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泥石流勘查方案
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与工程勘查方案设计
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与工程勘查方案设计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发生于陡坡地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泥石流威胁,评估泥石流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工程勘查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以及工程勘查方案的设计。
首先,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是确定泥石流的危险程度和潜在灾害规模的过程。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运动特点、可能带来的破坏程度,从而为后续的防灾准备和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评估泥石流危险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条件:了解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及地层的稳定性等因素。
地形悬崖、陡坡、断层等地质特征都会增加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2. 气候条件:了解气候特点,包括降雨特点、温度变化、冰雪融化等因素。
大雨、暴雨、冰雪融化会引发泥石流。
3. 植被条件:了解植被状况和类型,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降雨对地表的冲击,从而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4. 土地利用情况: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和规模,包括农田、建筑区域、道路等。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会增加泥石流的风险。
在评估泥石流危险性时,可以利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定量评估可以考虑各个因素的权重,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泥石流的危险性指数。
定性评估可以根据经验和专家意见进行判断和归类。
接下来是工程勘查方案的设计。
根据泥石流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制定工程勘查方案用以防范和应对泥石流威胁。
工程勘查方案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查:对泥石流发生地进行详细勘查,了解地质状况、地质构造、土壤组成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设计相关防灾工程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2. 水文勘查:详细了解降雨特征和水文情况,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径流情况等。
水文勘查有助于设计排水系统和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3. 植被保护与恢复:根据植被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植被保护方案,包括植被恢复和植被保护区的划定,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泥石流的发生。
4. 工程防护措施:根据地质和水文条件,在泥石流易发区的道路、建筑物等关键区域进行防护工程设计,如设置挡土墙、设施加固、水库建设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岩土勘察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岩土勘察方法泥石流是指在山区、丘陵地带,由于降雨或融雪引起的土石斜坡破裂、滑动、崩塌、流淌而形成的一种地质灾害。
由于其剧烈的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泥石流对于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岩土勘察方法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岩土勘察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其目的是了解和评价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规模和危害程度,并提供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岩土勘察方法。
首先,应进行地质调查和现场勘查。
地质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泥石流发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构造特征,并通过对地下岩土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分析,判断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
现场勘查是通过观察地表的地貌、植被和土壤特征,获取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和特点。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合理的工程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其次,需要进行地质雷达勘察。
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地下物体的仪器。
它通过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以获取地下岩土的结构和性质。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地质雷达可以用于检测地下裂隙和岩土层的厚度,帮助工程师了解地下情况,从而制定更加准确的工程设计方案。
另外,岩土勘察中还需要进行地面物探勘察。
地面物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对地表以上进行探测的方法。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常用的地面物探包括地震勘探和重力勘探。
地震勘探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和振幅变化,获取地下岩土的结构、厚度和强度等信息。
重力勘探则是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推测地下岩土的密度和体积等参数。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地下岩土特性的重要数据,有助于判断泥石流发生和扩展的潜在风险。
最后,岩土勘察中还应该进行野外取样和室内试验。
野外取样是指在现场采集岩土样本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物理和力学特性。
常用的野外取样方法包括钻探、挖掘和取坡段。
室内试验则是针对野外取样的样本进行室内实验,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
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
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泥石流是一种具有极高危害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至关重要。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过程中,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
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飞机、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中,遥感技术能够高效地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并对泥石流暴发的潜在区域进行快速判定和初步分析。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在勘查中可以提供地形、坡度、植被、河流等信息,进而帮助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识别和评价。
2. 土壤力学试验技术土壤力学试验技术是通过室内试验来模拟实际工程中土壤的力学性质。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地质勘查,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
