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教学内容《圆的认识(一)》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中的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圆的概念、性质和特征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的理解。

2.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一)》2. 定义:圆是由一组等距离于圆心的点构成的图形。

3. 基本概念:半径、直径、圆心。

4. 性质:对称性、周长、面积。

5. 应用: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计算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3. 应用题: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教案共计约500字,如需进一步扩充至2000字,可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深入阐述相关细节,例如:- 教学内容部分可以具体列举本节课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包括相关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地识别圆的基本元素:圆心、半径、直径和圆周;
•能够知道圆的性质: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
•能够正确地绘制圆的相关图形;
•能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1.圆的定义和基本元素的概念解读
2.圆的性质和相关定义
3.圆的应用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沙盘等方式展现圆形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形状,引入本节课程内容。

3.2 观察圆、圆心、直径、半径和圆周
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和基本元素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圆、圆心、直径、半径和圆周的特征。

3.3 圆的性质
•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
•相交的两条弦相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相切的两线段的长度相等。

教师介绍圆的性质和相关定义,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些性质。

3.4 圆的应用
•绘制圆的相关图形;
•通过圆的相关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和练习,让学生应用圆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

3.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4. 教学评价
1.通过练习检验学生掌握圆的基本元素和性质;
2.给予学生实战问题进行创新思考的实际应用;
3.教学互动的质量,学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2.《小学数学教材》
3.《小学数学导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52-56页【教材简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他们的周长、面积计算。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做好前序铺垫。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

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目标】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1.通过画圆来理解、感悟圆的特征2.在探究中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谈话: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私家车越来越多,除了私家车你还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2.课件呈现(1)引导学生观察(2)谈话:这些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大部分学生会发现:轮子都是圆的(3)引导学生质疑大部分学生能质疑: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的?(4)过渡: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呢?从数学的角度应该怎样解释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5.1.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5.1.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5.1.1《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会画圆,能找出一圆的半径和直径,知道圆有无数条半径,半径都相等;圆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美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会画圆。

2. 教学难点:找出一圆的半径和直径,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然后引出圆的概念。

2. 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发现圆的特征。

教师可提供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圆规、圆形卡片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圆的特征。

3. 深化理解:教师讲解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尝试画圆,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4. 实践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知识进行解答。

如: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这个圆的直径;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等。

5. 总结归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圆的特征,以及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内容。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一些不同大小的圆,并找出它们的半径和直径。

2. 让学生测量一些圆形物品的半径和直径,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3. 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的知识?举例说明。

五、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圆的特征:曲线、封闭、无限多边形3. 圆的半径、直径4.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5. 画圆的方法6. 实际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师:黑板上的这个圆半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三、拓宽应用。

1.请同学们利用公式,求出“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是多大。

建议:可以先画模拟图,然后想办法得出比预定范围小了多少平方米。

2.自主练习第1题。

3. 自主练习第2题。

第3题。

给出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4. 自主练习第3题。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试算,交流时说说计算的顺序。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让学生独立画图,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c÷2×r=πr×r=πr2s=πr2教学反思探究过程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画一画,剪一剪。

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圆纸片上再画一个同心圆,然后把里面的圆剪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师:刚才同学们剪成的图形是环形。

想一想怎样计算环形的面积?2.下图阴影部分是个环形。

它的内圆半径是10厘米,外圆半径是15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讨论:如何求环形的面积?师:综合算式解答,怎样列式?学生动手画、剪,然后观察发现新图形。

学生讨论如何求出环形的面积,得出: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学生的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1)外圆的面积:3.14×152=3.14×225=706.5(平方厘米)2)内圆的面积:3.14×102=3.14×100=314(平方厘米)3)环形的面积:706.5-314=392.5(平方厘米)试算,然后交流S外圆-S内圆=3.14×152-3.14×102=3.14×225-3.14×100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师:求环形面积有简便算法吗?S环形=S外圆-S内圆=πR2-πr2=π(R2-r2)。

五 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五 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圆的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圆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3. 深入学习: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这些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说明其特点。

2. 请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圆的周长1. 圆的周长定义: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界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之和。

2.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的周长C可以通过公式C=2πr计算,其中r为圆的半径,π(圆周率)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一、师生谈话,导入本课知识师:黑板上出示一个圆,同学们认识吗?圆,并不陌生。

