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四 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四 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输入电阻为: ∞==i
i
if i u R 输出电阻: R of =0
以上比例运算电路可以是交流运算,也可以是直流运算。

输入信号如果是直流,则需加调零电路。

如果是交流信号输入,则输入、输出端要加隔直电容,而调零电路可省略。

(二)求和运算电路 1.反相求和
根据“虚短”、“虚断”的概念 当R 1=R 2=R ,则 12()F o i i R u u u R
=-+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电压跟随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按表1内容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

理论计算: 得到电压放大倍数:


Ui=U+=U-=U
图1 电压跟随器
表1:电压跟随器 直流输入电压Vi (v ) -2
-0.5
0.5
1
输出电压Vo(v)
Rl=∽ Rl=5.1k
从实验结果看出基本满足输入等于输出。

2、反相比例电路
理论值:(Ui-U-)/10K=(U--UO )/100K 且U+=U-=0故UO=-10Ui 。

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图2:反向比例放大电路
(1)、按表2内容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 表2:反相比例放大电路(1) (2)、按表3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

表三:反相比例放大电路(2) 测试条件
被测量 理论估算值
实测值
R L 开路,直流输入信号V i 由0变为800mV
ΔV 0 ΔV AB ΔV R2
直流输入电压输入 Vi (mv ) 30
100
300
1000
3000
输出电压 Vo(v)
理论值 实测值
误差。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实验报告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实验报告

实验四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一.实验目的认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

二.实验装置(1)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基本概念一个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输出稳态与输入信号关系如下:幅频特性相频特性(2)实验方法设有两个正弦信号:若以)(y tω为纵轴,而以tω作为参变量,则随tω的变xω为横轴,以)(t化,)(y tω?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 x--y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xω和)(t曲线(通常是一个椭圆)。

这就是所谓“李沙育图形”。

由李沙育图形可求出Xm ,Ym,φ,四.实验步骤(1)根据前面的实验步骤点击实验七、控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菜单。

(2)首先确定被测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 预先设置好参数T1、T2、ξ、K(3)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开始仿真分析,首先做幅频测试,按所得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及ω由小到大慢慢改变,特别是在转折频率处更应该多取几个点五.数据处理(一)第一种处理方法:(1)得表格如下:(2)作图如下:(二)第二种方法:由实验模型即,由实验设置模型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绘制bode图,绘制Bode图。

(三)误差分析两图形的大体趋势一直,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在拐点处有一定的差距,在某些点处也存在较大的误差。

分析:(1)在读取数据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使得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

(2)在数值应选取上太合适,而使得所画出的bode图形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3)在实验计算相角和幅值方面本来就存在着近似,从而使得误差存在,而使得两个图形之间有差异六.思考讨论(1)是否可以用“李沙育”图形同时测量幅频特性和想频特性答:可以。

在实验过程中一个频率可同时记录2Xm,2Ym,2y0。

(2)讨论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即误差分析(说明误差的主要来源)答: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从上面的分析处理上也可以看出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实验结果和理论的结果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误差主要来自于从“李沙育图形”上读取数据的时候存在的误差,也可能是计算机精度方面的误差。

实验四 搜索 实验报告

实验四 搜索 实验报告

实验四搜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搜索算法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提高对搜索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对搜索效率和效果的评估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 Python,使用的开发工具为 PyCharm。

实验中所需的数据集和相关库函数均从网络上获取和下载。

三、实验原理1、线性搜索线性搜索是一种最简单的搜索算法,它从数据的开头开始,依次比较每个元素,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遍历完整个数据集合。

2、二分搜索二分搜索则是基于有序数组的一种搜索算法。

它每次将数组从中间分割,比较目标值与中间元素的大小,然后在可能包含目标值的那一半数组中继续进行搜索。

3、广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是一种图搜索算法。

它从起始节点开始,逐层地访问相邻节点,先访问距离起始节点近的节点,再访问距离远的节点。

4、深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也是一种图搜索算法,但它沿着一条路径尽可能深地访问节点,直到无法继续,然后回溯并尝试其他路径。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线性搜索实验编写线性搜索函数,接受一个列表和目标值作为参数。

生成一个包含随机数的列表。

调用线性搜索函数,查找特定的目标值,并记录搜索所用的时间。

2、二分搜索实验先对列表进行排序。

编写二分搜索函数。

同样生成随机数列表,查找目标值并记录时间。

3、广度优先搜索实验构建一个简单的图结构。

编写广度优先搜索函数。

设定起始节点和目标节点,进行搜索并记录时间。

与广度优先搜索类似,构建图结构。

编写深度优先搜索函数。

进行搜索并记录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线性搜索结果在不同规模的列表中,线性搜索的时间消耗随着列表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对于较小规模的列表,线性搜索的效率尚可,但对于大规模列表,其搜索时间明显较长。

