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龙眼生物学特性-林顺权
龙眼和荔枝卷叶蛾类种群动态及其群落结构
![龙眼和荔枝卷叶蛾类种群动态及其群落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9bd806ccaaedd3383c4d34c.png)
$!%&’", =.40;; "#
4-%350,(0%$, 2),,"-" ,90$’-:3 6’37"%83(. ,7;00401 $(%%%$,=.40;) 34)’*/+’ >.? @/AA904BC DBE9@B9E? ;0F B.? GH9@B9;B4/0 /G I/I9H;B4/0 /G H?;G E/HH?ED 40 I;EBD /G H/01;0 /E@.;EF ;0F H4B@.4 /E@.;EF 40 89;01J4 K?E? DB9F4?F) >.? E?D9HBD D./K?F B.;B B.?E? K?E? ;HB/1?B.?E "% DI?@4?D /G H?;G E/HH?ED L?H/01401 B/ ( G;A4H4?D,40 K.4@. M DI?@4?D K?E? 0/B E?I/EB?F ;D ; I?DB /0 H/01;0 /E H4B@.4 40 B.? I;DB) >.?E? K?E? !& DI?@4?D /G H?;G E/HH?ED GE/A ( G;A4H4?D 40 H/01;0 /E@.;EF,;0F !N DI?@4?D /G H?;G E/HH?ED GE/A " G;A4H4?D 40 H4B@.4 /E@.;EF, E?DI?@B4O?HC) >.? ?O?00?DD 40F?J?D /G @/AA904BC 40 H/01;0 /E@.;EF ;0F 40 H4B@.4 /E@.;EF K?E? %#"MP" ;0F %#’%&(, E?DI?@B4O?HC) >.? E?D9HBD D./K?F B.;B B.? F4DBE4L9B4/0D /G 09AL?E /G B.? F4GG?E?0B DI?@4?D K?E? 0/B 904G/EA,;0F ; @?EB;40 DI?@4?D .;F ; O?EC O;DB 09AL?E) >.? F4O?ED4BC 40F?J /G @/AA904BC 40 H4B@.4 /E@.;EF K;D .41.?E B.;0 B.;B 40 H/01;0 /E@.;EF) >.? F/A40;0B DI?@4?D 40 H/01;0 /E@.;EF K;D ;,"(1%"0("8 ,"05$8#38 Q?CE4@R,;0F B.? F/A40;0B DI?@4?D 40 H4B@.4 /E@.;EF K?E? ; ) ,"05$8#38 Q?CE4@R ;0F !0<0$ $#%)=),$(Q?CE4@R) ) >.? A;40 DI?@4?D 40 L/B. BK/ /E@.;EFD K?E? ; ) ,"05$8#38 ) ! ) $#%)=),$ ;0F +=)<) 5",,"%3-"%$ Q?CE4@R) >.? I/I9H;B4/0 D4<? /G H?;G E/HH?ED 40 H/01;0 /E@.;EF K;D .41.?E B.;0 B.;B 40 H4B@.4 /E@.;EF) 5,( 6"*2) H/01;0,H4B@.4,H?;G E/HH?ED,@/AA904BC DBE9@B9E?,GH9@B9;B4/0 /G I/I9H;B4/0 摘 要 调查结果显示, 在广西南宁市和崇左市的部分龙眼和荔枝园中, 危害龙眼和荔枝的卷叶蛾类有 其中龙眼园的卷叶蛾类有 ( 科 !& 种, 荔枝园有 " 科 !N 种, ( 科 "% 种, " 类果园发生的种类有所不同。"% 种中, 分别为 %#"MP " 和 M 种过去尚未见报道。龙眼园和荔枝园卷叶蛾类群落结构的均匀度指数较低, 说明在群落中有某种卷叶蛾的种群数量相当大, 各种类数量分布不均一, 有某个种群数量相当 %#’%& (, 大。" 类果园卷叶蛾类群落的多样性相比, 荔枝园要高于龙眼园。龙眼园卷叶蛾类的优势种为三角新 (优势度指数 < S %#P!( ") , 荔枝园分别为三角新小卷蛾 ( < S %#N"" &) 和 小卷蛾 ;,"(1%"0("8 ,"05$8#38 Q?CE4@R ( < S %#!%" P) 。" 类果园种群数量较大的种类均为三角新小卷蛾、 灰白条小卷蛾 !0<0$ $#%)=),$(Q?CE4@R) 灰白条小卷蛾和圆角卷蛾 +=)<) 5",,"%3-"%$ Q?CE4@R。各月份卷叶蛾类发生的总数量均以龙眼园高于荔枝 园。 关键词 龙眼,荔枝,卷叶蛾,群落结构,种群数量变动
荔枝、龙眼利用低温争取获得纯花穗
![荔枝、龙眼利用低温争取获得纯花穗](https://img.taocdn.com/s3/m/6544437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6.png)
汇报人:日期:•引言•荔枝、龙眼的生物学特性•低温对荔枝、龙眼开花的影响•荔枝、龙眼开花调控技术目•低温处理对荔枝、龙眼开花调控的效果•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荔枝和龙眼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果树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低温是果树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对荔枝、龙眼的开花和果实发育有重要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荔枝、龙眼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通过研究低温处理对荔枝、龙眼获得纯花穗的影响,为生产中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探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对荔枝、龙眼获得纯花穗的影响,并分析其生理生化变化,为生产中制定有效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选取荔枝、龙眼品种各一个,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处理(0℃、2℃、4℃、6℃、8℃、10℃),以未处理为对照。
