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1情节结构题型2分析情节作用word版本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再嫁时,先写祥林嫂哭着喊着不肯到贺家坳去,为了抗婚,一头撞在桌角上。当她发
现贺老六是个和善的好人时,便与他一起过活,后来又有了孩子阿毛。本来可以安
安稳稳地生活下去,没成想,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由悲转喜继而大悲,抑扬交
错,起伏跌宕,形成多次摇摆。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摇摆式结构。小说从
沧州遇旧时林冲的“忍”到买刀寻敌时的“怒”到草堂交接时的“安”到雪夜报仇时的
体会
三层,让儿子知道有些东西不能丢弃;第13至14句为第
四层,告诉儿子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第15至17
句为第五层,让儿子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
二、特定角度梳理概括 例2(2022·新高考Ⅰ卷)[原文《江上》(节选)见学案13“赏析小说的叙事特 色”部分]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 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 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 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 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 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 非常好客。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 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 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精准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题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精准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题课件

3.叙述顺序
方式
内涵
作用
顺叙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
倒叙 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 ①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
断主线而插入叙述另外一些与中心 完整,内容丰富。
插叙 事件有关的内容,叙述完插入的事 ②衬托、表现人物形象。
精准突破一 分析情节结构题
2.叙述人称
类型
解说
只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虽然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 第一人称
能使小说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 第二人称
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不受叙述者的见闻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
第三人称 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相同时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
精准突破一 分析情节结构题
一、小说情节叙述手法图解
精准突破一 分析情节结构题
二、情节线索图
精准突破一 分析情节结构题
三、情节安排技巧
情节手法导图
精准突破一 分析情节结构题
(一)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视角
类别
内涵及作用
内涵:作者是隐藏于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甚至就是主人公;作
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地点
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 条理清楚,便于读者了解事 平叙
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常称为“花开 情的来龙去脉
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1)情节结构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1)情节结构题

情节 手法类
①本文在叙述手法(人称
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
何效果
题干中有“叙
②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 展开的
述”“展开”
③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 “构思”“人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 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 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 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 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 任务就可以了。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 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 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 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 增强艺术感染力。
文本知识图解
真题示例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儿子 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 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 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 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第2节 散文阅读 二轮任务结合一轮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散文阅读的答题中,得分率普遍低于小说。

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找不到切入点,句段作用分析不透。

2.散文语言:语言之妙赏析不透,语言特色界定不准。

3.散文特定信息归纳概括:概括不准,要点不全。

4.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意蕴解读不全,内蕴理解肤浅。

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阅读和解题能力。

特别是上述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散文阅读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自评内容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1.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了解二者的区别,因此遇到散文阅读题我不会紧张“√”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5~6项,备考较为充分;“√”7~8项,备考充分;“√”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2.我知道对散文思路结构的考查侧重于整体的谋篇布局,行文线索是考查的重点3.对于分析句段作用的题目,我会从它的内容特点、位置特点及表达特点三个角度去思考4.遇到概括主旨类的题目,我会特别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对比较含蓄的文章,我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进而提炼中心主旨5.对词语的赏析,我会分析用词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对句子的赏析,我会从语言、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及结构等切入,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6.我知道散文中的人物不像小说人物那样丰满、立体,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人物形象的作用和小说中是基本一致的7.我知道散文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它是作者抒情讲道理的主要载体8.我知道赏析散文的艺术技巧,除了赏析散文的语言本身的美之外,还可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9.我知道散文的意蕴不等同于散文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10.分析主旨意蕴,我会立足于文本,借助于标题、关键词句、作品评价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第一步:审标题,明对象,掌握解读钥匙。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小说阅读“情节”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写了XX情节(或场面等)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小说反复写XX这个情节,目的是什么。

3.小说以“XX”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4.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XXX”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本文以“我”与XXX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解答思路: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考查两方面:一、不同位置情节作用;二、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作用。

(一)情节位置作用(1)开头的情节类型及作用: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名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造成悬念,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3、写景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2)中间节类型及作用: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推动故事发展或转折。

(3)结尾类型及作用:1、出人意料式。

(欧·亨利式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3、补叙式。

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4、卒章显志式。

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5、令人感伤式。

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

6、大团圆式。

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7、设疑式:.正面解疑,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正面解疑,深化了主题;反面解疑,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二轮复习策略及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二轮复习策略及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二轮复习策略及备考建议作者:赖庚祥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2期一、江西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题分析二、命题解读【考点解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级)(1)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C级)(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级)(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4.探究(F级)(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情分析】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着绝对分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聞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从2011年才开始涉及。

