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重大自动控制演示文稿8第3章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三章PPT课件
第31页/共66页
研究输出曲线的变化速 率对(: 3-2-3)式求导:
dy(t ) dt
—1
T
t
eT
t 0, y(t) 1 / T
y(t ) 1 et /T (3-2-3)
斜率 y(t) =1/T
1
0.632
0
B
A86.5% 98.2% 63.2 95% 99.3% %
T 2T 3T 4T 5T t
2、调节时间反映了系统的整体快速性。
3、最大偏差、超调量和衰减比反映了系 统的平稳性。
4、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调节精度。 第21页/共66页
动态性能指标定义1
h(t)
A
超调量σ% =
A B
100%
峰值时间tp B
上升 时间tr
调节时间ts
t
第22页/共66页
动c t 态性能指标定义1
Step Response
第5页/共66页
一、典型输入信号
R
1.阶跃输入信号
t
阶跃输入信号可表示为:
R
x(t
)
0
t0 t0
R为阶跃信号的幅值,是一常数。R=1时叫做单位阶跃信号,记做1(t),否则记为 R·1(t)。
表示在t=0时刻出现了幅值为R的跳变,是最不利的外作用。常用阶跃函数作为评 价系统动态性能的典型外作用。所以阶跃函数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起着特别重 要的作用。
总结:
=1/T 1
B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02重.63要63性.A28%质6.59:5%9%8.299.3%
%
0 T 2T 3T 4T 5T t
1、经过一倍时间常数,即t=T时,系统从0
上升到稳态值的63.2%。
研究输出曲线的变化速 率对(: 3-2-3)式求导:
dy(t ) dt
—1
T
t
eT
t 0, y(t) 1 / T
y(t ) 1 et /T (3-2-3)
斜率 y(t) =1/T
1
0.632
0
B
A86.5% 98.2% 63.2 95% 99.3% %
T 2T 3T 4T 5T t
2、调节时间反映了系统的整体快速性。
3、最大偏差、超调量和衰减比反映了系 统的平稳性。
4、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调节精度。 第21页/共66页
动态性能指标定义1
h(t)
A
超调量σ% =
A B
100%
峰值时间tp B
上升 时间tr
调节时间ts
t
第22页/共66页
动c t 态性能指标定义1
Step Response
第5页/共66页
一、典型输入信号
R
1.阶跃输入信号
t
阶跃输入信号可表示为:
R
x(t
)
0
t0 t0
R为阶跃信号的幅值,是一常数。R=1时叫做单位阶跃信号,记做1(t),否则记为 R·1(t)。
表示在t=0时刻出现了幅值为R的跳变,是最不利的外作用。常用阶跃函数作为评 价系统动态性能的典型外作用。所以阶跃函数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起着特别重 要的作用。
总结:
=1/T 1
B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02重.63要63性.A28%质6.59:5%9%8.299.3%
%
0 T 2T 3T 4T 5T t
1、经过一倍时间常数,即t=T时,系统从0
上升到稳态值的63.2%。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大全ppt课件
复 杂
自动控制系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程 度
加
自控原理的思维控制 方量式x:数控学制的系方统法,工被控程制的量意y识,深控制的语言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UNICATION
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3
第一节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定义 能够描述控制系统输出量和输入量数量关系之间 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t )
原因:后级电路的电流i2影响前级电路的输出电压uc1(t)。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UNICATION
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15
第二节 时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
负载效应
R1C1R2C2
d
2uo (t) dt 2
(R1C1
R2C2 )
duo (t) dt
(频域)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UNICATION
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6
第一节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建立(建模)的方法
解析法: 即依据系统及元部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 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变量间的数学表达式,并经实 验验证,从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R1C1R2C2
d
2uo (t) dt 2
(R1C1
R2C2
R1C2
)
duo (t) dt
uo
(t )
ui
(t )
机械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系统
m
d
2 y(t dt 2
)
f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ppt
前馈校正
在系统的输入端引入一个前馈环节, 根据输入信号的特性对系统进行补 偿,以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和抗干 扰能力。
复合校正方法
串联复合校正
将串联超前、串联滞后和串联滞 后-超前等校正方法结合起来, 设计一个复合的串联校正环节, 以实现更复杂的系统性能要求。
反馈复合校正
将局部反馈、全局反馈和前馈等 校正方法结合起来,设计一个复 合的反馈校正环节,以实现更全
自适应控制系统概述
简要介绍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为后续内容 做铺垫。
自适应控制方法
详细介绍自适应控制方法,如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等, 及其在自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自适应控制算法
阐述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实现过程,包括参数估计、控制器设计等关 键技术。
鲁棒控制理论应用
鲁棒控制系统概述
自动控制应用领域
工业领域
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自 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 等。
01
02
航空航天领域
自动控制是航空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如飞行器的自动驾驶仪、导弹 的制导系统等。
