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元明青花龙纹瓷器

合集下载

明成化青花龙纹特征

明成化青花龙纹特征

明成化青花龙纹特征
明代成化青花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青花龙纹瓷器更是成为了明代瓷器中的一大特色。

明成化青花龙纹瓷器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纹饰,展现了当时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水平。

首先,成化青花龙纹瓷器的特征之一是其精美的龙纹图案。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物,因此成为了瓷器装饰中的常见图案。

而成化青花龙纹瓷器中的龙纹图案则更加细腻、生动,龙身蜿蜒曲折,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龙纹图案不仅展现了匠人们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祥瑞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成化青花龙纹瓷器的特征之二是其独特的纹饰风格。

在青花龙纹瓷器上,除了龙纹图案外,常常还配以各种花卉、云纹、浪纹等装饰,这些纹饰与龙纹相得益彰,相互映衬,使整个瓷器更加美观、富有层次感。

同时,这些纹饰也展现了当时的审美趣味,体现了成化时期瓷器装饰风格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明成化青花龙纹瓷器以其精美的龙纹图案和独特的纹饰风格成为了明代瓷器中的一大特色。

这些瓷器不仅展现了当时
匠人们的高超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历朝青花瓷器型,值得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历朝青花瓷器型,值得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历朝青花瓷器型,值得收藏!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工艺珍品。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清嘉庆·淡描青花飞天盖碗·武汉博物馆藏清乾隆青花瓷狮子滚绣球纹鼻烟壼·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花卉贯耳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纸搥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鱼龙变化高足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鲤跃龙门折沿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

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

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

清康熙青花瓷龙纹盖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缠枝番莲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小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青花云龙兽耳环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窑青花番莲大腹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故宫珍宝馆的宝物介绍

故宫珍宝馆的宝物介绍

故宫珍宝馆的宝物介绍
故宫珍宝馆是故宫博物院中最为珍贵的展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宝贝。

以下是其中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宝物介绍:
1. 长信宫金鳌双首杯: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件金器。

杯子造
型为两只鳌龙相对,中间以花卉图案点缀,十分精美。

杯底刻有“长信宫”和“嘉靖十年”字样,寓意长寿和安康。

2. 清代乾隆御制玉瓶: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玉器,由当时的皇
帝乾隆亲自下令制作。

玉瓶整体呈鼓形,带有青色和白色的纹路,精致的雕刻和细腻的纹理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

3. 清代乾隆御制琉璃瓶:这是一件以玻璃制成的宝物,亦是由
乾隆皇帝下令制作。

瓶身呈现出深蓝色和浅蓝色的交错和谐,瓶口则镶有铜制的花卉图案,十分华美。

4. 元代青花鱼纹瓷盘:这是一件元代时期的青花瓷器,制作工
艺十分精湛。

瓷盘上绘有鲤鱼和荷花,栩栩如生,呈现出优美的造型和色彩。

5. 清代乾隆御制绣球:这是一件非常精致的刺绣作品,由乾隆
皇帝下令制作。

绣球上密密麻麻地缀满了各种动植物、花卉、山水和人物,技艺之高令人惊叹,被誉为中国刺绣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宝贝,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和辉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倍加珍视和保护。

- 1 -。

北京故宫十大镇宫之宝

北京故宫十大镇宫之宝

元青花和五彩瓷款识及相关问题/episteme/ 2011-6-14 14:34:17 作者:张英来源:《文物考古与现代科学》作者系吉林省博物馆研究员当今叙述鉴定中国陶瓷要领的著作,多谓元青花瓷足底露胎无釉,故亦无款[1];又谓元青花瓷存世数量很少,国内外“只有二百件左右”[2]或“总数大致在三百件以上”[3];又有谓“元代青花瓷器窑址中出土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品率不高,同时又大量流入国外”[4]。

凡上种种,似在陶瓷界内已成定论,多年来未见有人提出异议。

笔者近年据考古资料进行研究,认为事实并不如此,甚至恰与上述诸说相悖,而且国内外现藏的大量被认定是明代中、晚期的青花和五彩瓷,其实是元代的产品。

下面略述浅见,不当之处,尚祈识者斧正。

一、款识过去人们都以为“元代瓷器带款识的极为少见,除青白釉盘碗中有印着‘枢府’或‘太禧’款的以外,一般青花器物均无正规年款。

”[5]然而近年出土的考古资料证明,元青花和五彩瓷器的款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正规的纪年款,亦有吉祥语款、姓名款和记事铭文之类。

