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来源的酶抑制剂

合集下载

海洋来源链霉菌FIM090041产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海洋来源链霉菌FIM090041产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福建省新药( 微生物) 筛选重点实验 室,福州 3 0 0 ) 5 0 7
摘要 : 目的 筛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发现潜在 的抗流感 药物 先导化合物。方法 利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高通量筛选 方 法 ,从海洋微生物菌库中筛选产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的菌株 ,采用 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 ,通过紫外 、质 谱、 核 磁共振等现代 波谱学方法鉴 定其 结构 。结果 分离到两 个吲哚生物碱类 活性化合物1 和化合物2 ,结构解 析确定它们分 别与 S 2 8 1 F 5 3B同质 ,对神经氨酸酶的I 为6 . mo L l2 . mo L F 53 A¥ S 2 8 c 78 l  ̄ 128 l ,Ki 1. ̄ l 和2 . mo L。结论 本文首次报 p / p / 为 3 t / 5 mo L 1 p l 6 / 道该化学结构类 型化合物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关键 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吲哚生物碱 ;流感;链霉菌 中图分类号:Q9 6 3 文献标识码 :A
(ui rvn il yL b rtr f cenn r o e Mi o i rd csFj nIs tto coilg , u hu30 0 ) Fj nPo ic aoa yo reigf vl c b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u t ui tue f rboo yF zo 5 0 7 a a Ke o S oN r l , a n i Mi
Ne a i i s nh bio spr duc d by t a i rv d ur m n da ei i t r o e hem rnede i e Ste o rpt myc ss FI 0 0 4 e p. M 9 0 1
J a g Ho g li W a g Ch a - i Ja g Ni g y , e i g h n , e g F i Xi n n in n in n —e , n u n x , in n — u Ch n M n — o g P n e, e Ya g a d Ja g Ho g

微生物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国内外生产情况及市场分析

微生物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国内外生产情况及市场分析
酶 ), 从 而 延 缓 了 糖 类 的 消 化 和 吸 收 , 以 改 善 餐 后 高 血糖 。
11 阿卡波糖 ( ra o e) . ac b s
1 66年 , 野 尻 霉 素 ( 0 i 9 N ir mYC n i i ), 从 s .
rose ch omo n R 68 S,l e ul e F 25 0 r ge es -4 av nd a S 一4
2型 糖 尿 患 者 , 餐 后 高 血 糖 不 仅 极 易 诱 发 各 种 并 发
AC t n p a e “ a e S S 酵 液 中 分 离 得 到 阿 卡 e j o l d s th D j 发
症 ,还 极 大 地 提 高糖 尿 病 的死 亡 率 。故 降 低 餐 后 血糖
是预 防糖 尿 病 、减 少 并 发 症 和 降 低 死 亡 率 的 重 要 措 施 之 一 。临 床 应 用 中 , a一 萄 糖 苷 酶抑 制 剂 类 药 物 不 葡
下。
12 伏格列波糖 . 伏 格 列 波 糖 ( o lb s ) 商 品 名 倍欣 , 是 日本 v gio e , 武 田开 发 研 制 的 新 一 代 a一 萄 糖 苷 酶 抑 制 剂 , 它 是 葡 从放 线 菌 培 养 液 中发 现 的 氨 基糖 类 似 物 。 口服 后 能竞 争拮抗 性地抑 制肠道 内双糖类 水解酶 ( a一 萄 糖 苷 葡
低 , 增 强 组 织 对 胰 岛 素 的 敏 感 性 , 减 少 胰 岛 素 的 分 泌 。 对 预 防 和 延 缓 糖 尿 病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具 有 很 好 的 作 用 … 。 国 内 以 仿 制 药 为 主 , 近 几 年 其 市 场 份 额 呈 上 升 趋势。
合 成 步 骤 烦 琐 、 成 本 高 、 效 率 低 ,进 展 较 为 缓 慢 。 国 内 受 技 术 和 成 本 限 制 , 大 多 是 从 中 草 药 , 如 甘 草 I —l I 、茶 叶 、桑 、 虎 杖 和 五 味 子 中筛 选 , 张 哲 等 从 I 钝 顶 螺 旋 藻 中 分 离 。 目前 井 冈霉 素 产 生 菌 和 野 尻 霉

猪带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1对人巨噬细胞THP-1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

猪带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1对人巨噬细胞THP-1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2021,51(02〉: 161-168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网络首发时间:2020-12-ll D01:10.16656/j.issn.l673-4696.2021.0024 中图分类号:S852.73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_4696(2021)02-016卜08猪带纟条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1对 人巨噬细胞THP-1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毕研丽\刘仲蓉'郭爱疆\张少华、王帅”,才学鹏(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70;3.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100081)摘要:主要研究猪带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l(WormBase:TsM_000065700)对宿主THP-1 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RT-PCR扩增技术,获得Ts-serpin-1编码序列,用qRT-PCR 分析Ts-serpin-l基因在猜带線虫成虫和中綠期幼虫的表达情况;构建pCold-Ts-serpin-1原核表达栽体,诱导表达纯化重组蛋白Ts-serpin-1;用重组蛋白Ts-serpin-1处理THP-1细胞,采用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Ts-serpin-1处理THP-1细胞后,各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获得的Ts-serpin-1目的基因长度为1149匕口,编码382个氨基酸,含有56卬丨11家族特有的反应中心环。

7^-36叩丨11-1基因在猪带绦虫 成虫和中绦期幼虫均表达,且成虫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

重组蛋白Ts-serpin-1的分子质量约为43 ku,可抑 制THP-1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10、IL- 12、TNF-a、丨FN-y和iNOS2的表达,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 1L-10和TGF-y3的分泌表达。

一类微生物抑制或杀死其他种类微生物的作用称为拮抗作

一类微生物抑制或杀死其他种类微生物的作用称为拮抗作

抗生素一、发现一类微生物抑制或杀死其他种类微生物的作用称为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是微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早在微生物发现之前,人们已经利用拮抗作用治病,如我国人利用豆腐上的霉治疗疮,美洲人用发霉的面包治疗伤口化脓等。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了拮抗作用的本质,开始有意识地研究。

本世纪初,已经分离出多种抗生素,但其效率不高,毒性较大,没有实用价值。

1929年,英国人Flemming 在培养葡萄球菌时,发现从空气中落到培养基上的一种青霉菌能抑制其周围的葡萄球菌生长。

他进一步研究发现青霉菌分泌一种抗菌物质,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于是把它命名为青霉素。

他没有进行动物试验,青霉素也没有用于临床。

直到1940年,牛津大学研究小组提出“青霉素是一种化学治疗剂”,才将它应用于临床。

同年,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抗生素时代开始,陆续发现了许多抗生素,成功地治疗了肺炎、结核等传染病,使人类寿命显著提高。

此后三十年间,发现的抗生素有数千种,有上百种被广泛应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

二、概念抗生素是能以低浓度抑制或影响活的机体生命过程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抗生素的概念是不断扩大的,最初只包括对微生物的作用,现在已经有抗肿瘤、抗真菌、抗病毒、抗原虫、抗寄生虫以及杀虫、除草的抗生素。

近年来把来源于微生物的酶抑制剂也包括在抗生素中,总数已超过9000种。

三、作用机理(一)作用特点1.选择性作用一种抗生素只对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有作用,即抗菌谱。