2、二分搜索结果二分搜索在有序列表中的搜索效率极高,其时间消耗增长速度远低于线性搜索。

即使对于大规模的有序列表,二分搜索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目标值。

3、广度优先搜索结果广度优先搜索能够有效地遍历图结构,并找到最短路径(如果存在)。

最新实验报告_实验四

最新实验报告_实验四

最新实验报告_实验四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特定条件下物质的热传导性能,并验证傅里叶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物质热传导率,加深对热传导现象的理解。

实验原理:热传导是热能通过物质内部分子振动和自由电子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根据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q = -kAΔT/Δx,其中q是热流量,k是热传导率,A是传热面积,ΔT是温度差,Δx是传热距离。

实验设备:1. 恒温水浴2. 热传导率测量仪3. 标准样品(如铜、铝块)4. 温度传感器5. 保温材料6.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确保所有设备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 将标准样品放置在测量仪中央,确保样品与测量仪接触良好。

3. 使用恒温水浴设定两个不同的温度,分别作为实验的高温端和低温端。

4. 将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样品的两端,以便准确测量温度差。

5. 开始实验,记录不同时间间隔的温度数据。

6. 根据温度数据和傅里叶定律计算热传导率。

7. 改变温度梯度,重复步骤5和6,获得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热传导率。

8. 使用数据采集系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梯度与热传导率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加,热传导率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与其内部结构和分子振动特性有关。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傅里叶定律在描述热传导现象时的有效性,并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进行测定,进一步理解了影响热传导性能的因素。

实验结果对于材料科学和热能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预防医学第七版实习四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第七版实习四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第七版实习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环境卫生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实验时间:2021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XX大学环境卫生学实验室实验材料:1. 实验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内容。

2. 数据收集与分析软件:用于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3.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PH计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问卷,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收集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等数据。

2. 利用数据收集与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统计指标。

3. 采集环境样本,如水、土壤、空气等,进行质量检测,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4. 利用显微镜等实验仪器,观察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评估环境质量。

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出改进措施。

6. 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对实验问卷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实验对象中,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男性占60%,女性占40%。

大部分实验对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但部分实验对象存在一些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 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水质、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部分样本中微生物含量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3. 通过对环境样本的观察,我们发现微生物种类繁多,部分污染物超出国家标准,说明环境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4.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健康状况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调查和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发现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为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环境质量,同时注重个体生活习惯的培养,降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实验报告4

实验报告4

实验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理解循环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循环结构相关语句的含义、格式及使用3、学会循环的应用及控制,包括:①掌握使用循环输入多个数据的方法②掌握在多个数据中有选择地输出数据的方法③掌握在多个数据中对某种数据进行计数的方法④掌握求多个数据中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⑤掌握使用break、continue语句终止循环4、掌握循环的嵌套二、知识要点1、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的概念2、三种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执行过程3、理解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中“条件表达式”之不同含义4、二重循环的执行过程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完成)1、循环变量的主要用途是:2、用循环求多个数的和之前,先要把和的初始值赋为:3、用循环求多个数的乘积之前,先要把乘积的初始值赋为:4、字符变量能否作为循环变量?5、循环过程中,如果循环条件成立,但需要结束循环,可采用什么办法?6、什么叫循环的嵌套?四、实验内容(要求提供:①算法描述或流程图②源程序)1. 编程,利用循环计算以下表达式的值:(5+52)*(4+42)*(3+32)*(2+22)*(1+12)*(1/2+1/3+1/4+1/5)(for循环)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t main(){int a;double sum=1,sum1=0;for(a=1;a<=5;a++)sum=sum*(a+a*a);printf("结果为%lf\n",sum);for(a=2;a<=5;a++)sum1=sum1+(1.0/a);printf("%lf\n",sum1);printf("结果为%lf\n",sum*sum1);return 0;}2. 编程,从键盘输入若干个整数,当输入0时,输入停止。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优秀4篇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优秀4篇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优秀4篇实验四霍尔效应篇一实验原理1.液晶光开关的工作原理液晶的种类很多,仅以常用的TN(扭曲向列)型液晶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TN型光开关的结构: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夹有正性向列相液晶,液晶分子的形状如同火柴一样,为棍状。

棍的长度在十几埃(1埃=10-10米),直径为4~6埃,液晶层厚度一般为5-8微米。

玻璃板的内表面涂有透明电极,电极的表面预先作了定向处理(可用软绒布朝一个方向摩擦,也可在电极表面涂取向剂),这样,液晶分子在透明电极表面就会躺倒在摩擦所形成的微沟槽里;电极表面的液晶分子按一定方向排列,且上下电极上的定向方向相互垂直。

上下电极之间的那些液晶分子因范德瓦尔斯力的作用,趋向于平行排列。

然而由于上下电极上液晶的定向方向相互垂直,所以从俯视方向看,液晶分子的排列从上电极的沿-45度方向排列逐步地、均匀地扭曲到下电极的沿+45度方向排列,整个扭曲了90度。

