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专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二世界物质统一性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 在远古时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表现为古代的 朴素形式:世界万物的统一性本原、基质是 “原始物质”还是“理念”的问题
❖ 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那里,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神学的外衣下表现为对神或上帝与世界关 系的争论。
❖ 近代哲学通过“认识论转向”而以“完全的 形式”或“概念的形式”,表现为自觉地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探究。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说 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 胜土,土胜水” 。
唯物主义 第二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 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 —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 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 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唯物主义 第三阶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 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
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根本否认物质世 界的客观存在,把一切外部世界的事物看作 是我的“感觉”或“感觉的复合”、“观念 的集合”等等,认为“感觉”,“自我意识” 是真实存在的,是本质的东西,世界万物是 我的精神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我” 是万物的创造者。代表人物:孟子、陆九渊、 王阳明、贝克莱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运动 的存在形式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 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 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 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 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 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D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BC )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D )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C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B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C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C )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 B )A、黑格尔B、尼采、叔本华C、萨特D、费尔巴哈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 B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周恩来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CD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非理性主义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BDE )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ABE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C )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 AD )A、唯意志主义B、实证主义C、马赫主义D、存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DE )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E )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 ABD )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B、揭示其产生的根源C、全盘抛弃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E、与其融为一体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 BCD )A、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第三章辩正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原著总复习
一、《林木盗窃法》结合《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这一文章(群共享已上传),重点分析:马克思关于物法利益发表意见的苦恼,林木利益和法的原则。
1、背景:马克思在1842年10月至11月3日《菜因报》上发表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深刻揭示了把所有者的欲求变成了法律的社会经济根源,他认为这是私人利益的作用——这不仅仅是等级的私利,而且是私有制的利益。
马克思指出,等级国家的法律是为剥削阶级利益服务的,“不仅承认他们的合理权利,甚至经常承认他们的不合理的欲求”。
而等级议会则是保护大私有者的有力工具,他们衡量一切事物的态度都是以剥削阶级的私利为转移的。
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不仅从政治和法律方面揭露剥削阶级的本质,而且指出等级国家及其法律代表了大私有者的私利,并公开站在“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一方,竭力维护他们的权利,这表明他已开始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方向转变了。
2、马克思关于物法利益发表意见的苦恼苦恼是什么:根据理性的原则确立的法律却不理性,第一次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
苦恼的原因: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仍然遵从着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学说, 并把其作为《莱茵报》政论依据的世界观, 物质利益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于是物质利益向他单纯的理性的世界观提出了尖锐的挑战,而这种理性的世界观却不能对物质利益问题做出有内容的判断, 在问题的解决方面甚至是无能为力的。
马当时的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理性主义,属于抽象的唯心的思辨的理性主义,不懂得物质利益在生活中的基础作用。
苦恼的实质:现实的物质利益与抽象的理性原则内在的紧张关系。
苦恼的解决:马不再像其先前的老师从抽象的精神社会中寻找,而转向到市民社会去寻找,对国民经济学进行批判,发现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发现经济生活决定意识形态,而且当代意识形态与经济生活也有共谋性质。
苦恼的意义:由于马不理解物质生活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即存在与思维),要想解决必须站到唯物主义的立场,这会为以后正确认识到“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唯物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试题
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如何论述新旧哲学的根本区别的?新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二、根据本学期所学原著,马克斯在哪几部著作中阐述了人的本质问题?请论述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三、根据本学期所学原著,马克斯在哪几部著作中阐述了异化问题?请论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四、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论述,如何理解“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六、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恩格斯是如何批判其缺陷的?