03
交通运输领域
自动控制也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如 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汽车等。
其他领域
此外,自动控制还应用于农业、医疗、 环保等领域,如农业自动化、医疗机 器人、环境监测与治理等。
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03
结合超前和滞后校正的优点,设计一个既有超前又有滞后的校
正环节,以同时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
反馈校正方法
局部反馈校正
在系统的某个局部引入反馈环节, 以改善该局部的性能,而不影响 系统的其他部分。
全局反馈校正
在系统的输入端引入一个前馈环节, 根据输入信号的特性对系统进行补 偿,以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和抗干 扰能力。
复合校正方法
串联复合校正
将串联超前、串联滞后和串联滞 后-超前等校正方法结合起来, 设计一个复合的串联校正环节, 以实现更复杂的系统性能要求。
反馈复合校正
将局部反馈、全局反馈和前馈等 校正方法结合起来,设计一个复 合的反馈校正环节,以实现更全
自适应控制系统概述
简要介绍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为后续内容 做铺垫。
自适应控制方法
详细介绍自适应控制方法,如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等, 及其在自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自适应控制算法
阐述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实现过程,包括参数估计、控制器设计等关 键技术。
鲁棒控制理论应用
鲁棒控制系统概述
自动控制应用领域
工业领域
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自 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 等。
01
02
航空航天领域
自动控制是航空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如飞行器的自动驾驶仪、导弹 的制导系统等。
03
交通运输领域
自动控制也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如 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汽车等。
其他领域
此外,自动控制还应用于农业、医疗、 环保等领域,如农业自动化、医疗机 器人、环境监测与治理等。
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03
结合超前和滞后校正的优点,设计一个既有超前又有滞后的校
正环节,以同时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
反馈校正方法
局部反馈校正
在系统的某个局部引入反馈环节, 以改善该局部的性能,而不影响 系统的其他部分。
全局反馈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程鹏)第三章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第三章课件
目录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控制系统误差分析 •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控制系统校正与优化
01
CATALOGUE
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设定值与被控变量之间构成的闭环反馈回 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线性与非线性、时 不变与时变、离散与连续等。
优化系统结构
通过优化系统结构,改善系统性能 ,减小误差。
04
04
CATALOGUE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时域性能指标
峰值时间
指系统输出达到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调节时间
指系统输出从设定值变化到稳态值的95%所需的时间。
超调量
指系统输出超过设定值达到的最大偏差量。
稳态误差
指系统输出达到稳态值后与设定值的偏差量。
串联校正
在系统前向通道中加入补偿环节,改 善系统动态特性。
并联校正
在系统反馈回路中加入补偿环节,改 善系统静态特性。
复合校正
结合串联和并联校正,全面提升系统 性能。
控制系统优化方法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通过最小化某一二次型代价函数,实现控制 系统性能优化。
极点配置
通过调整系统极点位置,优化系统动态特性 。
频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或波德图来判断系统 的稳定性。
根轨迹法
通过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意义
01
系统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的前提条件,只有稳定的控制系 统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目录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控制系统误差分析 •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控制系统校正与优化
01
CATALOGUE
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设定值与被控变量之间构成的闭环反馈回 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线性与非线性、时 不变与时变、离散与连续等。
优化系统结构
通过优化系统结构,改善系统性能 ,减小误差。
04
04
CATALOGUE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时域性能指标
峰值时间
指系统输出达到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调节时间
指系统输出从设定值变化到稳态值的95%所需的时间。
超调量
指系统输出超过设定值达到的最大偏差量。
稳态误差
指系统输出达到稳态值后与设定值的偏差量。
串联校正
在系统前向通道中加入补偿环节,改 善系统动态特性。
并联校正
在系统反馈回路中加入补偿环节,改 善系统静态特性。
复合校正
结合串联和并联校正,全面提升系统 性能。
控制系统优化方法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通过最小化某一二次型代价函数,实现控制 系统性能优化。
极点配置
通过调整系统极点位置,优化系统动态特性 。
频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或波德图来判断系统 的稳定性。
根轨迹法
通过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意义
01
系统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的前提条件,只有稳定的控制系 统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任彦硕)第三章PPT