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上述均匀扭曲排列起来的结构具有光波导的性质,即偏振光从上电极表面透过扭曲排列起来的液晶传播到下电极表面时,偏振方向会旋转90度。

取两张偏振片贴在玻璃的两面,P1的透光轴与上电极的定向方向相同,P2的透光轴与下电极的定向方向相同,于是P1和P2的透光轴相互正交。

在未加驱动电压的情况下,来自光源的'自然光经过偏振片P1后只剩下平行于透光轴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到达输出面时,其偏振面旋转了90°。

这时光的偏振面与P2的透光轴平行,因而有光通过。

在施加足够电压情况下(一般为1~2伏),在静电场的作用下,除了基片附近的液晶分子被基片“锚定”以外,其他液晶分子趋于平行于电场方向排列。

于是原来的扭曲结构被破坏,成了均匀结构。

从P1透射出来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在液晶中传播时不再旋转,保持原来的偏振方向到达下电极。

这时光的偏振方向与P2正交,因而光被关断。

由于上述光开关在没有电场的情况下让光透过,加上电场的时候光被关断,因此叫做常通型光开关,又叫做常白模式。

电子电路实验四 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实验四 实验报告

实验四波形发生电路实验报告一、理论计算1.正弦振荡电路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为±12V。

分析图1电路的工作原理,根据图中的元件参数,计算符合振荡条件的Rw值以及振荡频率f0。

该正弦振荡电路采用RC串并联选频网络,选频网络的示意图如下: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足够低时,,超前,且当频率趋近于零时,相位超前趋近于+90°;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足够高时,,滞后,且当频率趋近于无穷大时,相位滞后趋近于-90°。

因此,当信号频率从零逐渐变化到无穷大时,的相位将从+90°逐渐变化到-90°,故必定存在一个频率f0,当f= f0时,与同相。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反馈系数整理可得令,则代入上式,得出当f=f0时,,由正弦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知,。

对于图1的正弦振荡电路,有将R3、R4代入上式,令之大于3,得Rw>10kΩ。

将R1=R2=16kΩ、C1=C2=0.01μF代入f0式,得f0=994.7Hz。

2.多谐振荡电路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深入分析图2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画出Vo1、Vo2的波形,推导Vo1、Vo2波形的周期(频率)和幅度的计算公式。

再按图2中给出的元件参数计算Vo1、Vo2波形的周期(频率)、幅度,以备与实验实测值进行比较。

该电路为三角波发生电路,原理图如下:虚线左边为滞回电路,故Vo1为方波。

根据叠加原理,集成运放A1同相输入端的电位令,则阈值电压对于虚线右边的积分电路,其输入电压不是+U Z,就是-U Z,故积分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波形为三角波。

设输出电压的初始值为-U T,终了值为+U T,则可解得T为矩形波、三角波共同的周期。

矩形波的幅度的理论值即为UZ,等于6V;将实验电路图中的各个参数代入各式,得UT=0.5*6=3V,故三角波的幅度理论值为3V,矩形波、三角波的周期 。

3.锯齿波发生电路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原理图见仿真实验电路图。

设二极管导通时的等效电阻可忽略不计,当u o1=+U Z时,D3导通,D4截止,输出电压的表达式为uo随时间线性下降。

实验四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四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四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四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报告是一份详细的文档,用于描述实验四比例求和运算电路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它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说明、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性评价等内容。

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探究实验四中比例求和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来检验电路的正确性。

2.原理说明:比例求和运算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输入电压V1和V2乘以系数K1和K2(K1+K2=1),然后将两个乘积相加得到输出电压Vout,即: Vout=K1 * V1 + K2 * V2。

3.实验步骤:(1)首先,按照电路图将所有元件依次装上电路板,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正确接线。

(2)确认安装正确后,按照电路图将V1和V2先后依次调节至0.6V和1.4V,观察比例求和电路的输出电压Vout。

(3)将V1和V2先后依次调节至0.8V和1.2V,观察比例求和电路的输出电压Vout。

4.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来看,当V1=0.6V,
V2=1.4V时,Vout=1.0V;当V1=0.8V,V2=1.2V时,
Vout=1.0V,说明电路电压求和运算正确。

5.结论性评价:本次实验成功地验证了比例求和运算电路的正确性,提高了对电路的深入理解。

实验四 测量不确定度 误差实验4实验报告 徐江涛

实验四 测量不确定度   误差实验4实验报告 徐江涛

实验四 测量不确定度一、 实验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评定测量结果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掌握测量不确定的基本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以及评定和表示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步骤。

二、实验原理(1)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变化的不肯定,是表征被测量的真值在某个量值范围的一个估计,是测量结果含有的一个参数,用以表示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2)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 类评定:用统计法评定,其标准不确定度u 等同于由系列观测值获得的标准差σ,即u=σ。