记录不同处理下的开花情况,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研究目的与方法02荔枝、龙眼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生命周期果实特性花序特性01020304荔枝树高可达10米,喜高温高湿,要求阳光充足。
荔枝的寿命长达60-70年,甚至更长。
荔枝果实呈球形或卵圆形,外皮为红色、黄色或青色。
荔枝花序呈圆锥状,通常为粉红色或淡黄色。
龙眼树高可达10-20米,喜高温多湿,要求阳光充足。
生长习性龙眼的寿命一般为30-40年。
生命周期龙眼果实呈球形或卵圆形,外皮为黄褐色。
果实特性龙眼花序呈圆锥状,通常为黄绿色。
花序特性荔枝和龙眼都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但种子繁殖容易发生变异。
种子繁殖嫁接繁殖分株繁殖为了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通常采用嫁接繁殖。
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分株繁殖来增加植株数量。
030201荔枝与龙眼的繁殖方式03低温对荔枝、龙眼开花的影响荔枝是热带、亚热带水果,冬季气温低可能影响其开花。
低温会延迟荔枝开花,可能与其影响了花芽分化的生物过程有关。
荔枝在花期受低温影响,会导致花朵发育不全,影响授粉和坐果。
龙眼是热带、亚热带水果,对低温环境也比较敏感。
荔枝、龙眼综合管理技术
![荔枝、龙眼综合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f3012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d.png)
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需要采 取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技术。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荔枝、龙眼综合管理技术的 目的在于提高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研究和推广综合管理技术, 可以实现水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
益。
此外,综合管理技术的应用还可 以促进华南地区热带水果产业的
升级和发展。
02 荔枝、龙眼的生 物学特性
荔枝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荔枝树高可达10-20米,树皮为灰白色或灰褐色,叶子为偶数羽状复叶,呈螺旋状排列, 革质且光滑,花为穗状花序,花朵小呈绿白色或淡黄色,果实为心脏形或卵形的肉质果, 果皮薄且易脆,果肉为白色半透明状,味道鲜甜可口,核为深红色。
物候期
荔枝的生长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幼苗期、成长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在幼苗期,荔枝 树主要进行营养生长,一般在5-6年后进入成长期,此时树冠和根系逐渐发达。开花期在 早春2-3月份,结果期在早夏6-8月份。
生长环境
荔枝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在温度较低的地区生长缓慢。荔枝需要充足的光照,但也能耐阴。对土壤的适应 性较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
龙眼的栽培技术
选址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 的土地,以及避免霜冻和风害的地 方。
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通常每亩种 植20-30棵。
灌溉
定期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促进龙 眼的生长和发育。
施肥
使用有机肥和化肥,以满足龙眼的营 养需求。
修剪
修剪龙眼树,保持树形,提高产量 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龙眼树的病虫害情况,及 时采取防治措施。
龙眼荔枝蜻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要点
![龙眼荔枝蜻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02a7f8aef8941ea76e0500.png)
收稿日 期; 07 0 一 20 一 3 7 0 作者简介: 黄月英, 女, 9 年生, 1 9 6 高级农艺师。
烂一 [] ‘。 ,
. ._‘‘ . ‘ .‘尹‘ . .‘. j. d 目 _ 诵 吮. ‘加的 . 曰‘ _. .、.. J‘, j如 ‘,‘ . “ .‘,二‘: 口 .训‘. . 帕 . “ . ‘ ‘‘ _ . .  ̄. ‘. 祠 . . ‘ ’ . 碑1, … 田‘. ‘. . . . . : 曰‘. . ., . . . . , , 叭, .口 j… 击 “ 权. 人 … 、” . “ ‘ . ‘月 ’ 目. . 如 .‘ . .… .. ‘ . . . “  ̄口 ’ 枷币‘,. 二 ‘. 州. . . .
万方数据
一项省工、高效、安全、经济的防治措施。一般在 4 月中旬 ( 即荔枝蜻产卵初期)果园挂放第 1 次蜂 卡( 每株挂放2 每片约 2 粒) 片, 0 5 ;间隔 1 d 0 再 放第2 ( 次 放蜂量同 1 , 第 次) 每株2 次共放8 - 0 10 头的蜂量。几年来的防治效果表明, 00 利用平腹
出现,老成虫逐渐死亡。
31笋 冬后花前害虫防治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 ..
