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观察报告一
小学生个案调查报告(精选5篇)
![小学生个案调查报告(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40fc2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9.png)
小学生个案调查报告〔精选5篇〕小学生个案调查报告〔精选5篇〕小学生个案调查报告篇1调查目的:理解小学生关于识兴趣、才能的现状,并能针对这种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步学生的识兴趣和程度。
调查方法对一、二年级学生进展小学生识兴趣、习惯和才能等方面调查问卷。
调查施行〔一〕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识的根本态度。
从动机、兴趣、技能等多个方面理解小学生对待识的根本态度和才能掌握状况。
〔2〕形成这种态度和才能的原因。
根据调查反映情况进展研究、考虑、分析^p ,找出形成种种态度的原因。
〔3〕对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小结调查及分析^p 状况,并根据此提出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消除学生不认真的态度,进步才能。
〔二〕调查对象:一、二年级学生〔三〕调查时间:xx.5.6——xx.5.10〔三〕调查方式:采用问卷、座谈、听课、看作业。
调查中,发放、回收问卷80份,阅读教学作业50余本,听识课6节,就不同对象召开座谈会3次。
根本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及分析^p一、学生对待识的态度。
表现一:消极、厌恶的态度。
问卷显示,讨厌识的约68%。
表现二:积极、喜欢的态度。
问卷显示,愿意主动识的约21%。
表现三:无所谓的态度。
问卷显示,为识而识的约11%。
通过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一年级学生识的兴趣比拟浓重,也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自主识,且形式多种多样。
二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就比拟被动,为了识而识,兴趣明显下降,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厌恶的情绪。
在一年级预习课文时,能积极主动的预习生,方法多样,识记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到了二年级由于识兴趣下降,识方法越来越单一,识才能也随之下降。
相对于一年级时,识量有所降低。
表现为:类型识兴趣、方法所占比率自主识型能自主运用多种方法5%天天雷同型每天采用一样的方法35%照猫画虎型仿照其他同学的完成36%随意编造型不查典,进展胡编乱造24%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中为完成作业而完成占得比率较大,根本已经处于被动的识状态。
综上所是述,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创新意识是小学生的主要表现。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33be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8.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一.个案简介张某某,男性,5岁,由青年心理学家邀请参加一项有关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
来访前,张某某一直生活在家里,直到去年初他进入该区的一所幼儿园。
他的母亲在他报名该幼儿园时,做了一些观察记录表示,自从张某某进入幼儿园后,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叫嚣。
二.个案观察1. 张某某在幼儿园期间的攻击性行为张某某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叫嚣等。
下午托管时,他有时会攻击其他孩子,肢体接触或叫骂他们。
他喜欢使用比较大的力量来凌虐别的孩子,例如拉住他们的头发,抓取或扔东西,等等。
另外,他也会开玩笑,但是他的玩笑会引起老师和其他孩子的不悦,因为他的玩笑是随意而且伤害他人的。
2. 动机从对张某某的观察中,可以发现他的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动机,如抢夺某个孩子的游戏、在玩耍时不受自己想要的注意等。
有时,他也会因感到沮丧或被排挤而发作。
而且,有些时候,他的行为的发生似乎没有特定的原因可以指出。
三.干预建议1. 调整张某某的心态要改变张某某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首先调整他的心态。
必须使他了解攻击性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并引导他学习它也是不友好的。
此外,要让他明白攻击行为是错误的,他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行为,也要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更加自信。
2. 教导张某某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张某某感到愤怒或沮丧时,应立即予以引导,教他开口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需求,以及拒绝时如何更新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教育,张某某可以明白一些情绪管理技巧,以及如何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更加温柔应对他人,也为他之后的社交交往做好准备。
四.结论对张某某的观察表明,他出现攻击性行为归因于心理因素,如自我价值感低沉、情绪不稳定以及无法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为解决张某某的问题,应该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如调整心态、加强情绪管理等,以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沟通习惯和行为,从而实现他的社交能力的正常发展。
教育学生个案报告
![教育学生个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4b2e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1.png)
教育学生个案报告
一、个案描述
本次报告的个案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明(化名),男,家庭独生子,父母对他期望值较高。
小明平时成绩较好,但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精神上的问题,如情绪低落、焦虑、拒绝与同学交往等。