(一)纪年款纪年款分两种,一种书帝王年号,又称年号款;一种以60年周而复始的甲子表明年号,又称干支款。

1.年号款这种有明确纪年的规矩款识,据笔者目前了解,在国内至少已发现有6件,且都是出土品,国外则发现有1件。

(1)1992年,吉林扶余岱吉屯元墓M1中出土1件釉上五彩花卉纹瓷碗,碗高6、口径14.5、足径5.2厘米。

胎体洁白坚致,釉面滋润晶莹。

底足内釉上绘红彩双重圈,内书楷体“至正年制”两行4字规矩款识[6](图一,1)。

(2)近年笔者两次前往景德镇作古窑址考察,曾见1987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清理珠山官窑遗址堆积中出土的5件青花五爪九龙或双龙纹碗、盘,在碗、盘的底足内,均釉上绘青花双重圈,内书八思巴文“至正年制”两行4字规矩款识。

其中有1件碗陈列在龙珠阁展厅(陈列号253),高6、口径12.2、足径4.8厘米,只是被误排在明代中晚期正德年青花瓷器序列中展出(图一,2)。

浙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10瓷器之美

浙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10瓷器之美
青 花 折 枝 花 纹 执 壶
青 花 缠 枝 花 菊 瓣 纹 碗
清青花
五 彩 三 多 纹 梅 瓶
斗 彩 花 鸟 纹 碗
元朝
明朝
清朝
富丽雄浑 画风豪放
画风精美 制作细腻
青花五彩 灿烂缤纷
天球
青 花 龍 紋 天 球 瓶
玉壶春
青 花 竹 石 芭 蕉 纹 玉 壶 春 瓶
梅瓶
元 青 花 龙 纹 梅 瓶
青 花 白 地 瓷 洗
故 宫 藏 元 青 花 凤 穿 牡 丹 纹 执 壶
故 宫 藏 元 青 花 缠 枝 牡 丹 云 龙 纹 罐
青 花 瓷 花 澆
故 宫 藏 元 青 花 飞 凤 麒 麟 纹 盘
故 宫 藏 元 青 花 花 卉 纹 鼎
青 花 夔 龙 纹 罐源自故 宫 藏 元 青 花 飞 凤 麒 麟 纹 盘
元 青 花 茂 叔 爱 莲 纹 人 物 故 事 玉 壶 春 瓶
元 青 花 蒙 恬 将 军 擎 旗 图 玉 壶 春 瓶
故 宫 藏 元 青 花 八 卦 纹 香 炉
故 宫 藏 元 青 花 凤 穿 牡 丹 纹 执 壶
故 宫 藏 元 青 花 缠 枝 牡 丹 云 龙 纹 罐
青 花 瓷 花 澆
故 宫 藏 元 青 花 飞 凤 麒 麟 纹 盘
「 青 花 瓷 」
元 青花缠枝莲纹罐
头浓 正浓 二浓 正淡 影淡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唐青花 —初创
唐青花盖罐 扬州博物馆
唐青花
元青花 —成熟
钴矿
元青花






缠 枝
龙 纹







【传统文化】古代各种盒子-3-粉盒胭脂盒(闺房用具)

【传统文化】古代各种盒子-3-粉盒胭脂盒(闺房用具)

【传统文化】古代各种盒子-3-粉盒胭脂盒(闺房用具)古代的粉盒也叫香盒、油盒、黛盒是古代妇女存放脂粉和香粉的化妆盒,跟胭脂盒有相似的作用。

粉盒由盖和底两部分组成,子母口相互扣严,盒身直腹,外腹模印菊瓣纹或瓜棱形、八角形等,底平内凹;盒盖浅弧顶,盖面模印各式花卉、卷草纹等精美图案。

瓷器粉盒还有有折枝牡丹、莲花、六星花卉、七星花卉、团花、菊瓣、莲蓬、针叶纹和釉面冰裂纹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始于战国时期,在唐代就已非常流行,宋代已经出口大量粉盒瓷器了,可见粉盒已经成为古代女子生活的日常用品了。

粉盒的形状圆形椭圆形方形四边形六角形八角形瓜棱形八方形葵瓣形仿瓜果形粉盒的质地粉盒不仅仅是古代女子日用的生活妆奁用品,而且是情人和达官贵人送礼的礼物,所以古代的粉盒质地很多,早期以瓷器为主,后来则出现金银质地的,漆器、玉石等名贵材质等。

