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风尚与文学流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风尚与文学流派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风尚和流派丰富多样,充满了创新和变革的力量。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被广泛发展和应用,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卓越的作品和精神。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这个时期的文学充满了思想性和哲理性。
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个体生命的迷茫和对社会现实的痛感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
作家们通过文学来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社会的真相,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运行规律。
其次,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而复杂。
在学术方面,兴起了以玄学为代表的道家文学,以及以儒学为基础的文人诗文。
而在艺术方面,一批以竞技文学为特点的新兴流派兴起,如琴学、棋学等。
这些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化现象,丰富了当时文学的形式和内容。
最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个性表达和审美追求。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开始强调作者的感受和情感,追求艺术的独创性和个性化。
作家们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展示自己的审美追求。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流派1. 琴学流派:琴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琴学作为一种音乐形式,不仅在宫廷中广为流行,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重要修养之一。
在琴学流派中,王羲之被誉为琴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琴学思想和创作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竞技文学流派:竞技文学流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
竞技文学流派以辩论、对联和诗歌竞赋等形式为主,以才艺和智慧的较量为特点。
这些文学形式的兴起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多样化,也丰富了当时文学的内容和风格。
3. 玄学流派: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玄学以追求内心真实和抽象思考为特点,将个体的内心感受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
玄学流派中,以嵇康和陶渊明等人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规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隋朝建立(489),前后约400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战争频仍,军阀割据,朝代更迭,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文学艺术极为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变,且极富创造性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轨迹:诗歌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领域。
我们从三个线索予以表述:(1)时代线索: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其代表人物有“三曹”和“建安七子”;正始诗歌,其代表人物有“竹林七贤”,而真正代表正始诗歌成就的是阮籍、嵇康;太康诗歌,作家众多,有所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除左思外,成就不太高;永嘉诗坛,代表人物有刘琨、郭璞与玄言诗人许询、孙绰等;晋宋之际,陶渊明是成就最高的诗人;齐、梁永明体诗,代表人物有谢朓、王融、阴铿;梁、陈之际的宫体诗;北朝文学以庾信成就最高,庾信是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2)内容线索:建安诗歌,悲伤离乱,慷慨苍凉,梗概多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称为“建安风骨”;正始诗歌继承建安诗歌的传统,由于环境险恶,变慷慨用世为忧生嗟叹;太康诗歌重模拟、颂功德,重形式倾向明显,而左思则是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的继承者。
其《咏史》诗,借古讽今,抒写怀抱,笔力矫健。
其后,鲍照《拟行难路》和《拟古》之作,情感抑郁、体气豪迈;庾信《拟咏怀》抒发悲愤,开绮艳、清新、老成的诗风。
在玄言诗盛行之际,陶渊明可谓独树一帜,他以平淡自然之风开田园诗歌一派。
谢灵运和谢朓完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山水诗一派。
梁、陈时期的宫体诗风靡一时,这是诗风的一股逆流。
(3)体裁线索。
曹操四言诗,曹植五言诗和建安七子的文人五言诗彬彬其盛,蔚为大观。
永明体新诗的出现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一概述。
一、政治激荡与文学思想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剧变不断,不仅出现了三国分裂的局面,而且还涌现了一些领袖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这些政治上的变革,对文学思想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不同的政治权力之间的角逐、文人的反战思想等都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二、文学思潮、形式的发展1、“文学三绝”这个时期,文学出现了“文学三绝”,即“骈文、乐府、演义”。
骈文是一种具有特殊韵致的文学形式,采用对偶、叠韵等手法,如《琵琶行》、《长恨歌》等都是骈文。
乐府是民歌的一种形式,常常被作为大众文学的一种形式,如《木兰辞》。
演义则是和历史和官方颇为相似,其主要是描写英雄豪杰的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文学思潮在这个时期,中国文人对文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因此出现了很多具有文化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如王安石的《登幽州台歌》、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等。
这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坚持自我价值,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明显的民间色彩和文化情调。
3、唐宋古文运动之前的体裁面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体裁和形式,如城楼诗、宫体诗、新乐府、小令等,都是为达到抒发个人感情和表达政治、社会思想而诞生的。
其中,小令是一种具有民间色彩的短歌,比较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歌词简单易于记忆,因此大受欢迎。
三、代表作品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梁代的一部文学著作,分上、中、下三卷,共494条。
