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考点明细表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1. 运动与力
1.1 运动的描述
1.运动的相对性和参照系
2.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率、速度、加速度)1.2 力的描述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4.万有引力定律
1.3 力和运动的应用
1.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3.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2. 物理光学
2.1 光的反射
1.光的传播和反射
2.物体的镜像形成规律
3.镜面成像的规律
2.2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及规律
2.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及其原理
2.彩虹的形成
2.4 光的波动性
1.光的偏振和干涉
2.光的衍射及其应用
3. 物理电学
3.1 电荷和电场
1.电荷基本概念及性质
2.电场基本概念及性质
3.电场强度的计算
3.2 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2.电阻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3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发现和表示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感应电磁场的应用
4. 物理天文学
4.1 地球运动与日月食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
2.日全食、日偏食和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原理及规律4.2 星空和天体运动
1.星座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2.行星的基本运动及规律
3.恒星的运动和分类
4.3 宇宙的基本结构和发展
1.现代宇宙学的发展
2.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3.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8、光的三基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1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415、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16、汽化: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表格打印版)

1.欧姆定律
2.电阻的测量
1.电能 电功
2.电功率 3.额定电压 额 定功率
(2)电流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 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 最大测量值(量程)。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 和。 (1)电源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电压通常用字母 U 代表,单位是伏特,符号是 V。 (2)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要正确(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 源的负极),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最大测量 值。 (1)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 之和,用符号表示时可以写为 U=U1+ U2 (2)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相等,用符号表示时可以写为 U= U1= U2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通常用字 母 R 代表,单位是欧姆,符号是 Ω。导体的电阻是 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 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变阻器是能改变接人电路中电阻大小的一种元 件。 (1)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 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I=U/R (2)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这三 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 个量。 (1)根据 R=U/I,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测量计算出 电阻,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⑴发电机或电池等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 能,用电器则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⑵生活中常用的电能单位是千瓦时(KW.h),是电功 率为 1 kW 的用电器使用 1h 所消耗的电能。 1kW.h=3.6x 106 J。 ⑶消耗电能的多少用电能表来计量。电能表的计数 器上前后两次的读数之差,为相应时间段内用去的 电能。 ⑷电流做了多少功,用电器就消耗了多少电能。电 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是 W= UIt。 ⑴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定义 式是 P=W/t,即电功与时间之比。 ⑵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是 P=UI。利用这个关 系式,可以测出用电器的实际用电功率。 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此时 它的电功率是额定功率。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题型分值

2 磁场
各种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填空
情况
3 电生磁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
素有关及有什么关系”的实
验探究;奥斯特实验的做法
及其结论
4 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
解释
5
5 磁生电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6 电动机和发电 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
机
(五)、信息的传递:[考点提示]
1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
作图简
4 杠杆
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答计算
及应用、杠杆的分类和用途、 实验
杠杆的示意图。易错点是杠
杆力臂的画法
5 其他简单机械 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四)压强和浮力(6个考点)
1 压强
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 计 算 实
用效果、增大和减小压强的 验
方法
易错点有三个①理解分清压力和压强;
②压力与重力的联系与区别;
8、关于力与运动的考查 力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 理及使用、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等,大多属于概念性的内容,其中 的基本实验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二力平衡及其应用。 考查要求:以 A 等级要求为主,B 等级为“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探究摩擦力的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论依据,并能对该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作出必要的说明”这一考点在 近几年的中考中颇受青睐 考查分值和考查频率: 2015 年共 7 分;2014 年 14 分;2013 年 7 分;2012 年 4 分;2011 年 13 分。五年来考查的平均 分值是 9 分/年,考查的点主要集中在惯性(5 年全考)、摩擦力的实验探究和计算(考查 4 年, 且两年考查摩擦力的实验和计算,15、14 年两年计算,11 年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探究 和应用等。
人教版物理中考重点考点

人教版物理中考重点考点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相干科学有:化学、材料科学等。
我们有限的智力总试图在知道自然,并试图改变自然,这是物理学,乃至是所有自然科学共同寻求的目标。
今天作者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物理中考重点考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物理中考重点考点1.透亮物体的色彩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亮物体的色彩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透镜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运用:(1)当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2)当f(3)当u另: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当u=f时没法成像。
5.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6.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质量与密度7.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8.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9.密度的运算公式:p=m/v10.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样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
(水在4℃时密度,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11.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样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1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4.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15.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物理中考重点考点一、电流定律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 中考必背)

