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案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5377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8.png)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案《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状况,理解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二、主要内容1.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特点。
2. 私有制的产生。
3. 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特点。
4.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三、重难点重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私有制的产生;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难点: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为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四、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基础,对于理解后续社会形态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深入剖析,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进入学习主题。
2. 问题探究式学习:- 提出问题: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
- 各小组分享探究结果。
- 教师引导总结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特点。
3. 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
- 教师结合学生观点进行讲解和梳理。
4. 对比探究:- 分别阐述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特点。
- 组织学生对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分析进步之处。
5. 深入讨论:为什么说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6. 归纳总结:由教师带领学生回顾重点知识。
六、课堂活动开展“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大辩论”,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通过辩论的形式加深对两个社会形态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假如我生活在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那个时代的生活,体现对该社会形态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你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1课 课时1 考点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第1课 课时1 考点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38a0a44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8.png)
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 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①②正确;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极为低下,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其匮乏,因而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③错误;奴隶 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④错误。故选 A。
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到底是进步还是后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 C ) ①在分配形式上的剥削程度是否在降低 ②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③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④经济基础是否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在分配形式上的剥削程度是否在降低不是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到底是进步还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命题点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 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 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 力发展。
6. (2021·常熟开学考)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
应用等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在奴隶社会人类才
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①错误。③强调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b1d4b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8.png)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人类社会的变迁,从那个最早的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进程。
我们都知道,历史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翻开一页就有一段故事。
而这一段故事不仅有趣,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根源。
好了,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探秘这段历史吧!2. 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2.1. 生活的基本面貌原始社会可谓是人类的“初恋”,纯真无暇。
大家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过的是啥日子?简单来说,就是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是的,你没听错,他们就是在森林里捕猎动物、采集果实,日子过得可谓“粗茶淡饭”。
就像老话说的“未富先知”,他们那会儿虽然物质条件差,但是心灵的富足却让人羡慕。
2.2. 社会结构和特征在原始社会,大家的生活是相对平等的。
因为没有过多的分工,每个人都是“多面手”。
这就像一个小集体,大家互帮互助,生活也比较简单,没有今天的等级差异和财富差距。
大家都是“齐心协力”,在自然面前,人类显得格外渺小,但也因此彼此更加紧密。
3. 奴隶社会的兴起3.1. 社会变革的起点到了奴隶社会,人类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什么呢?这时候,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大家不再仅仅靠采集和狩猎了。
农耕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开始定居下来,种田、养殖,逐渐出现了剩余的粮食。
就像是“瓜熟蒂落”,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3.2. 奴隶制度的形成随着农业的发展,一部分人开始拥有了多余的土地和财富。
于是,就有人开始依赖他人来耕作这片土地,奴隶制度也就此诞生了。
在这个时候,一些人有了更多的权力和财富,而另一些人则沦为奴隶,成为了被压迫的一方。
形象地说,这就像“上有天堂,下有地狱”,社会的分化开始变得明显。
4. 教学设计的建议4.1. 课程内容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对比上。
通过比较两者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以及生活方式,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脉络。
比如,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和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到原始社会的艰辛和奴隶社会的变革。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189882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2.png)
个体劳动、家庭、土 地私有、私有制、贫 富分化、地位不平等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人类的童年 迈入文明时 代的门槛
产生 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特点 主要矛盾 形成与发展 衰亡、评价
原始社会的解体,出 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
集团、阶级产生
较原始社会有 显著提升
决
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并无情地剥削奴隶
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
采摘食物 食不裹腹
部落战争 经常发生
没有医疗 高死亡率
一、原始社会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生产关系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一个人生存, 好难啊!
来吧! 大家一起干!
一、原始社会
4.生产关系的特点(第2页)
劳动对象:指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地下矿石,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 材料如钢材等。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石器—铁器—机器—机器人 )
知识拓展
生 产 关 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 过程 中形 成的 人与 人之 间的 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公有制、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不干活就 杀掉!通 通杀掉!