B 类评定:不用统计法评定,而是基于其他方法估计概率分布或分布假设来评定标准差并得到标准不确定度。

(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形成了若干个不确定度分量时,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用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所得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表示。

在间接测量中,被测量Y 的估计值y 是由N 个其他量的测得值x1、x2……x n 的函数求得,即1,2,...,()n y f x x x =且各直接测的值x i 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为u xi ,它对被测量值影响的传递系数为/if x ∂∂则由x i 引起被测量y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i xi if u u x ∂=∂而测量结果y 的不确定度u y 应是所有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来表征,计算公式为c u =ρij 为任意两个直接测量值x i 与x j 的相关系数。

若x i 、x j 的不确定度相互独立,即ρij =0,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可表示为c u =当ij ρ=1,且i fx ∂∂、j f x ∂∂同号,或ij ρ=-1,且ifx ∂∂、j f x ∂∂异号,则合成标准不确定计算公式可表示为1Nc xi i ifu u x =∂=∂∑若引起不确定度分量的各种因素与测量结果没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则应根据具体情况按A 类或B类评定方法来确定各不确定度分量u i的值,然后按照上述不确定度合成方法求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4)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步骤①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列出对测量结果影响显著的不确定度分量;②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并给出其数值u i和自由度νi;③分析所有不确定度分量的相关性,确定各相关系数ρij;④求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及自由度ν;⑤若需要给出伸展不确定度,则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乘以包含因子k,得伸展不确定度U=ku c;⑥给出不确定度的最后报告,以规定的方式报告被测量的估计值y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或伸展不确定度U,并说明它们的细节。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四捺印活体手印样本一、实验项目名称捺印活体手印样本二、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三、实验目的与要求(一)明确捺印手印样本的种类、要求和作用(二)掌握捺印手印样本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三)为分析指纹系统和花纹类型、识别手印特征提供样本四、实验原理捺印手印是以油墨作为媒介,使用一定的方法将油墨均匀涂染于手纹表面,在一定的动作条件下,将手纹形象地反映到一定规格的卡片纸上,从而获得手印样本。

五、实验环境痕迹检验实验室六、实验过程两人一组,互为捺印人和被捺印人,互相捺取对方的手印样本。

(一)捺印准备(二)三面捺印三面捺印——通过滚动手指,将手指正面、左面和右面的乳突纹线都完全印出。

(三)平面捺印七、实验总结(供参考)(1)被捺印人手要清洁。

(2)油墨要调均匀,不宜过厚过薄。

油墨沾取过一次后要重新滚铺油墨,不能重复沾取油墨。

(3)沾取油墨和捺印时用力要均匀,中途不可移动、停顿、重复或倒退,要一次完成。

(4)捺印次序必须按卡片定位进行。

(5)填写被捺印人姓名、性别、年龄、身高等情况。

实验五粉末显现手印一、实验项目名称(一)普通粉末显现无色汗液手印(二)磁性粉末显现无色汗液手印二、实验类型创新型实验三、实验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常用粉末的种类、性能和适用范围(二)掌握粉末显现无色手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四、实验原理粉末显现潜手印是利用粉末与无色汗液手印之间的亲和力,将粉末附着在无色汗液手印上。

五、实验环境痕迹检验实验室六、实验过程(一)制作手印实验样本(二)运用蘸粉刷显法显现用软毛刷尖部蘸上一定量的粉未,沿着垂直物面从下向上直接扫动,发现手印纹线后,弹掉毛刷上的粉末,然后顺着纹线的流向刷显至纹线清晰为止。

此法适用于垂直物体上的手印显现。

此法适用于垂直物体上的手印显现。

(三)运用撒粉刷显法显现是用软毛刷尖部蘸上少量粉末,轻轻弹击刷柄,使粉末徐徐降落于物面上,待均匀地铺上一薄层时,再用毛刷尖部在物面轻轻扫动,发现手印纹线后,弹掉毛刷上的粉末,然后顺着纹线的流向刷显至纹线清晰为止。

实验四中断系统实验报告格式(PDF)

实验四中断系统实验报告格式(PDF)

实验四中断系统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中断系统的结构;2.掌握单片机的5个中断源、中断过程及中断源编号;3.掌握C51中断服务函数的编写。

二、实验设备PC机(含Proteus和Keil软件)三、实验原理中断是一个过程,当CPU在处理某件事情时,外部又发生了另一紧急事件,请求CPU 暂停当前的工作而去迅速处理该紧急事件。