青霉素一般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多粘菌素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它们的抗菌谱较窄。

氯霉素、四环素等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病毒都有抑制作用,称为广谱抗生素。

2.选择性毒力抗生素对人和动物的毒力远小于对病菌的毒力,称为选择性毒力。

通常抗生素可在极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选择性毒力是化学治疗的基础。

3.耐药性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大批敏感菌被抑制或杀死,但也有少数菌株会调整或改变代谢途径,变成不敏感菌,产生耐药性。

a-糖苷酶抑制剂

a-糖苷酶抑制剂

种类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glucosidase inhibitor)主要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目前已上市并在临床上应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主要有:拜唐苹(阿卡波糖),每片50毫克(德国拜耳);卡博平(阿卡波糖),每片50毫克(中美华东);倍欣(伏格列波糖),每片0.2毫克(天津武田);奥恬苹(米格列醇,miglitol),每片50毫克(四川维奥)。

其中拜唐苹及卡博平为医保药物,倍欣与奥恬苹尚未进入医保目录。

拜唐苹:(阿卡波糖),Acarbose特点:由白色放线菌属菌株发酵而成,为德国拜耳公司出品,仅有微量原形或分解产物为人体吸收,绝大部分经肠道排出。

规格:50毫克/片剂量:150~300毫克/日副作用:消化道反应:肠鸣,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偶有腹泻,一般两周后可缓解,必要是可减量。

倍欣:(伏格列波糖),V oglibose特点:由日本武田药品有限公司生产,通过抑制α- 葡萄糖苷酶,延缓双糖(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为双糖)在α- 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分解为单糖,延缓葡萄糖与果糖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规格:0.2毫克/片剂量:0.6毫克/日副作用:同拜糖平。

编辑本段作用机制食物中的淀粉(多糖)经口腔唾液、胰淀粉酶消化成含少数葡萄糖分子的低聚糖(或称寡糖)以及双糖与三糖,进入小肠经α- 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分解为单个葡萄糖,为小肠吸收。

在生理的状态下,小肠上,中、下三段均存在α- 葡萄糖苷酶,在服用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上段可被抑制, 而糖的吸收仅在中、下段,故吸收面积减少,吸收时间后延,从而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 在长期使用后亦可降低空腹血糖, 估计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编辑本段作用特点(1)抑制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α-糖苷酶。

药物与酶的结合时间大约是4~6小时,此后酶的活性可恢复。

(2)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不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一般不引起营养吸收障碍。

酶抑制剂

酶抑制剂

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
已用于临床的品种包括: 舒巴坦(sulbactam)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 他唑巴坦(tazobactam) 都属于不可逆的自杀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6 APA
O R1 C
H N
H C6 B C O
H C5
4
S
1
CH3
2
C
3
A
CH3 O R2
N
C C H O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 inhibitor)肝细胞合成胆固醇过程中的限速 酶,作用是催化生成甲羟戊酸,抑制HMGCoA还原酶能阻碍胆固醇合成。 是近年来上市的一类新型降血脂药物,这 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而阻断或 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用此类药物治疗 高血脂病时同时可降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类药物的发现,是 长期以来寻找降血脂药物研究的一个突破 性进展。
2.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通过与艾滋病毒蛋白酶的活性 部位结合而抑制其活性,阻止病毒感染期 间活性部位激活的艾滋病毒蛋白质合成。 病毒不能合成必需的小分子蛋白,就不能 顺利完成病毒装配,因此阻断了病毒在细 胞间的传播。抑制剂必须能够在蛋白酶立 体结构内特定位点与蛋白酶结合,否则抑 制剂就不能发挥作用。由于抑制剂具有特 异性,某一特定的抑制剂不能作用于所用 的酶类,而是仅作用于某一种或某一类酶 类
四,按与酶作用机制分类 1.不可逆抑制作用 这类抑制剂与酶的某些基团以共价的方式结合, 一经结合后就很难自发分解,不能用透析或超滤 等物理方法解除抑制而使酶恢复活性。它的抑制 程度随着抑制剂的浓度以及抑制时间的增强而增 强。 这类抑制剂又可分为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和专一 性不可逆抑制两类,属于前一类的有碘乙酸,二 四二硝基氟苯,酸酐,磺酰氯等。这类抑制剂主 要作用于酶分子上的不同基团或作用于几类不同 的酶。属于后一类的抑制剂通常只作用于酶蛋白 分子中的一种氨基酸侧链或仅作用于一类酶,例 如,二异丙基氟磷酸(DPP)和有机磷化合物专 一作用于丝氨酸的羟基,是胆碱酯酶的不可逆抑 制剂,含汞,含砷的有机物是含巯基酶的不可逆 抑制剂。

微生物来源的次黄嘌呤一磷酸盐脱氢酶抑制剂2264A和B的研究

微生物来源的次黄嘌呤一磷酸盐脱氢酶抑制剂2264A和B的研究
林 洁 可爱兵 张 雪莲 郑智 慧 朱 京童 路 新 华 ’ 李业 英 崔 晓 兰 石 英 张华 贺 建功
( 北 制 药 集 团新 药研 究 开发 中心 微 生 物 药 物 国 家 工 程 研 究 中心 , 石 家 庄 0 0 1 ) 华 5 0 5
摘 要 : 利 用 自建 的 快 速 高 效 的次 黄 嘌 呤一 磷 酸 盐 脱 氢 酶 ( o iemo o h s h t d h do e aeI DH) 制剂 的 高 通 量 筛 I s n p op ae e y rg n s ,MP n n 抑 选 模 型 , 选 分 离 得 到 两 个 活 性 化 合 物 2 6 和 B, 过 对 其 紫外 、 谱 、 磁 等 理 化 数 据 的分 析 确 定 2 6 为 c c pn l2 6 筛 2 4A 通 质 核 24 A y l e o ,2 4 o B
pu i e me a olc p t r n t b i a hwa y,c t l i he de no o s t s s ofpu i c e i sr quie o ymp c e p o a ayzng t v yn he i rne nu lotde e r d f r l ho yt r — lf r to ie a i n. I PDH s t r f e b e n a t a tve t r e ord veop ng i mu s pr svedr s M ha he e or e n a tr c i a g tf e l i m no up es i ug .Thi nv s si e — tg ton wa o d s ov rne I PDH n bio s fom t bo ie c o r n s ,a d t c i e c i a i s t i c e w M i hi t r r me a lt s ofmi r o ga i m n wo a tv ompo ds un 2 6 a we e iol t d.22 4 A n we e i e tfe o bec c o n nd v rdia o her p sc c e 2 4 A nd B r s a e 6 a d B r d n iid t y l pe ol a i i c t lby t i hy io h m—

微生物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界 糖尿 病 在成 人 中发 病率 为 4 , 预计 在 2 2 0 5年 将达