越冬害虫解除休眠, 果园主要害虫荔枝蜷开始活动 取食, 应于荔枝蜷交配高峰期或产卵前期用药, 此
阶段防治效果较好。 312 幼果期治虫保果 谢花后至第 2 .. 次生理落 果后期,此阶段为荔枝蜻若虫盛发高峰 ,造成大量 的落果,防治的主要对象是荔枝蜷若虫 , 应掌握低 龄若虫盛孵高峰期用药。 313 结果期保果保梢 第 2次生理落果后期至 .. 采前 巧 d ,此阶段主要做好虫情调查,掌握在成虫 羽化盛发期以及秋梢抽发期喷药 2一 3次,防治时 注意喷树冠的内膛枝,同时在药液中混配一些保果 灵或防落素等激素,既能治虫又有保果作用。 32 防治技术要点 . 32 1 药剂防治 在 3月下旬至 4月初 ,选用拟 .. 除虫菊醋类农药或杀虫双等农药为宜;在 5月上旬 可选用敌百虫为宜, 此时主要防治低龄若虫。 322 生物防治 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蜷卵是 ..
龙眼、荔枝其他蝽类害虫
![龙眼、荔枝其他蝽类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7195ad6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c.png)
龙眼、荔枝其他蝽类害虫汇报人:日期:目录•引言•蝽类害虫种类及识别•发生规律及原因分析•防治方法与措施建议•实验研究及成果展示•结论与展望CONTENTSCHAPTER01引言01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是核心产区。
龙眼、荔枝分布区域02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龙眼、荔枝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种植规模03龙眼、荔枝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经济价值龙眼、荔枝种植背景03危害程度蝽类害虫繁殖能力强,易爆发成灾,对龙眼、荔枝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01主要蝽类害虫种类包括长绿飞虱、黑翅土白蚁、茶翅蝽等。
02危害方式通过刺吸植物汁液、产卵于植物组织内等方式,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蝽类害虫对龙眼、荔枝的危害提高防治效果通过研究蝽类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害虫密度。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提高龙眼、荔枝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研究目的与意义CHAPTER02蝽类害虫种类及识别又称长鼻蜡蝉,体型较大,头部有长喙,翅膀透明,体色为红褐色,有黑色斑点。
龙眼鸡又称荔蝽、臭屁虫,体型较大,体色为灰褐色或黑褐色,有刺吸式口器,飞行能力强。
荔枝蝽体型中等,绿色或黄褐色,头部小,触角细长,前胸背板上有两个明显的角状突起。
稻绿蝽又称细毛蝽、臭大姐,体型较小,黄褐色或红褐色,触角细长且多节,前胸背板上有黑色斑点。
斑须蝽常见蝽类害虫种类体色体色多为灰褐色、黄褐色、红褐色等,部分种类有鲜艳的色彩或斑点。
翅膀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飞行能力强。
口器口器为刺吸式口器,可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
体型蝽类害虫体型多为中等到较大,身体扁平或呈卵圆形。
头部头部较小,触角细长且多节,复眼发达。
蝽类害虫形态特征多数蝽类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落叶、杂草等处越冬。
发生代数活动习性食性危害方式成虫多在白天活动,有趋光性,善飞翔。
荔枝的品种及特性
![荔枝的品种及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338935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1.png)
荔枝的品种及特性一、概述荔枝享有”岭南果王”和”果中珍品”的美誉,驰名中外。
古今文人墨客对荔枝的赞美是其他水果无可比拟的,妃子笑曾是著名的朝廷贡品。
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我国能种荔枝的只有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南部等少数省(区)。
栽培面积1075万亩,居世界首位。
同时我国还是最丰富的品种资源,我国荔枝无疑将是国际水果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品种之一。
荔枝色丽质优,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含量高,有健脾、养血的功效。
二、生物学特性荔枝是一种长寿果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树仍结果累累。
荔枝开始结果年龄和苗木繁殖方法、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
实生法繁殖的荔枝树,结果较迟,一般需要6~7年,甚至十多年;而用驳枝或嫁接法繁殖的荔枝树,种植2~3年后即能开花,但由于荔枝是高大乔木树种,营养生长消耗养分多,故成果甚少,5~6年后才有收获。
营养生长旺盛的品种如大造等,开始结果较迟;营养生长不太旺盛的品种如糖驳、禾荔等,较容易转向生殖生长而成花,开始结果较早。
管理精细的荔枝树进入结果期较早,如博臼县旺茂镇民丰客鹅塘村1975年种125株,种后间种柑桔,管理水平较高,1977年的荔枝树冠直径2.0m,高1.8m,平均株产75Kg。
粗放管理的荔枝树进入结果期较迟,如平南县大新镇安福村荔枝场种后管理差,树势弱,7~8年后才有少量收获。
一般来说,驳枝苗种后5~6年开始有少量收成,8~10年株产能达到20~25Kg,20年后进入盛产期,株产达50~75Kg。
荔枝的生长发育状况受综合的外界条件所影响。
研究和掌握环境条件与荔枝的关系,为制定荔枝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科学根据,为荔枝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以达到早结、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1、温度是影响荔枝生长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
温度是荔枝生存因子之一,它决定荔枝的自然分布。
年平均温度、生长期积温和冬季最低温度是限制荔枝向北分布的主要因素。
年平均温度18℃以下、≥15℃年积温5000℃以下的地区无荔枝分布。
荔枝龙眼控冬梢促花技术
![荔枝龙眼控冬梢促花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3e4fc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e.png)
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和前景展望
06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
加强科研投入,深入研究荔枝龙眼控冬梢促花技术的机理和效果,为生产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荔枝龙眼控冬梢促花技术,不断提高我国荔枝龙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提高荔枝龙眼控冬梢促花技术的适应性和效果。
提高开花率和结果率
