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城简介
卫星城
卫星城一、卫星城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演变“卫星城”设想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898年英国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
“卫星城”的概念则由美国的泰勒于1915年在《卫星城镇》一书中正式提出。
一般认为,卫星城是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紧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
从世界范围看,卫星城的发展演进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一战后出现的“卧城”,完全承担居住功能,与城市中心区距离不超过20公里。
二是在“卧城”的基础上发展工业与配套设施,成为具有半独立功能的新区,但仍然没有功能完整的混合工商业区。
三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卫星城,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大部分就业岗位,拥有工业区、生活区和文化、消费等配套设施,人口规模在10万—20万甚至更大。
四是目前欧美国家的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卫星城与主城间通过高速交通线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逐渐扩散到卫星城。
目前正逐步走向第4个阶段。
卫星城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城市化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它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市工业、人口,克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有利于分解中心城市的功能,转移中心城市的资源、要素,促进卫星城周边农村地区的城市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构建“中心城区、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网络化城市结构,形成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二、国外卫星城的几种发展模式(一)英国:以生活工作相结合为原则指导卫星城建设英国新城是在中央政府组建的新城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央政府拨款成立的新城开发公司联合私有企业开发建设的。
新城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新城内平衡就业和居住。
为增加就业,英国中央政府工业部在考虑工业项目时,优先把相应的工业项目安置在大城市周边的新城。
新城开发公司为吸引国家和私人投资,也向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如向职工提供低价住房等。
新城规划特别重视产业结构的平衡,以保证向居民提供各类不同的就业岗位,这一举措同时起到了防范某一产业遭遇困难新城经济停顿不前的作用。
卫星城的名词解释
卫星城的名词解释卫星城,是指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一个独立城市,它通过交通网络与大城市相连,同时也是大城市的一个重要支援区。
卫星城的出现多源于大城市的扩张需求,以及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作为与大城市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卫星城既具备了便利性,又享受到了大城市带来的各种资源和机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卫星城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卫星城的发展背景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功能的扩张,而传统的城市空间往往存在限制。
因此,大城市选择在附近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压力并引导人口和经济向外围地区扩散。
卫星城首先是为了解决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和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而建设的。
其次,卫星城还能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到这些城市进行发展。
二、卫星城与大城市的联系卫星城通过交通网络与大城市相连,使得居民可以方便地在两地之间往返。
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卫星城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大城市的教育、医疗、商业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
同时,大城市也可以通过向卫星城输送消费能力和人口,从而推动卫星城的经济发展。
三、卫星城的特点卫星城的建设通常需要规划和考虑诸多因素。
首先,合理规划卫星城的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十分关键,要根据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和人口需求来确定发展方向。