线性常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和因果性等基 本假设。
传递函数模型
01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 统动态特性的重要数学模型, 其形式为G(s) = (s^2 + 2s + 5)/(s^2 + 3s + 2)。
02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对输入信 号的响应能力,包括幅频特性 和相频特性两个方面。
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案例
案例一
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模拟电路实现温 度控制系统的模拟,实现对温度的精 确控制。
案例二
飞行器控制系统:利用数字计算机实 现对飞行器的姿态、高度和速度等参 数的控制,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字实现是指利用数字计算机来实现 控制系统的方法。
数字计算机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 易于编程和实现等优点,因此在控制 系统的工程实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实现的步骤
数字实现通常包括离散化、编程、仿 真和实际运行等步骤。离散化是将连 续的时间变量离散化,以便于数字计 算机处理;编程则是将离散化的系统 模型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仿真是在计 算机上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以便于 调试和优化;实际运行则是将优化后 的控制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
03
通过传递函数可以方便地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极点和零点等 重要特性,进而进行系统分析 和设计。
动态结构图
动态结构图是描述控制系统 动态特性的图形化表示方法 ,通过结构图可以直观地了 解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信号传递过程。
动态结构图包括方框图、信 号流图和梅森图等形式,其 中方框图是最常用的一种形
自动控制原理(任彦硕第三 章
目录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 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
传递函数模型
01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 统动态特性的重要数学模型, 其形式为G(s) = (s^2 + 2s + 5)/(s^2 + 3s + 2)。
02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对输入信 号的响应能力,包括幅频特性 和相频特性两个方面。
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案例
案例一
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模拟电路实现温 度控制系统的模拟,实现对温度的精 确控制。
案例二
飞行器控制系统:利用数字计算机实 现对飞行器的姿态、高度和速度等参 数的控制,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字实现是指利用数字计算机来实现 控制系统的方法。
数字计算机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 易于编程和实现等优点,因此在控制 系统的工程实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实现的步骤
数字实现通常包括离散化、编程、仿 真和实际运行等步骤。离散化是将连 续的时间变量离散化,以便于数字计 算机处理;编程则是将离散化的系统 模型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仿真是在计 算机上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以便于 调试和优化;实际运行则是将优化后 的控制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
03
通过传递函数可以方便地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极点和零点等 重要特性,进而进行系统分析 和设计。
动态结构图
动态结构图是描述控制系统 动态特性的图形化表示方法 ,通过结构图可以直观地了 解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信号传递过程。
动态结构图包括方框图、信 号流图和梅森图等形式,其 中方框图是最常用的一种形
自动控制原理(任彦硕第三 章
目录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 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
自动控制论PPT课件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率 法来分析系统的性能。时域分析法就是根据控制系统的时间 响应来分析系统的暂态性能、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它是一种 直接分析方法,具有直观和准确的优点,尤其适用于低阶系 统。
对控制系统的定性要求是稳定、快速、准确。本章从系 统的暂态响应、稳定性、稳态误差方面进行定量分析。
第四节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五节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六节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本章 小节、重点和练习题
第八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合
第九章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下一张 最后一张
结束授课
返回首页
1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分析
一旦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就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对系 统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性能是否满足预先的设计要求。
在此范围内所需的时间。
通常该偏差范围叫作允许误差带,一般取稳态值c()的2%或
5%,用符号表示为: =2%或=5% 注意:以上四个指标的量纲为时间!
第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最后一张
结束授课
5)最大超调量(简称超调量)%:输出响应的最大值h(tp)超过稳态值 h()的部分与稳态值h()的百分比, 即
6)振荡次数N:在调节时间内,h(t)偏离h()的次数。 常用tr或tp评价系统的快速性(响应速度) 常用%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平稳度) 常用ts综合反映快速性与平稳性,也作 为整个动态过程快慢的指标.