七、论述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黑格尔哲学的评价。
八、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说“......唯有费尔巴哈是个杰出的哲学家。
......这个派别主要是同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
请回答:
1、概括这两段话的段落大意
2、文中的“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唯一的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是什么意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专题第三讲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A、要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 程。 • B、要以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去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 • C、要认清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 • D、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_ 善于发现新事物,勇于支持新事物 善于发现新事物,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歌谣:起风了,小猫饿死了
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 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 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里的水洒在了地板上。 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里的水洒在了地板上。 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 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 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 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 木匠砍倒了一颗大树, 木匠砍倒了一颗大树, 大树把面包房的房子砸坏了,面包师搬家了, 大树把面包房的房子砸坏了,面包师搬家了, 老鼠没有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 老鼠没有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 小猫饿死了┈ 小猫饿死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空间上
时间上
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杜弼《檄梁文》 ——杜弼 檄梁文》 杜弼《
•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 ——《左传 僖公 《左传·僖公 五年》 五年》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指( 联系的普遍性指(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 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 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 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C 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C)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ppt课件
第四条: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上 的不足之处,即没有看到宗教的根源是世俗基 础本身的自我分裂,进而阐明了宗教的产生和 消亡途径。
第五条: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在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上的错误观点。
第六条: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 题上的抽象的、非历史的观点,提出了人的本 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 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 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 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 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 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 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 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 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 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 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 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唯心主义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第七条: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爱” 的崇拜,指出费尔巴哈哲学所研究的对 象,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第八条:马克思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这一根本观点出发,指出宗 教思想和唯心主义哲学,都是人类实践 因历史性而形成的特定方式。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 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 于改变世界。
思想内容的基本要点
第一条: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 要缺陷在于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
第二条:马克思把真理问题从传统的理 论领域中解放出来,提出了实践是检验 真理标准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简答题第1篇: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试题简答1、马克思同旧唯物主义者对实践的理解有什么不同?首先,实践是否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不是把实践看作改造世界的客观的活动。
例如,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而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其次,实践是否具有能动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们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的方面”,即没有看到人们在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主动的方面。
第三,实践是否具有革命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是“革命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把实践歪曲地理解为“卑污的犹太人活动”,即个人利已主义的活动。
最后,实践是否具有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而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脱离社会关系去孤立地观察人,当然,也就看不到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也看不到人的实践活动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总之,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是新世界观的牢固基础。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哲学家历来众说纷纭。
唯心主义者认为思想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有些唯物主义者认为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条件,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由于不懂实践,因而也不懂社会生活的本质。
只有马克思才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生活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因为,人的社会生活,如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等,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都充满着实践的内容,带有实践的烙印。
实践活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是生产活动,它决定着人的其他的一切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之哲学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之哲学篇《关于费尔巴哈
《神圣家族》马克思大体上看到了只有 物质生产才能理解人与人的关系,才能 理解历史。从物质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 作用的观点出发,马、恩深刻地论证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之哲学篇《关于费尔巴哈
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开始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 义的转变。
●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马克思谴责省议会把拣拾枯枝列为盗窃林木的企图,并发现了黑格尔的国家观同现实的矛 盾,认识到普鲁士国家不是理性的体现,它已沦为林木占有者的工具。他开始觉察到私人利 益,即剥削者的物质利益对国家和法的决定作用,并作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概括:“林木和 林木占有者本身如果要颁布法律的话,那末这些法律之间的差别将只是它们颁布的地方和 书写的文字不同而已”。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之哲学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之哲学篇《关于费尔巴哈
• 关于哲学 •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释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之哲学篇《关于费尔巴哈
一、关于哲学
•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人 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 思想里!” ——《马恩全集》第一卷,第121、120页。
维特根斯坦
人本主义思潮中的某些代表人物
叔本华
尼采
雅斯贝尔斯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之哲学篇《关于费尔巴哈
萨特
科学分界的标准:
逻辑实证主义 经验的证实
批判理性主义 经验的证伪
库恩哲学
有无范式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之哲学篇《关于费尔巴哈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题库考点(最新版)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题库考点(最新版)1、问答题概述恩格斯为什么说费尔巴哈哲学在本质上仍然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分支。