醛柑还原嗍
NADP NADPH
I I I 梨孵脱 酶
I 磷酸激酶
到 8 口 。尽 管 可 以用 胰 岛素对 糖尿 病患 者进 行治 疗 , ] 但 还 是 会 留下 危 及 许 多 组 织 和 器 官 的 糖 尿 病 并 发 症
糖 尿病 ( ib tsmel u , da ee lts DM) 一 种 多 病 因 的 i 是 代谢 性疾 病 , 特 征之 一 就 是葡 萄 糖 代谢 异 常 和 某些 其
D ̄ .o -U;t ,t J l : … 梨 醇 果 糖
组 织 中高 血糖 状 态 。1 9 9 5年 , 界卫 生 组 织统 计 全世 世
s a c n a do e r d t s nhi ior r m i r o ga i m s e r h o l s e uc a e i bt sfo m c o r ns .
KEY ORDS Al s e c a e i bior W do e r du t s nhi t s; Dibe i o p ia i ns; M ir bi lorg n a tc c m lc to c o a i i
( ib t o l ain ) 如 糖 尿 病 性 白 内障 、 脉 粥 da ei c mpi t s , c c o 动 样 硬化 、 围神 经 疾 病 、 周 肾脏 病 变 和 视 网 膜 病 变等 [ 。 2 ]
4 Ch mit y a d L f c e c p r me t e s r n ie S in e De a t n ,W e tAn u i e s t , s h i Un v r iy Li n 2 7 1 ) ua 30 2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胡泳华;贾玉龙;陈清西【摘要】酪氨酸酶是一类络合铜离子的金属酶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及人体中,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果蔬褐变的关键酶.酪氨酸酶的异常表现可能会出现黑色素瘤等,黑色素异常生成造成的色素沉着是动物衰老及果蔬褐变的重要表现.综述了酪氨酸酶抑制剂在美容保健、色素型皮肤病的治疗、病虫害防治以及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如:通过直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及调控细胞中酪氨酸酶的表达量来有效调控黑色素的生成,从而达到美白及治疗色素紊乱症的作用;抑制果蔬褐变,延长货架期;抑制昆虫蜕皮时的鞣化,达到杀灭农业害虫的目的;提高微生物对于紫外线及其他辐射的敏感度,进一步达到抑菌的目的.【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55)005【总页数】9页(P760-768)【关键词】酪氨酸酶抑制剂;医疗美容;害虫防治;保鲜;生物抗菌【作者】胡泳华;贾玉龙;陈清西【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56.1酪氨酸酶(tyrosinase,EC 1.14.18.1)广泛分布于微生物、动植物及人体中,在植物中,酪氨酸酶一般称为多酚氧化酶;在昆虫中,一般称为酚氧化酶;在微生物和人体中,称为酪氨酸酶.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果蔬褐变的关键酶,在昆虫蜕皮时的鞣化过程和伤口愈合中起重要作用,细菌的黑色素能保护细菌细胞和孢子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酪氨酸酶具有单酚酶和二酚酶双重催化功能,在单酚酶的作用下,酪氨酸被羟基化成L-多巴(L-DOPA),在二酚酶的作用下,L-DOPA被氧化生成多巴醌,多巴醌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之后生成黑色素[1].酪氨酸酶表现异常,有可能会出现黑色素瘤及早发性老年痴呆疾病等,黑色素异常生成造成的色素沉着是动物衰老及果蔬褐变的重要表现[2].酪氨酸酶抑制剂应用广泛,涉及美容保健、色素型皮肤病治疗、病虫害防治以及食品保鲜等多个领域.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基因转录是在小眼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的调控下进行的,MITF是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转录因子.现有研究表明,很多信号途径参与调节MITF的表达,例如:Wnt信号途径、cAMP(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信号途径、P38及MAP(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激酶信号途径等[3],一些主要信号通路总结于图1所示.在阳光照射(即紫外线的刺激下),皮肤角化细胞中的黑色素体受到刺激,可以通过促使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α-MSH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激活ACTH(adreno cortico tropic hormone)和PGE2(prostaglandin E2)蛋白的活化,激活cAMP调节CREB和CRE复合体的形成,进一步激活通路下游的酪氨酸酶活化;CREB/CRE复合体也可以通过上游NOS活化导致PKG(protein kinase G)通路激活而完成,DAG调控的PKC(protein kinase C)通路同样可以达到活化复合体的作用.CREB/CRE复合体激活之后,调节黑色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MITF在细胞核内完成MBOX结合,激活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1和DCT的大量表达活化.在完成黑素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后,黑素在黑素小体内主要通过酪氨酸酶的作用进行合成,在人体皮肤角化细胞中,黑色素的形成导致表皮褐变,产生黑斑.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作为化妆品美白添加剂的作用靶点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调节酪氨酸酶的转录.其中抑制酪氨酸酶活力的作用模式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美白化妆品类开发应用的依据[4].黑色素细胞树突生长障碍是造成白癜风的病因之一,Wang等[5]研究了Rnaset2在人体黑色素细胞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naset2是调控色素细胞树突生成的关键蛋白之一.Ito等[6]研究诱变白斑病相关酚类发现其能被酪氨酸酶催化,但相应的酚类抑制剂却不能被催化,证实酚类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开发时需要先检查其是否能够被酪氨酸酶催化.孙道权等[7]研究了水溶性丝胶蛋白能够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丝胶粉能够抑制皮肤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对皮肤起到一定美白作用.陈龙等[8]的研究发现鱼胶原肽能够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鱼胶原肽可作为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美白化妆品原料.成静等[9]的研究发现胶原三肽作为构成胶原的最小单位,能够很好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在小鼠的黑色素瘤B16细胞中,既能够很好地抑制黑色素生成,同时又对细胞毒性较低.刘琦等[10]研究了维生素C、乙基醚、烟酰胺、β-熊果苷等美白化妆品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3种美白剂对于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型抑制机理,说明他们与酪氨酸酶的独立部位结合,而不会和底物竞争活性中心.张凤兰等[11]研究表明,熊果苷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它能被人体皮肤表面分离的菌株代谢转变成氢醌类化合物,但转变程度不足以对人CHO (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产生致畸作用.杨美花等[12]的研究表明L-半胱氨酸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并且能够被酪氨酸酶催化成一种无色底物,使酪氨酸酶不表现出活性,并在细胞水平上证明L-半胱氨酸能够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美白化妆品有效成分.还有很多研究发现多种药用植物中能够提取出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成分,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酪氨酸酶抑制剂来源.Bae等[13]从毛壳属植物中提取的毛壳素就能够很好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并且抑制小鼠黑色素瘤中黑色素的生成.柯静霞[14]的研究表明,蛇婆子提取物在使用8周水平上,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活性,并且有效降低黑色素生成量,从而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罗倩仪等[15]通过酪氨酸酶抑制模型研究了几种美白祛斑复配配方的实际筛选和功能优化,实验证明壬二酸衍生物、红景天提取物能够具有一定的美白祛斑作用.Lin等[16]从台湾火刺木中分离的活性物质也能够高效低毒的对酪氨酸酶产生良好的抑制效果并且作为美白剂进行使用.铃木敏幸等[17]对美白化妆品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时也提到,通过酪氨酸酶的阻碍实验可以有效地评价美白剂的相关作用,并且能够反映化妆品降低黑素生成的能力.早在2005年刘之力等[18]提到,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时也会存在激活作用,但激活酪氨酸酶活力并不代表能够在动物试验中增加黑色素生成的作用.马秋华等[19]从商品化的药物筛选到壬二酸,发现其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并且能够有选择性地抑制黑色素过多的异常化细胞,作为一种美白化妆品的原料.付晓磊等[20]基于商品化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对苯二酚合成了一系列对苯二酚氨基酸缀合物,通过表征实验证明其能够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通过构效关系模型研究证实了其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宋长伟等[21]基于龙胆酸化合物设计合成了系列衍生物,也具有良好的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显示,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化妆品研制过程中作为美白添加剂,能够保护人体皮肤免受紫外线辐射.酪氨酸酶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其很早就被作为植物储藏期间色变腐烂的原因加以研究.果蔬体内多酚氧化酶主要存在于完整细胞的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内膜和细胞膜上及细胞质中,而酚类底物存在于液泡中,这种区室化分布减少了酚类物质与酶的接触,避免了正常组织中酶促褐变的发生.果蔬等产品在受到机械损伤或处于低温、高温环境下,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区室化分布受到损害,使得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相接触,加速了正常组织的褐变过程[22-23].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果蔬内源性多酚类物质如酪氨酸、多巴等氧化形成醌,醌类物质再聚合形成类黑色素,从而导致产品变色,造成营养丢失及经济损失.早期,含硫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的抗褐变中,王伟等[24]发现亚硫酸氢钠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及在马铃薯切片护色中具有防褐变功能.然而,这些含硫化合物由于硫的残留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逐步被限制使用.目前,普遍的保鲜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低温保鲜[25-26]、化学保鲜[27-28]、气调保鲜[29-30]、涂膜保鲜[31-32]、臭氧保鲜[33-34]以及辐射保鲜[35-36]等.这些方法虽然可以不同程度地对食品的保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成本高、费用多等原因而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简单、低价的保鲜方法显得十分的重要.Sato等[37]从Lentinula edodes中克隆了1 854 bp的Letyr基因,其编码618个氨基酸残基的分子质量为68 ku的蛋白.该基因在蘑菇采后保鲜过程中的表达量大量增加.Sakamoto等[38]采用抑制消减杂交的方法发现采后的Lentinula edodes中两个酚氧化酶基因(酪氨酸酶tyr和漆酶lcc4)的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鉴定出这是导致蘑菇褐变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力达到抑制或延缓食品褐变的发生,而且酪氨酸酶还是各种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酶,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还能抑制腐烂菌的生长,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且不影响食品的风味及口感. 常见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如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等已应用于食品的保鲜中[39-40].Dawley等[41]研究了4-己基间苯二酚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而4-己基间苯二酚已被应用于防止苹果片褐变[42]以及延缓虾类产品体内水溶性色原物质被氧化成黑色素而造成虾头胸部黑变[43].Lin等[28]研究了没食子酸丙酯对酪氨酸酶的作用,而后将其应用于龙眼的保鲜中,取得了很好的抗褐变效果.Xing等[44]发现铁取代磷酸盐(Na6PMo11FeO40)对酪氨酸酶是可逆的非竞争型抑制作用,并且其可以显著地延缓莲藕切片的褐变.