师:生活中那些物体面是圆形的?师:生活中石子掉到水里波纹也是圆形的,能说完吗?说明圆有很多很多——无处不在。

早在26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就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是圆形。

”其实,圆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得大量存在,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美,与其它平面图形相比,它还有许多自己特有的特性。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圆。

(板书认识圆)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如果在纸上让同学们画一个圆,你想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师:你认为这些工具中最容易画圆的是哪一种?师:拿出圆规画圆?出现什么问题了?(画圆时应该注意什麽?) 师:师:怎么用呢?(两交叉开,针尖固定在纸上,两只脚间距离不变,另只脚旋转一周)师:再画几个圆,想:圆的位置是由谁确定的?(生:针尖。

)师:针尖固定的这点就叫圆心。

用O表示。

(边说边在黑板上演示)师:再画几个大小不一的圆,想:圆的大小由谁确定的呢?生:两脚之间距离。

师:两脚间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用R表示(是边说边演示半径)师:根据老师演示的试总结什么是半径?(老师板书)师:画一条直径,试总结什么叫直径?(老师板书)师:在你画的圆中找到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标出来。

师:找一个圆10秒钟内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师:你发现什么?师:圆的各部分名称同学们都知道了,圆还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画好的圆剪下来,自己选一个吧。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圆的认识》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圆的认识》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56页《圆的认识》。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11册第五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它是学生在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难点、关键】探究半径的特征及特点,渗透直觉认知的数学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图钉、线、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1、回顾旧知,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想想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研究圆(板书课题)好!上课观看大屏幕,想想如果确定这个长方形的大小,我们至少需要几个数据?那两个?那问题来了,长方形四条边,为什么只要两个数就可以确定大小?正因为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所以尽管长方形有四条边,我们只要两个数就可以了!那正方形呢?理由一起说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只需要一个数就能够决定正方形的大小,同学们请看,长方形的大小由长和宽决定,正方形的大小由边长决定,那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圆由有什么决定呢?2、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圆规带来了吗?认识圆规吗?简单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在画圆的过程中要手握着柄,指针固定好,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在老师提前给你准备的白纸上画出三个圆,可以大小相同,可以大小不同,画完的同学坐好示意老师!好了,孩子们,抬头请看,观察这三个大小相同的圆,你能找到不同的地方吗?那位置又由谁决定呢?生:指针固定的地方?师:这个地方我们在数学上叫圆心!请在你的圆中找到圆心并标上字母o,同学们这三个圆大小相同吗?那我来采访一下,你们画大小不同圆的窍门是什么呢?生: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师:想象一下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大,这个圆就变大,距离变小,圆就变小,一句话谁决定了圆的大小?你能在你的一个圆中找到两脚间的距离实际上就是哪到哪的距离吗?能用一条线段表示吗?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这条线段的一端在哪?另一端在哪?圆边上在数学上叫做在圆上,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小写字母r来表示,现在请在你的半径上标上字母r,现在谁能专业的告诉老师,谁在决定圆的大小?想象一下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同学们你想一想,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哪选哪一条呢?现在老师把你们的直觉写在这,老师再确认一下半径的条数无数条,确定吗?为什么?长度都相等,确定吗?为什么吗?带着这两个问题,四人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我相信聪明的小组肯定能够想出不同的答案,开始吧3、分析特点,得出结论我发现随着讨论的深入,很多同学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无数条,谁能给出你的见解?接下来将深入研究一个圆内半径的条数以及半径的长度4、确定关系,得出结论在圆中还有一种线段它也能够确定圆的大小,对直径,用d表示!你能凭借你的直觉画一条直径?老师找了这个几幅作品,如果你认为是直径掌声鼓励,那同学们你们画的都是直径吗?只会画不会说是不行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什么样的线段叫做直径吗?孩子们总的来说,穿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有这样的特征,直径呢?无数条我们不做讨论直径都相等吗?除了用测量、圆规比较之类的还有其他方法能够说明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还有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d=2r】5、观察作品,引起联想由学生的作品联想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逐步形成空间观念6、应用知识,解释现象7、课堂小结。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特征、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及其画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及其画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1.教法指导思想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2.教法设计(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3)探究式教学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说学法1.学法指导思想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学法设计(1)启发式学法: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探究式学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合作式学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饼干、硬币等),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圆这个概念,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圆形物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讲授新知(1)讲解圆的基本概念: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圆,圆是由什么围成的图形。

