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共14页文档

合集下载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看法(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看法(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看法之一(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2010-10-28 12:48:30)转载标签:杂谈马克思主义的最大错误就是制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颠倒了因果关系的哲学理论命题。

“社会存在决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及整个共产主义理论学说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个基础由于是错误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都是错误不能成立的。

作为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这一命题是无可非议的,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根据这一命题推出“物质存在决定精神意识”或“社会存在决定是社会意识”的命题,那么就是谬误的了。

首先,“物质存在决定精神意识”不能成立。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即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自然包括精神意识在内)都是物质不同形态的存在,那么再来一个“物质存在决定精神意识”,这岂不是在荒唐的说“物质存在决定物质存”在吗?“物质存在决定精神意识”意味着精神意识不属于物质存在,这实际上违背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而滑入了二元论。

其次,“社会存在决定是社会意识”的命题不能成立。

其实,只要弄清了相关概念的内涵,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社会意识:意识是人类的反应机能、属性,社会意识是指人类的需要、欲望、选择认知、思想、思考、判断、推理、构思、观念等等要素及人类社会全部精神思维机能现象及其过程的总和。

物质存在:相对社会意识而言,物质存在是分为两种不同的存在的,即一种是自然存在,一种是社会存在;自然存在是指先于、不依赖并决定和制约社会意识的存在,如山川、河流、海洋、太阳、月亮植物、动物、万有引力等等都属于自然存在的范畴;社会存在是指来自于自然存在,但自然界原本没有的,通过人的活动而产生出来的人类社会特有的事物和现象如房屋、汽车、公路、工厂、学校、军队、阶级、法院、国家、民族、制度、政治、经济、斗争、战争、劳动、生产、生产力等等都是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的。

马克思原著读后感(合集5篇)

马克思原著读后感(合集5篇)

马克思原著读后感(合集5篇)第一篇:马克思原著读后感马克思原著读后感捧着一本书,要先看看它的封面,看看它的字眼,然后才或挑灯夜战或废寝忘食地细细品味。

有的书有五彩的画面,有亮眼的字眼,但未必有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好比康师傅跟统一以及牛肉排骨方便面不管是袋装还是桶装,外面的包装使人一见就五味飘香,但其中的营养大部分是减肥的成分。

以前很少读马克思的原著,所以在谈《形态》的读后感时,我是带着漫谈读马克思的原著以及读马克思这个伟大的“大家”本人的意识流进行的。

以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都是啃别人吃剩下的骨头,或者说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嚼别人嚼过的馍馍”。

而读原著的感觉就不一样,效果就非同一般,不是对那些“原理”、“方法-论”枯燥乏味的生厌,而是有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那种探险的刺激和丰收的喜悦。

那里的观点不是来自遥远天堂的上帝和神灵,而是来自生活实际;那里的文字是多么的优美,不是法国人一贯失的高谈阔论,不是美国人经常使用的花言巧语,而是角度的全面、观点的新颖、论证的深刻。

所以马克思在告诫人们联系实际之前,他自己已经那样做了。

他对青年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

马克思不是在桃花源里作田园诗,他的处境是非常“糟糕”的。

反动政府要驱逐他,权力派要指责他,还有许多流派和哲学家对他指手画脚,但马克思正像恩格斯说的那样----把那些东西“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他的生活条件也极端艰苦,如果没有恩格斯在经济方面的支持,他可能要用上倍多的时间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这将占去他作理论研究的大量时间。

“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对于这句话,马克思他本人也是有着切身感受的。

所以马克思一些伟大的经典的论点的原材料都来自生活本身。

马克思不是只看见地球绿色的草地和蓝色的海洋,不是只看见汽车马达的启动和车轮的运转,他看到了它们背后隐藏着的规律。

读马克思传

读马克思传

关于剩余价值的一些思考班级:2016212101姓名:朱钲禾学号:2016212396写在一切之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其中的大多数内容是我这个初学者所不能理解的。

在粗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后,我对剩余价值及其相关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所以我就分享一下我对于剩余价值粗鄙的见解吧,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虽然剩余价值理论已成历史,但我认为它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部分,对于了解马克思思想的全貌一定是有帮助的)注:以下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和色彩,请见谅!剩余价值理论产生于19世纪。

19世纪的世界经济是处于发展初期,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伍,结果是成本高,利润低。

假定利润提升源于在缺乏法律监管下,劳工被严重减薪,被迫超时工作。

因此,资本家的收入被联想成剥削得来。

剩余价值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劳动价值和工资存落差),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的计算是m(剩余价值)=W(商品价值)-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

关于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国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剩余价值应该归无产阶级所有。

但是,这个理论在针对“炒卖”,甚至是所有的市场交易,而同时并无论述,利润以外的亏损风险和其他成本。

卖方可出现负剩余价值(收入)。

卖方还存在货币外的固定和非固定成本,可包含:储存空间、时间、生产机器和劳动力、推广与宣传、贩卖点(商店)。

而在近乎垄断和需求弹性低(价格改变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的情况如毒品交易、中港自由行走私,似乎是所谓的不良经济,因此,当交易在均衡点上,在竞争社会和完全竞争市场上,剩余价值理论难立。

首先看剩余价值理论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解决的是给阶级斗争,无产者革命提供理论基础的问题。

或许真的有这样的动机,但是马克思在方法上也是不屑于做一般的鼓动,他的理论依据必须是在经济学上站得住脚才行。

对_资本论_的九个根本性误读_马拥军

对_资本论_的九个根本性误读_马拥军

对《资本论》的九个根本性误读马拥军摘 要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它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决定的。

因此,对它们的误读,属于对这门科学的根本性误读。

马克思虽然在《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明确规定了它的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但由于受拜物教和传统科学的影响,人们未能准备把握它们,导致对《资本论》的诸多误读。

其中包括两个对《资本论》研究目的的误读,四个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误读,三个对《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的误读。

厘清这九个根本性误读,可以为准确把握《资本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常生活 传统科学 批判科学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资本论》的人在增多,相信《资本论》的人在减少。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虽然知道《资本论》的重要性,但无法把握《资本论》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正是研究目的确定了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则确定了这门科学本身。

《资本论》的“序言”和“跋”指明了它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只要读过《资本论》的“序言”和“跋”,对这一点就不可能有什么疑问。

然而,日常生活对人们的影响如此强大,传统科学对人们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连专门研究《资本论》、从而熟知《资本论》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人,也常常不自觉地背离它们,导致对《资本论》的种种根本性误读。

一、对《资本论》的研究目的的误读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①。

表面上看,这同其他经济科学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很多经济学家都声称他们是在研究“经济规律”。

然而,很多人并未注意到,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经济运动规律”、“现代社会”等概念都具有与日常生活、与传统科学不同的含义,从而导致对马克思的研究目的的误读。

1.误读之一:对“经济运动规律”的误读。

早在1844年,当马克思刚刚开始对国民经济学进行批判的时候,他就意识到,国民经济学不是从整个经济现实出发,而是“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的,“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做规律”②。

“奴隶社会”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奴隶社会”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奴隶社会”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摘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扼要地提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的思想,经典表述了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理论。

传统教科书和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序言》中“古代的”生产方式表征的就是奴隶社会。

但是,通过大量研读马克思原著,我们发现,用“奴隶社会”来表达亚细亚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奴隶社会;生产方式传统教科书和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但是,通过研读马克思原著,我们发现,用“奴隶社会”来表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到的“古代的”生产方式,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这一研究结论无论对于重新解读“五形态说”及其与“三形态说”的关系,还是回应我国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命题——“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社会”,无疑都具重要意义。

