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合集下载

第三篇《反杜林论》

第三篇《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哲学篇)
虽然如此,我还是在过了一年才下决心放下其他工作,着手来啃这一 酸果。这是一只一上口就不得不把它啃完的果子;它不仅很酸,而且很大 。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 的。因此,必须联系这个体系来研究这一理论,同时研究这一体系本身; 必须跟着杜林先生进入一个广阔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谈到了所有可 能涉及的东西,而且还不止这些东西。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论文,它们 从1877年初开始陆续发表在《人民国家报》的续刊-----莱比锡的《前进报 》上,现汇集成书。
《反杜林论》(哲学篇)
《反杜林论》(哲学篇)剖析了杜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的世界观,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批判 了杜林的唯心主了世界统一于物 质这一唯物主义原理;批判了杜林在时间、物质、运动问题 上的谬论,论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 质存在的形式 ;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 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平等、自 由和必然的基本观点;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系统论 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反杜林论》(哲学篇)
杜林(1833~1921),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 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 杜林出身于一个普鲁士的官吏家庭。1853~ 1856年在柏林大学学法律,毕业后在柏林法院 担任律师和见习法官。后因患眼疾退出司法界。 1861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63~1877 年任柏林大学历史、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私人讲师 。杜林原先是一个社会改良主义者。从19世纪 70年代开始,宣布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 的行家和改革家自居,先后出版了《国民经济学 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 教程》和《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人 生观》等主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折衷主义 的哲学、庸俗的经济学和反动的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并向马克思主义全面挑战,声称自己在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领域都做出了全面的 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一、名词解释1、经院哲学:在中世纪所形成的一种由理论到理论,由思想到思想,由文本到文本的关于真理性的空洞的真论,这种真论只相信《圣经》所说的话是唯一的真理,凡是符合《圣经》的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这种从理论出发并将它绝对化的观点就是经院哲学,也可叫“空洞的争论”2、新唯物主义: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的不合理性的批判,创造了一种与以往的所有哲学完全不同的新的世界观或本体论,即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或实践本体论完成了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本体论转向。

社会静态结构:即社会有四大要素两大基本矛盾。

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私有制社会都是由这两个矛盾构成,人类要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的存在状态,都必须从这种基本结构出发。

3、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为表达自己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区别于其它一切形态的哲学所使用的概念。

就其本质而言,“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初步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到进一步规定,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形式正式出现。

5、实践的唯心主义:①马克思把意识分为“实践的意识”和“理论的意识”两大部分,社会权力属于前者,哲学等属于后者。

实践的意识(社会权力)作为对一定的社会生活(如市民社会)的反映,也是第二性的东西。

②在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工的条件下,社会权力必然要独立化(统治阶级化,政治化),同它的经济基础相对立。

③这个独立化了的社会权力就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即剥削阶级的国家。

其中,“唯心主义”指国家对社会的经济剥削;“实践的”指这种剥削的手段是具有普遍强制性的暴力(Gewalt,权力)。

因为,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双重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一、理解说明: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16分)答:(1)马克思这里是说他之前的旧唯物主义,其主要的缺点是脱离实践,把对象仅作为外在于人的实践的对象来理解,这实际上丢掉了人认识对象的基础和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完全被动地来感性直观外在的对象,而不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6分)脱离实践的所谓人的感性并不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只能是动物本能的感性,而人在其实践中所形成的感性则是可以上升至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能动地发挥指导作用的一种认识活动。

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他对于对象的认识并科学地理解这种认识活动。

(4分)唯心主义虽然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由于其根本不理解这种能动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是现实可能的,于是便脱离实践把意识抽象地理解和夸大为一种外在于人和人的实践、无所不能的能动主体或实体。

这说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弊端都在于脱离实践、脱离实际,仅凭头脑的想象和观念来理解说明世界和认识对象。

(6分)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12分)答:这段话的大意是:(1)人的思维和认识是否是反映对象实际的客观真理,不能靠认识和理论自身的说明来证明,因为理论本身无法说明这个问题。

从理论到理论,从观念到观念,从抽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正是一切思辨哲学的本质特征。

(6分)(2)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他关于世界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与他所实践和反映的对象相对照,不断地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从而使认识越来越符合客观实际,并在实践中发挥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体现其主客观统一、相互转化的客观现实性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教案