通过土壤力学试验,可以获取土壤的抗剪强度、抗侧压强度、流动性等参数,进一步评估泥石流的危险性和灾害范围,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 地面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面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通过对地面的物理场进行测量、观测和解释,获取地下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地质勘查中,地面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以获取地下的地质构造、断层、岩性等信息,有助于评估泥石流活动的潜力和规模。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包括电法、重力法、地震勘探等。
4. 孔洞勘查技术泥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下水和土壤相互作用形成的孔洞。
因此,了解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孔洞分布情况对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孔洞勘查技术包括地下勘探、地下水位测定等,通过获取孔洞的位置、数量、形态和分布特征等信息,可以评估泥石流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5.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工程地质调查是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对工程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地质勘查中,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能够获取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位等信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方法与技术研究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方法与技术研究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们的影响,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而在实施这些防治措施之前,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方法与技术研究。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指通过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调查,以确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案。
该勘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泥石流发生的原因、规模、频率等,并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决策依据,以便采取适当的工程防治措施。
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需要进行地质勘查。
地质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基础,它通过对地下水位、地层结构、地下岩层和土层条件等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可能存在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问题。
地质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后续工程设计与施工至关重要。
其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需要进行水文勘查。
水文勘查主要是为了确定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泥石流的特定条件。
通过对降雨量、河流水位、径流量等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评估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并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水文参数。
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还需要进行地形测量和遥感调查。
地形测量是为了了解泥石流发生地区的地形特征,包括地势高低、地面坡度和地形起伏等。
遥感调查主要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技术,通过获取空中图像和数据,分析地表覆盖情况、植被分布、地貌特征等,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
此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还需进行现场踏勘。
通过实地考察,勘察人员可以详细了解泥石流灾害发生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土石组成、植被分布、排灌设施等。
现场踏勘可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实地依据,并解决勘察中未能获得的问题。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过程中,还需要运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勘查。
例如,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可以预测泥石流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还可以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获取泥石流发生地区的重要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5--泥石流勘察(参考模板)
5 泥石流勘察5.1 勘察准备工作5.1.1 泥石流勘查前应收集下列资料:(1)当地形、区域地质、水文、气象、地震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等资料。
(2)泥石流沟所在流域或地区的泥石流活动历时和当前的泥石流情况,泥石流观测站观测资料,泥石流灾害调查报告。
(3)泥石流工程范围内既有工程资料,有关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资料。
(4)流域地形图及泥石流沟近期的航空、卫星照片。
5.1.2 应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航空相片进行初步的不良地质区域圈划,进行考察线路的拟定,制定勘查工作计划。
5.1.3 泥石流沟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沟谷分水岭至泥石流扇形地的全流域,及受危害或间接受危害的地区,如由于泥石流堵河而被淹没的地区。
5.1.4 泥石流沟的地貌形态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流域几何形态:流域面积、流域性状、相对高差、支沟发育情况。
(2)山坡形态:山坡剖面特征、平均坡度和坡长、切割程度。
(3)沟槽形态:沟长、沟槽坡降、纵剖面形态,横断面形态,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形态和特征。
(4)冲积扇:形状、长度、面积、纵坡、发育历史、变迁和利用情况。
(5)植被情况:植被类型及覆盖率。
(6)泥石流沟汇入的河流:汇入处以上的汇水面积,洪水情况和洪峰流量,含沙量,最高洪水位、河流宽度、断面形态(包括河漫滩、阶地)、河床土(岩)质和河岸土(岩)质。
5.1.5泥石流沟的地质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泥石流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构造特征,断裂、节理发育情况。
(2)流域内的地层、岩性及接触情况,有无软弱岩结构面,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流域内地表土壤的冲蚀情况。
(3)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
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岩性、稳定程度、移动岩土体的数量、固体物质补给数量和发生、发展特征。
并测绘典型剖面图(1:200~1:500)(4)沟谷内河床土(岩)质情况,堆积深度、层次结构、颗粒组成,有无粗化层。
沟谷沿程漂砾分布、数量、平均粒径、最大粒径及三轴向尺寸,搬运情况。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1]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二、泥石流类型划分及危害性分级2.1 泥石流类型划分2.1.1 按水源成因及物源成因可分为暴雨(降雨)泥石流、冰川(冰雪融水)泥石流,溃决(含冰湖溃决)泥石流;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崩滑型泥石流、冰碛型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弃渣泥石流、混合型泥石流等(参见附录A表A.1)。