据考查,2005~2010年连续6年均考散文,2011、2012年考小说,2013年高考不排除继续考小说的可能性,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

【考查重点】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小说的情节梳理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小说的情节梳理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小说的情节梳理吃透考点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主要是情节概括梳理题。

梳理概括情节题一、常见题型“情节梳理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考试题型明考型: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比如说“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二、思考角度:分点概括情节式情节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或一个情节内部的细节)答题模式:按故事发展,分点归纳概述暗考型: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例如“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XX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三、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对点训练一、阅读《呼兰河传(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①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②祖父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3分析表现手法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3分析表现手法

考点三分析表现手法咧(2016 •山东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

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

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旧木门。

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一一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

吴秋明左揽右抱,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

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

马骁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他喝茶。

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

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

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

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一一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

初秋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

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

阳光穿透水柱,发出宝石的光芒。

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

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在,却无法捕捉。

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动它,打碎它。

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

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

尤其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需要无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樊篱的勇气。

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芒让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

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

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吴秋明伸出另一只胳膊搂住了他。

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Ⅱ散文阅读考点理解词句含意题型理解句意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Ⅱ散文阅读考点理解词句含意题型理解句意




题 ·
题型二 理解句意
能 ·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 1《比邻而 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 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 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 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⑧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 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 织得真好,像工艺品!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 复制了。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 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 至少上百件吧。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几年前,春节回家,母 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 说再织几件。
【答案】 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 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 绚烂与明净的平衡。(每点 2 分)

【高考语文专题2】小说阅读 题点2情节结构题

【高考语文专题2】小说阅读  题点2情节结构题

-3-
-4-



一、情节概括三法 1.理结构 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 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如果 是全篇,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 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 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 2.寻线索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 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 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 暗线两种。
-8-



三、情节手法赏析四角度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 的见闻和感情的约束,相对自由。 2.叙述的方式和顺序 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使情节 更完整,内容更充实。时空交叉,历史和现实交映,古今对照,凸显主 题等等。 3.表达的方式和表现手法 主要体现在对细节的描写中,如常用的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和各 种修辞手法。
-16-
热点题型1 热点题型2 即学即练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 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 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 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5-



3.抓场面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 间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 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 夜山神庙复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4情节结构探究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4情节结构探究课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 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内“容冬上夜:”表明了时间和环境;结构上:暗示 节的发展、人物的,心也情交代了母亲等候儿子,的更背好景地突出了主题。
【答案】示例:①题目表明小说发生的时间和环境;②暗示 返乡途中的遭(或遇:暗示徐刚在打工、返乡途中痛苦);无③助冬的夜心是情母 亲在桥头守候儿子的(寒背冷景的冬夜与微弱温暖的灯光)形,更成好对地比突出 了小说母爱的主(题每。点2 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 门口的夫人撞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李食十弄三啥说嘛。!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苞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快子,说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 饿了。今晌午咥黏”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 了二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呀,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Hale Waihona Puke 1.多角度 小说中的多角度主要指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及艺术构思 度,探究的多角度展开主要指这些角度。另外,上面的每个大角 几个小角度。如情节,可分为情节设置的合理性和技巧等角度; 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等小角度,即使是主要人物,也可以再细 度。记住:探究多角度,角度分大小。
2.深层次 这个深层次,就小说而言,主要有两个层次: (1)人文精神。包括三个元素:一是人性,即对人的尊重,强 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是理性,即对真理的追求, 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通俗地 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用普遍的一句话说就叫人类关怀、生 是人文精神的核心问题。 (2)审美取向。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 对正义光明的歌颂赞美,对黑暗邪恶的鞭挞批驳;对弱小者的悲 的憎恶等艺术美感的取向等。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二轮复习策略及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二轮复习策略及备考建议

2013-02教学之思二、命题解读【考点解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级)(1)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C级)(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级)(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4.探究(F级)(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情分析】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着绝对分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从2011年才开始涉及。

据考查,2005~2010年连续6年均考散文,2011、2012年考小说,2013年高考不排除继续考小说的可能性,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