圆的认识教案(6篇)

圆的认识教案(6篇)

圆的认识教案(6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时:3课时(预习指导课、展示课、反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材简介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

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过程(预习指导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二、探索新知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找有代表性的到黑板上来画一下。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

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小组内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完整版)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x

(完整版)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x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 1“圆的认识” 52— 56 页。

【教材简析】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圆周长、面积及圆柱体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回忆感知生活中的圆2.课件呈现车辆的图片谈话:从古至今的车辆在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大致能出子都是形的。

)追:子什么要成形的呢?引学生猜想,引出——的。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借助材料画——初步感知(1)学生小合作,用准的材料画。

:学生可能借助形物体描,可能借助画⋯⋯画好后小内交流一下画的方法和画要注意的地方。

(2)交流指名画的方法,引学生比和以前学的平面形有什么不同。

引出:是由曲成的平面形2.用画——理解概念(1):如果再你在上快速地画一个,会那种方法?(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画)追:什么?交流明确,用画的范、准、快捷、随意大小。

(2)操作,用画。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行交流,指出,明确画的方法及注意的。

根据学生口答画方法:①定②定点③旋学生交流:大家画的都一大?位置一?通交流明确:尖(点)位置不同,所以的位置不同;两脚开的距离不同,所以的大小不同。

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窗口一:《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高密市朝阳小学徐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圆的认识” 55- 56页。

【教材简析】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规画圆。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圆周长、面积及圆柱体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尖系;会用圆规画圆。

2 •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中半径和直径的尖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5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习:创设情境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呢?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的认识二、研:合作探究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1)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2)组织交流指名说画圆的方法,弓I导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2 •用圆规画圆----- 理解概念(1)谈话:如果再让你在纸上快速地画一个,会选择那种方法?(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圆规画圆)追问:为什么?交流明确,用圆规画的规范、标准、快捷、随意大小。

(2)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明确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①定长②定点③旋转组织学生交流:大家画的圆都一样大吗?位置一样吗?通过交流明确:针尖(点)位置不同,所以圆的位置不同;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不同,所以圆的大小不同。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圆的特征。

2.熟练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圆心、半径、直径。

3.能根据给定的圆的相关信息,求解圆的面积和周长。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圆的概念和特征。

2.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教学难点1.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导入问题:“一个形状又尖又长的图形叫做什么?”2.引出圆形的概念:展示一张圆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任何一条线段的终点和起点都与圆心相等,并且半径相同。

(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3.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点并进行概括,例如:“圆是一个没有边界、没有拐角的二维图形。

”2. 讲授圆的术语和定义1.引导学生观察圆形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指出圆的特点和定义,例如:“圆心是圆的中心点,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2.配合圆形图片,引导学生熟悉圆的基本术语,例如:“圆心、半径、直径、圆周、弧、扇形等”3. 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1.经过讲解,提供一些简单的圆的相关问题,例如:“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一个圆的直径为12cm,求它的圆周长是多少?”等等。

2.强调解题步骤,以及如何将图形转化为算式。

4. 拓展和巩固1.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教学方法排除传统的说教方式,加强思维性和互动性。

例如,引导学生发现和讨论圆的特点,并且利用圆画图加强学生对圆的理解和识别。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以“圆的认识”为主题,重点介绍了圆的术语和定义,并讲解了一些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方式。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讲解,也有图形示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中文表述不准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词汇的教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圆的认识”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

学情分析: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一定的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积累。

这些方法可以为课堂中学生研究圆的特点有一定启发。

同时,学生体会到圆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能举出生活中圆的例子,但不能很准确地对于生活中圆的例子进行描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准备:教学圆规、尺子和课件。

学具准备:圆规、尺子、练习本教法:情境创设法与观察归纳法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学什么?师:你从哪里知道的?师:屏幕上有,还有吗?师:没错,还有圆规。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联想。

那么看到这个“圆”字,你联想到了什么?师:哦,一个“圆”字能让大家浮想联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自然现象,看看在这些现象中,你能否找到圆?师:找到了吗?有什么感受?师:是的,圆是那样的光滑,又是那样的饱满、匀称,所以2000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赞美“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画圆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半径、直径、圆心。

