强,而熟大黄则抗菌作用增强, 泻下作用减弱。
三、采收季节
春采茵陈夏采蒿,知母茯苓全年刨,九月中旬采菊花, 十月上山采连翘
《千金翼方》“故不依时采摘,与朽木不殊”
人参 多糖:5月份采20% 11月采购75%
皂甙:1月采7%
8月采22.6%
青蒿 青蒿素:花前期含量最高高达6% 。
开花后含 量下降
(根、茎叶、花、果实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选择 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
据不完全统计,1,即临 床常用的四百多种药材中,有1/4是复杂品种。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药药理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材来源、药物制备方法、药物使用剂量和不同人群体质等。

本文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简要阐述。

一、药材来源自然界中同一种草药在不同地区或季节生长时,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可能存在差异。

而种植条件、采摘、贮藏、加工等环节也可能对其成分含量与药理作用产生影响。

因此,在选用草药时,应选择具有优质来源的草药,并采用科学、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来确保药材品质的稳定性,保证药理作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二、药物制备方法中药材制备的方法有多种,如煎煮、浸泡、蒸馏、熏蒸、提取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导致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构和活性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影响药理作用。

比如,在煎煮中,药材有效成分中一部分可能因热力过剩而受到损失,在提取中,溶剂成分的选择和浓度对于药理作用的影响也很大。

因此,中药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溶液成分等方面的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药物使用剂量中药的药理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

相同的中药剂量可能在不同的人体内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推荐中药用药剂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目的和病情等因素。

大剂量的中药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小剂量可能不足以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

因此,药物使用剂量的选择需要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兼顾安全性。

四、不同人群体质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对中药的药理作用也可能存在差异。

体质的不同包括生理、心理、遗传、环境等多个方面,不同体质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同时,在不同人群中,存在着对药物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差异,影响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理作用。

因此,在应用中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征和病情表现选用合适的中药使用方案,以确保中药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在中药使用前,除了要选择优质的草药来源,科学、严格的药材制备方法以外。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征和病情表现合理调整中药使用剂量,才能取得最佳的医学效果。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药的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对生物体内机能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其性味、功效、剂量和配伍有关。

下面将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中药性味中药的性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中药性味有寒、凉、温、热、平等不同品质。

不同性味的中药对脏腑、经脉的影响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

例如,性味苦寒的黄连清热解毒,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性味辛温的桂枝发汗解表,适用于感冒、头痛等外感病;性味辛凉的薄荷散热解毒,用于夏季热病;性味甘平的人参补气养血,能起到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2. 中药功效中药功效是指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中药的功效不同,对人体产生的药理作用也不相同。

中药根据其功效可分为清热解毒、润燥化痰、化湿利水、温通祛寒、补益养荣等几类。

例如,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银花、连翘等都能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润燥化痰类中药如天花粉、蜜炙白术等可滋阴润燥、止咳化痰;化湿利水类中药如茯苓、泽泻等则能清利湿热,利水消肿;温通祛寒类中药如红花、肉桂、干姜等可温通经络、暖阳补虚;补益养荣类中药如人参、黄芪等则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3. 中药剂量中药的剂量也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中药的功效产生或不良反应。

相同药物在不同剂量下药效不同,有时还会发生剂量依赖性反应,即服用剂量越大,产生的药理作用就越强,但同时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对中药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病程和体质等个体差异进行合理调整,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

4.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是指将多种中药合理组合使用,以达到强化药物作用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

中药的配伍应遵循“相似相助,相反相成”的原则,即具有相似性质的中药能够协同产生更强的疗效,相反性质的中药则可互相调节,达到平衡效果,以便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