2.1.2 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2)。
2.1.3 按暴发频率分:高频泥石流(一年多次至5年1次)、中频泥石流(1次/5~20年)、低频泥石流(1次/20~50年)和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
2.1.4 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型、水石型和泥石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3)。
2.1.5 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重度1.60~2.30 t/m3)和稀性泥石流(重度1.30~1.60 t/3)。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1、调查目的 • 对暴发泥石流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流域沟谷,针
对泥石流的形成要素和泥石流特征,通过调查与判别,区 分泥石流沟(含潜在泥石流沟)和非泥石流沟,确定易发 程度和危害等级并对泥石流沟、潜在泥石流沟的防治方案 提出建议
主要内容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勘查设计书编制(10) 1 前言
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任务、交通位置、社会经济概况、 以往工作程度 2 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概况 • 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水文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概况及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影响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3、地质调查 2.3.2 地质构造 查阅区域构造地质图或现场调查流域内断层的 展布与性质、断层破碎带的性质与宽度、褶曲 的分布及岩层产状,统计各种结构面的方位与 频度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3.3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从区域地质构造及流域地貌分析新构造运动特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 调查工作内容 2.2 自然地理调查
2.2.1 地形:量测流域形状、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床 比降、流域高差、谷(山)坡坡度、沟谷纵横断面形状、 水系结构和沟谷密度等地形要素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2.2 气象: 主要收集或观测各种降水、气温资料。降水资 料主要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年际变率、年 内降水量分配、年降水日数、降水地区变异系数 和最大降水强度,尤其是与暴发泥石流密切相关 的暴雨日数及其出现频率、典型时段(24h、 60min、10min)的最大降水量及多年平均小时降 雨量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形与地貌勘察方法与技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形与地貌勘察方法与技术泥石流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进行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地形与地貌勘察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介绍地形与地貌勘察的方法与技术。
地形与地貌勘察是通过对地表地貌和地形特征的研究,了解地势起伏、河流分布、土壤类型等信息,以及识别潜在的泥石流堆积区和发生区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地形与地貌勘察方法与技术:1. 高程测量:通过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激光测距仪等现代测量设备,获取地势起伏的高程信息。
这些测量信息可以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三维地貌图,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基础数据。
2. 探地雷达(GPR):GPR是一种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并接收反射信号来探测地下结构和地层的技术。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GPR可以用于探测地下水位、土层特征以及地下土石体的构造,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重要信息。
3.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图像和航空照片,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地貌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识别泥石流的发生区域和堆积区,为防治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4.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对地层、土壤、岩石等地质情况的详细研究和记录。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确定潜在的泥石流堆积物的性质和来源,预测泥石流的运动特性和危险程度。
5. 河流剖面测量:河流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测量河流的横断面、纵断面、水位和流速等参数可以帮助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运动规律。
6. 勘察钻孔:勘察钻孔是获取地下土体及其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获取岩石和土层的物理性质,可以判断其抗冲刷性能和承载力,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参数。
7. 地貌解译:地貌解译是通过对地表地貌的观察和分析,对地貌特征进行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通过地貌解译,可以识别出潜在的泥石流发生区域和运动路径,为防治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泥石流危险区域现场勘查指导原则
泥石流危险区域现场勘查指导原则泥石流是一种具有高速度和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现场勘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从勘查的重要性、现场勘查的目的、勘查的基本要求和常用勘查方法等方面,介绍泥石流危险区域现场勘查的指导原则。
首先,泥石流危险区域现场勘查是实施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
只有通过现场勘查,才能准确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危害程度和传播路径等重要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因此,勘查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其次,现场勘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泥石流威胁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基本情况,并评估其对人员、建筑物和设施的潜在危害。
勘查应包括泥石流发生的历史记录、存在的稳定性问题、潜在危险源和可能导致泥石流形成的因素等。
在进行现场勘查时,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勘查范围应包括泥石流危险区域及其周边地区,以确保全面地获取相关数据。
二是要注意勘查时间的选择,应尽量在不同季节和气象条件下进行,以获取更加真实和全面的数据。
三是要制定详细的勘查计划,明确勘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勘查计划应合理、可行,并充分考虑勘查人员的安全。
现场勘查中常用的方法有多种。
首先是地质勘查,主要通过对泥石流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属性和地层结构等进行详细调查,从而了解泥石流形成的基础地质条件。