第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最后一张
结束授课
第一节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通常,给控制系统施加一定的输入信号,通过考察系统的输出响应来 分析系统性能。
系统数学模型由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输出响应除与数学模型 有关外,还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输入信号的形式有关。可将输入信号规定 为统一的典型形式。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有阶跃函数、斜坡函数、抛物线 函数、脉冲函数和正弦函数。
对控制系统的定性要求是稳定、快速、准确。本章从系 统的暂态响应、稳定性、稳态误差方面进行定量分析。
第四节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五节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六节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本章 小节、重点和练习题
第八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合
第九章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下一张 最后一张
结束授课
返回首页
1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分析
一旦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就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对系 统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性能是否满足预先的设计要求。
在此范围内所需的时间。
通常该偏差范围叫作允许误差带,一般取稳态值c()的2%或
5%,用符号表示为: =2%或=5% 注意:以上四个指标的量纲为时间!
第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最后一张
结束授课
5)最大超调量(简称超调量)%:输出响应的最大值h(tp)超过稳态值 h()的部分与稳态值h()的百分比, 即
6)振荡次数N:在调节时间内,h(t)偏离h()的次数。 常用tr或tp评价系统的快速性(响应速度) 常用%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平稳度) 常用ts综合反映快速性与平稳性,也作 为整个动态过程快慢的指标.
第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最后一张
结束授课
第一节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通常,给控制系统施加一定的输入信号,通过考察系统的输出响应来 分析系统性能。
系统数学模型由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输出响应除与数学模型 有关外,还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输入信号的形式有关。可将输入信号规定 为统一的典型形式。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有阶跃函数、斜坡函数、抛物线 函数、脉冲函数和正弦函数。
自动控制演示文稿3
单位阶跃响应 c(t) 第一次达到稳态值c(∞)=1所需的时间,定义为上升时间,记为tr。 对于过阻尼过程来说,一般把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定义为上升时间。其 计算公式为
tr
1
d
( )
n 1 2
1 2
其中
tg 1 (
)
(2)峰值时间tp 单位阶跃响应c(t)达到第一个稳态峰值所需的时间定义为峰值时间,记为tp,其计算公式 为
2-20 通过方框图变换,求如图题2-20所示 系统的传递函数。
+
R(s ) E(s )
G1(s )
Y1( s )
+ G1(s )
Y 2(s )
+ +
C(s )
退出
P G1 1 P2 G2
P G1G2 3 P4 G2G1
1 1
C P R
退出
L1 G1 L2 G2
退出
5.误差和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其输出量中 包含瞬态分量和稳态分量两个分量。对于稳 定的系统,瞬态分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 失,稳态分量则从输入信号加入的瞬时起就 始终存在,其表现方式就是稳态响应。稳态 响应反映了控制系统跟踪输入信号或抑制扰 动信号的能力和精度。这种能力或精度称为 系统的稳态性能。一个系统的稳态性能是以 系统响应某些典型输入信号时的稳态误差来 评价的。
d
d
<0.9 时,有
N 3 n 2 n 1 2 1.5 1 2
1 2
当△=0.02,0<
<0.9 时,有
4 n 2 n 1
2
N
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
.
1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引言 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时域分析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
3
自动控制系统好?差? 系统分析
典型的输入信号
时域分 析
复域分 单位析脉冲 频阶域跃分
斜析坡 正余弦
时域性能指标
稳态性能 指标
稳定性
动态性能 指标
2
0
1.8 0.4
0.1
1.6 0.5
0.2
1.4 0.6
0.3
1.2 0.7
1 0.8
0.8
0.6 0.4 0.2
0 0
0.9 1.0 1.5
246
阻尼比越小,超调量越大,上升时间越短。
2
nt
8 10 12
阻尼比取0.40.8时,超调 量适宜,调节
时间短
可以看出:随着 的增加,c(t)将从无衰减的周期运动变为有
能
指
标
稳态性能指标
1.动态性能指标
通常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测定或计算系统的动态性能。
一般认为,阶跃输入对系统来说是最严峻的工作状态。 如果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的动态性能满足要求,那 么系统在其他形式的函数作用下,其动态性能也是令 人满意的。
描述稳定的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下,动态过程 随时间t的变化状况的指标,称为动态性能指标。
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稳)
稳定性能指标和抗干扰能力。越小, 系统精度越高。(准)
§3.3 典型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一、典型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以一阶微分方程为运动方程的系 统 (s)C(s) 1 R(s) TS1
②
ui
.