夏王启
二、奴隶社会
4.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 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 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一 一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 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
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be7eaf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d.png)
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本质变革,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9、教师讲授:阶级的含义和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10、思考讨论:进入阶级社会后,人们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11、教师讲授: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和主要矛盾12、小组合作探究:古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13、教师讲授: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和原因分析14、思考讨论:文明时代与奴隶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文明时代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哪些深远影响?15、教师小结:社会发展历程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程。
我们要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历程,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二、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生产资料的家庭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含义犁和鹅嘴锄的发明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青铜器的用途和青铜冶炼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三、人类迈入文明的门槛——商业和文字的发明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的促进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和商业的发展对城市的促进文字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四、课堂小结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原因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是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和语言,这使得人类能够更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发展出更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形态,这些形态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荣至关重要。
2、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
这使得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出行,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另一个重要的文明标志是教育的普及。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
4、同时,科技的进步也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663ba47bfc4ffe473368abb1.png)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习目标】1、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理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演进过程。
比较落实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提高运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解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课前预习】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也是阶段。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采用的劳动方式,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了的关系,分配劳动产品,以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通过管理集体事务。
2、,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之出现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所谓阶级就是。
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
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毫无,在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
4、的广泛使用,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和的分工,促进了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时代。
【自主·合作·探究】1、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这样的社会是你所向往的么?为什么?2、面对凶险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能力不强的原始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3、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么?为什么?【构建知识体系】【基础知识自测】1、“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一饱含豪情的诗句,却也难掩些许无奈。
这种无奈是( ) A.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B.劳动对象范围有限C.生产工具日益先进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2、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②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①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的重要保障③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④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动力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高一政治第一课--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导学案设计精选全文
![高一政治第一课--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导学案设计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2b95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f.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课时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习目标 :1.知道原始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2.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重点、难点)3.理解私有制产生的原因(重点)4.认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自主学习(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旧石器 )时代1.两个阶段 ( 新石器)时代共同( )共同( )2.生产关系的特点 平等( ) 平均分配( )3.社会组织形式:部落、部落联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原因:( )的发展4. 解 体过程:( )劳动盛行,生产资料转归( ),私有制确立(标志是 )(二)奴隶社会 ( )阶级出现两大对立阶级(含义) ( )阶级奴隶主( )生产关系的特点:( )主要矛盾:含义: 国 家:成立的目的:积极意义:当堂检测1.在原始社会,人们一起劳动,相互协作,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所获得的劳动成果。
由此可知,在原始社会 ( )①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③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平均分配提供了可能 ④生产工具的简陋决定了人们的分配关系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不断丰富。
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
原始社会解体过程()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④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过程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国家是伴随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
这表明奴隶制国家()①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③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④是奴隶主维护其阶级利益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0d62d5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7.png)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其他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表现,以及学习过、小测验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知识的掌握程度;
4.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奴隶社会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5.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请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表达准确、思考深入。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遗漏、无错误。
(2)基本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概念、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案例分析:以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为例,分析其内在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课堂讨论:围绕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过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
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制度的变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过渡时期:分析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原因,如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产生等。讲解过渡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以及奴隶社会的确立。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223b57a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30.png)
2.作业要求:撰写一篇关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的小论文,字数在800字左右;
3.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历程,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特点和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具体包括:
3.小组合作: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例如,在讲解奴隶社会的特点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奴隶社会的制度、生产方式等方面,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例如,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此外,教师还组织了同伴评价,使学生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价值观素养。具体包括:
1.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68960d54b0717fd5370cdc58.png)