植酸(又称为肌醇六磷酸)可以很好地抑制苹果汁中的多酚氧化酶活力从而可以显著地降低苹果汁在加工过程中褐变的发生[45].另外,冷冻处理、70 ℃热变性或者300~1 000 MPa高压处理也可以使酪氨酸酶活力失活[46],但这些处理可能对食品的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从酪氨酸酶抑制剂出发寻找高效的保鲜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研究采用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了抑制剂对马铃薯条、双孢蘑菇、龙眼及荔枝的抗褐变保鲜,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对照组的马铃薯条比实验组褐变严重;对照组的蘑菇表皮褐变严重,出现腐烂现象;对照组的龙眼表皮褐变严重,有掉果及腐烂现象;而对照组的荔枝果实出现褐变、发霉现象.可见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很好地延缓果蔬褐变的发生.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粮食短缺所带来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粮食产量受到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极大挑战.农药是控制病虫害、提高粮食产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农药的广泛应用使得害虫的抗药性不断上升,农药本身的毒性亦不断上升,这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自身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研制新型、无公害、对环境友好的低毒高效杀虫剂已成为农业工业的第一目标,现有的农药品种远远不能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仍然需要大力加强农药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47].早在1993年著名昆虫毒理学家张宗炳等[48]指出:探索新杀虫药剂的一条最有希望的途径是生物途径,其中酪氨酸酶抑制剂可列入首选.酪氨酸酶在昆虫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主要参与表皮的硬化、黑化过程;参与对外来侵染物的免疫防御反应;参与伤口愈合反应[49-51].在昆虫表皮硬化过程中,酪氨酸酶催化单酚羟化为二酚,然后氧化成醌,醌与表皮层中的角蛋白及几丁质相互作用,互相交联在一起,形成角质,高度硬化的角质可以阻断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形成保护昆虫的第一道屏障.此外,酪氨酸酶还可产生具有细胞毒杀作用的氧自由基和具有潜在细胞毒杀作用的半醌及三羟酚,进一步增强寄主的防御能力.在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中,酪氨酸酶除了参与角质的硬化和黑化外,还参与其他2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即防御反应(节肢动物免疫)和伤口愈合.对于小颗粒异物如细菌,宿主可通过吞噬作用加以消灭.当入侵的异物太大(如寄生虫),宿主便通过黑色素包被作用来抵抗和消灭寄生虫,而酪氨酸酶在这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这些过程可能是害虫形成防御体系的重要反应,因此酪氨酸酶有可能作为害虫控制中的一个作用靶标.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将成为继几丁质酶抑制剂后的一类新的环境友好型的害虫生物调控剂.本实验室设计的酪氨酸酶抑制剂3,4-二羟基苯甲酸庚酯对于菜青虫(Pieris rapae L.)具有杀灭作用,将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10,20,40 mg/mL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和菜青虫饲料混合均匀,制成内吸型杀虫剂配方,对菜青虫喂养持续3 d,在第3天观察效果(图3)发现,5 mg/mL的质量浓度就可以有效抑制菜青虫幼虫的生长,这主要是通过抑制昆虫幼虫生长过程中的表皮糅化来达成的,可见这种质量浓度饲喂的幼虫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而10 mg/mL的质量浓度以上,则可以完全杀灭菜青虫幼虫,说明了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农业常见害虫幼虫的生长,在高浓度作用下,能够有效杀灭害虫幼虫,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Dong等[52]克隆了小菜蛾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并通过real-time PCR研究发现PPO存在于小菜蛾的不同发育阶段.Bhonwong等[53]比较了过表达PPO、抑制PPO表达以及正常的马铃薯叶喂养棉铃虫及甜菜夜蛾的生长情况,结果证实了PPO 在抑制棉铃虫及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Pan等[54]合成了系列的3,4-二羟基烷基酯,该系列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力,并且发现其能使小菜蛾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系列化合物能使小菜蛾中PPO基因表达下降,从而抑制其生长.此外,曲酸[55]、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56]、苯胺类席夫碱[57]以及α-巯基-β-取代苯基丙烯酸[58]等化合物对昆虫酚氧化酶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这为研究开发新型的“昆虫生命活动干扰剂”进行了有益探索.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其代谢产生的黑色素能够有效提高细菌对抗紫外线以及其他电离辐射作用[59].蔡信之等[60]甚至将高表达酪氨酸酶的基因转入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用以增强细菌的抗紫外线以及抗辐射能力.因此,筛选出能够抑制微生物的酪氨酸酶活性便显得尤为重要.Basavegowda等[61]通过对青蒿素提取物进行纳米金属离子处理后,发现其不仅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还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田敏等[62]通过对环境微生物进行筛选,以链霉菌X59为鉴定菌的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筛选模型,从4 000余种微生物中筛选出一株活性化合物产生菌,其代谢产物能够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黄晓冬等[63]研究了红树植物桐花树叶片多酚提取物能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鲁卫斌等[64]的研究表明直接从马铃薯中提取的酪氨酸酶用于处理羊毛,具有一定的抗菌功效,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能达到76.32%.Xia等[65]的研究表明,5-羟基-4-乙酰基-2,3-萘二羧酸酐萘酚-呋喃能够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同时抑制细菌的生长.王聪慧等[66]的综述中也提到,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能够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同时具有很好的抑菌功效,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有前人研究证实丁香酚能够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同时,对黄曲霉、烟曲霉、产黄青霉、桔青霉、粘红酵母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天然防腐剂.张丽娟等[67]研究了3-羟基苯甲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以及几种常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证明了3-羟基苯甲酸具有很好的抑制酪氨酸酶及细菌生长的作用.陈祥仁等[68]研究了3,4-二羟基氰苯对于酪氨酸酶稳态酶活力以及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有影响,同时能够很好地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细菌和真菌白色假丝酵母的生长.本文中研究了酪氨酸酶抑制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如图4所示.4-苯基丁醇对克雷伯氏肺炎菌(图4(a))、根癌农杆菌(图4(b))和沙门氏菌(图4(c))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效应.3-羟基苯甲醛对克雷伯氏肺炎菌(图4(d))、根癌农杆菌(图4(e))和沙门氏菌(图4(f))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如4-苯基丁醇明显.综上,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生物抗菌中.目前,酪氨酸酶抑制剂已经在医疗、农业抗虫、食品保鲜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就其在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的作用、抑制农业害虫及微生物的生长以及食品的防褐变保鲜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相关文献】[1] 陈清西,宋康康.酪氨酸酶的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5):731-737.[2] 陈清西,林建峰,宋康康.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2):274-282.[3] LEE H S,GOH M J,KIM J,et al.A systems-biological study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afe and effective molecular targets for the reduction of ultraviolet B-induced skin pigmentation[J].Sci Rep,2015,2(5):10305.[4] 孙蓓,李潇,卢永波.影响皮肤黑素沉着的美白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22):82-85.[5] WANG Q,WANG X,LE Y,et al.Rnaset2 inhibits melanocyte outgrowth possibly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shootin1[J].J Dermatol Sci,2015,80 (1):25-32.[6] ITO S,WAKAMATSU K.A convenient screening method to differentiate phenolic skin whitening tyrosinase inhibitors from leukoderma-inducing phenols[J].J DermatolSci,2015,80(1):18-24.[7] 孙道权,庄愉,盛家镛,等.可用于化妆品中水溶性丝胶粉的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4,44(12):683-687.[8] 陈龙,陈栋梁,杨国燕,等.鱼胶原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0):1512-1515.[9] 成静,陈栋梁,江雪琼,等.胶原三肽对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939-942.[10] 刘琦,刘洋,吴金昊,等.几种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5,38(11):22-27.[11] 张凤兰,黄湘鹭,曹进,等.熊果苷的遗传毒性及人体表皮细菌对熊果苷代谢转化作用研究[J].中国药事,2014,28(4):375-380.[12] 杨美花,李智聪,刘凤娇,等.L-半胱氨酸作为化妆品美白添加剂的作用机理[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4):581-584.[13] BAE J S,HAN M,YAO C,et al.Chaetocin inhibits IBMX-induced melanogenesis inB16F10 mouse melanoma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ERK[J].Chem BiolInteract,2015,245:66-71.[14] 柯静霞.蛇婆子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美白功效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1,34(5):30-33.[15] 罗倩仪,钟理.美白祛斑剂的复配研究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2,39(15):10-11.[16] LIN R D,CHEN M C,LIU Y L,et al.New whitening constituents from taiwan-native Pyracantha koidzumii:structures and tyrosinase inhibitory analysis in 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s[J].Int J Mol Sci,2015,16 (12):28598-28613.[17] 铃木敏幸,芋川玄尔.美白化妆品发展趋向[J].上海轻工业,1996(4):20-24.[18] 刘之力,李雅莉,刘俐,等.