它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书,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很多有趣的故事以及人物的言行,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风尚。
这部书已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对后来的散文作品十分重要。
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 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 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 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 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 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重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学者对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和品评。梁太子萧统《文 选》、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钟嵘《诗品》等。 文学观的发展:《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 《诗品》等。 《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 整的体系。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更
(3)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
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 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
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 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 文质等,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文体的辨析意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一方面,曹丕的《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陆机的 《文赋》说:“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而浏 亮”;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基 本特征,涉及情采、声律、比兴、夸饰、练字 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简述曹操诗的艺术成就
(1)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
歌创作的全盛局面。多用乐府古题,叙汉末实事,如汉乐府的 《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 实。 (2)曹操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 感慨,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曹操的诗是“汉人乐府本色 尚存”。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锺嵘说“曹公古直, 甚有悲凉之句”;陈祚明评其诗 “跌宕悲凉,独致超绝”;冯班评 其为“慷慨悲凉” 《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汉灿烂,若出其里。”均写得高远阔大,气势雄伟,表现出积 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3)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 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 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第二讲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汇总
骚”。这个评价既说明了司马迁的思想高度, 也评定了《史记》的史学、文学价值。
1、叙事过程中体现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影响
了后世小说家。
2、《史记》中的许多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
为后世戏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内容。
3、司马迁创制的散文体式,在唐宋以后被奉
为模范的散文,即古文家所推为正统的散文。
2、《史记》的地位 《史记》 正史的源头 《汉书》 文学的古典
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史书这一新体例,同时开
创了我国史传文学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它以
人物为中心,一篇写一个或几个人物,把历史
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是对先秦历史散文的巨大 发展。
3、《史记》的思想内容 不以贵贱论人 (1)进步的历史观 不以成败论英雄 以《陈涉世家》、《项羽本纪》为例
魏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 政治、思想、文化环境:
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
分裂。 对应于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 文学。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 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 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 学的悲剧性基调。
(三)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
所谓“建安风骨”,即建安文学(“三曹”、 “七子”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风格、气骨。其内涵是: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
3、强烈的个性表现。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
(1)读万卷书:司马迁(前145-约87) 字子长,今陕西韩城县人。十岁时随就任 太史公的父亲迁居长安,开始诵习“古 文”,后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 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进一步增进了 他的学术文化修养,奠定了他的学问的基 础。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多元文化融合
这一时期的文学融合了不同地域、 民族的文化元素,为后世文学的 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借鉴。
情感表达与个性追
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注重个性 表达和情感抒发,对后世的诗歌、 散文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承前启后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继承了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又开启了唐宋文 学的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