二、个案分析
1.家庭背景:小明的父母对他要求较高,对成绩和表现要求较多,这加重了小明的心理负担,使其出现了情绪问题。
建议家长应该和孩子多沟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爱好,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
2.学习环境:小明有一个严格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这使得他对自己的表现要求比较高,难以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挫折。
建议学校和家长应该注重教育孩子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人际关系:小明的同学对他比较友好,但是他由于压力太大,无法与同学愉快地交往。
建议学校和家庭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人
际关系,增强孩子交往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三、解决方案
1.家庭环境调整: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自由时间,降低他的心理压力。
2.情绪调节:学校应该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化解
负面情绪,提升情绪稳定性。
3.交往能力培养:学校和家庭应该帮助小明提高交际能力,鼓
励他参加社交活动,增强友谊,让小明在愉快和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四、总结
本次个案报告与小明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调查分析和解决
方案的提出能够有效地帮助小明克服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康良好
的成长环境。
同时,在孩子们的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三篇精选)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三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7013f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d.png)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三篇精选)大班个案观察记录(篇1)观察对象基本信息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6岁班级:大班家庭背景:普通城市家庭,父母工作忙碌,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
性格特点:内向,不太善于表达自己,但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观察时间与地点时间:2023年5月10日,上午9:00-11:00地点:幼儿园大班活动室观察目标与假设目标:了解小明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及其与同伴的互动情况。
假设:小明可能因为性格内向,在集体活动中参与度不高,难以与同伴建立有效的沟通。
观察方法与工具方法:采用参与式观察和记录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小明在活动中的表现。
工具:观察记录表、录音笔、摄像机观察过程记录在活动开始阶段,小明显得比较拘谨,不太愿意与同伴交流。
但在绘画环节,他逐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认真创作。
此时,有几个小朋友主动靠近他,试图与他交流,但他似乎不太擅长回应。
老师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主动走过去与小明交流,鼓励他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明逐渐放开了自己,开始与同伴分享绘画技巧和经验。
观察结果与发现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明在绘画环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尽管有小朋友主动与他互动,但他似乎不太擅长回应。
然而,在老师的引导下,他逐渐放开了自己,开始与同伴交流。
观察分析与解读从观察结果来看,小明的内向性格可能导致了他在与同伴交流方面的困难。
然而,他在绘画方面的兴趣成为了与同伴建立联系的桥梁。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逐渐克服了内心的障碍,开始与同伴互动。
这说明,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以此作为与同伴建立联系的突破口。
观察建议与措施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老师应多关注小明的表现,鼓励他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高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在绘画环节,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同伴一起创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个案观察记录大班范例(精选10篇)
![个案观察记录大班范例(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7e88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1.png)
个案观察记录大班范例(精选10篇)大班个案观察记录:篇一幼儿基本情况:凡凡是我班的调皮大王之一,但是比较害怕老师,一看到老师看着他马上缩着脖子假装很乖的样子。
只要老师一转身马上又恢复原状,和其他同伴追逐、打闹,有时整个教室只听见他那尖尖的嗓门,如果哪个小朋友被欺负了或者哭鼻子了一定是凡凡第一个跑来告状。
观察与记录:吃完饭快要走近教室门口时,在走廊里我就听见了凡凡在盥洗室里用他那特有的尖嗓门跟谁在争执着什么,走近一听,原来是为了一块肥皂跟涛涛在抢夺呢。
看到我走进盥洗室,凡凡顿时没了声响,而胆小的涛涛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一边口吃地解释一边用手比划着:“眭、眭、眭老…老师,凡凡他、他不给我、我洗手的肥皂。
”凡凡也不甘落后,马上大声辩解:“他一直在手上搓,肥皂都快没了。
我是想让他别把肥皂都用光的。
”理性分析:幼儿都喜欢玩水,洗手时乘机玩水是幼儿园小朋友特有的一种现象。
因此,一有机会孩子们就会在盥洗室洗手玩水。
饭后一般只有一个老师在教室里,因此既要关注没吃完的孩子又要关注已经吃完的孩子,就显得有点顾此失彼。
根据大班孩子比较懂道理的年龄特点,我经常会安排他们一批一批的进入盥洗室。