六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及动物致色素作用的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0):588-591.[19] 马秋华,汪峰,周春英.壬二酸衍生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3):215-217.[20] 付晓磊,赵春晖,张翼轩,等.对苯二酚的氨基酸缀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美白活性[J].应用化学,2015,32(2):158-166.[21] 宋长伟,熊丽丹,王裕军,等.新型龙胆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2,32:1753-1758.[22] 林河通,席芳,陈绍军.果实贮藏期间的酶促褐变[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增刊):696-703.[23] CIOU J Y,LIN H H,CHIANG P Y,et al.The role of polyphenol oxidase and peroxidase in the browning of water caltrop pericarp during heat treatment[J].FoodChemistry,2011,127(2):523-527.[24] 王伟,胡泳华,黄浩,等.亚硫酸氢钠在马铃薯切片过程中防褐变作用机理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2):256-259.[25] WANG C X,LV X N,LIU Y,et al.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aging of atmospheric plasma jet treatment effect on ultrahigh-modulus polyethylene fibers[J].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1(15):1513-1527.[26] LATTAB N,KALAI S,BENSOUSSAN M,et al.Effect of storage conditions (relative humidity,duration,and temperature) on the germination time of Aspergillus carbonarius and Penicillium chrysogenu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Microbiology,2012,160(1):80-84.[27] GACCHE R N,ZORE G B,GHOLE V S.Kinetics of inhibi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mediated Browning in apple juice by beta-cyclodextrin and L-ascorbate-2-triphosphate[J].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2003,18(18):1-5. [28] LIN Y F,HU Y H,LIN H T,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propyl gallate on tyrosina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trolling pericarp browning of harvested longan fruits[J].J Agric FoodChem,2013,61:2889-2895.[29] GUILLAUME C,SCHWAB I,GASTALDI E,et al.Biobased packaging for improving preservation of fresh common mushrooms (Agaricus bisporus L.)[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2010,11 (4):690-696.[30] BAN Z J,LI L,GUAN J F,et al.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MAP) and coating for improving preservation of whole and sliced Agaricus bisporu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51(12):3894-3901.[31] JIANG T J.Effect of alginate coating on physicochemical and sensory qualities of button mushrooms (Agaricus bisporus) under a high oxygen modifiedatmosphere[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3,76:91-97.[32] HONG K Q,XIE J H,ZHANG L B,et al.Effects of chitosan coating on postharvest life and quality of guava (Psidium guajava L.) fruit during cold storage[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144:172-178.[33] DING T,RAHMAN S M E,OH D H.Inhibitory effects of low concentration electrolyzed water and other sanitizers against foodborne pathogens on oyster mushroom[J].Food Control,2011,22(2):318-322.[34] YUK H G,YOO M Y,YOON J W,et al.Effect of combined ozone and organic acid treatment for control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n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on enoki mushroom[J].Food Control,2007,18(5):548-553.[35] FERNANDES A,BARREIRA J C M,ANTONIO A L,et al.Study of chemical chang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variation induced by gamma-irradiation on wildmushrooms:comparative study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54 (1):18-25.[36] FERNANDES A,ANTONIO A L,BARREIRA J C M,et al.Effects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Lactarius deliciosus L.wild edible mushroom[J].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2013,6(10):2895-2903.[37] SATO T,KANDA K,OKAWA K,et al.The tyrosinase-encoding gene of lentinula edodes,letyr,is abundantly expressed in the gills of the fruit-body during post-harvest preservation[J].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9,73(5):1042-1047. [38] SAKAMOTO Y,NAKADE K,SATO T.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st-harvest changes in gene transcription in the gill of the Lentinula edodes fruiting body[J].Current Genetics,2009,55(4):409-423.[39] OZOGLU H,BAYINDIRLI A.Inhibition of enzymic browning in cloudy apple juice with selected antibrowning agents[J].Food Control,2002,13 (4/5):213-221.[40] ROJAS-GRAU M A,SOBRINO-LOPEZ A,TAPIA M S,et al.Browning inhibition in fresh-cut ′fuji′ apple slices by natural antibrowning agents[J].Journal of FoodScience,2006,71(1):S59-S65.[41] DAWLEY R M,FLURKEY W H.4-Hexylresorcinol,a potent inhibitor of mushroom tyrosinase[J].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3,58(3):609-610.[42] ALVAREZ-PARRILLA E,DE LA ROSA L A,RODRIGO-GARCIA J,et al.Dual effect of beta-cyclodextrin (beta-CD) on the inhibition of apple polyphenol oxidase by 4-hexylresorcinol (HR) and methyl jasmonate (MJ)[J].Food Chemistry,2007,101(4):1346-1356.[43] MARTINEZ-ALVAREZ O,GOMEZ-GUILLEN C,MONTERO P.Effect of different chemical compounds as coadjutants of 4-hexylresorcinol on the appearance of deepwater pink shrimp (Parapenaeus longirostris) during chilled stor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3 (11):2010-2018.[44] XING R,ZHENG A P,WANG F,et al.Functionality study of Na6PMo11FeO40 as a mushroom tyrosinase inhibitor[J].Food Chemistry,2015,175:292-299.[45] DU Y J,DOU S Q,WU S J.Efficacy of phytic acid as an inhibitor of enzymatic and non-enzymatic browning in apple juice[J].Food Chemistry,2012,135(2):580-582.[46] SULAIMAN A,SILVA F V M.High pressure processing,thermal processing and freezing of Camarosa strawberry for the inactivation of polyphenoloxidase and control of browning[J].Food Control,2013,33 (2):424-428.[47] 罗万春.世界新农药与环境——发展中的新型杀虫剂[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5.[48] 张宗炳,冷欣夫.杀虫药剂毒理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331-337.[49] THEOPOLD U,SCHMIDT O,SODERHALL K,et al.Coagulation inarthropods:defence,wound closure and healing[J].Trends in Immunology,2004,25 (6):289-294.[50] SUGUMARAN M,NELLAIAPPAN K.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phenoloxidase inhibitor from the cuticle of Manduca sexta[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0,268(2):379-383.[51] KRAMER K J,HOPKINS T L.Tyrosine metabolism for insect cuticle tanning[J].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1987,6(4):279-301.[52] DONG W,TANG B Z,SONODA S,et al.Sequenc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cDNAs putatively encoding prophenoloxidases in the diamondback moth,Plutella xylostella (L.) (Lepidoptera:Yponomeutidae)[J].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2011,46 (2):211-221.[53] BHONWONG A,STOUT M J,ATTAJARUSIT J,et al.Defensive role of tomato polyphenol oxidases against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and beet armyworm (Spodoptera exigua)[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09,35(1):28-38.[54] PAN Z Z,LI H L,YU X J,et al.Synthesis and anti-tyrosinase activities of alkyl 3,4-dihydroxybenzoates[J].J Agric Food Chem,2011,59(12):6645-6649.[55] 王树栋,罗万春,高兴祥,等.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9):1316-1321.[56] 李智聪,马素娟,潘志针,等.缩氨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及对菜青虫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5):623-626.。

