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能源物质的产能代谢-第六节
6物质与能量代谢概述
6物质与能量代谢概述物质与能量代谢是生物体内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过程。
它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吸收、运输、利用与排泄等一系列过程,以及能量在这些过程中的转化与利用。
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对外界物质的吸收、消化、吸收与利用的过程。
生物体通过摄取食物等外界物质来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
食物进入消化道后,通过消化酶的作用,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
这些小分子物质被肠道吸收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各个细胞,供给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包括合成新的有机物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所需的物质、降解有机物质以供能量释放等。
物质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相互依赖。
物质代谢提供了细胞进行能量代谢所需的底物,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生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等,可以进一步通过能量代谢途径转化为ATP,为细胞提供能量。
同时,能量代谢所需的酶、酶促反应也需要物质代谢提供的辅酶、辅酶A和辅酶B等。
物质与能量代谢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代谢废物,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和其他有毒代谢产物等。
这些废物需要经过排泄系统进行排泄,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中的肺部呼出体外,尿素通过肾脏经尿液排出,其他无法通过肾脏排泄的有毒物质,则经过肝脏的二次代谢转化为无毒物质或胆汁排出。
总结来说,物质与能量代谢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物质代谢使生物体能够从外界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并通过合成、吸收、降解和排泄等过程保持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能量代谢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供给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培训课件
2/2/2021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能量代谢指体内物 质代谢过程
5
(1)食物的热价:
1g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称为食 物的热价。
(2)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
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3) 呼吸商(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 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RQ=CO2产生量/耗O2量
2/2/2021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能量代谢指体内物 质代谢过程
16
四、基础代谢
(一) 概念
1.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 础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 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 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2/2021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能量代谢指体内物 质代谢过程
1
一、能量在体内的释放、贮存和利用 (一)三种营养物质代谢放能
1.糖:主要(70%以上)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2.脂肪:次之(30%)
3.蛋白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 主要能量来源)。
2/2/2021
14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 前有所增加,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的现 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进食 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物增加10%, 糖和脂肪增加4~6%。
生理学 能量代谢与(共31张PPT)
(二)散热过程 主要散热部位:皮肤〔85%〕呼吸道〔15%〕
尿、粪等排泄物〔1.5%〕 散热的四种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1、辐射散热 辐射散热:是指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
的一种散热形式。
影响因素: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
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
2、传导散热
〔形成人工体腔;至少10min〕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但这种变化的幅度一般不超过1℃。
1. 昼夜变化
体温在一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波动:
清晨2~6时体温最低,
午后1~6时最高。
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节律。 通常认为生物节律现象是由体内存在着的生物钟来控制的。下丘脑 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昼夜节律的控制中心 。