但进盥洗室进行饭后漱口和擦嘴一系列入厕活动就关注不到,如果统一安排孩子们进行盥洗室活动就会造成拥挤,缺乏合理性,这就成为餐后管理的一个盲区。
凡凡和涛涛在教师的管理盲区活动,发生争抢肥皂也就不足为奇,因为凡凡一向喜欢多管闲事,爱打小报告,看到涛涛洗手时用肥皂搓个没完没了心里就很不舒服,而涛涛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家中的影响下比较讲卫生,洗手一定要洗干净才罢休,因此就发生了争抢肥皂的事件。
我先安抚了涛涛,然后让凡凡告诉涛涛为什么不能一直拿着肥皂搓(在洗手活动中老师已经教育过孩子),涛涛听完后一边擦眼泪一边说:“我知道了。
”看着凡凡一副小大人似地样子,我问道:“那你刚才有没有这样告诉涛涛呢?”“没有。
”凡凡的声音马上低下了八度,看到他一副知道错了的样子,我告诫他遇到事情要先用友好的语言来跟同伴交流,实在不行就应该找老师,不能跟别人发生冲突。
幼儿实习生个案观察报告
![幼儿实习生个案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b38d9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8.png)
幼儿实习生个案观察报告一、观察背景作为一名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于某幼儿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活动,注重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情况。
本文将以个案的形式,详细描述我所观察到的一名幼儿(化名小明)的行为表现和发展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观察对象观察对象:小明(4岁)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他在幼儿园的表现较为出色,与老师和同学相处融洽。
但在某些方面,如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集中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三、观察内容1. 自主学习能力:小明在自主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能主动参与绘画、搭建等游戏。
但在完成任务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2. 社交能力:小明与同学相处融洽,善于分享玩具和零食。
但在团队活动中,有时会因为争抢玩具等原因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
3. 自我控制能力:小明在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有时会因为兴趣转移而擅自离开座位。
在排队、等待等环节,容易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4. 情感表达:小明情感丰富,能够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但在遇到挫折时,容易表现出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四、发展需求及教学建议1.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针对小明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问题,建议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等,提高他的注意力。
同时,引导小明学会自我提醒,如在纸上写下提醒自己的话,以帮助他集中注意力。
2. 培养社交能力:针对小明在团队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建议老师组织一些合作性较强的活动,如团队游戏、角色扮演等,引导他学会与同伴沟通、协作。
同时,教育小明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和谦让。
3. 加强情感教育:针对小明在遇到挫折时情绪波动较大的问题,建议老师多关注他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教育小明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如通过画画、聊天等方式释放负面情绪。
4.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小明在完成任务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问题,建议老师为他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学前教育个案观察报告
![学前教育个案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173b1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2.png)
学前教育个案观察报告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教育工作者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学习、行为和发展,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和发展支持。
本文通过对一位学前儿童的观察,深入了解其学习、行为和发展特点,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观察对象背景:本次观察对象为一名5岁的男孩,名为小明,就读于某学前教育机构的幼儿园大班。
小明的家庭环境温馨和睦,父母对他的教育重视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喜欢与他人交流和玩耍,参与课堂活动积极。
二、观察内容与方法:本次观察主要关注小明在学习、行为和发展方面的表现。
采用直接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进行观察。
观察重点包括小明的注意力集中度、社交行为、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1. 注意力集中度:小明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好的注意力集中度。
他能够专注于老师的讲解内容,认真听取并参与讨论。
在进行游戏和绘画等活动时,能够持续关注并完成任务。
这表明小明具有较好的注意力控制和学习兴趣。
2. 社交行为:小明在幼儿园中展现出较强的社交能力。
他能够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并能够与其他同学分享和合作。
小明还展现了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团体活动中能够给予他人帮助和指导。
3. 语言表达能力: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为出色。
