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口移动
人口的迁移上课课件
由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乡村迁往城市
C
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分析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
【自主探究】
?
①为城市提供廉价劳动力
迁入地:
②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③由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
×
×
√
A A2 A1
B B1
C C1 C2
A1 A2 A1 B1 C1 A2 C1 C2
×
√
√
×
思考:
1.请问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
二战后东北五大湖地区环境恶化,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量脱离工作岗位的老年人开始迁往美国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
材料三
生态环境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阶段迁移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
AB
CD
思考:
结合下图分析19世纪以前,人口的迁移方向和原因。
世界人口迁移(二战前)
东南亚
19世纪以前,人口集团性的、大批的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其目的是为了开发新大陆,进行殖民扩张。
人口移动
对流动人口的态度,已经由比较排斥走向比较宽容。对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刘世定(1995)对政府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对与迁移相关的政策评价,主要集中在移民、户籍管理制度与城镇化政策方面。
陈金永(1990)从经济发展战略来分析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他认为,在建国以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城市化进程都较为缓慢。从整个城市化进程上看,中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工业增长速度,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突出发展了重工业,总的城市体系也明显表现为向大中城市的倾斜。这种城市化模式是与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相对应的,是社会主义城市化前期的一大特点。城市化速度的放慢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苏联城市人口增长在50年代较高,1950~1955年曾达到3.9%的水平,之后趋于下降;东欧国家也有类似情况,这些国家的增长率甚至还低于前苏联。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研究
相对于人口迁移问题,城市化问题更早受到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在人口科学被打入冷宫时,城市科学仍在艰难地生存,从而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科学的迅速发展积累了基础。但是,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样,仍然历经曲折。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辜胜阻,1991):
为了保证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因为城市化会使国家总的消费水平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城市“最低可行”的生活水平都较农村要高。降低城市化速度与“成本”的主要措施如:
1.限制城市消费的增长,压缩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以集中发展工业。
2.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主要表现为控制人口流入城市。
第一,消灭“三大差别”的思想。这一思想寄消灭城乡、工农和脑体劳动之间的差别的希望于抑制城市发展、实现所谓城乡一体化上,形成反城市化的主要依据。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2讲 人口迁移
返回导航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 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下 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 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返回导航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特点 突难点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 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如下表所示: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D.行政区划变动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B ) (D) (C)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 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比户籍人口 快,故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 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 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有影响,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有较大的 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2018·全国Ⅰ卷,4~52018·某某卷,102017·某某卷,1~2多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一个或多个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或差异。
2018·某某卷,10~112017·某某卷,142017·某某卷,12(1)2016·全国Ⅲ卷,4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以我国历史上的重大移民事件及当前我国的民工潮、春运潮和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潮等典型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一、人口的迁移(1)居住地变更——前提条件。
(2)空间移动——一般以跨越行政区界线为标准。
(3)时间限定——长期或永久性(至少为一年以上)。
(1)19世纪以前欧洲美洲、大洋洲(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
(2)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下图所示:(1)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地区迁出地迁入地影响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2018·全国Ⅰ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迁移人口完美版课件
1
2
3
4
5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几次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多选)A.战争、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B.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C.环境质量的改善D.环境难民的影响(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为主要人口迁入区。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迁出地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有利: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跟踪训练
下图为“人口迁移的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解析 国际人口迁移必须跨越国界,①③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②⑤ B.⑥⑦ C.②④ D.④⑤
