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表达方式 刘禹锡
《陋室铭》全文赏析
《陋室铭》全文赏析《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全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注释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山不二句:山不在于高不高,有神仙居住就名闻远方。
水不二句:水不在于深不深,有龙潜藏着就有灵验。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斯是二句:这座简陋的房子,也正是由于我具有美德而散发出芳香。
斯、是,都是代词,这。
惟,只。
馨(xīn欣),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苔痕二句:点点青苔滋生上了台阶,台阶因而呈现着绿色;草色映入帘帷,室内也显得一片青翠。
痕,斑迹。
谈笑二句:在室中一起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相互往来的没有一个不识字的人。
鸿儒,大儒。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文化的人。
调素琴:即弹琴。
调,抚弄乐器。
素琴,朴素无华的琴。
阅金经:读佛经。
金经,古代用混金(一种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无丝竹二句:是说悠闲地调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潜心静默地读经,用不着处理官府事务那样劳神。
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
案牍(d读),官府公文。
形,指身体。
南阳二句:是说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子云亭也是简陋的,但都因主人而闻名。
言外之意是以自己的陋室和它们相比。
《陋室铭》刘禹锡-诗歌赏析及解读
《陋室铭》刘禹锡-诗歌赏析及解读《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讲述了他住在一间简陋且破旧的房子里,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意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美好追求。
首先,诗人详细描绘了自己简陋的居所,其中用词朴素而有力,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审美和洞察力。
其次,诗人在表现自己居住环境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他认为,人生不是拥有富贵和华丽的家居物品,而是拥有一颗感悟美好生活的心灵。
在这间简陋的屋子里,诗人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自然,去感悟生命的本质,同时也在寻找自己与世界的联系,从而获得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整首诗的意境以“陋室”表现出来,贯穿了“宅心”与“天地之性”这一主题。
诗歌中的“陋室”虽然简陋,但却体现了诗人心灵的丰富与高尚。
诗人的“宅心”表现在他不断地思考和探寻生命的真谛,在简陋的居所里寻找生命的意义。
而“天地之性”则体现在诗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中,他从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生命美好价值的追求。
总的来说,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首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的诗歌,它通过对自己简陋的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探索和追求。
这首诗也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丰富和妆饰的华丽,而在于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而这种认识和感悟是可以在简陋的环境中获得的。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诗中讲述了他所居住的陋室的破旧和简陋,但是他依然能够从中发现值得欣赏和领悟的东西。
这首诗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现实意义。
首先,《陋室铭》告诉人们,即使身处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寻找到美好和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学会从中寻找到积极的一面,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陋室铭》告诉人们,不要被物质所迷惑,而是要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和内心的体验。
我们应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素质。
陋室不陋 意味幽深——析《陋室铭》的修辞手法
陋室不陋意味幽深——析《陋室铭》的修辞手法《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文章,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 借景抒情:文章通过对陋室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文章开头就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里的山水就是作者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2. 对比反衬:文章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其他人的生活环境,反衬出自己的陋室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精神的富足和内心的安宁。
比如,文章中写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的对比反衬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财富的不重视,而对于精神财富的追求。
3. 排比句式: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有力,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文章中写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里的排比句式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也使读者更加容易记忆和理解。