【考查重点】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命题设想1.严格遵循《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考试说明》按照考点顺序依次命题,做到考点知识全覆盖。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
12/10/2021
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 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 结局部分的概括,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用简洁、完整的 句子进行表述。 答题规范: 依据线索,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 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答题时要注意按照 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语言,不可纠缠 于细节,不求面面俱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 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依据题干要求明确概括的对象和范围,做到问与答一致,前后 贯通。
12/10/2021
一、赏析故事情节
对小说情节的考查,既可能考查某一情节、某一细节的作用, 也可能考查某种情节安排的技巧、某种线索的作用。
[题型 1] 概述故事情节 概述故事情节,考查的是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概括情节是分 析人物形象的基础和前提,建议在平时训练中就要养成“分层阅 读”的习惯,从时间节点、地点变换、对象转换、事物发展、线索 等角度分层。概述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关键是把握情节发展的变化, 组织语言时,各阶段的表述形式力求一致,追求简明。
⑭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 无血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 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 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⑯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你这是怎 么了?你头昏了吗?”
12/10/2021
【答题思路】 1.先审题。审读题干,包括两部分:“围绕主人公贝尔蒂”, 可以理解为要求归纳“贝尔蒂做了些什么”;任务是“梳理文章的 基本情节”。 2.先把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弄清楚,再找出写贝尔蒂言行的段 落,并加以归纳,主语自然都是贝尔蒂。 ①②段:俘虏霍夫曼。③段:宣布起义。⑤段:阻拦迈尔侮辱。 ⑦段:被德军俘虏(这一点很重要,虽然没有直接写贝尔蒂,但根据 上下文可知,一定有贝尔蒂。⑧-⑫段:被放过。⑬-⑳段:站出 来承认是自己俘虏了霍夫曼。○21段:就义。 3.整理答案,规范作答。 参考答案: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 死。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二轮复习考点精准突破】2024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探究标题、主旨意蕴精准突破考点1探究小说标题作用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五种作用1.点明小说的中心。

2.高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4.交代主要人物。

5.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二、探究小说标题题的常见设题方式1.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还是“×××”?为什么?3.小说以“×××”为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4.小说以“×××”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探究小说标题题五个答题角度1.标题与情节的关系。

看标题是不是小说的线索,能不能组织全文;是否设置了悬念,能不能吸引读者;是否对情节进行了概括。

如果标题中有对物象、情感等的表述,考生应注意从情节角度进行思考;如果与标题相关联的内容在文章中屡次出现,考生应从情节角度思考作答。

2.标题与形象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了概括。

3.标题与环境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义。

标题中如果有表明时间(或时代)、处所、状态(社会状态、自然状态)的字眼,考生在答题时必须从环境角度思考。

4.标题与主旨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旨;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旨的阐发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标题与读者的关系。

看标题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四、物象意蕴(含义)1.找出文中描写该物象的所有句子物象一般散见于文中各处,应该找到文中描写物象的所有句子,以形成对物象的整体把握。

同时,物象一般具有多层含义,如果漏找一处,很可能就遗漏了一层含义。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分析小说结构,突破情节线索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分析小说结构,突破情节线索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之分析小说结构、情节线索题精准突破小说结构分析题一、三种常见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以下三种。

1.基本模式: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指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而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二、常见线索及作用1.小说常见的线索(1)人物线索,如《祝福》就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

(2)事物线索,如《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的。

(3)事件线索,如《变色龙》就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的。

(4)以时间、空间或人物心理、情感为线索,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既有时间、空间的变化,也有林冲心理、情感的变化。

2.线索的安排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

双线一股是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或事件)分别进行的,可分为明线和暗线。

(1)明线: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2)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题点2情节结构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题点2情节结构

线索及作用
答题模式:作用点+体现点
①主要:事物线索、人物线索;②线索可能多条:双线交织、明暗交织、 多线并进、分开叙述;③主要作用:贯穿全文、互相映衬、突出人物和 主题
2020/4/4
15
15
真题研习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意”“作
用”“好
处”等字眼
①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需要考虑这一
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开头(引起下文、为下文
作铺垫、设置悬念)、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结
尾(呼应上文)等。
②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
身在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③考虑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常用答案术语
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
境更具典型性”等。
④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
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
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
题,突出主题等。
⑤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也就是从读者
的角度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有“吸
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
者思考”等
11
11
必备知识
2020/4/4
6
6
2.叙述的方式和顺序 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 时空交叉,历史和现实交映,古今对照,凸显主题等等。 3.表达的方式和表现手法 主要体现在对细节的描写中,如常用的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
4.情节安排的技巧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照 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铺垫蓄积气势, 突出文章主旨;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二 分析情节作用(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会明》),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领悟情节作用的能力。