微生物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

微生物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

微生物源菊粉酶
菊粉酶(Inulinase), 学名为 β-2,1-D-果 聚糖酶,又称β-果聚糖酶,属于糖基水 解酶32家族(glycosyl hydrolases family 32)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植物中。
菊粉酶分类
按照菊粉酶对底物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内切 菊粉酶和外切菊粉酶两类。
1.内切菊粉酶可随机地将菊粉链内部的糖苷键断开, 水解产物主要为低聚果糖。
微生物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
20世纪60年代初,Umezawa 提出了酶抑制剂的概念认 为微生物有机体内酶及其 抑制剂是共存的。 导致了许多新的筛选模 型与方法的建立,开创了 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 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新时 代。
微生物来源酶抑制剂筛选 的先驱--Hamao Umezawa
微生物产生生理活性物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 高特异性、高选择性和低毒副作 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
微生物来源的酶
微生物源果胶酶
果胶酶是指一类能够分解果胶物质的复 合酶,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中,另外微 生物中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都能发酵 生产果胶酶的相关酶系,在对食品腐坏 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微生物 产生的果胶酶,此后,很多研究者针对 微生物果胶酶展开了研究并获得了大量 成果,果胶酶在食品加工、纺织、造纸 等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等领域应用广泛。
菊粉酶的应用
1.利用外切菊粉酶生产高果糖浆:以菊粉为原料,可分别利用 酸法和酶法制备果糖。用酸法制备的果糖产量虽高,但副物 (葡萄糖和蔗糖)多,色素重,分离较困难,难以进行后续精制操作。 而利用外切菊粉酶制备果糖,不仅生产工艺简单,转化率高,而 且果糖纯且产量高,果糖含量可高达。因此,外切菊粉酶在生 产果糖及高果糖浆的工业应用上潜力巨大。 2.利用内切菊粉酶生产低聚果糖:工业上主要是利用内切菊 粉酶随机的断裂菊粉链内部的糖苷键生成低聚果糖,此法不仅 产物纯度高,而且生产过程易于控制。纯度高的低聚果糖热能 低,适用于特殊及肥胖人群,而高纯度低聚果糖的低吸湿性又 可用于制作粉剂及颗粒,在工业上的适用范围更广泛。 3.利用菊粉酶生产酒精:利用菊粉酶降解菊芋粗提液发酵生 产的酒精, 几乎能将菊芋粗提液发酵完全,且不需要再添加其 他的营养成分,酒精产量可达96%

蛋白酶抑制剂种类

蛋白酶抑制剂种类

蛋白酶抑制剂种类
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蛋白酶活性的物质,主要存在于某些植物、动物和一些微生物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蛋白酶抑制剂种类:
1.胰蛋白酶抑制剂: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的蛋白质,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蛋白质。

它们可以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等,从而影响这些酶所催化的蛋白质的水解。

2.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这是蛋白质水解酶中的一大类,主要包括抑胃素、抑胰蛋白酶、抑糜蛋白酶等。

它们能可逆地与相应的丝氨酸蛋白酶形成共价键,因而能够阻断某些内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能力。

3.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能够抑制枯草杆菌蛋白酶的活性。

4.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这种抑制剂可以与半胱氨酸蛋白酶形成共价键,因而能够抑制这些酶的活性。

5.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这类抑制剂主要通过与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活性。