控冬梢技术可以促进花芽分化,增加花量,提高坐果率,进而提高果实产量。
同时,由于控冬梢技术避免了冬梢过长过旺,可以减少养分消耗,使更多的养分集中于果实发育,提高果实品质。
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控冬梢技术可以增强果树抗逆性,使其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在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控冬梢技术有助于保持果树正常的生长代谢,提高其适应能力。
03
控冬梢促花技术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多效唑、乙烯利等,根据不同品种和树势来选择合适的浓度和喷施次数。
药物选择
喷施时间
注意事项
在冬梢萌发后或每次新梢伸长3-5厘米时喷施,以控制冬梢生长并促进成花。
严格掌握用药量和喷施时间,避免药物对树体产生副作用和药害。
03
化学控制
02
01
在主干或主枝上环割一圈,阻止养分向下输送,以促进成花。
灌溉排水
加强病虫害防治,避免病虫害对果树生长和花芽分化产生影响。
病虫害防治
04
控冬梢促花技术的实施效果
荔枝龙眼是具有典型季节性生长特点的果树,秋梢是其主要的结果母枝,因此控制冬梢萌发可以避免其徒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第二年的开花率和结果率。
龙眼与荔枝属间杂种植株生长与茎解剖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龙眼与荔枝属间杂种植株生长与茎解剖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60bd3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7.png)
龙眼与荔枝属间杂种植株生长与茎解剖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张永福;刘成明【摘要】以'早熟'龙眼、'紫娘喜'荔枝及其属间杂种(1、2、4、9、10、18号)单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观察其枝干木质部解剖结构,测定其形态特征、有机营养成分及光合速率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种的树皮率、射线宽度和导管密度均小于亲本,杂种的导管分子长度大于亲本;除9号单株外,杂种的导管分子内径、一端具尾频率、株高、茎直径、叶面积、节间距均显著大于亲本,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生长势强的杂种单株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生长势弱的单株;株高、叶面积、节间距与树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树皮率呈显著负相关;光合速率和导管总面积与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导管分子内径和一端具尾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导管分子两端具尾频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和导管总面积与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含量与导管分子内径、导管分子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导管密度、射线宽度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Six genus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Dimocarpus longan variety 'Zaoshu' ×Litchichincnsis variety 'Ziniangxi')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xylem in root and stem were observed by manual microtomyand tissue segregation procedure,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organic nutrition and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were determined, and correlational analyses of the indexe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bark, ray width and vessel density of the hybrids were all less than those of the parents , and the vessel elements lengths of thehybrid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parents; except No 9 single plant, the diameter of vessel elements , the frequency of the vessel with tail in one end,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leaf area, the length of internode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parents, showed the obvious heterosis; in addition, the soluble, starch content,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and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strong plants of hybrid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weak plants; plant height, leaf area and internodespacing were high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bark rate and plant height w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bark rate; photosynthesis rate of hybrid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atio of total vessel area to xylem area, the diameter of vessel and the rate of vessel with tail in one end , but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ate of vessel with tails in two ends;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starch content of the hybrid leaves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atio of total area to xylem area; the amino acid content was very significant or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diameter and length of the vessel element, but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essel density and ray width.【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3)004【总页数】7页(P394-400)【关键词】荔枝;龙眼;属间杂种;解剖结构;生长【作者】张永福;刘成明【作者单位】昆明学院农学院,云南昆明 650214;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7远缘杂交是创造生物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荔枝和龙眼的生物学特性、生产及其使用
