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 阿拉伯国家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 运,并将油价从每桶3.011提高到10.651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 伊朗革命爆发和两伊战争,油价从每桶13美元猛增 到34美元 第三次石油革命(1990) 美伊战争
石油危机的爆发和发展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 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10月16日,阿拉伯几个主要产油国宣布,将海湾地区 的油价提高17%。国际社会出现恐慌,标志着第一次 石油危机的开始。 10月18日,阿布扎比酋长决定停止向美国输出石 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主要 石油生产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从1973年 10月1日到1974年1月1日,国际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 升到11.65美元
为什么油价上涨会引起经济衰退 的连锁反应呢?
• 1、首先,生产率与石油价格关系密切,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生 产率下降。美国工业部门在19 世纪70 年代对石油的使用量达到 高峰,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使用石油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 产部门。 • 2、其次,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率。 石油以最终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这两种形式影响物价的走势。 • 3、不仅是油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也由于粮食紧缺而大涨,在一 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1972 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 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9%,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饥荒。 前苏联在这一年到处抢购,大量进口,造成战后前所未有的粮 食短缺。1974 年世界粮食再次减产,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第 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的1978 年,再次出现世界粮食短缺。
石油危机带来的变化
• 德国:德国政府制定了周末禁止开车上路的紧急规定,为 节约石油进口成本进行最后的努力。到1974年6月,石油 危机的影响导致德国赫尔斯塔银行的倒闭,德国马克陷入 危机。1974年,随着德国的进口石油花费增至骇人听闻的 170亿德国马克,估计有将近50万人由于石油危机而失业, 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令人担忧的8%。危机带来的影响 使德国基础能源价格突然增长400%,对工业、运输业和 农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关键产业如钢铁、造船和化工也 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石油与国 家安全》石油危机历史与教训
《石油与国家安全》石油危机历史与教训石油,这一被称为“黑色黄金”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
回顾历史,多次石油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教训。
20 世纪 70 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这次危机的导火索是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动荡。
当时,主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为了抗议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采取了减产、提价以及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等措施。
油价从每桶不到 3 美元飙升至超过 13 美元,涨幅高达数倍。
这对于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西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在经济方面,高油价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许多工厂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导致失业率急剧攀升。
消费者面临着物价飞涨的困境,生活成本大幅增加。
交通运输、化工、制造业等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受到重创,整个经济陷入衰退。
在政治方面,石油危机使得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受到削弱。
OPEC 国家通过控制石油供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际政治的话语权。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石油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武器。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 1979 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随后又爆发了两伊战争。
这一系列事件导致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产量锐减,国际石油市场再次陷入供应短缺的局面。
油价从每桶 13 美元迅速上涨到34 美元。
这次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困境。
通货膨胀持续恶化,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同时,也促使西方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其能源政策,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从这两次石油危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深刻的教训。
首先,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过度依赖进口石油容易使自身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变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各国应当积极开发本国的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自给能力。
同时,要加强能源储备体系的建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能源供应短缺。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一、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股市崩盘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大萧条,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和经济体系。
华尔街股市崩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炒作和财务不正规的行为导致的。
二、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起的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抵制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并施加石油禁运。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应不足,油价飞涨。