发汗
蒸体发内散 能热量类代型谢:释不放感、动蒸转发移,、贮特存、别利用是示此意图类药物能扩张皮肤血管,增加体热散失,
导致体温下降。
二、产热与散热
恒温动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是因为 在体温调节机构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
能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产热过程
1.主要的产热器官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3、蛋白质:主要用于重新合成细胞成分或酶、激素等 生物活性物质。 次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二〕能量的去路
体内能量代谢释放、转移、贮存、利用示意图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一)产热过程 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体1、外根表底积代还谢可:从根右底图机状直态接体下求的出任能。量何代谢轻。 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
能量代谢
动物营养学——田科雄
23
2.饲养水平与饲料性质影响可燃性气 体能损失
CH4能占GE的3~10%之间变化,它与动物 的饲养水平和饲料性质密切相关。
一般粗料型饲粮比精料型饲粮Eg比例高。 另外细粉碎也提高Eg产量。而就饲养水平 来看,饲养水平较高时,其Eg比例低
2019/6/4
动物营养学——田科雄
2019/6/4
动物营养学——田科雄
39
§7.3 饲料的能量效率
2019/6/4
动物营养学——田科雄
40
一、饲料能量利用效率
1.能量利用的总效率(gross efficiency)
指产出产品中所含有的能量与进食饲料 有效能(消化能或代谢能)之比。
产品能
总效率(%)=
×100
进食有效能
2019/6/4
§7 能量代谢
2019/6/4
动物营养学——田科雄
1
§7.1 能量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
一、基本概念
能量的定义 在力学中,能量被定义为做功的
能力。但是,只有储存于饲料营 养物质分子化学键中的化学能才 有可能为动物利用以维持其生命 活动和进行生产。
2019/6/4
动物营养学——田科雄
3
化学能(Chemical energy) 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
净能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部分称维持净 能(NEm)
NEm
a.基础代谢,如维持血液循环、内分泌 功能、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等
b.随意活动 c.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
2019/6/4
动物营养学——田科雄
28
净能用于产品生产或作功时,则称 生产净能(NEp)
a.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于动物组
第五章能源物质的产能代谢第六章
第五章能源物质的产能代谢第六章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细胞的更新、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体平和坚持大脑的清醒形状等〕以及休息等均需求从外环境中获取必需的营养素。
这些必需营养素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其中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的进程中可逐渐释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和休息所需求的能量,所以糖、脂肪和蛋白质又被称为三大动力物质。
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动力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产能具有共同规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①分解为各自的组成单位: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等。
在此阶段中以热能方式约释出总能量的1%;②各组成单位经不同进程生成活性二碳化合物——乙酰辅酶A;约释出总能量的1/3;③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脱氢脱羧;脱下的氢经电子传递链(呼吸链)传递,最后与氧结分解水。
所释能量约占总能量的2/3 (图5-1-1)。
图5-1-1 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的三个阶段第一节乙酰辅酶A的生成乙酰辅酶A是动力物质代谢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动力物质代谢中是一个枢纽性的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经过乙酰辅酶A会聚成一条共同的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经过这条通路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用以ATP的分解。
乙酰辅酶A是分解脂肪酸、酮体等动力物质的前体物质,也是分解胆固醇及其衍生物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物质。
一、葡萄糖分解代谢生成乙酰辅酶A糖是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人体最重要的单糖是葡萄糖(glucose),葡萄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人体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原(glycogen),糖原是葡萄糖在体内的贮存方式;食物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starch),淀粉由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后才干吸收,经血液运往全身各组织被应用或贮存。
糖的主要生理功用是氧化供能,每克糖彻底氧化可释能16.7 kJ(4kcal),普通由糖氧化供应的能量约占人体所需总能量的50%~70%。