五言诗
总结词
五言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诗歌形式,以每句五个字、结构简单、语言质朴为特点。
详细描述
五言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乐府民歌的影响,走向文人化的创作道路。其代表作 品有曹操的《观沧海》、曹植的《白马篇》等。五言诗在唐代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玄言诗
总结词
玄言诗是魏晋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以阐释 老庄哲学、追求自然恬淡为特点。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重要作家与作品 • 文学流派与风格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影响与地位
01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起源与背景
社会背景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变革。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并与道家、 法家等思想相互融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思想启迪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个体意识、人本思 想等,对东亚各国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产生了启发,推动了 东亚文化的进步。
风格借鉴
东亚各国的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两汉魏晋南北朝 文学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丰富了本国文学的内涵和表 现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
三、曹植
• (一)曹植生平简介 •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 弟。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 陈思王。
•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三国志〃陈思王传》)
(二)曹植的诗歌创作
• 1、前期创作 • 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 浪漫的情调和奋发进取得精神。 • (1)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如《白马篇》 • (2)游宴、唱和之作:《名都篇》 • (3)抒写友情之作:《赠丁仪》、《赠王 粲》、《送应氏》
• • •
•
3、文学的士族化、家族化和宫廷化 (1)文学的士族化 士族因之拥有世袭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 因而,自然造成了士族对文化的特权。魏晋南 北朝的大多数作家都出生于世家大族。 西晋的左思和此后东晋的郭璞、刘宋时的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
• (2)文学的家族化 •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
• • • • •
(2)文学题材的新变 玄言诗 山水田园文学 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着中 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 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 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 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魏 晋 南 北 朝 文 学
两晋文学 晋宋山水田园文学 齐梁陈文学
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诗歌
建安时期:慷慨悲歌,诗中充满个性和情感。 三曹、七子、蔡琰 正始时期:沉痛委曲、隐蔽曲折,哲理化倾向和清逸玄远之美。 阮籍、嵇康
两晋时期:繁缛诗风(陆机、潘岳) 刚健诗风(左思、刘琨) 游仙诗、玄言诗、田园诗(郭璞、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嵇康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作 品以文笔犀利、思想敏 锐著称,代表作有《与 山巨源绝交书》等。
向秀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作 品以文笔优美、思想深 邃著称,代表作有《思 旧赋》等。
谢灵运、陶渊明等南朝文学家
谢灵运
南朝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 作品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著称 ,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等。
陶渊明
南朝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 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朴素著称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等。
04
魏晋南北朝的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
三曹
曹操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他的诗文风格质朴, 感情真挚,内容多反映社会矛盾 和民生疾苦。
曹丕
曹操之子,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 家,他的作品以辞藻华丽、情感 细腻著称,代表作有《燕歌行》 等。
曹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曹操之侄,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 家,他的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 优美著称,代表作有《洛神赋》 等。
06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对唐诗的影响
01
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提供了 丰富的艺术手法和题材。
02
魏晋南北朝诗人如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 为唐诗中的山水诗派提供了灵感。
03
魏晋南北朝的五言诗和乐府民歌对唐诗的形式和风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宋词的影响
01
02
魏晋文学
建安文学
总结词
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详细描述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 难,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代表人物
曹操、曹丕、曹植
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一、建安、正始文学(一)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
主要成就是诗歌。