![荔枝和龙眼的生物学特性、生产及其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58a4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8.png)
采收与贮藏
采收时间
根据龙眼的成熟度、天气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 的采收时间。
采收方法
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采收,避免对树体造成伤害 。
贮藏保鲜
将采收的龙眼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包装,贮存在阴 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发霉和变质。
06
荔枝和龙眼的使用
食用价值
营养丰富
荔枝和龙眼都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维生素C、B族维生素、矿 物质等,能够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并具有滋补身体的作用。
生产
荔枝和龙眼的生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养分等。在适宜的条件 下,它们可以获得高产和优质的果实。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和进行 合理的修剪。
使用
荔枝和龙眼都是营养丰富的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它们可以新鲜食 用,也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如果汁、果酱、蜜饯等。此外,它们还可以被用于中药材, 具有滋补、养颜等功效。
水分
龙眼需要充足的水分,生长期需要保 持土壤湿润。
光照
龙眼需要充足的光照,一般生长在向 阳的地方。
土壤
龙眼适应性强,但以土层深厚、肥沃 、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佳。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选择健康的种子,于春季或秋季播种,播种前种子需经过催芽处理。
嫁接繁殖
选用适宜的砧木和接穗进行嫁接,嫁接后需加强管理,以提高成活率。
形态特征
01
02
03
叶片
龙眼树叶片呈椭圆形或披 针形,革质,具有光泽, 叶背淡绿色。
花朵
龙眼花序为圆锥花序或为 聚伞花序,花朵小,呈黄 白色或淡黄色。
果实
龙眼果实呈球形或扁球形 ,外果皮为黄褐色,果肉 呈白色透明状,中心有黑 色种子。
荔枝和龙眼部分珍稀种质的染色体观察_张永福
![荔枝和龙眼部分珍稀种质的染色体观察_张永福](https://img.taocdn.com/s3/m/355c8012c281e53a5802ff18.png)
园艺学报 2010,37(12):1991–1994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荔枝和龙眼部分珍稀种质的染色体观察张永福,卢博彬*,王 英,潘丽佳,胡又厘,周 佳,赵海燕,刘成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州510642)摘 要:以荔枝和龙眼部分种质幼叶为材料,采用等体积饱和对二氯苯和2 mmol · L-18–羟基喹啉混合水溶液预处理,卡诺固定液固定,酸解与酶解相结合,改良卡宝品红染色,观察了体细胞染色体数。
结果表明,‘裂叶’龙眼为单倍体(2n = x = 15),且生长表现良好;用以创建荔枝遗传图谱的作图群体母本‘马贵荔’和父本‘焦核三月红’及用以构建龙眼遗传图谱的两个作图群体母本‘凤梨朵’和‘石硖’,父本‘大乌圆’和‘中秋一号’均为二倍体(2n = 2x = 30),通过远缘杂交得到的2株荔枝和龙眼的属间杂种A和B也为二倍体,且生长良好;一些性状独特的荔枝,如‘紫娘喜’、‘无核荔’、‘MS-07’、‘SGA’、‘YA1’、‘YN4’,以及龙眼‘双季’也均为二倍体。
关键词:荔枝;龙眼;幼叶;染色体;单倍体中图分类号:S 667.1;S 6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2010)12-1991-04 The Chromosomes Observation of Several Rare Germplasm in Litchi and LonganZHANG Yong-fu,LU Bo-bin*,WANG Ying,PAN Li-jia,HU You-li,ZHOU Jia,ZHAO Hai-yan,and LIU Cheng-ming**(College of Horticultur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Abstract:Young leaves of several rare germlasm resources in litchi and longan were used to observe chromosome numbers and identify their ploidy after pretreated with the mixture of 1︰1 aqueous solution of saturated paradichlorobenzene and 2 mmol · L-1 8-hydroxyquinoline,fixed by Carnoy’s fixative,hydrolyzed with HCl and enzymes,and stained in improved Carbol-fuchs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eye’longan was a haploid(2n = x = 15)and grew normally. The parents used to create three mapping groups,including litchi parent ‘Maguili’ and paternal ‘Jiaohesanyuehong’,and longan parent‘Fengliduo’,‘Shixia’and paternal‘Dawuyuan’,‘Zhongqiu 1’were all diploids(2n = 2x = 30). The intergeneric hybrids(A and B)between Litchi and Dimocarpus were also diploids and could grow normally. Moreover,several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distinct trait