4. 借物寓意:文章中通过对一些物品的描写,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文章中写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里的苔痕和草色,寓意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推崇。
总的来说,《陋室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智慧。
最新分析刘禹锡的《陋室铭》
分析刘禹锡的《陋室铭》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文”,通篇81字,情与景相互交融,所抒发的情感非常的真挚,表达了诗人刘禹锡的雅致的情趣。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的《陋室铭》,欢迎阅读!《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成了有灵气的水了。
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装饰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耳朵,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解析:《陋室铭》的作者,从来标明是唐刘禹锡,但也有人考据出来,说不是他的作品,因为未曾收进最初编成的他的集子,故而存疑。
但不论是谁的文笔,能用八九十个字,写出这番精粹至极、凝练至极、余味无穷至极的意境,是不由人不折服至极的。
中国是散文大国,汉魏以来,迄至明清,有别于诗赋的散文文体,巍然为文学的主流。
例如唐宋八大家诗歌的成就,固然千古吟唱,家传户诵,但他们更以著作论述的笔墨,在文学史上占得一席荣耀的位置。
一般提到韩、柳、欧、苏,都是先想到他们的文章,然后,才是他们的诗篇,就足以说明散文在中国文学中的分量。
刘禹锡在唐代诗人中是较有影响的一位,诗胜于文,文章除了这篇《陋室铭》,余者更寥寥了。
他历仕顺宗、宪宗、文宗、武宗,曾为王叔文党,玩过政治。
不过他玩得不甚成功,为“八司马案件”的主角之一,被流放连州。
相反,艺术上倒很有成就,以诗名噪世。
诸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等等名句,直到今天,犹传唱不已。
部编版语文七下《陋室铭》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七下《陋室铭》注释译文赏析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仕途坎坷,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选自《刘禹锡集》。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有名,名词作动词。
灵:神异。
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指示代词,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只。
吾:我。
馨:指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陋室铭》主题思想 刘禹锡
《陋室铭》主题思想刘禹锡《陋室铭》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陋室铭》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对于居室的描写,表达居室主人高雅的情趣。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陋室铭》主题思想,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主题思想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
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
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
真是陋室不陋。
《陋室铭》赏析【解题】本文选自《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在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但始终刚直不阿,坚守自己的节操和信念。
在贬谪期间,他一方面从事诗文创作以排遣苦闷,一方面追求闲适的生活来调节精神,他在朗州筑楼,在连州建亭,在和州建陋室。
和州即今安徽省和县,今存陋室位于和县城关历阳镇,为清乾隆年间重建。
“铭”是一种文体,属“箴铭”类,可用于称扬功德,如班固的《封燕然山铭》;更常用于申明鉴戒,如“座右铭、器物铭、室铭”等。
初中语文教案:陋室铭的文学风格及表达方式
初中语文教案:陋室铭的文学风格及表达方式《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其文学风格深受当时士人和文化人的喜爱。
本文将就《陋室铭》的文学风格及表达方式进行探讨。
一、文学风格1.洒脱自然的风格《陋室铭》的写作风格洒脱自然,表达出了作者的豁达个性和不拘束的境界。
在文中,刘禹锡采用了朴实自然的语言,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用最纯粹的语言表现了对贫寒境地的宁静和欣慰,这种不加修饰,不掩盖真实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天真朴素的美。
2.哲理性深刻的风格在《陋室铭》中,作者深刻地反映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和精神都有着极高的追求,把日常琐事和精神层面有机融合,浓缩出了人生的宏大哲学。
如文章中的“夫何能为者,各有所执”之类的名句,把“为仕”、“为学”二者的分界和人生价值的选择概括在其中,颇有哲理性和深度。
二、表达方式1.艺术的造形方式《陋室铭》的艺术造形精湛,把小小的平民生活,淡淡地表现为一幅意境深厚、细节丰富的画图。
刘禹锡巧妙地运用了抒情手法,通过寓言手法来描绘自己的生活境况和自然环境,在独特的语言中抒发出了内心的感受,达到了艺术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2.感性的描写方式在具体的描写上,《陋室铭》注重用感官表达对景物和事物的感性认知。
如文中“一炬微光,涓涓涤若穷津,砥砺所磨,透彻为理”,通过描述灯光微弱,有如涤荡的穷津,让人想起我们拼命掩埋的浮躁、显露出生命的真理。
《陋室铭》是一篇精致的诗文,它的文学风格深受士人的追捧,并且被后人视为传世佳作。
其洒脱自然的风格和深刻哲理,表达了作者对贫苦人生的宽容与豁达,以及对于精神追求带有哲学性的思考。
同时,在表达方式上,它运用了艺术造形和感性描写的方法,将内心情感与外在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美与感动共存的效果。
刘禹锡的陋室铭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刘禹锡的陋室铭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该文章通过描述自己的住所——一个简陋的小屋,道出了作者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内心富足的求索之道。
在《陋室铭》中,刘禹锡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展现了一种平淡而又富有哲理的生活理念。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的居所,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深思熟虑。