其次,卫星城的发展要建立在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此外,卫星城也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周边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四、卫星城的挑战和机遇卫星城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规划和用地供应的问题,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避免城市扩张造成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其次,卫星城还需要解决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问题,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卫星城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其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使得它具备了自主发展的潜力,可以通过战略规划和创新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总结起来,卫星城以其与大城市的紧密联系和综合发展的特点而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简述上海卫星城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简述上海卫星城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摘要: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中的基础环节,确定了基本的规划方向,城市才可以有目标的向前发展,而每一个规划的产生都基于一定的理论与思想。
本文即从卫星城理论出发,简述了卫星城理论的基本概念、上海市卫星城的发展过程,以及基于该理论对上海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卫星城、上海、发展历程、影响一、卫星城的基本概念与形成卫星城是指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它是一种分散发展城市的思想,最早出现的分散发展思想为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20年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以疏散大城市人口,控制其规模为目的,提出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市的设想,之后由美国的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SatelliteCity)”这一形象性的概念。
从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到沙里宁强调“有机疏散”,再到泰勒、赖特、芒福德等人的贡献,卫星城理论不断完善。
二、上海卫星城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西方卫星城理论产生之后,上海就已经萌发了有关于卫星城的建设,并分别于1929年7月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颁布了《大上海建设计划》和《大上海都市计划》,其中,《大上海都市计划》从上海的历史和地理条件出发,阐明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人口以及土地使用与区划等内容,提出了工业向郊区迁徙、新的土地使用及区划、各种土地使用的相互关系等理论,并通过引进有机疏散理论和卫星城理论,提出了在中心区以外建设卫星城来疏散中心城的人口和工业的规划思想,以及在中心区外围建设绿化带来控制中心城市的蔓延,并且制定了卫星城建设以及绿带建设的具体方案。
《大上海建设计划》和《大上海都市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都蕴含了卫星城建设的思想,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卫星城建设最终都没有成功。
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的讲话以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上海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定位,之后上海开始着力发展工业,工业的发展必然推动城市规划的调整。
《文明5》卫星城发展模式详解
《⽂明5》卫星城发展模式详解 各位玩家知道《⽂明5》中的卫星城怎么发展吗?下⾯⼩编给⼤家带来的是⼀位玩家分享的《⽂明5》卫星城发展模式详解,不知道卫星城怎么发展的玩家,⼀起来看看吧。
⼀、卫星城的概念 从历史上来说,卫星城是在英国⼯业⾰命之后,在“花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卫星城(S a t e l l i t e C t i y)就是地处⼤都市周边、同⼤都市的中⼼城区有⼀定距离、具有⼀定数量⼈⼜规模、并且同⼤都市中⼼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新兴城镇,犹如地球的卫星⼀般,故形象的称其为卫星城。
卫星城镇作为⼀种积极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现,已经有80余年历史。
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城市恶性膨胀的⽅法之⼀。
卫星城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它可以分担中⼼城市的⼀部分功能,按主导职能分为⼯业、居住(商业)、科研与⽂教3类。
最终与中⼼城市绵延相连,形成⼤都市圈。
第⼀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作和⽂化⽣活仍在主城; 第⼆代卫星城则有⼀定数量的⼯⼚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作; 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也是现代化的; ⽽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敞开式城市结构,⽤⾼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
建⽴卫星城的主要⽬的是为了控制⼤城市⼈⼜过分膨胀,疏散⼤城市的部分⼯业和⼈⼜,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
可见,卫星城具有⼩型、⾼效、分⼯明确的特点,是城市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明5中也是这样,⼤城市发展到⼀定程度,继续发展就会越来越低效,甚⾄陷⼊粮⾷》⼈⼜》粮⾷死循环,此时适当控制城市⼈⼜规模,转⽽增加城市数量就显得很有必要。