5.
6. 7. . 8. 。晶体凝固时保
9.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 声呐、B
9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源自初中物理知识总结 完美打印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① F 浮> G 上 浮
② F浮=G 悬 浮或漂浮
F 浮=G 排 ③ F 浮> G 上
浮
P=W/t W=Fs
F1 l1= F2 l2 F=1/n G η=W 有/W 总
5 / 10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
G= mg
P=F/S p = ρgh
4 / 10
1.浮力的大小
第十章 浮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 应用
1.功
2.功率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3.动能和势能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2.定滑轮、动滑轮、 滑轮组
3.机械效率
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 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原理也适 用于气体,阿基米德原理 ⑴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液体对它的浮 力,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如果浮力等于 重力,物体悬浮在液体内;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 体下沉。 ⑵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 大小相等。 ⑶气球和飞艇在空气中也遵循相同的浮沉条件。 ⑴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 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功。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 W= Fs。 ⑴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叫做功率,即 P=W/t。 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 间内所做的功。 ⑴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 量。 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的质 量越大、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在地球 表面附近,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 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 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 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 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⑴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 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 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⑴杠杆平衡时,其动力 F1、动力臂 l1,和阻力 F2、阻力臂 l2 之间满足关系 F1 l1= F2 l2。 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 离;使用滑轮组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⑵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 担物重,绳端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3第二章声现象3、4第三章物态变化4第四章光现象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第六章质量和密度6第七章力7第八章运动和力8第九章压强8第十章浮力8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8第十二章简单机械9第十三章内能10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1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1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2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3第十八章电功率13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4第二十章电与磁14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15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16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一是“看”,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测量范围),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二是“放”,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侧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三是“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值(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四是“记”,记录测量结果并应注明单位。
测量结果 =准确值 +估读值 +单位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一是产生原因不同。
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加上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二是测量误差无法避免,而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
三是由误差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而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确度更高密的测量仪器;三是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一是化曲为直法。
将无伸缩性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二是滚轮法。
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
中考物理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汇总人教版.doc

2019-2020 年中考物理 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认识和利用杠杆1、 杠杆( 1) 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 2) 影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 ;(方法提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2、 杠杆的平衡条件(1) 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2)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F1 l1= F2 l 23、 三种杠杆及应用举例:( 1) 省力杠杆:当 l1 > l 2 ( 2) 费力杠杆:当 l1 < l 2( 3) 等臂杠杆:当 l1 = l 2 时, F1<F2 。
例:扳手,撬棍,指甲刀。
时, F1>F2 。
例:钓鱼杆,船桨。
时, F1=F2 。
例:天平二、认识和利用滑轮 1、 认识滑轮和滑轮组实质 力的关系 距离关系 速度关系( F , G ) ( s , h ) ( v , v 0 )定滑轮 等臂杠杆 F=G s=h v = v 0 动滑轮动力臂是阻力F=1 s=2hv =2 v 0G臂两倍的杠杆2v =n v 0滑轮组F= 1 s=nhGn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既可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忽略摩擦, G = G 物 + G 动滑轮 ) 2、 滑轮组用力情况的判断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重物,在数绳子时,不但要明确绳子是否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重力,还要看清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只看滑轮个数。
三、怎样才算做功 1、 做功的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常见的几种看似做功而实际没有做功的情况:( 1) 物体靠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如推出去的铅球,投掷出去的标枪。
( 2)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如搬石头未搬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_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相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相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水平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能够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水准。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表格打印版)

章节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知识点 1.分子动理论 的基本观点 2.内能
3.比热容
1.热机 2.热值 3.热机的效率 4.能量守恒定 律
1.摩擦起电 两 种电荷
2.电路 串联电 路和并联电路
3.电流电流表 的使用
相关内容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 分子势能的总和。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 和热传递。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温度变化时,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Q 吸=cm(t-t0),Q 放=cm(t0-t)。 (1)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做功的机械,叫做热 机。内燃机是最常见的一种热机,其中的四冲程汽 油机或柴油机通过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 程的循环进行工作。 (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 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 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1)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 从.种形式转化成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保持不变。 (1)相互摩擦的物体各自都可以带电。自然界只有 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 吸引。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 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 C。 (2)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 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 性。 (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做绝缘体。金属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易于导 电。 (1)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电 流可以流过的路径叫做电路。电路图是用符号表示 电路连接的图示。 (2)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顺次连接到电路中,这种 连接方式叫做串联。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并列连 在一起再连接到电路中,这种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 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 量,用 I 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 A。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必备知识(共25页)