一、对“古代的”生产方式理解的论争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马克思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1](P33)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扼要地提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的思想,所以这段文字一般被认为是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的经典表达。

但是,马克思在这里只是进行了精炼概括,没有展开阐述。

马克思既直接明了地提出了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思想,又没有给予充分说明,所以这段表述就成为学界在社会形态理论问题上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理论之谜”。

特别是如何准确把握“古代的”生产方式,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大多数主张“五形态理论”的论者都认为,既然《序言》中“大体说来,亚细亚的……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段话是五形态理论的经典表述,那么无疑“古代的”生产方式就是指奴隶社会。

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几个错误理解的批判

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几个错误理解的批判

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几个错误理解的批判梁雪(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摘要:劳动价值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一些没有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者将根本错误的理论当作劳动价值论的“创新点”大做文章。

本文主要对建国以来学术界就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的几个错误观点的批判,试图修正一些学者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偏颇。

Abstract: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Labor Value Theo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f Marxist politicaleconomics. Recently,some scholars(who do not made an exhaustive study in Selected Readings in Marxist Original Works)regard the theory which is utterly wrong as the so-called innovation point of Labor Value Theory,and make a big fuss about it.The present thesis attempted to fix some scholars'biased about the understanding of Labor Value Theory based on the criticism of wrong ideas proposed for Marxist Labor Value Theory in the academi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our nation.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使用价值财富论Keywords:Labor value theory Value Use Value Theory of Wealth【中图分类号】A81【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6-0047-01劳动价值论就是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概念辨析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概念辨析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概念辨析摘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两个基本概念,然而有些学者由于对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和本质特性含混不清,往往造成对这两个概念的误读和误用。

因此,科学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内涵,辨别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在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传承“马克思理论”的本真思想,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的人民本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理论;主义;理论中图分类号:A811;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6-0052-04“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的学说、思想、体系研究普遍采用的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无论从外延上还是从内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有些学者或者初学马克思思想的人却经常把这两个概念混用、误用,导致对马克思本真思想的错误理解;因此,科学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对于我们当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主义”和“理论”概念之分“主义”和“理论”是我们在生活中或科学研究中经常听到和采用的两个概念,比如“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邓小平理论”、“思辨理论”、“批判理论”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主义”?什么是“理论”?“主义”和“理论”在使用上有无区别?目前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大差异。

有学者认为,“主义”等同于“理论”,因为两者都是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正确认识;有学者认为,“主义”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具有很强的阶级性,比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还有学者认为,“主义”是一种信仰,比如“共产主义”。

尽管这些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主义”的本质,但都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马原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马原读书笔本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卷,又称为历史学批判,是作本人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化妆品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堆积的最基本形式,因而作本人的分析也就围绕着“商品”----这最难认同的部分开始的。

几千年来,人类艰困的智慧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讨,但并无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松散更复杂的形式(经济形式)却至少已经接近于成功。

因为已经生长发育的身体比身体难的细胞容易研究,同样的分析经济形式必须用抽象的推动力来代替。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看来,用工产品的商品形式,或本人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政策最细本人的单位。

作本人的研究参与者是当时已经研究成果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初步建立的较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国,以国为实例推演西欧诸国,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

作本人在卷中用了的篇幅来叙述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

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他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规律。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价值理论谢林是考茨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基础,而商品和价值理论是这分析的基础。

马克思的理论说明了商品的社会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般的人类的无差别劳动。

从而为洞察剖析资本主义资本的生产,产品的分配和社会结构打下理论假说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卷篇充分阐述了劳动价值论:1.商品的两个因:使用价值和价值,内在价值酒类是使用价值的价值的统体,收藏价值是其社会属性。

物的有用性使物被誉为实用价值,他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2.体现在商品中的职工的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而作为具体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3.价值形式或剩余价值:从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充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过渡到似的价值形式,到最后最终出现货币形式的胚胎。

历史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 康士 的五个阶段划分

历史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 康士 的五个阶段划分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五个阶段划分是指他根据对历史和社会的分析,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五个不同阶段的理论。

这五个阶段分别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以下将对这五个阶段进行详细解释。

1.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这个阶段是指人类社会进化的早期阶段,人们生活在部落和氏族社会中,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关系主要以共有制为主,财产关系基本上没有产生。

这个阶段的社会结构主要是以氏族、家族为单位,劳动分工主要是以性别、芳龄和技术条件来划分。

马克思认为,在这个阶段中,人类社会是处于自然状态,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

他将其称之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2.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指私有制初步形成,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奴隶制度的出现。

在奴隶社会中,土地和生产资料集中归少数人所有,而大多数人则成为奴隶。

这个社会阶段的特点是生产力的发展与劳动力的剥削,社会形成了阶级分化。

奴隶制度在古代国家中得到普遍存在,例如古希腊、罗马等国家都是奴隶社会。

3.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指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形态。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主要掌握在封建主的手中,而农民则成为封建主的附庸,被迫进行农耕生产。

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主要是农奴制和封建制度。

在这个社会阶段中,封建主与封建农民之间形成了封建的主仆关系。

这一时期的社会关系也被专制政治所统治。

4.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社会状态。

在这个社会阶段中,生产资料归属私人,而劳动力则成为商品。

资本家通过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对工人进行剥削,这种剥削是以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是以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雇佣劳动关系为基础,而社会生产关系则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商品经济。

5. 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指马克思所设想的最高阶段和社会最终的发展方向。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分化得到消除,私有制也得到废除,人们可以享受到完全的自由和平等。

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劳动是自愿的,人们按需取用。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一个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人——特里?伊格尔顿于二○一一年四月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专著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这也是当前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特别是20XX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更让西方人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生命力。

自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受到广泛质疑。

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力量”,在金融海啸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正是基于多年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认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伊格尔顿希望通过这部书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并对十个西方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

作者反驳的十个观点是:一、马克思主义结束了。

在那个工厂林立、到处充满饥饿暴动的世界里,那个以数量众多的工人阶级为标志的世界里,那个到处都是痛苦和不幸的世界里,马克思主义还多少有些用处。

但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这个阶级分化日益淡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后工业化西方社会里,绝对没有一点用武之地。

如今,仍然坚持支持马克思主义的都是一些老顽固。

他们不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世界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过去的那个世界再也不会回来了。

二、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

对于那些衣食无忧、将自由和民主视为理所当然的西方学者来说,马克思主义看上去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但对于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百姓来说,与马克思有关必然意味着饥荒、困苦、折磨、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以及具有可怕压制力的国家机器。

那些对这一切惨剧视而不见的人不是头脑愚钝、甘于自欺,就是附庸政治、道德堕落。

僵化的社会主义意味着丧失自由和物资供应的短缺,因为这是废除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从主奴辩证法探析黑格尔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

