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主要是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指某种商品在一国的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该国生产该产品占有比较优势。
派生需求: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种产品一定对最终产品有所贡献。
一般均衡分析:在考虑所有经济变量的关系的情况下,考虑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反)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李嘉图模型:该模型中,劳动是各国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的唯一不同点,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出,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由比较优势来确定,即一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
其他要点:
1.贸易所得的分配取决于各个国家的产品的相对价格,需要研究世界的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相对价格隐含了相对工资率。
2.贸易的利益性是绝对的。三个错误观点的分析:一,即使一个国家所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比其他贸易国低,也能从贸易中获利(只考虑了绝对优势,没考虑比较优势);二,即使外来竞争的优势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一国也能在贸易中获利(工资对利益没有影响,没考虑机会成本);三,即使一个国家所有的出口产品包含的劳动投入大于它进口产品的劳动投入,贸易也是对它有益的(如果不通过贸易,国内条件会更加恶化)。
3.多种产品模型说明了一个重要结论,运输费用导致了非贸易品的产生。
第三章: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主要是相对价格)
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仅限于某一个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流动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不仅用于一个部门,也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特定要素模型:由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这个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配置,与李嘉图模型不同的是,特定要素模型中存在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劳动可以在各个部门间流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其他要素是特定的,只能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结论:贸易对一国的流动要素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有利于该国的出口商品的非流动性要素,不利于该国的进口商品的非流动性要素。
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偏好,还受到支付能力和价格的限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产品的生产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增量就会下降,而且这是短期生产的一种基本规律。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产品的最大数量之间的关系。
其他要点:
1.劳动工资率ω=边际劳动产出MPL×单位价格P
2.相对价格变化P50-51
3.国家总能在贸易中受益,其根本原因是,贸易扩大了一个国家消费品的选择范围。选择范围扩大意味着总能找到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使得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利。
4.国际贸易通常会影响各国内部的收入分配,所以,贸易中有得益者,也有受损者。
5.当贸易获利者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后,获利者仍然有利可图时,可以认为贸易从整体上带来利益。
第四章:资源和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密集型要素)
SS定理: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指某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会导致该商品的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会提高,而其他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会降低。)
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理论)结论: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生产要素价格: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因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又称生产投入品价格。
要素价格均等化:即赫-俄-萨定理,HOS定理。两国开展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相等这一趋势。
要素充裕度:如果一国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大于另一国的这一比率,则该国是资本丰裕的。
里昂惕夫反论:提出了二战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赫-俄模型的结论相反,但是仍然是个迷。
H-O模型: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要素分布为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生产的决定性作用。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要素稀缺: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某种生产要素的供给量相对于另一国家或地区较少。与要素充裕相反。
其他要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需考虑两点:一,稀缺要素的存在;二,雷布津斯基理论。
2.一个国家相对充裕资源的所有者可以从贸易中获利,相对稀缺资源的所有者会遭受损失。
3.实际上,由于资源差异、贸易壁垒和技术差异的存在,完全的要素价格均等化是不存在的。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RS曲线和RD曲线的移动)
偏向型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产品上的扩张性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产品的扩张性幅度,这样的经济增长称为偏向型增长。
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外部价格:即世界市场价格。
内部价格:即国内市场价格。
进口关税:指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关税。
无差异曲线:描述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资源品(商品)的组合的曲线。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消费的增加总是少于收入增加。
梅茨勒悖论:对于一个大国(一个能影响其贸易条件的国家)来说,关税导致国际贸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