6第五章-代谢
2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或光合作 用)产生ATP形式的化学能。 这些能量用于:1、 合成代谢 ;2、微生物的运 动和运输; 3 、热和光 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代谢,代谢途径都是由 一系列连续的酶反应构成的,前一部反应的产物 是后续反应的底物。
27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28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29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四条途径总反应式的比较
EMP途径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2NAD++2ADP+2Pi 2CH3COCOOH+2NADH+2H++2ATP+2H2O
HMP途径的总反应式为:
关键反应: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 关 键 酶:KDPG醛缩酶; 特 点: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三条途径相连:EMP、HMP、TCA
25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ED途径的特点
四步反应获丙酮酸:
从葡萄糖获丙酮酸仅需四步。2分子丙酮酸的来历不同,其一由 KDPG直接裂解形成;另一则由3-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转化而来。
4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因此,能量代谢是一切生物代谢 的核心问题。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是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的多种形式的 最初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TP。 这就是产能代谢。
有机物
化能异养微生物
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正式上课38页PPT
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正式上课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 例如,各种淀粉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 酶等)可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多糖 单糖 丙酮酸 H2O、CO2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
蛋白质
蛋白酶
短肽
肽酶
氨基酸
R CH COOH
NH2
R CH COOH 脱羧作用
NH2
脱氨作用
(三)脂肪类物质的分解
• 一般情况下,微生物首先利用环境中容易利用的 营养物质(结构简单、分子量小的);当环境中 只有脂肪类物质时,微生物才分解利用脂肪来生 长和获取能量。
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 从无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以无机物为电子供体。
• 一般也能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合成细胞物质。
1. 氨的氧化
• NH3、亚硝酸(NO2-)等无机氮化物可以被某些 化能自养细菌用作能源。 • 亚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并获得能量
• 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并获得能量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因此,能 量代谢是一切生物代谢的核心问题。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是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的 多种形式的最初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 的通用能源----ATP。这就是产能代谢。
有机物 最初 能源
化能异养微生物 化能自养微生物 光能微生物
还原态无机物
通用能源 (ATP)
• 结果判断和表示方法
变红 +
―不变色”
-
4. 吲哚试验
5.VP试验
•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胨水)
• 试剂:VP试剂(VP甲液和VP乙液)
• 原理: 葡萄糖 丙酮酸 乙酰甲基甲醇
碱 性
O2
红色化合物 • 结果判断和表示方法: 培养基颜色变红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顺序严格的系列反应 由酶催化,条件温和
大部分为ATP 高
生物氧化的过程
脱氢(或电子) 递氢(或电子) 受氢(或电子) 三阶段
生物氧化的功能: 产能(ATP)
产还原力【H】 小分子中间代谢物
生物氧化的类型
呼吸 无氧呼吸 发酵
(一)、底物脱氢的4条途径:
1、糖酵解途径
(Emb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简称EMP途径)
ED途径的特点是:
①具有一特征性反应——葡萄糖经转化为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后,裂解成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3-磷 酸甘油醛再经EMP途径转化成为丙酮酸。结果是1分子葡 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1分子ATP。
②存在一特征性酶——KDPG醛缩酶;
③其终产物2分子丙酮酸的来历不同,即一个由KDPG裂解 而来,另一由EMP途径转化而来;
(4)氨基酸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 —种氨基酸作底物脱氢(即氢供体),而以另 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 的独特发酵类型,称为Stickland反应。每 分子氨基酸仅产1个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 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
发酵的类型