例如,桂枝加芍药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配方,桂枝性味辛温,发汗解表,加入芍药可以调节其温燥性,平补其润燥作用,并有助于桂枝祛风解痉的作用。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时间 中药贮藏条件 温度 湿度
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
短时
低温
一般情况下,中药材宜在 干燥
通风 避免日照
条件下贮藏,有 效成分保持高。
药物因素→炮制
炮制会影响中药有效成分质和量从而 影响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1.降低毒性 例如:附子、半夏 2.增加药效 3.加强突出某一作用
药物因素→剂量
1.剂量 ① 一般说有效成分在血中浓度的高 低取决于剂量大小。每种药物有最佳临 床用量,称为常用量。 ② 剂量大小影响药效。
药物因素-煎煮方法和条件
① 火候和时间: 解表药:火力要强,时间要短。补 益药:火力要温和,时间要长。 ② 先煎后下: 根据药物性质和临床用药目的,如龙 骨、牡蛎宜先煎,大黄、薄荷应后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 方法不同,有效成分溶出量不同,作用不同,如用三 种不同方法煎煮大承气汤: 经典法:滤液中后下大黄——煎液中大黄酸及总蒽醌溶 出量最多。 混煎法:四味药同时煎——煎液中大黄酸及总蒽醌溶出 量最少。 后下法:在药渣中后下大黄——煎液中大黄酸及总蒽醌 溶出量居中。 泻下 药理作用 肠蠕动增加 经典法煎剂是最强的。 肠内推进加速
【复习自测】
思考题 1.中药药理所特有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举例说明。 2.中药配伍的目的是什么? 3.中药七情中,何者是“协同”?何者 属“拮抗”?何者“减毒”?何者为配 伍禁忌?七情的概念是什么?
课题设计
如何利用中药药理学方法探讨某一个中药 临床用药问题?请自行选择药物,并设 计实验方法。
贮藏条件
药物因素2
4.贮藏条件 5.炮制 6.剂型和制剂 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 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响药物 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 度和作用性质。 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 8.配伍和禁忌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精神因素与社会压力
要点一
精神状态
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等精神因素会影响中 药药理作用的发挥。
要点二
社会压力
工作、学习、家庭等社会压力也会影响中药药理作用 的发挥。
04 中药药理作用的 机制与影响因素
中药药理作用的机制
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是影响药理作用的基础 ,包括有效成分的种类、含量和作用方式等 。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药物因素 • 机体因素 • 环境因素 • 中药药理作用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 中药药理作用的评价与临床应用
01 药物因素
药物种类与来源
药物种类
不同种类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镇静安神等。同 时,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品种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如人参、黄芪、丹参等 。
THANKS
感谢观看
春季
阳气生发,宜清补调理,使体内阳气得以升 发。
秋季
干燥凉爽,宜润肺养阴,使体内阴液得以保 持。
夏季
炎热潮湿,宜清热解暑,使体内湿热得以排 出。
冬季
寒冷干燥,宜温阳散寒,使体内阳气得以温 煦。
地域因素与生活习惯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的气候、水土、饮食习惯等差异会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发挥。
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作息规律、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惯 也会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发挥。
调理身体
利用中药的保健作用,调 理身体,提高机体的免疫 力和抗病能力。
辅助治疗
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如 手术、放化疗等,减轻不 良反应,提高疗效。
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深入 研究了中药的作用机制,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理作用和 应用领域。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药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在人体内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和药理学效应。

中药药理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中药本身的性质、用药剂量、病人的个体差异、疾病的特点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中药本身的性质1. 药材的属性:中药药效的大小和特点与所用药材的种类有关。

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性、毒性等属性直接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有些药味苦寒,入心、肝经,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有些味辛辣,入肺、胃经,具有散寒、温胃的作用;有些性热,入肝、肺经,具有活血、消痰的作用。

2. 药物的制剂形式:不同的药物制剂形式对药物的溶解速度、吸收速度、分布、排出速度等均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外用制剂对药效的发挥方式不同,对治疗疾病的速度和效果都有不同的影响。

3. 药物的品质:中药药效的大小和特点与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加工等因素也有关。

而且,混杂与否、品种是否正宗、质量是否上乘、药物是否被替代等均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直接的影响。

4. 药物的活性成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对药物的药理作用有直接的影响。

这些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生物碱类、酚类、生物碱酸类、萜类、甾体类等。

这些活性成分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药理作用。

二、用药剂量1. 用药剂量的大小:用药剂量的大小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剂量大小适宜能够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发挥其最佳的药理作用。