⼆、⽂明5中卫星城模式的可⾏性 ⽂明5不同于现实,不是有农⽥、有荒地就能征⽤建城的,别忘了城市间距三格限制。
如果需要铺城的时候没有地⽅铺,谈论卫星城就意义不⼤。
幸好资料⽚美丽新世界为中期铺城提供了可能,对前期的笑脸的削减,以及新增的城数科研惩罚,都限制了前期的铺城规模。
名词解释
1.田园城市:由英国人霍德华在1898年《Tomorrow,A Peace Way to Real Reform》(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的兼有城市和乡村有点的城市,其是为健康、生态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规模提供丰富城市分散主义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①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②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委托管理,其实质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并形成了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
霍德华设计并实现了第一个田园城市—letchworth(莱奇沃斯)2.卫星城镇:由霍德华的追随者思维在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过大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概念:是一个经济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场。
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周围建成8个卫星城,以达到统解伦敦的目的。
至今,发展到第三代?城—半独立式—独立式3.现代城市(城市集中主义/明日城市/只重功能和技术忽略任务历史和传统):由法国人勒柯?面埃提出的,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的内部改造,使之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与霍德华的通过建立新城来解决问题的观点截然不同。
他是现代建筑涌动的重要人物,强调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
1922年,他出版了《明天的城市》阐述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
从现代建筑互动思潮引发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现代城市的主要特点①城市集中②理性功能性,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拥挤等问题,通过一些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路,并在《雅典宪章》中集中得到体现。
4.广庙城市(城市分散主义):由赖特在《宽阔的田野》(broadcres)中正式提出,注?理论将城市分散发展推向最为极端的状态,根据这一理论,城市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
它的中心思想,将人类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与就业相结合的新形势。
卫星城理论
卫星城理论体系评述[摘要] 卫星城是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严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与大城市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
卫星城是在“花园城市〞理论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目的是要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
它的特点是建筑密度低,环境质量高,一般有绿地与中心城区分隔。
多数卫星城是借助于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力由旧有的小城镇开展形成,少数是在新规划的郊区和乡村空地上建立而成。
一、卫星城的产生卫星城是和特大城市严密联系着的。
从其根本含义来看,卫星城就是地处大都市周边、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数量人口规模、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新兴城镇,犹如地球的卫星一般,故形象的称其为卫星城。
从卫星城同特大城市城区的距离来看,从几十公里到一百多公里不等,这主要依赖于卫星城兴起的条件与开展前景、特大城市城区的规模和经济能量以及交通运输条件与当初城市规划建立的超前意识等。
卫星城的人口规模主要依赖于卫星城的产业规模、人口的承载能力和交通运输条件。
确认是否成为卫星城的关键,主要是这些新兴的城镇同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联系的密切程度。
卫星城的兴起和开展,应该是直承受到特大城市的辐射和拉引推进,或者是特大城市人口及产业的分流、配套以及转移。
其根本特征是以一定规模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兴建一圈较小的城镇,形成一个市镇组合群。
二、卫星城的开展1.卫星城开展的根本条件〔1)母城条件,即特大城市的开展只有特大城市的开展到达相当大的规模和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时,才在客观上产生建立卫星城的要求,并且在主观上具有建立卫星城的可能。
特大城市不断的开展,不可防止带来“都市病〞。
为了克制与缓解“都市病〞,也为了使自发的城市郊区化合理有序的开展,政府就着手进展“卫星城〞的建立方案,同时,作为特大城市的政府,也有财力建立假设干个卫星新城。
〔2)子城〔卫星新城〕开展的自然环境条件要使子城——卫星城有开展前景,必须在地理位置的距离上比拟适当。
韩国主要城市及名胜简介
韩国主要城市介绍皇宫之城——首尔首都,韩国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位于半岛中西部,临近西海岸的汉江下游右岸。
人口1000多万,位居世界特大城市行列。
始建于公元前18年。
1394年朝鲜王朝迁都于此,时称汉阳。
1948年定为韩国首都。
现为规模最大的城市,政府机构、各党派团体的中央机关、大企业的总公司、主要的文化机构、新闻媒介、重要大学等齐聚于此。