其次是地貌勘查,通过观察山地地貌特征和泥石流在地表的痕迹,对泥石流的产生机制和运动路径进行判断。
此外,水文勘查可以通过测量降雨量、流量和水流速度等参数,评估降雨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
气象勘查可以通过观察气象条件和气象预报,对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泥石流危险区域现场勘查。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图像、空中摄影图等数据,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貌和地质信息。
地震勘查可以通过地形变、地震活动等数据,评估地震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地下水观测可以通过水位监测和井水样品分析,了解地下水位、水质及其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泥石流成因与防治工程勘查要点
泥石流成因与防治工程勘查要点泥石流是指由降雨等原因导致的大量泥沙、石块和水混合物流动的自然灾害。
它具有剧烈的破坏性,造成了许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的危害,必须深入了解泥石流的成因,并进行相应的防治工程勘查。
一、泥石流成因分析:1.地形因素:陡峭的山坡和沟壑地形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地形背景。
陡峭的山坡容易发生坡面破碎和溜滑,而沟壑地形则为泥石流提供了通道。
2.降雨量因素: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触发因素,特别是暴雨或长时间连续降雨。
大量的降水使得土壤饱和并减弱了地表的抗剪强度,增加了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3.地质因素:泥石流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岩性及地下水状况密切相关。
地震和地质滑坡等地质活动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4.人类活动因素:过度的土地开发、垃圾填埋、采矿和伐木等人类活动都会造成土地的破坏和土壤的暴露,增加泥石流发生的风险。
二、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要点:1.地质勘查:对泥石流易发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包括岩性、构造、地下水位、地下水流方向等的调查。
通过了解地质情况,可以预测泥石流的可能发生位置和规模。
2.水文勘查:进行降雨特征分析,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降雨时长等的测量和记录。
同时,需要对水文站点进行布设,监测降雨情况,及时预警泥石流的可能发生。
3.地形勘查:详细研究潜在泥石流发生区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坡的坡度、坡向、沟谷的形态、沟谷的长度和宽度等。
同时,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和地形测绘方法,获取高精度的地形数据,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4.抗泥石流结构勘察:根据泥石流的成因和发生特点,设计适当的防治工程。
常见的抗泥石流结构包括拦截坝、导流沟、存水坑等。
勘察工作要考虑土石体的稳定性和抗冲性,并充分考虑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5.植被恢复勘察:在泥石流暴发后,将被完全压毁和冲走的植被重新建立起来,对于减缓泥石流的冲击和固定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勘察工作主要包括植被分布调查、植物种植方案设计、植物生长环境的改善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工作流程与方法探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工作流程与方法探讨泥石流灾害是一种由雨水、融雪或地震等自然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工作流程包括前期调研、野外调查与监测、数据整合与分析及工程方案设计等阶段。
首先,进行前期调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前期调研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有关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数据,了解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基本情况,为后续的野外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接下来,进行野外调查与监测。
野外调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貌调查、水文观测、泥石流性质分析等。
地质勘查的目的是了解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为判断区域内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段提供依据。
地貌调查则是通过对区域地貌特征的观测和分析,确定泥石流可能的发生范围和演变趋势。
水文观测需要对降雨量、径流量和地下水位等进行连续监测,以掌握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水文条件。
泥石流性质分析则是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泥石流的流动特性、含砂量和粒径分布等参数。
数据整合与分析是将野外获得的各种观测数据和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泥石流灾害潜在风险评估结果,为工程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还需要进行泥石流面积、体积和频率等参数的计算,以评估泥石流对工程建设和人口安全的威胁程度。
此外,还需要对可能的泥石流危险区进行划定和分类,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最后,根据前期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进行工程方案设计。
工程方案设计是根据特定地区的泥石流特征和潜在风险,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固定泥石流通道、拦截泥石流流域、减缓泥石流能量和防护构筑物建设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以实现最优的防治效果。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工程治理方案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工程治理方案泥石流灾害是一种由于地质灾害和异常气候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损失,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从勘查的目的、勘查方法和勘查内容三个方面,探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工程治理方案。
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泥石流的特性和危害程度,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勘查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导,通过对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地质、气候、植被等因素进行综合调查,预测泥石流可能会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程度,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勘查方法。
地质勘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质物质性质的调查和分析,可以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灾害危害范围。
气象勘查则是预测泥石流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气候变化和降水量等因素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预警泥石流的可能发生情况。
此外,还需要进行水文勘查和植被调查,以了解地下水和土壤含水量的情况以及植被对土壤保持和滑坡控制的作用。
最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工程勘察和水土保持勘察。
地质工程勘察是为了确定工程地质条件,包括表土厚度、土质、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渗流方向等,以及评估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