• (1)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 丙酮酸是EMP途径的关键产物,由它出发,
在不同微生物中可进入不同发酵途径。 如:酿酒酵母:同型酒精发酵;
德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 酪乳杆菌:同型乳酸发酵。 利用:工业发酵手段生产代谢产物。鉴定菌 种。
(2)通过HMP途径的发酵——异型乳酸发酵
能量代谢原理
能量代谢原理
能量代谢原理是指人体利用食物摄入的能量进行生理活动的一种过程。
人体的能量代谢包括两个方面,即能量的生成和能量的消耗。
能量的生成主要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体内化学物质的代谢来实现。
当食物进入体内后,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进而通过各种代谢途径产生能量。
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通过细胞内的线粒体进行糖酵解反应和三羧酸循环,最终生成能量。
脂肪则在线粒体内经过β-氧化反应和三羧酸循环,产
生较多的能量。
而蛋白质则首先被分解成氨基酸,再根据需要转化为葡萄糖或者进行脂肪酸合成和合成蛋白质。
能量的消耗主要通过基础代谢和运动代谢等途径。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所耗费的能量,包括维持呼吸、心跳、消化等基本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能量。
基础代谢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性别、年龄、体重、体积等。
除基础代谢外,人体的运动代谢也是重要的能量消耗途径。
根据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运动代谢可以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主要通过氧气参与的氧化代谢来产生能量,而无氧运动则是在缺氧状态下进行的,有一部分能量是通过无氧糖酵解产生的。
综上所述,能量代谢原理是人体利用食物摄入的能量生成和消耗的过程。
它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体内化学物质的代谢来生成能量,并通过基础代谢和运动代谢等途径消耗能量。
这一过
程是人体保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也是体重、身体机能等方面维持平衡的重要依据。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第12页
E1
Glu
G-6-P
ATP ADP
F-6-P E2 F-1, 6-2P
ATP ADP
E1:己糖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NAD+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NADH+H+
E3: 丙酮酸激酶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糖酵解代谢路径
乳酸
3-磷酸甘油酸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NAD+ NADH+H+
在动物中,琥珀酰CoA合成酶反应形成GTP 在能量上与ATP相等。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第20页
• 假如考虑丙酮酸脱氢酶反应, 考虑到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 子丙酮酸, 葡萄糖经过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分解代谢方程式 为:
• 葡萄糖 + 6H2O + 10 NAD+ + 2FAD + 4ADP + 4 Pi • →6CO2 + 10 NADH + 10H+ + 2FADH2 + 4ATP • 到此为止,每摩尔葡萄糖在这个方程式中只产生4molATP。
在酵解部分产生ATP是2mol。 • 葡萄糖氧化产生ATP大多数不是直接从酵解和三羧酸循环
产生,而是经过还原电子载体在呼吸链中再氧化产生。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第21页
(3)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过程:指还原型辅酶经过电子传递再氧化
过程。
电子传递链:是指由一系列含有氧化还原作用电子 载体组成,而且按其对电子亲和力递增次序排列, 即电子从NADH到氧方向传递。
① 无线粒体细胞,如:红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能源物质的产能代谢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细胞的更新、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体温和保持大脑的清醒状态等)以及劳动等均需要从外环境中获取必需的营养素。
这些必需营养素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其中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的过程中可逐步释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糖、脂肪和蛋白质又被称为三大能源物质。
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产能具有共同规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①分解为各自的组成单位: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等。
在此阶段中以热能形式约释出总能量的1%;②各组成单位经不同过程生成活性二碳化合物——乙酰辅酶A;约释出总能量的1/3;③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脱氢脱羧;脱下的氢经电子传递链(呼吸链)传递,最后与氧结合成水。
所释能量约占总能量的2/3 (图5-1-1)。
图5-1-1 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的三个阶段第一节乙酰辅酶A的生成乙酰辅酶A是能源物质代谢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能源物质代谢中是一个枢纽性的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通过乙酰辅酶A汇聚成一条共同的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经过这条通路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用以ATP的合成。