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一生戎马生活,对现实有较多的接触,他的作品如《蒿里行》、《苦寒行》等诗都能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苦痛生活,在《短歌行》、《步出厦门行》等作品中则抒写了他要求建功立业的意志。
他的诗歌全部采用乐府旧题抒写实事,感情深沉,情调苍凉悲壮。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
年轻时显示出文学才华,他的一生以曹丕即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受曹操宠爱,乐观自信,思想积极奋发,早期作品如《白马篇》、《杂诗》抒发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和抱负;曹丕即位后,政治上受到了压抑《赠白马王彪》、《吁嗟篇》、《野田黄雀行》等作品就强烈地反映了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自己受压抑的不满情绪。
他的作品注意用词的形象生动和词采的华美,对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
七子中一些诗人亲身经历了社会动乱,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部门行》反映社会现实。
七子中以王粲的成就最高。
曹氏父子及其周围的文人作品,一方面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抒发建立功业的抱负,风格慷慨悲凉,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与“七子”相颉颃的女作家蔡琰。
代表作五言《悲愤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写作者自己在汉末战乱中被虏入南匈奴的痛苦经历和晚年回乡时同儿子分别的悲痛心情。
通过自身不幸遭遇的叙述,控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二)正始文学正始是魏王曹芳的年号。
正始诗人有所谓“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戌、刘伶。
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生活在魏晋政权变易的时代,对司马氏集团基本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他的诗表现了愤世嫉俗、反抗虚伪礼法的思想,也流露了虚无厌世、全身远祸的消极成分。
代表作82首《咏怀诗》,内容大都表达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自己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由于生活在尖锐复杂的魏晋易代之际,表达时采取了隐晦曲折的手法。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2、越名教而任自然(以道攻儒):蔑视礼教,要求 顺从自然,反对人为,大倡“旷达”之风。代表人物 是阮籍、嵇康。
❖ (1)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
❖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 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 籍传》)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思想家们旳性 格冲突。一方面骄傲狂妄、自视甚高、有济世志,另 一方面又十分谨慎。阮籍与他内心鄙薄旳司马氏集团 也保持了长久旳良好关系。
❖ 自“党锢之祸”后,说话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 祸,士大夫就用清谈旳方式来讨论“玄之又玄”旳 抽象之理。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
❖ 2、玄学旳主题
❖ (1)“三玄”:《老子》、《庄子》、《周 易》——再加上《论语》,构成为玄学兴起 旳基本思想资料。 “三玄”代表着先秦哲学 思辨旳最高成果。
❖ (2)讨论旳主要问题:名教与自然之辨、本 末有无之辨、言意之辨。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 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初流行旳隶书统 计下来旳经籍。
❖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 觉旳用先秦古籀(zhòu亦称“大篆”)文字写成旳 经籍。
❖ 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文旳“微言大义”,结合现实 讨论经学,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为代表。
❖ 古文经学偏重考证训诂,希望恢复古史真面目,与 现实政治问题联络较弱,以刘歆为代表。
❖ 最能代表其哲学成就旳著作有《大人先生传》、《通 老论》、《达庄论》、《通易论》等,其著作被后人 编辑整顿为《阮步兵集》。
❖ 用生命体证和实践玄学旳哲学家
❖ 为了敷衍司马氏,阮籍不得不出来做官。他要求去当步兵校尉,原因是 据说步兵橱营人擅长酿酒,且藏有许多好酒。
南北朝文学
《拟行路难》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能几时?安得蝶躞diéxiè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谢灵运诗歌讲究经营锤炼。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他: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 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谢灵运诗歌往往采用“叙事-写景-说理”的 结构,有句无篇。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 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 乃为活景。故人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 尽天下书,不能道一句。”(《古诗评选》卷三)
第11讲 南北朝文学 诗歌·小说·乐府·骈散文
一、南北朝诗歌
1、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 2、鲍照的七言乐府 3、永明体 4、梁陈宫体诗 5、庾信
1、二谢:山水诗的开创者
谢灵运,谢客,谢康乐。由玄 言入山水,是开创山水诗派的 第一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 时代。
谢灵运诗歌的总体特点是“鲜 丽清新”。《南史·颜延之 传》:“谢五言如初发芙蓉, 自然可爱。”《诗品》引汤惠 休的话“谢诗如芙蓉出水,颜 诗如错彩镂金”。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社会动荡不宁外,其另一值得注意的特点则是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人。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 阮籍早年“好《诗》、《书》”,有济世之 志,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 他生活在魏晋交替的时期,在政治斗争的 漩涡里应付、挣扎。他对曹魏末年的庸碌 腐败深感不满,但又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 污,因而始终采取一种“虚与委蛇”、不 即不离的态度。
+ 百姓民不聊生 + 文人报国无门
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潮:
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 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这一时期在哲 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 兴起。约而言之,则可概括为儒学式微、玄学兴 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体裁与成就: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众