including litchi‘Ziniangxi’,‘Wuheli’,‘MS-07’,‘SGA’,‘YA1’and‘YN4’as well as a longan‘Shuangji’were all diploids.Key words:litchi;longan;young leaf;chromosome;haploid收稿日期:2010–04–01;修回日期:2010–10–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922,3077149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3051010312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5300-A0705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70410837,20080440763);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2009B05030000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20200010);华南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基金项目(2007K055);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 并列为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cmliu@)1992 园艺学报37卷荔枝属有两个种,其中只有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有栽培价值;龙眼属约有20个种,只有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为栽培种(刘玉壶等,1985;李建国,2008)。
荔枝_龙眼及龙荔的茎解剖结构比较_张永福_韩丽_黄鹤平_陈泽斌_任禛_刘佳妮_彭
![荔枝_龙眼及龙荔的茎解剖结构比较_张永福_韩丽_黄鹤平_陈泽斌_任禛_刘佳妮_彭](https://img.taocdn.com/s3/m/77fd6022e2bd960590c67725.png)
植物科学学报 2014,32( 6) : 551 ~ 560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 104. 60551
荔枝、龙眼及龙荔的茎解剖结构比较
张永福1,2 ,韩 丽1,2 ,黄鹤平1,2 ,陈泽斌1,2 ,任 禛1,2 ,刘佳妮1,2 ,彭声静1,2
文章编号: 2095-0837( 2014) 06-0551-10
Comparisons of Stem Anatomical Structures among Litchi,Longan and Longli
ZHANG Yong-Fu1,2 ,HAN Li1,2 ,HUANG He-Ping1,2 ,CHEN Ze-Bin1,2 , REN Zhen1,2 ,LIU Jia-Ni1,2 ,PENG Sheng-Jing1,2
Abstract: To obser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tem anatomical structures among litchi, longan and longli,we compared the stem transverse structures and vessel elements of 20 different materials among litchi,longan and longli by free hand section and tissue segregation procedure,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1) The stem structure of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was periderm,cortex,vascular tissue,pith and ray, but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exhibited great differences. Average pith rate of longan germplasm ( 26. 19% )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longli ( 22. 43% ) or litchi ( 6. 96% ) germplasm,and among them the lowest pith rate was found in Litchi chinensis var. fulvosus ( 3. 37% ) ,followed by ‘Sanyuehong ’( 14. 14% ) ,and wild longan ( 30. 27% ) . In addition, the bark rate of litchi ( 41. 93% )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longan ( 33. 21% ) and
荔枝龙眼
![荔枝龙眼](https://img.taocdn.com/s3/m/f4e5a6d333d4b14e8524686b.png)
小时候听说在闻隔时期粮食匮乏,以荔枝核龙眼核磨成粉充饥,请问其营养价值几何?不同品种荔枝核营养成分及功能活性的研究。
荔枝(Litchi lycheechinensis Sonn.)原产我国,有记载的栽培历史超过2300年。
我国荔枝经历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栽培面积一度攀升,至2006年,全国栽培面积达到58.08万公顷,产量144.1万吨。
大量的荔枝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初成熟,加上荔枝采后易褐变,货架期短,给荔枝销售带来极大的困难,致使荔枝价格低靡。
荔枝深加工将有助于缓解荔枝销售压力,而深加工产生大量副产物(荔枝壳和荔枝核),如果能加以利用将能降低加工成本,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
本研究以荔枝深加工副产物荔枝核为试材,分析了不同品种荔枝核所含的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并评价了荔枝核的抗氧化、抗DNA损伤、螯合二价铁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体外活性,旨在挖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变废为宝,提高荔枝附加值,促进荔枝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主要结果如下:1.荔枝核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且不同部位差异较大。
种仁总酚含量约为100~170mgg-1DW,种皮总酚含量约为20~70mgg-1DW。
其中酚酸是荔枝核种仁和种皮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分别约占总酚含量的40~50%和50~70%。
酚类物质含量存在品种差异,总体表现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
2.荔枝核中多糖含量相对酚类物质含量较低,种皮含量(0.67~4.77gkg-1DW)高于种仁(0.21~10.42gkg-1DW)。
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
