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经典习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经典习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经典习题

矩形经典习题

1.矩形ABCD 中,AB=6,BC=8,则AC=_____.矩形的面积为______.

2.已知一矩形长6cm ,宽2cm ,则它的对角线长______cm .

3.矩形两对角线夹角为120°,矩形宽为2,则矩形面积为_____.

4.如图所示,把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矩形拼成“L ”型图案,

则∠FAC=_____,∠FCA=_____.

5.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AOB=100°,则∠OAD=_____.

6.矩形的面积是12cm 2,一边与一条对角线的比为3:5,则矩形的对角线长是( )

A .3cm

B .4cm

C .5cm

D .12cm

7.下列说法不能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是( )

A .有一个角为90°的平行四边形

B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

C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D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8.在□ABCD 中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这个四边形就是矩形,则增加的条件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AB=B

C C .∠A+∠C=180°

D .AB=12AC 9.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能判断它为矩形的题设是( )

A .AO=CO ,BO=DO

B .AO=BO=CO=DO

C .AB=BC ,AO=CO

D .AO=CO ,BO=DO ,AC ⊥B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有两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是矩形

11.矩形ABC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B=5,12,cm BC cm =则△ABO 的周长为等于

.

12.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 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CD =6,

则AF 等于 ( )

A.34

B.33

C.24

D.8

13. 如图所示,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和BC 于点E 、F ,23AB BC ==,,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E F A B C D E O

14.已知矩形的周长为40cm ,被两条对角线分成的相邻两个三角形的周长

的差为8cm

,则较大的边长为 .

15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2∠BOC , 若对角线 AC =6cm ,则周长

= ,面积= 。

16 已知:O 是矩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AE 平分∠BAD ,∠AOD=120°,

∠AEO= .

17.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

点E 是BC 的中点.若OE=3 cm ,则AB 的长为 ( )

A .3 cm

B .6 cm

C .9 cm

D .12 cm

18.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是60°,一条对角线与矩形短边的和为15,那么矩形对角线的

长为_______,短边长为_______.

19.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

20.如图,E 为矩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点,DE ⊥AC 于E ,∠ADE: ∠EDC=2:3,则∠BDE 为

_________.

21.矩形的两邻边分别为4㎝和3㎝,则其对角线为 ㎝,矩形面积为 cm 2.

22.矩形具备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邻角互补

C .对角相等

D .对角线相等

23.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C DB 交于O ,E 、F 、G 、H 分别是四边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24.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C ,BD 是对角线,过顶点C 作BD?的平行线与AB 的延长

线相交于点E ,求证:△ACE 是等腰三角形.