还不起账的穷人 也是奴隶的重要 来源。
还请,不仅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债务人全家都沦
为了奴隶。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
➢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
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二、奴隶社会 (1)产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2)阶级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4)组织单位: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5)解体: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 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 产力的发展。
个体劳动盛行
生产资料由公有 转归家庭私有 (私有制确立的 标志:土地私有)
两极分化加剧, 出现阶级。
原始社会解体, 人类进入到阶 级社会。
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着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 产品如何分配。
(3)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 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二、奴隶社会 (1)产生
我国古籍记载,禹的儿子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强迫被 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称为“牧竖”。
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着各种 各样的债务石碑。石碑上记录着某年某月这块土地抵
战俘是奴隶 的来源之一。
奴隶主
押给某人,以及债务的数额和偿还期限。土地抵押完 后,如果还是无法清偿债务,债务人就只得把自己连 同妻儿一起作抵押。结果,偿还期限一到,债务未能
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
![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https://img.taocdn.com/s3/m/c035e796376baf1ffd4fada2.png)
奴隶主完全占 奴隶主占有和
有奴隶;奴隶 支配全部产品,
毫无人身自由, 只给奴隶最低
在奴隶主的强 限度的生活资
制下劳动。
料。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4.上层建筑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
小组合作探究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 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 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 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 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 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 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评价分配的原始习俗。
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总议题: 回望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探究人
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自主学习教材P1-4,落实以下问题:
原始社会
1.识记原始社会的地位。 2.识记原始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 3.识记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及其产生过程。 4.理解原始社会解体的历史必然性。
奴隶社会
5.标记阶级和国家的含义,并能阐释其产生过程。 6.识记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 7识记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8.理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典例】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是随着人类社会 进入私有制、阶级社会而产生的。从私有制、 阶级、国家产生的过程看,三者的共同点: ①都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②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都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④都表明人类从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 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名词点击】
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精选全文完整版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6379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b.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课时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标内容质量标准1、描述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本质特征2.解释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3.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知道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特点2、理解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1.原始社会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
生产力①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时代,主要以采集为生②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开始出现生产关系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劳动产品基本单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解体原始社会末期,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盛行,原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最早是生产工具和牲畜转归家庭私有,后来,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地位愈加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2.奴隶社会产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阶级是在一定中处于不同的集团,和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奴隶;奴隶毫无,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国家的产生①和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了。
国家是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的工具生产力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易错分析]1.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产资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语法知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技巧及练习题
![语法知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技巧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f87ce05a8102d277a22f74.png)
一、选择题1.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 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从根本上讲,决定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因素是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
这说明()① 生产力决能生产关系③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 A.①© B. ®@ 6.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 依摇是(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7.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 民一条被子。
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
好 端端A. C. 生产资料共同占有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人人平等的氏族制度 D.原始朴素的公有观念《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此时期又被称为“英雄时 2. 代”,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
以下能说明其处在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①出现私有制、文字乃至国家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氏族制度尚不成熟,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④金属工具和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A.①©B. ®®C.②®D.③④ 3. 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立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这表明() ①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② 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③ 阶级就是在一左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④ 生产关系的进步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A.①©B. ®®C.②③D.③®4.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特,送给岛上的居 民一条被子。
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
语法知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
![语法知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979b4a647d27284b735184.png)
一、选择题1.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以至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从根本上说都是()A.生产关系演变的结果B.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D.阶级和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2.《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此时期又被称为“英雄时代”,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
以下能说明其处在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①出现私有制、文字乃至国家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氏族制度尚不成熟,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④金属工具和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劳动者平均分配劳动成果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④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在奴隶社会,专门从事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生产进行科学文化工作等脑力劳动的,主要是贵族和奴隶主:另一部分人则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他们主要是奴隶,关于奴隶社会的社会分工,认识正确的是()①劳动力没有多大价值,如隶受到压迫是理所当然的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③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奴隶主和奴之间的阶级对立④奴隶社会出现的社会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A.人的发展状况B.地理环境的状况C.生产力的水平D.生产关系的性质6.“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反映了()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D.私有制的出现巩固了当时的生产关系7.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的,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来的社会分工和交换的不断发展逐步完成的。