第一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三、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单日跌幅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在这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2.6%,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股市崩盘。
这次危机揭示了市场过度依赖计算机交易系统和缺乏监管措施的问题。
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多个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市场遭受重创,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起因于泰国银行业的问题,随后迅速扩散到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危机导致了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经济衰退,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由于对新兴科技公司过度投资和高估价值,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互联网泡沫。
然而,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突然下跌并持续下滑,标志着泡沫破灭。
这次危机导致了许多互联网公司破产和投资者损失惨重。
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导致了次贷违约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多家银行破产或被迫接受政府救助。
七、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希腊宣布其公共财政状况严重不稳定,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三次石油危机对各产业链影响回顾分析
三次石油危机对各产业链影响回顾分析一、历次高油价行情回顾197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共经历了几轮较为明显的上涨。
2000年以前主要是三次石油危机带来油价的上涨,2000年之后需求和货币等因素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攀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并且2000年之后国际原油价格中枢明显上移。
本文对三次石油危机以及2008年这四轮油价显著上行进行复盘,探讨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主要指数以及产业格局在历次高油价期间的表现。
1、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520世纪50年代随着大量油田被发现,石油业开始快速发展,期间各种矛盾也在不断积蓄,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分析来看经济和政治因素都在这轮石油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
经济层面来看,产油国与西方石油垄断公司的利益冲突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开始,石油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加瓦尔、罗马什金等大油田的发现以及石油钻探技术的进步,带来世界范围内石油供给的大幅增加。
后来被称为石油“七姐妹”的石油巨头公司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壮大。
由于国际石油垄断公司对油价的控制,油价一直维持在1.4-1.8美元/桶,经过OPEC的斗争,到1973年1月油价上升到2.95美元/桶。
1971年签订的德黑兰/的黎波里条约改善了油价,但是国际石油公司有权按照约定价格购买任意多的石油。
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长期低价的不满与西方石油公司不肯让步,使得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
政治层面来看,这次石油危机根本原因是阿拉伯国家主要想利用石油武器,要求美国等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立场,迫使以色列退出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14日美国公开向以色列空运武器、19日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此后阿拉伯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削减产量、石油禁运措施将石油危机推向高潮。
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为了达到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谈判的政治目的,阿拉伯国家继续使用石油武器施压。
三次石油危机的影响
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1)第一次石油危机是減少石油供應和提高油价的雙重產物。
(2)经济:A.第一次石油危机,對于世界石油工業是一個大轉折點,沉重打击了当时过于依赖石油的世界经济。
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
B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所有工业国家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C石油斗争大大加强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实力。
(3)政治:A第一次石油危机具有异常強烈的政治色彩。
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孤立和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
许多西欧国家为了获得中东的石油供应,都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
B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大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极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权益的斗争,它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第二次石油危机:影响:(1)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衰退,致使尚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造成的经济危机中恢复元气的世界经济再一次陷入大规模的严重的经济危机。
对其他工业化国家也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之中,失业人数上升,国际收支恶化。
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2)通过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机,资本主义不公正的石油体系逐渐打破,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力达到巅峰。
(3)过高的油价一方面引起了石油需求量的下降,价格的上涨,有助于促进能源节约和新能源的开发。
各个国家努力发展新技术开发新能源和开展节能措施,并开始了逐步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
70年代中后期起,各西方发达国家和石油公司大力开展了在非欧佩克地区的勘探和开采石油的活动。
另一方面促使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供应量的增加。