B

A

D C O H G O F

E

D

C

B A

初二数学练习题.经典题型

八 年 级 数 学 试 题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 A. 32=+ y x B. 2 23y x =+ C. 022=-y x D.31-=+y x 2.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 ) A.整数 B.有理数 C.无理数 D.实数 3. 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 A. 6,8,10 B. 9,12,15 C. 1,2,3 D. 7,24,25 4.如图,所示是直线y kx b =+的图象,那么有(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b >0 5.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36°,则它的边数是( ). A .15 B .13 C .10 D .7 y 6.抽查初三年级8名学生一周做数学作业用的时间分别为(单位:小时)5,4,6,7,6,6,7,8.这组数据中,中位数为 ( ) A.6 B.6.5 C.7 D.7.5 7.如图所示,△ABC 沿射线AC 的方向平移5厘米后成为△A 'B 'C ' ,则BB ' 的长度是( ) A.10cm B.2.5cm C.5cm D.不能确定 8. 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则它的周长为 ( ) A.5 B.10 C.20 D.40 9.一次函数y kx k =+,不论k 取何非零实数,函数图象一定会过点 ( ) A .(1,1-) B .(-1,0) C .(1,0) D .(1-,1) 10.如图,AOB △中, 30B =o ∠.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o 得到A OB ''△,边A B ''与边OB 交于点C (A '不在OB 上),则A CO '∠的度数为( ) A .22o B .52o C .60o D .82o 11.甲、乙两名学生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图中s 和t 分 别表示与出发地的距离和时间,根据图象可知,快者的速度比慢 者的速度每秒快( ) A .2.5米 B .1.5米 C .2米 D .1米 1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F ∥AC ,四边形AEFC 是菱形, 则∠ACF 与∠F 的度 数比是 ( )A .3 B.4 C.5 D.不是整数 A A ' B C O B ' 64 t/秒 12 s/米 O 8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详解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Λ. 请读者分析下面的证法: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那么当n =k +1时,有: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 ??+--++??? ??-+??? ??-+??? ? ?-=3211211211217151513131121k k k k Λ 322221321121++?=??? ??+-=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评述:上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假证,假就假在没有利用归纳假设n =k 这一步,当n =k +1时,而是用拆项法推出来的,这样归纳假设起到作用,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要求. 正确方法是: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例2.是否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使得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先令n =1,2,3时找出来{a n },然后再证明一般性. 解:将n =1,2,3分别代入等式得方程组. ?????=++=+=603224 26321 211a a a a a a , 解得a 1=6,a 2=9,a 3=12,则d =3. 故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当n =1,2,3时,已知等式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大于3的自然数,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因为起始值已证,可证第二步骤. 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a 1+2a 2+3a 3+…+ka k =k (k +1)(k +2) 那么当n =k +1时, a 1+2a 2+3a 3+…+ka k +(k +1)a k +1 = k (k +1)(k +2)+ (k +1)[3(k +1)+3] =(k +1)(k 2+2k +3k +6) =(k +1)(k +2)(k +3) =(k +1)[(k +1)+1][(k +1)+2] 这就是说,当n =k +1时,也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使a 1+2a 2+3a 3+…+na n =n (n +1)(n +2)成立. 综合上述,可知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例3.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Λ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靖安县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个纳米粒子的直径是0.000 000 035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8105.3-?米 B.7 105.3-?米 C.71035-?米 D.71035.0-?米 2.分式3 1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 范围是( ) A 、x>3 B 、x<3 C 、x ≠3 D 、x ≠-3 3.天气预报报道靖安县今天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0℃,则今天靖安县气温的极差是( ) A 、54℃ B 、14℃ C 、-14℃ D 、-62℃ 4.函数()01 >-=x x y 的图象大致 A B C D 5.数学老师在录入班级5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时,有一名同学的成绩录入错了,则该组数据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中位数 B 、 众数 C 、平均数 D 、中位数、众数、平均数都一定发生改变 6.在△ABC 中,AB=12cm , BC=16cm , AC=20cm , 则△ABC 的面积是( ) A 、96cm 2 B 、120cm 2 C 、160cm 2 D 、200cm 2 7.用含30o角的两块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板拼图形,下列四种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菱形,③矩形,④直角梯形。其中可以被拼成的图形是( ) A 、 ① ② B 、 ① ③ C 、 ③ ④ D 、 ①②③ ④ 8.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分别是3,4,5,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 103

C 、52 D 、 125 9.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 =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点(21)--,在它的图象上 B 、它的图象在第一、三 象限 C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10.如图,□ABCD 的周长为16cm , A C 、B D 相交于点O , OE ⊥AC 交AD 于E,则△DCE 的周长 为( ) A. 4cm B. 6cm C . 8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 甲=82分,x 乙=82分, S 2 甲=245,S 2乙 =190. 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________班(?填“甲”或“乙”) 12. 当=x 时,1)1(2-+x 与 1)2(3--x 的值相等。 13.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同学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 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 米,却踩伤了花草. 14.菱形ABCD 的周长为36,其相 邻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5,则此菱形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 15.如图,A 、B 是双曲线x k y = 的一个分支上的两点,且点B(a ,b)在点A 的右侧,则b 10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二次根式2 1、12 、30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式有( )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2.若式子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2 B 、x ≠3 C 、x ≥2或x ≠3 D 、x ≥2且x ≠3 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3,4,5222 C .3,4, 5 D . 114,7,8 22 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 )AC=BD ,AB ∥CD ,AB=CD (B )AD ∥BC ,∠A=∠C (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 =80°,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CF ∥AE 交AE 于点 F ,则∠1=( ) 1 F E D C B A A .40° B .50° C .60° D .80° 6、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mn ≠0)图象是( ) 7.如图所示,函数x y =1和3 4 312+=x y 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 x <-1或x >2 8、 在方差公式( )()( )[]2 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 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 是样本的容量 B. n x 是样本个体 C. x 是样本平均数 D. S 是样本方差 9、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 (B )众数是42 (C )中位数是58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10、如图,在△ABC 中,AB =3,AC =4,BC =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A .54 B .52 C .53 D .65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1.48 -1 3-? ?? +)13(3--30 -23-= 12.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S 2 的值为( ) M P F E B A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b 2﹣c 2=a 2 B .a :b :c =3:4:5 C .∠A :∠B :∠C =9:12:15 D .∠C =∠A ﹣∠B 2.若代数式 1 1 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且x≠1 B .x≥﹣1 C .x≠1 D .x≥﹣1且x≠1 3.某超市销售A ,B ,C ,D 四种矿泉水,它们的单价依次是5元、3元、2元、1元.某天的销售情况如图所示,则这天销售的矿泉水的平均单价是( ) A .1.95元 B .2.15元 C .2.25元 D .2.75元 4.为了调查某校同学的体质健康状况,随机抽查了若干名同学的每天锻炼时间如表: 每天锻炼时间(分钟) 20 40 60 90 学生数 2 3 4 1 则关于这些同学的每天锻炼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众数是60 B .平均数是21 C .抽查了10个同学 D .中位数是50 5.如图,在Y ABCD 中,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个不同点,当E 、F 两点满足下列条件时,四边形DEBF 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 A .AE =CF B .DE =BF C .ADE CBF ∠=∠ D .AED CFB ∠=∠ 6.下列有关一次函数y =﹣3x +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x 值增大时,y 的值随着x 增大而减小 B .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2) C .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D .图象经过点(1,5) 7.如图,以 Rt △ABC 的斜边 BC 为一边在△ABC 的同侧作正方形 BCEF,设正方形的中心为