1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引言 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时域分析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
3
自动控制系统好?差? 系统分析
典型的输入信号
时域分 析
复域分 单位析脉冲 频阶域跃分
斜析坡 正余弦
时域性能指标
稳态性能 指标
稳定性
动态性能 指标
2
0
1.8 0.4
0.1
1.6 0.5
0.2
1.4 0.6
0.3
1.2 0.7
1 0.8
0.8
0.6 0.4 0.2
0 0
0.9 1.0 1.5
246
阻尼比越小,超调量越大,上升时间越短。
2
nt
8 10 12
阻尼比取0.40.8时,超调 量适宜,调节
时间短
可以看出:随着 的增加,c(t)将从无衰减的周期运动变为有
能
指
标
稳态性能指标
1.动态性能指标
通常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测定或计算系统的动态性能。
一般认为,阶跃输入对系统来说是最严峻的工作状态。 如果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的动态性能满足要求,那 么系统在其他形式的函数作用下,其动态性能也是令 人满意的。
描述稳定的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下,动态过程 随时间t的变化状况的指标,称为动态性能指标。
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稳)
稳定性能指标和抗干扰能力。越小, 系统精度越高。(准)
§3.3 典型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一、典型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以一阶微分方程为运动方程的系 统 (s)C(s) 1 R(s) TS1
②
ui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
G3(s)
G2(s)
H3(s)
E(S)
R(s)
G1(s)
H1(s)
H2(s)
C(s)
P2= - G3G2H3
△2= 1
P2△2=
梅逊公式求E(s)
P1= –G2H3
△1= 1
N(s)
G1(s)
H1(s)
H2(s)
C(s)
G3(s)
G2(s)
H3(s)
R(s)
E(S)
四个单独回路,两个回路互不接触
e
A
100%
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无零点的一阶系统 Φ(s)=
Ts+1
k
, T
时间常数
(画图时取k=1,T=0.5)
单 位 脉 冲 响 应
k(t)=
T
1
e-
T
t
k(0)=
T
1
K’(0)=
T
1
2
单位阶跃响应
h(t)=1-e-t/T
h’(0)=1/T
h(T)=0.632h(∞)
h(3T)=0.95h(∞)
h(2T)=0.865h(∞)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飞机示意图
给定电位器
反馈电位器
给定装置
放大器
舵机
飞机
反馈电位器
垂直陀螺仪
θ0
θc
扰动
俯仰角控制系统方块图
飞机方块图
液位控制系统
控制器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
课件3 ~6为第一章的内容。制作目的是节省画图时间,便于教师讲解。 课件6要强调串联并联反馈的特征,在此之前要交待相邻综合点与相邻引出点的等效变换。 课件7中的省略号部分是反过来说,如‘合并的综合点可以分开’等。最后一条特别要讲清楚,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课件10先要讲清H1和H3的双重作用,再讲分解就很自然了。 课件11 、12 、13是直接在结构图上应用梅逊公式,制作者认为没必要将结构图变为信号流图后再用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各章知识精选全文完整版
⑴ 偏差、误差的概念
(s), (t) E(s), e(t) cdesired (t) c(t)
E(s) 1 (s)
H
G (s)
1
H
H
⑵ e(t) ets (t) ess (t)
暂态 稳态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函
r(t)
1 2
t2
时稳态误差
Ts 1 E(s) Ts 1 s3
e(t)
T
2. 运动方程式
确定输入量、输出量 列写各元件运动方程 消除中间变量 化为标准形式
RL
u1
C u2
Fi
K
m
f
y
L
C
u1
u2
R
R1
u1
C
R2 u2
LC
d 2u2 dt 2
RC
du2 dt
u2
u1
m
d2y dt 2
f
dy dt
Ky
Fi
LC
d 2u2 dt 2
RC
du2 dt
u2
RC
du1 dt
tg1 1 2 cos1
p e 1 2 100 %
d. c(t) c() c() t ts
2%或5%
4 ts n
2%
3 ts n
5%
d. N : 振荡次数
N ts Td
Td
2 d
d n 1 2
tr , t p 评价响应速度
p , N 评价阻尼程度
ts
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工程系统的综合和自然界 系统的改善。 自动控制
毋需人直接参与,而是被控制量自动的按预定规律变 化的控制过程。
4. 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反馈控制原理
(s), (t) E(s), e(t) cdesired (t) c(t)
E(s) 1 (s)
H
G (s)
1
H
H
⑵ e(t) ets (t) ess (t)
暂态 稳态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函
r(t)
1 2
t2
时稳态误差
Ts 1 E(s) Ts 1 s3
e(t)
T
2. 运动方程式
确定输入量、输出量 列写各元件运动方程 消除中间变量 化为标准形式
RL
u1
C u2
Fi
K
m
f
y
L
C
u1
u2
R
R1
u1
C
