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个重要的阶段,它们在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学前教育在这两个社会阶段也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探讨,来分析这两个时期的教育形态及其影响。

中国原始社会是远古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以氏族公社为特点。

在这个时期,人们过着原始的游猎采集生活,学前教育主要依赖于家庭和氏族共同体。

父母或族长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教授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如捕鱼、狩猎、采集等。

孩子通过模仿和参与家庭和氏族的日常活动来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与中国原始社会相比,奴隶社会是社会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成为生产的基础,社会分工和阶级划分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学前教育逐渐进入了社会的关注,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制度与规范。

贵族子弟和奴隶主家的孩子享有更好的学前教育资源,他们接受私人教师的指导,学习书法、礼仪、音乐等。

而普通人的子女则多依靠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农村社区的共同教育来获取学前教育。

这个阶段的学前教育强调实践性和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孩子们会跟随父母一起从事农耕劳动,学习种植、养殖、纺织等各项生产活动,并通过观察、体验和模仿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体来说,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都以实践为基础,强调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和劳动能力。

但是,在社会分工和制度差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多以家庭和氏族为单位,注重个体技能的培养;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逐渐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阶段,贵族和奴隶主家庭的子女享有更好的学前教育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两个时期的学前教育中,没有像现代社会那样普遍存在的幼儿园或学前班。

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需要一定的时间。

幼儿园等公共教育机构的兴起,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和机会。

学前教育发展史略 精讲1

学前教育发展史略 精讲1

一、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
2.教育思想
1)提倡早期教育
幼儿期是教育的最佳期
2)主张慈严结合
反对无教而有爱;主张体罚
3)要求均爱勿偏 4)主张博习致用 5)重视风化陶染
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免生 娇气与怨气,致兄弟不睦
儒家经典,琴棋书画文学, 学以致用
与善人居,慎交友,交益友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1.生平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 思想家、教育家。19岁入仕途,开始其政 治生涯。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事业,主持修 复白鹿洞、岳麓书院。 《小学》:古代童蒙读物的选择、扩充 《童蒙须知》: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与 要求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2.教育思想
1)重视蒙养教育
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8-15岁为蒙养教育阶段
施胎教的记载。
4.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逐渐代替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 2)儿童的教育限于奴隶主贵族家庭 3)有了明确的年龄划分 4)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特别重视,设立了保 傅教育制度和乳保教育制度,并实施胎教
三、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你认为封建家庭可能教什么?
1.思想品德教育 3.文化知识教育
礼仪常规(幼仪或童子礼)
卫生习惯
三、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3.文化知识教育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
幼儿故事 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幼儿诗歌
秦李斯《仓颉篇》、 《百家姓》、《千字文》。
识字教育
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 以涂为羮
歌舞游戏
4.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普通平民家庭教育 2)教育内容丰富,德智体诸方面 3)有了专门的教材 4)功利主义色彩较浓,重教轻养 5)儒家思想规范学前教育的实施

中外学前教育史大一上

中外学前教育史大一上

胎教始于西周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学前教育:最早的教育机构“痒.”----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中国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礼记。

内则》保傅教育制度:殷商已有,“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太保太傅太公,“三少乳保教育制度: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事务的制度。

三.母.:子师、慈母、保母原始社会特点(启示):1、对儿童实施社会共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3、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结合4、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奴隶社会特点(启示):1、开始呈现一定的计划性2、家庭承担教育儿童的任务3、学前教育的阶级性明显4、奴隶主贵族重视学前教育,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提出实施胎教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目的:1、培养统治人才2、把学前家庭教育作为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内容:1、初步的道德教育(①懂得自幼行孝悌长幼之道②自由培养正确的志向③自小积善行德④自由养成诚实无欺的品德⑤自幼学会礼让和勤俭)2、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3、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教材:三百千)4、幼儿身体保健教育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特征: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幼儿教育的局面,使幼儿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幼儿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握幼儿编写的勇用于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材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4、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家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幼儿教育的实施。

有关胎教的著作: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外象内感)胎教的经验与局限:1、注重本正(①避免近亲结婚②注重婚姻另一方的家庭及家教③注重婚姻对象,要求双方性情温顺,品行端正)慎始2、要求合理的营养3、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4、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5、注重孕妇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6、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育婴堂: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