他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够流利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问题。
在听取故事和参与角色扮演时,小明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语句结构,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4. 认知能力:小明的认知能力较为发达。
他具有较好的观察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小明能够迅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善于提出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方法。
小明还表现出较强的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绪管理:小明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他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努力寻找解决方法并不轻易放弃。
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小明能够有效地控制情绪并寻求帮助。
学前教育个案观察报告
![学前教育个案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a05f9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1.png)
学前教育个案观察报告一、报告背景本报告旨在对学前教育机构的个案观察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需求、教育环境的适宜性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观察对象为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儿童,以及他们所在的教育环境和教师互动情况。
二、观察方法1. 观察时间:本次观察分为多次进行,每次观察时长为2小时,确保覆盖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环节。
2. 观察工具:采用视频录像、现场笔记和访谈等方法,全面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3. 观察指标:依据《儿童发展评估标准》,从社交能力、情感表达、认知能力、语言发展和动作协调五个方面进行评估。
三、观察结果1. 社交能力:大部分儿童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其他儿童进行互动,但也有少数儿童表现出害羞或排斥参与集体活动的倾向。
2. 情感表达:儿童普遍能够用言语或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但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响应能力有待提高。
3. 认知能力:儿童对新事物表现出好奇心,能够通过游戏和探索活动进行基本的认知学习,但在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方面表现不一。
4. 语言发展:大部分儿童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但在词汇量、语法结构和叙事能力上存在差异。
5. 动作协调:儿童在粗大动作和细小动作方面表现良好,但部分儿童在精细动作控制上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四、教育建议1. 针对害羞或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的儿童,教师应提供更多的个别关注和鼓励,逐步引导他们融入集体。
2. 增强儿童的情感教育,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
3.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拼图、记忆游戏等,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4. 语言教育应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授,同时鼓励儿童进行故事创作和公共演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定期组织体育活动,如跳绳、手工制作等,以提高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五、结论通过本次个案观察,我们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和儿童的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建议教育机构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并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师实习手册个案观察报告
![幼师实习手册个案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17aa8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a.png)
标题:幼师实习手册个案观察报告摘要:本报告是针对我国某幼儿园一名实习幼师在实习期间对一名幼儿的观察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幼儿的个性、行为习惯、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信息,为实习幼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一、个案背景观察对象:小明(化名),男,5岁,幼儿园中班学生。
观察时间: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共计6周。
观察目的:深入了解小明的个性、行为习惯、学习特点,为实习幼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二、观察内容与分析1. 个性特点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
在集体活动中,他善于与同伴互动,分享玩具和零食。
但有时过于调皮,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引导。
2. 行为习惯小明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饮食规律。
但在课堂上,他有时会擅自离开座位,与同学玩耍,影响课堂秩序。
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管理。