水土保持勘察是为了选取合适的防治工程措施,包括生态护坡、护坡、加固杆和排水等措施,以保护区域内的土壤和水资源,减轻泥石流的危害。
综上所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工程治理方案涉及到勘查的目的、勘查方法和勘查内容等方面。
通过科学严谨的勘查工作,可以全面了解泥石流灾害的特性和危害程度,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勘查工作还可以评估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范围,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信通过科学有效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工作,我们可以减轻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流地质灾害的勘查目的、任务及勘查部署原则、工作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1 勘查目的、任务1.1 目的查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危害程度和危险性,提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建议,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2 任务1.2.1 在收集已有地质、气象、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历史、堆积特征、发展趋势与危害等实地调查、评价泥石流易发程度;1.2.2 提供治理工程设计所需的泥石流特征参数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1.2.3 进行治理方案对比,提出泥石流防治工程优选方案的建议;1.2.4 对泥石流治理工程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勘查。
2 勘查部署原则根据勘查工作目的与任务要求,针对地质灾害形成特点,工作部署遵循以下原则:2.1 以收集资料、地形测量、地质测绘、访问调查、物探、勘探、试验等多种手段,同时开展,协调交叉进行的原则;2.2 针对防治工程设计所需的基础参数、地质条件、相关资料等要求有所侧重的原则;2.3 全流域勘查,工作布置要考虑既能控制泥石流体的范围、厚度、物质组成、沟床特征,又要结合实际条件避免平均布置,对危害严重的堆积区和防治工程场地重点对待的原则;2.4 采用的勘探手段及布置,要达到既能控制精度、方法有效,满足勘查目的任务的要求,又能够最低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避免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则。
3 勘查方法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一般包括:资料收集、地形测量、地面调查与测绘、勘探、原位测试、试验和料场勘查等。
3.1 资料收集全面收集勘查区社会经济、气象水文以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与新构造运动等基础地质资料;调查了解灾害防治工程所需料场储量、运距等相关资料。
其中,重点是搜集暴雨、地震等诱发泥石流的外动力条件;查阅、访问泥石流暴发时间、次数、持续过程等特征,以及造成的危害及损失等。
3.2 地形测量对重点勘查区(拟布置防治工程区域)进行1:500地形测量;一般勘查区进行1:10000地形图测量;同时,对泥石流主沟纵断面、横断面,典型泥痕断面以及所有工程点进行测量。
泥石流勘查方案
毕当洛泥石流勘查方案1 勘查范围根据任务书要求,为查明福贡县马吉乡毕当洛沟区域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泥石流运动和堆积特征、泥石流危害等,本次勘查的工作范围包括毕当洛沟整个沟域及泥石流可能危及的区域,面积为1.3km2。
2治理工程初步设想2.1防治目标根据毕当洛沟泥石流流域内物源分布情况,以及支沟泥石流的规模与保护对象分布的关系,毕当洛沟泥石流防治的目标是:保证马吉乡毕当洛沟泥石流威胁区域内居民的安全。
2.2治理工程设计治理方案根据目前毕当洛沟泥石流的河道淤积规模,以主沟和支沟沟床中堆积物源和坡面侵蚀物体源占比例较大,在强大的水动力条件下,揭底冲刷启动沟床堆积物源,侧蚀岸坡崩滑物源,步步推进,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的条件是具备的。
为避免大量物源冲入居民区,泥石流防治区主要是毕当洛沟中下游沟域,因此,毕当洛沟泥石流总体思路是:下游排导的工程措施。
从目前来看,治理工程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1)毕当洛沟下游沟道明显过流能力不足,在毕当洛沟下游清理沟道,拟建护岸堤。
3 采取的主要勘查技术措施毕当洛沟泥石流勘查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二是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三是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4 勘查工作总体布置4.1 地形测绘工作布置1、为查明沟域地形地貌条件和泥石流物源的分布,在沟域1:5000地形修测,为泥石流物源调查提供基础,测绘范围即工作区范围,总面积1.30km2。
2、为查明拟布设工程区地形地貌条件和物源特征,为拟布设工程区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拟布工程位置的确定和勘探工作提供地形底图,对毕当洛沟中下游沟段和泥石流流通堆积区开展1:1000带状地形图修测,测绘面积0.13km2。
4.2 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布置1、开展沟域1:5000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查明沟域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范围和特征,查明沟域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条件,为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的调查和分析提供基础资料,重点查明泥石流物源类型及分布范围、特征和数量、可转换形成泥石流的方式和条件,测绘面积1.3km2;2、毕当洛沟中下游沟段和泥石流流通堆积区开展1:1000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查明其沟谷地形地貌特征、沟岸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分布发育情况、沟岸崩滑及沟底再搬运可能补充的固体物源量、泥石流流通条件及沟岸堵塞的可能性、调查泥石流泥痕、测量其泥位及沟道中泥石流爬高高度、弯道超高等,以便与计算值校核。
推荐-泥石流勘查设计——幸福沟泥石流应急勘查设计 精
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区耿达乡幸福沟泥石流应急勘查设计书目录附图附图一幸福沟泥石流应急勘查工作平面布置图(1:20000)附图二幸福沟泥石流应急勘查1-1’工作布置剖面图(1:1000)附图三幸福沟泥石流应急勘查4-4’工作布置剖面图(1:1000)附图四典型钻孔施工设计图附图五典型浅井施工设计图附件附件一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区耿达乡幸福沟泥石流应急勘查费用预算书前言0.1 任务由来幸福沟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乡,巴郎河左岸,沟口即耿达乡场镇(如图0-1),沟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8′26.3″,北纬31°05′31.9″,行政区划上属汶川县卧龙特区耿达乡幸福村、耿达村。
沟口堆积扇区也是耿达场镇恢复重建规划区范围,沟内神树坪为中国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恢复重建规划区,灯草坪至黄草坪为保护中心规划大熊猫野放驯养基地和旅游开发规划区,同时,沟域也是野生大熊猫栖息地。
堆积区前缘有S303省道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工作区位于“5.12”特大地震震中地区,也是地震灾害重灾区。
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同时还诱发了为数众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通过排查和评估工作,仅在耿达场镇恢复重建规划区周边就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9处。
这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紧迫、危害巨大、危险程度高,不仅严重危及耿达场镇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更严重影响到耿达乡场镇和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地震灾害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和要求,当前全省灾区已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而紧迫。
