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钢琴诗人肖邦.ppt
被称为“钢琴诗 人”
(1810——1849)
年少成名,后半 生正值波兰亡国,在 国外渡过,以钢琴创 作抒发自己的思乡情、 亡国恨。
舒曼称他的音乐象 “藏 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向 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 亡”。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 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
母 亲的波兰孤儿”。
肖邦的一生
肖邦夜曲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 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 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 的代表作品。
肖邦(38岁)在巴黎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
同年,肖邦接受一位有钱的学生之邀,到英国 访问,受到文艺界及上流社会的欢迎。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政治、精神、个人生活等原因) 他的身体已支持不住,他的精神也几乎垮了。
华沙——巴黎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 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 母亲的波兰孤儿”。
肖邦临终嘱附亲人把 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华沙: 肖邦的青少年时代在华沙接受了中小学教育后
入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乐理、和声、 对位和作曲。
音乐学院毕业后,肖邦渴望开阔自己又到德、意两国旅行演出。
华沙时期,肖邦写了一些波罗奈兹舞曲、玛祖 卡舞曲、夜曲、圆舞曲等。
玛祖卡: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受民族音调启发 而创作的最早的和最优秀的例子之一 。
波罗奈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肖邦音乐的民 族精神的标志。
肖邦经由布勒斯劳(波)、德累斯顿和布拉格到 了维也纳。在那里他期望得到前两年那样的成功, 未能如愿。
一生的爱人 乔治 桑 法国作家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表 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 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 另一类则为
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降E大调华丽大 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属等 作品属于前一种类型而《升c小调圆舞曲》 等作品属于后一类。
肖邦《幻想即兴曲》的赏析及感想
肖邦 (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它优美度旋律,以及极大的个人创作空间,所以曾在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一位盲人钢琴家弹奏过。
肖邦的许多作品刚开始都是通过自己精彩而成功的演奏才得以成型的。
肖邦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只是他不像李斯特那样经常举办音乐会,平时他会化很多时间辛勤地练习钢琴。
美国钢琴家ROTH SLENCZYNSKA(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肖邦练得最多的是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他无以数计地练着这些作品,目的是使指尖具有敏锐的触键能力:莫扎特的奏鸣曲对力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而巴赫的赋格则要求手与脑有绝对完善的配合。
肖邦天才地掌握了键盘的技巧,使人确信,那些乐曲的和声、结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完成的。
幻想即兴曲的第一主题充满了热情,在不断反复的六连音琶音组成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
右手四个音符对左首三个音符,对于许多初学者确实有些难以下手,但这段音乐在成熟的演奏家手中却可以被演绎得如痴如醉,肖邦的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怀在此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肖邦是钢琴诗人,更是诗狂。
肖邦的这首乐曲早已是钢琴音乐中广为人知的名作,此曲作品编号为.肖邦的作品至都是在他逝世后由其好友冯达纳JulianFontana,1810-1865)所发现并加上编号出版的.而冯达纳的编号并不能说明作者的创作时期.就像这首<即兴幻想曲>的创作时间为1834年,最后定稿在1835年.这样一首优秀作品,为何未能即时发表据说是由于肖邦觉得乐曲的A段主题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莫舍列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所作的一首<降E大调即兴曲>有相似之处,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就一直没有出版面世.原作为四首<即兴曲>之一,冯达纳于肖邦逝世后六年,即1855年整理出版时又加上了幻想曲之名,就成了现在<即兴幻想曲>(Fantaisie-Impromptu).。
肖邦夜曲鉴赏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浪漫派音乐的主要代表。
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期间,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相传“夜曲”起源于18世纪英国天主教教会的晚祷歌调。
“夜曲”是一种形式自由的三段体器乐短曲,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旋律歌唱性很强,常有沉思、忧郁的特点。
由于一般在夜晚演奏,所以叫“夜曲”。