解析 人口迁移从居住地变更来看,需跨越行政区界线,故⑥⑦不属于人口迁移。
战争
收入
资源
经济
1
2
人口迁移受迁移障碍,如语言、移民法等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PANDUAN
判断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最新人口迁移课件pptppt课件
城 市 化
人口过 于集中
人口密度大
失业率高
犯罪率高
逆
建筑物密集
城
房地产价格高
市
交通拥挤
化
环境质量差(推力)
人口迁移
乡村
推力因素
农村生活困难 就业机会不多 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 生活质量低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老式房屋生活不便 社会地位低
人口流失 人口总量少 劳动力老化 农业投资少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田荒废
2020/12/17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政治因素 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 动政策会对人口迁 移产生重要影响。
2020/12/17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政治因素
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
阿 富
类正常生活环境和
汗 难
秩序的破坏,并常 民
常引发人口迁移。
2020/12/17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 AB) 哪些是国际迁移( C)D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2020/12/17
二、推拉理论
城市
拉力因素
人口迁移
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多 医疗与社会福利好 教育与升迁机会多 休闲机会多 现代建筑居住舒适 置业与致富机会多 社会地位高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②淡水
荒漠化与移民
淡水的分布及其
变化,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人类生活、生
产的空间布局,从而
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概念与类型人口迁移是指个体或群体跨越一定空间的永久或半永久性移动。
它可按距离分为:内部迁移:个体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的移动。
外部迁移:个体或群体跨越国家或地区边界,两类子类型:移民:迁入一国的个体或群体。
移出:迁出本国的个体或群体。
迁移理论拉动因素:促进个体迁移的目的地因素,如:经济机会:就业岗位、更高的工资教育机会:更好的学校、高等教育机构社会福利:医疗保健、住房援助推力因素:迫使个体离开原籍地的因素,如:战争、冲突或政治动荡自然灾害或环境恶化经济困难或失业李氏推拉模型:提出迁移决策受拉动和推力因素共同影响。
人口迁移模式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
农村化:人口从城市地区向农村地区的流动。
移民潮:移民人数激增的时期。
人口迁移的环流:移民和移出同时发生的双向运动。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因素: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生活成本。
社会因素:教育机会、社会福利、文化习俗。
政治因素:签证政策、难民安置、边境管制。
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环境恶化。
个人因素:年龄、教育、职业、家庭关系。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人口减少:劳动力流失、公共服务下降。
经济衰退:企业关闭、税收减少。
社会变迁:文化多样性丧失、社区凝聚力减弱。
对迁入地:人口增加:劳动力补充、税收增加。
经济增长:新企业创建、就业机会增加。
社会变革:文化多元化、社会融合。
人口迁移的挑战社会融合:移民融合当地社区的困难,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冲突。
经济紧张:移民对就业市场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可能导致本地居民不满。
政治不稳定:移民与非移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人口迁移的应对措施移民政策:制定和实施公平、人道的移民准则。
社会融入计划:为移民提供语言培训、职业指导和文化适应支持。
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教育和住房条件,以解决移民相关挑战。
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解决人口迁移问题。
人口迁移优秀教材人教版课件
欧洲由迁出地变成迁入地;拉美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北美、大洋洲仍属于迁入地
定居移民减少、迁移形式多样
政治:重新划定边界、战争;经济:劳动力供需变化、新兴城市和产业的发展;环境:自然灾害、大型工程建设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际人口迁移时间主要方向特点原因人类社会早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我国历史上的部分人口迁移示意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第二,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第二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我国历史上的部分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949年-
我国历史上的部分人口迁移意图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我国历史上的部分人口迁移意图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阶段一:历史上
我国历史上的部分人口迁移示意图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历史上的部分人口迁移示意图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曾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机械增长率(净迁移率): 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总人口的比例。
人口机械增长率=
×100%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人口机械增长率(净迁移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拉理论
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和影响。
2.认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分析人口迁移在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探索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5.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信息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2.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4.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一组人口迁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后,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什么是人口迁移?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人口迁移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快速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1: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1.通过讲解方式给学生介绍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
2.以城市化和农村人口流动为例,解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