马克思: 《〈资本论〉1872年第二版跋》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
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列
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拓展阅读
马克思:《博士论文》
马克思:《集权问题》 马克思:《〈科隆日报〉179号社论》
三、关于马克思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论著
1、(英)戴维· 麦克莱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 思》,李兴国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年版; 2、(法)路易·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 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魏小萍:《追寻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张一兵:《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版; 5、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8年版; 6、张一兵:《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学习方法
互文法、症候阅读法、知识建构法、问
题法。
“两博两通”:“两博”即博览群书和
博闻强识,“两通”即融会贯通和触类 旁通。
重点做好笔记。笔记主要包括摘录、提
要、索引和心得。
本学期所选主要篇目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序言》 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部分)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二、马克思思主义哲学史的著作
1、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修订本) (1-8卷),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重点阅读1-3卷; 2、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8年版;
3、孙伯鍨、张一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 现状》(上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南大-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讲义

南大-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讲义
→赫斯:异化看作是货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职能, 要消除异化就必须消除货币、消灭私有制,这就从 理论上把异化理论从天上拉回人间。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1、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
2、劳动活动与工人相异化;
3、人的本质与人相异化;
4、人与人相异化。
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 →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劳动创造财富 →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 →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就越没有价值、越低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仅存4页,第39-43页 第三手稿68页。
4、本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出版,也是争议性 最大的一部著作。
二、异化劳动(Estranged labor)
1、异化的含义: →起源:基督教《旧约》关于偶像崇拜的概念;柏
拉图关于自然界是理念世界不完善的映象。 →霍布斯:运用社会契约论批判君权神授,在“转
来看待私有财产;从物的角度、客体的角度来看 待私有财产。
→主张平均主义,到处 否定人的个性; →主张共妻制;不理解私有财产的概念; 2、政治性的共产主义 →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 →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 →理解了私有财产的概念,不懂得其本质;
3、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 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 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 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 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 完成了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作为完成了的人 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 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 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 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 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问题之二: 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词句、本本?还是其立场、观点和方 法?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 结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实事求是邓小平是在对毛泽东思想的反思中得 的一个极其深刻的理论认识。从“完整准确”的体 系论到“实事求是”精髓论,是邓小平哲学思想发 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因为,如果仅仅只是从思想 体系的角度,或者简单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 发,我们都有可能重新陷入形形色色教条主义的泥 潭,而不能够真正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 有的科学品质和批判精神。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之所在。
2、教学方式和基本要求 A:重点讲授与一般介绍相结合 B: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C: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正确的认识) (1)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 价值,马克思的影响深远,今天的理论,不是马 克思的,就是非马克思的,甚至没有一种社会理 论是与马克思无关的。说马克思的哲学没有过时, 并不是说马克思的学说不需要发展,相反马克思 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 供参考的理论观点: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飞跃和科学性的体现。 • 反对把理论与实践割裂、对立起来的倾向,把 社会主义理论的探讨与当代实践相脱离。 •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多层次、多环节的,其结 果具有差异性。是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其判断的标准在于是否具有创造性、创新 性成果。 •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非越紧密相好,理论由于 其自身的特点(普遍性、抽象性),它与具体实践 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问题之一:理论在何种程度上与实际相联系? 马克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 于改变世界”
毛泽东说: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 善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 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 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 ,才叫理论和实际相联 系 。 ”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 王德峰 笔记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 王德峰 笔记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王德峰笔记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是由王德峰编著的一本哲学读本,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和思想。

以下是王德峰的笔记摘录: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推动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重视是其与其他哲学体系的重要区别之一。

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物质的交往中获得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解放的关注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解放劳动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私有制的批判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剥削,是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以上是《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笔记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对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非常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试题
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如何论述新旧哲学的根本区别的?新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二、根据本学期所学原著,马克斯在哪几部著作中阐述了人的本质问题?请论述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三、根据本学期所学原著,马克斯在哪几部著作中阐述了异化问题?请论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四、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论述,如何理解“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六、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恩格斯是如何批判其缺陷的?
七、论述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黑格尔哲学的评价。

八、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说“......唯有费尔巴哈是个杰出的哲学家。

......这个派别主要是同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请回答:
1、概括这两段话的段落大意
2、文中的“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唯一的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是什么意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
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
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

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

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
斯 鸠
造成的。
12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鲁迅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 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 弊在狡。”
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 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 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14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 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 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 感性的活动。
15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 性认识
班·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16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 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 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13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 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 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 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 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 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 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 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 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 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 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 被消灭。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 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 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 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 “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 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3.《反杜林论》