英国的约翰·菲尔德是第一位用“夜曲”体裁写作钢琴曲的作曲家,但自肖邦之后,“夜曲”才真正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钢琴小品体裁。
肖邦一生的创作基本都是钢琴作品,其中,“夜曲”是肖邦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体裁。
肖邦写过21首优秀的“夜曲”。
他的“夜曲”擅长以如歌的旋律与丰富精致的和声织体来表达乐思,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此外,肖邦扩展了“夜曲”的表现形式与空间,更赋予了“夜曲”更多的思想内涵,使人百听不厌。
“肖邦夜曲第9首”(op.32 Nr.1,呈献给德·毕林男爵夫人)作于1836-1837年,出版于1837年,是肖邦晚期创作。
全曲在贯穿始终的分解和弦织体背景下,在细腻多变的和声的烘托下,以缓慢如歌的旋律叙述出一种梦幻般的、带着淡淡忧伤的情绪。
该曲在B大调写成,全曲由两个对比的复乐段加上尾声构成。
主题句(两小节)在B大调上展开,旋律如莫扎特的咏叹调般朴素、简洁,音乐中流露出梦幻般的情绪。
第二句是对主题的加花变奏,这是肖邦音乐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如此,既起到了巩固主题的作用,亦揭示了音乐的向前发展。
第三句(第5小节),音乐步入转折,和声的变化、力度的渐强,以及第6小节音乐的嘎然而止打破了音乐的平静,揭示出作者心中的暗流涌动。
此后,音乐在休止上自由延长,在延长中屏息等待着。
第七小节,似乎有了答案,但却稍显无奈。
音乐家介绍
居塞比·威尔第 (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于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隆高勒,比在莱比锡出生的瓦格纳晚5个月。他的父亲是当地旅馆的老板和杂货商。这是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民家庭。父亲打发他到附近布塞托一个鞋匠家去住,他在那里学习管风琴,并在镇上管弦乐团工作。当他被镇民送往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却遭到拒绝,被拒原因是他的岁数太大(超过了14岁),从未受过训练,缺乏音乐才能。他回到布塞托,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后来开始写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该剧于1839年他26岁时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歌剧取得了成功,使他获得了创作三部新歌剧的合约。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
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
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
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
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
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
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吉亚卡摩·普契尼(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肖邦《幻想即兴曲》的赏析及感想
肖邦(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
他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它优美度旋律,以及极大的个人创作空间,所以曾在 2008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一位盲人钢琴家弹奏过。
肖邦的许多作品刚开始都是通过自己精彩而成功的演奏才得以成型的。
肖邦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只是他不像李斯特那样经常举办音乐会,平时他会化很多时间辛勤地练习钢琴。
美国钢琴家 ROTH SLENCZYNSK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肖邦练得最多的是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他无以数计地练着这些作品,目的是使指尖具有敏锐的触键能力:莫扎特的奏鸣曲对力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而巴赫的赋格则要求手与脑有绝对完善的配合。
肖邦天才地掌握了键盘的技巧,使人确信,那些乐曲的和声、结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完成的。
幻想即兴曲的第一主题充满了热情,在不断反复的六连音琶音组成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
右手四个音符对左首三个音符,对于许多初学者确实有些难以下手,但这段音乐在成熟的演奏家手中却可以被演绎得如痴如醉,肖邦的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怀在此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肖邦是钢琴诗人,更是诗狂。
肖邦的这首乐曲早已是钢琴音乐中广为人知的名作 ,此曲作品编号为 .肖邦的作品至都是在他逝世后由其好友冯达纳 JulianFontana,1810-1865) 所发现并加上编号出版的 .而冯达纳的编号并不能说明作者的创作时期.就像这首<即兴幻想曲>的创作时间为 1834年,最后定稿在1835年•这样一首优秀作品,为何未能即时发表据说是由于肖邦觉得乐曲的A段主题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莫舍列斯(lgnaz Moscheles,1794-1870)所作的一首<降E大调即兴曲>有相似之处,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就一直没有出版面世.原作为四首<即兴曲>之一,冯达纳于肖邦逝世后六年 , 即 1855 年整理出版时又加上了幻想曲之名 , 就成了现在<即兴幻想曲>(Fa ntaisie-lmpromptu). 。
音乐家肖邦的故事
音乐家肖邦的故事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3.1--1849.10.17)是一位波兰伟大的作曲家。
父为居住在波兰的法国人,母为波兰人。
肖邦出生于华沙附近的热拉左瓦-沃拉。
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师从阿达尔贝·瑞夫尼。