R2 u2
LC
d 2u2 dt 2
RC
du2 dt
u2
u1
m
d2y dt 2
f
dy dt
Ky
Fi
LC
d 2u2 dt 2
RC
du2 dt
u2
RC
du1 dt
tg1 1 2 cos1
p e 1 2 100 %
d. c(t) c() c() t ts
2%或5%
4 ts n
2%
3 ts n
5%
d. N : 振荡次数
N ts Td
Td
2 d
d n 1 2
tr , t p 评价响应速度
p , N 评价阻尼程度
ts
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工程系统的综合和自然界 系统的改善。 自动控制
毋需人直接参与,而是被控制量自动的按预定规律变 化的控制过程。
4. 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反馈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三章动画演示
还需要考虑控制过程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05
自动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算法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系统进行建 模和优化,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 和鲁棒性。
强化学习技术
通过强化学习技术实现系统对环 境的自主学习和优化,提高系统 的智能水平。
神经网络控制
利用神经网络对系统进行建模和 优化,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和 预测控制。
物联网技术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01
传感器技术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 的采集和传输,提高系统的实时 性和准确性。
02
03
远程监控技术
智能家居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 控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 性。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居设备的 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 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云计算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特点
具有自动调节、自动补偿、自动校准、 自动诊断和自动保护等功能,以适应 各种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工作状态。
自动控制的重要性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自动控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 本。
保证产品质量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各种 参数,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保障生产安全
在一些危险的环境中,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替代人工操 作,从而保障生产安全。
自动控制原理-三章动画演示
目录
• 自动控制原理概述 • 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自动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 • 三章动画演示
01
自动控制原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如何通过反馈机 制,自动调节和控制系统的输出,使 其达到预定的目标。
05
自动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算法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系统进行建 模和优化,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 和鲁棒性。
强化学习技术
通过强化学习技术实现系统对环 境的自主学习和优化,提高系统 的智能水平。
神经网络控制
利用神经网络对系统进行建模和 优化,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和 预测控制。
物联网技术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01
传感器技术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 的采集和传输,提高系统的实时 性和准确性。
02
03
远程监控技术
智能家居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 控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 性。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居设备的 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 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云计算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特点
具有自动调节、自动补偿、自动校准、 自动诊断和自动保护等功能,以适应 各种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工作状态。