3.荔枝核含有丰富的淀粉,其含量约占种仁干重的35~70%。
荔枝核富含K、P、Mg、Ca、Fe、Zn、Cu、Mn和B等矿质元素,其中种皮含量高于种仁。
此外,荔枝核还含有39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9中氨基酸总含量占荔枝种仁干重的0.74~1.96gkg-1DW,目前被认为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活性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荔枝种仁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含量为0.87~1.70gkg-1DW。
林顺权爱“较真儿”的枇杷专家
![林顺权爱“较真儿”的枇杷专家](https://img.taocdn.com/s3/m/f9d57a1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f.png)
林 顺 权看在 眼 里,记 在心 里。为了证 实枇杷是源自中国,回国后,他不断翻阅 资 料,查 询关于枇 杷的 记录。他 相 信可 以 找到足够多的证据向世界证明枇杷是在 中国土地上孕育出来的。
去他的“日本山楂”
在文献资料中,枇杷的名字有着许多 记载,枇杷原产于我国东南部,最早种植 的 年代可 追 溯 至公元前一世 纪。《雅 謔》 中就 记 载 着枇 杷 名称的由来,“其 叶 形似
科技兴农打造知名枇杷产区
林顺权教授现在已经退休了,他与枇 杷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枇杷不仅是他的 事业,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和伙伴。在这有 限的时间里,林教授用半生的时间专注于 干好这一件事,将对枇杷的种植与研究做 到了极致。
抛 开 学 术 研 究,林 顺 权 最 关 注 的 还 是枇 杷 产业 的前景,由于枇 杷 种 植 难,人
工 成 本 高,以往 种 枇 杷 的多为 老人,年轻 人不愿接手。书峰乡枇杷种植面积由2004 年的200万亩降到2015年的150万亩,减少 了四分之一。
作为专家,林顺权长 期给果 农开展 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先进实用技术, 使越来越多的果农依靠种枇杷致富,昔日 贫穷的书峰乡,如今枇杷种植面积开始增 加。除此以外,林顺权还悉心研究增加枇 杷 产 量的 新技 术,助力 枇 杷 产业 发 展,带 领乡亲们脱贫致富。随着科技兴农政策的 实 施,以 及 互 联 网电商平台的 传 播,给枇 杷种植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许许多多的 年轻人也返乡种植枇杷,枇杷种植户的收 入不断提升,林顺权的家乡如今已成为了 全国知名枇杷产区。
荔枝龙眼害虫的天敌之
![荔枝龙眼害虫的天敌之](https://img.taocdn.com/s3/m/69e04f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5.png)
捕食性天敌是一种以捕食寄主或其他昆虫为生的动物。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蜘蛛、螨类、瓢虫等。
利用方式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荔枝龙眼害虫,主要是通过保护和利用捕食性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 降低害虫的抗药性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工饲养和释放捕食性天敌来控制荔枝龙眼害 虫的数量。
04
树体损伤
害虫还会损害荔枝龙眼树的枝叶和树干,影响树的健康生长。
天敌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控制害虫数量
天敌能够捕食或寄生害虫,有 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轻害虫
对荔枝龙眼树的危害。
促进生态平衡
天敌的存在有助于维护生态平 衡,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 护生态环境。
提高果实品质
通过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化学 农药的使用,降低果实中的农 药残留,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口 感。
建立天敌防治示范区
通过建立天敌防治示范区,展示天敌 防治害虫的效果,为农民提供学习和 交流的平台。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寄生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利用方式
生物学特性
寄生蜂是昆虫,其幼虫在寄主体内或 体表寄生,以寄主的营养为生。寄生 蜂的卵、幼虫和蛹期均在寄主体内度 过,而成虫则从寄主体内羽化出来。
利用方式
利用寄生蜂防治荔枝龙眼害虫,主要 是通过保护和利用寄生蜂,减少化学 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害虫的抗药性 和对环境的污染。
荔枝龙眼害虫的天敌之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引言 • 荔枝龙眼害虫的天敌种类 • 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及利用方式 • 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 天敌在荔枝龙眼害虫防治中的
应用前景
01
引言
荔枝龙眼害虫的危害
产量损失
害虫大量繁殖,侵蚀荔枝龙眼果实,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龙眼、荔枝鬼帚病
![龙眼、荔枝鬼帚病](https://img.taocdn.com/s3/m/464519a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5.png)
2023-11-05contents •引言•龙眼、荔枝鬼帚病症状及影响•病原鉴定与分布•鬼帚病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评估•研究展望与建议•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背景介绍鬼帚病是由病原真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
在龙眼、荔枝种植过程中,鬼帚病的发病率较高,给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鬼帚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对龙眼和荔枝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目的探讨鬼帚病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为生产实践中有效控制鬼帚病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鬼帚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病害的生物学特性,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支撑,提高龙眼、荔枝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果农增收。