七岁时创作第一首波洛奈兹舞曲(g小调),八岁时登台公演。
其父为法浯教师,在华沙担任多种职务,他坚持肖邦除受音乐教育外必须同时受普通教育。
十岁时,歌唱家卡塔拉尼为肖邦的演奏所感动,赠送给他一只怀表。
十五岁时肖邦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演奏,沙皇赠他钻戒一枚。
十六岁入华沙音乐学院,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
波兰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的美声线条和胡梅尔的风格,都正在对他产生影响。
1829年他创作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通常称为第二协奏曲,虽然实际上它在作为第一协奏曲出版的e小调之前写成)。
同年在维也纳举行两场音乐会,访问了德累斯顿和布拉格,回国后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爱情。
但翌年在华沙演奏了他的两首协奏曲后,就离开了被俄国古领的波兰,于1831年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并举行音乐会演出。
他与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和贝利尼结识,1837年开始与女作家乔治·桑交往。
当时刚刚废除了他与马利亚·沃德津斯卡的秘密婚约。
1838至1839年冬与乔冶·桑同居在玛略尔卡岛上,但恶劣的气候及筒陋的生活条件影响了他的健康,此后他的结核病不断恶化。
1840至1847年仍和乔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和她在诺安的别墅中。
比他大六岁的乔治·桑悉心照料他,有助于焕发他的才华。
许多最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b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都是在他们结合的时期写成的。
他们的关系破裂(乔治·桑的两个孩子挑起了争吵)后,肖邦的灵感和健康日益衰退,但仍继续教课并举行私人音乐会。
1848年,虽然病情严重,他仍访问了英国和苏格兰。
伟大的音乐诗人——
• Op.54, Scherzo No. 4 in E major (1842)
E大调第四谐谑曲 2首夜曲
• Op.55, 2 Nocturnes (1843) • Op.56, 3 Mazurkas (1843)
3首马祖卡
• Op.57, Berceuse in D-flat major (1843)
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 2首夜曲
• Op.62, 2 Nocturnes (1846) • Op.63, 3 Mazurkas (1846)
3首马祖卡 3首圆舞曲
• Op.64, 3 Waltzes (1846-1847)
• Op.65, Sonata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 这是他献给玛丽 普列埃勒夫人的作品之一。夜曲与向情
• Op.1, Rondo in C minor (1825)
C小调回旋曲
• Op.2, Variations on “La ci darem la mano”
from Mozart„s Opera “Don Giovanni” in Bflat major (1827) 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 变奏曲
• Op.13, Fantasia on Polish Airs in A major (1828)
A大调波兰主题幻想曲
• Op.14, Rondo à la Krakowiak in F major (1828)
F大调克拉克维亚克回旋曲 三首夜曲
• Op.15, 3 Nocturnes (1830-1833)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4) 降E大调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波罗乃兹 g小调第一叙事曲 4首马祖卡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简介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简介肖邦是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肖邦人物简介肖邦(1810年3月1日--- 1849年10月17日),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遭遇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肖邦个人经历1810年,肖邦生于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热亚佐瓦沃拉,同年举家搬迁至华沙。
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学习钢琴。
1817年,肖邦创作出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Józef Elsner),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的作品。
1826年,中学毕业后,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尔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1829年后,肖邦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举行多场音乐会。
1830年,因波兰起义,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
1837年,肖邦拒绝“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于巴黎的家中去世。
肖邦故园4
总结 文章虽然大都在描写肖邦故乡的自 然景色,但主题却在肖邦,在肖邦的音 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在肖邦的爱国 情怀。本文通过肖邦这位伟大音乐家的 成长与艺术创作,深刻地说明祖国对于 一个人的价值。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 就没有肖邦的音乐,波兰是肖邦音乐的 灵魂。而反过来肖邦及肖邦的音乐又成 为波兰民族精神的体现。祖国与人就具 有这样双向的意义。
文本研读
l.肖邦故居 经历了怎样的 历史变迁?
热闹的处所, 宫殿式的府 第——简朴的 小屋,朝拜的 圣地,精神宴 会的殿堂。
2.肖邦故居有哪些特点?它与肖 邦的音乐创作有哪些联系?