首尔—仁川工业地带的核心,以加工出口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最大的交通枢纽,铁路有京原、京釜、京仁等线;公路纵横交错,与仁川,釜山等城市间有高速公路相联;市内4条地铁线总长居世界前列;四部的金浦国际机场有近50条航线与五大洲相通。
全市共分22个区。
钟路区是首尔的中心,世宗路、太平路一带多行政机关,钟路、忠武路是最繁华的商业街,南大门和东大门为市场区。
有国立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大、专院校50多所。
首尔是一个高度的现代化与丰富的古代遗产和谐井存的城市。
历代皇朝修建的众多宫殿使其享有“皇宫之城”的美誉。
汉江沿岸绿树成行、碧草连天,江上19座桥梁如彩虹飞架;果川首尔大公园气魄非凡;首尔体育中心和奥林匹克公园设施先进,第10届亚运会和第24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首尔更享盛誉。
首尔与北京、天津、青岛、沈阳有飞机往返。
首尔的水上门户——仁川仁川市行政中心,西海岸港市。
位于江华湾内突出的半岛顶端,汉江河口南侧。
东距首尔约40千米。
原为渔村,名济物浦。
1883年开港,当时是黄海沿岸唯一的对外贸易港。
现已发展为首尔—仁川工业地带的组成部分,韩国第二大贸易港。
首尔的卫星城,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与之相通。
轻重工业均较发达,有纺织、食品、化学、钢铁和造船等工业。
沿岸岛屿渔业发达。
旅游名城,有自由公园、88奥林匹克塔等景观,多旅行社和旅游饭店。
新兴工业科学城——大田大田市和忠清南道行政中心。
位于中部,锦江平原东南端。
原为一偏僻村庄,现已发展为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之一。
为京釜线和湖南线的公路和铁路的交汇点。
3.2田园城市卫星城、有机疏散
2.埃比尼泽·霍德华与田园城市理论(主要思想、地位)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委托他人为社会代管。
⑴霍德华田园城市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基本思想:现代的城市和乡村相互交织着吸引人的长处和相对应的缺点。
城市中充满着获得就业和享用各种服务的机会,但环境差、生活代价高;相反,乡村有着良好的环境但缺少就业与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机会。
因而,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将这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城市---乡村聚居形式,即田园城市。
主要内容:①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具体体现为城市周围拥有永久性的农业用地作为防止城市无限扩大的手段。
②限制单一城市的人口规模;当单一城市的成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新建另一个城市来容纳人口的增长,从而形成“社会城市”。
③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城市的经营者掌管土地,社区享有一定的利益④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人的就近就业。
有永久性的农业用地包围城市利用图示为我们描绘出田园城市的具体形象:①占地1000英亩的田园城市坐落在6000英亩土地的中心附近,可容纳3.2万人。
设有水晶宫的中央公园、六条放射状林荫大道、兼做公园的主要环形林荫大道组成城市的骨架。
②住宅用地呈同心圆放射状布局,靠近城市中心处设有市政厅、剧院、图书馆、展览馆、画廊和医院等公共建筑;③学校和教堂设在主要林荫大道中;城市外围是工厂、仓库、牛奶房等。
环形铁路连接城市间铁路来解决城市间的交通。
④当城市人口规模继续扩大时,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面积1.2万英亩、人口为5.8万人的中心城市,形成一个总面积为6.6万英亩、总人口25万人的城市群,即”社会城市”。
⑵19世纪末英国政府以“城市改革”和“解决居住问题”为名,授权霍华德进行城市调查和提出整治方案。
1898年著述《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902年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出“城乡磁体”概念,认为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乡二者的优点,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
a6卫星城理论的产生_演变及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_李万峰
应在伦敦周围建立一系列的卫星城,并将伦敦过度密集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解到附近的卫星城中去。
1964年,阿伯克龙比(Patrick Abercrombie)教授受英国政府委托,制订了大伦敦规划,规划在伦敦周围建设一系列卫星城,卫星城离市中心距离约40 50公里,每个卫星城规划人口6万 8万人。
2.国内卫星城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开始对卫星城的理论进行研究。
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初期的上海、北京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地提出要重点建设一些卫星城镇。
进入21世纪以来,黄文忠(2003)、李嘉岩(2003)、刘健(2004)等学者对卫星城的概念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黄文忠提出,“卫星城就是地处大都市周边、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数量人口规模、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新兴城镇”。