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为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实施,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决定组织实施全省第二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程,安排启动全省第二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勘查工作。
幸福沟为一老泥石流沟,曾于1964年和1981年雨季暴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勘探方法与技术选择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勘探方法与技术选择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勘探方法和技术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并探讨其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技术选择。
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地质勘探方法之一是地质钻探。
地质钻探是通过地下的取样和观测,获取地下地质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钻探可以提供关键的地质数据,帮助工程师了解地下岩体的性质和构造特征。
通过钻孔分析,可以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泥石流运动过程以及泥石流堆积物的特点。
此外,地质钻探还能够检测地下水位、水流方向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其次,地质勘探方法中的地震勘探也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进行勘查的一种方法。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下岩体的速度和密度信息,揭示岩层的结构和变形情况。
通过地震勘探还可以检测地下空洞、滑坡带以及岩体的裂缝和断层等地质隐患,为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
此外,地质电测勘探也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之一。
地质电测勘探利用地下岩体的电导率差异进行勘查,可以提供地下岩体的特征和分布信息。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电测勘探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岩体的含水性质、溶洞和裂缝等地质隐患,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地质电测勘探还可以提供地下水位的信息,为地下水的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质勘探方法和技术。
首先,需要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确定勘探的范围和深度。
如果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对整个泥石流发生区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包括地质特征、地下结构和地下水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如果工程规模较小,只需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局部的勘探即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调查与勘探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调查与勘探方法地质调查和勘探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勘探,可以为工程设计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风险。
本文将从地质调查和勘探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地质调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基础。
它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地形地貌、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从而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
地质调查需要采集大量的样本并进行室内外实验和分析,以获取有关地质特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等数据。
此外,还需要对地表和地下水体进行调查,了解水文地质状况,以及确定泥石流爆发的可能性和程度。
地质调查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影像、卫星图像和地质雷达等,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
勘探方法是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探和测试,以获取更加深入的地质信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常用的勘探方法包括钻探、地震勘探和地电勘探等。
钻探是一种主要的地下勘探方法,通过钻取岩石和土层样本,并进行分析测试,可以获得地下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地下结构中传播反射的原理,通过接收地震波的反射信号来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进而推断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
地电勘探是利用地下电阻率差异来推断地下岩土体的性质和分布,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
在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理划分调查区域,并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其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和现代技术手段,以提高调查和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要针对不同的地质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调查和勘探方法,确保获取到可靠的地质信息。
最后,要及时整理和分析调查和勘探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进行有效的工程设计和防治措施的制定。
总之,地质调查和勘探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
面泥痕点计算泥位纵坡,作为计算泥石流流速、流量的基 础数据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3、泥石流体勘查
(2)泥石流流体试验 a)浆体重度测定
• 泥石流流体重度可根据泥石流体样品采用称重法测定。泥石流 体样品一般难以采到,可了解目击者回忆,根据泥痕和堆积物 特征进行配制,采用体积比法测定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勘查设计书编制
10、附图及附件 • 研究程度图; • 灾害体地质草图(附地层柱状图和剖面图); • 勘查工作布置图(附钻探剖面、物探剖面、典型钻孔、 • 平硐等勘探设计图); • 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 仪器、设备及主要材料明细表; • 各种费用预算表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的地段,调绘与泥石流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质地貌要素, 编制相应地貌图与地质图,填绘纵剖面图与横断面图。 • 测绘方法以沿沟追索、实测和填绘剖面为主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2、水文测绘 (1)暴雨洪水
• 泥石流小流域一般无实测洪水资料,可根据较长的实测暴 雨资料推求某一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对缺乏实测暴雨资 料的流域,可采用理论公式和该地区的经验公式计算不同 频率的洪峰流量
况及损毁原因 • 2.5.4 危害性 • 2.5.4.1 危害作用方式:调查泥石流侵蚀(冲击、冲刷)的部位、
方式、范围和强度,泥石流淤埋的部位、规模、范围和速率,泥石 流淤堵主沟的原因、部位、断流和溃决情况,泥石流完全堵塞或部 分堵塞主河的原因、现状、历史情况及溃决洪水对下游的水毁灾害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勘查设计书编制 4、治理方案设想 • 对泥石流的危害性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
