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63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解释: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三字经解释: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wèishǔwú魏蜀吴zhēnghàndǐng争汉鼎hàosānguó号三国qìliǎngjìn迄两晋【注释】魏:曹操的国号。
蜀:刘备的国号。
吴:孙权的国号。
鼎:传国的实物,象征王位。
迄:到。
两晋:东晋、西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
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启示】《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了解到古代战争的动人画面。
【故事】三国时代名将如云,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公和张飞,以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在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为了扩展自己的领土,常常你争我夺,因此战争频繁,当时军力最弱的蜀国,虽然拥有许多猛将,但是独缺一位谋臣替他策划。
他从谋士徐庶和司马徽那里,得知诸葛亮是一位精于谋略的人才,便决定亲自去请他来共谋国事刘备第一次亲临诸葛亮的住处——卧龙岗时,不巧诸葛亮正出门在外,刘备只好无功而返。
好不容易等到诸葛亮回来了,刘备二人度驾临卧龙岗,不巧这次刘备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但是他并不灰心,过了几天,他进行了第三次造访。
这一天,当刘备到达时,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便在岗外静候,等诸葛亮醒来,刘备向他说明来意,并诚心地请他出山为蜀国效力,早已不管世事的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十分感动,便同意了。
这就是历有名的“三顾茅庐”。
【赏析】“蜀魏吴,争汉鼎。
”东汉之后,天下分为蜀、魏、吴三国。
“蜀”,河北琢郡人刘备建立,统领四川一带。
汉灵帝末年,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兄弟,组织武装镇压黄巾军。
刘备数经征战,四处颠簸,最后请诸葛亮出山,于赤壁一战,形成三足鼎力之势。
蜀汉炎兴元年,刘禅降魏,蜀亡。
“魏”,曹丕篡位,代汉为文帝。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的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表述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内容介绍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
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145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作者《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
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
三字经原文及注释译文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译文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字经》的原文及完善
《三字经》的原文及完善《三字经》有很多版本,因为每一朝结束以后,后一朝代都会把前朝的历史编写进去。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以及后期的完善版本,欢迎阅读。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伋。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的全文以及全文解释,欢迎阅读学习。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管理资料]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译释
三字经译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5课时教案,内容“光武兴--与高齐”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教学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学习《三字经》中的“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这八句韵文的意思,并熟读成诵。
2、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3、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学习“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这八句韵文的意思,并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讲故事,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三国时期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
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这个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
出示小黑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三、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 、学生打开课本找到“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听录音吟诵八句韵文。
3 、同桌练习朗读韵文,同桌互检。
4、个别检读,正音。
注意:“兴”读xing第一声;“为”读wei第二声;“魏”读wei读第四声;“迄”读qi第四声。
5、齐读韵文。
6、小组合作朗读韵文。
小组内各成员接力读韵文,每人一句。
三字经 原文及译文对照
三字经原文及译文对照三字经【作者】王应麟【朝代】南宋译文对照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三字经全解
三字经全解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新版全文带拼音_1
三字经新版全文带拼音周武王,始诛纣。
bābǎizǎizuìchángjiǔ八百载,最长久。
zhōuzhédōngwánggāngzhuì周辙东,王纲坠。
Chěnggāngēshàngyóushuì逞干戈,尚游说。
shǐchūnqiūzhōngzhànguó始春秋,终战国。
wǔbàqiángqīxióngchū五霸强,七雄出。
yíngqínshìshǐjiānbìng嬴秦氏,始兼并。
chuánèrshìchǔhànzhēng传二世,楚汉争。
gāozǔxīnghànyèjiàn高祖兴,汉业建。
zhìxiàopingwángmǎngcuàn至孝平,王莽篡。
guāngwǔxīngwéidōnghàn光武兴,为东汉。
sìbǎiniánzhōngyúxiàn 四百年,终于献。
wèishǔwúzhēnghàndǐng 魏蜀吴,争汉鼎。
hàosānguóqìliǎngjìn 号三国,迄两晋。
songqíjìliángchénchéng 宋齐继,梁陈承。
wéináncháodūjīnlíng 为南朝,都金陵。
běiyuánwèifēndōngxi北元魏,分东西。
yǔwénzhōuyǔgāoqí宇文周,与高齐。
dàizhìsuíyìtǔyǔ迨至隋,一土宇。
(4)三字经(下)原文和译文
(4)三字经(下)原文和译文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
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
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