从主奴辩证法探析黑格尔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

2019年第1期(总第172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ꎬ201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72哲学与文化研究从主奴辩证法探析黑格尔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沈江平ꎬ张㊀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ꎬ北京100872)摘㊀要:学界现有研究已经表明ꎬ青年马克思思想受黑格尔的影响较大ꎬ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ꎬ马克思总体思想脉络是受黑格尔否定之否定辩证法思想的影响ꎮ但不能据此就断言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资本家和工人关系的论述是对黑格尔主奴关系的现实还原ꎮ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固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不同ꎬ即现实的人类社会与思辨的哲学循环论证之间的矛盾ꎬ决定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不可能是主人和奴隶那样在自我意识中的相互承认ꎮ事实上ꎬ主奴关系在现实中存在不对等的实质ꎬ并且其在现实中无法通过思辨逻辑循环论证实现 和解 ꎮ马克思揭示了主奴关系的虚假承认实质ꎬ并在此基础上深刻解析与之类似的工人和资本家两者异化关系ꎮ马克思将异化上升为异化劳动ꎬ把劳动看成人的本质ꎬ将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勾连ꎬ在扬弃私有财产中寻求人的解放ꎮ正是在批判地吸收借鉴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思想中ꎬ在思想行进的矛盾过程中ꎬ青年马克思不断趋向唯物主义历史观ꎮ关键词:主奴关系ꎻ自我意识ꎻ异化劳动ꎻ私有财产ꎻ共产主义中图分类号:B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19)01-037-06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 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作者简介:沈江平ꎬ1980年生ꎬ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ꎬ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ꎻ张婧ꎬ1992年生ꎬ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ꎮ㊀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把«精神现象学»一书称作是 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ꎬ该书中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论是黑格尔思想的灵魂ꎬ而主奴关系的论证又是自我意识的核心ꎮ尽管主奴辩证法对马克思«手稿»的影响是否有特殊意义存在争议ꎬ但不能否认黑格尔对青年马克思确实存在诸多影响ꎮ学界通常认为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辩证法与奴隶操持的物质性劳动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ꎮ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贯穿始终ꎬ到达绝对精神的每一步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ꎬ因此ꎬ主奴辩证法也可以说是整个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的缩影ꎮ其对马克思有一定影响ꎬ但是不能简单类推ꎬ将奴隶等同于工人ꎬ主人等同于资本家ꎮ由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出发点㊁落脚点存在根本差异ꎬ即使此时的马克思思想中残留人本主义思想和思维方式ꎬ但依然改变不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吸收ꎬ进而在思考对象㊁思维逻辑和价值旨趣等方面都存在根本的不同ꎮ㊀㊀一㊁从自我意识到主奴辩证法在黑格尔哲学中ꎬ对马克思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是辩证法ꎬ而非烦琐的思辨和纯概念的演绎ꎮ马克思在1844年写作«手稿»时ꎬ意识到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ꎬ是完全必要的ꎬ因为这样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1]4ꎮ1844年ꎬ马克思开始将«精神现象学»作为批判对象ꎬ这是因为其这时批判的重点是黑格尔的整个哲学和唯心主义辩证法ꎬ而非某个具体问题ꎮ«精神现象学»中有关自我意识㊁绝对观念的自我异化和扬弃的思辨理论等是马克思批判不可回避的命题ꎮ其中的自我意识问题ꎬ是贯穿黑格尔唯心主义思想始终的重要范畴ꎬ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现象学的结构»的笔记中所言: 自我意识代替人ꎮ主体 客体 [2]ꎬ这可以说是对«精神现象学»中关于异化理论的唯心主义性质的最概括的阐述ꎮ73由此可见ꎬ分析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范畴以及它在主奴关系中的运动过程ꎬ并以此来解读和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ꎬ就显得极为重要ꎮ(一)自我意识的承认过程在«精神现象学»中ꎬ黑格尔为 精神 赋予绝对的意义ꎬ即宇宙的普遍本质ꎬ而现象是精神的具体内容ꎮ精神停留于彼岸世界ꎬ现象存在于此岸世界ꎬ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ꎬ他提出自我意识是连接精神和现象的中介ꎮ自我意识由个体㊁群体和绝对自我意识构成ꎬ本文探讨的主奴关系中的自我意识是个体的自我意识ꎮ主奴之争是承认的欲望推动下的产物ꎮ在黑格尔看来ꎬ欲望构成自我的起点ꎬ而欲望的实质是一种否定ꎮ所以ꎬ自我意识是一种欲望ꎬ欲望与生命是直接统一的ꎮ欲望中包含着人的欲望和动物的欲望ꎬ因此ꎬ要将人的欲望从中分离出来ꎬ才是真正的自我意识ꎮ这就需要自我意识通过斗争来否定和消灭作为动物性的欲望ꎬ获得其作为人的生命意义ꎮ在这一阶段ꎬ自我意识是一个承认的自我意识ꎬ 自我意识是自在自为的ꎬ这是由于并且事实上它就是为另一个自我意识而存在的ꎻ这就是说ꎬ它之所以存在只是由于被对方所承认或认识到 [3]283ꎮ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其他的自我意识中才能获得它的满足ꎬ也就是在面对他者的欲望时ꎬ自我意识通过否定并扬弃他者的欲望ꎬ使其屈从于自我㊁承认自我ꎬ进而达到自我意识的呈现ꎮ这里的承认是一种相互承认ꎮ承认的双方是自在自为的存在ꎬ是对等的㊁独立的存在ꎬ在人来说ꎬ就是真正的相互承认必须基于双方都是自由自在的人ꎬ非对等的承认则是虚假承认ꎮ事实上ꎬ承认如何得以实现的过程并不是和平解决ꎬ而是要经历对立和斗争ꎮ为了获取承认ꎬ双方必须进行殊死搏斗来获取最终的承认ꎮ在黑格尔看来ꎬ在双方两败俱伤㊁一方消灭另一方和一方忍辱求全而直接向另一方投降这三种对立的可能性结局中ꎬ唯有第三种结果才是承认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ꎮ 它们当中ꎬ一方仅仅是被承认者ꎬ而另一方则只是承认者ꎮ [3]289承认一开始就不是对等的ꎬ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是唯一的ꎬ那个他者的出现影响了自己的存在ꎬ所以两者要进行决斗ꎬ战斗不仅是为了征服对方ꎬ还是为了证明自己已超越自然属性ꎮ斗争的结果是 其一是独立的ꎬ而它的本质性是自为的ꎻ其二是依赖的ꎬ而它的本质是为它的生命或者为它的存在ꎮ前者是主人ꎬ而后者是奴隶 [3]295ꎮ已经知晓他者的存在是承认自我的ꎬ所以不能将其消灭ꎬ而将其作为俘虏ꎮ质言之ꎬ承认首先是一对相互关系的存在ꎬ同时一方还得屈服于另一方ꎬ否则承认就永远无法实现ꎮ在黑格尔看来ꎬ承认在主奴关系中得到较好的体现ꎮ在主人和奴隶的关系中ꎬ主人追求的是自为的㊁独立的存在ꎬ而奴隶追求生命的存在ꎬ活着即可ꎮ主人给予奴隶生命ꎬ奴隶为主人效劳ꎮ显而易见ꎬ在主奴关系体中ꎬ主人的意识具有独立的本质属性ꎬ是自我存在ꎬ而奴隶的意识本质上具有依赖性ꎬ是为主人而存在ꎬ即主人是被承认的自我意识ꎮ(二)主奴关系的生成作为黑格尔哲学中的一组重要范畴ꎬ 主人 