3.《反杜林论》
当我写完这篇序言的时候,我见到了一则由杜林先生草拟的出版商 的广告:杜林先生的一本新的“权威”著作《合理的物理和化学的新的 基本定律》已经出版。我深知自己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不够,可是 我总相信,对于我的杜林先生我是很知底的。所以,甚至没有看到上述 著作,就可以预言,杜林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出的物理和化学的定律,在 其谬误或陈腐的程度上,尽可以同他以前发现的并在我的这本书中考察 过的经济学、世界模式论等等的规律相媲美;而杜林先生所设计的低温 计或低温测量仪,既不是用来测量高温,也不是用来测量低温,而唯一 地只是用来测量杜林先生的狂妄无知。
由此可见,对象本身的性质,迫使批判不得不详尽,这样的详尽是同 这一对象的学术内容即同杜林著作的学术内容极不相称的。但是,批判之 所以这样详尽,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可作为理由。一方面,这样做使我在这 本书所涉及到的很不相同的领域中,有可能正面阐发我对这些在现时具有 较为普遍的科学意义或实践意义的争论问题的见解。这在每一章里都可以 看到,而且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 对立,可是希望读者也不要忽略我所提证据,表明我在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完全没有成效的。
《反杜林论》(哲学篇)
2.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先验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原则和客 观世界关系上唯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恩格斯揭露了杜林观点中 的自相矛盾。按照杜林的论点和逻辑,他所谓的“原则”即不 是来自客观世界,也不能从思维自身中获得。那么它只能先验 地在世界形成之前就存在于某个地方。“这完全象一个叫做黑 格尔的人。”杜林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反杜林论》(哲学篇)
1.理论背景——批判杜林错误哲学,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杜林先生作为社会主义的行家兼改革家突然向当代
挑战的时候,我在德国的友人再三向我请求,要我在当时 的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上批判性地阐明 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考试复习题一、青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论述1、《手稿》对人的一般性思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哲学策源地。

马克思认为,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而且是类的存在物。

首先,这里的类指的是社会,类存在则是社会存在;其次马克思是从劳动这种人的生命活动来把握人的本质,他以为“自由的意识的活动的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欣然,马克思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他用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人的真正社会联系作为人的本质。

这使他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有了新的含义,即实践性、个别性、能动性、客观性和社会性。

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看到了人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对人的本质的作用,但《手稿》中所讲的人仍然是抽象的人,而不是现实中的人。

所以《手稿》中人的本质并未超出费尔巴哈的框架,但其中又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为马克思后来的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奠定了基础。

2、《提纲》从考察人与环境的辩证法关系入手,否定了人的抽象的类本质,提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崭新命题。

这一认识使他在人的本质观上与费尔巴哈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强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把握和解释人的本质,因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

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关系,强调人的实践,实际上就是强调人的本质的生成性质。

可见在《提纲》中马克思已经抛弃了以抽象的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的人本主义,找到了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社会关系为新的理论出发点。

3、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形态》比《提纲》又前进了一大步,在《形态》中马克思不仅考察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的本质收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制约,在他看来,人的自然本质应看做是形成人的社会本质的前提,人的本质应被理解为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形态》丰富和发展了《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并使之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普 鲁 东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封建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 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是 l9世纪40年代由 德国的莫斯 · 赫斯开启的一种社会思潮。德国 当时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主要任务是 推翻封建专制而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然而德 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暴露。小资 产阶级既害怕资本主义发展消灭小资产阶级, 又害怕无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他 们用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篡改法国的社会主义 学说,“把新的法国的思想同他们的旧的哲学 信仰调和起来”,
空想的社会主义
• 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 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 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 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 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 马斯· 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 纪初期的西欧。
共产党人对其态度
• 他们都希望有资产阶级的生存基础和生活条件, 又没有这一制度必然造成的悲惨后果。他们总是 用阶级妥协的幻想掩盖阶级斗争的现实,用超阶 级的一般“民主”国家取代无产阶级专政。小资 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非常透彻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 系中的矛盾。它揭穿了经济学家的虚伪的粉饰。 但是它的本质在于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 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旧的社会。
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 认为只要把社会改造成各种小生产组织, 把劳动者变为小私有者,就能把资本主义 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 • 法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经济学家西斯蒙 第。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1 2016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1 2016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
《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 新世界观(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巴 黎 会 晤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始全面制定新世界观 的,《手稿》是新世界观的诞生地。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 义的秘密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正面阐述了历史 的发源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唯物 主义的发展形态等问题,提出了“历史的发源地在尘世的粗 糙的物质生产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等重要 思想。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实践观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全面制定和概述了唯物史观。
2.异化劳动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异化劳动理论是在《手稿》中提出的。 《手稿》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生涯的转折:针对副 本的批判转向针对正本的批判。 副本:哲学、法和宗教 正本:政治经济学 这一转折是从对哲学、法和宗教的批判进入到 “市民社会”、社会经济领域,重要的成果就是提 出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劳动理论贯穿于《手稿》的各部分,是马 克思用来分析其他问题的有限方法和理论武器。
一、唯物史观创立的前提和基本过程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 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 变世界
——马克思
(一)马克思的学术生涯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中学 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 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 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 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 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 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 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 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主义经原著作选读教案