第三次石油危机:影响:(1)总体来说,这次危机中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两次石油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但使1991上半年欧美旅游生意相应减少。
日本经济入门-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安定经济成长期【课文翻译】日本经济从1970年代开始迎来了巨大的转换期。
长期以来的高增长率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而迅速下降。
石油危机给已经转换成为对石油依存度高的产业结构的日本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然而,对于第一次经验的石油危机,日本企业根据减量经营和ME技术的利用等积极应对,很快地突破了困境。
因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以及出口剧增伴随的贸易黑字(贸易逆差)的积累,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债权国。
与此同时,与美国发生了激烈的摩擦,对此该如何应对,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
第一节第一次石油危机1.1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1973年11月,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采取了把原油价格上涨到原来的4倍,并且供给大幅度减产了25%这种果断的手段。
这个利用石油作为外交王牌的政治性的决定,使得世界各国一起陷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即所谓的滞胀危机。
像表3-1所示的那样,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下,美国、英国、西德国等都哪个国家都是低的经济增长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升率很高。
1960年开始到1973年领先的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平均是5.0%,1973年到1975年下降到了1.6%。
其他的国家,1973年到1975年的通货膨胀率较1964年到1973年平均的3.7%上升到了10.5%。
1.2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的能源大多依赖进口,从而使得刚转换成高度依赖石油的产业结构的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以石油危机为转机,日本经济10%左右的高增长率到此为止,并在1974年成为和战后初期一样的负增长,从此,日本经济进入了安定经济成长期。
针对于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从一下的4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交易条件的恶化。
交易条件是用出口资金量一单位和进口资金量交换,以进口资金测出的出口资金一单位的价值来表示。
如果和出口价格相比,进口价格更贵的话,就意味着交易条件的恶化。
在1972年,日本的汽车的平均价格是每台1460美元,因此,相当于买了770桶石油。
70年代以来经济危机概述
7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概述一、三次石油危机1、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5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提高石油价格,甚至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
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涨到12美元,上涨了4倍。
石油提价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石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这次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2、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年)1978年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社会和经济出现剧烈动荡。
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
世界石油市场的原油供应的突然减少,引起了抢购原油的风潮,油价急剧上升。
而后的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
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
平衡供应再度紧张,再度引起油价上扬。
在此期间,欧佩克内部发生分裂。
多数成员国主张随行就市,提高油价,沙特阿拉伯则主张冻结油价,甚至单独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价。
结果欧佩克失去市场调控能力。
各主要出口国轮番提高官价,火上浇油。
这一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并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产品最初时只是像煤油之类,主要用作照明和助燃,人们并不把它当成特殊对待的商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舰艇、坦克、装甲车等一大批“油老虎”成了主要的战争武器,石油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
随着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机械化设备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石油消耗量迅速增加,石油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而今,石油已成为工业文明的重要驱动能源,它像血液一样在整个工业体系中流淌。
现代社会对于石油的依赖已经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
从此以后,人们不再把石油当作普通的商品,而将之称作现代“武器”。
有人甚至把石油称作是“武器中的武器”。
不过,人们把石油称作武器,更多的是指石油价格波动及供油数量增减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
§6.1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史称第四次中东战争。
由于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在同以色列军队作战中形势不利,为阻止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战争爆发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其南部重要的石油输送港口西顿。
10月7日,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
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声言要逐月减少对美国的石油供应。
就连美国最亲密的阿拉伯盟友沙特都警告说,如果美国第二天还不停止援助以色列,即将对其实行禁运。
此前国际油价一直很低,美国从阿拉伯产油国家进口的原油价格大约每桶1美元,售出的价格也不过每桶3美元左右,差价很小。
这样的低价位早已让美国本土的石油开发商吃不消了,它们甚至怀疑阿拉伯产油国家在石油产品上对美国搞倾销。
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本土石油开发商的生产积极性。
当时油价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市场上供大于求。
在美国,自1911年标准石油托拉斯被分拆后,石油业是群雄并起,竞争激烈。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曾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
石油一直被当做国民经济的血液,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维持国家生产、经济增长的必需品。
由于石油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人类对石油需求的增加,为争夺石油而加剧的战争也不可避免。