奴隶 一直受到较大关注ꎮ在柯耶夫的解读中ꎬ更是将主奴关系作为核心议题进行深入阐述ꎮ黑格尔让主人和奴隶来充当承认的双方ꎬ展开自我意识的实现过程ꎮ然而ꎬ在黑格尔的主奴关系中ꎬ一方要承认另一方ꎬ前者就必须将后者尊为自己的主人来承认和对待ꎬ而一方要承认自己就必须给自己披上奴隶的外衣才能得以实现ꎮ换言之ꎬ按照黑格尔的承认逻辑ꎬ社会中只有两种人存在ꎬ一种是主人ꎬ另一种是奴隶ꎮ但事实绝不是非此即彼ꎬ因此ꎬ主奴关系中存在着承认ꎮ配角 主人ꎮ作为主奴关系中的主人ꎬ其实是一个悲剧性的存在ꎬ因为他的欲望离不开另一个欲望ꎬ有赖于奴隶的承认ꎮ借助这种承认成为主人ꎬ那么ꎬ这个主人无疑就是他自身渴望被承认的主人ꎮ这种承认仅仅是使他者成为自己的奴隶 这个物ꎬ这样物就取代人(欲望)ꎮ主人在这种承认中实质上被奴隶所影响和支配了ꎮ如前所述ꎬ在确认身份的那场斗争中ꎬ主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ꎬ他的存在发生了变化ꎮ主人确认地位后ꎬ可以控制和利用物来满足自己的需要ꎬ而奴隶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ꎬ服从于主人ꎬ因此主人发布命令于奴隶ꎬ利用奴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ꎬ实现自己的愿望ꎮ主人作为主人的身份ꎬ是由他自己和奴隶对他的身份的承认ꎬ而奴隶的身份ꎬ是主人身份的确立而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ꎬ主人没有承认奴隶ꎬ奴隶自己也没有承认自己ꎮ 主人是自为存在着的意识ꎬ但已不再是自为存在的一般概念ꎮ毋宁说ꎬ它是一个以它自己的根据存在着的意识ꎬ83这个意识是通过另一个意识而与自己相结合起来的ꎬ即通过另一个这样的意识ꎬ其本性意味着它要隶属于一个独立的存在ꎬ或者说它属于一般的物ꎮ [3]295主人是自为的存在ꎬ获得了奴隶的承认ꎬ但是却没有获得自我意识的承认ꎮ因为真正的承认是一种交互的承认ꎬ承认双方是对等的身份ꎮ但是在这里ꎬ虽然奴隶承认了主人ꎬ他们却不是同类存在ꎬ主人只是把奴隶当作物来看待ꎬ已经失去了价值ꎬ因为承认主人的只是一个物ꎬ而不是与他对等的独立的人ꎮ所以奴隶的承认对主人来说是无效的㊁虚假的承认ꎮ主角 奴隶ꎮ作为一种被压迫的意识ꎬ奴隶将自己逆转成为真实的独立性ꎮ在斗争中ꎬ作为失败者的奴隶ꎬ畏惧死亡ꎬ宁可只为求得安生ꎬ甘愿对主人唯命是从ꎬ对主人充满了恐惧ꎮ然而这一恐惧却为他带来人生的转折ꎮ奴隶被当作奴隶的同时ꎬ赐予了他在将来改变自己命运㊁改变人类历史的 物 ꎮ人类历史发展进步有赖于从奴隶的视角来考察ꎬ并非从主人的视角ꎮ因此ꎬ在考察主人与奴隶两者关系时ꎬ必须秉持这一点才能去思考人类㊁社会㊁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力问题ꎮ主人让奴隶为他做事ꎬ奴隶听从于主人ꎮ为了满足主人的需求ꎬ奴隶对物进行加工制作ꎬ即劳动ꎮ看似主人获得了一切ꎬ实则不然ꎬ因为实际行动者是奴隶ꎬ主人只是发布命令ꎮ身份的确立ꎬ使主人回到了最初的状态ꎬ不再进行高级的劳动ꎬ而是坐享其成ꎬ只为满足作为动物最基本的生理需要ꎮ主人使用物的依赖性ꎬ把物的独立性留给奴隶ꎬ让奴隶进行加工制作ꎮ 劳动是被限制和被压抑的欲望ꎬ亦即延迟了的满足的消逝ꎬ换句话说ꎬ劳动陶冶事物ꎮ对于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的形式ꎬ转变成某种永久的保留着的东西ꎬ这正是因为对象对于那劳动者来说是有独立性的ꎮ [3]330奴隶的劳动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ꎬ而是为了主人ꎬ因此这种劳动是超越自然本能的ꎮ不仅如此ꎬ奴隶通过劳动ꎬ对物进行加工ꎬ赋予物新的形式ꎬ体现奴隶的自为性ꎮ在劳动中奴隶发现其自我意识的存在ꎮ奴隶在劳动中自我否定ꎬ自我超越ꎮ物和劳动成了奴隶的自我意识萌发的关键性中介ꎮ质言之ꎬ主奴关系绝非所谓简单对等的 承认 关系ꎮ主人有赖于他所不承认的人所承认ꎬ奴隶却在劳动否定中获得自我意识ꎮ主人炫丽登台ꎬ却匆匆退出舞台ꎬ真正的主角是奴隶ꎮ奴隶在恐惧中否定了自己ꎬ又通过劳动否定作为奴隶的自己ꎬ在这一否定之否定过程中建立起自我意识ꎬ独立的意识的真理就是奴隶意识ꎮ历史就是奴隶劳动的历史ꎮ主人和奴隶都在其对立面中实现了自我意识的占有ꎬ对于主人而言ꎬ非本质性或者说奴隶的意识作为主人的对象就构成了主人自身主体确定性的真理ꎻ而奴隶在主人的压迫中ꎬ将自己逆转成为真实的独立性ꎮ(三)主奴辩证法的演绎由是观之ꎬ在实践中ꎬ主奴关系形成了本质性的颠倒和逆转ꎬ我们把这种关系的逆转称作主奴辩证法ꎮ依托两个生命体的激烈斗争ꎬ主人获取了超越他者的价值ꎬ然而ꎬ随着实践中主奴关系进一步展开ꎬ主人的本质属性逐渐被消解ꎮ奴隶反而在恐惧和劳作中一步步克服了以往的依赖性而具有了本质属性的力量ꎮ起初ꎬ在这个过程中ꎬ看似主人确立了地位ꎬ是最大的赢家ꎬ实际上主人只是来辅助奴隶去追求和实现人的自我意识的解放ꎮ 意识ꎬ作为自我意识ꎬ在此就有了双重的对象 一个是直接的ꎬ感性确定性和知觉的对象ꎬ但这个对象在此就标志着否定的特性ꎻ第二个对象ꎬ即是意识自身ꎬ它才是真正的本质ꎬ而且它首先只是作为第一个对象的对立面而出现的ꎮ自我意识在这里将其自身呈现为一种过程ꎬ在此过程中ꎬ它和它的对象的对立被扬弃了ꎬ而它与其自身的同一性或统一性建立起来了ꎮ [3]269很显然ꎬ主人是第一个对象ꎬ奴隶是第二个对象ꎮ主奴关系即是自我意识的依赖性和独立性相互转化的一个过程ꎬ劳动作为重要的中介ꎬ有日益发展的自主性和解放潜能ꎮ一方面ꎬ奴隶在劳动中重新发现自己ꎬ对主人的依赖性转为自我意识的独立性ꎻ另一方面ꎬ主人开始依赖于奴隶和奴隶创造的物ꎬ自我意识从独立性走向依赖性ꎮ因此主奴关系是起始于主人而成长于奴隶的自我意识解放和发展的过程ꎬ是以奴隶为主线而进行的辩证法探讨ꎬ主人成了奴隶的奴隶ꎬ奴隶成了主人的主人ꎮ但是ꎬ黑格尔并非以我们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去探讨真实的主奴关系ꎬ主奴辩证法只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或者说其哲学思想的第一步ꎬ是自我意识的起点ꎮ因此ꎬ他始终是在抽象的精神领域谈论这一关系ꎮ主奴关系在«精神现象学»中并非不变ꎬ而是处于辩证发展过程之中ꎮ这个辩证过程主要囊括四个阶段:生命(欲望)的搏斗㊁相互承认㊁恐惧死93亡和奴隶劳动ꎮ四个阶段环环相扣ꎬ逐渐深化ꎬ不断扬弃ꎬ最后把全部问题的解决都集中在奴隶所呈现出来的劳动上面ꎮ欲望是主奴关系的起点ꎬ自我首先是欲望之我ꎬ但欲望提升为人的欲望或欲望的人则在于殊死搏斗ꎬ在搏斗中ꎬ欲望的自然属性被相互承认的价值信念所扬弃ꎬ由此产生了主人和奴隶ꎮ主人在享受中逐渐失去了自我本质意义ꎬ奴隶则在死亡的恐惧和陶冶事物的劳动中获得全部主奴关系的最后本质ꎮ这是因为死亡和恐惧和奴隶的劳动使得生命搏斗和相互承认ꎬ以抽象的形式正确理解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本质ꎬ即转向以相互承认为中心的社会理论问题ꎬ具有现实和历史意蕴ꎮ另外ꎬ在主奴关系解读中ꎬ黑格尔揭示了主人和奴隶双方各自包含的自我否定的要素ꎮ劳动不仅改变事物ꎬ而且改变人的存在和本质ꎬ即改变主人和奴隶的关系ꎮ可以说ꎬ蕴含四个重要环节的主奴辩证法 不仅对黑格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ꎬ而且在马克思那里以不同形式变成了一项漫长的事业ꎮ [4]这就是:通过真正的劳动ꎬ实现真正的 相互承认 ꎬ将抽象的自由变成现实的自由ꎬ实现人类进步与解放ꎮ㊀㊀二、马克思对主奴辩证法的借鉴与超越毫无疑问ꎬ«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辩证法显然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ꎬ这种影响在«詹姆斯 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ꎮ在书中ꎬ马克思将劳动问题与承认问题放在一起来考察ꎬ劳动被解读为一种积极的相互承认的直接形式和主导形式ꎮ但要注意的是ꎬ马克思不仅借鉴了相关抽象概念ꎬ比如抽象的承认概念ꎬ更为根本的是ꎬ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视角来考察ꎮ也就是说ꎬ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ꎬ不是从自然领域ꎬ而是从社会领域开始的ꎮ这与费尔巴哈过于偏重自然而过少地涉及政治不同ꎬ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ꎬ非常注重社会现实ꎮ不同于黑格尔从抽象的自我意识出发讨论主奴关系ꎬ马克思是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出发ꎬ通过对当前经济事实分析ꎬ解析两个物品所有者之间的关系ꎬ即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虚假 承认 关系出发ꎬ进而对塑造这种关系的异化劳动进行了解读ꎮ在进一步考察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ꎬ提出了人的本质的复归道路 