研究目的与意义02龙眼、荔枝鬼帚病症状及影响鬼帚病会导致龙眼、荔枝的叶片出现畸形,叶面变得粗糙,并伴有淡黄色或黄褐色的不规则斑块。
叶片畸形枝条丛生果实异常受鬼帚病影响的龙眼、荔枝枝条会过度生长,出现丛生现象,分枝增多,扭曲变形。
鬼帚病也会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形状扭曲,果皮出现黄色或黄褐色的斑块,果肉味淡且质地松软。
03症状描述0201鬼帚病会影响龙眼、荔枝的正常生长,导致植株矮小,发育不良。
生长受阻感染鬼帚病的植株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
抗逆性下降鬼帚病使得龙眼、荔枝的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其他病害的侵袭。
易受其他病害侵袭对龙眼、荔枝生长的影响产量下降鬼帚病会导致龙眼、荔枝的产量下降,因为感染病害的植株果实发育不良,结果数量减少。
品质下降鬼帚病会影响龙眼、荔枝的品质,果实的形状、大小、口感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导致商品价值下降。
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03病原鉴定与分布症状特点龙眼、荔枝鬼帚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龙眼和荔枝的叶片和果实。
病叶变形,形成鬼帚状,果实畸形,果皮出现瘤状突起。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分离方法通过采集病株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采用常规的植物病理学方法,如组织分离、培养基培养等,可以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顺权
讲解的内容
一、荔枝、龙眼的分类学地位
1.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无患子物学特性
1. 根 2. 茎 3. 叶 4. 花 5. 果实 6. 种子
三、荔枝、龙眼生长结果习性
1.营养器官生长特性 2. 花芽诱导与分化 3.授粉受精和胚胎发生发育 4. 果实发育
野生变种 D.longan var. magnifolius Lee Yeong-ching(大叶的) D.longan var. obtusus (Pierre) Leenh (钝叶的) D.longan var. longepetiolulatus Leenh(长叶柄的)
龙眼的近缘种类
种类
近缘种 D. confines How et Ho (H.S.Lo)
龙眼花穗与雌雄花
5.果实
果肉为假种皮
果实类型
焦核果------液态胚乳中途败育(糯米糍) ------胚中途败育(桂味)
无核果------(无核荔,禾吓串) 正常果------ (怀枝) 单生果、 双生果(孖果)、 三生果
6.种子
• 种子类型
三
月
饱满
红
焦核
液态胚乳中途败育
胚中途败育(桂味) 无籽
龙眼的根系
分布
垂直根可深达2-3m,35a生实生树深达5.42m。 吸收根在10-100m土层,0~60cm占84.3%。
龙眼菌根与须根形成共生体
水平根分布比树冠大1~2倍
具有菌根
2.茎---由芽而生
• 形态 单芽 裸芽
• 特性 早熟性
X 20
顶端优势明显 潜伏力强
3.叶片
• 叶片类型与特征 * 偶数羽状复叶(2~6对小叶)
• 无患子科 主要对象,暂且不说
• 漆树科 芒果,腰果
• 槭树科 红叶枫,糖槭,金钱树,等等
漆树科
分辨一下:
哪个不是无患子 科的花或果
槭树科 红叶枫,糖槭,金钱树,等等
2. 无患子科的成员
• 荔枝 • 龙眼 • 番龙眼 • 红毛丹 • 文冠果 ◇龙功
分类地位
• Sapindaceae (无患子科) Litchi Sonn. (荔枝属)
水晶球
真正未授粉受精
• 种子活力和休眠性
三、荔枝、龙眼生长结果习性
1.营养器官生长特性 根、茎(梢)、叶
2. 花芽诱导与分化 花芽诱导 花序的发端与花序分化 花性分化 开花生物学
韶子属 红毛丹
别 名:毛荔子、韶子 学 名:Nephelium lappaceum L. 英文名:Rambutan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种子含油58.6%,供食用
Longkong 龙功,龙贡
Aglaia hybrid Lour.,楝科Meliaceae 米子兰属,果肉(假种皮)厚实, 品质极佳。成熟期略迟于龙眼,是 价格最高的水果。该果树在2003年 第二届荔枝龙眼红毛丹国际会议上 亮相后,受到人们交口称赞。
花的类型
雌花(雌能花,仔花)比例少 雄花(雄能花,虚花) 两性花
枝轴 侧轴
小穗 主轴
单花的结构与性别
不完全花(无花瓣) 花性复杂(大多是功能上的单性花)
雌
龙眼花的结构与性别
有花瓣(区别于荔枝)
雌花 花药不散花粉 比例与树体营养有关(5.5 % -50%)
雄花 多次开放,最早和最迟开的花多为雄花 中性花 没有结果功能 两性花 数量少,可结果
龙荔(肖韶子)
D. fumatus (Bl.)Leenh. ssp. Calcicola C.Y.Wu 灰岩肖韶子
D. yunnanensis (W.T.Wang) C.Y.Wu et T.L.Ming 滇龙眼
番龙眼(斐济龙眼、台东龙眼) Pometia pinnata Forst
果肉供鲜食,种子可炒食
• 学名 Litchi chinensis Sonn.
• 英文名 Litchi (Lychee)
荔枝属下分类
• 种类 L. philippinensis Radl. 菲律宾荔枝 L. chinensis Sonn.
L. chinensis Sonn. var. spontaneus Pei (光头荔枝 ) L. chinensis Sonn. var. fulvosus YQ Lee (褐毛荔枝 )
小叶披针形,侧脉不明显 未成熟叶红褐色或红色 成熟叶叶面和叶背的色泽不同
大叶类型(三月红、妃子笑等) 小叶类型(糯米糍、桂味等) 叶片长度较短而圆 (怀枝) 叶面开张,但不平整(糯米糍) 叶缘向内生长,呈“V” 桂味)
5.花--荔枝的花序与单花结构
花序结构-圆锥花序
花的结构
混合花芽 圆锥聚伞花序 每穗有300-500朵小花 单朵小花4-5mm,无花瓣
L. chinensis ssp. chinensis L. chinensis ssp. Philippinensis (Radl.) Leenh. L. chinensis ssp. Javensis Leenh. 爪哇荔枝
3个亚种,Tindall(1995)
龙眼的分类地位
植物学的分类地位: 无患子科龙眼属 Dimocarpus longan Lour(常用学名)
Euphoria(=litchi) longan (Lour.) Steud或 E. longana Lam Nephelium(韶子属) longana Camb
亚种 D. longan ssp. longan(龙眼亚种) D. longan ssp. malesianus Leenh (马六甲龙眼亚种)
二、荔枝、龙眼的植物学特性
1. 根 根的形成和种类 根的形态结构与特性
2. 茎 茎的形态特征 枝梢的类型 枝梢的生长
3. 叶 叶的形态 叶片的生长特点
4. 花 花的形态 花的类型
5. 果实 果实的形态 果实的类型
6. 种子 种子类型 种子活力和休眠性
1. 根系
• 结构(主根是否存在) • 分布(立地条件决定) • 与菌根真菌形成内生菌根
四、荔枝、龙眼对环境生态的要求
温度,光照, 水分,风,土壤,环境污染
一、荔枝、龙眼的分类学地位
1.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亚纲 无患子目 所属的主要科 • 无患子科 • 漆树科 • 槭树科 2. 无患子科的成员 • 荔枝 • 龙眼 • 红毛丹 • 其它无患子科成员
1.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 无患子目所属的主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