能源战争范围广、破坏大,不仅依附于军事实力,而且在经济、政治乃至于社会形态上的联系也是非常的紧密。
1950一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石油七姐妹”即埃克森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七大石油公司联合把油价压制到平均约1.80美元/桶,仅是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
伊朗参股者集团对伊朗石油权益的瓜分,标志着埃克森等七大石油巨头形成了“石油七姐妹”国际石油卡特尔,实现了对整个资本主义石油工业和石油市场的寡头垄断。
它们掌握了除美、加以外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90%以上,还控制了石油贸易,操纵着市场价格。
它们在各资源国的经营活动,依靠的是英国的殖民主义势力和美国打着“门户开放”旗号的新殖民主义势力。
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之所以能在墨西哥、委内瑞拉、印尼、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地取得石油租借地,靠的是英国政府的撑腰。
而埃克森等5家美国公司之所以能进入中东、南美洲,靠的是美国政府的支持。
那些资源国家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下。
签订的租让地合同,都是不平等条约。
“石油七姐妹”在这些国家,以很少的代价,取得大面积租借地,不仅取得勘探开采许可权,而且拿到资源的所有权,所有开采出来的石油都是它们的,资源国家拿到的只是矿区使用费和所得税。
“石油七姐妹”这些石油垄断寡头与石油资源国的关系完全是一种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引起石油所在国的强烈不满。
更为严重的是,“石油七姐妹”这些石油垄断集团控制着世界石油市场,掌握着定价权。
1928年至1948年期间,它们按阿克纳卡里协定商定的规则,一律按成本最高的美国原油在墨西哥湾港口离岸价作为基准,保证了美国的利益,也保证了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开采获得更大利润。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2.1978 年,第二次石油危机3.1980 年,美国汽车工业危机4.1982 年,拉丁美洲债务危机5.1987 年,美国股市大崩盘6.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7.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8.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正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经历了许多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八次危机大事的年表:1.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这次危机源于 1973 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西方国家实施了石油禁运,导致国际石油价格飙升。
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
2.1978 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伊朗 -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紧张,石油价格再次飙升。
这次危机加剧了全球通货膨胀,并对许多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3.1980 年,美国汽车工业危机:这次危机主要是由于日本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和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内部问题导致的。
美国汽车工业的失业率上升,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4.1982 年,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这次危机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大规模借款。
当美国利率上升时,这些国家无法承受债务负担,导致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危机。
5.1987 年,美国股市大崩盘:这次危机发生在 1987 年 10 月 19 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当天,道琼斯指数暴跌了 22.6%,这是美国股市历史上最严重的单日暴跌。
虽然这次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短期影响,但经济很快恢复了增长。
6.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始于泰国泰铢贬值,后蔓延至东亚地区。
许多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导致整个地区的经济陷入困境。
这次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对那些依赖亚洲市场的国家。
7.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互联网热潮推动下,许多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1月下旬, 表态
1974年3月18日 结束
第一次石油危机价格变化图
经济影响
政治影响
A.第一次石油危机具有异常强烈的政治色彩。在 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孤立和打 击了美国和以色列。许多西欧国家为了获得中东 的石油供应,都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 的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 B.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 沉重的打击,大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极大 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 经济权益的斗争,它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 反霸斗争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过程:
1973年10月6日, 阿拉伯人对以色 列开战 1973年10月14日, 提高石油价格谈 判破裂 1973年10月16日, 决定单方面把 5.11美元每桶 1973年10月19日, 美对以色列提供 军事援助 1973年10月20日 停止对美欧盟供 油 1973年12月下旬 把油价提高到每 桶11.65美元
对日本的影响
交易条件の悪化である
経常収支の悪化である
狂乱物価の発生である
低成長期に入ったことである
日本企業の石油ショックへの対応
減量経営
1
雇用調整
エネルギー消費 節約
2
3
日本政府の対応
日本政府は大 量の国債を発 行し始めた
金融の面において は、日本企業の海外 展開に伴って、外国 為替銀行は海外にお ける経営拠点を増設 し、拡充して、いわ ゆる金融の国際化が 進んだ。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第1次石油危机
羅光暁 王興壮
陳俊勇 孫明皓
王立志
石油危机的发生
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企业的对策
日本政府的对策
第一次石油危机
12历史学
王婷婷
目录
一、前言 二、背景
三、石油危机 四、影响
一、前言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 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 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 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 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自 此,由中东地区爆发战争引发的石油 危机漫延全球!