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即根据电流产生 这时就必须将研究的方向转移到由该物质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效
的效应来判断;
果上,由此来分析、研究该物质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2.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可以通过研究 转换法。转换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时常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应用到
常见物体或其物理量 分子的直径 头发直径 成年人腿长 课桌高 教室长度 住宅楼一层楼高 物理课本长度 教室门高度 一支铅笔长度
附录
数值 约10-10 m 约70 μm 约1 m 约0.8 m 约10 m 约3 m 约26 cm 约2 m 约18 cm
栏目索引
速度
时间 面积
人步行 中学生长跑 自行车 小汽车正常行驶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 真空中光和电磁波的速度 人耳能够把回声跟 原声区分开的时间 成人单只脚底面积
格间有5个小格,则分度
值为0.2 N);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为2.6 N
电流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不允许将电流表和用电器并 根据被测电流的估计值,选择相应量程,将所选量
联;
程对应的接线柱接入电路中,然后根据每一大格
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时,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 表示的电流值及每一大格间的小格数计算分度
栏目索引
附录
总纲目录
总纲目录
一、物理学史 二、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 三、常见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四、常见物理量的数值 五、中考常考物理量计算公式总汇
栏目索引
一、物理学史
1.初中常见物理学史
附录
栏目索引
物理学家
贡献
牛顿(英国)
①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②通过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证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为液态的过程叫做凝结。
汽化的过程需要吸热,凝结的过程需要放热。
液体和气体都是流动的,但液体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比气体大,因此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气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为单位来表示。
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多种类型。
⑴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是物理量。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能量可以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⑴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电场。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流的大小用安培(A)为单位来表示。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大小用欧姆(Ω)为单位来表示。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⑴光是电磁波,它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的波长和频率决定了它的颜色和能量。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光速为xxxxxxxx8m/s。
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是光学的基本现象。
光的应用包括光学仪器、光通信、光催化等多个领域。
⑴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在原子核外围运动。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是核物理的研究内容。
核反应是核能利用的基础,核能的利用包括核电站、核武器等。
辐射防护是核能利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汽化是液态物质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则是气态物质变为液态的过程。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需要吸热,而液体沸腾时有确定的温度,即沸点。
液化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来实现气体的液化。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XXX则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需要吸热,而XXX则会放热。
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光可以通过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或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传播速度约为3x10^8m/s。
(完整版)初中物理各章考点明细表