而过大的剂量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过小的剂量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 用药剂量的频次:频次的调节对于中药的药理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的频次适宜能够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提高药效。

而频次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

三、个体差异1. 年龄、性别、体质: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人在用药后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对于不同的病人,在用药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2. 疾病状态:不同的疾病状态也会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就合成药⽽⾔,其剂量、剂型与制剂等药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条件等⽣理因素,肝、肾功能障碍等病理因素,以及营养状况、⽣活环境等,对药物的作⽤,都会产⽣显著影响。

中药亦如此。

(1)药物因素 中药的品种、产地、采药季节、贮藏条件及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均对中药作⽤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 1)中药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影响 中药材绝⼤多数是中国⾃产的,少数为移植或进⼝的。

在品种上,历代本草著作中屡有增加。

不少本草书指出了历中药品种的混乱情况。

故现在对其进⾏认真的考证、分析、鉴定的⼯作,是⼗分重要的。

例如,⽬前全国⽤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20多种不同种属植物;同⼀中药⼤青叶,各地⽤的药材⼜有不同,有蓼科蓼兰、⼗字花科松兰、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青等,药⽤部分也有⽤叶及带叶茎枝的不同。

⽽且,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很普遍。

由于品种不清,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均有差异。

2)中药产地及采集季节的影响 A. 中药产地: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古即有“道地药材”的讲法。

中药之中⼤部分为植物药,⾃然⽣长环境具有⼀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壤、⽔质、⽓候、⾬量等⾃然条件都能影响药⽤植物⽣长、开花、结果等⼀系列⽣态过程,特别是⼟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记载的“采造时⽉、⽣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和《新修本草》说的:“离其本⼟,则质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实⾮”。

都很强调产地。

产地不同,同⼀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使药理作⽤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

如长⽩⼭的野⼭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本的园参,不但含⼈参总皂甙的量不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样。

⼜如⼈参茎叶中皂甙含量在吉林省七个产地所得样品,含量差别相当悬殊。

不同产地及不同加⼯⽅法,以⼈参提取物的得量也不同。

B. 采收季节: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或全草都有⼀定的⽣长和成熟期,故采药时间的采收⽅式则随着中药的品种和⼊药部位⽽有不同。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几项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几项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几项因素中药是指中国传统医药,自古以来在中国就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深刻的内涵。

它是根据自然界中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及其他构成的药物,搭配各种有效成分混合组合而成,并经过精心加工和制作后所得的药物,其成效长期以来就被人们所熟知和认可。

中药具有治病、保健、补虚劳等功效,它的药理作用是由其各种成分和形态的互动所决定的,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几项因素有:一是药物成分。

中药由多种成分制成,如有机酸、无机盐、氨基酸、萜烯类、有机酸类等,它们不仅各有独特作用,而且影响着中药的药理作用。

例如,有机酸可以促进肠道吸收作用,而萜烯类和有机酸类则有刺激的作用。

二是制备工艺。

中药的制备工艺是影响药物成分的重要前因,也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

比如,发酵制备技术可以改变药物在消化道中的释放和吸收,从而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三是药物说明书。

药物说明书是记载中药药理特性的一种文献,它对于了解中药药理作用有重要意义。

药物说明书除了描述药物的药理学、药剂学、毒理学特性外,还记录了药物的用药方法、服用量、治疗方案等,这些信息也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

四是药物搭配。

中药搭配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药性互补、药物相容、药性平衡等原则,将多种药物组合起来用于出现病症时的处方,也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中药添加剂。

中药中添加剂可以改变药物的结构、性质和有效性,从而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例如,酸性添加剂可以改变中药的结构,增强其药理活性,而碱性添加剂则可以缓解药物的毒性,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

综上所述,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药物成分、制备工艺、药物说明书、药物搭配和添加剂等。

针对不同病症,临床使用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这些因素,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药理作用对疾病治疗至关重要。

然而,中药药理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药材质量、药方配伍、患者体质、药物代谢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材质量药材质量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质的药材具有较高的活性成分含量,能够提高中药的药效。