处理结束后,再回到原来被中断的地方,继续原来的工作。

引起中断的原因或发出中断请求的来源,称为中断源。

MCS-51单片机有5个中断源,分为2个中断优先级,每个中断源的优先级都可以由软件来设定,可实现两级中断嵌套。

5个中断源分别是:1.外部中断请求源:即外部中断0和1,由外部引脚INT0(P3.2)/INT1(P3.3)引入。

2.内部中断请求源TF0/TF1:定时/计数器T0/T1的溢出中断标志。

3.内部中断请求源TI、RI:串行口发送、接收中断标志。

MCS-51单片机有4个与中断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中断允许寄存器IE、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TCON、SCON(TCON、SCON的相关位作中断源的标志位)。

在TCON中有四位是与外部中断有关的。

IT0/IT1:INT0/INT1触发方式控制位,可由软件进和置位和复位,IT0/IT1,INT0/INT1为低电平触发方式,IT0/IT1,INT0/INT1为负跳变触发方式。

IE0/IE1:INT0/INT1中断请求标志位。

当有外部的中断请求时,该就会置1(由硬件来完成),在CPU 响应中断后,由硬件将IE0/IE1清0。

四、实验内容1.编程实现:8个LED一直熄灭,每按一次按键,LED闪烁6次。

2.编程实现:8个LED一直闪烁,每按一次按键,8个LED流水一次。

3.编程实现:按一次单脉冲,8个LED闪烁;再按一次按键,8个LED流水;以此循环往复。

硬件连接:外设单片机引脚8个LED P1按键外部0中断P3.2五、实验结果1.画出单片机与8个LED、按键的连接电路原理图。

实验四 字符显示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四 字符显示实验 实验报告

字符显示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晶显示的基本原理2. 掌握如何通过单片机对LM016L显示模块的控制二、实验内容通过AT89C52单片机控制显示模块(液晶模块可以分别在上下显示两行不同的字符串)输出四段不同的字符,四段字符的显示通过四个外部的按钮控制。

按钮编号对应单片机接口显示的字符串显示效果1 P2.0 This is line12 P2.1 This is line23 P2.2 This is line34 P2.3 This is line4三、实验原理1. 通过P2口实现响应外部按钮控制原理:控制按钮的两端,其中一段连接单片机的P2口,另一端接地。

当按钮没有被按下时,按钮连接单片机一端相当于悬空(即高电平);当按钮被按下时,P2口相当于直接接地(即低电平),由此,可以通过判断P2的高低电平来判断某个按钮是否按下,继而实现对外部按钮的相应。

2. LM016L显示模块的初始化指令:①清屏指令:01H②显示模式设置:38H(设置为16x2显示,5x7点阵,8位数据接口)③0 0 0 0 1 D C BD:显示开关(1;B:光标是否闪烁(1有效)0 0 0 0 0 1 N SN:如果N为1S=1,N=1时,写入字符后整屏左移;S=0时,写入一个字符后整屏不移动。

3. LM016L的寄存器选择:通过RS,RW两个寄存器的选择位,控制数据写入或者读取的寄存器。

RS RW 操作说明0 0 写操作指令(写入指令寄存器)0 1 读取busy Flag和位址计数器1 0 写字型(写入数据寄存器)1 1 从数据寄存器读取数据四、实验过程1. 连接好单片机及其外围设备的连线2. 汇编程序RS EQU P2.5 MOV R2, ARW EQU P2.6 CALL WriteConE EQU P2.7 MOV R1, #00HORG 0000H Loop1: MOV A, R1LJMP Init MOVC A, @A+DPTRORG 0100H MOV R2, A Init: MOV R2, #01H CALL WriteDat CALL WriteCon INC R1MOV R2, #38H CJNE A, #00H, Loop1CALL WriteCon RETMOV R2, #0FH WriteCon: MOV P0, R2CALL WriteCon CLR RSMOV R2, #06H CLR RWCALL WriteCon CLR EMOV R2, #80H CALL DelayCALL WriteCon SETB EKey: JNB P2.0, Line1 RETJNB P2.1, Line2 WriteDat: MOV P0, R2JNB P2.2, Line3 SETB RSJNB P2.3, Line4 CLR RWLJMP Key CLR E Line1: CALL ClrLine1 CALL DelayMOV R3, #80H SETB EMOV DPTR, #String1 RETCALL WriteLin WriteDatS: MOV P0, R2LJMP Key SETB RS Line2: CALL ClrLine2 CLR RWMOV R3, #0C0H CLR EMOV DPTR, #String2 CALL DelaySCALL WriteLin SETB ELJMP Key RETLine3: CALL ClrLine1 ClrLine2: MOV R2, #0C0H MOV R3, #80H CALL WriteConMOV DPTR, #String3 CALL ClrProCALL WriteLin RETLJMP Key ClrLine1: MOV R2, #80H Line4: CALL ClrLine2 CALL WriteCon MOV R3, #0C0H CALL ClrProMOV DPTR, #String4 RETCALL WriteLin ClrPro: MOV R0, #20LJMP Key ClrLoop: MOV R2, #00H WriteLin: MOV A, R3 CALL WriteDatSDJNZ R0, ClrLoopRET DelayS: MOV R1, #0FHDelay: MOV R3, #0FFH DJNZ R1, $Loop: MOV R2, #0FFH RETDJNZ R2, $ String1: DB “this is line1”, 00HDJNZ R3, Loop String2: DB “this is line2”, 00HRET String3: DB “this is line3”, 00H DelayS: MOV R1, #0FH String4: DB “this is line4”, 00H DJNZ R1, $ ENDRET五、实验结果单片机在启动过程中,会将LCD显示模块进行初始化操作,初始化结束以后,LCD的光标会在第一行的最左边闪烁。