特点:简陋、朴素 周围景致的形、声、色的微妙变化在 肖邦音乐中的完美体现。“蔚蓝的色 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 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4.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 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
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 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 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 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的开头几 节;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 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冬天,只有 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 乐长存。
肖 邦 的 音 乐
肖邦创作的主体是钢琴作品。主 要代表作有《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 《b小调谐德曲》、《 降b小调奏鸣 曲》,以及写于早年的两部钢琴协奏 曲。他的作品中的哀情,犹如他自己 说的,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的 心声;他的作品的战斗气质,就象舒 曼高度评价的那样,是“埋藏在花丛 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 “波兰不会亡”。
3.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哪些联系?
肖邦对这片故土的热爱。从出生地,到少 年时代的探望故里,青年时代的故园告别,再到 在异国他乡的梦中思念,直至用音乐来寄托自己 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倘若 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 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 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 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玛祖卡 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 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 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肖邦
肖 邦
肖 邦
1810—1849
波兰作曲家
“钢琴诗 人”
肖邦是一个音乐史 上伟大的波兰爱国 主义音乐家,一生 处于波兰亡国,在 国外渡过,以钢琴 创作抒发自己的思 乡情、亡国恨。
肖邦生活的年代是波兰灾难深重的时期,也是 波兰人民民族觉醒的时代。 1772—1795年,波兰被俄、普、奥等国三次 瓜分。 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又遭第四次瓜分,其 领土百分之九十被俄国占领,其余一小部分也 仍被普、奥控制。 为反抗外族的霸权和统治,波兰人民于1794、 1806年先后举行过几次大规模的起义斗争。 此后肖邦的一生,全国各地又开始酝酿新的反 抗沙俄的革命。
肖邦的钢琴音乐: 离不开波兰这个伟大的民族及其深重的灾难; 离不开肖邦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离不开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 “藏 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向 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 亡”。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 寂,Βιβλιοθήκη 苦地自称是“远离 母 亲的波兰孤儿”。
英年早逝
肖邦1848年在巴黎举办了他的最后一次音 乐会,此后他访问了英格兰和苏格兰,本 打算11月在伦敦在举行几场音乐会和沙龙 演出,但由于肺结核病情严重不得不放弃 这些计划返回巴黎。1849年他的病情加重, 已无法继续授课和演出,最终于10月17日 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时年39岁。
生平
肖邦结识了西欧文艺界许多重要人物, 包括德国诗人海涅,匈牙利“钢琴之 王”李斯特等,特别与法国女作家乔 治.桑的关系,对肖邦的思想、生活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从30年代初到40年 代中期,肖邦的思想和艺术高度成熟, 创作上获得极其丰硕的成果。
乔治 桑1804-1876 法国作家
赏析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
赏析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1849年)波兰人,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的时候写了《波兰舞曲》,八岁开始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经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是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悼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此时听肖邦的夜曲,最是惬意。
如流水般的琴声像一只温柔的手触摸着你内心的最深处,将一切的烦恼融入琴声,随之流走。
你所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随着琴声起伏。
肖邦的音乐,优美温柔,感情细腻,浪漫甜美,如诗如画,令人似醉似痴,你会感叹原来这个音乐的世界竟是如此的美丽而又深不可测。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