2.掌握圆的性质,例如:所有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能够画出给定半径或直径的圆,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圆内外切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圆的相关术语及性质。

2.圆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3.圆内外切的问题探究。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

2.老师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引出“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3.2 讲解(15分钟)1.老师讲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并用白板示意图进行讲解。

2.老师讲解圆的性质,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3.3 实践(25分钟)1.学生分组,使用圆规和量角器练习画圆,并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2.学生计算给定半径或直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圆的性质。

3.学生探究圆内外切的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3.4 总结(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探究圆内外切问题的解决方法。

2.老师再次强调圆的性质和相关计算公式。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今天的收获和问题。

四、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圆的认知兴趣,但需要把握好时间和方式,避免浪费时间和过于随意。

2.讲解环节最好用形象生动的方式,例如在白板上画出圆的示意图,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3.实践环节需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总结环节最好给学生留足时间讨论和总结,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从而深化对圆的理解和应用。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 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圆是曲线图形”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在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图形”这一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及画法。

教学难点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幅生活中的图片,如车轮、钟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1. 圆的认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圆形的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圆的特点: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 圆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并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并记住圆的各部分名称。

3. 圆规画圆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圆规画圆,并讲解画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用圆规画圆。

三、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如画指定大小的圆、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认识和画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加深对圆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圆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使学生认识了圆,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了用圆规画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规画圆的方法圆规画圆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技能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圆规画圆。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特点和圆周率的含义;2.会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3.能够求解有关圆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的特点和周长的计算;2.直径和半径的测量和计算;3.圆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和求解。

三、教学难点1.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求解;2.圆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和求解的思维转化。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2.讲授法;3.演练法;4.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了解到圆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环节2.1 圆的特点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对圆的特点进行讲解,重点强调直径、半径和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2 圆的周长公式通过实例演算,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

2.3 圆的测量通过实验室实际操作和示范,教授直径和半径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

3. 演练环节3.1 练习题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直径、半径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检测掌握程度。

3.2 拓展练习通过提供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环节通过讲解和复习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对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将圆的特点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六、教学评估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考察学生对于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圆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应用方面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并且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圆的认识”52—56页。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圆周长、面积及圆柱体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回忆感知生活中的圆
2.课件呈现车辆的图片
谈话:从古至今的车辆在设
计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大致能说出轮子都是圆形的。


追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呢?
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
(1)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

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圆……
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2)组织交流
指名说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用圆规画圆——理解概念
(1)谈话:如果再让你在纸上快速地画一个圆,会选择那种方法?
(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圆规画圆)
追问:为什么?
交流明确,用圆规画的圆规范、标准、快捷、随意大小。

(2)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明确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①定长②定点③旋转
组织学生交流:大家画的圆都一样大吗?位置一样吗?
通过交流明确:针尖(点)位置不同,所以圆的位置不同;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不同,所以圆的大小不同。

(4)练一练: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2厘米,按步骤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的好。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谈话: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第53页自学。

全班交流:反馈圆心、半径、直径(让学生上台画、板书)
出示课件:判断下面的线段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为什么?。

①②③④⑤
2.回顾画圆过程,理解原理,内化概念。

谈话: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回头看一下刚才我们画圆的过程,里面就蕴含了这些知识,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明确:针尖及圆心,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及半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合作探索,掌握特征
(1)谈话: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圆的特征了,请将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拿出来小组合作进行研究。

(2)小组合作,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讨论研究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交流:操作过程中对圆又有了哪些更深入的认识?
预设:大部分学生能会发现圆的直径和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相等,所有的半径也相等;同一个圆中,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圆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
(如果学生学生说出,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适时追问:所有的所有的直径都是半径的两倍吗?使学生明确:必须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生小结: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

直径有无数条,都相等。

d
d=2r 或r=
2
(课件出示数学史料)通过课件介绍,加深对圆特征的理解。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车轴应该装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画演示)
2.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
(2)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小。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
3.课件出示
4.课件出示:6位同学参加趣味“套圈”比赛,场地设计如下。

①这样设计比赛公平吗?
②请你设计并画出比赛场地示意图。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全面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怎样画圆,什么是半径、直径,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特点和关系。


课后作业:(1)你能用几种方法量出1元硬币的直径?
(2)找一找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事例,并思考这是应用了圆的那些特征。

(3)与同学合作,在操场上画出练习题中套圈比赛的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