作者并没有渴望奢华富贵的境遇,而是以一种轻松、宽厚的态度接受了自己拙陋的居所。
文章中的“陋室”被赋予了一种象征的意义。
它不仅是作者的居所,更是一种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拒绝和反思。
刘禹锡生活简朴,拥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屋,但他并不感到失落或不满。
相反,他以平和的心态观察世间百态,淡泊名利,专心致志地追求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真谛。
《陋室铭》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作者通过他对陋室的描述,引发了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刘禹锡通过自己简陋的居所,反思了现实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的盲目竞争和执着,呼吁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心灵的栖居与修养。
这篇文章正是凭借着对于人生的深邃思考和独特的写作风格,使得刘禹锡的《陋室铭》成为了一篇广为流传、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
它引领着人们思考简单而真实的生活,呼唤追求内心富足和价值的追求。
这一思想不仅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更一直激励着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文章介绍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名篇的背景和重要性。
其次,文章提出了本文的目的,即对该作品进行解释和分析,揭示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考。
正文部分包含两个解释内容。
首先,文章解释了陋室的象征意义。
通过分析文章中陋室的描述和刘禹锡的思考,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文章解释了陋室的哲学思考。
通过分析刘禹锡的哲学观点和对陋室的思考,探讨其中所体现的人生哲学和对世界的看法。
《陋室铭》刘禹锡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赏析《陋室铭》刘禹锡赏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短文。
构思很新颖,通篇采取托物抒情的方法,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现作者高尚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篇作品可能写于刘锡被贬谪朗州司马以后,文中对官场卑污和世俗尘的弃,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
文章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点出陋室,而是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为铺垫,引出“斯是陋室,唯吾德。
” 这种以比兴起笔,贴切自然地引入正题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者用山水陪笔,来衬托文章的主旨,表达了陋室虽然简陋,但我——居住的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播,陋室也就不陋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那么房子呢?自然不在于宽敞华丽,只要有位杰出的人物居住就会受到人们的仰慕。
本文就是用这种方法引题,从“山”、“水”引到“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直接点出了题旨。
“惟吾德磐”是“由于我的道德高尚,(陋室就)出名了。
”“”在此处应指“陋室”的名声飞扬远方,“陋室”是狭隘简陋的房子。
杜甫《甘林》诗:“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
”因此,“陋室”也是被人瞧不起的屋子。
但是,刘锡的“陋室”,因其主人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也就具有好声誉,引起人们注意,远近出名了。
而文中刘锡以“陋室”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但突出了他的道德高尚,更证实了“陋室”的“香”之远闻,名扬四方。
“”字这样解释,“斯是陋室,惟吾德”就与起首二句紧密联系,互相照应了。
意思说,这虽然是个狭小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格高尚使它也变得美好,散发出花木般的芳香。
“”字的本义是花草树木的香气,移用来描写人的品德,这用的是“移就”的修辞手法。
“陋室”因“德”而“”,这就点明全篇的中心思想。
接着,作者描述了陋室的有关情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外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对陋室幽静清雅的景色的喜爱之情。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一.主题:《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作品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选自《全唐文》。
三.题目解释: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形式短小,文字简洁。
四.重点字词解释。
五.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陋室不陋,请说明理由:人品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六.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的写法(2)反向立意的构思(3)对仗工整,押韵(4)采用类比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5)立意新颖,不落俗套(6)用典,引用名人语录。
(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7)山水起兴七、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押的韵是:ing八、.内容理解⒈表现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⒉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⒊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⒋提挈全文大意的词:德馨。