这些抑制剂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防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中,它们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某些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作为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医药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抑制剂来研发新药或探索新的治疗手段。

此外,还有一种与蛋白酶抑制剂相似的物质叫做抗蛋白酶,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或灭活蛋白酶的活性,以避免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过度分
解或破坏。

例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就是一种抗胰蛋白酶,能抑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保护消化道中的蛋白质。

如需获取更多有关蛋白酶抑制剂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生物学家获取帮助。

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第 44 卷第 2 期2021 年 2 月名袷中河么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Vol. 44 No. 2 February 2021新型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阎成炬h2,郭崇真“2,林建阳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辽宁沈阳1100012.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122摘要: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为临床一线降糖用药之一。

近年来报道了大量新化合物作为a-葡萄糖 苷酶抑制剂,不仅可以起到降糖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抗溶酶体堆积病、抗病毒、_抗菌和抗癌的药效。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新型化合物按照产出途径主要有微生物代谢产物、天然产物与化学合成产物。

就近年来开发的多种类型的a-葡萄糖苷酶抑 制剂及其抗癌、抗病毒和抗溶酶体堆积病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临床前候选药物提供更好的研究方向-关键词: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药理作用;抗病毒;抗溶酶体堆积病中图分类号:R97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76 (2021) 02-0440-06DOI :10.7501/j.issn. 1674-6376.2021.02.029Research progress of scree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 for novel a-glucosidaseYAN Chengda1'2,GUO Chongzhen1,2,LIN Jianyang1,2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1, China2.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22, ChinaAbstract: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 is one of the first-line antidiabetic medication which could reduc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effectively. In recent years,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new compounds have been reported as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 have multiple physi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hypoglycemic effects, anticancer, antiviral, and anti-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 effect. The main types of new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 are microbial metabolites, natural products and chemically synthesized products.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various types of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imed to provide guidance to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 or clinical candidates.Key words: Alpha-glucosida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chanism of ac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research progress; antiviral; anti-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主要 诊断特点是高血糖。

微生物酶抑制剂的课件全篇

微生物酶抑制剂的课件全篇
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微生物来源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 肥胖症、高脂血症正日益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血液胆固醇含量过高,即高胆固醇血症,是 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如 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始动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涉及了许多酶促反应
血脂: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 (C) 一种为分子生物学的分类,根据末端氨基酸序列 及编码基因的位点来分,可分为四类(Ambler 分类) :
A类,为丝氨酸酶,由质粒编码
B类,为金属酶,由染色体编码
C类,为丝氨酸酶,由染色体编码
D类,为丝氨酸酶,由质粒编码
另一种为临床上较为实用的分类方法,是 根据各种酶的底物及抑制剂类型分成五型 (Bush-J-M分类) : ①CEP-N酶, ②PEN-Y酶, ③BSD-Y酶, ④EBS-Y酶即ESBLS(超广谱酶) ⑤金属酶。
(三)酶抑制剂的筛选
寻找新药取得成功基于以下诸因素: 微生物分离 筛选模型的有效性 发酵条件 所需的化合物的分离
其中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筛选模型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筛选模型
产色头孢菌素法:Nitrocefin(头孢硝噻吩) 是一种反应性很强的头孢菌素,易被β-内 酰胺酶水解,颜色由黄色转变为红色,提 取物或发酵液中如有抑制剂存在,则 Nitrocefin 颜色不变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抗凝固作用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作用 抗炎症作用 抗骨质疏松作用 抗肿瘤作用 预防痴呆 防治慢性心力衰竭 防治高血压 防治周围动脉疾病 抗心律失常 保护心脏瓣膜
毒副作用较少 肌病(CPK) 肝毒性(谷丙和谷草转氨酶)
1998年美国心脏协会(AHA)主席指出, 我们面临一场"脂质革命",进入了一个"他 汀"的全新时代。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 化的预防方面的贡献和成就将至少相当, 甚至超出青霉素问世对传染性疾病和风湿 热预防的贡献与成就。

抗菌素酶抑制剂的应用原理

抗菌素酶抑制剂的应用原理

抗菌素酶抑制剂的应用原理1. 什么是抗菌素酶抑制剂?抗菌素酶抑制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产生抗菌素酶的药物。

细菌通过产生抗菌素酶来对抗抗生素的作用,从而导致抗生素失效。

抗菌素酶抑制剂可以与抗菌素酶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阻止抗菌素酶对抗生素的降解和破坏,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2. 抗菌素酶抑制剂的工作原理抗菌素酶抑制剂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抑制抗菌素酶的活性抗菌素酶抑制剂可以与抗菌素酶结合,形成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可以抑制抗菌素酶的活性,从而阻止抗菌素酶对抗生素的降解和破坏。

通过抑制抗菌素酶的活性,抗菌素酶抑制剂可以增加抗生素在细菌体内的浓度,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2.2 竞争性抑制抗菌素酶的亲和力抗菌素酶抑制剂与抗菌素结构上相似,可以与抗菌素酶竞争性地结合在其活性位点上。

这种亲和力竞争使得抗菌素酶结合于抗菌素酶抑制剂上,而不结合于抗生素上。

这样一来,抗菌素酶就无法对抗生素进行降解和破坏。

2.3 增加抗生素在细菌体内的稳定性抗菌素酶抑制剂与抗生素结合后,可以增加抗生素在细菌体内的稳定性。

抗菌素酶抑制剂的存在可以减慢抗生素的代谢速度,延长抗生素的作用时间。

增加抗生素在细菌体内的稳定性,使得抗生素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抗菌作用。

3. 抗菌素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抗菌素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增强抗生素疗效抗菌素酶抑制剂可以与抗生素结合,增加抗生素在细菌体内的稳定性,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素酶抑制剂包括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如氨苄青霉素/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

3.2 扩大抗生素的抗菌谱抗菌素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抗菌素酶的活性,使得原本对抗菌素产生耐药的细菌敏感起来。

这样一来,抗菌素的抗菌谱得到扩大,可以治疗更多种类的感染。

3.3 减少抗生素的副作用抗菌素酶抑制剂可以增加抗生素在细菌体内的稳定性,提高抗生素的选择性和靶向性,同时减少抗生素对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影响,减少抗生素的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AT抑制剂
类固醇类:

Aspergillus fumigatus FO-1289 中分离到的
pyripyropenes是一类令人激动的发现, 不仅抑制活性很 强, 且可以选择性抑制ACAT2 PyripyropeneA-R, 其中A和C是目前发现最强天然抑制 目前为止只在微生物来源的抑制剂中发现了一种选择性抑 制ACAT2的物质, 即pyripyropene A


现国内已有6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
洛伐他丁(lovastatin) 、普伐他丁(pravastatin)、 辛伐他丁(sim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超级他汀 :


罗伐他汀(rosuvastatin)2003年在美国获批上市 伊他伐他汀(itavastatin,NK-104,亦即 pitavastatin,匹伐他汀),2003年在日本获批 上市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抗凝固作用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作用 抗炎症作用 抗骨质疏松作用 抗肿瘤作用 预防痴呆 防治慢性心力衰竭 防治高血压 防治周围动脉疾病 抗心律失常 保护心脏瓣膜

毒副作用较少 肌病(CK) 肝毒性(谷丙和谷草转氨酶)