重点:是功的概念和计算;难点: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机械效率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机械效率
重难点:是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
3
功率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重点
难点:是对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的理解以及功率的计算
4
动能和势能
(1)影响几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以及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考察的知识点共73个,具体分布如下:
考点
备注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是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
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
(四)电与磁(6个考点)
1
磁现象
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及其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磁场
各种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
3
电生磁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及有什么关系”的实验探究;奥斯特实验的做法及其结论
4
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解释
5
磁生电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6
电动机和发电机
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
(五)信息的传递(2个考点)
具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示意图
难点:是重力的大小,区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易错点:是重力的方向,尤其是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方向,要注意与压力和浮力方向比较。
完整版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明细表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明细表初中物理中考主要察看的知识点共73 个,详细散布以下:一、声现象( 4 个考点)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流传:察看点是声音的产生及其流传。
考点 2 、声音的特点:察看点是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考点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察看点是防治噪声。
考点 4 、声的利用:察看点是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一)、光现象( 5 个考点)考点 1 、光的流传:察看点是光沿直线流传及其应用。
考点 2 、光的反射:察看点是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考点 3 、平面镜成像:察看点是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
考点 4 、光的折射:察看点是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光的折射现象。
考点 5 、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察看点是光与颜料的三原色及其物体的颜色。
(二)、透镜及其应用( 2 个考点)考点 1 、透镜成像规律:察看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重点)考点 2 、眼睛和眼镜:察看点是远近视眼的成因及其改正。
三、物态变化( 4 个考点)考点 1 、温度与温度计:察看点是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考点 2 、消融和凝结:察看点是消融和凝结的温度—时间图象,并能从中精选出适用的信息来区分是晶体仍是非晶体及其熔点温度。
考点 3 、汽化和液化:察看点是差异蒸发和沸腾,且对水的沸腾实验中的器材、步骤、察看到的现象及评估与沟通及其汽化和液化的方法、举措考点 4. 升华和凝华[复习指要]学生常有区分升华和凝华现象时出现错辨,但在本质生活中经常发生,关于这些现象学生应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来鉴别它的产生过程及原因,做到学致使用,从物理走向科学。
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察看。
四、电与磁(五大块)(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7 个考点)考点 1 、电路:察看点是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考点 2 、串通和并联电路:察看点是:串通电路和并联电路连结的特点。
考点 3 、电流:察看点是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正确使用电流表,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电功率、家庭电路(5个考点)
1
电能
电能的单位换算;电能表参数的理解及其电能的求法
2
电功率
电功率的计算;估计一些家用电器的功率;区分电功与电功率
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的方案设计、实验原理、电路图的画法、数据的处理及其得出实验结论
重点
4
电与热
利用焦耳定律的知识来解释相关现象
5
家庭电路
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安全用电及其排除家庭中一些常见的电路故障
1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
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
五、力学(七大块)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5个考点)
1
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微观角度看物质三种状态,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2
物质的物理属性
3
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四、电与磁(五大块)
(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7个考点)
1
电路
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
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3
电流
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正确使用电流表,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在电路图中利用其电流规律来分析做题
(四)电与磁(6个考点)
1
磁现象
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及其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磁场
各种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
3
电生磁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及有什么关系”的实验探究;奥斯特实验的做法及其结论
4
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解释
5
磁生电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6
电动机和发电机
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
(五)信息的传递(2个考点)
功的初步概念、功的原理、功的计算
重点:是功的概念和计算;难点: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机械效率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机械效率
重难点:是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
3
功率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重点
难点:是对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的理解以及功率的计算
4
动能和势能
(1)影响几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以及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具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示意图
难点:是重力的大小,区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易错点:是重力的方向,尤其是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方向,要注意与压力和浮力方向比较。
3
摩擦力
摩擦力分类、和如何增加减小摩擦力
4
杠杆
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应用、杠杆的分类和用途、杠杆的示意图。易错点是杠杆力臂的画法
5
其他简单机械
(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重点
5
机械能及其转化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六) 热和内能(4个考点)
1
分子热运动
正确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是对分子间引力、斥力的理解,中考还常考查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
内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和机械能的区别,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会判断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和结果。
4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光的折射现象
5
光的色散、
看不见的光
光与颜料的三原色及其物体的颜色
(二)透镜及其应用(2个考点)
1
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重点
2
眼睛和眼镜
远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三、物态变化(4个考点)
1
温度与温度计
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并能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来区分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及其熔点温度
易错点是:温度、热量、内能三者间的区别和并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
3
汽化和液化
区别蒸发和沸腾,且对水的沸腾实验中的器材、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评估与交流及其汽化和液化的方法、措施
4
升华和凝华
[复习指要]学生常见区分升华和凝华现象时出现错辨,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对于这些现象学生应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辨别它的产生过程及原因,做到学以致用,从物理走向科学。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
4
密度
中考热点
5
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运动和力(6个考点)
1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解释
易考点
2
运动的快慢
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3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4
力
力的理解、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重点:是能结合日常生活事例理解解释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
电压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区分电压表在电路中测谁的电压
6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利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来分析电路,判断故障
7
电阻
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二)欧姆定律(2个考点)
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
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测定小灯泡电阻实验的整个探究过程
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难点
(四)压强和浮力(6个考点)
1
压强
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易错点有三个
①理解分清压力和压强;
②压力与重力的联系与区别;
③求压强时受力面积的判断。
2
液体的压强
要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及其特点
3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产生、相关现象的解释
重点:大气压强生活中的应用。
4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其解释有关现象
易错点:学生容易理解为飞机是靠浮力上升的。
5
浮力
浮力的方向、测量、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浮力的实验探究过程
6
浮力的利用
㈠物体的浮沉条件;
㈡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五)功和机械能(5个考点)
1
功
难点:是解释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的有关现象。
5
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
②惯性的概念及解释惯性现象
6
二力平衡
(三)力和机械(5个考点)
1
弹力
弹力概念、产生条件、测量工具
易考点: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读数。
易错点:是弹簧测力计原理中的“伸长长度”和“弹簧长度”分的不清楚而导致出现的错误
2
重力
初中物理考点明细表
考点
备注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是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
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