刘健认为,“所谓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起来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目的在于控制大城市,但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等方面,同它所依托的‘母城’有较密切的联系;在空间上,卫星城同样具有相对独立性,与‘母城’保持一定距离,且多有农田或绿带隔离,但两者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李嘉岩将卫星城定义为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紧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与大城市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
3.卫星城概念的新界定。
我们认为:所谓卫星城,一般是指在大城市周边,距母城具有一定距离,承担一部分城市功能,同母城市具有一定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新兴城镇。
卫星城具有以下特点:(1)卫星城是大都市(母城)发展的产物,与“母城”之间存在天然的依存关系;(2)卫星城在布局上多位于大都市区的边缘地带,与中心城区具有一定距离,通过交通网络相连接;(3)卫星城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分担“母城”的一部分功能,对人口、产业的扩散具有一定的吸引力;(4)卫星城同“母城”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卫星城同“母城”关系的密切程度也在不断变化,独立发展、依附发展或融入母城是卫星城发展的三种主要结果。
伦敦卫星城Milton
伦敦卫星城Milton Keynes20081003
(2010-06-19 10:13:45)
/s/blog_6920f3840100jwxh.html
购物中心里的雕像
Milton Keynes(米尔顿凯恩斯)位于伦敦西北,是因为伦敦最早发生城镇郊区化而产生的所谓第三代卫星城,二战后才出现。
这类卫星城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独立的城镇功能,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不再依赖母城解决基本生活和工作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母城与卫星城
之间的通勤压力,事实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区域性城镇了。
在这样的城市你几乎看不到古老的东西,完全都是近五十年内的产物,就象是中国的深圳一样。
正好我在在个伦敦的卫星城里有一位好友,有点时间,便抽空前往作客,这一天是9月2日。
因为没有很顺路的火车,所以我就提前查到了去Milton Keynes的最佳路线:乘火车从Worcester到Oxford,然后再从Oxford坐Coach到Milton Keynes。
几经周折,我们来到了这座没有一点历史厚重感的现代化城市,第一印象便是和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出奇的象,要不是门牌上写的是英文,还真不好区分。
不过市中心倒是不太大,人也不算多,基本上在那个巨型无比的“销品茂”(shopping mall,即大规模购物中心)里转上半天也就差不多了,什么都有。
据朋友说,Milton Keynes也就是这样了。
沿途的田园风光
在Oxford转车
火车站
购物中心里的园艺
购物广场里的演出
再传几张朋友拍摄的这座城市的风景照,以便加深对其的印象。
XX镇情况简介
XX镇情况简介【地质地貌】XX镇属大方县的卫星城,与大方的经济、地理、文化相互依存,离县城最近的村寨仅2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全镇地形地貌以丘陵和山间谷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1200—1500米之间,相对高差400—450米,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境内无金属矿产资源,地下岩石以碳酸盐类和页岩类为主,土地“石漠化”严重,地表土主要以黄壤、石灰土、紫色土为主,适宜于天麻、半夏、白芨、桔梗、金银花等多种中药材的生长。
【经济发展】2017年,全镇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财政总收入1091.37万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9元,年均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2.76元,年均增长13.12%。
【脱贫攻坚】2017年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脱真贫、真脱贫,突出问题导向,打好“精准”牌,盯紧漏评率、错评率、错退率、贫困发生率、群众满意度“四率一度”核心指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坚决防止虚假脱贫。
是精准施策,用好用活用足各类扶贫资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覆盖增收措施,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2017年实现两个贫困村(石板村、XX村)成功出列,392户955人脱— 1 —贫。
截止目前XX镇还有三个贫困村未出列(新田村为深度贫困村),有未脱贫人口731户1731人,贫困发生率为5.22%,2018年计划脱贫1389人。
【行政区划】XX镇辖6个社区居委会、5个村委会,共109个村民组。
其中,XX社区辖22个村民组,穿岩社区辖20个村民组;陇公社区辖17个村民组;坪寨社区辖13个村民组;桶井社区辖12个村民组;新田村辖7个村民组;朱仲河村辖6个村民组,龙井村辖4个村民组;石板村辖5个村民组;平坝村辖3个村民组。
【人口情况】XX镇总人口9923户33170人,其中常住人口21135,。
男女比例,男性人口16471人,占总人口49.66%;女性人口16699人,占总人口50.34%;人口结构0一14岁人口为6975人,占21.03%;15—64岁人口为23633人,占71.2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562人,占7.87%。
美国卫星城在哪个州
美国卫星城在哪个州
美国卫星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是佛罗里达州的中心城市。
卫星城素以“安宁、物便”而闻名,让所有来此的游客都体会到了一种放松的心情。
美国卫星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其地处佛罗里达东南部,是佛罗里达大苹果也就是
佛罗里达州的中心城市。
卫星城拥有众多历史古迹、有名景点和热门购物场所,素以“安宁、物便”而闻名,让所有来此的游客都体会到了一种放松的心情。