(30分)正确答案:(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费尔巴哈与其他黑格(江南博哥)尔派都没有离开抽象的思辨哲学这块土地,在这个意义上,他们都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分支。
(4分)(2)老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施特劳斯抓住黑格尔哲学的“实体即主体”概念,从抽象的精神实体出发,用这种实体的外化和对象化说明一切;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施蒂纳等人抓住黑格尔哲学的“自我意识”概念,从自我意识出发,把一切都说成纯粹自我意识的创造;而费尔巴哈则从抽象的人与自然出发,把现实世界、人及其历史解释成纯感性自然的东西,他们都脱离了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及其实践而陷入从思维到思维的纯抽象思辨。
(6分)(3)费尔巴哈还把一般唯物主义同它的各种特殊的历史形式、尤其是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的庸俗形式混为一谈,因为看到这些庸俗形式的庸俗及其明显的错误而不敢承认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不敢把唯物主义一般世界观贯彻到底,而只在人类知识的基础—— ;自然科学领域坚持唯物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历史领域,则滑向唯心主义。
他虽然始终坚持从感性的人与自然出发,但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的人及现实的自然对他来说却始终是他所不能理解的。
于是他只好抽象地议论感性自然的人及其世界,对人和自然及其历史都作了非历史的唯心主义的理解。
(8分)(4)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道德观也是抽象的,非科学的。
费尔巴哈把宗教归结为人内心深处的心灵关系、性爱关系和感情关系,抽象地议论这些关系的自然基础并把它们以宗教的形式予以神圣化;由此,他把宗教说成一切历史变迁的基础,主张用“善的——爱的宗教”取代“恶的——神的宗教”。
这是把“爱的宗教”予以非历史、非现实地神圣化、绝对化和永恒化,这既歪曲了人与其宗教的本质,也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不符合实际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考试复习题一、青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论述1、《手稿》对人的一般性思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哲学策源地。
马克思认为,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而且是类的存在物。
首先,这里的类指的是社会,类存在则是社会存在;其次马克思是从劳动这种人的生命活动来把握人的本质,他以为“自由的意识的活动的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欣然,马克思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他用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人的真正社会联系作为人的本质。
这使他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有了新的含义,即实践性、个别性、能动性、客观性和社会性。
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看到了人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对人的本质的作用,但《手稿》中所讲的人仍然是抽象的人,而不是现实中的人。
所以《手稿》中人的本质并未超出费尔巴哈的框架,但其中又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为马克思后来的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奠定了基础。
2、《提纲》从考察人与环境的辩证法关系入手,否定了人的抽象的类本质,提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崭新命题。
这一认识使他在人的本质观上与费尔巴哈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强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把握和解释人的本质,因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
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关系,强调人的实践,实际上就是强调人的本质的生成性质。
可见在《提纲》中马克思已经抛弃了以抽象的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的人本主义,找到了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社会关系为新的理论出发点。
3、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形态》比《提纲》又前进了一大步,在《形态》中马克思不仅考察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的本质收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制约,在他看来,人的自然本质应看做是形成人的社会本质的前提,人的本质应被理解为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形态》丰富和发展了《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并使之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普 鲁 东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封建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 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是 l9世纪40年代由 德国的莫斯 · 赫斯开启的一种社会思潮。德国 当时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主要任务是 推翻封建专制而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然而德 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暴露。小资 产阶级既害怕资本主义发展消灭小资产阶级, 又害怕无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他 们用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篡改法国的社会主义 学说,“把新的法国的思想同他们的旧的哲学 信仰调和起来”,
空想的社会主义
• 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 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 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 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 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 马斯· 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 纪初期的西欧。
共产党人对其态度
• 他们都希望有资产阶级的生存基础和生活条件, 又没有这一制度必然造成的悲惨后果。他们总是 用阶级妥协的幻想掩盖阶级斗争的现实,用超阶 级的一般“民主”国家取代无产阶级专政。小资 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非常透彻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 系中的矛盾。它揭穿了经济学家的虚伪的粉饰。 但是它的本质在于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 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旧的社会。
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 认为只要把社会改造成各种小生产组织, 把劳动者变为小私有者,就能把资本主义 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 • 法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经济学家西斯蒙 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第一专题
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
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怎样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 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卓越的贡献,是马克思主 义及其哲学中国化最辉煌的成果。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 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他们从 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来解释历史发展。 (2)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未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 命。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共产主义 社会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资产阶级仿佛用法 术呼唤出了巨大的社 会生产力,使它在建立 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 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 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 总和还要多。
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着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着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着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 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 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
马原经典原著选读
马原经典原著选读引言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的简称,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原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马原中的几个经典原著,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马原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马原必读的经典原著之一。
该书收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通过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规律性,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是马原的核心教材,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杨奎松。
该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法、实践论等重要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帮助读者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全面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讲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讲义》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编写的马原教材。
该书内容简洁明了,适合初学者阅读。