一、背景
二、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974年),又 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 由于1973年10月第四 次中东战争爆发,石 油输出国组织(OPEC) 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 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 宣布石油禁运,暂停 出口,造成油价上涨。 当时原油价格曾从 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 元涨到超过13美元。
(3)
政治:
A.第一次石油危机具有异常强烈的政治色 彩。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 关系,孤立和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许 多西欧国家为了获得中东的石油供应, 都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政 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 B.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 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大涨了第三世界国 家的志气,极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 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权益的斗 争,它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反危机是减少石油供
应和提高油价的双重产物。 (2)经济: A.第一次石油危机,对于世界石油 工业是一个大转折点,沉重打击 了当时对于依赖石油的世界经济, 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 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 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 B.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国 家的经济衰退,所以工业国家生 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C.石油斗争大大加强了阿拉伯国家 的经济实力。
•
•
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与美国中东石油政策的调整
未来的展望与挑战
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发生转变 ,对石油的需求将会逐渐减少。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
中东地区的政治不稳定性和冲突风险可能会对石油供应产生影响, 对全球经济造成挑战。
环境保护的长期挑战
环境保护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投入,各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应 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石油供应国的多元化
石油危机的教训让人们认识到石油供应国的多元化,与多 个石油供应国建立合作关系,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国际能源政策的协调
石油危机的教训促使各国政府在国际层面上加强能源政策 的协调,制定共同的能源政策以应对全球能源问题。
04
石油危机的后续影响
石油市场的变化
石油供应减少
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供应大幅减少,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了重 大影响。
05
总结与反思
石油危机的教训
01
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石油危机暴露出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促使各国采取措施来减少对石油的
依赖,并寻求多元化的能源供应。
02
石油供应国的地缘政治影响
石油供应国通过控制石油产量和价格来影响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
03
环境保护的需求
石油危机促使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各国采取更加环保的
影响
石油价格暴涨,导致全球 经济出现滞胀,美国经济 陷入衰退。
应对措施
美国与中东产油国进行谈 判,试图稳定石油价格, 同时开始寻找替代能源。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8-1980)
原因
伊朗爆发革命,导致石油 出口中断,全球石油供应 再次受到冲击。
影响
石油价格再次暴涨,全球 经济再次受到滞胀影响, 美国经济陷入双底衰退。
论第一次石油危机带来的思考
论第一次石油危机带来的思考作者:汪路遥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将以1973-1974年石油危机为中心,探讨在此次危机中阿拉伯国家是如何通过石油作为打击发达国家经济和美国作为主要应对者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此次事件对于21世纪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石油危机;思考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于1973年,其起因于美国插手第四次中东战争,援助以色列,导致与以色列敌对的众多阿拉伯国家不满,OPEC组织中的阿拉伯国家通过对石油的减产,禁运等手段,迫使西方国家支持阿拉伯国家,同时带给了西方社会沉重的经济上的打击,使得原本进入高速经济发展时期的发达国家陷入了长时间的经济“滞涨”时期。
在此次危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危机,而这些种种举措,对于当今中国来讲,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如石油这一类强依赖性的能源持续供给对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背景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和叙利亚向以色列发起进攻,以夺回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然而在美国的援助下,以色列从战争前期的劣势防守转变为主动进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这种行为,引起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的不满。
而对于此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欧国家在进口石油中65%都依赖于阿拉伯国家;而日本因为产地少,石油更加依赖于进口;对于美国而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转变使得美国每天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超过了百万桶。
同时,中东各国在二战结束后到1973年这段时间中逐渐夺回了大部分的石油权益,使得中东石油重新回归到中东各国的控制之下。
可以看到,随着石油工业的逐步发展,西方国家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性逐渐在上涨且难以替代,使得石油在阿拉伯国家手中作为一种经济武器已经成为了可能。
二、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过程10月16日,六个阿拉伯国家率先提出将原油标价提高70%。
10月17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及OAPEC)召开会议,并决定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立即减产5%的石油,并在其后每月以5%的速度逐步递减,直到国际社会迫使以色列放弃占领的领土,或本国经济不足以维持减产为止。
三次石油危机
三次石油危机
陈建刚 李天龙 周超
是啥?
• 石油危机(Oil Crisis)为世界 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 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1974年
埃及士兵将国旗插进占领土地上
起因
• • 第四次中东战争 参战方: 埃及与叙利亚,以色列
VS
•
地点: 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
结果: 阿拉伯国家胜
10小时啊!!只有十 10小时啊!!只有十小时啊!坑X呢! 小时啊!!