美国卫星城有着千姿百态的风景线,其美丽的湖泊映在阳光下,有着五颜六色的枫叶环绕,非常的诱人。
这里拥有许多旅游景点,如:可高可低的迪斯尼乐园、鬼屋、水上乐园等,
值得一去。
美国卫星城还有很多当地特色美食,牛排、面条、冰淇淋等,是一些游客们经常游览的地方,这里有不同风格的餐饮店,应有尽有,令游客们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美国卫星城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这座安静而又繁华的城市,让人想起午夜的夏日,总是给
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可以说,卫星城是真正的一流城市,是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地中海
之岸,是个好去处。
东京卫星城简介
总结
土地利用政策限制城市中心,同时促进站点周边高密度高强度发展。 政府(地价)、交通运营商(国企垄断)、开发商(高房价)共赢开发模式,对土地集约利用,对能源高效配置。 城镇化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进行;以轨道交通为基础,将办公、商业等安排在车站附近,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保 证捷运系统对大众的吸引力和轨道站点辐射力。 新城建设不能过度开发,基础设施根据人口密度逐步完善,先用产业或居住吸引人口,再提高服务设施的品质,促 进新城整体价值提升; TOD开发时机最好能够在城市经济发展初期开始,房地产开发先于铁路保证客流量,配套设施齐全,注重城市软环 境建设(文化、精神)。
思考多摩成功的因素
多摩作为东京最大居住卫星城,近几十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和东京协同生长,为何北京作为首都,居住压力目 前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值得我们去思考。
人口
环境
北京
房价
交通
被迫式扩展,无远期策划
汽车拥塞
挤公交
城中村
蚁族
多摩成功的因素
配套设施齐全
住区设施逐渐完善,不仅仅是“卧城”,也能休闲 娱乐。逐步形成副中心城市
功能开发——站点周边 500米
一般建筑为主 少量的百货店、小型商业零售餐 饮店。
站点功能开发
从枢纽到中心——强制换乘(增加人的滞留)
增加到达性交通
加强到达性交通与强制转换交通,形成目的感。
不方便换乘增加滞留时间
临近但不共站的两条线路换乘 不同运营公司的线路换乘
交通组织——系统指引
识别系统:标识、色彩
东 京 卫 星 城 解 读 与 启 示
东京圈 多摩新城
30km
东京
35km
30km 千叶
港北新城
卫星城是啥意思
卫星城是啥意思所谓卫星城,就是把大型城市或特别有价值、具备重要功能的小城镇作为吸引开发建设者和投资的载体,使其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区域。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日益扩张,社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化,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
而大型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优势和潜力。
于是,很多地方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卫星城”,以增强本地经济对周围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不过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许多卫星空间上的差异,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有的地方认为将某一县级行政单位定义为卫星城后,该县便可直接享受卫星城的待遇,甚至连高速公路都免费;有的地方则坚持卫星城必须同时享受属地化管理权限,即必须向属地派驻常住机构和编制,但又要求卫星城享受属地化管理权限。
此类现象,让相关部门左右为难。
那么,究竟哪一种做法才是正确的呢?笔者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因此,只要卫星城符合《宪法》的相关规定,并且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批准,其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
另外,按照目前国家的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思路,未来几年内,除了已经撤销的县级市之外,还将陆续取消掉绝大部分的县,并将其并入较大的城市。
然而,卫星城却依旧独立存在,并拥有属地管理权限。
因此,从行政区划调整的角度看,只要不违反《宪法》的相关规定,应当尊重地方意愿,允许卫星城继续存在,否则就有违背“城乡统筹”的战略布局。
既然卫星城不应该被撤销,那么他们就应该享受属地化管理权限,并与所在地区享受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卫星城
现代卫星城相比普通城镇确实有着突显的地理位置优势,但如果城镇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发展不及时 或者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就有肯能在中央城区的虹吸效应、中心市区的集聚效应以及交通干线的过道效应等影响 下被边缘化。边缘化卫星城的发展容易陷入滞后、受阻、再滞后的恶性循环中,具体表现为出现大量从中心城镇 淘汰下来的低效落后、高污染、安全隐患大的产业,垃圾场、火葬场、排污厂、造假厂、走私商等接涌而至。
发展历史
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学者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这一形象性的概念。
卫星城地图规划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 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 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这是卫星城镇的思想萌芽。
功能作用
卫星城镇作为一种积极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现,已经有80余年历史。卫星城市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它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