⒌拿"陋室"与古代贤人“名人”相类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⒍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⒎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⒏本文写法:托物言志⒐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⒑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阅金经。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3、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刘禹锡的简朴生活与人生态度
陋室铭:刘禹锡的简朴生活与人生态度
1. 简介
"陋室铭"是唐代文人刘禹锡所作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对于他自己居住环境的描述,反映了刘禹锡所追求和推崇的简朴生活方式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刘禹锡的简朴生活
刘禹锡在文章中描绘了自己居住的"陋室",这个词常常被解读为他所居住的破旧狭小之处。
然而,在这样一个拙斋中,刘禹锡却能够过着舒适自在的生活,并将其与富贵繁华相比较。
他以简约、寒素、自给自足为美德,不追求奢侈并对物质享受持谦逊态度。
3. 人生态度
在《陋室铭》中,刘禹锡表达了他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尽管他身处贫困之地,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抱怨,相反,他从容以对。
他以自己为例,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用平静和欢乐的态度面对困境,并寄望于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有志向有品质的人。
4. 影响力
《陋室铭》作为一篇反映简朴生活与人生态度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强调了简单而满足的生活方式,并表达了对物质追求和浮躁时代风气的反思。
这种积极向上、朴素真实的人生观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引导着更多人重新审视并珍惜一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5. 结论
刘禹锡通过《陋室铭》描绘了自己简朴而满足的生活,并呼吁人们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
这篇散文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领着读者去思考人生价值和对待物质享受与内心愉悦之间关系。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
禹锡《陋室铭》赏析禹锡陋室铭赏析【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诸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矮,有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生存)就是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损身心。
(它好比)诸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资料来源于网络,感分享)第一部分(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第二部分(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中的特殊句式
陋室铭中的特殊句式《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以表达自己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下面是一些特殊句式的相关参考内容,供您参考。
1. 对偶句陋室铭中有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偶句,通过将两个相似、相反或相互对立的意义呈现在同一句中,突出了诗人思想的深刻性。
参考内容:在生活中,有时我们感到某种心情或某种思考,却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
正是这种难以言说、难以描述的真实心境,才能够无言地体现出智慧和深邃的思考力。
2. 省略句陋室铭中有一句:“其间题诗箴,列置最可观。
”这是一个省略句,通过省略主语“我”和动词“将”,使句子更加简洁有力。
参考内容:在陋室中,诗人把自己的诗句和箴言挂在墙上,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些诗句和箴言,正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3. 反问句陋室铭中有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问出一个问题,来表达作者对于“情”这个主题的深思和疑问。
参考内容:人们在世界上一生中经历了很多事情,在这些事情中,有些会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有些则会让人感到痛苦和绝望。
然而,我们又为何要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个名为“情”的东西呢?它真的值得我们去执着和追求吗?4. 感叹句陋室铭中有一句:“香菱古渡日沉沉。
”这是一个感叹句,通过表达作者对于香菱古渡日落的感叹,来表达他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的思考。
参考内容:香菱古渡的太阳慢慢西沉,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的生命也在不断逝去。
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禁让人感到迷茫和感慨。
5. 比喻句陋室铭中有一句:“扰乱好梦情常随。
”这是一个比喻句,通过将情感比喻为扰乱美好梦境的因素,来表达作者对于情感的困扰和纠结。
参考内容:情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带给我们欢乐,同时也可能带来痛苦。
有时候,我们被情感所困扰,无法摆脱。
就像噩梦一样,情感常常伴随着我们的梦,不让我们独自一人静享片刻安宁。
《情感真挚,人生哲理——晚唐刘禹锡的《陋室铭》赏析》
情感真挚,人生哲理——晚唐刘禹锡的《陋室铭》赏析引言《陋室铭》是晚唐文学家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刘禹锡对于人生、社会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本文旨在通过对《陋室铭》进行赏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刘禹锡刘禹锡正文一、陈述环境与情感表达首先,“陋室”指代贫寒之居,本身在字面上就给人以简朴、朴素之感。
将自己所居住环境之简陋作为赞美意旨,体现了作者不求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富足的品质。