清雍正粉彩镂空团寿盖盒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乾隆古铜彩描金花圆/粉盒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同治红色缎辫绣蟾宫折桂纹活计-粉盒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同治粉彩粉盒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光绪粉彩花卉团龙纹盖盒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光绪湖色缎绣万福寿如意纹活计-粉盒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代玻璃刻螭粉盒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晚期象牙雕花卉粉盒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金龙纹胭脂盒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中期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粉盒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明龙泉窑青瓷三连柿形粉盒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元青花云龙纹盖盒河北省博物院馆藏元青白粉盒瑞士洛桑博物馆馆藏元代龙泉窑划花莲纹粉盒私人藏品宋代青白瓷粉盒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北宋越窑青釉划花鹦鹉牡丹纹粉盒常州博物馆馆藏北宋越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盖盒常州博物馆馆藏北宋“汪家合子记”青白瓷印花盒深圳博物馆馆藏北宋越窑刻牡丹花粉盒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北宋影青花卉纹粉盒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馆藏南宋龙泉窑青瓷莲花纹粉盒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宋代定窑萱草纹粉盒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五代越窑青瓷粉盒浙江省博物馆馆藏五代莲花纹青釉瓷粉盒绍兴博物馆馆藏唐代“张”字款白釉绿彩方形瓷粉盒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唐越窑青瓷粉盒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唐代白瓷粉盒洛阳龙门博物馆馆藏唐代越窑青瓷粉盒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馆藏唐代相州窑粉盒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馆藏唐代宝香花馒头黄秘粉盒浙东越窑博物馆馆藏唐代越窑胖圆形油盒浙东越窑博物馆馆藏唐代三彩粉盒洛阳博物馆藏五代越窑摩羯纹粉盒浙东越窑博物馆馆藏五代秘色双蝶粉盒浙东越窑博物馆馆藏五代越窑弦纹粉盒浙东越窑博物馆馆藏五代越窑青釉锥花双龙纹粉盒观复博物馆藏。

元青花瓷器鉴定之元青花龙纹大罐|瓷器鉴定真知堂

元青花瓷器鉴定之元青花龙纹大罐|瓷器鉴定真知堂

原创瓷器鉴定真知堂瓷器鉴定真知堂:再来说说元代瓷器了。

元代的瓷器,在晚清民国时的古玩行,是附属于宋代的,因为元代时间短,很多东西民间也不认识。

所以元瓷,要不被归为宋瓷,要不被归到明代。

说到元瓷,原本籍籍无名的一个时代,因为鬼谷子下山大罐的石破天惊般的拍卖成交价格,一下子就成为我国民众的网红瓷。

五大名窑几百年的声名赫赫,抵不上当代网络的十年传播。

2个多亿啊,还是十几年前的价格,那时候咱们中国还不富裕呢。

又要说元青花了。

只要一说国内外传世元青花瓷器馆藏和私人收藏一共300多件,下面肯定一片骂声,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

民间肯定有收藏,但民间收藏的不属于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传世品,也不是科学考古发掘出来的东西,自己玩玩可以,想出手变现,起码现在难度比较大。

再者,据笔者研究,虽然这些年铁公基挖开了不少地方的土,但是中国古代一直就有盗墓的传统。

十墓九空很常见。

湖北钟祥地区一共有300多座明代王室家族墓,最后只有一座没有被盗,还是没有被盗成功,前后九个盗洞。

其实最大的浩劫在于十年动乱时期,很多都被破四旧,砸的砸了,烧的烧了。

不说闲话了,至正型元青花其实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元代官窑器。

这种元青花都有共同特征,极为精致,采用苏勃泥青彩绘,器型大,发色美,底足处理精湛。

民间收藏的元青花,估计仿制者都牢牢记住了书本上说元代底部没有铁刀修坯,极其粗糙的错误结论,只看怎么做得粗糙。

其实真品至正型元青花器,底部非常细腻光洁,粘有釉斑几块而已,很多都没有火石红,显示瓷胎淘洗极为精细,铁分子都被洗出来了。

元青花也存在非官窑器,这些瓷器底部旋纹明显,火石红也比较明显。

露胎处有明显的空洞或者鼓泡现象。

这是麻仓土陈腐时间不够长,踩压不够充分,造成瓷胎里气泡没有完全析出的原因。

这种现象并不是麻仓土的典型鉴别特征,但目前不少资料传播把这些现象作为鉴别麻仓土的真伪标准。

长次以讹传讹,也不是坏事,起码仿制者也造着做,并不能理解麻仓御土的真正含义,给元青花瓷器鉴定留下了一线玄机。

中国瓷器瓶子的造型种类

中国瓷器瓶子的造型种类

中国瓷器瓶子的造型种类展开全文瓶子,是人类文明史上出现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器物,随着文明和物质水平的进步,瓶子也渐渐从实用性向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转变。

在陶瓷的造型中,瓶子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各式各样的瓶子,造型繁多,令人惊叹。

今天我们就选择了部分常见造型的瓶子,和大家一起欣赏和解读。

蟠龙瓶初为明器。

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

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后来,蟠龙装饰也常见于各式瓶型中,也将这种瓶型称为“蟠龙瓶”。

南宋龙泉窑蟠龙瓶温州博物馆多管瓶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

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

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

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

北宋龙泉窑青瓷多管瓶国立故宫博物院梅瓶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

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扬州博物馆花口瓶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故名。

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均有烧造,明清亦仿制。

西夏白瓷花口瓶内蒙古博物馆琮式瓶仿周代礼器玉琮烧制。

圆口、方身、圈足,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口与足大小相若。

非常时期,请您在家慢慢细赏:故宫部分馆藏——明洪武时期瓷器

非常时期,请您在家慢慢细赏:故宫部分馆藏——明洪武时期瓷器

非常时期,请您在家慢慢细赏:故宫部分馆藏——明洪武时期瓷器青花竹石灵芝纹盘青花竹石灵芝纹盘盘心青花竹石灵芝纹盘盘底青花竹石灵芝纹盘,明洪武,高8.1cm,口径46cm,足径26.7cm。