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选择填在答题卡中。) 1.若a -b <0,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a >b B.-a >-b C.b a <0 D.ab >0 2.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x -4)(x +4)=x 2-16 B.x 2-y 2+2=(x +y )(x -y )+2 C.x 2+1=x(x+x 1 ) D.a 2b+ab 2=ab(a+b) 3.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x=2y-3 B.2(x+1)=3 C.x 2+3x-1=x 2+1 D.x 2=9x-1 4.下列美丽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点A 、B 、C 、D 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AO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 △COD 的位置,则旋转的角度为( ) A.30° B.45° C.90° D.135°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则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是改变了图形的位置,而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化 C.图形可以向某方向平移一定距离,也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 D.在平移和旋转图形中,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 7.在下列式子2y x -,a 3,11--m m ,πx ,23 y y ,31中,分式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题图

初二数学经典几何题型

A P C D B F 初二数学经典几何题型 1.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证明如下。 首先,PA=PD ,∠PAD=∠PDA=(180°-150°)÷2=15°,∠PAB=90°-15°=75°。 在正方形ABCD 之外以AD 为底边作正三角形ADQ , 连接PQ , 则 ∠PDQ=60°+15°=75°,同样∠PAQ=75°,又AQ=DQ,,PA=PD ,所以△PAQ ≌△PDQ , 那么∠PQA=∠PQD=60°÷2=30°,在△PQA 中, ∠APQ=180°-30°-75°=75°=∠PAQ=∠PAB ,于是PQ=AQ=AB , 显然△PAQ ≌△PAB ,得∠PBA=∠PQA=30°, PB=PQ=AB=BC ,∠PBC=90°-30°=60°,所以△PBC 是正三角形。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 F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并取AC 的中点G,连接GF,GM. 又点N 为CD 的中点,则GN=AD/2;GN ∥AD,∠GNM=∠DEM;(1) 同理:GM=BC/2;GM ∥BC,∠GMN=∠CFN;(2) 又AD=BC,则:GN=GM,∠GNM=∠GMN.故:∠DEM=∠CFN. 3、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证明:分别过E 、C 、F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O 、N , 在梯形MEFN 中,WE 平行NF 因为P 为EF 中点,PQ 平行于两底 所以PQ 为梯形MEFN 中位线, 所以PQ =(ME +NF )/2 又因为,角0CB +角OBC =90°=角NBF +角CBO 所以角OCB=角NBF 而角C0B =角Rt =角BNF CB=BF 所以△OCB 全等于△NBF △MEA 全等于△OAC (同理) 所以EM =AO ,0B =NF 所以PQ=AB/2. 4、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 过点P 作DA 的平行线,过点A 作DP 的平行线,两者相交于点E ;连接 BE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及答案(2)