泥石流勘查方案
泥石流勘查方案1 勘查范围根据任务书要求,为查明##区域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泥石流运动和堆积特征、泥石流危害等,本次勘查的工作范围包括####沟整个沟域及泥石流可能危及的区域(包括白沙河对岸可能受####沟泥石流影响的区域),面积为6.8km2。
2治理工程初步设想2.1防治目标根据####沟泥石流流域内物源分布情况,以及支沟泥石流的规模与保护对象分布的关系####沟泥石流防治的目标是:保证天全县小河乡关家村5、6、7、8组的安全。
2.2治理工程设计治理方案根据目前####沟泥石流的河道淤积规模,鱼溪沟泥石流物源比较丰富,以主沟和支沟沟床中堆积物源和坡面侵蚀物体源占比例较大,虽然主沟沟床纵坡降较平缓,在强大的水动力条件下,揭底冲刷启动沟床堆积物源,侧蚀岸坡崩滑物源,步步推进,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的条件是具备的。
为避免大量物源排入白沙河,或####沟下游沟道抬高河床或堵河,鱼溪沟泥石流防治区主要是鱼溪沟中下游沟域,因此,鱼溪沟泥石流总体思路是:拦排结合的工程措施。
从目前来看,治理工程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1)在主沟和支沟一交汇处拟建一座疏石坝,以停留较大块石,碎石土随水流自然冲走;(2) ####沟下游沟道明显过流能力不足,在鱼溪沟下游正对保护对象拟建防护堤。
3 采取的主要勘查技术措施####沟泥石流勘查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二是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三是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泥石流应急勘查正是结合以上三个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应的勘查技术手段。
其中,主要通过沟域地质调查测绘手段,辅以大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坑槽探工程来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主要采用沟道典型断面测绘,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参数;为查明拟布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则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程,4 勘查工作总体布置4.1 地形测绘工作布置1、为查明沟域地形地貌条件和泥石流物源的分布,在沟域1:10000地形修测,为泥石流物源调查提供基础,测绘范围即工作区范围,总面积6.8km2。
泥石流勘查方案-10页文档资料
泥石流勘查方案1 勘查范围根据任务书要求,为查明##区域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泥石流运动和堆积特征、泥石流危害等,本次勘查的工作范围包括####沟整个沟域及泥石流可能危及的区域(包括白沙河对岸可能受####沟泥石流影响的区域),面积为6.8km2。
2治理工程初步设想2.1防治目标根据####沟泥石流流域内物源分布情况,以及支沟泥石流的规模与保护对象分布的关系####沟泥石流防治的目标是:保证天全县小河乡关家村5、6、7、8组的安全。
2.2治理工程设计治理方案根据目前####沟泥石流的河道淤积规模,鱼溪沟泥石流物源比较丰富,以主沟和支沟沟床中堆积物源和坡面侵蚀物体源占比例较大,虽然主沟沟床纵坡降较平缓,在强大的水动力条件下,揭底冲刷启动沟床堆积物源,侧蚀岸坡崩滑物源,步步推进,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的条件是具备的。
为避免大量物源排入白沙河,或####沟下游沟道抬高河床或堵河,鱼溪沟泥石流防治区主要是鱼溪沟中下游沟域,因此,鱼溪沟泥石流总体思路是:拦排结合的工程措施。
从目前来看,治理工程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1)在主沟和支沟一交汇处拟建一座疏石坝,以停留较大块石,碎石土随水流自然冲走;(2)####沟下游沟道明显过流能力不足,在鱼溪沟下游正对保护对象拟建防护堤。
3 采取的主要勘查技术措施####沟泥石流勘查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二是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三是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泥石流应急勘查正是结合以上三个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应的勘查技术手段。
其中,主要通过沟域地质调查测绘手段,辅以大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坑槽探工程来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主要采用沟道典型断面测绘,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参数;为查明拟布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则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程,4 勘查工作总体布置4.1 地形测绘工作布置1、为查明沟域地形地貌条件和泥石流物源的分布,在沟域1:10000地形修测,为泥石流物源调查提供基础,测绘范围即工作区范围,总面积6.8k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勘查方案1勘查范围根据任务书要求,为查明##区域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泥石流运动和堆积特征、泥石流危害等,本次勘查的工作范围包括####沟整个沟域及泥石流可能危及的区域(包括白沙河对岸可能受####沟泥石流影响的区域),面积为6.8km2。
2治理工程初步设想2。
1防治目标根据####沟泥石流流域内物源分布情况,以及支沟泥石流的规模与保护对象分布的关系####沟泥石流防治的目标是:保证天全县小河乡关家村5、6、7、8组的安全。
2.2治理工程设计治理方案根据目前####沟泥石流的河道淤积规模,鱼溪沟泥石流物源比较丰富,以主沟和支沟沟床中堆积物源和坡面侵蚀物体源占比例较大,虽然主沟沟床纵坡降较平缓,在强大的水动力条件下,揭底冲刷启动沟床堆积物源,侧蚀岸坡崩滑物源,步步推进,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的条件是具备的.为避免大量物源排入白沙河,或####沟下游沟道抬高河床或堵河,鱼溪沟泥石流防治区主要是鱼溪沟中下游沟域,因此,鱼溪沟泥石流总体思路是:拦排结合的工程措施.从目前来看,治理工程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1)在主沟和支沟一交汇处拟建一座疏石坝,以停留较大块石,碎石土随水流自然冲走;(2)####沟下游沟道明显过流能力不足,在鱼溪沟下游正对保护对象拟建防护堤。
3采取的主要勘查技术措施####沟泥石流勘查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二是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三是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泥石流应急勘查正是结合以上三个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应的勘查技术手段。
其中,主要通过沟域地质调查测绘手段,辅以大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坑槽探工程来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主要采用沟道典型断面测绘,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参数;为查明拟布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则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程,4勘查工作总体布置4。
1地形测绘工作布置1、为查明沟域地形地貌条件和泥石流物源的分布,在沟域1:10000地形修测,为泥石流物源调查提供基础,测绘范围即工作区范围,总面积6.8km2.2、为查明拟布设工程区地形地貌条件和物源特征,为拟布设工程区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拟布工程位置的确定和勘探工作提供地形底图,对鱼溪沟中下游沟段和泥石流流通堆积区开展1:1000带状地形图修测,测绘面积1.3km2。
4。
2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布置1、开展沟域1:10000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查明沟域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范围和特征,查明沟域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条件,为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的调查和分析提供基础资料,重点查明泥石流物源类型及分布范围、特征和数量、可成转换形成泥石流的方式和条件,测绘面积6。