乙酰辅酶A是合成脂肪酸、酮体等能源物质的前体物质,也是合成胆固醇及其衍生物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物质。
一、葡萄糖分解代谢生成乙酰辅酶A糖是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人体最重要的单糖是葡萄糖(glucose),葡萄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人体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原(glycogen),糖原是葡萄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食物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starch),淀粉由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后才能吸收,经血液运往全身各组织被利用或储存。
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每克糖彻底氧化可释能16.7 kJ(4kcal),一般由糖氧化供给的能量约占人体所需总能量的50%~70%。
糖在体内主要的代谢途径示于图5-1-2中,包括:【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CO2+H2O。
此过程在只能有线粒体的细胞中进行,并且必须要有氧气供应。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ATP的主要途径,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合成30或32分子ATP(过去的理论值为36或38分子ATP)。
【糖的无氧氧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
在细胞无线粒体或缺乏氧气时进行,1分子葡萄糖氧化产生2分子乳酸,净合成2分子ATP。
此过程产生的乳酸如果积累过多会导致乳酸酸中毒。
【糖的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5-磷酸核糖、NADPH。
此过程的产物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的原料之一,NADPH是细胞内良好的还原剂,为加氢反应提供氢。
【糖原合成】葡萄糖→肝糖原、肌糖原。
糖原是机体糖的贮存形式,但由于糖原的贮存需要水的存在,因此贮存量较小,也正因为糖原亲水,所以糖原的利用速度比脂肪快。
【糖转化为脂肪】葡萄糖→乙酰辅酶A→脂肪酸→脂肪。
这是糖转化为脂肪的途径,脂肪是机体高度还原的能源贮存形式,疏水,可以大量贮存,但利用速度较慢。
图5-1-2 糖代谢概况①糖的有氧氧化,如果缺乏氧气或线粒体,则氧化至丙酮酸时还原为乳酸,称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②磷酸戊糖途径,产物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的原料③由乙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脂肪和胆固醇④肝脏中葡萄糖输出为血糖⑤肝脏中糖原的合成和分解(一)糖酵解:葡萄糖→丙酮酸葡萄糖或糖原的葡萄糖单位通过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这个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
由于此过程与酵母菌使糖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又称糖酵解(图5-1-3)。
反应在胞液中进行,不需要氧气。
图5-1-3 糖酵解概况①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②磷酸己糖异构酶③5-磷酸果糖激酶-1 ④醛缩酶⑤磷酸丙糖异构酶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⑦磷酸甘油酸激酶⑧磷酸甘油酸变位酶⑨烯醇化酶⑩丙酮酸激酶缩写符号:G葡萄糖G6P 6-磷酸葡萄糖F-1,6-BP 1,6-二磷酸果糖G3P(GAP)3-磷酸甘油醛DHAP 磷酸二羟丙酮G-1,3-BP 1,3-二磷酸甘油酸3PG 3-磷酸甘油酸2PG 2-磷酸甘油酸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可分两个阶段:①活化吸能阶段,通过消耗2分子ATP使1分子葡萄糖裂解为2分子3碳糖。
②3碳糖氧化释放能量阶段,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和4分子ATP。
糖酵解过程净产生ATP2分子(图5-1-4)。
图5-1-4 糖酵解过程详细图解在糖酵解进行过程中,有三种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这三个酶称为关键酶,它们使糖酵解由葡萄糖向丙酮酸方向进行。
【己糖激酶】或肝中【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由ATP 提供能量和磷酸基团。
这一步反应不仅活化了葡萄糖,使其能进入各种代谢途径,还能捕获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使之不再透出细胞膜。
反应不可逆,反应过程中消耗1分子ATP。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第一个限速酶,其作用特点比较见表5-1-1。
【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这是酵解途径中的第二个磷酸化反应,需要ATP和Mg2+,反应不可逆。
磷酸果糖激酶-1是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限速酶。
此酶为变构酶。
柠檬酸、ATP为变构抑制剂,ADP、AMP和 F-1,6-BP等为变构激活剂。
胰岛素诱导其生成。
【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高能磷酸键在催化下转移给ADP生成A TP,自身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后自发转变为丙酮酸。
反应不可逆。
是糖酵解途径中第二个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ATP的反应。
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又一个限速酶,具有别构酶特性,A TP是其别构抑制剂,ADP是别构激活剂。