3. 学习特点小明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尤其在绘画、手工方面表现突出。
在数学、语言等领域,他接受能力较快,但有时对复杂问题缺乏耐心。
教师应针对其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4. 情感需求小明对亲情和友情充满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心。
在情感交流方面,他表现敏感,容易受伤。
教师应关注其情感需求,多给予关爱和支持。
三、实习幼师指导建议1. 针对小明的个性特点,实习幼师应注重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他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注意力。
2. 在行为习惯方面,实习幼师应加强课堂管理,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引导小明遵守纪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实习幼师应注重个性化教学,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帮助他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4. 在情感交流方面,实习幼师应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多与他沟通,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建立自信。
四、总结通过对小明的观察和分析,实习幼师应根据其个性、行为习惯、学习特点和情感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全面发展小明的身心素质。
在实习期间,实习幼师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0篇】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c6c9c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f.png)
【导语】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的发展状况,⽽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
今天为您带来了幼⼉个案观察记录【10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幼⼉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上午的区域活中,源源选择了建构区⾥的⼤块积⽊。
源源从篮筐⾥找出拱型的积⽊,⼀个⼀个地像⼩⽕车⼀样排好队,然后在两个拱形中间放⼀长条积⽊,⼀座长长的桥建成了。
接着她想建房⼦了,在搭到第三层的时候,“房⼦”晃了⼀下,源源嘬起⼩嘴,马上⽤两只⼿护在“房⼦”的两边,还好,“房⼦”没有倒,源源松了⼀⼝⽓。
“休息”了⼀会⼉后,源源⼜开始接着往上搭了起来,在造到第四层的时候,房⼦倒了下来还把桥也压跨了。
“哎呀!”“真是太可惜了。
”“源源,房⼦倒了没关系,刚才你造到第⼏层了?”“第四层。
”源源⽆精打采地回答。
“不要紧的,说明你刚才造了三层楼,已经成功了,要不你再造⼀次,看看能不能造四层楼的房⼦?”“好的。
”这次,源源更加⼩⼼了,终于,源源⽤刚才的办法造好了四层楼的“房⼦”,创造了记录,源源⾼兴地喊:“戴⽼师,你看,我造了四层楼房⼦”“你可真厉害呀!”我真为源源的成功⽽⾼兴。
分析与说明: 在“房⼦”倒下来的时候,看着房思远失望的神情,我⼼⾥想房思远或许要泄⽓了,为了及时地“预防”,我介⼊了房思远的活动,我先告诉房思远,虽然“房⼦”倒了,但并不算失败,然后再⽤提出建议的⽅式让房思远向⾃⼰挑战,看看能否超越⾃⼰刚才的成果,这样房思远很快就接受了我的建议。
下阶段措施: 在整个过程中房思远能够⾃主创作,能⼀直坚持到最后,这⼀次房思远并没有和往常⼀样因为中途失败⽽懊恼,我真⼼地为房思远⽽⾼兴,因为房思远的成功,更因为房思远在这过程中的表现在⽤⼤块积⽊造⾼楼的过程中需要⾮常⼩⼼,同时也需要很⼤的耐⼼。
在以后的活动中仍就要多注意房思远耐⼼仔细的做事。
2.幼⼉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铭铭表现渴望⾮常强烈、⾃制⼒不够;语⾔表述能⼒较强,聪明、爱提问题。
行为观察个案观察报告
![行为观察个案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9f2d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a.png)
行为观察个案观察报告
行为观察个案观察报告
我选择观察的个案是一位六岁的男孩,名叫小明。
观察期为一周时间,观察内容包括小明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本报告将主要关注小明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表现。
学习兴趣方面,小明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的课堂上,他总是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他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非常敏感,往往通过提问和互动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个别学习时间,小明还会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然后努力尝试解决。
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同龄人中相对较为罕见。
在社交方面,小明表现出一定的羞涩和内向。
在与同学们交流时,他常常显得有些拘谨,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
但是,一旦有人主动和他交流,他会逐渐放松,并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示出一定的同理心,对他人的感受和意见表达出关心和尊重。
此外,小明在班级集体活动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任务中,他能够主动与组员合作,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
他迅速适应不同的角色和任务要求,并能够在不同的角色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这种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一些集体竞争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