美国肯定不干啊!
• 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 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
上图,无图无真相
总结一下吧
•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 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 并将其积陈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 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 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 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 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 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 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 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 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 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 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 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 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4年),又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
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及支持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
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1980年),又称作1979年石油危机,发生在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原油价格从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因海湾战争而爆发,原油价格增加了近一倍。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英国、法国两国勾结对埃及发动战争,造成苏伊士运河关闭。
这就是苏伊士运河危机。
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刺痛了英国和法国。
它们不仅失去了运河的殖民利益,而且失去了对这条黄金通道的控制权。
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法国,石油消费量迅速上升,而其国内基本上不生产石油。
它们所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而且主要依靠苏伊士运河运输。
英国石油公司和法国石油公司这两家大石油公司的原油几乎全部产自中东,全部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到英国、法国两国去。
运河堵塞了,这条石油的黄金通道中断了,西欧的石油要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程要增加5500海里(1海里=1852米)。
为此,需要巨大的油轮,而后来日本制造出了30万吨的油轮。
这无疑是苏伊士运河事件意外催生出来的。
切断了石油公司输往地中海的管道;沙特阿拉伯对英国、法国两国实行了石油禁运;科特的供油系统停止了运行。
西欧其他国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这是阿拉伯国家第一次动用石油武器,也是西方国家第一次尝到石油禁运的滋味。
这次石油危机使得欧洲国家认识到石油储备的重要性,特别是受到重创的日本,加快了本国石油储备的建设;同时也使欧洲国家认识到石油对自身的制约性,它们开始开源节流,积极开发本国石油资源和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这种意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第一次石油危机
收获
经过这次石油危机,西方各国普遍强烈感到了石油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普遍感受到 了过去那种把一国的石油生产、供应、提炼和销售等活动主要听凭少数一体化的大跨国石油公司主宰的做法已经 不能再适应新的形式了。这些公司,即使是在公司注册国注册甚至公司注册国政府在其中拥有大量股份的公司, 但由于他们在世界各国有着错综复杂的多方面的利害关系,在关键时刻往往也并不是能为公司注册国利益服务的。 因此,西方各国普遍大幅度地修改了各自的石油政策,大大加强了对石油资源、生产、供应、销售和市场的控制, 加强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这期间,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丹麦、挪威、马来西亚、苏联等国纷 纷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到二十世纪末先后诞生了100多个国家石油公司。
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经济危机在世界石油领域的表现
01 定义
03 主要影响
目录
02 事件背景 04 收获
05 事后反应
07 意义
目录
06 相关事件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 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 格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
这场危机惊天动地,西欧、日本80%以上的石油靠进口,进口来源又主要依靠中东,所受打击远远超过美国。
意义
名词释义:1973年石油危机
名词释义:1973年⽯油危机⽯油被称为“⿊⾊的⾦⼦”,是百业之母。
⽯油的⽤途,除了可以加⼯成各种成品油,还是化⼯产品重要的基础原料,同时,⽯油还对农业⽣产起⾄关重要的作⽤,化肥、农药、农机等都对⽯油有很⾼的依赖度。