3、归隐田园时期(41岁—63岁) + 这一时期从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到宋文帝刘义隆 元嘉四年(427)去逝。此间他曾于义熙末被征著作 佐郎而不就,生活的主要内容是闲居、种田、读 书和创作。
(二)陶渊明的思想:
陶渊明的思想,历来都是研究者极为关注的论 题,出现了所谓主儒家说、主道家说、主玄家 说、主老子说、主庄子说、主儒释道合一说的 分歧与考辨。陈寅恪称陶渊明“实为吾国中古 时代之大思想家”(《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 关系》),是有卓识的。
2、 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恒,曹操次 子,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建安二十五年即 位,建立魏朝。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而 且艺术上很完整的七言诗。有《魏文帝集》。 3、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才华横 溢,诗作隽丽,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 颇受曹操喜欢,封陈王。曹操死后,备受曹丕 猜忌,抑郁而死。今存诗80余首,原有集,现 已散佚。宋时辑有《曹子建集》,其“七步成 诗”的故事至今流传。辞赋以《洛神赋》最著 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脁、庾信,虽然选取的
题材不同、风格不同,但走的都是个人抒情的道路,他们 的创作也都是个人行为。
至于梁陈宫体诗,虽然出自宫廷文人之手,也只是供宫廷
娱乐之用而已。诗人们努力的方向在于诗歌的形式美,即
声律、对偶、用事等语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正是 在这种趋势下,中国的古诗得以完善,新体诗得以形成, 并为近体诗的出现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唐诗就是在此基 础上达到了高峰。
第四个显著特点是:许多新的文学体式形成并得到发
展。
五言、七言,赋,得到了发展,还出现了讲究声律的
永明体。 小说发展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由于汉末巫风 畅行,加之佛、道的兴起,受宗教思想影响,出现了志怪 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虽还不够成熟,但已初 具小说规模,为后来唐传奇的创作积累了经验。随之又产 生了志人小说。这与士族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之风有
人的生命。这种状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印证。《蒿里行》“白骨露于 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敏感的作家在战乱中感受最多的是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命
运的无常,从而使文学形成了悲剧的基调,表现为及时行乐和沉迷声色。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为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的色彩,
许多文人莫名其妙的卷入了政治的斗争被杀戮,孔融嵇康、谢灵运、谢
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
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元嘉十五、六年 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宋)范晔《后 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都是 重要的标志。
2.文学理论的繁荣和文学批评的兴起
(魏)曹丕《典论· 论文》、陆机《文赋》、(梁)刘勰 的《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 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
团最为活跃。他们群体参与,作家成批涌现,取材、风格 趋同,并产生了重要的诗歌理论,主张“立身之道与文章 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是一种描摹色情的 主张,通过淫声媚态的诗歌满足变态性心理的要求。王瑶
认为,这里的放荡是想把放荡的要求寄托文章,用属文代
替纵欲荒淫),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B、代表作家作品。萧纲、萧绎、徐摛(chi)、庾肩吾
(按照审美对象的性质划分,美可分为自然美、社会
美、生活美、艺术美、形式美五种;按照审美主体的审美
感受,美可分为崇高、优美、悲剧、喜剧)
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文学主题的创新。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抒情化的倾向经过了一段曲 折,魏晋时期的建安文学不仅有反映动乱时代人生悲惨遭 遇的乱离诗,更有三曹、七子表达英雄壮志的抒情诗篇。 由于玄理的影响和政治的黑暗,在抒情中还不乏浓厚的理 性色彩,如阮籍、嵇康及西晋一些作家,玄言诗曾风行一 时。到了南北朝,作家抒写性灵明显加强。无论是诗、赋,
规律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魏晋以后,诗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 方向也是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
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这时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概 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形象,以及言意关系、形神关 系等,并且形成了重意象、重风骨、重气韵的审美思想。
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
丹,讲求仙,讲养生之道。它影响到文学的精神,士人们 追慕隐逸,向往山林,倾向于神鬼变异之谈,其诗文小说 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儒、佛、道三教鼎立的局面。
三教之间为争得优越的地位而展开斗争。
老庄的无为遁世、道教的神仙、佛教的厌世等等各种
思想杂糅,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3)“永明体”(新体诗,永明年间)
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周顒(yóng)发现汉语的四
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并与谢朓、 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新诗体。他们试图建立比较 严格的、声调和谐的诗歌格律,并且在词藻、对偶等方 面做了许多新的探索。这就为唐朝近体诗的形成作了理
论上必要的准备,“永明体”成为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
(父)、庾信(子)、徐陵等。
C、宫体诗内容。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 坛创作的主流,它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多 有咏物的题材,女性也像宫廷的其他器物一样成为吟咏的 对象。作家在互相切磋中艺术技巧迅速提高,这种创作风
气一直延续到初唐,直到“四杰”和陈子昂手中才有了根
类文艺形式之间互相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 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 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5篇,文体论20篇,