实验四汽油机速度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四汽油机速度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四汽油机速度特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实验汽油机的抽象信号与实际转速之间的关系,确定汽油机的马达速度特性以及其传动特性,并进行汽油机控制的相关性能参数的测试。

1.动态特性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汽油机装置和测量设备,确定其动态响应特性。

汽油机的动态响应特性主要涉及其时间响应特性、调速器特性、启动特性和速度响应特性等几个方面的特性。

(1)时间响应特性:汽油机在负载发生变化时,转速的变化过程,就是汽油机的时间响应特性。

(2)调速器特性:汽油机的调速器特性涉及调速器对汽油机转速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等特性。

(3)启动特性:汽油机启动后,从低速到高速所需时间以及转速的变化范围,是汽油机的启动特性。

汽油机的静态响应特性主要指在平衡负载条件下,汽油机即时功率特性、调节率、高速特性等方面的特性。

(2)调节率:汽油机在同一负载条件下,不同抽出给定转速下的抽出功率变化,就是汽油机的调节率特性。

(3)高速特性:汽油机的高速特性主要涉及其在抽出高速时,出口压力、最大转速及稳定能力等特性。

三、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到的装置主要有汽油机调试台、测速仪、调节器和量具等。

1.汽油机实验台:汽油机实验台是汽油机实验装置的主要组件,可以实现汽油机实验所需要的测试及控制功能,可以实时观察汽油机的运行状态。

2.测速仪:测速仪是测量汽油机转速时,必不可少的测量装置。

可以准确测量出汽油机转速信息。

3.调节器:调节器是对汽油机抽出销的操作设备,可以实现汽油机的调节、启动等功能。

4.量具:全套量具可以测量并控制汽油机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信息。

四、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检查汽油机和实验设备安装是否正确,接线是否准确,以确保实验安全进行;2.调试设备:完成各项参数的设置,以确保各系统运转可靠;3.确定实验模式:完成设备的调试后,确定实验模式并下达实验指令;4.记录参数:进行实验后,根据测得的数据,记录汽油机的各项参数;5.绘制曲线图:根据测得的参数,绘制汽油机的动态速度特性曲线图;7.实验结论:根据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四 队列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四 队列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实验报告