在糖酵解过程中有2步反应生成A TP,其一是在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下将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上的1个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 TP;另1个是丙酮酸激酶催化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 TP。
这两步反应的共同点是底物分子都具有高能键,底物分子的高能键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A TP的生成方式之一,另一种ATP的生成方式是氧化过程中脱下的氢(以NADH和FADH2形式存在)在线粒体中氧化成水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推动ADP与磷酸合成为ATP,这种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见本章第二节)。
(二)丙酮酸的去路糖酵解过程的产物丙酮酸有多种分支去路(图5-1-5):图5-1-5 丙酮酸的去路1.生成乙酰辅酶A :丙酮酸在有氧气和线粒体存在时进入线粒体,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表5-1-2)催化氧化脱羧产生NADH 、CO 2和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 进入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CO 2和H 2O ,释放的能量在此过程中可产生大量ATP 。
这是糖的有氧氧化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ATP 的主要途径。
表5-1-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A 的反应是糖有氧氧化过程中重要的不可逆反应(图4-1-14)。
丙酮酸脱氢产生NADH+H+,释放的自由能则贮于乙酰辅酶A中。
乙酰辅酶A可参与多种代谢途径。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多种辅酶中均含有维生素,TPP中含有维生素B1,辅酶A(HSCoA)中含有泛酸,FAD含有维生素B2,NAD+含尼克酰胺(维生素PP)。
所以,当这些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1缺乏时,丙酮酸及乳酸堆积,能量生成减少,可发生多发性末梢神经炎,严重时可引起典型脚气病。
2.丙酮酸在无氧或无线粒体条件下加氢还原为乳酸。
糖酵解过程生成的产物有3个:NADH、ATP和丙酮酸。
NADH、ATP的生成必将导致底物NAD+和ADP的显著减少,而这两种底物的减少将严重抑制糖酵解的继续进行。
ATP在体内会很快被消耗而生成ADP 和磷酸,因此A TP的抑制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NADH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在线粒体中被氧化为水而重新生成NAD+,但在无氧或无线粒体的细胞中是无法进行这个过程的,因此NAD+的减少和NADH的增多在无氧或无线粒体的细胞中对糖酵解的抑制非常显著。
在这些细胞中解决的办法是,产物丙酮酸作为受氢体将NADH的氢接受重新生成NAD+,丙酮酸加氢还原为乳酸。
乳酸的生成使NAD+再生,能在一定时间内暂时解除糖酵解的抑制,但是如果乳酸进一步增多,乳酸的抑制作用将增强,最后糖酵解被完全抑制。
同时乳酸解离产生的H+也增多,体液pH下降。
这些综合结果被称为【乳酸酸中毒】。
在缺氧和剧烈运动时最容易产生乳酸中毒现象。
乳酸中毒的解除需依赖氧气的充分供应,此时,乳酸可脱氢生成丙酮酸通过有氧氧化代谢或进入肝脏进行糖异生。
红细胞缺乏线粒体,因此,红细胞只能依赖糖的无氧氧化(酵解)获得能量,所释放的乳酸经血液循环至肝脏代谢(糖异生)。
某些组织细胞如视网膜、睾丸、白细胞、肿瘤细胞等,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仍以糖酵解为其主要供能方式。
机体在缺氧情况下,尤其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的氧分得不到足够供应(尽管此时气喘吁吁),糖的无氧氧化(葡萄糖→乳酸)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无法维持很长时间,如果导致严重的乳酸中毒,又不能恢复氧气供应,糖酵解被完全抑制,A TP消耗不能再生,生命过程将终止。
3.丙酮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4.在植物和酵母菌细胞内,无氧情况下丙酮酸脱羧产生乙醛,乙醛由NADH还原为乙醇(乙醇发酵)。
乙醇发酵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在发面、制作面包和馒头,以及酿酒工业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酿醋工业上,微生物也是先在不需氧条件下形成乙醛而后在有氧条件下氧化为乙酸(醋酸)。
(三)糖酵解的调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受到严格而精细的调节,以保持内环境稳定,适应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
这种调节控制主要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它们的活性大小,直接影响着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和方向,其中以磷酸果糖激酶-1最为重要。
1.激素的调节胰岛素可诱导GK、PFK-1、PK的合成,因而使糖酵解过程增强。
2.代谢物对限速酶的变构调节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三个限速酶中催化效率最低的,故而是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调节点。
该酶分子为四聚体。
分子中不仅具有与底物结合的部位,还具有与变构激活剂和变构抑制剂结合的部位。
F-1,6-BP、ADP、AMP 等是其变构激活剂,而ATP、柠檬酸等为其变构抑制剂。
在这些代谢物的共同调节下,机体可根据能量需求调整糖分解速度。
当细胞内能量消耗增多,ATP浓度降低,AMP、ADP 浓度增加,则磷酸果糖激酶-1被激活,糖分解速度加快,使ATP生成量增加;当细胞内有足够的ATP储备时,A TP浓度增加,AMP、ADP浓度下降,磷酸果糖激酶-1被抑制,糖分解速度减慢,减少A TP生成量,避免能量的浪费;当饥饿时,机体动员储存脂肪分解氧化,生成大量乙酰CoA,乙酰CoA可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抑制磷酸果糖激酶-1的活性,从而减少糖的分解,以维持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