盘折沿,弧壁,圈足。

里外青花装饰。

内底菱形开光内绘竹、石、灵芝纹,开光外绘卷草纹。

内壁绘缠枝牡丹、石榴、菊花、山茶四季花卉纹。

折沿上饰青花拔白(即青花地留白装饰)忍冬纹。

外壁绘缠枝菊纹,近足处绘莲瓣纹。

圈足以内无釉露胎,呈火石红色。

此盘形体硕大,青花色调淡雅,青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纹饰构图疏朗简洁,盘心主题纹饰中的竹、石象征着文人士大夫的高风亮节,灵芝则代表长寿,寓意吉祥。

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碗底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明洪武,高16.7cm,口径42cm,足径22.7cm。

碗直口,深弧腹,圈足。

内外均以釉里红为地作留白装饰,俗称“釉里红拔白”。

内底一周回纹边饰内绘折枝牡丹纹,内壁绘缠枝莲纹。

口沿内外绘卷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

近足处绘变形莲瓣含朵花纹。

圈足外墙绘回纹。

此器造型硕大敦厚,纹饰画工精细,线条细腻流畅。

此种釉里红拔白装饰技法与洪武时常见的白釉为地的釉里红器装饰方法正好相反,颇为少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碗心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碗底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cm,口径20.6cm,足径9.1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

内外釉里红装饰。

内外口沿均绘回纹,内壁绘缠枝菊纹,内底双线圈内绘折枝牡丹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外墙绘回纹。

圈足内施白釉。

无款识。

此碗的造型和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洪武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

特别是其釉里红纹饰的发色,在传世或出土的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称得上较为纯正。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高8.5cm,口径45.7cm,足径26.9cm。

盘敞口,折沿,弧腹,圈足,细砂底呈火石红色。

通体施白釉,里外绘青花纹样。

折沿处绘缠枝菊纹一周,共18朵。

明嘉靖青花瓷介绍及故宫嘉靖青花瓷赏析

明嘉靖青花瓷介绍及故宫嘉靖青花瓷赏析

明嘉靖青花瓷介绍及故宫嘉靖青花瓷赏析明代嘉靖(公元1522—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年号)朝共45年,期间曾多次爆发农民暴乱,国力衰弱。

景德镇官窑开始施行“官搭民烧”制度,由于民窑“钦限”器的烧造促进了制瓷技术进步,缩小了官窑器和民窑器之间的差别,嘉靖民窑精瓷已与官窑器之间无明显差别。

【明嘉靖青花瓷的胎釉】嘉靖青花官窑器胎质细洁致密,民窑大多粗糙,大件器物胎体比较厚重,制作也粗糙,不注重修胎,有些器物腹部衔接痕比明初还要明显,常有接痕处脱底、断裂现象,器里痕迹更为明显,时有器物变形,足底处理粗糙,有跳刀痕和粘砂,露胎出火石红浓重。

明嘉靖青花花鸟纹梅瓶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明嘉靖,高10.7cm,口径77cm,足径55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

内外均以青花描绘龙穿缠枝莲纹。

素底无釉。

外口沿下长方形青花双线框内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横排款。

龙穿花、云鹤、八卦是明嘉靖官窑青花瓷器上的流行纹样。

此器画工精细,龙纹形象生动,图案线条自然流畅,形体硕大,应是迎合当时嘉靖帝的喜爱而特意烧造的。

官窑器物釉面滋润光亮,透明釉青灰色,釉面也往后越粗,有隐约的波浪感,个别器物釉厚浑浊。

器物底部多施亮青釉,一些口部刷酱黄釉。

明嘉靖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明嘉靖,高10.7cm,口径77cm,足径55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

内外均以青花描绘龙穿缠枝莲纹。

素底无釉。

外口沿下长方形青花双线框内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横排款。

龙穿花、云鹤、八卦是明嘉靖官窑青花瓷器上的流行纹样。

此器画工精细,龙纹形象生动,图案线条自然流畅,形体硕大,应是迎合当时嘉靖帝的喜爱而特意烧造的。

【明嘉靖青花瓷的靑料】嘉靖朝大致使用过三种色料,东平产“陂塘青”、瑞州产“石子青”和西域产的“回青”料,而官窑青花瓷几乎都掺合使用回青和石子青。

由于青花钴料不同成分、不同比例和烧制温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嘉靖青花大致可分为三种颜色。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1·洪武(1368—1402年)(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

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

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

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士、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

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

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

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

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

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

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

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

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年)(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