入队:Status EnQueue (LinkQueue &Q, QElemType e){ // 插入元素e为Q的新队尾元素p = (QueuePtr) malloc (sizeof (QNode)); //生成新结点if (!p) exit (OVERFLOW); //存储分配失败p->data = e; p->next = NULL; //插入队尾Q.rear->next = p;Q.rear = p; //修改队尾指针指向队尾return OK;}出队:Status DeQueue (LinkQueue &Q, QElemType &e){ // 若队列不空,则删除Q的队头元素,用e 返回其值if (Q.front == Q.rear) return ERROR; //判空p = Q.front->next; e = p->data; //用e返回队头元素值Q.front->next = p->next; //修改头指针始终指向队首元素if (Q.rear == p) Q.rear = Q.front; //特殊情况处理空队free (p); //释放队首结点return OK;}代码一:#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 qnode{ElemType data;struct qnode *next;} QNode;typedef struct{QNode *front;QNode *rear;} LiQueue;void InitQueue(LiQueue *&q);void DestroyQueue(LiQueue *&q);bool QueueEmpty(LiQueue *q);void enQueue(LiQueue *&q, ElemType e);bool deQueue(LiQueue *&q, ElemType &e);void InitQueue(LiQueue *&q)//初始化队列{q = (LiQueue *)malloc(sizeof(LiQueue));q->front = q->rear = NULL;}void DestroyQueue(LiQueue *&q)//销毁队列{QNode *p = q->front, *r;//p指向队头数据节点if (p != NULL)//释放数据节点占用空间{r = p->next;while (r != NULL){free(p);p = r; r = p->next;}}free(p);free(q);//释放链队节点占用空间}bool QueueEmpty(LiQueue *q)//判断队列是否为空{return(q->rear == NULL);}void enQueue(LiQueue *&q, ElemType e)//进队{QNode *p;p = (QNode *)malloc(sizeof(QNode));p->data = e;p->next = NULL;if (q->rear == NULL)//若链队为空,则新节点是队首节点又是队尾节点q->front = q->rear = p;else{q->rear->next = p;//将*p节点链到队尾,并将rear指向它q->rear = p;}}bool deQueue(LiQueue *&q, ElemType &e)//出队{QNode *t;if (q->rear == NULL)//队列为空return false;t = q->front;//t指向第一个数据节点if (q->front == q->rear) //队列中只有一个节点时q->front = q->rear = NULL;else//队列中有多个节点时q->front = q->front->next;e = t->data;free(t);return true;}void main(){ElemType e;LiQueue *q;printf("链队的基本运算如下:\n");printf(" (1)初始化链队q\n");InitQueue(q);printf(" (2)依次进链队元素a,b,c\n");enQueue(q, 'a');enQueue(q, 'b');enQueue(q, 'c');printf(" (3)链队为%s\n", (QueueEmpty(q) ? "空" : "非空"));if (deQueue(q, e) == 0)printf("\t提示:队空,不能出队\n");elseprintf(" (4)出队一个元素%c\n", e);printf(" (5)依次进链队元素d,e,f\n");enQueue(q, 'd');enQueue(q, 'e');enQueue(q, 'f');printf(" (6)出链队序列:");while (!QueueEmpty(q)){deQueue(q, e);printf("%c ", e);}printf("\n");printf(" (7)释放链队\n");DestroyQueue(q);}代码二:#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typedef struct qnode{int data;struct qnode *next;} QNode;//链队节点类型typedef struct{QNode *front, *rear;} QuType;//链队类型void Destroyqueue(QuType *&qu)//释放链队{QNode *p, *q;p = qu->front;if (p != NULL)//若链队不空{q = p->next;while (q != NULL)//释放队中所有的节点{free(p);p = q;q = q->next;}free(p);}free(qu);//释放链队节点}void SeeDoctor(){int sel, flag = 1, find, no;QuType *qu;QNode *p;qu = (QuType *)malloc(sizeof(QuType));//创建空队qu->front = qu->rear = NULL;while (flag == 1) //循环执行{printf("1:排队2:就诊3:查看排队4.不再排队,余下依次就诊5:下班请选择:");scanf("%d", &sel);switch (sel){case 1:printf(" >>输入病历号:");do{scanf("%d", &no);find = 0;p = qu->front;while (p != NULL && !find){if (p->data == no)find = 1;elsep = p->next;}if (find)printf(" >>输入的病历号重复,重新输入:");} while (find == 1);p = (QNode *)malloc(sizeof(QNode));//创建节点p->data = no; p->next = NULL;if (qu->rear == NULL)//第一个病人排队qu->front = qu->rear = p;else{qu->rear->next = p; qu->rear = p;//将*p节点入队}break;case 2:if (qu->front == NULL)//队空printf(" >>没有排队的病人!\n");else//队不空{p = qu->front;printf(" >>病人%d就诊\n", p->data);if (qu->rear == p)//只有一个病人排队的情况qu->front = qu->rear = NULL;elsequ->front = p->next;free(p);}break;case 3:if (qu->front == NULL) //队空printf(" >>没有排列的病人!\n");else //队不空{p = qu->front;printf(" >>排队病人:");while (p != NULL){printf("%d ", p->data);p = p->next;}printf("\n");}一:二:总结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链式存储队列的进队和出队等基本操作,通过这些基本操作,我对队列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正确理解队列问题及其使用。

实验四键盘扫描及显示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四键盘扫描及显示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四键盘扫描及显⽰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四键盘扫描及显⽰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要求1. 复习⾏列矩阵式键盘的⼯作原理及编程⽅法。

2. 复习七段数码管的显⽰原理。

3. 复习单⽚机控制数码管显⽰的⽅法。

⼆、实验设备1.PC 机⼀台2.TD-NMC+教学实验系统三、实验⽬的1. 进⼀步熟悉单⽚机仿真实验软件 Keil C51 调试硬件的⽅法。

2. 了解⾏列矩阵式键盘扫描与数码管显⽰的基本原理。

3. 熟悉获取⾏列矩阵式键盘按键值的算法。

4. 掌握数码管显⽰的编码⽅法。

5. 掌握数码管动态显⽰的编程⽅法。

四、实验内容根据TD-NMC+实验平台的单元电路,构建⼀个硬件系统,并编写实验程序实现如下功能:1.扫描键盘输⼊,并将扫描结果送数码管显⽰。

2.键盘采⽤ 4×4 键盘,每个数码管显⽰值可为 0~F 共 16 个数。

实验具体内容如下:将键盘进⾏编号,记作 0~F,当按下其中⼀个按键时,将该按键对应的编号在⼀个数码管上显⽰出来,当再按下⼀个按键时,便将这个按键的编号在下⼀个数码管上显⽰出来,数码管上可以显⽰最近 4 次按下的按键编号。