自动控制的重要性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自动控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 本。
保证产品质量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各种 参数,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保障生产安全
在一些危险的环境中,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替代人工操 作,从而保障生产安全。
自动控制原理-三章动画演示
目录
• 自动控制原理概述 • 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自动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 • 三章动画演示
01
自动控制原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如何通过反馈机 制,自动调节和控制系统的输出,使 其达到预定的目标。
郑州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PPt概论
3、 1(过阻尼)不等实根 4、 0 (无阻尼) 纯虚根
s1,2 n n 2 1 s1,2 jn
二阶系统的闭环极点的分布
左半平面 0
0 右半平面 0 j
1
jn
1
0
0 1
三、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令 r(t) 1(t), R(S) 1 S
C(s) (s)R(s)
2 1 2
N
(=2%)
因为 p e 1 2 100%
,所以ln p
1 2
1.5 N
ln p
2 (=5%) N
ln p
(=2%)
小结
p
阻尼性
N tr
快速性 t p ts
,n
四、二阶系统计算举例
例1 设一个带速度反馈的随动系统,如图所示。要求系统的性能指标为:
p 20%, tp 1s
t p d
n
1 2
s1
n
s2
j jd
0
③超调量 p
c(t) 1
ent
1 2
sin(d t
)(t
0)
p
c(tp ) c() c()
100%
ent p
1 2
sin(dtp )100%
p e
entp 100%
1 2 100% entp 100%
④调节时间 ts c(t) c() c()
tp
3.53
1 2
(s)
C(s) R(s)
s2
(1
K KK A )s
K
R(s)
-
K s(s 1)
C(s)
n2
s2 2ns n2
1 KAs
2n 1 KK A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n(s)
R (s)
E (s)
G 1(s)
G 2(s)
C (s)
即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当扰动作用 时,有
h
29
C(s)1G 1(s)G n(s)G 2(s)N(s)
1G 1(s)G 2(s)
当
1 Gn (s) G1(s)
时,扰动对系统的影响等于零。
同理,要实现完全补偿是很困难的。一般采 用近似补偿,对动态要求不高的系统,只需 使用静态前馈补偿器就行了。
E(s)
1
R(s) 1G(s)H(s)
h
5
若 H(s) 1, 则 E(s) 1 R(s) 1 G(s)
3、给定稳态误差
esslti m e(t)lsi m 0sE(s) lims R(s) s0 1G(s)H(s)
h
6
利用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的前提是:E(s), R(s) 的全部极点除原点外,应全部位于s平面的左 半平面。即系统必须稳定,输入函数没有不 稳定极点。
五、改善系统稳态精度的方法
1、按给定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
G r(s)
R (s) E (s)
G (s)
C (s)
h
26
因为:
C ( s ) R ( s ) C ( s ) R ( s ) G r ( s ) G ( s )
即
C(s)1Gr(s)1 GG (s()s)R(s)
而
E(s)R(s)C(s)
定义: lsi m 0G(s)H(s)Kp
ess
b 1 K
p
h
9
而
m
K (Tis 1)
G(s)H (s)
i 1 nv
sv (Tj s 1)
j 1
故,若:
v 0:
Kp K
ess
b 1 K
v 1 : K p ess 0
对阶跃输入信号,只要系统包含一个积分 环节,就可使稳态误差为零。
注意:
L11 2t2s13ess3K 1
L1t2s23ess3K 2
L1b2t2hsb3ess3K b
18
例2:巳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s100 (s)5s22s100 试求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
解:(1)、判定稳定性:对二阶系统只要各项系 数大于零,则系统稳定。显然此系统稳定。
(2)、判定系统型别:
h
30
3.7 习题: 14,16,18,20
h
31
再见
h
32
1 a1 0
2
a1 a0
a3 0 a2
a1 a3 a5
3 a0 a2 a4 0 . . . . . . n 0
0 a1 a3
h
3
对于四阶以下的系统,判据充要条件可表示 如下:
n 1 : a0s a1 0
a0 0,a10
n 2 : a0s2 a1s a2 0
a00,a10,a20
h
19
(s) G(s) 1 G(s)
(设系统为单位反馈)
G (s) (s) 100(0.01s1) 1 (s) s(5s1)
故系统为Ι型系统,开环增益:K=100
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Kv K100
h
20
四、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系统典型结构图知下所示:
R (s)
E (s)
G 1(s)
B (s)
例1: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500(s1) s2(s100)
h
15
如输入信号为:r(t)56tt2
试求:稳态误差 e s s .