24G-1985.010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课件

24G-1985.010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课件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前教育的总的 特点是:①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而代 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②由于奴隶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 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力,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 中实施;③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④对幼儿实 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 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⑤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 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第二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一、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和实施。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为
学前教育专门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 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的学前教育已 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在学校未产生之前当然不可能有 学前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对年幼儿童实施教育。在原始社会中 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
氏族成员之间平等互助,进行集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儿童的教育由 整个群落承担。所以,对儿童的社会公育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 式。《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正是对远古时期的社会公育儿童教育形式的追 忆与描述。
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 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 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Company Logo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一、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一)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社会公育(原因?) (二)教育内容: 生活劳动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宗教教育); 审美教育;军事教育;
Company Logo
二、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一)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
Company Logo
四、胎教的作用、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胎教的作用 社会:关乎国家前途命运,故胎教之道应当“书 之玉版,藏之金柜,臵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贾谊的《新书·胎教》) 个人:是人发展的开端,也是后天教育的基础;
Company Logo
(二)胎教的目的 根本目的:一是培养合格的未来君主和统治者; 二是培养有道德、身体健康的下一代。 具体目的: 1.道德的目的 2.健康的目的 3.形貌的目的:“欲子美好,数视壁玉” 4.性别选择的目的 :“欲生男者,操弓矢;欲 有女者,弄珠玑。”
Company Logo
(二)封建社会 1.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
“胎病”“癫病,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 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黄帝内经》
2.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 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颜之推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三、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略) 四、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家庭承担学前儿童的教育任务; 2.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权,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3.学前与学校教育有明确的年龄划分; 4.根据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5.统治者重视,建立保傅教育制度和乳保教育制度,并重 视胎教;

教育史-教学辅导1

教育史-教学辅导1

教育史-教学辅导1《学前教育史》教学辅导1第一讲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发展的简史。

2.掌握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重点学习内容:一、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原始社会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其教育内容是与儿童今后将要从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

生产劳动教育是重要的儿童教育内容。

此外,教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即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美育和军事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庠”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第二,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第三,内容是多方面的,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第四,教育方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二、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订(二)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1.宫廷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三)奴隶社会的胎教(二)要求慎择师友(三)强调学“眼前事”(四)提倡正面教育四、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二)循序渐进,量力而施(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四)全面诱导,不执一偏第三讲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我国蒙养院制度的产生时间和实施内容,分析和评价其特点和意义。

2.了解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内容。

3.识记康有为的学前公育思想。

重点学习内容:一、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被迫进行改革。

1902年,张百熙奉命草拟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但此学制并未实施。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与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的观点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与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的观点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与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的观点春秋末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

由于奴隶制度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士阶层的壮大,私学的大兴,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得更多的人掌握了原来为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与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为更多的家庭实施学前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1.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在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多重视教育,设立学校,他们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学校教育为封建社会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

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曾经说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

)汉代太学的设立也能够说明这一点。

太学是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它的最初设立动机,就是西汉武帝接受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董仲舒的“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卷56,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12页。

)的主张,为造就官僚后备军而设立的。

隋唐以后,虽然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学校日渐成为科举的附庸,但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为了培养统治人才。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的目的自然是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的,都是为培养封建社会需要的统治人才服务的,因此封建社会的许多家庭在实施学前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长辈们常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教育儿童,以日后求官进爵的知识启蒙儿童。

同时统治者亦非常重视学前家庭教育,视其为封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造就官僚后备军的人才教育的开始。

(2)齐家治国的基础《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学前教育思想史

学前教育思想史

• 作业与思考
• 1、为什么奴隶社会特别重视天子的学前教育? 采取了什么措施? • 2、我国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如何?
• 一、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 (一)意义和任务 • 奴隶社会家天下的宗法制和贵族专政决定了培养天 子的重要性。 • (二)奴隶社会的胎教 • 胎教:是指通过对孕妇实施外界影响,或通过孕妇 自我调节达到作用于体内胎儿,使其能良好地发育、 生长的教育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 教的国家。 • 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西周还建 立了胎教制度,以加强从外部对孕妇进行的约束。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 声滋味,以礼节之”。 • 《青史氏之记》记载:“古者胎教之道,王后有身, 七月而就蒌室,太师持铜而御户左---”
• 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 1.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 消失,而代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 • 2.由于奴隶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垄断着受教育的 权力,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 家庭中实施。 •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 • 4.对幼儿实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着鲜明的阶级性, 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 学前教育计划。 • 5.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 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主张和具体要求。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 公元前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由 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 产便开始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慢慢向 奴隶社会过渡。夏代开始,我国进入奴隶社 会。(夏代、商代、西周、春秋)在社会发 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 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 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与此相对应的学前教 育也开始出现。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161P)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161P)