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
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
肖邦的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作品Op.09的三首夜曲,是肖邦1831年09月到巴黎之前就已创作完成的作品。
他在沙龙和朋友聚会时,经常喜欢演奏其中的第二号《降E大调夜曲》,而这首夜曲也成为现今最通俗、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肖邦初到巴黎时,是使用一台伊拉德钢琴(an Erard piano),这种钢琴的键盘较笨重,要弹奏弹性速度的乐曲常无法得心应手,于是肖邦的好友波列意(Camille Pleyel,1788-1855)慷慨解囊,赠送肖邦一台触键灵活的钢琴。
这台钢琴伴随肖邦直至1879年辞世。
肖邦的资料
肖邦又名: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职业: 作曲所属地区: 波兰出生地: 波兰生日: 1881年3月1日人物介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波兰才子一、又一个神童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
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
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
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
课前三分钟 爱国主义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课前三分钟:爱国主义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预览部分
肖邦1810—1849 波兰作曲家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被称为“钢琴诗人”。
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以钢琴创作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很出名了。
后来他出国深造。
在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给他一只装满故国土壤的银瓶。
这只银瓶一直陪了他19年。
1849年秋日,萧邦病重告急。
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当局不会容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故国去。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精神,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当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都不能离开爱国主义。
音乐家肖邦的故事
⾳乐家肖邦的故事⾳乐家肖邦的故事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是波兰⾳乐史上最重要的⼈物之⼀,yjbys⼩编为⼤家分享的⾳乐家肖邦的故事,欢迎⼤家阅读! 肖邦的爱国故事 由于远离祖国和亲⼈,思乡之情和对祖国波兰前途的深刻担忧⼀直在折磨着肖邦,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
肺病久治不愈,⽇渐恶化,稍⼀⾛动就虚汗如⾬,弱不禁风。
⼀⼋四⼋年⼆⽉⼗六⽇,肖邦在巴黎举⾏了他最后⼀次⾳乐会。
那天,⾳乐厅布满鲜花,⾳乐会的票在⼏天以前就已预售⼀空。
演出前,肖邦是被⼈⽤⼀顶轿⼦抬上后台的。
虽然他已虚弱得难以⽀撑,但是那天晚上他的演奏依然是那么出⾊,扣⼈⼼弦,像他风华正茂时演奏得⼀样充满⽣⽓和诗意,优美⽽动⼈。
当他⽤尽全⾝⼒量弹出最后⼀个⾳符时,听众的⽬光都集中到他⾝上了。
肖邦把⼿指从琴键上移开,擦去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慢慢从钢琴旁站起⾝来。
这时,静穆的⾳乐厅突然爆发出⼀阵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像⼤海的波涛⼀样向肖邦袭来。
过度的⾟苦和兴奋,肖邦只觉眼前⾦花飞闪,⼀切都在晃动,⼈们连忙把他搀扶下去。
⾳乐会的第⼆天,肖邦的病情就加重了:发烧,⽓喘,极度虚弱。
给肖邦看病的医⽣感到这对⼀个重肺病患者不是⼀个好兆头。
⽽这时,正是⼀⼋四⼋年⼤⾰命风暴席卷欧洲之时。
巴黎⼈民反对暴君、争取民主⾃由的⽃争烈⽕已熊熊点燃,肖邦躺在病床上,望着映在窗玻璃上的⽕光,倾听着远处枪炮轰鸣和⼤街上“⾃由万岁”的⼝号声。
没过多久,⾰命的烈⽕已蔓延到整个欧洲,⼈们奔⾛相告:柏林⾰命了,维也纳⾰命了,意⼤利⽶兰⼈民赶⾛了奥地利侵略者。
密茨凯维奇正在组织波兰军团。
波兰的波兹南地区爆发了起义——病弱的肖邦听到这些消息抑制不住内⼼的激动,波兰祖国⼜有了希望。
有的波兰同胞要回国去参加战⽃了,肖邦感慨万分,不管医⽣怎样劝阻,他坚持要到车站上去为他的同胞送⾏。
从车站回来,⼼情的激动、⾏动的劳累使他严重的肺病进⼀步恶化了,他的⼼脏急剧地跳动,⼤⼝⼤⼝地喘息着。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和巴赫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巴赫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终年57岁。
肖邦: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终年39岁)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作曲家代表作:《马祖卡舞曲》、《圆舞曲》、《葬礼进行曲》、《革命练习曲》。
“巴赫”这个名字一般是指德国著名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被称之为:“西方音乐之父”,1685-1750,终年65岁。
最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的人生都是跌宕起伏,但是只有莫扎特几乎一生大多数时候都穷困潦倒,贝多芬其实不缺钱,只是晚年时候比较穷,肖邦那个时候祖国波兰战火不断自己颠沛流离。
莫扎特在室内乐、交响曲、协奏曲和歌剧几个方面全方位出击,将他对社会的理解融入到他和谐美丽的音乐之中,他是以自己的痛苦融化为温柔的音符来抚慰这个世界。
