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得出结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2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影片《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在贾宝玉房间照镜子的趣事片断。

教师:刘姥姥把谁看成了她的亲家母?

学生:她自己。

教师:哪的自己?

学生:镜中的。

教师:物理学中把刘姥姥照的那面表面是平的镜子称为平面镜;镜子外面的她称为“物”;镜子里面的她称为“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平面镜成像”。教师课件展示课题。(本环节学生怀着好奇心观看影像,感受“刘姥姥”第一次照镜子时颇有趣味性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避免了解释“像”是什么的困难,又对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并尝试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

(1)像与物体是等大的;

(2)像是“近大远小”;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6)像是只能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

教师:非常好!大家提出了很多需要去验证的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像与物相对镜面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设计实验

教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体是否大小相等呢?(明确探究目标,然后给学生充足思考时间)。

在实验设计时,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我们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再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所成的像进行比较(替代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教师把学生分为2人一小组,用桌子上的平面镜、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两支蜡烛做实验试试看,行不行。(玻璃板暂不取出)。

教师提出: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我们只能在平面镜的前面看见物体的像,在背面看不见像了,没有办法把“替代物”放到平面镜背面的所成像的位置上。

教师引导:大家在后面放一张白纸(相当于一个光屏),屏上会出现物体的像吗?为什么像不见了呢?(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学生自由发言:镜子后面的漆挡住了光线,无法透过。

教师: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物理学把这种像叫虚像,而把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课件显示: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就是虚像。)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学生:虚像。

教师: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代物”?

教师启发: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我们看见物体在平面镜内成的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

教师:非常好!(提问)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学生: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

教师:那么怎么办?

学生: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

教师: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

学生:换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教师:现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重做实验。但在实验前同学们要注意: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怎样判断后面的蜡烛与像已经完全重合?玻璃板如何放置?实验时蜡烛是否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师生讨论得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动头

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实验时玻璃板一定要竖直放置。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至少要将蜡烛的位置改变一次,重做一遍实验,这样得到的实验数据才有说服力。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换用平板玻璃继续完成实验(如上图所示)。实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不能忘记录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实验数据;实验时要注意玻璃板轻拿轻放,不要让蜡油烫到手,实验完毕要及时熄灭蜡烛。实验即将结束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4.分析和论证:

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及其结论。

证据一:玻璃板(平面镜)后面的像都与物体完全重合

结论一:像与物大小相等

证据二:物距和像距的实验数据

结论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结论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教师小结:可认为像与物体也是关于镜面对称。

教师提问:我们能不能从理论上说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呢?课件显示下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平面镜成虚像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