反之,若药材质量较差,活性成分含量低,可能使药理作用不明显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选择中药时,应当注重药材的来源和质量。

药方配伍中药常常以多种药物组合使用,称为药方配伍。

药方中各药物的组合比例及配伍关系会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有的药物可以相互协同增强药效,有的可以相互抵消。

合理的药方配伍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而不合理的组合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患者体质患者的体质状况也会对中药的药理作用产生影响。

个体差异导致患者对同一中药可能有不同的反应,有的患者对中药敏感,药理作用显著,有的则可能反应较弱。

因此,在中药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调配。

药物代谢中药中的活性成分需要在体内经过代谢才能发挥药理作用,药物代谢的速度和途径会影响中药的药效。

患者的代谢酶活性、肝功能状况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中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而影响药理作用的表现。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也可能会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同时,患者的情绪状态、饮食习惯等生活因素也可能对中药的药理作用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中药药理作用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药材质量、药方配伍、患者体质、药物代谢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中药的药效。

在中药应用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

正文内容结束,总字数1513字。

简述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简述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简述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药材种类:中药药理作用的首要因素是药材的种类。

不同的
药材含有不同的有效成分,且种类不同,成分含量也有很大的变化。

因此,药材种类对中药的药理作用具有决定性影响。

2. 药材的产地和种植环境:药材的产地和种植环境也是影响中
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

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种植环境中,其有
效成分含量、品质和功效都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3. 药材的分选和制备方法:药材的分选和制备方法直接影响到
中药的质量和药理作用。

对于很多中药,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提
高或降低其药效,因此,在药材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各个
环节,采用正确的制备方法。

4. 给药途径和剂量:中药给药途径和剂量的改变也会影响中药
的药理作用。

同一种中药在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下,其药理作
用也可能不同。

因此,在中药的使用中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给药
途径和剂量。

5. 药材的配伍原则:中药的配伍原则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药材的配伍关系会影响到中药的药理作用。

合理的药材配伍可以
起到协同作用,提高药效,而不当的药材配伍则可能会导致不良
反应。

6. 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年龄性别等生物学特征: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和其他生物学特征也可能会影响中药药理作用。

不同
的患者对同一种中药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中药的使用
中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总之,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合理使用中药需
要系统全面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发挥
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汇报人:
中药材质量 中药成分与药理作用 中药配伍与药理作用 中药剂量与药理作用 中药用药时机与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方法
中药材质量
产地与环境
中药材产地: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质 量不同
生长周期:中药材的生长周期对其 质量有重要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环境因素:土壤、气候、水质等对 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药物吸收:不 同体质的患者 对药物的吸收
能力不同
药物代谢:不 同体质的患者 对药物的代谢
能力不同
药物排泄:不 同体质的患者 对药物的排泄
能力不同
药物相互作用: 不同体质的患 者对药物的相
互作用不同
药物毒性:不 同体质的患者 对药物的毒性
反应不同
年龄与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 中药药理作用不同,如老 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敏感
中药用药时机与药理作用
疾病阶段与药理作用
疾病初期:药物主要起到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的作用
疾病后期:药物主要起到巩固疗效、 防止复发的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疾病中期:药物主要起到改善病情、 促进康复的作用
疾病恢复期:药物主要起到调理身 体、恢复健康的作用
患者体质与药理作用
患者体质差异: 不同患者的体 质不同,对药 物的反应也不
季节变化对中药药 理作用的影响
具体例子:冬虫夏 草在冬季和夏季的 药理作用不同
时辰因素对中药药 理作用的影响
具体例子:早晨和 晚上服用中药的效 果不同
中药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方法
实验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的选择:根据中药药理 作用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 的动物模型