四、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 p8
第二章 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一、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一)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二)齐家治国的基础 (三)光耀门楣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一)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 1、礼仪常规的训练 礼:童子礼 2、卫生习惯 (二)初步的道德教育 1、孝悌 2、崇俭 3、诚信 4、为善
(三)文化知识教育 识字、学书、听解《四书》 学习名诗、名赋、格言
《千字文》周兴嗣
天地玄黄 寒来暑往 罔谈彼短 存以甘棠 上和下睦 谓语助者 宇宙洪荒 秋收冬藏 靡恃己长 去而益咏 夫唱妇随 焉哉乎也 日月盈昃 知过必改 信使可覆 乐殊贵贱 孤陋寡闻 辰宿列张 得能莫忘 器欲难量 礼别尊卑 愚蒙等诮
具体的他曾提出六大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想 。 2.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么去做、去干,他指 出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错误。 3.解放儿童的眼睛。要让孩子自己去看,去观 察。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否则世界上的 事物将在他面前白白流过。 4.解放儿童的嘴巴。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问 。 5.解放孩子的空间。把孩子从牢笼式的学校解 放出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要解放 他们的活动空间,扩大认识眼界,以发挥儿童内 在的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
《三字经》王应麟
• • • • • • 人之初 苟不教 昔孟母 养不教 香九龄 融四岁 性本善 性乃迁 择邻处 父之过 能温席 能让梨 性相近 教之道 子不学 教不严 孝于亲 弟于长 习相远 贵以专 断机杼 师之惰 所当执 宜先知
《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四)幼儿身体保健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6)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6)
(六)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32
教学方式:讲解、讨论
二、新课讲授
《礼记·内则》的记载: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实施胎教的国家,三千多年前西周,最早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本课小结
1、让学生来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2、分享学习感受
3、布置自学任务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做笔记
3、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看待古代中国的学前教育。
重点
1、重点是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2、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难点
1、辨析各种题型的难点
2、激发学生学好中国教育史的兴趣,识记考试要点。
教具
多媒体机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中国学前教育史》学科概述
(一)学习目的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审视、评价当前的学前教育问题提供思路,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值得借鉴经验。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
通过本课的课程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期教育,让学生了解古代优秀灿烂的历史文化,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看待古代中国的学前教育。
练习
为什么在奴隶社会能产生专职学前教育人员,能产生学前教育计划,能重些特点?
课题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2、理解宫廷学前教育的内容
3、了解早期胎教实施的情况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

05
第六章 港澳台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香港学前教育的发展
01
学前教育机构
02
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及管理体制
03
学前教育机构的协调与统一
04
学前教育课程
05
学前教育课程的逐渐统一
06
学前教育的课程要义
07
学前教育师资
香港学前教师入职资格的提高
香港的学前教师培训
2000年后对学前教育的资助
2000年前对学前教育的资助
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
提高思想觉悟
提高文化水平
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概述
近代的儿童公育思想
康有为论儿童公育思想
探索学前教育的中国化思潮
(三恽代英论儿童公育思想
蔡元培论儿童公育
01
02
03
04
05
06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生平和幼教实践
1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大起大落
5
学前教育学术发展受阻
4
学前教育的盲目发展
学前教育的调整巩固
幼儿园的调整与发展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调整与发展
学前教育遭受全面破坏
教育路线和方针严重歪曲
管理制度遭到彻底破坏
师资培训被全面取消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改革发展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法规
恢复与建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与体制
01
文艺复兴运动
02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03
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的实施
04
学前教育目标
05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06