马克思主义经原著作选读教案

马克思主义经原著作选读教案第一章:《共产党宣言》概览1.1 教学目标1. 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背景及历史意义;2. 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与核心思想;3. 分析《共产党宣言》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2 教学内容1.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背景及历史意义;2.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与核心思想;3. 《共产党宣言》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3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背景、基本内容与核心思想;2. 案例分析:分析《共产党宣言》对当代社会的启示;3.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共产党宣言》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资本论》第一卷——剩余价值理论2.1 教学目标1. 理解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理论体系;2. 掌握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及规律;3. 分析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经济体制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 剩余价值的定义及其理论体系;2. 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及规律;3. 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经济体制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剩余价值的概念、源泉及规律;2. 案例分析:分析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经济体制中的应用;3.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1 教学目标1.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2. 掌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与外延;3. 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教育改革中的指导作用。

3.2 教学内容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与外延;3.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教育改革中的指导作用。

3.3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2. 案例分析: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教育改革中的指导作用;3.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马原经典原著选读

马原经典原著选读

马原经典原著选读引言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的简称,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原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马原中的几个经典原著,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马原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马原必读的经典原著之一。

该书收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通过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规律性,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是马原的核心教材,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杨奎松。

该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法、实践论等重要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帮助读者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全面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讲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讲义》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编写的马原教材。

该书内容简洁明了,适合初学者阅读。

该书精选了马原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问题和解答的形式,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然后详细阐述了唯物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最后对实践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等内容进行了解析。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是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罗新编著的一本专著。

该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书中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轨迹;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第三部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 部分原著研读
哲学社会学教研部 吴玉敏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西方哲学 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根本变革 了自柏拉图以来整个西方哲学的形 而上学传统,转换了人们认识自然、 社会和人本身的视角,赋予哲学以 新的功能和作用,开启了哲学发展 的新境界 。
2
第一讲、 绪论
3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自马克思主义诞 生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论和混乱的交 织。如何科学而正确地把握马克思主 义,是一个严肃而不可忽略的问题。 而问题的有效克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生发展 历程的深层解读与认识,与我们对马 克思恩格斯等大量著作的深入学习和 研读密切相关。
11
从现实作用说,哲学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少
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为社会的经济、 政治、文化等各种制度进行论证,辨 明其合理或不合理;二是根据各种社 会制度的要求确定价值标准和观念体 系,其实也就是要为社会辨明真善美 和伪恶丑的界线,从而为社会成员确 定行为活动的准则。
12
李瑞环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说: “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 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 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 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 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 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
31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创立与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
32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全新世界观正式形成 是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和1845年9月的《德意志意 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在 《致帕·瓦·安年柯夫》的信中,马克思 在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社会改良主 义思想的同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 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 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年7月28日- 1872年9月13日)
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启示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
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 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 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 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 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 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 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 》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 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 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题。人 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 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 的问题。
但是,就其精神实质而言,不仅同一切唯 心主义划清了界线,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 划清了界限,预示着新世界观的诞生。它的 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发挥,则是随后不久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主要内容概述
《提纲》共十一条,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 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英汉对照选读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英汉对照选读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英汉对照选读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英汉对照选读》是一本汉英对照的哲学读物,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多篇著作,是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本书包括以下篇章:
1.《资本论》(选刊)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一。

本书选取了《资本论》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阅读《资本论》,可以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观、阶级斗争观、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论等理论。

2.《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之一。

本书介绍了德国哲学、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意识形态对人的认识、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3.《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的一篇论文,批判了当时哥达工人运动中的一些机会主义思潮。

本书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的一篇著作,探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制度的起源和演变。

本书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5.《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的一篇著作,批判了德国哲学家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