扬弃私有财产即共产主义及其运动ꎮ(一)从主奴关系到资本家与工人科耶夫认为ꎬ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主人与奴隶为获取承认的斗争史ꎮ于此ꎬ黑格尔的主奴关系便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以及解放学说产生了质的联系ꎮ在马克思的历史解读范式中ꎬ主奴关系的本质就是阶级斗争ꎬ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就是主奴关系搏斗的具体呈现ꎮ现实里面ꎬ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再被承认为一个阶级ꎬ仅仅是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机器的奴隶而已ꎮ无产阶级要获取承认ꎬ就必须祛除所谓奴隶的标签ꎬ进行反抗来解放自己ꎬ这个过程就是要推翻那些一切使人 被侮辱㊁被奴役和被蔑视 的资本主义关系ꎬ直至获得真正的承认ꎮ因而ꎬ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就表现为源于资本对劳动的系统剥削下的承认的否定ꎮ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以及工人和资本家关系变革的承认就成为这种斗争的目标ꎮ显然ꎬ 主奴辩证法 在马克思这里得以延续ꎬ作为一种总体逻辑隐含在其宏大解放叙事之中ꎮ当然ꎬ马克思既没有直接阐发承认这个理论ꎬ更不是简单拿过来套用ꎬ而是进行了根本上的扬弃和超越ꎮ具体而言ꎬ在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中ꎬ拥有资本的资本家占据社会的优势地位ꎬ而工人是没有任何财产和资本的ꎬ被资本家雇佣和剥削ꎮ资本家追求金钱ꎬ不断扩大自己财富的积累ꎻ工人如同黑尔格自我意识中的奴隶一样ꎬ追求基本的生存㊁物质生活资料ꎮ 劳动在国民经济学中仅仅以谋生活动的形式出现ꎮ [1]14从国民经济学视角来看ꎬ马克思认为理论上劳动的产品属于工人ꎬ但实际上 只得到他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工人生存所必要的那一部分ꎬ只得到不是为繁衍人类而是为繁衍工人这个奴隶阶级所必要的那一部分 [1]12ꎮ 工人成为资本家的附庸物ꎬ资本家获利时ꎬ工人不一定同步获利ꎬ但是资本家亏损时ꎬ工人必然跟着吃亏ꎮ [1]8这是因为分工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ꎬ工人逐步依赖于劳动ꎬ但这种劳动无法实现自我ꎬ仅仅是在机器操纵下的劳动ꎮ在这种劳动中ꎬ工人等同于机器ꎬ成为资本的奴隶ꎬ任凭贪欲增长的资本家的压榨ꎮ 在劳动中ꎬ个人活动的全部自然的㊁精神的和社会的差别会表现出来ꎬ因而所得的报酬也各不相同ꎮ 工人不仅必须为物质的生活资料而斗争ꎬ而且必须为谋求04工作ꎬ即为谋求实现自己的活动的可能性㊁手段而斗争ꎮ [1]9随着工人数量的不断增长ꎬ工人为了生存ꎬ相互之间还在进行更为激烈的竞争ꎬ为了提高工资ꎬ他们也产生了资本家那样的贪欲ꎬ将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全部奉上ꎮ如果简单地认为马克思把主奴关系移植过来将之等同于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ꎬ那么就落入了形而上学的窠臼ꎮ实际上ꎬ马克思打破了主奴斗争的循环陷阱ꎬ主张消灭阶级㊁消灭劳动ꎬ借此消灭主人和奴隶彼此形成的阶级条件ꎮ也是因为如此ꎬ实际上ꎬ马克思对主奴辩证法的超越ꎬ打破了主奴和解的无限循环ꎬ将黑格尔的哲学思辨问题上升为现实政治问题ꎮ在马克思关于资本家和工人关系的分析中ꎬ不需要一种交互承认ꎬ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人无一幸免ꎬ工人的劳动表面上是受到资本家的控制ꎬ实质上资本家也并不是社会的操控者ꎬ而是跟工人一样ꎬ整个有产者和无产者都没有自主权ꎬ他们都受到资本的控制ꎬ呈现一种 异化 的关系ꎮ下面将从工人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及其影响ꎮ(二)从对抗到异化劳动马克思认为黑格尔 把劳动理解为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 ꎬ劳动在黑格尔的奴隶意识中起了积极的作用ꎬ那么在马克思那里呢?现实中工人的劳动如何ꎬ工人的劳动是否会给他们带来命运的转折?显而易见ꎬ马克思将劳动与承认问题直接关联起来ꎬ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相互承认的直接的有效主导形式ꎮ当劳动成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劳动ꎬ也就是在人的自我确证㊁自我肯定的本质的条件下ꎬ一定生产关系中的人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双重地对自己和对方进行肯定ꎮ当然前提是ꎬ此时的劳动是作为谋生手段和牟利手段的劳动即 生产性劳动 ꎬ不再是黑格尔眼中的作为人的自由本质的劳动ꎬ也就是劳动已经发生了异化ꎮ随着劳动的异化ꎬ在现代社会ꎬ财富和财产权取代荣誉成为承认的目标ꎮ这样ꎬ异化劳动导致财富和财产权的出现和存在ꎮ换言之ꎬ异化劳动就成为私有财产的实现途径ꎮ当马克思对承认范畴的考察以黑格尔为起点ꎬ从两个自我意识关系的视角转化为两个物品拥有者关系的视角时ꎬ社会联系㊁社会关系就以异化的形式出现ꎮ此时ꎬ人不再成为别人的人身的奴隶ꎬ而是成为物品的奴隶ꎮ正是借助劳动与异化劳动的区分ꎬ马克思研究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ꎬ揭示出私有财产的起源ꎮ国民经济学以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ꎬ以资本家的立场说话ꎬ是不可能客观地陈述当前社会经济事实的ꎮ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ꎬ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ꎬ他就越贫穷ꎮ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ꎬ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ꎮ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1]51ꎮ工人已然沦为商品ꎬ而且是廉价的商品ꎬ劳动不再是工人所控制的ꎬ相反工人被劳动控制ꎮ劳动对于工人来说不是内在的ꎬ而是外在的东西ꎬ 劳动不是他自己的ꎬ而是别人的ꎻ劳动不属于他ꎻ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ꎬ而是属于别人 [1]54ꎮ也就是说ꎬ工人唯有在使用动物的机能时ꎬ才会认为自己的是自由自觉的活动ꎬ也就无法找到作为人的类生活ꎬ即一种自由的㊁有意识的活动ꎮ劳动成为维持生存的手段ꎬ异化劳动却颠倒了这些ꎮ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工人通过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ꎬ但是这一劳动产品却不属于他ꎬ不仅如此ꎬ劳动产品反过来支配工人ꎬ这种异己的现象就是工人劳动异化的结果ꎻ异化还表现在生产活动过程中ꎬ劳动对生产行为的关系ꎬ工人对他自己的活动ꎬ是异己的ꎬ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无法肯定自己作为人的活动ꎬ也没能感受到幸福ꎬ反而是否定自己和处在不幸当中ꎻ人同自己㊁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ꎻ第四个表现是人同他人相异化ꎮ工人所生产的产品ꎬ工人的劳动ꎬ甚至工人自己都不属于自己ꎬ那么属于谁?马克思认为这一切都属于那个异己的存在物 资本家ꎮ因而马克思指出: 通过异化的㊁外化的劳动ꎬ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㊁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ꎮ工人同劳动的关系ꎬ生产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ꎮ从而ꎬ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外在关系的产物㊁结果和必然后果ꎮ [1]82也要看到ꎬ此时马克思在探索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时ꎬ陷入了循环论证ꎮ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ꎬ私有财产产生异化劳动ꎮ即使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根源在于异化劳动时ꎬ依然没有摆脱人的自我异化的影子ꎮ也就是将私有财产看作是人的自我异化的产物ꎬ即 物质的㊁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ꎬ是异化了的㊁人的生命的物质的㊁感性的表现 [1]82ꎮ据此ꎬ马克思按照自身思想逻 14。