1998年美国心脏协会(AHA)主席指出,我 们面临一场"脂质革命",进入了一个"他汀 "的全新时代。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 的预防方面的贡献和成就将至少相当,甚 至超出青霉素问世对传染性疾病和风湿热 预防的贡献与成就。
4、胰酯酶抑制剂

胰酯酶对食物中甘油三酸酯的吸收起着关 键性作用,高营养性脂肪的吸收会造成肥 胖。
胰酯酶抑制剂


由毒三素链霉菌产生的lipstatin(利普司他汀) 活性高,稳定性差 Lipstatin经氢化获得的化学合成衍生物 –Orlistat (奥利司他),选择活性较低,但稳定性较高,是目前全 球唯一的OTC减肥药
ACAT抑制剂

长碳链类: Glisopren ins是从Gliocladium sp.中分离得到, Acaterin是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A������ 92分离, 是第一个 由细菌代谢物中分离到的ACAT 抑制剂
ACAT抑制剂

环状肽链类:Fusarium sp. FO1305中分离得到的 白僵菌素( beauvericin) 为环羧酚酸肽

3、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


将胆固醇酯从HDL转移到低密度脂蛋白(LDL)、中 间密度脂蛋白(I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在调节血浆HDL水平和重塑HDL颗粒组成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对冠状动脉疾病来说,低水平的HDL-C是一个重要 的危险因素,升高HDL-C的水平要比降低LDL-C的 水平更能减少冠脉疾病的发生,
ACAT抑制剂



是近年来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的热 点 两种全合成的药物在临床试验(Daiichi Sankyo 开发的pactimibe和辉瑞开发的 avasimibe)被证 明对动脉粥样硬化无效甚至有害, 天然抑制剂在结构上与合成抑制剂有很大的不同
ACAT抑制剂


ACAT有两种同工酶, 即ACAT1和ACAT2 ACAT2缺失后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 用, 特异性抑制ACAT2将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和运输, 抑制ACAT1后的影响却褒贬不一
ACAT抑制剂
20 世纪90 年代发现了很多具有ACAT 抑制 活性的微生物代谢物 两个筛选系统: 小鼠肝微粒体(含有ACAT2)的酶测定 小鼠巨噬细胞测定脂滴合成

ACAT抑制剂

内酯环类:在Pencillium purpurogenum 的代谢物中发现 的3 种ACAT 抑制剂purpactin A, purpactin B 和 purpactin C 是目前文献报道最早微生物来源ACAT抑制剂
2、乙酰辅酶A:胆固醇乙酰转移酶(ACAT)抑制剂

可抑制游离胆固醇形成胆固醇酯,使其不能转运 入体循环,因而起到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和防止 胆固醇在动脉中蓄积,达到防治动脉硬化的目的。
ACAT抑制剂
对于哺乳动物而言, ACAT扮演了十分重要 的角色:


除了促进小肠对于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 还参与肝脏中脂蛋白的合成 参与血管中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的过程
LDL
转运胆固 醇到肝外 组织细胞
HDL
将胆固醇从 周围组织转 运到肝脏
降血脂药分类
胆酸螯合剂类(树脂类)
烟酸及其衍生物类 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脂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 多烯脂肪酸类(鱼油类) 天然药物类
1、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
(HMG-CoA-RI抑制剂)
微生物来源的酶抑制剂



具有调血脂作用的酶抑制剂 具有降血压作用的酶抑制剂 具有抗血栓作用的酶抑制剂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酶抑制剂 具有将血糖作用的酶抑制剂 HIV复制抑制剂 具有抗炎症作用的酶抑制剂 其他一些酶抑制剂
一、a一糖苷酶抑制剂


a一糖苷水解酶把淀粉等多糖水解呈葡萄糖, 供人体吸收。 德国、日本已筛选出30多种,
CETP抑制剂

David Bruckner等从青霉菌中得到4种衍生物1~4
OH O O O O O
O O O O O O OH
1
O O O Cl O O O OH
O O
2
Cl O O O O OH
3
4
CETP抑制剂
Lee, Julie C等发现真菌内的提取物
HO O OH OH O H H N O OH 5
HMG-CoA-RI的发现




1976年日本远藤等人从桔青霉代谢产物中发现一个具有抑 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物质ML-236B(compactin、美伐 他丁) 1979年远藤等人报道从红曲霉发酵液中分离出一个更为强 有力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称为monacolin K 1980年Alberts等人从土曲霉发酵液中发现一个HMG-CoA还 原酶抑制剂,称为mevinolin K(lovatatin、洛伐他丁)。 (后证明monacolin K 与mevinolin为同一物质) 1983年,Serizawa等人报道,通过微生物转化ML-236B获 得一个新的羟基化的化合物,称为普伐他丁 (pravastatin) 目前发现的HMG-CoA-RI有数十个

CETP抑制剂被认为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有治 疗潜力的药物之一
CETP抑制剂



2006年12月6日,由于会增加患者的死亡和心血管 事件的风险,辉瑞公司停止对torcetrapib的开发, 8亿美元的开发费用付之东流。 罗氏(Roche):达塞曲匹 (Dalcetrapib) ,增加有益胆固醇含量的同时,会诱发高血压和 炎症,2012年5月7日放弃了开发 默克(Merck & Co.): Anacetrapib ,临床研究 结果极佳 重磅新药呼之欲出
HMG-CoA-RI临床效果与毒副作用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公布的数据显 示,他汀类药物能使 TC下降30%~40% LDL-C下降35%~45% TG下降5%~10% HDL-C升高5%~10%

他汀类药物不仅通过强效降低血浆胆固醇 和甘油三酯,阻断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 发生和发展,而且还对许多与胆固醇代谢 相关或不相关的疾病产生有益作用。所以,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将可能会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


血液胆固醇含量过高,即高胆固醇血症,是产生动脉粥样 硬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始动 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涉及了许多酶促反应
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 (HMG-CoA-RI抑制剂)

新型的降血脂药物。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一类降脂药 由于这类药 物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简称为他汀类。
O
甘油三酯 中性 脂肪
O R2
CH2O C R1 O CH2O C R3
C O CH
参与能量代谢
CH3 CH3
CH3 CH3
血 脂
胆固醇
CH3
CH3
参与合成细胞 浆膜、类固醇、 胆汁酸
类脂
磷脂、糖脂、 固醇、类固醇
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分为(超速离心法):CM、VLDL、 IDL、LDL、HDL
德国拜尔公司开发的阿卡波糖(拜糖苹)、 米格列醇 日本武田公司开发的伏格列波糖

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阿卡波糖(arcabose)

上世纪7 0 年代初, 从放线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化学结构类似于4个葡萄糖结合成寡糖
阿卡波糖(arcabose)


1 9 9 5 年, 美国F D A 批准了德国拜耳开 发的阿卡波糖上市 随后进入中国市场, 商品名“ 拜唐苹
胰酯酶抑制剂

从Streptomyces sp.NR0619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 一组Panclicins
HMG-CoA-RI的作用机制

HMG-CoA还原酶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
HMG-CoA-RI的开放酸结构部分与HMG-CoA极为相似, 因而可竞争性地与HMG-CoA还原酶结合,抑制体内 胆固醇的合成


胆固醇含量降低,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的 表达,因而使细胞LDL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 加速了循环血液中VLDL残粒(或IDL)和LDL的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