该书精选了马原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问题和解答的形式,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然后详细阐述了唯物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最后对实践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等内容进行了解析。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是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罗新编著的一本专著。
该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书中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轨迹;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第三部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马克思原著导读题目
句子分析1.“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这句话揭示了人与产品的关系是对立的,异化的。
“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这句话表明劳动产品是物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
它应该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
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这就是说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这段话也使我们了解到,异化劳动,即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形式的本质,就在于这种劳动对劳动者来说是一种产生异化现象的劳动。
它集中表现在劳动的产品同它的创造相离相违。
对劳动者来说,它既是劳动者的创造物,又是劳动者异己的存在物;既是劳动者劳动行为的后果,又是劳动者树立起来的对立面、敌对力量、统治者或上帝。
这种异化性质就是异化劳动的本质所在。
2.“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世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
”这句话表明了从实践领域来看,人的普遍性即社会性,正表现在人们能够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自己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即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生产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
自然界是人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生产活动的源泉,场所和对象。
人离开自然界既不能生产,也不能生活。
人离不开自然,人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而人在自然界中独有的生产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社会性的、改造对象世界的生产)是自然界同人和动物关系的最重要的区分。
当然,这里的自然界更多地是指人化自然,不仅包括外在自然,还包括社会的人文环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哲学社会学教研部 吴玉敏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西方哲学 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根本变革 了自柏拉图以来整个西方哲学的形 而上学传统,转换了人们认识自然、 社会和人本身的视角,赋予哲学以 新的功能和作用,开启了哲学发展 的新境界 。
2
第一讲、 绪论
3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自马克思主义诞 生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论和混乱的交 织。如何科学而正确地把握马克思主 义,是一个严肃而不可忽略的问题。 而问题的有效克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生发展 历程的深层解读与认识,与我们对马 克思恩格斯等大量著作的深入学习和 研读密切相关。
11
从现实作用说,哲学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少
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为社会的经济、 政治、文化等各种制度进行论证,辨 明其合理或不合理;二是根据各种社 会制度的要求确定价值标准和观念体 系,其实也就是要为社会辨明真善美 和伪恶丑的界线,从而为社会成员确 定行为活动的准则。
12
李瑞环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说: “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 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 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 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 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 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
31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创立与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
32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全新世界观正式形成 是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和1845年9月的《德意志意 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在 《致帕·瓦·安年柯夫》的信中,马克思 在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社会改良主 义思想的同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 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原著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著复习题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马克思主义原著复习题一、简答题: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答:1、细胞学说 2、生物进化论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思想实践就是指人类的各种行为,是具体的行为不是精神上的行为。
社会生活当然也包括在人类的各种行为当中,所以本质上就是实践。
3.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上如何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答: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对立统一规律既是普遍的客观规律,也是认识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根本对立的标志。
4.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1.空间上的并存性。
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为三个部分,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并使之在空间上并存于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
2.时间上的继起性。
产业资本的每种形态要依次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
5.解析《资本论》中“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答:(1)在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的前提下,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
(2)资本必然追求价值的增殖。
(3)资本为实现增殖必然展开竞争。
(4)竞争必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从而客观上发展社会生产力。
(5)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为更高的社会阶段创造条件,推动着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
6.什么是虚拟资本其典型形式有哪些答:虚拟资本是与现实资本相对而言的想象中的资本。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虚拟资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的内容:狭义的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马列原著原文摘抄
马列原著原文摘抄以下是一篇关于马列原著的原文摘抄,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社会主义国家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2. 货币是价值的存在形式,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3.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资本家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工作时间的借口。
4.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经过交换过程实现的价值的增殖。
5.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三、科学社会主义1. 无产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2. 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是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得到解决。
4. 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反对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四、社会主义建设1.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路。
2.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
五、党的建设1.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阶级性最高表现,党是无产阶级阶级利益最高代表。
2. 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围绕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来进行。
3. 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4. 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六、人民民主专政1.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第一讲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参考资料:1、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2、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3、黄楠森主编:《人学原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4、杨耕:《为马克思辩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推荐:1、耶鲁大学公开课:近代社会理论基础主讲人:伊万·塞勒尼共25讲,其中有“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源:优酷视频2、《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者特里·伊格尔顿著,介绍了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十个观点。
3、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系列:哲学类和法律文化类。
大约三百本,电子版。