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

纹饰布局同官窑。

绘画多实笔。

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

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

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

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

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

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

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3)胎釉、造型及工艺。

胎质粗,见气孔,色灰白。

釉发青,肥润。

碗不撇口,墩式。

圈足根为两面斜削、平切。

多砂底,少釉底,见跳刀痕现象。

[博物馆藏元青花瓷器]故宫馆藏元代瓷器荟萃

[博物馆藏元青花瓷器]故宫馆藏元代瓷器荟萃

[博物馆藏元青花瓷器]故宫馆藏元代瓷器荟萃篇一: 故宫馆藏元代瓷器荟萃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元,高34cm,口径8.5cm,足横26.5cm,足纵8.2cm。

[)故宫收藏。

壶圆唇,短直颈,弧肩,肩两侧各置双系,扁方腹,方圈足。

底露胎,胎细白。

釉色白中透青灰,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间。

壶两面均刻龙纹、灵芝形云纹、火珠纹、如意云头纹和折枝花纹,花纹以外釉里红填地。

此壶的造型别致,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

工艺方面则体现出元代釉里红瓷器初创时期的制作水平和艺术风格。

龙泉窑青釉执壶元,高25cm,口径4.5cm,足径3cm。

故宫收藏执壶直口,口下渐丰,垂腹,圈足微外撇。

壶一侧置长流,相对一侧置曲柄。

附平顶圆纽盖。

口、足边露胎。

通体施青釉。

此执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造型优美。

其釉面匀净,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故宫收藏。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

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

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

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

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元,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盘折沿,浅壁,平底。

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

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

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

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

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爵、小杯、盘等。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打开文本图片集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即成为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

战国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范印在器物上。

龙的形体大小不一,形制主要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龙角卷曲,嘴部刻画细腻,但身躯较为呆板,颈、腹及尾部的变化不大,龙爪似蹄。

隋代青瓷鸡头龙首四系壶(图1)即为此时的典型器物,壶高49.5、腹径24.5、口径11、足径13厘米,为盘口鼓腹,颈部饰有两道箍装饰,肩部两侧各有对称的两个桥形系。

肩部一龙作耳,龙身为双条脊状塑造,龙口紧衔盘口,与之对称的另一面是昂首的鸡首,大大的鸡冠,睁眼目视前方。

腹部饰花瓣纹及锯齿形花纹,均为模印。

通常来说,带管状流的壶是从唐代开始的,而隋代以前的壶都是用鸡头作流的。

此壶釉色光润、洁净,为隋代青瓷精品。

五代时期,龙纹开始作为一种纹饰或图案出现在瓷器上,且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此时的龙纹像走兽,身体及四肢较粗,有尾,三趾,以宝珠、火焰、云朵、波涛作衬托。

宋代的龙纹由兽形变成蛇形,宝珠、火焰在面部作燃烧状。

瓷上装饰方法不同,越窑用贴花、刻花、划花;定窑用刻花、印花;吉州窑用剪纸贴花;磁州窑用釉下黑花的表现手法。

元代强盛而统一的社会背景使元瓷得到很好的发展,瓷上龙纹的艺术水平又有所提高,除堆贴等基本表现手法外,刻画、模印也出现在瓷器装饰上。

元龙身形矫健、细颈长身,体态奔放、动作自如、充满生机。

龙身多数披麟,身、尾界限清晰,龙首有角、发,却无双须,具清新飘逸的神韵。

自元代始,对龙纹的烧造已有规定,至元二年(1336)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是龙纹最终演变成封建帝王权威象征的发端。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

统治者对龙纹实行垄断,凡饰有龙纹的瓷器大多为官窑器物,制作之精细、技艺之高超绝非民窑器物的纹饰可比。

各朝代青花的特点

各朝代青花的特点

各朝代青花的特点
各个朝代的青花瓷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朝代和其特点:
1. 元代青花: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厚重,青花色泽深沉。

图案多为鸟兽花卉、云龙纹等,纹饰线条粗犷。

2. 明代青花:明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较薄,青花色彩明快。

常见的图案有花鸟人物、山水景观等,纹饰线条细腻。

3. 清代青花:清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晶莹透亮,青花色泽柔和。

常见的图案有莲花、牡丹、山水、人物等,纹饰线条流畅。

4. 民国青花:民国时期的青花瓷器受到西方绘画和装饰风格的影响,图案多样化,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

总的来说,青花瓷器在不同朝代的发展中,经历了从粗犷到细腻、色彩明快到柔和的变化。

这些特点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艺术审美和制作工艺水平的发展。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的胎足特征随着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但通常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期的具体特征:
1. 宣德时期:宣德青花的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

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

2. 成化时期:成化青花瓷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

施釉洁白肥腴,呈半透明状,迎光透视隐约可见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3. 万历时期:万历青花瓷胎也是明青花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

底足处理草率,有跳刀、粘砂等特征。

接头明显,露胎处火石红明显,手感沉重。

器物多有夹扁、翅棱、塌底,底心下凹等特征。

4. 崇祯时期:崇祯青花瓷,一般胎质淘炼不精,胎体厚重,修胎粗糙,白砂底足,常有明显的重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