(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8答案-精品文档

(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8答案-精品文档

(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8答案-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8答案(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8(专题测验八)答案专题测验八一、判断题。

(共6题)题目1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些本质特征做出了科学的预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预测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选择一项:对题目2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不仅是原则性的,也包含具体细节的描述()。

选择一项:错题目33.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原因在于阶级斗争()。

选择一项:错题目44.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其首要特征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选择一项:对题目55.1848年,《共产党宣言》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但是,170余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还在世界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说明马克思主义错了()。

选择一项:错题目66.共产主义的到来将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不发达和发达时期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后才能迎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实现()。

选择一项:对二、单项选择题。

(共3题)题目71.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首先是因为未来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唯物史观和()的基础上发现的。

选择一项:A.剩余价值题目82.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三大差别,包括工农之间、()、脑体力之间的差别。

选择一项:C.城乡之间题目93.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展股份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方式,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选择一项:B.生产关系【小雅为您整理的文章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马克思传》读后感——文永备

《马克思传》读后感——文永备

《马克思传》读后感——文永备第一篇:《马克思传》读后感——文永备《马克思传》读后感无畏的人格——蔑视迫害和忍受疾病的折磨。

这句经典的话就摘自《马克思传》,我怀着质疑和震撼的心情拜读了这篇谱写人性历程的巨作。

这部书好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少年时期的卡尔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这种已经深深植根于他的内心的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引导着他最终选择了为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至善至美的共产主义社会奋斗一生的人生道路。

在特里尔中学,卡尔的作文总是以论证精辟、思想丰富而见长,他的历史课、地理课都学得非常好,对宗教课的学习也很认真。

他学得最为出色的是数学,因为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中学时期的卡尔已经能够对宗教、历史等社会问题进行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形成的雏形时期,大学生活的时代则是一个人的思想发展变化最迅速的时代。

来到柏林一年以后,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谈起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时写道:“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时机,它好像是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结束的界标,但同时又指出生活的新方向。

在这样的转变时机,我们感到必须用思想的锐利目光去观察今昔,以便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

……个人在这样的时机是富于抒情的,因为每一变化,既是绝笔,又是新的伟大诗篇——它力图使辉煌的、仍然融合在一起的色彩具有持久的形式——的序曲。

”这一年构成了一首什么样的序曲呢?他阅读了大量的法学著作,发现了现实的东西与应有的东西之间存在着区别,这一区别促使着马克思去进行理性的思考:为什么理想的原则与现实的原则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为什么理想的原则不能作为现实的原则发挥效用?对法学问题的抽象思考必然引导着马克思的兴趣向哲学方面的发展。

“奴隶社会”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奴隶社会”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2 9
力 的一种 特殊 形 式 。古 代 的 生 产 方 式 不 能 等 同 于奴 隶制 度 。 I 4 哪’ 有学 者认 为 , “ 亚细亚的、 古 代 的和 封建 的生 产方 式之 间不存 在依 次更 替 的关 系 。 ” 但 是, “ 亚
出, 在马 克思 的 著 作 中 , 奴 隶 制 度 从 来 没 有 被 看
作一种可 以作 为独立社会形态而存在 的历史 范 畴 。相反 , 马 克思 只是 把 奴 隶 劳 动看 作 人 类 生 产
基金项 目: 2 0 1 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 1 1 Y J C 7 1 0 0 6 7 ) 作者简 介: 杨文圣 , 男,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博 士, 主要从事人 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研究 。
的“ 理论之谜” 。特别是如何准确把握“ 古代 的”
生产 方 式 , 学 界展 开 了激烈 的争 论 。
封建社会 、 资本 主义社会 和共产主义社会 ( 其初 级 阶段是 社会 主 义 社 会 ) 。但 是 , 通 过 研 读 马 克 思原著 , 我们发现 , 用“ 奴隶社会 ” 来 表 达 马 克 思 在《 (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 中提到的“ 古代的” 生 产 方式 , 是对 马 克 思 原著 的误 读 。 这一 研 究 结 论无论对于重新解读“ 五形态说” 及其与“ 三形态 说” 的关系, 还是 回应我 国史学界 长期争论不休 的命题—— “ 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社会” , 无疑都 具 重要 意义 。
确 扼要 地 提 出 了“ 经 济 的 社会 形 态 演 进 的几 个 时 代” 的思想 , 所 以 这 段 文 字 一 般 被 认 为 是 马 克 思
隶社会。如有学者认为 , 《 序言》 中“ 古代的” 生产 方式与《 政治经济学批判 ( 1 8 5 7 -1 8 5 8 年手稿 ) 》 ( 以下简称《 1 8 5 7 —1 8 5 8年手稿》 ) 中的“ 古代 的” 所有制形式是不 同的 , 它指 的是 《 1 8 5 7 —1 8 5 8年 手稿》 中古代的所有制形式解体 以后产生 出来的 古希腊 、 罗马 的奴隶 制生 产方 式 ; 同时 又指 出, 《 序言》 确实讲 的是亚细亚社会 、 奴隶社会 、 封 建 社会 、 资本 主 义 社 会 、 共 产 主义 社 会 五 种 社 会 形 态依次更替 , 这个结论 既符合《 序言》 的本意 , 又 符合 客观 的历 史 事 实 。 L 2 ] ( 这 种 观 点也 是 目