刘禹锡用豪放坦率、发自内心的笔触来描绘自己在贫困窘迫环境中的情感,不厌其烦地描述陋室之境,以表达出强烈真挚的情感。
二、人生观与哲理思考通过描写自身陋室贫寒,刘禹锡在诗中反思了生命的意义和个人追求。
他不仅从简朴环境中体味到了精神自由与清静的价值,还深入探讨了个人修行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诗中揭示了作者对于亲近自然、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越物质欲望的追求,“草木知春不久归”的观点展示了对自然过程的关注,以及"少壮工夫老始成"这句诗则道出了他对于生命经历、人生成长的见解。
三、艺术思想与表达方式《陋室铭》不仅在情感和哲理上具有独特魅力,同时也在艺术手法上给人以启迪。
诗中运用了众多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排比等等,并且采用了古代文人喜爱却少见于当时文学作品里的描写方式。
作者通过形象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言辞,成功地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人们共鸣。
四、对后世影响刘禹锡以质朴真挚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对于情感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他通过此诗激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
《陋室铭》成为了日后许多文人墨客推崇传颂的经典之作,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审美视角和思考路径。
结论晚唐文学家刘禹锡所写下的《陋室铭》以其情感真挚、人生哲理等方面而闻名于世。
该作借助简朴环境,寄托情感并探索人生意义,并以独特而动人的艺术形式赢得读者认同与推崇。
通过对《陋室铭》进行深入赏析可以使我们从中汲取到智慧与灵感,并反思自身在物质社会中追求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
刘禹锡的《陋室铭》:诗人的人生态度与追求
刘禹锡的《陋室铭》:诗人的人生态度与追求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刘禹锡被誉为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中,以《陋室铭》一诗最为脍炙人口。
这首诗以深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刘禹锡作为一位诗人所持有的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追求。
诗文背景《陋室铭》是刘禹锡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据说当时他已经失去了朝廷职位,并居住在陋室之中。
这首诗被认为是他对自己生活现状和心态的反思和总结。
诗歌内容•描写环境:刘禹锡通过几句简洁而质朴的描述,勾勒出他所居住的陋室环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些字句打破了传统对优美环境要求的桎梏,表现出了诗人对物质条件的淡然态度。
•人生观察:在诗中,刘禹锡展现了对人生的独特观察。
他看到了世间名利的虚幻性,“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诗人理解了名利所带来的空虚与短暂,因此心有所得、无怨无悔。
•追求价值•品德和学问积累:刘禹锡重视个人修养。
他通过勤奋学习和自我修炼,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水平。
“起予陋室,执法闲散;昔者庙堂,遍尽经纶。
”他表达了对自己品德和学术上追求的坚持。
•审美情趣:作为一位文艺家,刘禹锡有着对美的追求。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句描写身处粗陋环境中时突然听到美好事物的感动之情,展示出他对美感的执着追求。
•内心宁静:刘禹锡提到了“谁谓柔情似水流”,让人感受到他对于内心的宁静和淡定。
他不乱于外物,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坚持正道。
诗歌意义《陋室铭》是刘禹锡对自我的反思和对人生追求的总结,也展示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启示我们在面临困境时,要以一种豁达的心态看待周围的环境与境遇,努力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成长。
诗中所表达的品德追求、审美情趣和内心宁静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给予现代社会中人们深思和启迪。
结语《陋室铭》凭借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思想深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刘禹锡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并在此过程中找到真正的内心安宁与满足。
《陋室铭》的结构艺术
《陋室铭》的结构艺术《陋室铭》的结构艺术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托物明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佳作。
作者摄取了隐居生活的镜头作为题材,强调了于怡然自乐中陶冶情操,突出了在修身养性中昂扬热烈的进取精神和孤介不阿、清峻高洁的品格。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的结构艺术,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陋室铭》行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短文在“一吟三唱,铿然收尾”的艺术结构中深入地阐发了淡泊自处的生活情趣和不随世俗的内心情感。
一、一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行文起笔便以对仗工整的骈句紧紧扣住读者心弦,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
可谓妙语、警语,大有“一语溅起千重浪”的磅礴之势,兼有仿若两股清泉注入心田,宛同两缕温馨沁脾之感,令人吟来心旷神怡,倍觉欢慰畅怀。
作者那高歌吟咏、独赏自乐、怡然自得、蔑视显贵的感人形象顿然跃于眼前,使人肃然起敬。
作者以“高山”与“深水”为喻起兴,以自身的品格与才华反衬全篇主旨:“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品德高尚。
嚼来倍感味甘意浓,实乃“一语惊醒梦中人”,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二、三唱一唱闲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组工整的对句,道出室外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
“苔痕上阶,阶绿;青色入帘,帘青。
”两个顶针式主谓短语的糅合,把室外一片碧绿清新、映入帘内满眼青翠的舒适醉人的和谐美景组合得维妙惟肖。