步骤2: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因素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步骤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鼓励学生分析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步骤4: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1.通过教师串讲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口迁移的相关概念、原因和影响等知识点。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和作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对人口迁移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6.2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ppt版本
下图示意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0年为预
测)。据此完成第1~2题。
知识梳 理
能力突 破
考纲要求
-7-
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 )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
B.东南半壁趋向均衡
C.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2.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关闭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
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而迁移
矿产 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 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 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 入
知识梳 理
能力突 破
考纲要求
-9-
因素
自然 灾害
影响
举例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
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 西非的环境难民
乡”
(2)重要形式:城乡间 人口迁移。
-18-
考纲要求
知识梳 理
能力突 破
基础反馈
(2018河南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第一学期联考)下图为2000— 2010年俄罗斯人口动态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9-
注:自然增加数是出生数与死亡数的差;人口增加数是自然增加 数与迁移数的和;社会增加数是迁入数与迁出数的差。
离(2)、3省文与化3习个俗城、市剩的余距劳离动差力别的不数大量;3有省关兼。具第南(北3)文题化,开属放性性,适问应题性,限强制;皆与为否
都人可口以大,省只,要剩回余答劳的动理力由多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
((13))应归该纳限北制京:外、来上人海口、增广加州了3城个市城负市担外(基来础人设口施来、源社的会服共务性设特施点、。就业 (等2))分;加析重河了南大城、市四病川(住、房湖紧北张3省、在交通北拥京挤、、上环海境、污广染州等外)。来不人该口限中制:均外
人口的流动迁移规律
人口的流动迁移规律人口的流动迁移规律: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往往会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较少、公共服务相对薄弱的地区,向经济繁荣、就业机会丰富、公共服务优质的地区流动迁移。
想象一下,人口的流动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搬家之旅”。
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就像一个超级豪华且热闹的大商场,里面有各种各样吸引人的“商品”,也就是丰富的就业机会、良好的教育资源、完善的医疗设施等等。
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则像是一个简陋的小店铺,东西种类少,环境也一般。
人们都希望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自然就会朝着那个“大商场”奔去。
比如说,大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无数人。
那些在小乡村或者小城市的人们,就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飞蛾,一心想要扑向大城市那璀璨的灯火。
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设施、丰富多样的工作岗位,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美食,让他们无法抗拒。
再看看那些发展迅速的沿海地区,它们就像是装满了金银财宝的宝箱。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贸易活跃,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就业机会多得如同天上的星星。
于是,大量的人口从内陆地区涌向沿海,都希望能在这个宝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财富。
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一直是人口流入的热门区域。
以深圳为例,短短几十年间,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人口,人口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然而,人口的流动迁移也不是毫无限制和弊端的。
就像一个杯子,如果不停地往里倒水,总有一天会满溢出来。
大城市在吸引大量人口的同时,也面临着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这就好比一个原本宽敞舒适的房间,突然涌入了太多的人,变得拥挤不堪。
相反,那些人口流出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缓慢等情况。
原本热闹的村庄可能会变得冷冷清清,农田无人耕种,学校生源减少。
总结一下,人口的流动迁移规律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解析初中地理人口变动
解析初中地理人口变动初中地理人口变动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人口变动是指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本文将从人口变动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人口变动的原因人口变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变化。
出生率指每年每千人口中新生儿的数量,而死亡率则是每年每千人口中死亡人口的数量。
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增减。
迁移率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比率,它也会导致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
其次,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也是人口变动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导致死亡率下降,从而使人口数量增加。
同时,经济发展也会引起人口迁移,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而选择离开原居地,这也会导致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
二、人口变动的影响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的增加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服务等公共设施,这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当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时,就会对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提出更高的需求。
而当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时,就会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人口变动还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人口的增加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如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空气污染等问题。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保护环境资源,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应对人口变动的措施为了应对人口变动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生育政策的引导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生育保健服务、建立完善的育儿制度等措施,鼓励人们适度生育。