贝多芬则是以他横空出世的交响乐震响着这个世界,将器乐的理解发挥到那个时代的极致,是直面人生且挥舞着时代的大旗。
莫扎特的音乐是一派天籁,贝多芬的音乐是一片浪潮。
莫扎特的音乐能够让我心们中粗糙坚硬的东西变得柔软,贝多芬的音乐能够让我们心中的柔弱淡薄的东西变得强硬。
莫扎特的音乐把痛苦点石成金化为美好的境界,贝多芬的音乐是把痛苦碾碎成药营养着人生升华为崇高的境界。
莫扎特的音乐是含有抚摸性质的,贝多芬的音乐是具有破坏力量的。
莫扎特给我们以信心,贝多芬给我们以勇气。
贝多芬站在遥远的前方,莫扎特就站在我们跟前莫扎特、贝多芬的小步舞曲都是欢快的。
莫扎特大部分都是欢快甜美的,只有少数如《安魂曲》和《第40交响曲》有些伤感。
肖邦英雄事迹800字以上
肖邦英雄事迹800字以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肖邦英雄事迹800字以上肖邦英雄事迹800字以上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为了自己的国家在外长年奔波,最后不幸去世。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弗雷得利克·肖邦弗雷德里克.肖邦仅存的唯一照片又名:Frédéric Franccedilois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职业: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所属地区:波兰真实生日:1810年2月22日下午6点左右官方生日:1810年3月1日于Żelazowa Wola, near Warsaw, Duchy of Warsaw去世日期:1849年10月17日凌晨2点30分于Paris, France称号: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代表作:《夜曲》《玛祖卡舞曲》《圆舞曲》《革命练习曲》生平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
父亲原籍法国,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后来开办了一所为来华沙学习的外省贵族子弟的寄宿学校。
母亲是波兰人,曾在一个贵族亲戚的家庭中任女管家。
肖邦幼年时向一位捷克音乐家W.日夫尼学习钢琴,7岁即可写乐谱,8岁时开始公开演奏。
1824年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J.A.F.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
1826年中学毕业后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活动,1829年毕业于该院。
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0年3月肖邦在华沙演出了自己的早期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f小调),同年10月在告别华沙的音乐会上演奏了自己的另一部代表作《第一钢琴协奏曲》(e小调),均获得成功。
11月2日肖邦携带一抔朋友们赠送的波兰泥土离开华沙,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祖国。
12月初在维也纳逗留期间得知华沙爆发起义的消息,他为未能参加这次起义而焦急。
当时曾想返回波兰参加斗争,被友人劝阻,未能实现。
次年初在赴巴黎途经斯图加特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撼,这些,都在他当时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抵巴黎后,他放弃了去伦敦的计划,在巴黎定居,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创作活动。
肖邦的钢琴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肖邦的钢琴音乐对后世的影响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在西方音乐史上被誉为“钢琴诗人”,如果没有肖邦钢琴音乐历史上就会缺少一朵诗意浪漫的艺术奇葩。
如果没有了肖邦的钢琴艺术作品,我们可能就无法欣赏到别样的诗一般浪漫至极的音乐。
肖邦是用唯美的心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思想者,他的音乐比较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和装饰性,强调声乐性和器乐性的相互交融,其创作的作品纯粹而细腻。
他把钢琴作为表达感情的唯一手段,这种单一而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他在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显得独树一帜,他有时用钢琴清冷的音色表达自己至柔至美的情感,有时用又用这种音色表达出了激烈和火热。
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一个杰出的波兰民族音乐风格作曲家而拥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
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发展历史中,民族音乐风格占有主导地位。
尽管在所有的肖邦作品中都具有来自波兰传统的音乐风格,但在肖邦的玛祖卡中更为集中地表现了波兰的民族风格。
在玛祖卡中肖邦运用了直到当今仍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兰旋律,使得当今的音乐家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他音乐中独特的波兰风格。
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肖邦一生的创作,体现了一位作曲家在吸收欧洲古典音乐精华的同时所走过的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历程。
他赋予前奏曲、练习曲、夜曲、谐谑曲、叙事曲、幻想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以新的思想内涵,并深入挖掘和提高了这些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具有异常新颖、细腻的织体,独具魅力的旋律和色彩丰富的和声语言。
他在波罗奈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这类音乐创作中,显示了他吸收和处理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上述这一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肖邦风格。