第3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3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贮藏保管
• 中药贮藏保管应以干燥、低温、避光为好。
• 如日照、高温(400C -600C),高湿(相对湿 度在74%以上)的条件下贮存6个月的刺五加, 其所含有的丁香苷几乎完全损失。
• 保管和贮藏是影响中药质量、药理作用和临床 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3.炮制
• 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 总结。
• 肾功能低下的患者排泄功能减弱,药 物或其代谢产物不易排出体外,也可 致蓄积或中毒。
3.肠内环境
•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对中草药体内代谢有 很大影响。肠内正常菌群对药物的代谢 能力十分强大。
中药是多成分药物,多以口服形式给药, 肠内菌群对其代谢影响很大。
不同类型的细菌能够产生不同的酶,并 能催化不同类型的药物代谢反应。
5.配伍和禁忌
•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即按 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以上 药物配合应用,以达到增强药物的疗效, 调节药物的偏性,减低毒性或副作用。
• 配伍得当,就能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配伍不当,则降低疗效,甚至产生不良 反应。
• 中药配伍的基本内容是“七情”
• 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 相杀、相恶、相反。
产地影响
中药生长分布的区域性很强 自然环境对植物药成分影响很大。
金银花——绿原酸, 道地产品(河南、山东)为4%7.59%,其他大多在3%以下。 野山参与园参,人参总皂苷总量、皂苷 种类及含量均不同。 如果人参-海南会怎样?
2.采收与贮藏
中药品质与采收季节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或全株的生长和成熟期各 不相同,中药材的采收时节也 随入药部位的不同而异。
妊娠禁忌中药的研究,对 孕妇安全用药,提高人口素质 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从中寻找

中药药理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药药理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样 品 , 量差 别悬 殊 。不 同产地 及 不 同D 3 方法 , 含  ̄- _ 人
参 提取物 所得 量也 不 同。
1 采 收 季 节 . 3
不 同植 物 的根 、 、 、 、 、 子 及 全草 都 有 茎 叶 花 果 种 特定 的生 长 和 成熟 期 , 着 中药 的 品种和 人药部 t
而使 药理 作用 有别 , 临床 疗效 不稳定 。如长 白山 的野
山 参 , 北 各 省 、 鲜 以及 日本 的 园参 , 但 含 人 参 东 朝 不 总皂 苷 的量 不 同 , 且 不 同皂 苷单 体 的含 量 也 不 同 。 并 又如 人参 茎 叶 中皂苷 含 量 在吉 林 省等 7个 产地 所 得
1 贮藏 条 件 . 5
《 草 蒙 筌 》, 凡 药 贮 藏 , 常提 防 , 霉垢 朽烂 , 免为殃 。 贮藏 则 不 ” 不 当 , 霉 烂变 质 、 油 、 蛀 , 直 接影 响药 理 作用 要 走 虫 会 和 医疗 质 量 。所 以要选 择适 宜 的堆放 场所 , 加强 仓库 管理 工 作 , 意 特殊 药 材 的保 管 , 贵 重 药 材 、 香 注 如 芳
显 著影 响 , 故采 收应 在 6 9月 , 不应 在冬 季 。 - 而
14 药 用 部 位 .
不 同的药 用 部位 所 含化 学 成 分 的 质和 量都 可 能 不 同 , 以其 药理作 用 也不 同 。曾有人 比较研 究 了各 所
药材 产 地 与药 物质 量 和疗 效 有直 接 关 系 ,为历 代 医家 所重 视 , 自古 即有 “ 地 药材 ”的讲 法 。 中药 道 之 中大 部分 为植 物药 , 自然生 长环 境 具有 一 定 的 区 域 性 , 地 区的 土壤 、 质 、 各 水 气候 、 量 等 自然 条 件都 雨 能 影 响 药用 植 物 生 长 、 花 、 果 等 生 态 过 程 , 开 结 特别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是指影响中药药物在体内产生药理作用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中药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下面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中药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中药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药理作用的影响非常重要。

药物的溶解度、离子化程度、分子大小等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过程。

溶解度较高的药物更易于被吸收,离子化程度较低的药物可以更好地穿透细胞膜,分子较小的药物能更快地达到目标组织。

二、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对药物的药理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和药物浓度的差异。

口服给药途径可以利用消化吸收系统,但可能会被首过代谢所影响;静脉注射途径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循环系统,但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过快过高。

不同的剂型如片剂、胶囊、注射液等也会对药物的吸收和释放时间产生影响。

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对其药理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会改变其浓度和持续时间,从而影响其药理效果。