世界各国建设的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等而建设的;另 一类是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的。
发展阶段
卫星城建设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第二代卫星城则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 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
主要分类
城市广州与卫星城佛山(中心城区)卫星城市同母市间尽管距离远近不同,但在职能上具有明显的从属关系。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研与文教(比如英国的剑桥和牛津)3类;按位置分为里圈及外圈(以到 母城市中心区耗用5小时作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按发生过程分为自然发生(即处于特大城市影响范围内的村 镇自然变质,导致城镇规模变大,与中心城市增多)及人为规划发生;按其与母市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 立型和独立型。通常,与母城相距较近的卫星城市,居住职能强,依附性强;距离较远的,工业职能强,独立性 强,人口规模也大,有时甚至可达中等城市规模。按霍华德花(田)园城市思想,卫星城市距母城不论远近,均 应以绿带包围,与母城在地域上相分隔,但实际上两者间常因发生膨胀而连成一体(称为“集合城市”)。
东京卫星城简介
东京新城规划理念——运营方式 运营策略
轨道交通运营一体化
地下铁(东京地下铁、都营地下铁)、JR(前国铁)、私铁 直通运转
站城一体化
城市围绕站点综合开发,车站与周边地联合开发,交通、办 公、商业服务价值叠合
?与其它中心的联系提供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减少中途换乘极化形成大型交通枢纽有4条以上轨道交汇的车站东京新城规划理念运营方式轨道交通运营一体化地下铁东京地下铁都营地下铁jr前国铁私铁直通运转站城一体化运营策略开发主体一体化站城体化城市围绕站点综合开发车站与周边地联合开发交通办公商业服务价值叠合政府地产商交通商同步协商以人生活工作协调为目标让城市这个产品运转顺畅宅铁法立法保障一体化开发运营策略站点交通组织站城一体?城市围绕站点综合开发并为车站提供集散空间站点周边仅提供极小的集散广场
交通组织——立体分流
城市内轨道线、高速路普遍采用架空或入地方式。 地上:铁路(高铁)、高速路 地面:人行、车行,不设置快速交通、轨道交通 地下I:人行通道、商业街 地下II:地铁、停车场
站点:地面、地下、地上人行多维分流
交通组织——方便换乘
轨道换乘:设置转换层 公交换乘:临近站点出入口设置公交站点、首末站、 长途巴士或出租车站
功能开发——站点周边 500米
一般建筑为主 少量的百货店、小型商业零售餐 饮店。
站点功能开发
从枢纽到中心——强制换乘(增加人的滞留)
增加到达性交通
加强到达性交通与强制转换交通,形成目的感。
不方便换乘增加滞留时间
临近但不共站的两条线路换乘 不同运营公司的线路换乘
交通组织——系统指引
第七章 城市类型
3、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 (1)多核心。区域内有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 市核心及其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 济联系,组成一连串的大都市区。。 (2)交通走廊。大城市核心及大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 (3)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 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4)规模特别庞大。戈特曼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 (5)国家的核心区域。它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 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 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第七章 重要城市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新城
1、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Garden City)是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E.Howard)1898年提出。主张在大城市的周边建立 以农业地带相互分隔、人口规模不大的一系列独立的 新城镇,使之同时具有积极的城市生活优点和舒适的 乡村自然环境,以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 每个田园城市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城市以绿带 环绕,布局上采用放射圆环格局,分区明确,人口限 制在三万人左右,并成群地集结在大城市周围。 第一座田园城莱彻沃斯(Letchworth)始建于1902年, 15年后人口仅达18000人,与霍华德的理想相距甚远。
五、国际都市
1、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 在现代经济技术高度发达和广泛联系的基础上, 具有世界或区域中主地位的现代化城市。按其国际化 程度又分为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国际性城市两类。 世界城市是指在全球或世界某一大区域范围内起到经 济枢纽作用,并具有高度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与国际服 务功能,集中世界主要的跨国公司与金融公司,城市 人口规模大部分在500万人以上的超级城市,有的已经 成为超大型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国际性城市是指在人、财、物、信息和整体文化等方 面进行的跨国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其辐射力和吸引力 影响到国外,但其国际化程度还没有达到世界城市水 平的大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城介绍