8km2;2、鱼溪沟中下游沟段和泥石流流通堆积区开展1:1000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查明其沟谷地形地貌特征、沟岸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分布发育情况、沟岸崩滑及沟底再搬运可能补充的固体物源量、泥石流流通条件及沟岸堵塞的可能性、调查泥石流泥痕、测量其泥位及沟道中泥石流爬高高度、弯道超高等,以便与计算值校核。
查明泥石流堆积区范围和堆积物特征,结合勘探工程和取样测试,查明泥石流堆积物厚度、颗粒特征、结构特征、物质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质,查明泥石流堆积物特征。
1:1000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面积1。
3km2。
4。
3典型断面测量工作布置为查明鱼溪沟泥石流主沟和各支沟不同沟段沟道断面特征、主要物源分布范围和特征、拟布置工程区沟道断面特征和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本次工作共布置典型横断面调查15条,断面总长度3。
0km.其中,拟布设拦碴坝工程区典型断面1条1.0km,主沟典型沟段代表性典型断面2条,拟建防护堤工程区典型断面12条,按1:200比例尺测绘.此外,为查明泥石流沟谷纵坡变化情况,布置泥石流主沟纵断面1:10000测绘,为泥石流形成机制分析和水动力条件的分析提供基础资料,测绘长度4.7km。
4。
4勘探与试验工作布置勘探与测试工作主要为查明拟建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物源分布区范围和结构特征、泥石流堆积物结构特征和颗粒级配特征等,勘探工程主要布置于各典型断面上,而样品采集与测试工作主要布置于各勘探工程点上。
根据前述地质调查测绘、典型断面的布置及拟布设工程部位的情况,本次勘查工作共布置钻孔3个,总进尺45m,布置浅井24个,总深度96m,勘探工程的布置详见应急勘查工作平面布置图。
主要勘探工程钻孔和浅井的目的和属性特征、取样和试验工作的布置等基本情况详见勘探工程属性特征表。
其中,钻孔主要拟建主要拦挡工程部位布置,其主要目的在于查明拟建工程区下伏地基条件,掌握主体工程区段工程地质条件,拟设拦碴坝区钻孔孔深按15m设计。
浅井主要根据设计目的和地质情况的变化确定井深,其中,拟建防护堤浅井深度按4m设计,拟取土样12组。
泥石流颗粒级配现场筛分和取样共布置24组,拟建工程部位水质简分析和分析共布置6组。
侵蚀性CO2为查明主沟和各支沟泥石流重度特征值,布置了泥石流重度现场配方试验共6组,详见表3-2、表3-3各勘探工程现场试验的说明。
此外,为查明拟建工程部位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在钻孔中布置了岩样6组。
5勘查工作量及实施中调整要求根据前述工作布置,鱼溪沟泥石流应急勘查工作主要实物工作包括地形测量、地质测量、地形及地质剖面测量、钻探及编录、浅井及编录、取样和试验等。
鱼溪沟泥石流勘查工作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如表4.表4鱼溪沟泥石流勘查主要设计工作量统计表1、地形和地质测绘:开展全流域1:10000地形修测和地质测绘,面积6.8km2,1:1000地形和地质测绘主要分布于物源区和流通堆积区沿主沟两岸的带状区域,面积1。
3km2。
2、地形和地质剖面测量:纵剖面按1:10000的比例尺测绘,长度4.7km,拟建工程部位典型断面按1:200的比例尺测绘,共布置15条3。
0km。
3、钻探及编录:于鱼溪沟拟建排导工程部位布置钻孔3个,总进尺45m。
4、浅井及编录:主要布置于主沟和各支沟,用于主沟各沟段和各支沟泥石流堆积特征的调查,泥石流颗粒级配样的采集和上游沟段拟建拦碴坝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查,共布置浅井24口,单井深度4m,共计96m。
5、现场试验:包括现场泥石流颗粒级配筛分试验24组,泥石流重度现场配方测试6组,其中颗粒级配现场筛分试验后,对筛出的粒径小于2mm的颗粒进行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分析.7、取样和室内试验:进行泥石流堆积物现场筛分试验筛出的粒径小于2mm 的送试验室进行进一步颗粒分析和重度试验,共需采集颗粒分析样24组;于拟布置治理工程部位布置简分析和侵蚀性分析水样8组;于拟建工程部位布置土样6组、岩样6组。
勘查过程中,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和勘查工作进展中新发现的问题,应对勘查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动态勘查,以满足目的任务的需要。
勘查工作,特别是勘探和取样试验工作的调整应以满足勘查目的任务的需求为原则,在征得监理认可的条件下方可变更或调整。
6勘查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6。
1地形测量布设一条能控制整个测区的闭合导线进行控制测量,同时联测到已知控制点,测量精度满足四等精度要求。
地形测量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地形测量按四等精度,比例尺要求应符合设计精度要求.1、平面坐标:采用自定义坐标系,按高斯正投影3°分带.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可采用对点边连线式E级GPS测量进行平面基本控制.2、高程系统采用县城城建高程系.测区基本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起始点不得少于两个,并应进行联测检查。
3、地形图上需表示的内容除按《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应规定及《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外,特别强调要将水沟、泉水、裂缝、滑坡、崩塌、岸坡等与泥石流发育有关的水文点与微貌表现在地形图上。
4、全流域1:10000地形测量在1:50000地形图基础上进行修测。
5、提交测量专业成果主要为:(1)GPSE或相应等级以上控制点展点图、点之记;(2)GPSE级以上控制点,四等水准观测手薄;(3)各类地质、工程点测量成果表、图根控制点成果表;(4)数字地形图(包括地形图接图表);(5)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6.2地质调查与测绘1、资料收集全面收集泥石流沟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水文、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基础资料,特别要注意收集当地的历年降雨量、暴雨强度、一次最大降水量、泥石流沟洪水流量、水位等资料。
2、典型断面调查典型断面的布置主要为满足取得泥石流特征值的需要,查明不同沟段泥石流的流量、流速、堆积物容重、固体颗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并为拟布设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查提供基础。
典型断面调查在详细测量断面地形,查明其几何特征的基础上,应对典型断面泥石流特征参数进行详细调查。
其中特征值的调查采用实测与调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沟槽两侧植被调查及冲刷痕迹结合访问等确定各断面最高水位或泥位,根据沟槽形态和槽底堆积物颗粒特征等判断沟槽的糙率,采用取样试验方法确定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级配和重度。
3、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1)调查泥石流沟域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至分水岭,圈定泥石流沟谷的汇水面积,进一步划定泥石流的形成区、物源区和流通堆积区。
地形地貌调查应详细测绘沟谷形态、沟床的纵横坡度、跌水、急弯、宽窄变化等沟道地形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及坡体稳定情况,沟床的冲淤变化及泥石流的泥位、冲刷痕迹。
(2)在形成区着重调查水源类型,降雨产生的洪水汇流条件、山坡坡度;实地测量沟道两侧的崩塌、滑坡、可能为泥石流形成提供松散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性质及方量,水土流失强度及分布范围等;调查沟域土地利用现状,耕地、裸地、森林植被覆盖及其生长与破坏情况等。
4、泥石流物源的调查(1)集中物源的调查包括沟道两侧可能成为泥石流物源的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进行详细调查。
包括主沟两侧的崩滑类物源和支沟沟岸、沟源处的崩滑集中物源等,对这些集中物源的调查以地面调查测绘为主,必要时辅以少量的坑槽探工程。
对已进入沟槽的崩塌、滑坡堆积物,应查明其暴雨条件下可能成为泥石流物源的松散堆积物储量,查明其在沟道内的堆积特征,对沟槽的挤压或堵塞情况.对尚未崩塌或滑动,目前还存留于沟槽两侧的崩塌或滑坡隐患应详细测绘其范围,查明其分布面积和厚度、方量,评估其在坡脚冲刷、降雨入渗、余震等因素作用下可能补充到泥石流中的可能性,并着重对其堵塞沟床可能性进行调查评价。
(2)分散物源的调查主要为松散土层分布区以水土流失形式补充泥石流的松散物源条件.详细测绘其分布范围,查明其堆积厚度,存储方量,水土流失方式(面蚀、沟蚀),侵蚀强度及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