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通过把药物转化为代谢产物来提高其溶解度、稳定性或活性。

排泄主要发生在肾脏中,通过尿液排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肝脏和肾脏的功能状态、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以及尿液的pH等因素可以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

四、患者的个体差异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对中药药理作用产生影响。

个体差异可能包括遗传因素、性别、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一些药物的作用可能与特定基因型相关,性别差异也可能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

年龄和健康状况的变化也可能导致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

五、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影响其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范围,而中药的药理作用则是中药治疗效果的关键。

中药药理作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合理使用中药及提高中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本身的属性1. 药物的成分和药效物质:中药的成分和药效物质是影响其药理作用的关键因素。

中药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对于同一种中药而言,不同的成分和药效物质对药理作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了解中药的成分和药效物质,对于评价其药理作用至关重要。

2. 药物的来源和质量:中药的来源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

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而且受到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来源和质量的中药对其药理作用也存在差异。

在评价中药的药理作用时,需要考虑其来源和质量对药物的影响。

3. 药物的性味归经:中医药理论中认为,药物的性味归经对于药理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药物的性味归经涉及其药性与功效、病机相合与相异等方面,进而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

药物的性味归经也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患者的因素1. 患者的个体差异:患者的个体差异也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

不同患者对同一种中药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敏感性和反应性,这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状态、代谢能力等因素有关。

在中药治疗中,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 患者的病情状态:患者的病情状态对于中药药理作用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病情状态下,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能力会有所不同,进而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对于不同的病症,中药的药理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患者的病情状态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中药的药理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饮食和生活方式不良会导致患者内环境的改变,进而影响中药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从而影响其药理作用。

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①生大黄,有泻下作用 炮制后的制大黄出现较强的抗菌作用 原因:生大黄:结合型蒽醌为致泻成分
游离型蒽醌(如大黄酸),抗菌成分 ②人参(园参) 经炮制成红参后,其单体有所变化,且产生园参 不具有的人参三醇、人参皂苷Rh2等五种成分
⒊制剂
⑴剂型 决定给药方法、途径, 可导致药效性质的差别。
青皮、枳实口服液无升压作用,注射液可使BP升高→ 抗休克。
在十九畏的资料中 除了硫磺配朴硝、牙硝配三棱各占l/2外,水 银配砒霜、狼毒配密陀僧、巴豆配牵牛、丁香配 郁金、川乌与草乌配犀角(或水牛角)、肉桂配 赤石脂及人参配五灵脂均未见毒性增强。 红参配伍五灵脂对小鼠没有增加毒性的作用, 但使抗疲劳、抗缺氧的作用减弱,低于单味药物 的作用。总之,动物实验结果存在有相互矛盾之 处。
⒈生理因素 年龄:幼儿不宜峻补、老年驱邪攻泻之品不
宜多用,剂量相应减少。 性别:月经期间避免或少用峻泻药,活血化
瘀药。 情志精神状况: 遗传:高效性,耐受性。
⒉病理因素 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排泄率下降→蓄
积可能性升高。 机能状况不同→对药物反应性不同。
• 当归对松弛状态子宫呈收缩,对痉挛状况 子宫呈舒张。 • 桂枝汤,对高温动物有解热降温作用,对 低温动物可升高体温。
5. 下列关于妊娠禁忌的药物,错误的是( ) A 桃仁; b 大黄; c 附子; d 肉桂; e 黄芩 6. 通过炮制可以消除毒性的药物是( ) A 延胡索; b 杏仁; c 大黄; d 炉甘石; e 乌头 7. 延胡索用醋炮制的目的是( ) A 增强疗效; b 矫味; c 消除毒性; d 增强补益 作用; e 增强吸收 8. 下列主要引起心血管毒性的中药,错误的是( ) A 川乌; b 附子; c 蟾酥; d 黄花夹竹桃; e 黄 芩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奥的问题,它涉及到中药的药材、药物制剂、疗效评价、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因素。

在实际运用中,了解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对于合理选用中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药材质量、配伍应用、药物制剂、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药材质量1. 药用部位和药材来源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药用部位的选择和药材来源。