高一政治第一课--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导学案设计
![高一政治第一课--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b85fb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9.png)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课时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习目标 :1.知道原始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2.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重点、难点)3.理解私有制产生的原因(重点)4.认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自主学习(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旧石器 )时代1.两个阶段 (新石器 )时代共同()共同( ) 2.生产关系的特点 平等( ) 平均分配( )3.社会组织形式: 氏族(基本单位) 部落、部落联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原因: ( )的发展... 4.. ....过程:( )劳动盛行, 生产资料转归( ), 私有制确立(标志是 )(二)奴隶社会( )阶级出现两大对立阶级(含义) ( )阶级奴隶主()生产关系的特点:( )主要矛盾:含义: 国 家:成立的目的:积极意义:当堂检测1.在原始社会, 人们一起劳动, 相互协作, 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所获得的劳动成果。
由此可知, 在原始社会 ( )①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③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平均分配提供了可能 ④生产工具的简陋决定了人们的分配关系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原始社会末期, 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 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产品不断丰富。
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
原始社会解体过程( )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 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 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 ④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过程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国家是伴随奴隶的反抗, 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
这表明奴隶制国家()①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③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④是奴隶主维护其阶级利益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原因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eecc6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8.png)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原因1. 社会背景在遥远的古代,咱们的祖先可真是生龙活虎,过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日子。
那时候的他们,光是为了填饱肚子就忙得不可开交,采集、狩猎,简直像是在参加一场大自然的真人秀。
大家都是平等的,分工虽有不同,但都是一根筋,齐心协力,没啥等级之分。
可是,时间一久,人们开始觉得,这样的生活虽说简单,但有点无趣。
想想,吃完饭后,如果能躺在沙发上,喝杯小酒,那生活得多惬意啊!这时,社会的变化开始悄然发生。
2. 资源的变化2.1 生产力的提高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工具和技术也慢慢提升,种植和饲养的技术越来越好,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这下,吃饱肚子不是问题,甚至可以剩下不少粮食。
谁说“饱暖思淫欲”?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想,为什么不把这些剩余的资源拿来换点其他东西呢?比如,种点好粮食,换个漂亮的石器,或者跟邻居们换个牛羊。
渐渐地,大家就开始重视起财富的积累。
2.2 资源的集中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真是聪明绝顶,发现了资源的集中能带来更多的便利。
比如,一个人种田,肯定没几个好处,但如果大家一起合作,集中力量,那岂不是可以开个大农场,坐享其成?于是,就出现了土地主、富农这样的角色,财富和权力也开始分化。
好比一锅饭,有的人吃得饱,有的人却只舔个碗底,这种差距可就让人心里不平衡了。
3. 社会结构的变化3.1 等级的出现随着财富的积累,原本平等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有钱的、没钱的,甚至还有那些被迫为富人工作的人。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一山更比一山高”,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则越来越穷,真是让人看了心里发慌。
那些富裕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开始雇佣别人来为他们工作,久而久之,奴隶制度应运而生。
人们从合作共赢变成了主奴关系,真是让人感叹,世事无常。
3.2 战争与征服而且,别忘了,那个时候可不止有合作,还有不少争斗。
为了争夺资源、土地和财富,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是此起彼伏。
这就导致一些弱小的部落被强大的部落征服,落得个“东窗事发”的下场。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08355b0aaf45b307e871978d.png)
奴隶交易
劳动中的奴隶
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探究分享: 1.你还知道哪些青铜器,
简要说明用途。 2.青铜冶炼技术对人类生
产和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开始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 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商业的发展,促进了 城市的发展。因人口集中,手工业和商业汇集,
。
奴隶社会出现了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同劳动氏族公生产工具的私有土地的私有牲畜的私有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必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始社 会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奴主义 社会
社会主义 社会
思考(1)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
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 有
生产 关系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 互关系如何
包括
产品如何 分配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课时: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 会
原始社会
旧时器时 代
新时器时 代
合作探究: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大地岛,送给岛上居民的 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切成一 块块布,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这使来访者欧洲 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时居民仍 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2)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
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
然的能力。
生产资料——物 的因素
生产工 具 劳动对
生产 力的 三个 要素
劳动者——人的 因素
象 在生产中起主 导作用
劳动工 具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有制产生
阶级 出现
奴隶制
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出现了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氏族为单位的共 同劳动
生产资 料
氏族公 有
家庭私 有
以家庭为单位的共 同劳动
生产工具的 私有 牲畜的私有
土地的 私有
这标志 着私 有制的 确立
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 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 的。
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 产生的根本原因。
思考: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在原始社会中,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 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的特点)
母系氏族婚姻制度--神秘的泸沽湖
在四川凉山盐源县与云南丽江宁蒗县之间。有一个神秘 的女儿国,这里以摩梭人为主,他们至今仍然保留着母 系氏族婚姻制度---这就是神秘的泸沽湖。整个湖面看着 有一种神秘的宁静!一如她所在的摩梭女儿国一样神秘。 格姆女神山下是摩梭部落最古老的村寨。生活在母系家 庭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家家之 主,皆为女性,其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如家庭 成员中祖辈只有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辈只有母亲, 舅舅和姨母。阿夏婚的子女则称走婚父亲为“阿波”或 “阿达”
必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始社 会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奴隶社 会
封建 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
共产主义 社会
社会主义 社会
思考(1)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
(2)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
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
然的能力。
生产资料——物 的因素
生产工 具 劳动对
第一课时: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 会
原始社会
旧时器时 代
新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大地岛,送给岛上居民的 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切成一 块块布,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这使来访者欧洲 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时居民仍 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 活的基本单位。
生产力的提高
剩余产品
贫富分化
私有制
启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原始 社会解体,国家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 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阶级 国家
原始社会的解体
生产力的发展
产品 剩余
出现私有财产
原始 社会 解体 国家 产生
政府 军队 监狱 城墙
统治 阶级 标志
私有观念是人类固有的,所 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
探究分享:你是如何理解上述观点,并阐 述你的理由。
阶级,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
同地位的集团。
奴隶 社会 两大 阶级
奴隶主 阶级
剥削者的地位
奴隶阶
级
被剥削者的地位
奴隶社会的主要 矛盾:奴隶主阶 级和奴隶阶级
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是无 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的全部产 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
奴隶交易
劳动中的奴隶
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探究分享: 1.你还知道哪些青铜器,
简要说明用途。 2.青铜冶炼技术对人类生
产和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开始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 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商业的发展,促进了 城市的发展。因人口集中,手工业和商业汇集,
。
生产 力的 三个 要素
劳动者——人的 因素
象 在生产中起主 导作用
劳动工 具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
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
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 有
生产 关系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 互关系如何
包括
产品如何 分配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