足修齐整圆滑,胎体裸露,多有粘砂、个别前足留有明初期器底小乳头。

综上所述,明代青花瓷器的胎足特征反映了当时的制瓷技术和审美趋势。

在鉴定和欣赏明代青花瓷器时,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最全各朝代瓷器上的龙纹特点

最全各朝代瓷器上的龙纹特点

最全各朝代瓷器上的龙纹特点展开全文先来看高价位元明时期龙纹瓷藏品特点~唐代唐瓷自唐代开始,朝廷已将如何使用龙纹做了等级规定。

开元二年(714)七月敕令,“绫锦花文所织盘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芝草、万字、双胜,及诸织造差样文字等,亦宜禁断。

两都委御史台、诸州府委本节度观察使切加觉察,如违犯具状闻奏”。

由此,我们得知龙纹代表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已有千余的历史。

瓷器上出现龙纹也大约在唐代。

宋代宋统治者倡导“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发展,艺术的文人意境达到了极致。

身为北宋望族的郭若虚对龙的形象描绘得很具象,即:“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

”依此描绘最为贴切的存世作品是南宋画家陈容的《九龙图》。

宋瓷然而,此时龙纹少见于瓷器装饰,在为数不多的实物中,能代表皇家的有定窑和官窑瓷器上出现的模印龙纹。

元代元瓷元代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朝代,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了90余年。

与宋代相反,元代偏重“武治”,龙纹又回到唐代奔放的形象,并多了凶猛的气势,这与帝王善战的性格紧密相关。

当时蒙古统治者横跨半个地球,贯穿欧亚。

元代政府特别重视对外贸易,在未建国前,即与西域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

因此,在提取标准器时,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供出口的一类,如土耳其托普卡帕老皇宫博物馆收藏的饰有龙纹的元代青花瓷;二是供国内使用的一类,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

元瓷梅瓶由此可见,元代龙身呈蛇状,身上饰以鱼鳞纹或少量的网状纹。

值得注意的是,龙头小而扁长,比宋代或明代的龙头小很多,强调颈部的细长,龙头多无发,个别绘有少量的发。

龙角呈明显鹿角形,且向后伸;龙身呈“S”形,四肢作飞跃状,姿态自然,颇有气势。

天球瓶在饰有龙纹的元代瓷器中,龙的爪数备受关注,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别。

北京故宫藏青花梅瓶赏析

北京故宫藏青花梅瓶赏析

北京故宫藏青花梅瓶赏析梅瓶以小口、翻唇、短颈、颈肩之间形成近90度的硬折角,瓶腹鼓圆、腹胫瘦长,形成一种体态秀美的造型,被誉为“天下第一器形”,历代极尽追捧。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开创了许多新品种,元明清继续烧造,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

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

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

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

腹部绘云龙纹。

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明永乐,通高35.5cm,口径6.5cm,足径14cm瓶小口卷唇,短颈,丰肩,敛腹。

瓶盖上有宝珠钮。

通体青花纹饰,肩饰仰覆如意云头纹,如意头内饰折枝花纹,腹饰折枝果纹,近足处饰变形上仰莲瓣纹和忍冬纹。

盖面饰下垂蕉叶纹,盖壁饰花叶纹。

在中国梅瓶从宋代直到18世纪都很流行。

梅瓶短颈小口,形体修长,颇似栏杆。

梅瓶用来插花,但许多较早时期的梅瓶都带有一个截头圆锥体形状的盖,这说明梅瓶原是装盛液体的容器,而后来其主要用途则是作为装饰品和陈设用器,它的实用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了。

此器纹饰精细,布局疏朗,体现出永乐瓷器隽永的风格。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41cm,底径12.2cm瓶小口,带盖,盖上有宝珠形纽,圆肩,肩下渐收,平底。

盖纽及盖面中央饰莲瓣纹,盖之立壁上绘折枝花卉。

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

腹部主题纹饰绘竹石芭蕉,衬以坡地、花草,宛如园中小景。

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图解明代瓷器

图解明代瓷器

明代瓷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

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

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明代青花瓷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

图案题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扁菊纹、缠枝纹或折枝莲叶纹较为多见,龙纹出现五爪,五爪尖连成一个圆形,一般以三爪、四爪为多。

造型以盘、碗、罐为主。

除玉壶巷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均为糙底。

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

洪武青花瓷的图案以花卉纹为主,基本上和釉里红的花卉纹相同,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饰。

从传世品及景德镇窑址发现的标本看,洪武年间以碗类为主的民窑背花粗瓷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

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

铁结晶斑点不明显。

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世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自己的特点。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色彩浓艳的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

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

事实证明,青花料右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时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蓝色。

有人曾用其窑址材料做过模似试验,将青花料罩上青白釉复烧,得到的是洪武青花蓝色。

青花缠枝菊纹棱口盏托明洪武□径19且匡米估价:RMB2O0000一250000浅弧壁和宽板沿被楔压成相等的八棱形,内外壁和板沿上的纹饰依次为临瓣仰莲纹、16组成双回纹、缠枝纹和8组折枝莲纹,每层纹饰均按模压的尺寸均匀排列:盖托中央绘折枝牡丹,外围凸脊以承杯,再外是缠枝菊纹;白釉黏稠。