同一种中药植物不同部位所含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可能不同,因而药用部位的选择直接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药材的来源、生长环境、采收、加工等因素也会对药材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地域、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会对药材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因此药材来源的选择对于中药药理作用至关重要。

2. 药材质量的评价标准中药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药用部位和来源,还需要根据药用功效、质量标准等因素进行评价。

常见的药材质量评价包括外观、气味、味道、形状、含水量、灰分、有效成分含量等多个方面。

质量不佳的药材可能导致中药药理作用的不稳定和疗效降低。

二、配伍应用中药的配伍应用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中药药物配伍应用,以达到增强药效、减少毒性、调和药性等目的。

但不同药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现象,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中药药理作用。

1. 药物相互作用中药的配伍应用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有些药物间可能发生相互增效、相互抑制、相互调剂等现象,这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药理效应,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2. 药材配伍应用规律中药的药理作用也受到药材配伍应用规律的影响。

中医药文献中有很多关于药物配伍的规律,如“四气调营”、“五味调脏”、“六味调气”等,这些规律旨在提高中药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但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可能会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三、药物制剂中药的药理作用也受到药物制剂的影响。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疗效和作用,如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由其中的活性成分发挥的,而这些成分的药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下面将分析一些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1.原料来源和制备方法中药的原料来源和制备方法可能影响中药的药效。

同一种中药药材因产地、年份、采收、储藏等因素的不同,其化学成分和药效也会有所不同。

不同的制备方法也会影响中药活性成分的释放和稳定性。

如热水浸泡、醋制、酒浸等制备方法对中药的成分和药效有影响。

2.配伍和用量中药的配伍和用量也可能影响中药的药效。

中药配伍相辅相成,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和增强疗效,但如果配伍不当则会削弱或抵消中药的疗效。

不同的用量也会影响中药的药效,如小剂量可能起到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可能出现抑制作用。

3.人体体质人体的体质也可能影响中药的药效。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差异,针对同一种药物,不同人的反应也会不同。

中药的药效与个体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有关,需要进行个性化调配。

4.疾病类型及临床阶段中药的药效也与疾病类型和临床阶段有关。

同一种中药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疗效。

例如,苦参等中药在肝炎和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治疗上有明显疗效,但在感冒等疾病的治疗上则效果不明显。

另外,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中药的疗效也不同。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肿瘤初期对中药的治疗反应比晚期要好。