五、实验单元电路及连线矩阵键盘及数码管显⽰单元图1 键盘及数码管单元电路实验连线图2实验连线图六、实验说明1. 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个按键开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地接通,在断开时也不会⼀下⼦断开。

因⽽在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均伴随有⼀连串的抖动。

抖动时间的长短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般为 5~10ms。

这是⼀个很重要的时间参数,在很多场合都要⽤到。

键抖动会引起⼀次按键被误读多次。

为了确保 CPU 对键的⼀次闭合仅做⼀次处理,必须去除键抖动。

在键闭合稳定时,读取键的状态,并且必须判别;在键释放稳定后,再作处理。

按键的抖动,可⽤硬件或软件两种⽅法消除。

2. 为了减少键盘与单⽚机接⼝时所占⽤ I/O 线的数⽬,在键数较多时,通常都将键盘排列成⾏列矩阵形式。

3. 从数码管显⽰⽅式看,数码管分为静态显⽰和动态显⽰两种⽅式。

实验四---分析天平称量练习-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四---分析天平称量练习-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教案实验四分析天平称量练习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2. 练习并熟练掌握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和常用称量方法。

3 .培养准确,整齐,简明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

二、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表面皿;称量瓶;纸条;烧杯等。

三、实验原理(一)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一般有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三种。

1.接称量法(又称直接法)该法一般用于称量某一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的固体(如坩锅、金属、矿石等)准确质量。

称量时,将被称量物直接放入分析天平中,称出其准确质量。

2.定质量称量法该法一般用于称取某一固定质量的试样(一般为液体或固体的极细粉末,且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

称量时先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干净且干燥的器皿(一般为烧杯、坩锅、表面皿等)的准确质量,再将分析天平增加固定质量的砝码后,往天平的器皿中加入略少于固定质量的试样,再轻轻震动药匙使试样慢慢撒入器皿中,直至其达应称质量的平衡点为止。

3.递减称量法(又称差减法)该法多用于称取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的物质。

要求称取物的质量不是一个固定质量,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范围既可。

称量时首先在托盘天平上称出称量瓶的质量,在将适量的试样装入称量瓶中在托盘天平上称出其质量,然后放入分析天平中称出其准确质量m1。

取出称量瓶,移至小烧杯或锥形瓶上方,将称量瓶倾斜,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中(图4)。

当倾出的试样已接近所需要的质量中,慢慢地将瓶竖起,再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黏在瓶口的试样落在称量瓶中,然后盖好瓶盖将称量瓶放回天平盘上,称出其质量。

如果这时倾出的试样质量不足,则继续按上法倾出,直至合适为止,称得其质量m2,如此继续进行,可称取多份试样。

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倾出的试样质量。

第一份试样质量=m1-m2第二份试样质量=m2-m3……注意:①不管是用哪一种称量方法,都不许用手直接拿称量瓶或试样,可用一干净纸条或塑料薄膜等套住拿取,取放称量瓶瓶盖也要用小纸片垫着拿取(图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3指令译码
IR中的操作码和两个操作数的内存地址分别是什么?(请分别用用六位二进制数和四位十六进制表示)
000001 0001
操作数1:110100 0034
操作数2:110110 0036
译码在哪里进行?并通过哪组总线把该操作传递给RAM?
CU控制器
CB
步骤4取数据
CPU通过哪组总线传送地址?RAM将这个地址存放在哪里?
000A
指令编码指令寄存器
PC被访问后其中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PC中的指令编码自动加一
因为这一指令执行完要执行下一次指令
RAM将MDR中的数据通过哪条总线传送给力CPU?
DBCPU将RAM传来来自指令存放在哪里?指令寄存器IR
IR中存放的指令二进制编码是什么?
0001 1101 0011 0110
实验
实验名称:
学号:姓名:班级: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表4-1一条指令执行过程记录表
步骤1用户指定两个加数
加数1,加数2
12
PC中存储的指令地址
00000000 00001011
RAM中对应指令地址中的指令编码
00011101 00110110
RAM中加数一的编码与内存地址
0000000000000001 0034
AB
地址存储器
RAM把第一个操作数存放在哪个寄存器上,通过哪组总线传送给CPU?
数据寄存器
DB
CPU把取到的第一个操作数存放在哪里?
GR
步骤5加法计算
CPU把两个加数放入哪里进行加法运算?
ALU计算器
当两个加数相加结束后,CPU把相加结果存放在哪里?
加数一所在的通用寄存器中
RAM中加数二的编码与内存地址
0000000000000010 0036
步骤2取指令
CPU使用哪根总线将PC中的内存地址送至RAM?
AB
RAM将CPU传来的指令地址存储在哪里?
地址存储器
MAR中存放的是什么?具体的二进制编码是什么?
指令编码
00011101 00110110
MAR中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内存地址是什么?该内存地址中存放了什么数据?该数据放在哪个寄存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