数学归纳法(2016.4.21)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是: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如01n =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0(N ,)n k k k n *=∈≥ 时结论正确,证明1n k =+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 注意:数学归纳法使用要点: 两步骤,一结论。 二、题型归纳: 题型1.证明代数恒等式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Λ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题型2.证明不等式 例2.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Λ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k k 2131211<++++ Λ. 那么当n =k +1时, 11 1 31 21 1++++++k k Λ 1 1 1211 2+++=++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和答案

最新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期末检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满分共30分) 1.二次根式 2 1、12 、30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 式有(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2.若式子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2 B 、x≠3 C 、x≥2或x≠3 D 、x≥2且x≠3 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3,4,5 222 C .3,4, 5 D . 11 4,7,822 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 )AC=BD ,AB ∥CD ,AB=CD (B )AD ∥BC ,∠A=∠C (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 =80°,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CF ∥AE 交 AE 于点F ,则∠1=( ) 1 F E D C B A A .40° B .50° C .60° D .80° 6、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mn ≠0)图象是( ) 7.如图所示,函数x y =1和3 4 312+=x y 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 x <-1或x >2 8、 在方差公式( )()( )[]2 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n 是样本的容量 B. n x 是样本个体 C. x 是样本平均数 D. S 是样本方差 9、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 (B )众数是42 (C )中位数是58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10、如图,在△ABC 中,AB =3,AC =4,BC =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A .54 B .52 C .53 D .65 M P F E C B A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题

D A B C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 31-x 、12+a b 、πy x +2、21--m 、a +21、2 2) ()(y x y x +-、x 12-、115-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如果把223y x y -中的x 和y 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5倍 B 、不变 C 、缩小5倍 D 、扩大4倍 3、已知正比例函数y =k 1x (k 1≠0)与反比例函数y =2 k x (k 2≠0)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坐标为(-2,-1),则它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A. (2,1) B. (-2,-1) C. (-2,1) D. (2,-1) 4、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 .10米 B .15米 C .25米 D .30米 5、一组对边平行,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 ) A 、菱形或矩形 B 、正方形或等腰梯形 C 、矩形或等腰梯形 D 、菱形或直角梯形 6、把分式方程12121=----x x x 的两边同时乘以(x -2), 约去分母,得( ) A .1-(1-x)=1 B .1+(1-x)=1 C .1-(1-x)=x -2 D .1+(1-x)=x -2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 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8、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D=BC=8,AB=10,CD=6,则梯形ABCD 的面积是 ( ) A 、1516 B 、516 C 、1532 D 、1716 9、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 、B 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2 C 、-1<x <0,或x >2 D 、x <-1,或0<x <2 10、小明通常上学时走上坡路,途中平均速度为m 千米/时,放学回家时,沿原路返回,通常的 速度为n 千米/时,则小明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 A 、 2n m + B 、n m mn + C 、 n m mn +2 D 、mn n m +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1、一组数据8、8、x 、10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 。 12、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 13、当x 时,分式15x -无意义;当m = 时,分式2 (1)(3) 32 m m m m ---+的值为零 14、已知双曲线x k y = 经过点(-1,3),如果A (11,b a ),B (22,b a )两点在该双曲线上, 且1a <2a <0,那么1b 2b . 15、梯形ABCD 中,BC AD //,1===AD CD AB ,?=∠60B 直线MN A B C D A M N C

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经典题型精选

函数的定义 1.下列各图给出了变量x与y之间的函数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 y=3x -1;(2) y= 2x2+7;(3) 2 1 + = x y;(4)2 - =x y.2.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y=-2x-5x2; (3) y=x(x+3); (3) 3 6 + = x x y; (4)1 2- =x y. 10.(2009 黑龙江大兴安岭)函数 1 - = x x 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的是() A... D. 求值 求下列函数当x = 2时的函数值: (1)y = 2x-5 ; (2)y =-3x2; (3) 1 2 - = x y; (4)x y- =2. 22.(12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 (1)求出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当x=10时,y的值是多少? (3)当y=12时,?x的值是多少? 3.一架雪橇沿一斜坡滑下,它在时间t(秒)滑下的距离s(米)由下式给出:s=10t+2t2.假如滑到坡底的时间为8秒,试问坡长为多少? x y o A B D C