解答时,先根据题干指向,明确写到“插军旗”的段落有①⑤⑦等。

可见这个细节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完整。

内容上,前两处写“插军旗”,会明充满了自豪感,而最后一处写“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此时,会明因一个鸡的家庭感到很幸福,可见他对“插军旗”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者通过对比表现的是会明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 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2分)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2分)“短板一”)(针对解答情节作用题”走步4“,、紧抓内在关联一 分析情节的作用,有单从情节本身进行的,也有把情节考虑进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的。

无论哪一种角度,都离不开对情节内在关联性(因果链)的把握。

它是整个情节题的核心。

对这一类题目,应做好以下步骤: 第1步:阅读全文,梳理情节脉络并作概括。

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梳理情节脉络,每一阶段可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形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第2步:细读所给文字,分层抓住其层意或关键词语。

这一步工作是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

第3步:分析所给文字在情节上发生了哪些关联。

所谓关联,就是情节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

第4步:作答,注意使用术语。

指向情节→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

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

答题模板: ①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的主题。

……现有利于表,……了)出表现、突(示揭③ (针对“短板二”)”签乱贴标“免避,二、精读深思 1.读,要对所给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读细、读懂、读透,把握其内容、层次、表达方面的特点,进而纵观全文,寻找联系。

2.要学会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表达技巧、读者心理等角度思考。

3.在读通内容的前提下准确使用答题术语。

一定要避免只写出模式术语而不加分析的做法,还要注意准确使用相关术语简析回答。

[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包袱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

包袱有枕头那么大,针头线脑都装在里面。

儿子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

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

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上缠着红红绿绿的线,缠绕得严实。

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

张小梅猜想是钱,神秘地说:“妈的包裹里放了钱。

”张孝德说:“姐,你没事闲着,妈每天看她的包,你动了她准知道。

”看着母亲的小包袱,用小毛巾、旧布块、塑料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的一个小包包,小包包里有四十多个信封,信封都是自己早年当兵时给家里写信用过的牛皮纸信封,封面的字迹还清清楚楚。

张孝德忽然觉得应该给母亲的小包袱拍个照,他用手机拍下了包袱和包袱里的信封,把图发到微信群里并写下一段话:深刻的亲情是不能被浅薄的快乐填满的,一想到城市生活那些背后的空洞无物,我就惶恐不安。

看着母亲的小包袱,我想起了童年、成长和对母亲的感情,我好痛恨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天快黑的时候,单冬花回来了。

她直奔自己的卧室,打开灯,掀起枕头发现包袱动过了,信封没有动。

她明白是闺女张小梅动了,单冬花不喜欢闺女,再孝顺的闺女也是人家的媳妇。

单冬花一时不想揭穿闺女的把戏,她知道闺女是心焦包袱里的钱,可包袱里的钱不心焦她。

终于到了回乡的日子。

单冬花紧紧抱着她的小包袱,看着小梅和孝德大包小包的提着。

包多手少,张孝德建议把小梅的一个小提包和母亲的小包袱捆绑在一起。

正捆着,公交车来了。

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张孝德架着单冬花上了车,小梅提着大小包包随后上车。

公交车行驶了四十分钟到达火车站。

下车后开始清点行李,单冬花说:“把我的小包袱给我,拿惯了,手里空空的,总觉得少了什么。

”包袱不在了。

张小梅以为单冬花拿着,单冬花以为是张小梅拿着,都急得团团转。

单冬花说:“出门时我拿着,上车时孝德说要和小梅的提包系在一起,我明明知道小梅从我手里接走了包袱。

”张小梅说:“妈的包袱啥时候舍得叫旁人拿,我还有福气拿?我是真没有见。

”单冬花腿软得不由得要往地上坐,哽咽着说,两万多块钱呢。

一家人不说话了,谁也没想到单冬花的包袱里有这么多钱。

短暂的沉默后,大家开始回忆当时的细节。

孝德想也许是忘记把那个包袱带下车了,立即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公交汽车下一站追去。