解:(1)、首先判定系统稳定性:
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1G(s)0
即:
s 3 1 0 0 s 2 5 0 0 s 5 0 0 0
ai 0 100500 1500
h
16
所以系统稳定。 (2)、判定系统型别:
巳知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500(s 1) S2(s 100)
5(s 1)
s
2
(
1 100
s 1)
故系统为Ⅱ型系统,开环增益为:K=5
r1(t)5 ess10
h
17
r2(t)6t ess20
r3(t)t2 ess3K 25 20.4 e s s e s s 1 e s s 2 e s s 3 0 0 0 .4 0 .4
h
24
(4)、系统总稳态误差:
essessressn0.1
小结:a、牢记误差的定义,不同的定义, 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b、系统总误差满足迭加原理;
c、即使输入和扰动信号一样,但 引起的稳态误差可能并不相同;
d、扰动的作用点不同,所产生的 稳态误差肯定不同。
h
25
e、一般说来,增大系统的开环增益可减小系 统的稳态误差,但增大K值,将使系统的稳定 程度降低。因此只有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适当选择K值。
二、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般说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m
K (Tis 1)
G(s)H (s)
i 1 nv
sv (Tj s 1)
j 1
h
7
其中:s v 表示在原点处有v重极点,也即
积分环节的数目。
目前的分类方案是按积分环节的数目为依 据的,即
v=0----0型系统; v=1----Ⅰ型系统 v=2----Ⅱ型系统; ……
N (s)
G2(s) C (s)
H (s)
1、定义: 在考虑扰动作用时,可令输入为零,即
h
21
e(t)r(t)b(t)
则
E (s ) R (s ) B (s ) B (s )
误差对扰动的传递函数为:
E (s)B (s) G 2(s)H (s) N (s) N (s) 1G 1(s)G 2(s)H (s)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第八讲
h
1
三、Hurwitz稳定性判据(充要条件) 巳知系统特征方程为:
a 0 s n a 1 s n 1 a 2 s n 2 ...... a n 1 s a n 0
列
a1 a3 a50写来自a0 a2 a40
行 列
n 0 a1 a3
式
0
为
0
an2 an
h
2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上述行列式 的各阶主子式全大于零。即
n 3: a0s3 a1s2 a2s a3 0
a 0 0 ,a 1 0 ,a 2 0 ,a 3 0
a1a2ha0a3 0
4
3-6 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一、给定稳态误差
1、误差e(t)的定义
R (s)
E (s)
G (s)
C (s)
e(t)r(t)b(t)
B (s) H (s)
2、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E(s) G 2(s)H(s) N(s) 1G 1(s)G 2(s)H(s)
h
22
扰动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essn
limsE(s) s0
lim ( sG 2(s)H(s) N(s))
s 0 1G 1(s)G2(s)H(s)
例3:试求下图所示系统的稳态误差。
R (s)
N (s)
200
s(0.5 s 1)
R(s)1Gr(s)1 G G (s()s)R(s)
h
27
1Gr(s)G(s) R(s) 1G(s)
若使:1Gr(s)G(s)0,则 E(s) 0 。故
Gr
(s)
1 G(s)
但上式补偿器的物理实现比较困难,因而 一般采用近似补偿,最简单的方案是,静 态补偿。
h
28
2、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
N (s)
故,若:
h
13
v 0,1: K 0
v 2 : K K v 2 : K
ess
e ss
b K
ess 0
计算步骤: a、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b、判定系统的型别,求稳态误差系数;
h
14
c、利用表3-2直接求出稳态误差。 注意:1.上述求解是指给定稳态误差;
2.K值是指开环增益;
3.若所求误差定义有变,则需将系统化 为满足上述定义的形式,方能运用上述公式。
C (s)
r(t) 1 (t)n (t) 0 .1 1 (t)
h
23
解:(1)、系统闭环特征方程式各项系数大 于零,系统是稳定的;
(2)、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r(t)1(t)
essr 0 (系统是Ι型系统)
(3)、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essn
limsE(s) s0
lsi m 0s0.5s2 20 s0 2000 s.1 0.1
h
10
2、速度误差系数 K v
此时系统输入为斜坡信号,即R ( s )
b s2
,有
e ss lsi m 0ss b 21 G (1 s)H (s)ls i m 0sG (sb )H (s)
定义:Kv lsi m 0sG(s)H(s)
e ss
b Kv
h
11
故,若:
v 0:
v 1:
K v 0 ess
随着v的增加,系统的类型提高,系统的准
确度也随之提高,但稳定性却变差。一般说
来,Ⅲ型或Ⅲ型以上的系统是极少见的。
h
8
三、稳态误差系数
1、位置误差系数 K p
若系统输入为阶跃信号,即 R(s) b s ,则有
ess Sls i m 0 sb s1G (1 s)H (s)1G (0 b )H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