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冲突的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文化冲突的案例
【篇一:企业文化冲突案例及分析】
四川吉峰农机与长城公司的企业并购文化冲突
一、案例背景介绍
四川吉峰农机始创于1994年,2008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主要
从事国内外名优农机产品的引进推广、品牌代理、特许经营、农村
机电专业市场开发,已形成传统农业装备、载货汽车、农用中小型
工程机械、通用机电产品等四大骨干业务体系。其销售网络覆盖了
四川、重庆、江苏、辽宁、浙江、吉林、湖南、广东等10多个省、市、区。
被并购的长城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主要的经营业务从零部件
的销售,到现在整机销售、维修服务、配件供应、二手机交易、租
赁及再制造等领域。随着我国农村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用小型机械代替手工劳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发展大农
机的概念吉峰农机进行了这种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在2010年并购了
长城公司。
二、企业并购重组的文化冲突
;
企业文化是存在于头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
和变迁的缓慢性。企业要改变原有的文化观念很难,需要一个长期
的过程。在这一个改变过程中,企业原有文化会继续在原有群体中
发挥作用,与重组企业的文化发生摩擦和冲突。
因此,并购企业怎么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一种文化整合模式,是决
定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由于两家公司原来老板的领导风格和企业
规模差异较大,在吉峰农机并购长城企业后,被并购企业存在感知
的文化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冲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点:
(1)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新公司业务的高速发展,需要引进大批新员工,但学历都偏低、年龄太年轻,这不利于新公司的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
(2)公司人员流失率过高。
公司2010年的离职率达到了26%,说明公司整体人员的稳定性较弱,公司吸引人才的政策和力度还不够,员工对新公司的企业文化
认可度较低。
(3)制度流程不清晰。
公司很多的规章仅限于口头约束或大众惯例,未能形成有影响力的
文化氛围,不能够有效地去规范员工的纪律、言行以及指导员工的
工作。
·
(4)员工的技能培训不够。
公司和厂家对员工的培训不够系统,销售精英的经验分享还不到位,导致员工成长缓慢。
(5)企业文化建设较弱。
新公司发展至今,在文化的建设上比较薄弱,也许在员工的潜移默
化中已经表现出文化的一些方面,但没有得到沉淀和梳理。
三、结论
为了避免企业文化冲突,文化的融合工作应该做到企业并购的前面。要在事先对并购企业的文化进行充分的调查,对其文化的内容要仔
细确认。在企业并购事前要拿出文化融合方案,对其文化差异从各
个方面进行分析。
企业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些潜在文化表现形式,在并购中会形成一种文化冲突,而解决这些文化冲突的办法就是确认双方的文化差异,并且在认同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并确定其合理性。我想,这样才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去解决文化冲突这一问题。
老子的论文就是牛逼
}
想要跟多资源请关注我的百度文库
【篇二:东西方文化冲突导致管理失效的案例分析】
东西方文化冲突导致管理失效的案例分析
张金亮(二学位)学号:86
1.案例综述:
康洁利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的高科技专业涂料生产企业。总投资594万美元,其中固定资产324万美元,中方占有60%的股份,外方占有40%的股份,生产玛博伦多彩花纹涂料等11大系列高档涂料产品。这些高档产品不含苯、铅和硝基等有害物质,无毒无味,在中国有广阔的潜在市场。
开业在即,谁出任公司总经理呢外方认为,康洁利公司引进的90年代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均来自美国,中国人没有能力进行管理,要使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必须由美国人来管理这个高新技术企业。中方也认为,由美国人来管理,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管理方法和经验,有利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董事会形成决议:从美国聘请米勒先生任总经理,中方推荐两名副总经理参与管理。
—
米勒先生年近花甲,但身心爽健,充满自信。有18年管理涂料生产企业的经验,自称“血管里流淌的都是涂料”,对振兴康洁利公
司胸有成竹。公司员工也都为有这样一位洋经理而庆幸,想憋足劲
大干一场,好好地大赚其钱。
谁料事与愿违。公司开业9个月不但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亏损70
多万。当一年的签证到期时,米勒先生被总公司的董事会正式辞退了。1994年3月26日,米勒先生失望地返美。来自太平洋彼岸的
洋经理被“炒鱿鱼”的消息在康洁利公司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位曾经在德国、荷兰主持建立并成功地管理过涂料工厂的洋经理
何以在中国“败走麦城”呢这自然成了议论的焦点。
米勒先生是个好人,工作认真,技术管理上是内行,对搞好康洁利
公司怀有良好的愿望,同时,在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方面做了许多
工作。米勒来中国之前也曾经参加过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一些培训,自以为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在管理过程中,中方管理人员曾建议
根据中国国情,参照我国有关三资企业现成的成功管理模式,结合
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
执行。对此,米勒先生不以为然。他的想法是“要让康洁利公司变
成一个纯美国式的企业”。他害怕别人会用计划经济的一套做法去
干预他的管理工作。
米勒先生煞费苦心地完全按照美国的模式设置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并
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而且,米勒坚持要在企业中建立以美国文
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他认为,虽然在康洁利建立以美国文化为基
础的企业文化会与中国的民族文化产生冲突,但是如果能够成功的
形成这种企业文化,就证明可以在中国建立与民族文化相冲突的自
身文化。但最终他还是使一个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且有相当实力的企
业缺乏活力,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并且,公司的员工流失率非常高,每年都有很多的员工跳槽离开康伯利。
对于中国的市场,特别是中国“别具一格”的市场情况和推销方式,米勒先生也不屑一顾。他将所有有关市场营销的事情都交给一位中
方副总经理,但他和那位副总经理的关系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