半个小时后,孝德回来说车上没有。

孝德说我快发微信,或许可以帮上忙。

小梅突然想了起来,说:“我的手机还放在那个包袱里边。

整理包袱时想着妈的小包袱最重要,手机也最重要,顺手就塞进去了。

”孝德问:“是否开着机?”小梅说:“开着。

”孝德急忙拨号,结果是关机。

人流拥挤着开始进站,单冬花腿上是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

张孝德仿佛感受到了母亲此时的痛苦,搀扶着,在一旁反复安慰母亲,说破财免灾,只要您健康长寿;更何况,如今的社会还是好人多,大都不在乎您这点钱,人家捡到后一定会给咱送回来;放心回家,不等火车到家就会有好消息,城里的派出所神速着呢。

安顿她们上车后,张孝德立即给家里外甥的银行卡打了一万五千元,并让外甥告诉姥姥说警察当天上午就找到捡包袱的人,要回了钱,剩余的钱作为感谢费送给好心人了。

张孝德再三叮嘱不要说漏嘴。

回到家,在给母亲的电话里,张孝德说,我们自己不小心,包袱丢到车上了,被一个好心人捡着,他通过派出所找到我们,包袱里的东西都完好着呢。

单冬花还是不信,说,包袱里的东西你都清点了?张孝德说,清点了,零票都换成整钱了。

单冬花说,我那些信封里还有东西呀,千万不敢丢了,你可放好了?是什么东西呢?张孝德一时语塞,假装手机信号不好,说,妈,你说啥,听不清楚你的话。

单冬花大声说,我那些信封里一多半不是钱,是你的信呀,是你当兵时寄来的信。

我百年后要带给你爸的,也好叫你爸知道我是怎么养大他的儿子的呀。

张孝德拿着手机流泪应着,都在,妈,钱在信也在。

张孝德回家找出一沓旧稿纸,坐在桌前,他在想,二十多年前给母亲写过的信里都是什么内容呢?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

张孝德提笔写下一行字:妈,我在部队想家了。

接下来呢?文字还能在一个人的疼痛中生长吗?(摘编自《小说月报》2016年第3期,作者葛水平,有删节)1.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

以线索设问的试题考点往往设在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

本文如果没有包袱这一线索,故事情节就无从展开,因而无法推动情节发展。

作者通过写文中人物对包袱中的钱与信的不同态度,展现了文中的人物形象。

包袱联结了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正是这些活动展现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小包袱”为线索的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展开情节,写了女儿偷看包袱、路上丢失包袱、儿子寻找包袱等情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尺水兴波,引人入胜。

②刻画人物形象。

小说以小包袱为中心,通过描写人物对小包袱的不同态度,揭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或“内心活动”),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揭示小说的主题。

小包袱是母亲情感的载体,凝聚着她对儿子全部的爱,传达出浓厚的亲情;小包袱里的信件,其实是母亲渴望自我价值被认可的凭证。

(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2.如果续写小说的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回来了。

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

(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个性化探究的能力,实际上这里也是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

包袱找不回来,避免了团圆喜庆的俗套结局,更显戏剧化效果,从主题内容上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也突出主题。

同时,包袱找不回来才能让主要人物的形象在更剧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

包袱能够找回,满足了读者对圆满结局的心理需求。

张孝德为找包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表现了他的孝顺与责任感。

这种结局对主题也有突出作用。

【答案】示例一:小包袱找不回来更有魅力。

①艺术结构上,照应了前文的伏笔,摆脱了皆大欢喜的常见套路,强化戏剧性效果。

②人物形象上,小包袱找不回来使得母亲愿望落空,使母亲陷入痛苦与失落,增加了人物的悲剧色彩,增强了感染力。

也有利于突出儿子的痛苦与愧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③思想内容上,小包袱找不回来,给读者带来感伤的情感体验;深化了作品亲情的主题,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示例二:小包袱找回来更有魅力。

①艺术结构上,与丢失小包袱形成反转,产生喜剧性效果,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传统的文化审美习惯。

②人物形象上,小包袱找回来,更突出了儿子张孝德的孝顺、有责任感的形象。

③思想内容上,深化了亲情与责任的主题,又体现了好人好报的传统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

(答出一点得3分,两点得6分,三点得8分)[综合练]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3~6题。

(20分)【导学号:20332036】老兵客栈谢友鄞①这儿最早是古驿站,叫水会营子,旅蒙商设置仓库,囤居货物,行商坐贾云集。

一家家火红的幌子下,站着伙计,肩搭毛巾,吆喝:“屋里请,又有包子又有饼,没有麻花现给你拧!”②论建制,水会营子是个镇,建筑极像一座小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