一、卫星城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卫星城英文名称:satellite town 定义:在大城市周围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城市地理学(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卫星城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
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的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这一形象性的概念。
二、入住状况
分类卫星城市同母市间尽管距离远近不同,但在职能上具有
明显的从属关系。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研与文教3类;按位置分为里圈及外圈(以到母城市中心区耗用5小时作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按发生过程分为自然发生(即处于特大城市影响范围内的村镇自然变质,导致城镇规模变大,与中心城市联系增多)及人为规划发生;按其与母市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
通常,与母城相距较近的卫星城市,居住职能强,依附性强;距离较远的,工业职能强,独立性强,人口规模也大,有时甚至可达中等城市规模。
按霍华德花(田)园城市思想,卫星城市距母城不论远近,均应以绿带包围,与母城在地域上相分隔,但实际上两者间常因发生膨胀而连成一体(称为“集合城市”)。
起源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
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
三、思想萌芽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1919年英国规划设计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时,即采用了卫星城镇这个名称。
20年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为伦敦地区制订咨询性规划,
提出大规模地把伦敦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附近的卫星城镇去。
当时﹐所以采用卫星城镇的名称,主要是因为田园城市已被用于泛指城市“开阔的郊区”或“田园式市郊区”;其次,也为了表明韦林之类城镇同伦敦在经济上有紧密的联系。
以后,卫星城镇一词便流传开来,并被广泛运用,有时还被用于称呼大城市边缘那些规划良好的工业郊区。
20世纪30年代前后,伦敦郡议会又用过“准卫星城”一词,指的是伦敦郊区仅具有“卧城”性质(即只作为生活居住之用)的居住区。
在P·艾伯克龙比1944年主持编制的大伦敦规划中,为疏散人口,计划在伦敦外围建设8个城镇,最初也称为卫星城镇,以后通称为“新城”。
四、发展阶段:
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第二代卫星城则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
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
而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
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
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
建设自192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市以来,得到各国响应。
英国政府于1946年制订“新城市法”,把在特大城市外围建设新城的设想,作为政府计划予以实施。
日本在1956年公布“首都圈建设法”,强调在东京100公里范围大规模发展卫星城。
苏联于50年代中期提出要大力发展卫星城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是英国﹑瑞典﹑苏联﹑芬兰,后是法国﹑美国﹑日本等国都规划建设了许多卫星城镇。
近30年来发达国家在大城市外围建设的卫星城镇,具有代表性的有﹕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魏林比﹐巴黎外围的赛尔基-蓬杜瓦兹等5个新城﹐华盛顿的卫星城雷斯登,东京的卫星城多摩等。
苏联在30年代提出在莫斯科外围建设小城镇,以控制城市人口。
1971年的莫斯科规划中,计划在外围布置11个卫星城镇﹐其中泽列诺格勒等已经建成。
中国在40年代末,在上海城市规划中已提出在市区周围建设卫星城镇的设想。
50年代末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总体规划中都考虑了卫星城镇的规划和建设。
上海城市规划中建设的第一批卫星城镇有闵行﹑吴泾﹑松江﹑嘉定﹑安亭和吴淞。
70年代上海市由于建设石油化工总厂而发展起来的金山卫卫星城,住宅和公共设施配套
齐全,建设效果较好。
作用和趋向卫星城镇作为一种积极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现,已经有80余年历史。
卫星城市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
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
世界各国建设的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等而建设的;另一类是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的。
一般认为,卫星城镇对于自由涌入大城市的人口有一定的截流作用;而疏散大城市人口的效果相对较弱。
世界各国实践证明,建设城市职能比较单一的卫星城镇较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来各国在卫星城镇规划建设方面的趋向是:人口规模适当增大;职能向多样性发展;尽量使工作与生活居住就地达到平衡;采用先进的交通系统与母城取得便捷联系。
当前卫星城的发展趋势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与中心城市距离越来越远。
这对发展生产协作,提供就业机会,平衡男女劳动力,提高公共设施水平,强化卫星城的独立性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