作图象 例1 画出函数y =x +1的图象. 分析 要画出一个函数的图象,关键是要画出图象上的一些点,为此,首先要取一些自变量的值,并求出对应的函数值.解 取自变量x 的一些值,例如x =-3,-2,-1,0,1,2,3 …,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为表达方便,可列表如下: 由这一系列的对应值,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有序实数对: …,(-3,-2),(-2,-1),(-1,0),(0,1),(1,2),(2,3),(3,4),…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有序实数对(坐标)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通常,用光滑曲线依次把这些点连起来,便可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这里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列表、描点、连线三步,通常称为描点法. 例2 画出函数x y 2 1 的图象. 分析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步. 解 列表: 描点:

数学归纳法典型例习题

欢迎阅读数学归纳法典型例题 一. 教学内容: 高三复习专题:数学归纳法 二. 教学目的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四. ??? ??? (1 ??? (2()时命题成立,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 即只 称为数学归纳法,这两步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特别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证明命题是否具有传递性,如果没有第一步,而仅有第二步成立,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要点解析】 ?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步,即n=k+1时为什么成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否则n=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明。 ??? 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有关的正整数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正整数问题都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学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易犯的错误 ??? (1)对项数估算的错误,特别是寻找n=k与n=k+1的关系时,项数发生什么变化被弄错。 ??? (2)没有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通不过去了。 ??? (3)关键步骤含糊不清,“假设n=k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对推导的过程要把步骤写完整,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规范性。 ? 例1. 时,。 ,右边,左边 时等式成立,即有,则当时,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等式都成立。 的取值是否有关,由到时 (2 到 本题证明时若利用数列求和中的拆项相消法,即 ,则这不是归纳假设,这是套用数学归纳法的一种伪证。 (3)在步骤②的证明过程中,突出了两个凑字,一“凑”假设,二“凑”结论,关键是明确 时证明的目标,充分考虑由到时,命题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压轴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附答案

【压轴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数轴重合(点C 在正半轴上),5AB =,12BC =,若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则对角线AC BD 、的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 A .5.5 B .5 C .6 D .6.5 2.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平行四边形 3.下列说法: 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②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④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一定能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其中正确的有( )个. A .4 B .3 C .2 D .1 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是BC 的中点,且AM=9,BD=12,AD=10,则ABCD 的面积是( ) A .30 B .36 C .54 D .72 5.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 ) A .60? B .75? C .90? D .95? 6.随机抽取某商场4月份5天的营业额(单位:万元)分别为3.4,2.9,3.0,3.1,2.6,则这个商场4月份的营业额大约是( ) A .90万元 B .450万元 C .3万元

D .15万元 7.若函数y=(m-1)x ∣m ∣ -5是一次函数,则m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2 8.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13,则第三边长为( ) A .5 B .17 C .5或17 D .5或 9.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表示数1的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 ,则点A 表示的数是( ) A .-2 B .﹣1+2 C .﹣1-2 D .1-2 10.二次根式() 2 3-的值是( ) A .﹣3 B .3或﹣3 C .9 D .3 11.一列火车由甲市驶往相距600km 的乙市,火车的速度是200km/时,火车离乙市的距离s(单位:km)随行驶时间t(单位:小时)变化的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2.将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 ,高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h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 ) A .h 17cm ≤ B .h 8cm ≥ C .7cm h 16cm ≤≤ D .15cm h 16cm ≤≤ 二、填空题 13.如图,过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K 分别作矩形两边的平行线MN 与PQ ,那么图中矩形AMKP 的面积S 1与矩形QCNK 的面积S 2的大小关系是S 1_____S 2;(填“>”或“<”或“=”)