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教育概述

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模块 学前教育基本原理
第一单元 学前教育概述


导 学
本单元主要介绍学前教育的内涵,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以及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主要解决以下几
个问题:
1.学前教育及其机构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2.国内外教育家提出了哪些学前教育思想和方法?
3.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陶行知(1891 ~ 1946),中国·安徽
他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陈鹤琴(1892 ~ 1982),中国·浙江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 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活教育”理论。
他也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他创办 了幼师和幼专,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当代世界学前教育有哪些趋势?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学前教育特点
(一)原始社会
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性,所以教育也没有 阶级性。在原始社会时期,学前教育完全融 入在生产和生活中,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幼 儿的存活。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教育出现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专门的学 校,只有统治阶级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 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分散进行。
蒙台梭利也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
张雪门(1891~1973 ),中国·浙江
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一生痴迷幼稚教育”,与陈鹤琴齐名,20世 纪30年代即有“南陈北张”之称。
从幼稚园的课程入手研究我国的幼稚教育,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 获得直接经验。张雪门认为“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提出把见习和实习放在突出 的重要地位。

学前教育史笔记

学前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1. 教育的形式:社会公养公育。

2.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年长一代把劳动技能和社会经验传授给儿童。

(2)思想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3.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成均和庠庠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4.教育形态:自然形态的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1.教育形式:宫廷学前教育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

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礼记。

内则》中记载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

已经形成按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计划。

《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3.宫廷学前教育:(1)概念: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处于学龄前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

它包括实施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育:①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早在殷商时期就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

设“三公”、“三少”。

“三公”指太保太傅太师,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徳义;师,道之教训。

保其身体,负责身体的教育;傅之徳义,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三少”指少师、少傅、少保,他们时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②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设“三母”即子师、慈母、保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姆,安其寝处者。

总之,她们共同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和日常起居的料理。

学前教育简史

学前教育简史

02
PART 02
单元二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02
单元二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课 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
一、贾谊的生平 二、贾谊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思想 (一)早谕教 (二)选左右 (三)重儒术 三、对贾谊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02
单元二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课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颜之推生平 二、颜之推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及早施教,勿失时机 (二)守道崇德,勤俭自立 (三)慈严相济,均爱勿偏
06
单元六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课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张宗麟生平 二、张宗麟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二)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 (三)幼稚园课程思想 (四)论幼稚园教师的培训 三、对张宗麟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07
PART 07
单元七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04
单元四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课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生平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普及幼稚教育思想 (二)生活教育理论 (三)解放儿童创造力 (四)艺友制幼儿师范教育理论 三、对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05
PART 05
单元五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
05 单元五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 第一课 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一、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状况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第一课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张雪门生平 二、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论幼稚教育的目的 (二)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 (三)论教材 (四)论幼稚师范的实习 三、对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06
单元六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教案首页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学习学前教育史1.解释什么是“史”、“教育史”。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着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史、内史;3.古代官职:刺史、御史;4.姓。

2.《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是如何规划我国未来10年的学前教育发展?3.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的意义二、学前教育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史亦不例外。

学前教育史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包括幼儿教育的启蒙、初步发展、成熟等阶段,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对幼儿教育这一概念,人们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指3-6岁儿童的教育;另一种认为幼儿教育是指0-6岁儿童的教育,将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等同看待。

本课程里的幼儿教育一般指0-6岁,甚至包含了幼儿出生前的胎教。

在理解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时,必须把握如下几点,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应有历史的观点。

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幼儿教育包括了自人类产生以来的幼儿教育,因此,它前后贯穿了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

作为今后的幼儿教师,或是今后欲从事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或管理者,这些知识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史学观。

(2)应有全球的观点。

幼儿教育自人类产生就有了,但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源自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

因此,作为幼教专业的大学生,应该有全球的观点,这样才能对幼儿教育史的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3)应有动态发展的观点。

历史是发展的、动态前进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在以往同类事物的基础上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

因此,我们欲从事幼儿教育,就必须对幼儿教育持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这样才能使我们不停留于现时的幼教现状,而自觉地研究并加以改进。

(4)应有开放比较的观点。

每个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各国幼教发展水平存在显着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开放和比较的观点,学习和借鉴他国好的和先进的幼教经验。

三、课程学习要求1.课堂纪律(迟到、早退、缺席、睡觉;手机、讲话、随意离开教室)2.必要的笔记3.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考试上篇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第一节中国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在学校未产生之前当然不可能有学前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学校产生之前没有对年幼儿童实施教育。

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我国的原始社会,从原始人群开始,经过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约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建立时止,历时几十万年。

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史记载:《管子·君臣下》“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政。