本书强调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呼吁人们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程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程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程推荐参考书目一、基本著作类: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 《列宁选集》(1-4卷)(同上)3. 《毛泽东文集》(1-5卷)4. 《邓小平文选》(1-3卷)5.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6. 胡锦涛总书记的有关报告和讲话、十七大以来的中央文件等二、传记类:7. (德)梅林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8. 《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9. (法)科尔纽著:《马克思恩格斯传》(1-3卷)(三联书店1980年版)10. (英)伊赛.伯林著:《马克思传》(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0年版)11. 《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12. 刘建军:《马克思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3. 拉宾:《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三联书店1982年版三、研究性论著类:(一)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的有关经典文献和著述1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文第一版,下同)。

15.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6.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另见《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新译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7. 马克思:《致安年柯夫》(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76页。

18.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19.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册)。

20. 列宁:《哲学笔记》(1914-1916年),《列宁全集》第55卷(中文第2版)。

21. 张奎良主编:《跨世纪的回响——马克思学说的精粹及其现代意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第二次转变,也就是 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即马克思的 第一个伟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创 立。这一哲学思想变革发生在马克思第 二次经济学研究(《布鲁塞尔笔记》和 《曼彻斯特笔记》)的进程中,从《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始,经过《德意 志意识形态》,一直到《马克思致安年 柯夫》。
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即历史 唯物主义和科学历史认识论的完全确立 的认识飞跃。但它不是与第二次转变异 质性的思想。从《哲学的贫困》开始, 经过《1850—1853年伦敦笔记》,在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基本完成。 其直接基础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革命探 索,即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 余价值理论的形成。

李瑞环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说: “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 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 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 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 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 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

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李瑞环也说过:‚有 人说,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 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中 一定会有一些奥秘、诀窍,应该总结一下。 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 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 哲学。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
二、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
概括起来,《提纲》的核心与基本的 思想就是确立了新世界观的哲学纲 领——实践的唯物主义,也称新唯物 主义。 《提纲》共11条,不满1500个字,言 简意赅,内容深刻。大体可分为总论、 分论和结论三部分。

2、哲学功能阐释

哲学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人们有多 种说法:开启心智,训练思维,具 有教化功能;辨识分析,划明界线, 作出界定,具有批判功能;还能将 不同知识学科、不同文明体系加以 整合。

从现实作用说,哲学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少 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为社会的经济、
政治、文化等各种制度进行论证,辨 明其合理或不合理;二是根据各种社 会制度的要求确定价值标准和观念体 系,其实也就是要为社会辨明真善美 和伪恶丑的界线,从而为社会成员确 定行为活动的准则。

如何在‚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 和‚走进马克思‛的过程中,真正揭示 和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思想,剔 除和解除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不 实甚至错误的东西,昭显马克思思想的 真实转变历程和重要思想观点,是我们 当下面临的重要理论任务。

有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阐释从来就不 是铁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块,在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历程中,存在过也正在存在着具有种种差 异的各类观点,既有我们都很熟悉的东方 马克思主义解读思路,又有西方马克思主 义的阐释路径。
按我的理解,
从创建之初到今天的近170年的时间历程中,马 克思主义阐释模式根据时间空间的发展变换, 可大致概括为:一是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第二 国际的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二是以列宁、 斯大林为代表的前苏联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三 是以卢卡奇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四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五是 当今世界盛行的各种‚后马克思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至
今的发展情形看

学界有代表性的五种模式观点: 一是西方马克思学的两个马克思的神话;二是 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人本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学派的所谓‚断 裂说‛ ;四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较 为普遍的量变‚进化说‛;五是我国一些具有 开创精神的学者提出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 次转变论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两 种理论逻辑相互消长的观点。
第一、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决不是一个纯 哲学内的变革。政治经济学、哲学、共产主义在 马克思的理论中始终是溶为一个整体的。不理解 马克思的哲学、共产主义学说,也就不能真正理 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二、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了这种整 体性或总体性; 第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 界的统一就具有总体性的意义。
真正的左派指的就是要跟全世界劳
苦人民有很朴素的感情,而且要想 随时预备跟大家联系起来去对抗这 个世界的不公不义的现象,跟那些 大资本家、大财团还有一些国家的 强权做斗争。

但是,如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 解与认识仅仅停留于教科书上的那一点 原理,头脑中仍然大量存留着关于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几个教条式概括,就很可 能以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评价言 过其实,很难心服口服地承认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重要性。
第一篇 马克思《关于费 尔巴哈的提纲》
一、写作背景与历史地位