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译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
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
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译文】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
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译文】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
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译文】王莽篡权。
三字经解释: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导语】《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部古典⼩说,也是世界⽂学宝库的⼀部分,阅读这部⼩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了解到古代战争的动⼈画⾯。
下⾯是⽆忧考分享的三字经解释:魏蜀吴争汉⿍号三国迄两晋。
欢迎阅读参考! wèishǔwú 魏蜀吴 zhēnghàndǐng 争汉⿍ hàosānguó 号三国 qìliǎngjìn 迄两晋 【注释】 魏:曹操的国号。
蜀:刘备的国号。
吴:孙权的国号。
⿍:传国的实物,象征王位。
迄:到。
两晋:东晋、西晋。
【解释】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
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了晋朝,晋⼜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启⽰】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部古典⼩说,也是世界⽂学宝库的⼀部分,阅读这部⼩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了解到古代战争的动⼈画⾯。
【故事】 三国时代名将如云,最为⼤家熟悉的莫过于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公和张飞,以及⾜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在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为了扩展⾃⼰的领⼟,常常你争我夺,因此战争频繁,当时军⼒最弱的蜀国,虽然拥有许多猛将,但是独缺⼀位谋⾂替他策划。
他从谋⼠徐庶和司马徽那⾥,得知诸葛亮是⼀位精于谋略的⼈才,便决定亲⾃去请他来共谋国事刘备第⼀次亲临诸葛亮的住处——卧龙岗时,不巧诸葛亮正出门在外,刘备只好⽆功⽽返。
好不容易等到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度驾临卧龙岗,不巧这次刘备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但是他并不灰⼼,过了⼏天,他进⾏了第三次造访。
这⼀天,当刘备到达时,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便在岗外静候,等诸葛亮醒来,刘备向他说明来意,并诚⼼地请他出⼭为蜀国效⼒,早已不管世事的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分感动,便同意了。
这就是历有名的“三顾茅庐”。
【赏析】 “蜀魏吴,争汉⿍。
”东汉之后,天下分为蜀、魏、吴三国。
“蜀”, 河北琢郡⼈刘备建⽴,统领四川⼀带。
三字经千字文全文解释
三字经解释三字经》自南宋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创作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三字经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普通话朗读广东话朗读〖解读〗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普通话朗读广东话朗读〖解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普通话朗读广东话朗读〖解读〗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普通话朗读广东话朗读〖解读〗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三字经(下)
三字经(下)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兴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辽于金,皆称帝。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
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
清顺治,据神京。
至十传,宣统逊。
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书,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
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63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这句话是说:东汉末年,魏、蜀、吴争夺天下,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氏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启示: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这一类的古典小说可以作为我们接近和了解历史的一个途径。
魏主曹丕,曹操之子,篡汉献帝位,国号魏,建都洛阳。
其前的蜀汉刘备、东吴孙权、北魏曹操三家,已经在争夺汉朝的天下。
三国时期的历史并不长,只有六十年的时间,其中蜀汉历刘备、刘禅二主,43年;东吴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主,52年。
北魏曹氏勉强支撑了五代,46年“五马同曹”的局面。
至司马师废曹芳、戮曹爽、刺曹髦,到司马炎手里,干脆逼着曹奂禅位,又灭蜀灭吴,统一了天下。
司马炎立晋,建都洛阳,史称晋武帝,开始了西晋王朝五十一年的历史。
晋武帝统一全国,志满意得,开始“日事游宴”“怠于政事”。
司马氏家族本靠阴谋起家,善于玩弄权术,但司马炎却生了个白痴儿子司马衷。
公元290年,司马衷即位,就是历史上晋惠帝。
西晋出了这样一个痴呆皇帝,野心家们于是蠢蠢欲动。
各地的诸侯王为争夺帝位展开了厮杀,史称“八王之乱”。
王朝内部的“八王之乱”延续了十六年,到了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了晋惠帝,另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晋怀帝。
外部的“五胡乱华”也开始了,司马炽的怀帝才做了六年,就被北汉王刘聪俘虏了。
刘渊、刘聪父子,本是北方的匈奴贵族,自称汉王。
刘渊死后,刘聪继位开始进攻洛阳,先攻陷洛阳杀了晋怀帝,又攻下了长安。
西晋王朝,由司马氏阴谋篡夺曹魏政权开始,经过祖孙四代,总共才维持了五十一年,其结局比曹魏还要凄惨。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起兵作乱,前后一共出现十六个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的国都长安虽被攻陷,但南方还在晋朝掌握之中,于是北方的士绅贵族纷纷逃到江南避难。
镇守建康的琅琊王司马睿,挑选有名望的士绅一百零六人辅佐,于公元317年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称为晋元帝。
为与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东晋。
两晋的历史,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四年,共计155年。
本公众号秉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思想”的宗旨,力争使更多的人有所认知、有所收获、有所领悟,进而得以发扬国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