其次,加强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提高养老院、社区护理等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人口移动
李建华
一。人口移动
• (一)人口移动概念 人口迁移:人口在地区间移动, • 1。人口移动
而居住地永久性的或者长期的 改变的现象 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原居住地, 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 2。世界人口迁移 • 1)15世纪—19世纪:人口由亚、欧、非三洲前 往美洲和澳大利亚 • 典型代表:非洲黑奴的贩卖 • 2)二战后: • 迁出地:非洲、南美洲、南亚、中国 • 迁入地: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中东(石油的 开发) • 特征:永久性移民的比例减少 • 形式多样化(国际难民、环境移民)
• 三。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 对迁入地: • 有利的:1)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 • 2)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融合 • 3)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 4)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技 • 不利的: • 1)不合理的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 3)影响社会秩序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自然灾害
• 3。政治因素:政策(我国户籍制度的改变)、 • 战乱
•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70-8 0年代人口由东北地区向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原 因? • 1)东北地区为重工业区,发展历史早,污染严重, 住房、交通紧张、就业困难 • 2)西部、南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 会 • 3)西部、南部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 4。我国人口移动 • 1)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 • 有组织的自东向西及东北地区迁移,流量 小 • 2)20世纪80年代: • 自发性的自西向东移动。流量大 • a。由内陆移向沿海
b。由农村移向城市 5。世界人口迁移
•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 1。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主导 因素 交通和通信 文化教育的发展 气候、水源、地形、矿产开发 • 2。自然环境:
看漫画学地理—《人口移动》
图解
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廉 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 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发展。 当然,也对迁入地的住房、交通、城 市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
•8
图解
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廉 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 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发展。 当然,也对迁入地的住房、交通、城 市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
•9
图解
人口迁出增加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 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 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人口迁出也会导 致迁出地的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影响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
看漫画 学地理
人口移动
图解
人口迁移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 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
图解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自然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淡水、土壤 等等。
•4
图解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 序并引起人口迁移,如一战、二战、 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5
图解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 序并引起人口迁移,如一战、二战、 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社会性迁移 这里主要指家庭性原因。如家人团聚和婚姻迁移等, 这些往往是经济性迁移的后续行动。 政治,宗教等因素对人口迁移也是有影响的,如知识 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3、 自然因素
《人口分析与规划》
17
二、后果
人口迁移的动机、距离、规模、流向以及移动人口的自然和社会 构成千差万别,因此,迁移后对迁出地、迁入地所产生的影响也 是多方面的: 1 、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人口迁移流动导致迁出区人口减少和迁入区人口增加,这一方面是由 移民本身引起的,另一方面移民的生产应为也起很大作用
《人口分析与规划》 14
三、人口移动类型
由于人口迁移的目的、性质、方向、原因多 种多样,因此对人口迁移的划分类别也很难 有统一的综合指标。
如:根据迁移目的与动机可分:谋生求职型,非谋生 求职型
根据移民的就业性质可分:产业性移民(如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
《人口分析与规划》 15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人口移动的原因和后果
这种理论认为:迁移是人们追求更大经济收益的行 为决策过程。迁移者预期通过实施这一行为将会得 到比较大的收益。实施过程中的迁移成本包括货币 成本和非货币成本。
《人口分析与规划》
10
当迁移收益大于成本时,迁移就可能发生。随后夏斯达进一 步把成本——收益理论进行量值,建立了成本——收益模型:
i 1
《人口分析与规划》 12
(六)发展经济学的人口迁移理论
20世纪50年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摆脱贫 穷落后的状况,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过渡,迅速实现工业 化,而这一经济发展重心由农业转向工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劳 动国的迁移,于是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引起的由 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也成为发展经济研究的内容之一。 发展经济浓有关人口迁移模型最著名的是英国经济学家A· 刘易 斯在1954年建立的。 他的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两个部门,一个是传统农业部 门,这一部门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投入,土地资源稀缺,而劳 动力剩余现象突出;另一个部门是现代工业部门,高效率的生 产使其获得丰厚利润,从而得到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农 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便大批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而这一转移 便是通过农村——城市迁移得以实现。由于农业部门中存在大 量剩余劳动力,这就使工业部门的工资仅略高于家民收入(假 设为30%)这就是所谓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人口乡村— —城市迁移。
1. 2.