创作论19篇,批评论5篇,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自
序。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离不开审 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
信佛教,梁武帝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为奴。寺庙建筑也布满
各地。如云冈石窟、少林寺、寒山寺、灵隐寺等等。
佛学对文学的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想象世界的丰富。佛教带来了三世的观念、因果、
轮回的观念,这就扩大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用因果报应解释
人世间的现象,就有了《幽明录》(刘义庆)、《冥祥记》 (王琰)、《冤魂志》(颜之推)等笔记小说。 二、故事性的加强。佛经中有大量的故事,随着佛经的 翻译传入中国,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有
眺、鲍照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生 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等。
3、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思想文化特点
首先是玄学兴起。玄学的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
关系,东晋以后又吸收了佛学的成分,进入了新阶段,从 西汉的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玄学的重要的论题是: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 意之辩、形神之辩、名理之辩。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
(1)山水诗 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 作山水诗的人。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 诗的表现技巧,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大进步。
(2)乐府诗
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乐府诗。鲍照在七言乐府的题材 和形式上所作出的突破,在中国诗史上具有重要的创新意 义。《拟行路难》十八首以人生多艰为主题,是其代表作。
这个时期的文学的一个特点就是:服务于政教化的要 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了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生活经验和 感情。
二、文学创作的特点
第一个显著特点是:创作倾向由言志走向缘情,又由
缘情走向了“个性”抒情。 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 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 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五言古 诗在汉末蓬勃兴起,文人的个人抒情之作《古诗十九首》 被后人奉为圭臬。此后曹植、王粲、刘桢、阮籍、陆机、
门阀制度的存在,使士族与庶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并成为这一时期一个主要特点。 鲍照的《拟行路难》其三:“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
长叹息。”倾泻了寒士的不平。这些内容成为这一时期文
学创作的一个特点。
2、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时代特点 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战争使很多人丧生,伴
随着战乱而来的饥馑、瘟疫以及人口的大规模迁徙,不知又夺走了多少
渡的一种重要形式。(以五言四句八句为多,律句大量
涌现,平仄相对观念明确。用韵变密,压平韵居多,压
仄音很严)
(4)宫体诗 A、齐梁文人集团的形成。在皇帝、太子及诸王周围聚 集了一批文人,形成文学集团,其中主要以南齐竟陵王萧 子良,梁代萧衍、萧统和梁代萧纲为中心的三个文人集团
影响最大。尤其是以萧纲宫体诗创作活动为中心的文人集
关。代表作品是《世说新语》,其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
士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名士风流的极好资料。志怪小 说和志人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进入一个重要的阶 段。
乐府民歌在南北朝时期得以集中出现,是继《诗经》和汉
乐府以来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由于南北朝长期对 峙,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俗民情都有明显的差异。所 以南北民歌也呈现不同的风貌,表现出明显的地域色彩, 南朝民歌多写爱情与相思;北朝多反映北方现实生活和习 性。《西州曲》和《木兰诗》分别代表了南北民歌的最高 成就。
还是文,作家都力求抒发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人生无常、
游仙、隐逸、宴游、山水、田园、边塞战争成为魏晋南北 朝文学的共同主题。
第三个显著特点是:文人集团比较活跃。
“竹林七贤”“二十四友” 东晋时又有以王羲之、谢
安为中心的文学交游,宋代临川王刘义庆门下招纳了鲍照 等文人,齐代时在竟陵王萧子良周围形成了“竟陵八友”, 梁代昭明太子、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也各自组成了自 己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学集团。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Βιβλιοθήκη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文学思潮,这就是努力探寻文学的特点、 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在汉代,儒家诗独占统治地位,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 的关系,诗歌被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移风俗”(《诗大序》)的工具。至于诗歌本身的特点和
的故事直接来源于佛经,把它改变成中国本土的故事,如梁
代吴均《续齐谐记》里记述的“鹅笼书生”的故事。
三 、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展。
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梵语的拼音法启示人们分析汉
语的声音结构,分析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 声调。例如“冬,都宗切”。陈寅恪《四声三问》认为四 声的发现和佛经转度有关。 (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称清华四大国
的是崇尚自然地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得意忘言的一派
玄学崇尚自然,“自然”就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 此的、天然而然的状态,只要顺应自然地状态和变化,无 所待、无所使、自然而然、就可以进入自由自如的境界。
老庄所谓“自然”哲学,形成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所
谓“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当时名士的思想行为,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