于是智者诈愚,强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

”这是对古老社会的一种描述,人与自然界面临着十分残酷的生物竞争。

个体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克服复杂自然环境带来的险恶竞争而维持生命,继续生存。

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结成伙伴,形成一定的联系。

因此,有了人类就有了社会的存在。

人类虽处于最初的原始社会形态,也无论这种社会多么蒙昧和野蛮,它都需要教育为物质生产和人的再生产服务。

因此,在原始人群的生活中,教育活动就普遍存在。

问题:在这种生存状态下还有教育存在?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1、幼儿教育的形式——社会公育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家庭,所有的成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在一定集团内,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进行着集体的生产与生活活动。

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原始人群或氏族部落共同承担。

对儿童实施公育成为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反映了当时并不注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对远古时期的社会与儿童教育形式的追忆与描述,即“大同之世,人不独子其子”。

2、社会公育的内容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的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1)生活和劳动教育。

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

现代民族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对我国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解放前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和基诺族人(解放前尚处于原始社会农村公社阶段)的调查报告。

(2)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3)审美意识教育。

《尚书·舜典》“帝曰:夔kui!命汝典乐,教稺子,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稺,亦作稚,幼儿。

稺子,泛指小儿。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大约在五帝时期(公元前2700年),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和军事民主制阶段,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便产生了名为“庠”(xiang)的教育机构。

据史籍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如《三礼义宗》中说:“虞氏之学名庠。

”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庠”这种机构的形成是经过一定过程的。

“庠”的原意就是养羊的地方。

《礼记·明堂位》“米廪lin,有虞氏之庠也。

”这里的“庠”由家畜饲养场所变成了粮食仓库。

孟子:“庠者养也。

”《说文解字》:“庠,礼官养老。

”《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人人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教育没有专职人员。

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体现了“长者为师”。

3.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结合实际的示范和模仿而进行教育。

5.教育活动没有专门的场所,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采取随时随地、分散进行的教育形式。

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公元前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便开始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慢慢向奴隶社会过渡。

夏代开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夏代(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奴隶制形成的初期,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400多年。

商代(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奴隶制发展时期,经历了600年左右。

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是奴隶制全盛时期,经历了300年左右。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奴隶制走向崩溃的时期,经历了300年左右。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

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与此相对应的学前教育也开始出现。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pān)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幼儿能自己吃饭时,就教他用右手进食。

当幼儿能讲话时,就教他在答应大人招呼时,做到男女有别。

男的应辞要果刚;女的应辞要婉顺。

在孩子穿戴方面,男女也要有分别,男的佩革衣带,女的佩丝衣带。

孩子长到6岁时,便教他数数和辨别东西南北的方位名称。

7岁时,男女不可同席而坐,也不可在一起用餐,男女之别渐趋严格。

8岁时,即要进行礼仪的教育。

儿童出入门及到席前吃饭时,要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在先,不得抢行、抢食。

9岁时,教会幼儿推算日期。

10岁时,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求学,学前教育结束。

西周学前教育的特征: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内容多方面,较丰富;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

评价:记载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学前教育计划。

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且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也产生一定影响。

如宋代着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就曾以此计划为蓝本,制定过自己家庭的学前教育计划。

制婚礼,别男女《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

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

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二、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古代早期教育中的宫廷教育史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具有普遍性,但在当时社会确有相当的影响。

主要对象: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

教师: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

从广义上讲,宫廷学前教育的对象和范围较广,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一种观点认为,宫廷教育的对象除天子外,还包括皇子、嫔妃和宫女、太监在内。

从狭义上讲,通常所说的宫廷教育,是针对太子所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一)宫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1.巩固政治统治明君与昏君“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一人,天子也。

言天子有善,则兆庶获其利。

2.加强早期教育人们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二)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1.保傅教育制度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傅、保官职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育的制度。

保傅教育制度最早建立于殷商时期。

着名的“伊尹放太甲”就是例证。

商朝开国君主汤的相伊尹辅佐汤建立了商政权。

汤死后又先后扶立汤的子孙管理国家。

汤的子孙太甲初立时,既年幼无知,又暴虐无德。

于是,伊尹将其囚禁,严加管教,待其悔过并为善行德后,方才迎回,授之以政。

“三公”:太保、太傅、太师。

《大戴礼记·保傅》中记载“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

”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三公”。

“师”的地位最高,“傅”、“保”次之。

《礼记·文王世子》:“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