3. 4. 5. 6. 7.
距离对迁移的影响。迁移者的主体进行的是短距离的迁移。 迁移呈阶梯性。人口迁移常表现为大的工商业中心吸引周围乡镇人 口迁入。由此城市郊区出现空缺,再由边远地区的乡村迁往大商业 中心城市的人口来填补,这是人口向心迁移的阶梯性,离心迁移也 呈同样的阶梯性。 迁移流与反迁移流。每个主要的迁移流都会产生一个补偿性的反迁 移流。 城乡居民迁移倾向的差异。城市居民比乡村居民较少实行迁移。 性别与迁移。短距离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 经济发展与迁移。交通工具运输与工商业发展促使人口迁移量增加。 经济动机为主。人口迁移有许多不同的动机,但经济动机占主要成 分。
化上的相互交流,他们在长期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精神财富能 够传播,这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有利的。 (2)人口迁移流动在国家和地区之间调整了劳动力的供养比 例,有助于不断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对迁出区(国)来说,它失去了一部分人口,这既有减少人口压力的一面, (3)人口的迁移流动带动了智力和资本的流动
总迁移率是反映人口迁移变动总规模的相对指标。
某时期的迁入人口数+ 迁出人口数 公式:总迁移率= 100 % 同一时期总人口数
《人口分析与规划》 4
净迁移率是反映迁移变动的一个相对指标。它表明某 地区在一事实上时期内迁入与迁出相抵销后之余额与 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某时期迁入与迁出人口 数之差 公式:净迁移率= 100 % 同一时期总人口数
《人口分析与规划》
5
二、理论与模式
人口迁移是一种复杂多样的人文现象,对社会生活具有广泛的影响。 一个多世纪来,学术界从不同专业角度对其成因机制及运动规律作了 (一)拉文斯坦迁移法则 深入探讨,提出了不少有影响的理论与模式,现简述如下: 对人口迁移研究最早的一篇论文,是在1885年由英国地理学
家拉文斯坦提出的,题目为《人口迁移规律》文中归纳了7 条规律:
1. 2. 3. 4.
5.
第一阶段:现代化前传统社会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 口自然增长缓慢,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率很低。 第二阶段:早期转型工业社会时期。伴随死亡率下降,人口迅速增多, 出现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第三阶段:晚期转型工业社会时期。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城市间迁 移和其他来回迁移增多。 第四阶段:发达的后工业社会时期。低死亡率和低生育率,国际人口 迁移增加文化交流引起的周期性人口迁移和流动增加。 第五阶段,未来超先进社会时期。这是一个尚未形成的未来社会,人 口迁移的非经济成份加大,大多数迁移是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类 似旅游的流动大量增加。
《人口分析与规划》 7
此外,还有美国人口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引力 模型:
ij M K [U i W i
U
j
W
j
I I
i j
Dij]
ij M 表示i地到j地的迁移人口 这一模型表明:人口迁移的主流方向是从就业劳动力较多的地区 向劳动力较少的地区,从工资较低的地区流向工资较高的地区。 表示i地与j地非农业劳动力人数
《人口分析与规划》
13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费和拉尼斯二人认为:刘易斯“两部门模式的 不足之处是忽略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是 农业劳动力转入现代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为此,费——拉模式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和人口乡——城迁移的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人口乡——城迁移, (与刘易斯模型相符),此时,大量人口由农业部门的流出并未 影响农业生产。 第二阶段,从“粮食短缺“开始,即此时,农业总产量不能与工 业部门的劳动力同步增长,出现粮食短缺及价格上涨,这一阶段 到商业化点”结束。而“商业化点”则表明,农业部门不现存在 剩余劳动力,传统农业转变为商业化农业,而人口的大规模乡— —城迁移也暂告一坐落,而第三阶段也正是从“商业化点”开始 的新阶段。