初二数学下经典题型及教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⑴用恰当的不等号表示下列关系: ①x的3倍与8的和比y的2倍小:; ②老师的年龄a不小于你的年龄b: . ⑵不等式3(x+1)≥5x—3的正整数解是 ⑶当a 时,不等式(a—1)x>1的解集是x< . ⑷已知x=3是方程—2=x—1的解,那么不等式(2— )x<的解集是 ⑸已知函数y=2x—3,当x 时,y≥0;当x 时,y<5. X+8<4x-1 ⑹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则m的取值范围是 x>m x-a≥0 ⑺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5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3-2x>-1 2x-a<1 ⑻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1,那么(a—1)(b—1)的值等于 x-2b>3 ⑼小明用100元钱购得笔记本和钢笔共30件,已知每本笔记本2元,每只钢笔5元.那么小明最多能买只钢笔. 亚洲锦标赛国内重大比赛 金牌10 29 银牌 1 21 铜牌0 10 ⑽20XX年某省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据统计,在有关大赛中获得奖牌数如右表所示(单位:枚)如果只获得1枚奖牌的选手有57人,那么荣获3枚奖牌的选手最多有人.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⑾已知“①x+y=1;②x>y;③x+2y;④x2—y≥1;⑤x<0”属于不等式的有个. A.2; B. 3; C.4; D. 5. ⑿如果m—n; C. > ; D. >1. (13)设“●”、“▲”、“■”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了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A.■、●、▲。 B.■、▲、●。 C.▲、●、■。 D.▲、■、●。 ⒁已知a,b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设M=a+b,N=—a+b,H=a—b,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M>N>H; B.H>M>N ; C.H>M>N; D.M>H>N. ⒂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⒃已知(x+3)2+ =0中,y为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9 B.m〈9 C.m〉-9 D.m〈-9 ⒄观察下列图像,可以得出不等式组 3x+1〉0的解集是-0.5x+1〉0 A.x〈 B.-〈x〈0

实用文库汇编之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及答案

*实用文库汇编之数学归纳法(2016.4.21)*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是: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如01n =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0(N ,)n k k k n *=∈≥ 时结论正确,证明1n k =+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 注意:数学归纳法使用要点: 两步骤,一结论。 二、题型归纳: 题型1.证明代数恒等式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 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题型2.证明不等式 例2.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k k 2131211<++++ . 那么当n =k +1时, 11 1 31 21 1++++++k k 1 1 1211 2+++=++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及答案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有一个水池,其底面是边长为16尺的正方形,一根芦苇AB 生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 的长为2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 恰好碰到岸边的B′,则这根芦苇AB 的长是( ) A .15尺 B .16尺 C .17尺 D .18尺 2.要使函数y =(m ﹣2)x n ﹣1+n 是一次函数,应满足( ) A .m ≠2,n ≠2 B .m =2,n =2 C .m ≠2,n =2 D .m =2,n =0 3.已知函数y =11x x +-,则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1 B .x ≥﹣1且x ≠1 C .x ≥﹣1 D .x ≠1 4.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若60,8AOB BD ∠==o ,则AB 的长为( ) A .3 B .4 C .43 D .5 5.下列说法: 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②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④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一定能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其中正确的有( )个. A .4 B .3 C .2 D .1 6.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下列选项中k 值可能是 ( )

A .1 B .2 C .3 D .4 7.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8ab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9 B .6 C .4 D .3 8.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米高的B 处断裂,树顶A 落在离树底部C 的8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 ) A .10米 B .16米 C .15米 D .14米 9.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满足222()()0a b a b c ---=,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0.如图,在?ABCD 中,AB =6,BC =8,∠BCD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 E ,交BA 的延长 线于点F ,则AE +AF 的值等于( ) A .2 B .3 C .4 D .6 11.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距地面5m 处折断,倒下后树顶端着地点A 距树底端

八年级下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八年级下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20分) 题 号 得 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如果分式 x -11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 B 、x <1 C 、x ≠1 D 、x =1 2、己知反比例数x k y = 的图象过点(2,4),则下面也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是 A 、(2,-4) B 、(4,-2) C 、(-1,8) D 、(16,2 1 ) 3、一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为 A 、4 B 、34 C 、4或34 D 、2 4、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下列哪种图形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等腰梯形 5、菱形的面积为2,其对角线分别为x 、y ,则y 与x 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6、小明妈妈经营一家服装专卖店,为了合理利用资金,小明帮妈妈对上个月各种型号的服装销售数量进行了一次统计分析,决定在这个月的进货中多进某种型号服装,此时小明应重点参考 A 、众数 B 、平均数 C 、加权平均数 D 、中位数 7、王英在荷塘边观看荷花,突然想测试池塘的水深,她把一株竖直的荷花(如右图)拉到岸边,花柄正好与水面成600夹角,测得AB 长60cm ,则荷花处水深OA 为 A 、120cm B 、360cm C 、60cm D 、cm 320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EF 过点O 与AD 、BC 分别相交于E 、F ,若AB=4,BC=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