马克思的政治和学术研究马克思(1818-1883)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特利尔城吕肯巷664号(现为吕肯大街10号)父亲是有名的律师1830年10至1835年9月:特利尔中学1835年10月至1836年10月: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学1836年10月至1841年3月:马克思移居柏林,并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回到特利尔。
其中1839年初至1841年3月撰写博士论文,4月获得耶拿大学哲学系的博士证书。
1842年4月至1843年3月:进入莱茵报工作。
10月任该报主编,11月下半月第一次与恩格斯见面。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燕妮结婚。
1843年10月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办《德法年鉴》,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1845年2月初被驱逐,迁往布鲁塞尔。
1845年至1848年:写作《神圣家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等著作。
1849年8月马克思来到伦敦,陷入了极端贫困。
其后几年中,马克思的一儿一女先后夭折,8岁的大儿子也因病离世。
1867年9月,《资本论》第1卷出版。
→1881年12月,燕妮在伦敦逝世。
→1883年1月,马克思的女儿燕妮在巴黎逝世。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
恩格斯政治与学术研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
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
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在柏林服兵役,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
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和启示》以及《谢林――基督教的哲学家》等小册子,尖锐批判了宣扬"天启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1848年2月中旬,在《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马克思遗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的重任。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癌症逝世。
10日,在威斯敏斯特桥的滑铁卢车站大厅举行追悼会。
27日,遵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被洒在伊斯特勃恩海滨的大海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这部《手稿》大致写于1844年4~8月间,因为写于巴黎,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巴黎时期是马克思政治思想进入决定性转折的时期。
(1)大学期间马克思参加了青年黑格尔运动,成为思想激进的青年大学生。
(2)1842年4月,马克思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为当时德国民主派机关报《莱茵报》撰稿,由对宗教的哲学批判转向对普鲁士专制制度的批判。
由于其思想激进,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单靠空洞的理论批判不可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于是,他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同时开始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与政治。
这一时期他还阅读了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这使马克思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
为了更进一步研究市民社会、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经济学、弄清人的异化问题,马克思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了巴黎时期的研究。
(3)在巴黎期间,马克思写下了这部重要的《手稿》。
这部《手稿》是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的。
第一手稿是马克思利用古典经济学的已有成就,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三种收入: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
在最后部分,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概念,运用异化理论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的基本阶级关系,得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结论。
第二手稿的现存部分仅占原手稿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其他部分已经散失了。
其主要内容是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运动中,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下的基本阶级关系。
这应该是《手稿》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和唯物史观进行探讨的基础。
因为绝大部分内容的失落,使政治经济学的内第三手稿是对第二手稿的遗失部分作了一些补充,还包括《手稿》的序言,二、《手稿》的劳动异化思想1、手稿涉及的重要范畴(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人的这种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生活表现为生产,也就是劳动。
(2)异化:黑格尔认为异化就是对象化,是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并提出人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异化是指人(主体)的创造物同创造者相脱离,不仅摆脱了人的控制,而且反过来变成奴役和支配人的、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
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
(3)异化劳动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这种财富及财富的占有、工人的劳动本身皆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异化劳动,也称为劳动异化。
2、异化劳动的表现包括四个方面:A:异化劳动意味着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已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手稿)B.人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劳动对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受到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它的强制一停止,人就会象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
(手稿)C: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工人“只有在动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
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成为动物的东西。
”(手稿)D:人同人的异化:“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已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
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
”(手稿)人与人的对立、人与社会的对立。
3、异化劳动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异化,就是人同自己本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来表现。
”通过异化劳动,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
马克思在考察异化劳动基础上揭示了产生对抗性社会关系的根源。
4、异化劳动的复归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来证明其共产主义理论的。
他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
……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
”结论(1)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2)共产主义只是扬弃私有财产身上体现出来的异化关系(3)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4)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基础和理论基础存在于私有财产运动之中。
《德意志意识形态》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意图(一)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二)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三)革命实践的需要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过程和出版情况写作:1845年11月——1846年8月出版:马恩生前只出版了第二卷第四章,20世纪20、30年代用德文、俄文出版了全书。
中心思想◆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根据唯物史观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论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观点1、现实人的异化:《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施蒂纳的异化概念,说他:“只是把一切现实的关系和现实的个人都预先宣布为异化的(如果暂时还用一下这个哲学术语),把这些关系和个人都变成关于异化的,完全抽象的词句。
这就是说,他的任务不是从现实个人的现实异化和这种异化的经验条件来描绘现实的个人,他的做法又是:用关于异化、异物、圣物的空洞思想来代替一切纯经验关系的发展。
”(1)异化源于人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A、生产力、交往形式是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生产力不过是现实的个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各种工具和生产手段不过是现实的人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
人的发展也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生产力是交往关系的基础,只有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历史才能转化为世界历史,狭隘地域性的个人才能转化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性的个人。
B、异化是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相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冲突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因此“民族本身的内部结构取决于它内部生产及内部、外部交往发展程度”,异化正是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
C、自发性的强制分工产生异化:异化是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推进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在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又不够充分,存在自发性、强制性的分工的条件下,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才是必然的。
马克思说:“分工还给我们提供了第一个例证,说明只要人们还处在自发性地形成的社会中,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奴着这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