他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新风格,并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波兰最出名的是什么
波兰最出名的是什么
波兰历史上最出名的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肖邦、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尼古拉·哥白尼。
肖邦: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
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
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肖邦是个怎样的人肖邦是波兰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对后世的最高影响应该要数他开创的钢琴唱歌的幻觉,肖邦深受巴赫影响,又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肖邦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肖邦是个怎样的人在肖邦短暂的一生当中,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舞曲,并且在当时社会上,肖邦和他的乐曲都受到了追捧,可见肖邦本身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肖邦流传下来的舞曲当中,大多数都是钢琴曲,并且范围涉及到了民谣、夜曲、圆舞曲等多个方面。
并且肖邦的钢琴曲由于曲风优美,他本人还被称为是浪漫的诗人,这几乎是对于一个作曲家的最高评价。
爱国是贴在肖邦身上的另外一枚标签。
说到了肖邦是个怎样的人,就不得不提肖邦的爱国如家,在肖邦生存的那个年代,波兰由于受到了外来国家的压迫,民族内部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这让他的发展逐渐停滞,而肖邦和一大批的爱国主义人士一起,把波兰的解放看做了自己的事业,并且为之不断奋斗。
虽然肖邦参与的一系列民族斗争接连失败,并且因为华沙起义,肖邦被迫远走,不能再回到祖国的土地上,但是肖邦还是时刻关注这波兰的斗争,这种种让肖邦在后世,和居里夫人一起,成为了波兰国家和名族的一张名片,也让更多人因为爱国而记住了这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
肖邦的品质怎样肖邦作为一个被大众熟知的音乐家,他的很多事迹都在大众里被广泛的传播,而他在短暂的一生留下来很多优秀的作品。
除了作品被追捧以外,肖邦的品质也受到了很多现代人的崇敬。
肖邦是一个爱国如家的人,波兰自古多难,在肖邦生活的时代,波兰一方面受到了大国的瓜分,另一方面处于沙皇俄国的封建统治之下,而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沙皇不仅对波兰人民进行奴役,还在思想上对波兰进行了剥夺,防止有新的排斥自己统治的思想诞生,但是肖邦和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在同时代的国外势力的帮助下,开始了波兰的民主主义斗争,那个时期,肖邦的所有创作几乎都能看出民族斗争的痕迹,反映了当时波兰人民的呐喊和对沙俄残暴统治的控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雷得利克·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仅存的唯一照片
又名:Frédéric Franccedilois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职业: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
所属地区:波兰
真实生日:1810年2月22日下午6点左右
官方生日:1810年3月1日于Żelazowa Wola, near Warsaw, Duchy of Warsaw
去世日期:1849年10月17日凌晨2点30分于Paris, France
称号: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代表作:《夜曲》《玛祖卡舞曲》《圆舞曲》《革命练习曲》
生平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
父亲原籍法国,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后来开办了一所为来华沙学习的外省贵族子弟的寄宿学校。
母亲是波兰人,曾在一个贵族亲戚的家庭中任女管家。
肖邦幼年时向一位捷克音乐家W.日夫尼学习钢琴,7岁即可写乐谱,8岁时开始公开演奏。
1824年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J.A.F.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
1826年中学毕业后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活动,1829年毕业于该院。
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0年3月肖邦在华沙演出了自己的早期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f小调),同年10月在告别华沙的音乐会上演奏了自己的另一部代表作《第一钢琴协奏曲》(e小调),均获得成功。
11月2日肖邦携带一抔朋友们赠送的波兰泥土离开华沙,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祖国。
12月初在维也纳逗留期间得知华沙爆发起义的消息,他为未能参加这次起义而焦急。
当时曾想返回波兰参加斗争,被友人劝阻,未能实现。
次年初在赴巴黎途经斯图加特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撼,这些,都在他当时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抵巴黎后,他放弃了去伦敦的计划,在巴黎定居,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创作活动。
在这里他除了与流亡巴黎的波兰侨民密切交往之外,还结识了西欧文艺界许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