气泡密集,器底无釉,火石红显著。

青花缠枝莲大罐明洪武高48·3厘米估价:RMBl800000- 2200000 成交价:RMBl650000青花花卉纹盖罐明洪武通高66厘米景德镇窑洪武时烧造。

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

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

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史上最贵的20大龙纹瓷器玉斋博物馆 2019-06-16 17:29:42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

皇帝称为真龙天子,抚掌四海称为龙御天下。

龙,象征至高无上。

建筑舟车、锦绣衣袍、御用宝座,一概以“龙”相饰。

御用瓷器是皇家最为重要的典礼、生活、装饰用器之一,因此在瓷器器型、纹饰、釉色等方面,时常受到帝王直接影响。

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高12厘米,口径26.5厘米,足径12厘米钵(音bō)口微敛,弧腹,平底。

通体青花装饰。

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

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外底素胎无釉。

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为宣德官窑瓷器之精品。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

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

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

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

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

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

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

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

清代有仿制品。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高45.3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14.5厘米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

此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清康熙黄地红彩二龙赶珠纹碗高7.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6.4厘米碗撇口,弧壁,圈足。

内施白釉,外壁黄地红彩双龙纹装饰。

红彩呈枣皮红色。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元青花中的龙纹(三爪、四爪、五爪)

元青花中的龙纹(三爪、四爪、五爪)
元青花龙纹,一般头较小,身躯长,细颈,细腿,细爪和尖尾巴(偶见有火焰式大尾),体态轻盈。长鹿角,张口,叶舌,龙的下腭有须,上颌一般无须,但至正十一年标准器的龙上颌有双须。龙身鳞片分两种,以网状细鳞片多见,以留白的大鳞片少见,后者龙纹更加精美。龙有背鳍,腹下通常无横纹带。胸与背部,常饰有火焰状飘带。肘部有长毛三至四根或一撮。龙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罕见。
元青花中的龙纹(三爪、四爪、五爪)
以上三爪。
以上四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个竟然五爪。
青花五爪双龙赶珠纹盖罐,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1988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北麓风景路出土,通高11.2、口径10.5、足径10.2厘米
该器与陕西省耀州窑北宋青釉刻花围棋罐造型相同,可知其为围棋罐。外壁绘赶珠龙两条,盖绘金刚十字杵纹。龙为双角五爪,根据《元史》记载,此罐应为帝王专用器。
也有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藏元明青花龙纹瓷器元代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

瓶身修长,有八棱。

肩饰斜格锦纹,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衬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纹,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绘牡丹花叶。

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

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

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

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撰稿人:徐巍2009年12月关键词:梅瓶青花麒麟曼荼罗龙纹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元,高28cm,口径22.3cm,足径18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

内外施青白色釉。

外壁饰青花纹样,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5个纹样带。

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卷草纹,上腹部绘双云龙纹,下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

此器形制浑厚饱满,纹饰繁密而有气势,所绘龙纹头小,颈细,身体细长,三爪动感较强,形象凶猛,是典型的元代龙纹式样。

撰稿人:王光尧2009年12月关键词:缠枝青花卷草纹莲瓣纹龙纹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元,高34cm,口径8.5cm,足横26.5cm,足纵8.2cm。

壶圆唇,短直颈,弧肩,肩两侧各置双系,扁方腹,方圈足。

底露胎,胎细白。

釉色白中透青灰,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间。

壶两面均刻龙纹、灵芝形云纹、火珠纹、如意云头纹和折枝花纹,花纹以外釉里红填地。

此壶的造型别致,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

工艺方面则体现出元代釉里红瓷器初创时期的制作水平和艺术风格。

撰稿人:王光尧2009年12月关键词:釉里红折枝花青白釉灵芝卵白釉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

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

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

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

腹部绘云龙纹。

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撰稿人:王光尧2009年12月关键词:缠枝梅瓶青花卷草纹莲瓣纹火石红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罐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罐,元,高28cm,口径16.5cm,足径13cm。

罐直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

外壁通体白地黑花装饰。

其做法是在已成型的坯胎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遮盖住含杂质较多的坯体,然后用毛笔蘸“斑花石”彩料在化妆土上描绘纹饰,肩部绘缠枝菊纹,肩以下至足部描绘龙、凤纹。

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撰稿人:吕成龙2012年7月关键词:磁州窑白地黑花斑花石化妆土明代—洪武青花云龙纹盘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云龙纹盘,明洪武,高3.2cm,口径14.4cm,足径8.8cm。