因此,⽯油能为我们带来财富,但同样也能颠覆世界。
⼀、含义第⼀次⽯油危机(1973年-1974年),⼜称作1973年⽯油危机,是阿拉伯⽯油⽣产国为了打击以⾊列及其⽀持者,把⽯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以及国有化等措施开展的⼀场震憾世界的⽯油⽃争。
⼆、背景1973年10⽉6⽇,阿拉伯⼈利⽤“赎罪⽇”时机发动了打击以⾊列,收复失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阿拉伯⼈节节胜利,但⼀周后战局逆转,因为美国及其它西⽅国家⽀持以⾊列,以⾊列开始⼤规模反攻,埃及处于不利地位。
三、过程10⽉17⽇,阿拉伯产油国⽯油部长开会,讨论如何以实际⾏动⽀持埃及,打击⽀持以⾊列的美国和其它西⽅国家,逼迫他们在政治上站到阿拉伯⼈这边来。
会议最终决定⽴即逐步压缩产量/出⼝量,减少对美、欧盟的⽯油供应量。
⾸先,把1973年9⽉⽇产⽔平和供应量削减5%,以后每⽉再增减5%,直⾄达到⽬的。
美国不以为然,1973年10⽉19⽇,宣布对以⾊列提供22亿美元军事援助。
此举激怒了阿拉伯产油国,利⽐亚当天宣布向美国禁运⽯油。
1973年10⽉20⽇,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致⾏动,对美、欧盟禁运⽯油。
世界市场上⼀下⼦减少⽯油供应量500万桶/⽇。
美国⽯油产量已处于衰减之中,⽆⼒增加产量,于是油价飞涨,许多加油站汽车排长队。
欧佩克于1973年12⽉下旬把油价提⾼到每桶11.65美元,之后⼀度超过13美元。
四、结果这场危机惊天动地,西欧、⽇本80%以上的⽯油靠进⼝,进⼝来源⼜主要依靠中东,所受打击远远超过美国。
1973年11⽉下旬,欧共体表态,在中东问题上⽀持阿拉伯⼈;1973年11⽉22⽇,⽇本也宣布站到阿拉伯⼈⼀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但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数百亿石油美元流向中东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第一次石油危机
2007年11月16日15:11 人民网 评论0条 石油危机是指经济危机在世界石油领域的一种表现。所谓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衡或产生剧烈震荡。
今日推荐
七折房贷被曝潜规则
网友晒出“潜规则”,买保险、存定期等附加条款出水…[详细]
证监会或酿重大人事变动
·杭州拟将领导1成工资转成消费券发放
·住建部否认提交房地产业振兴规划
·印度升级为对中国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
·护士宝注册成商标引纠纷 宝洁状告商评委
·牛市错判 多款到期银行理财产品“翻船”
1950~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七大公司人为地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约1.80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经过OPEC的斗争,到1973年1月才上升到2.95美元一桶。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价格过低很不满。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因为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自从发现石油以来,中东人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特别是经过这次石油危机之后,巨额财富潮水般涌入中东,仿佛一夜间,中东产油国就从赤贫过渡到了暴富。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政府财政收入,1971年只有14亿美元,而石油危机爆发后已超过1000亿美元。随着石油美元滚滚而来,中东产油国过去几十年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金投入和超过寻常的建设规模,开始了全方位的经济大开发,大幅增加国家福利待遇。如今,这一地区现代工业初具规模,沙漠农业搞得有声有色,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由于财政收入增加,中东产油国近年来纷纷把财政盈余用于偿还国内债务和建设基础设施。在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外国企业参加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项目融资的资金需求十分庞大。在沙特阿拉伯,单是电力项目,今后十余年就需要1000亿美元资金。富裕的海湾国家是其它阿拉伯国家出口商的最大市场,也是其它阿次石油危机,西方各国普遍强烈感到了石油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普遍感受到了过去那种把一国的石油生产、供应、提炼和销售等活动主要听凭少数一体化的大跨国石油公司主宰的做法已经不能再适应新的形式了。这些公司,即使是在本国注册甚至本国政府在其中拥有大量股份的公司,但由于他们在世界各国有着错综复杂的多方面的利害关系,在关键时刻往往也并不是能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因此,西方各国普遍大幅度地修改了各自的石油政策,大大加强了对本国的石油资源、生产、供应、销售和市场的控制,加强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这期间,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丹麦、挪威、马来西亚、苏联等国纷纷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到二十世纪末先后诞生了100多个国家石油公司。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新的石油危机,1974年2月11日~12日,在美国倡议下,13个国家聚集于华盛顿,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能源协调小组。后来成立国际能源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其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或称战略石油储备;协调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时成员国之间的石油调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