1845年1月,由于受到法国政府的驱逐,马 克思迁到了布鲁塞尔。同年春,恩格斯也 到了那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是 马克思那时写下的。直到1888年恩格斯在 马克思的笔记本中发现了这个提纲,于是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重版的时候,以《马克思论费尔 巴哈》为标题,把这个提纲作为附录发表 出来。
其次,恩格斯认为他和马克思的哲
学‚只是世界观‛。 它研究人与 世界的关系(既有人与自然的关系、 又有人与人的关系),力求实现人 与自然的真正统一,进而实现人的 解放; 第三、在根本上实现了认识世界与 改造世界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 新哲学与旧的 传统哲学之间 的根本区别
首先,马克思超越了 旧哲学从纯粹概念出 发建立绝对体系的模 式; 其次,克服了旧哲学 专一致力于‚形而上‛ 之思的特点,摆脱了 旧哲学的单一认识世 界的功能。
3、历史性
现成性的终结和历史性的恢复正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或理论的重要特征。 第一、历史活动不是简单的物质现实之持续性, 而是人类实践正在生成的现实运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规定不仅仅是指狭义 的社会历史领域,而且是在哲学本体语境中确认 人类现实的社会实践进程构筑的整个世界的(包 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历史性进程。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也是历 史辩证法。
三、马克思创建全新哲学理论过程的 简单描画
马克思整个思想或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表现为三次大的话语转变和认识飞跃: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 志,马克思哲学思想发生了第一次重要 转变,即从青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转向 一般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 义(共产主义)。这次的转变还不是转 向马克思主义。
一、哲学的含义与功能

我们始终愿意相信,只要我们能剖析我 们自己的灵魂,我们身上有某种不可或 缺、意味深长的东西。我们需要懂得; 生命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不断地把我们 现在所拥有、所碰到的一切,都转化为 光亮和火焰。 ——维尔〃杜兰特
1、哲学释义

‚哲学‛这个词在古希腊文里的意思是 ‚爱智慧‛,但现在西方学术界已经把它 普遍解释为:‚一种系统思考真理、存在、 实在、因果律及自由等诸概念的学问。‛ (《英卡塔世界英语辞典》)而在《中国 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哲学‛则被 定义为:‚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 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 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二、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理解模式

有西方学者说过:‚须知:没有工人运动, 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它们的思想家,他的 名字叫卡尔•马克思,当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 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的状态之中;没 有斗争,没有起义,没有罢工,这需要发动, 需要引导,资本家是连半步也不让的‛。 ‚没有马克思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为未来斗 争所制定的路线,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 会进步,后代人享受这些社会进步心安理得, 想也不去想一想‛。
领域: 逻辑学:探讨思维和研究的理想方法: 观察和反思,演绎和归纳,假说和实 验,分析和综合美学; 伦理学:研究理想的行为;苏格拉底 曾说,最高的知识是关于善与恶的知 识,是关于生活智慧的知识;
政治学:政治学研究理想的社会体制(并非如 有人可能设想的那样,是研究攫取并保持政权 的艺术和科学);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 政体、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男女平权主 义——所有这些都是政治哲学戏剧中的人物; 形而上学:研究所有事物的‚终极实体‛:研 究‚物质‛的根本属性(本体论),研究‚意 识‛的根本属性(哲学心理学),研究感知和 思维过程中‚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 (认识论)。
2、实践性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基础.正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使马克思的哲学与各 种旧哲学有了根本的区别。 第一、现实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新 唯物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基石。 第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 践规定,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哲学指认,而且也是 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中对社会物质活动的肯定。 第三、在马克思的视野中,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 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是以人为主体、以客 观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活动,有着鲜明的主体性。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意义以及 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

1、以1845年春 的《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 为标志,马克 思创立了全新 的哲学世界观
首先,从较为纯粹的 哲学意义上说,马克 思彻底转换了传统哲 学的范式。将研究自 然的哲学与研究人类 社会历史的哲学统一 起来,实现了自然观 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创立与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全新世界观正式形成 是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和1845年9月的《德意志意 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在 《致帕〃瓦〃安年柯夫》的信中,马克 思在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社会改良 主义思想的同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 些基本观点。
哲学是追求真理的, 哲学是对未知事物 而真理不能使我们 的假说性解释(如 富有,但是它能使 形而上学),或者 是对不确切认识的 我们自由。 事物的假说性解释 每门科学都始于哲 (如伦理学或政治 学而终于艺术;它 哲学);它是追求 起源于假说,结果 真理的开路先锋。 却大有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