盘撇口,弧壁,圈足。

内外青花装饰,内底双弦纹内绘三朵“品”字形排列的云纹,里口边绘卷草纹,外壁绘云龙纹。

圈足内施白釉。

无款识。

此器胎质精细,胎体厚重,釉面莹润,青花色泽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分散着极其明显的深色小星点,这种小黑斑的特征与元代和明永乐时的青花器常见的块状黑斑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此盘内壁釉下模印云龙纹,延续了元代卵白釉瓷器的装饰风格。

撰稿人:黄卫文2009年12月关键词:青花模印卷草纹龙纹卵白釉明代—永乐青花云龙纹盘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云龙纹盘,高3.1cm,口径19.4cm,足径11.7cm。

盘撇口,弧壁,圈足。

盘内壁与内底交接处暗划弦纹一周。

内底暗划云纹三朵,呈“品”字形排列。

内壁模印云龙纹。

外壁以青花绘二云龙赶珠纹。

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盘胎薄体轻,造型优美,青花发色艳丽,所绘龙纹笔触细腻,生动传神。

盘内印、划花纹承袭了元代及明洪武瓷器的作法,反映了景德镇窑瓷器从元至明永乐朝一脉相承之关系。

撰稿人:吕成龙2009年12月关键词:青花暗划模印划花弦纹景德镇青花云龙纹天球瓶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明永乐,高41.5cm,口径9.3cm,足径15.5cm。

清宫旧藏。

此器体大端正,圆口,直颈,口与颈大小相若,腹浑圆,肩与底相若,俗称“天球瓶”。

通体青花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两层。

外口饰忍冬纹,以枝叶作骨架,向左右延伸形成连续边饰,颈饰6云朵纹。

整个腹部绘云龙纹,龙体较大,张口怒目,鬃发上冲,作回首状,四肢前伸,三爪矫健有力。

龙身间隙处饰各种形状的云纹,衬托出巨龙行空之势。

平底白釉无款。

天球瓶是明初江西景德镇窑的创新之器。

此器造型饱满,青花龙为三爪,怒目回首,鬃鬣飞扬,刻画细腻,颇有气势。

使用进口青料描绘花纹,烧制过程中有自然形成的铁结晶斑,更显出龙的凶猛有力,栩栩如生。

此器是永乐时期龙纹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之作。

撰稿人:徐巍2010年9月关键词:青花忍冬纹天球瓶景德镇明代—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高45.3cm,口径7.8cm,足径14.5cm。

壶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

通体青花为饰,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

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

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汹涌澎湃,又见点点黑斑,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

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双睛,愈显神采。

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

此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撰稿人:高晓然2009年12月关键词:苏泥勃青龙纹缠枝壶青花卷草纹青花夔龙纹罐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罐直口,鼓腹,内圈足。

内外施白釉,外饰青花纹样。

颈与肩部饰如意头纹。

腹部绘2只首尾相连的夔龙衔花纹。

近底处绘一周仰莲瓣纹。

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宣德青花图案以线条流畅、纹饰豪放生动著称。

夔龙纹样用于青花瓷始于宣德朝,至成化时已成为瓷器上的典型图案,后世亦多延用。

宣德时所用青料据明万历时王世懋《窥天外乘》和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所记为“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度的窑炉气氛下烧成后能呈现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色结晶斑点,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其艺术魅力。

此罐之青花色泽即具有这一时代特征。

撰稿人:蔡毅2009年12月关键词:青花宣德青花王世懋青花海水龙纹钵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海水龙纹钵,明宣德,高12cm,口径26.5cm,足径12cm。

钵(音bō)口微敛,弧腹,平底。

通体青花装饰。

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

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外底素胎无釉。

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为宣德官窑瓷器之精品。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

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

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

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

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

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

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

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

清代有仿制品。

撰稿人:徐巍2009年12月关键词:龙纹磁山文化景德镇青花藏传佛教御窑厂缠枝莲青花云龙纹碗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云龙纹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径27.8cm,足径11.2cm。

清宫旧藏。

碗敞口,方唇,浅腹,圈足。

里白釉无纹饰。

外青花装饰。

口饰青花线两道,壁饰祥云双龙,近底处饰莲瓣纹,足墙饰如意云头纹。

口沿下从右向左横书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

此器造型浅阔,纹饰描绘细腻。

撰稿人:徐巍2010年9月关键词:青花莲瓣纹明代—正统青花麒麟翼龙纹盘Loading...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青花麒麟翼龙纹盘,明正统,高10.7cm,口径52.4cm,足径28.7cm。

盘口微撇,浅弧壁,圈足。

内外青花装饰。

内底绘一麒麟驻足于松柏、山石与蕉叶间,麒麟所占空间很大,几乎占满盘里心。

内壁绘四行龙穿行于云海之间。

外壁绘缠枝莲纹。

素底无釉。

无款识。

明正统时期的青花呈色及画法与明初已有所不同,不见明初那种普遍出现的铁结晶斑。

麒麟,作为古代一种祥瑞动物广泛出现于明代各时期的瓷绘之中,它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幸福。

而纹饰中麒麟与龙纹组合在一件器物上,在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中却比较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