总之,中药的药效与多种因素相关,需要在制备、配伍、用量以及疾病类型、人体体质等方面进行考虑和调整,实现中药的最佳药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蒽
7.配伍和禁忌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为 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中药配伍的基本内容为七情: 须、使、畏、杀、恶、反和单行
七情配伍
相须 石膏:退热快,弱而短暂 用 知母:退热慢,强而持久 久
快且作 强而持
相使:黄芪配茯苓,补气利水; 相畏:附子配甘草; 相杀:巴豆配绿豆; 相恶:黄连黄柏配五倍子,有效成分
品种
品种繁多,容易混淆,这是最主要原因。
同名异种
金钱草 来源于多种不同科属的植 物,文献记载其品种有9科14种。
江西金钱草利尿作用明显,但无利胆作用;四 川金钱草利胆作用显著,但无利尿作用;而广 东金钱草却既有利胆又有利尿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药名源于一种药材及一 个药名来源多种药材的比例大约是3:1,即临床 常用的四百多种药材中,有1/4是复杂品种。
芍药
芍药苷具有镇静、解痉、抗 炎、抗应激性溃疡、扩张冠状动 脉、对抗急性心肌缺血以及抑制 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效,临 床上己试用于治疗冠心病。
白芍历来以亳、杭、川为道地, 亳芍主产于安徽亳县、涡阳,杭 芍主产于浙江建德、临安,川芍
三、采收季节
春采茵陈夏采蒿,知母茯苓全年刨,九月中旬采菊花, 十月上山采连翘
三颗针(小檗碱) 不避光:降低54.1%
避光: 降低39.83%
五、炮制
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乌头:双酯型乌头碱(LD50=1.8mg/kg) 加热
单酯型次乌头碱(LD50=5.8mg/kg)
氨基醇类乌头碱(1/200-1/4000)
麻沸散
2、增强疗效
元胡 醋制,生物碱溶出量增加.
杜仲 含杜仲胶多,生杜仲煎出 的有效成分甚少,炮制后则胶 质破坏,故炒杜仲煎剂降低血 压较生杜仲煎剂强。
0 ED50
含量
正品 杂品
关木通的肾毒性问题
历代本草记载的木通品种 比较混乱,常见的有木通科、 毛茛科和马兜铃科植物,成分 差异很大,其中马兜铃科关木 通所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用 量过大可导致急性肾衰。
品种
《本草纲目》“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 说明不同品种的药物其功效、药理作用
和 毒性都有差异。
中药配伍还应该遵循:君臣佐使理论。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及十八反、十九畏的看
法很不一致。动物实验结果存在有相互矛 盾之处,难以做出确切判断,有待进一步 研究。
配伍其他
妊娠禁忌:损害胎儿或引起流产。如半夏、 芫花、三棱、莪术、麝香等。
芫花:可引起多种动物流产;
第二节 机体因素
6.制剂及煎煮方法
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 全在于此
中药常用煎煮特色: 龙骨、牡蛎先煎久煎, 砂仁、豆蔻后下, 马钱子不入煎剂。
枳实、青皮:水煎口服 促进肠蠕 动,行气
抗休克
针剂 升高血压,
大承气汤:煎液中大黄酸及总蒽醌 的溶出量
经典法—滤液中后下 大黄(最多)
混煎法—同时煎煮 (大黄酸少14%
⒈生理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精神状态和体质等。 ⒉病理因素: 如桂枝汤,对高温动物有解热降温作用,对低 温动物可升高体温。 ⒊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 大黄和番泻叶的主要泻下成分: 番泻苷A、B→ →大黄酸蒽酮(泻下作用)
第三节 环境因素
《卫生宝鉴》“时不可违”。 如乌头碱,其毒性在午时最高,死亡率达 66%,戊时(20:00)最低,死亡率为13%。 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作用及体内药酶代谢系 统有关,而药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变化。
由于品种混淆,其化学成分有很大的差异, 导致中药的质量不稳定,药理、毒理作用存在较 大差异。
大黄(正品及杂品)
例如:大黄的致泻作用 (结合型蒽苷):
4000
正品大黄: ED50约为 3500
3000
400mg/kg,
2500
掌叶、唐古特
2000 1500
非正品大黄:ED50约为
1000 500
4000mg/kg。
实验用药要经签定、一次购买。Fra bibliotek二、产地
产地不同对品质影响巨大
土壤、气候、日照、雨量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差异 特别是土壤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内在成分不同 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理作用。
《新修本草》“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
“道地药材”
(四川贝母,内蒙甘草,云南三七,西藏红 花, 山西黄芪……)
同一味中药产地不同,其功效就有差异。
《千金翼方》“故不依时采摘,及朽木不殊”
人参 多糖:5月份采20% 11月采购75%
皂甙:1月采7%
8月采22.6%
青蒿 青蒿素:花前期含量最高高达6% 。
开花后含 量下降
(根、茎叶、花、果实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选择 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
四、贮存条件
发霉、虫蛀、发芽等都会影响有效成分 (日照、温度、湿度)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教学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掌握药物和机体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对中药 药理作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药物方面的因素: 2.机体方面的因素: 3.环境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方面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
第一节 药物因素
3、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
生大黄主要含泻下作用的结 合型蒽苷,经炮制成熟大黄之 后,结合型蒽苷减少,而抗菌 成分游离型蒽苷含量增加,故 生大黄泻下作用强,而熟大黄 则抗菌作用增强,泻下作用减
4、利于保持药效稳定:
苦杏仁
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苦杏仁 苷具有不稳定性,在贮存过程 中因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 响,易被苦杏仁酶分解,使其 含量降低,适当的炮制方法既 能减少苦杏仁苷在炮制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