第六章 人口移动
第一节 人口移动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人口移动的原因和后果
《人口分析与规划》
2
第一节 人口移动的基本问题
(一)人口移动,迁移的概念和度量 除了人口的自然变动以外,人口的移动是一定空间 人口数量及其构成变化的第二决定性因素。 人口移动的概念含意十分广泛,凡是为了某种原因 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活动行为,不论其 移动的时间是长是短;移动的距离是近还是远,移 动的方式是集体还是个人;移动的动机为被迫或为 自由意志;移动者或者返回原地或者终身不再返回, 都称为移动。 这种长期改变居住地的迁移,不包括猎人,牧民的短期地区变动,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它的含意是指人们 为了定居的目的,离开自己原来的居住地而长期移居 也不包括季节性的,通勤性的人口流动以及外出旅行朝圣等人口流动。 他乡者。迁移者称为移民,其原居住地称为迁出地, 目前的新居住地称为迁入地。
n
y
dj
y
oj
(1 r ) j
T 0
该式是迁移产生的条件 ,其中:
y y
dj
是第j年迁入地的收益(主要 是工资收入) 是第j年迁出地的收益(主要 是工资收入)
oj
T是迁移成本 n是预期能获得的收益的 总年数 r是计算未来收益的利益 率
《人口分析与规划》 11
(五)流转理论
由美国人口地理学家泽林斯基于1971年提出:他认为人口迁移与社 会经济发展条件相关,也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密切联系。侧重于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特征。把人 口迁移与“人口转变理论”结合起来,将人口迁移划分为五个阶段:
《人口分析与规划》 9
货币成本是迁移费用,(包括交通,住宅和食物等方面增加的支出) (四)成本——效益理论 及迁移因失业而减少的收入;非货币成本则包括迁移的时间成本, 体力脑力的支出等,还包括心理成本(如与亲友分离和对迁入地 由美国芝加哥经济学的代表人物T· W舒尔茨于 感到生疏,感情上支出紧张等)而收益则包括货币收入(如迁移后 1962年提出。 收入的增加)和非货币收入(如社会关系的改善,个人心理的满足等)两部分。
一、原因:
1 、经济性迁移 各种类型的人口迁移流动,主要受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 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往往简单表现为人们谋求生存或改 此外,自然因素有时也有一定的作用。 善生活条件的愿望。 过剩人口在当时的所有制的物质基础上,即在当时的生产条 件下,不能在同一空间继续生活下去。称为“人口压迫生产 力” 近代以来,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使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发 生巨大变化,人们的地域分布不得不随之改变,而成为引发 人口前一流动的因素。因此称为“生产压迫人口” 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既对人口迁 移流动提出了需求,也提供了可能。除上述职业性的迁移流 动外,其他类型的迁移,如学习进修、探亲访友、旅游观光 16 《人口分析与规划》 等规模也不断扩大
I I U U 分别表示i,j地的失业率 W W 分别表示i地j地每小时制造业的工资 D 表示两地的空间距离
i j i j i j ij
《人口分析与规划》
8
(三)“推----拉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迁出地必有种种消极因素所形成的“推 力”把当地居民推出原居住地,而迁入地必有种种积极 因素反形成的“接力”把外地居民吸引进来。形成“推 力”的因素诸如当地的自然资源枯竭,农业生产成本增 加。农村劳动力过剩导致失业率上升,较低的经济收入 等。形成“拉力”的积极因素,诸如较多的就业机会。 较高的工资收入,较好的生活水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 文化设施和交通条件等。当然,迁出地也有一些吸引人 的积极因素,如家人团聚的欢乐,熟悉的社区环境,长 期形成的社交网络等;同样,选入地了有一些排斥人的 消极因素,如单身生活的烦恼,竞争激烈,生态环境质 量下降等,是否迁移取决于二者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