读马克思对的【精选资料】

读马克思对的【精选资料】

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2011-09-10 01:10:26余亮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如果上微博,很可能会加入“辟谣联盟”。

这位被查尔斯王子称作“可怕的伊格尔顿”的大学者当然不会在意诸如“北京地铁迷药案”之类狗血流言,他毕生针对的都是文化领域里那些关于马克思理论的流言和偏见。

新书《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几乎就是辟谣体——归纳出十条当代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流行偏见,然后逐一驳斥。

每条偏见两百字左右,最短一条(译成中文)一百六十五字,稍稍缩减就是一条微博: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

马克思相信存在某种任何凡人都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

封建主义注定将孕育出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总有一天也必将为社会主义让路。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论不过是世俗版的天命论。

它和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统治的国家一样,都是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冒犯。

其他九条归纳一下,大约两条微博也能装下:社会主义是一种乌托邦理想,马克思完全忽视了人性天生自私好斗。

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决定论,违背多元主义。

唯物论者轻视精神、道德、宗教,更是崇尚暴力革命,崇尚国家,反对市场,消灭个人自由。

马克思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就会带来恐怖、独裁和暴政。

工厂林立的时代过去了,社会流动性增强了,阶级消亡了。

新的政治激进主义诸如女权主义、环保主义等等都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总之,马克思过时了。

是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处境。

马克思曾经宣称共产主义的幽灵已经降临欧洲,如今马克思主义自己变成了幽灵。

国际共运惨败,逢凶化吉的资本主义可以狠狠嘲笑失败者,何况有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犯罪。

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被遗忘,马克思主义的力量被封印。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在1960年代曾经满怀痛苦地为马克思鸣不平:“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忘恩负义史。

后生者只是一味地捞取和享用好处,至于为好处所付出的代价连想也没去想……”如果没有马克思和工人运动,也许工人们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八小时工作制,女店员也不会享有能够自由自在喝咖啡的礼拜天,但是女店员宁可在床头挂满各种明星相片而对马克思不屑一顾。

我国的奴隶制社会和它的瓦解过程

我国的奴隶制社会和它的瓦解过程

我国的奴隶制社会和它的瓦解过程奴隶制社会起源于夏朝,在世界多地都有发现此种社会体制。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我国的奴隶制社会和它的瓦解过程,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的奴隶制社会和它的瓦解过程属于东方较为专制型的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国家是以“最高的所有者或唯一的所有者的资格”出现的。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0页)我国的原始社会属于东方较为专制型,其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就是西周国的建立:周王自称是上天的长子,被赋于一切的所有权,这明白地反映在康王时的大盂鼎铭文上:周天子“受天有大命”,“受民受疆土”,即西周国的所有自由人都是周天子的臣民——受周天子一人统治的奴隶(不是指当作牲畜的奴隶),这种臣民在这铭文中叫作“民”;西周国的疆土和在这疆土范围里的所有财产,其中包括被当作牲畜的奴隶,都归周天子一人所有。

西周初,周天子把西周国中所有普通自由人中的大部分置于他的直接统治下,同时又把西周国中的大部分财产(包括奴隶)归他直接所有后,就以镐京为中心建立了王畿。

接着,他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将剩下的普通自由人和财产(包括奴隶)封赐给周族的人和异姓功臣(包括殷王子孙)。

这些受封者称诸侯,他们从周天子那里得到的一切,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和享受权,他们必须行施定时向周王朝贡的义务。

这些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工,即帮助周天子管理国家的奴隶(这奴隶当然不是指那被当作牲畜的奴隶)。

在王畿内,镐京称“国”,“国”的四郊称“乡”,“乡”外称“遂”。

在“国”、“乡”、“遂”中,都居住有周天子直接统治的普通自由人,他们是王畿内的一般公民,也被叫作自由民。

一般公民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每家由家长在“乡”或“遂”的地方获得国家分配给他的田一百亩。

每两个百亩之间有“遂”,“遂上有径”。

十家为一基本行政组织,耕地一千亩。

每两个千亩之间有“沟”,“沟上有畛”。

百家称“里”,置“社”,称“里社”,耕地一万亩,成一方块,四周由“洫”围着,“洫上有涂”。

奴隶研究何兹全

奴隶研究何兹全

(三)奴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解体时期,各民族的历史上大约都出现过奴隶和奴隶制。

不过奴隶的数量和奴隶劳动在随后出现的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别的。

有的奴隶数量多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重要些,所起的作用大些;有的不那么重要,不那么大。

我们通常认为希腊、罗马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奴隶数量之多、作用之大,以至于希腊、罗马社会被认为是奴隶社会。

几十年来,对中国有没有奴隶社会、中国奴隶社会的起迄时期,讨论的非常热闹。

五种生产方式说一出,奴隶社会更成为各个民族都必经的一个阶段,不许再有二说。

我认为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数量最多的时期,也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作用最大的时期。

但战国秦汉时期能否叫作奴隶社会,我现在却有迟疑了。

“奴隶社会”这个词汇,我想暂束之高阁,我这样想这样作的主要原因是用奴隶社会来替代古代社会是否合适,大可研究。

就是马克思本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罗列社会发展的几个顺序时代也没有用“奴隶社会”一词。

现在我只想对几个具体问题,奴隶在战国秦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奴隶数量问题,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战国秦汉时期,是交换经济比较发达的时期。

所谓比较发达是和前此的西周春秋比,和后此的魏晋南北朝比。

不是和资本主义社会比。

它比前于它和后于它的时代交换经济都发达。

对这个交换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奴隶劳动是它发达的一个支柱。

如前所述,在这时期的商业、手工业、渔业、矿业和农业中,都有奴隶劳动。

越是大的产业经营,奴隶劳动的作用越显著。

秦朝对官私奴隶劳动的发展,都是采取推动和鼓励态度的、商鞅变法,事末业和贫而怠者举以为收孥,五甲首而隶五家,都是政府推动奴隶制发展的政策。

在这种政策下,秦朝的刑徒、奴隶数量猛烈增长。

如董仲舒所说,“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汉兴循而未改。

”奴隶问题成为问题,是在汉初出现的。

这大约和陈涉、吴广领导的农民暴动有关系。

不少学者认为陈涉、吴广暴动是奴隶暴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奴隶社会”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传统教科书和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但是,通过研读马克思原著,我们发现,用“奴隶社会”来表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到的“古代的”生产方式,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这一研究结论无论对于重新解读“五形态说”及其与“三形态说”的关系,还是回应我国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命题——“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社会”,无疑都具重要意义。

一、对“古代的”生产方式理解的论争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马克思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1](P33)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扼要地提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的思想,所以这段文字一般被认为是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的经典表达。

但是,马克思在这里只是进行了精炼概括,没有展开阐述。

马克思既直接明了地提出了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思想,又没有给予充分说明,所以这段表述就成为学界在社会形态理论问题上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理论之谜”。

特别是如何准确把握“古代的”生产方式,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大多数主张“五形态理论”的论者都认为,既然《序言》中“大体说来,亚细亚的……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段话是五形态理论的经典表述,那么无疑“古代的”生产方式就是指奴隶社会。