可谓“置身佳境人自醉,胜似偷生乱世中”。
烘托了室主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美德懿行与高雅情趣。
二唱欣慰自乐的充实生活。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又一组工整的对句,于反衬中鲜明而生动地突出了室主品学兼优之风貌;形象的反映了主人充满乐趣的充实生活情调。
学识上的相互切磋,尽兴探讨之余,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清幽雅静的优美环境,又沉浸在“调素琴,阅金经”之中。
可谓其乐无穷.仅几笔粗线条勾勒,作者那种不与世浮沉、脱尘拔俗刻意求索的执着形象则活脱脱地飘然于前,令人怦然心动,感触良多,岂能对之不再生钦佩之情。
古文鉴赏《陋室铭》-古文观止
古文鉴赏《陋室铭》【作品介绍】《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
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的崔沔所著。
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原文】陋室铭作者:[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
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
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
南阳诸葛庐[9],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11]?”——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2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从修辞格使用的角度解读《陋室铭》-精品文档
从修辞格使用的角度解读《陋室铭》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仅有寥寥八十一字,但却言简意赅,寓意幽远。
其文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刘禹锡的一篇托物言志的经典之作。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写作技法的运用也比较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喻、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韵律感极强。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听觉上的齐整之美。
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
陋室不陋!这是作者的主观结论不言而喻,但到底是陋室因人不陋,还是人因陋室而“不陋”?这个问题历来颇受争议。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三个层次进行阐释:一、以起兴引出“陋室唯馨”的主题;二、介绍陋室日常生活;三、以贤自比,深化主题。
一词义三维度中“陋室唯馨”的突显词的意义具有三个维度:物的世界的指称意义、主观经验世界的知觉的意义、整个符号系统所给定的由语境所构成的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指示”,第二种意义是被“发现”的,而第三种意义则是被“构成”的。
《陋室铭》前两句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起兴,引出陋室,揭示主题“陋室唯吾德馨”。
我们可从词语的三维度来具体分析:第一维度,作者给我们呈现出“山”、“仙”、“水”、“龙”、“陋室”等客观物象,这些事物在原始的最初命名之后被语言弃置不顾而暴露在纯粹的物的世界中,它们作为实体,彼此孤立,不能引起主体任何主观感受。
它们期待着再度进入语言,进入语境,进入存在的整体。
第二维度,隐喻的修辞方法发挥作用。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学习!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赏析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一、(1—3句):《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二、(4—7句):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
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
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表达方式刘禹锡
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陋室铭》表达方式是什么呢?《陋室铭》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对于居室的描写,表达居室主人高雅的情趣。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陋室铭》表达方式,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表达方式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统领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
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
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
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陋室铭》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
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
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
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
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
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手以文学家名世。
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
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
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
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
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
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