如有学者认为,《序言》中“古代的”生产方式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以下简称《1857—1858年手稿》)中的“古代的”所有制形式是不同的,它指的是《1857—1858年手稿》中古代的所有制形式解体以后产生出来的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同时又指出,《序言》确实讲的是亚细亚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这个结论既符合《序言》的本意,又符合客观的历史事实。

[2](P40~42)这种观点也是目前教科书和学界主流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序言》中古代生产方式是指奴隶制生产关系,而非独立的社会形态——奴隶社会。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具有历史的普遍性,却不能与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概念等同。

在古希腊、罗马史的后期出现的奴隶制,在“整个世界史”的全局中,只是一个局部的具体历史事实,没有普适性的意义。

[3](P111)还有学者明确提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奴隶制度从来没有被看作一种可以作为独立社会形态而存在的历史范畴。

相反,马克思只是把奴隶劳动看作人类生产力的一种特殊形式。

古代的生产方式不能等同于奴隶制度。

[4](P39)有学者认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和封建的生产方式之间不存在依次更替的关系。

”但是,“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分别从逻辑上代表着前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向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演进的四个阶段。

”[5](P16~17)这种观点把《序言》中的“古代的生产方式”与《1857—1858年手稿》中的“古代的所有制形式”等同起来,认为在手工业的发展和奴隶制的出现这二者的作用下,从古代生产方式中就派生出奴隶制的生产方式,古代生产方式自身也就随之解体了。

以上三种观点迥异,但是都包含了很多真知灼见。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并没有形成直接论述社会形态理论的专著,更没有针对“古代的”生产方式所表征的社会的直接阐述,所以我们只能从散见于浩如烟海的文本出发,力争对社会形态发展演变的基本原理,包括对“古代的”生产方式所表征的社会,做出最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原意的揭示与解读。

二、马克思对“古代的”生产方式的阐述关于古代的生产方式的性质,实际上就是古代社会的性质问题。

虽然恩格斯确认古代社会是奴隶制的,并且马克思恩格斯也时时提到奴隶制、奴隶制度、奴隶经济。

但是,通过检索马克思文本发现,他在阐述社会形态演进时极少把古代社会与奴隶制联系起来。

除《序言》中的论述外,马克思的相关论述还有:《德意志意识形态》提道:“蛮人占领了罗马帝国,这种占领的事实通常被用来说明从古代世界向封建制度的过渡。

”[6](P126)“‘市民社会’这一用语是在18世纪产生的,当时财产关系已经摆脱了古典古代的和中世纪的共同体。

真正的市民社会只是随同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

”[6](P130)《雇佣劳动与资本》指出:“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6](P345)《共产党宣言》指出:“谈到古代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谈到封建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一谈到资产阶级所有制你们就再也不能理解了。

”[6](P289)《〈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认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时,才能理解封建的、古代的和东方的经济。

”[1](P24)《1857—1858年手稿》写道:“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同步发展起来。

”“不管这种统治和从属的性质是家长制的,古代的或是封建的。

”[7](P108~109)《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提出:“正像这种生产方式本身是历史的一样,它的性质和这种性质的规律也是历史的。

亚细亚的,或古代的,或封建的生产方式的自然规律是实质上不同的规律。

”[8](P163~164)在《资本论》第四卷中,马克思指出:“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封建、古代等生产方式——的本质,把直接参与生产,因而也是直接参与分配所生产的价值以及这个价值所借以实现的产品的阶级,归结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9](P167)从以上马克思的文本可见,一般情况下,马克思在阐述社会形态更替时,总是把封建社会与“古代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古代世界”、“古代的生产方式”、“古典古代的生产方式”等概念联系起来一同使用。

当然,马克思也谈到古代社会,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存在奴隶制,奴隶制是其存在的基础。

相关论述有:《神圣家族》写道:“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

就是说,正如古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奴隶制一样,现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人。

”[10](P145)《1857—1858手稿》提出:“古代世界的基础是直接的强制劳动;当时共同体就建立在这种强制劳动的现成基础上;作为中世纪的基础的劳动,本身是一种特权,是尚处在孤立分散状态的劳动,而不是生产一般交换价值的劳动。

(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劳动既不是强制劳动,也不是中世纪那种要听命于作为最高机构的共同组织(同业公会)的劳动。

”[7](P200)《资本论》第四卷指出:“在古代,物质生产劳动带有奴隶制的烙印。

”[11](P315)“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古代人在他们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生产中见过什么危机,虽然在古代人中也有个别生产者遭到破产。

”[11](P573)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指出:“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

”[12](P176)由以上文本可知,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承认奴隶制是古代社会生产的基础,但是他们却乐于使用“(古典)古代社会”这一概念来指称人类史前社会之后封建社会之前的历史阶段,而不是使用“奴隶社会”或者“奴隶制社会”等概念,这其中有其深刻的缘由:首先,“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12](P176),而不是古代社会独有的现象。

这一思想贯穿了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观的始终。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在部落所有制存在家庭奴隶制,而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仍然保存着奴隶制,而“直接奴隶制是资产阶级工业的基础”。

[1](P143)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因为奴隶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所以它总是存在于各民族的制度中。

现代各民族只是在本国内把奴隶制掩饰一下,而在新大陆却不加掩饰地推行奴隶制。

”[1](P144)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世纪和现代的殖民地偶尔采用的大规模协作,以直接的统治关系和从属关系为基础,大多数以奴隶制为基础。

相反,资本主义的协作形式一开始就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的自由雇佣工人为前提。

”[13](P388)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又提到:“真正的奴隶经济(它也要经历各个阶段,从主要为自身需要而从事经营的家长制,一直到为世界市场而从事经营的真正种植园制度)。

”[14](P908)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早已被世界各民族大量历史所证实。

可见,在马克思看来,奴隶制作为一种经济范畴,既可以存在于亚细亚社会,也可以存在于古代社会、封建社会甚至近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中。

也就是说,只要具备条件,奴隶制度就会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关系中去,甚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所以说,奴隶制存在于文明时代的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而不是古代社会的独有制度,只是在古代社会比较典型而已。

之所以不能用“奴隶社会”或者“奴隶制社会”指称古代社会,因为这样很容易引起、而后来的事实也表明确实引起了人们对奴隶制度与古代社会关系的误解或者简单化:以为奴隶制度只存在于人类文明的早期社会;以为古代社会只存在奴隶制;以为在这个社会里,只存在奴隶主和奴隶这两个阶级及奴隶的人数总是占社会人口的多数。

因此,奴隶制作为经济范畴具有历史的普遍性,但是不能与表示历史阶段的、属于经济社会形态范畴的古代社会概念相等同。

其次,在马克思看来,奴隶制度不属于独立社会形态的范畴,而是从属于社会形态的经济范畴。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奴隶制是同任何经济范畴一样的经济范畴。

”[1](P143)而且正是因为奴隶制、农奴制均属于经济范畴,所以马克思没有强调奴隶制与农奴制的递进关系。

奴隶制、农奴制这两个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常常同时出现,类似于孪生兄弟。

其一,马克思提出,父权氏族产生过程中包含着发展为奴隶制和农奴制两种可能性。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道:“马克思补充说:‘现代家庭在萌芽时,不仅包含着奴隶制,而且也包含着农奴制。

’”[12](P55)其二,马克思认为,部落所有制解体后社会演进的趋势,既有可能向奴隶制发展,也可能向农奴制发展,这两种可能性是并列的。

他指出:“奴隶制和农奴制只是这种以部落体为基础的财产的继续发展。

”[7](P485)其三,“在现实的历史上,雇佣劳动是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的,或者像在东方和斯拉夫各民族中那样是从公有制的崩溃中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