总结而言,小明在学习兴趣和社交表现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他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学校中展示了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社交方面,虽然他在一开始有些拘谨,但是一旦有人主动与他交流,他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展示出一定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特点有助于他在学习和社交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同时也需要他在与他人交流方面更加自信和主动。
不说话的小朋友个案观察报告
![不说话的小朋友个案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ca92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5.png)
不说话的小朋友个案观察报告一、引言不说话的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次观察报告将围绕不说话的小朋友的特点、原因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观察对象本次观察的对象是一名7岁的男孩,名叫小明。
小明从小就没有说过话,他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表现出明显的沉默和闭塞。
为了更好地了解他的情况,我决定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并将我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三、观察结果1. 语言表达能力受限小明虽然不能说话,但他通过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他常常用眼神、手势和身体动作来与人交流,尤其是与他亲近的人。
他的家人和老师对他的习惯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通过观察他的行为来满足他的需求。
2. 沉默不语的原因经过对小明的观察和与家长交流,我得知小明沉默不语的原因可能与他的语言发展有关。
他在幼儿园时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发育迟缓,但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语言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最终导致了他完全不说话的现象。
3. 孤独感和自卑心理小明不说话的现象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和压力。
在学校中,他常常感到孤独和被排斥,因为他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与他们进行正常的交流。
他的自卑心理逐渐加深,导致他更加封闭自己,不敢与他人交流。
四、干预措施针对小明不说话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 语言治疗由于小明的语言发育存在问题,我们可以寻求专业的语言治疗师的帮助。
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训练和疗法,帮助小明逐渐恢复和提高他的语言能力,从而让他能够正常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情感支持小明在面对自己不能说话的困境时,需要家人和老师的情感支持。
他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理解,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重视的。
同时,也要鼓励他尝试与他人进行沟通,鼓励他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创设一些良好的交流环境。
个案观察记录怎么写?精编版范例为您呈上
![个案观察记录怎么写?精编版范例为您呈上](https://img.taocdn.com/s3/m/7a1e571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c.png)
【导语】写好幼⼉园个案观察记录是幼⼉教师分析幼⼉⾏为背后原因的⼀条通道,同时也是幼⼉教师更好的了解孩⼦的重要途径。
那么,个案观察记录怎么写?©⽆忧考⽹为您分享了个案观察记录精编版【三篇】,欢迎家长和关注。
【个案观察记录⼀】 分析:葛⾬泽不是⼀个爱告状的孩⼦,⽽且他和郭宇铮⼜是的朋友我分析其中⼀定有原因,有的孩⼦独⽴处理事情的能⼒较弱,勇⽓也不⾜,⽽认为⽼师和家长是⽆所不能,所以依赖⼤⼈。
或者⼤⼈怕孩⼦没有处理事情的能⼒怕孩⼦吃亏告诉孩⼦告诉⽼师。
措施:事后我找到葛⾬泽和郭宇铮,问他们原因郭宇铮很委屈的说:“我真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和他闹着玩,我都和他说对不起了。
”我⼜问葛⾬泽“他真的撞疼你了吗?”葛⾬泽摇摇头,我⼜问“你们是不是的朋友呢?”葛⾬泽点点头,“那为什么⼀定要告诉⽼师呢?”葛⾬泽没有说什么眼圈红了,我只好说:“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的,葛⾬泽你以后如果真的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来告诉⽼师,但是如果你觉得是能解决你愿意试着⾃⼰解决吗?⽼师相信你⼀定能做好。
”后来经过我了解葛⾬泽平时不爱说话他母亲总怕他吃亏,回家就问今天有没有⼈欺负你啊?有⼈欺负你你就告诉⽼师。
孩⼦之所以会想⽼师打⼩报告不是因为孩⼦本⾝想向⽼师告状,是家长认为孩⼦没有独⽴处理和⼩朋友之间纠纷的能⼒,过度依赖⽼师,是家长引导错误。
我事后与家长沟通家长也表⽰会纠正⾃⼰教育孩⼦的⽅法。
效果:经过⼀段时间的观察我班级⼩朋友打⼩报告的情况明显减少了。
张敏慈现在不但不会打⼩报告了,且经常主动帮助⼩朋友,在班级也经常帮助⽼师做⼀些⼒所能及的事情,⽼师和同学们都叫她是我的⼩秘书。
葛⾬泽经过⼀段时间的观察,在⾃⼰独⽴处理事情的能⼒上显提⾼,有时别的⼩朋友发⽣摩擦他还会教育别的⼩朋友互相谦让,也⽐从前⾃信了。
从总体上观察,教师的合理引导,起到的主体作⽤。
在问题发⽣时我们应该不回避找到原因合理解决。
在孩⼦成长中我们⾯临种种问题,合理的引导适当的放⼿,技能培养孩⼦独⽴解决问题的能⼒也能增进孩⼦之间的交流,培养孩⼦的⾃信⼼。
托班个案观察研究报告20篇
![托班个案观察研究报告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6b50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0.png)
托班个案观察研究报告20篇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托班个案观察研究报告,涵盖20个不同的案例。
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儿童在托班环境中的行为、发展和社交互动,以便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更有效的支持策略。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对20名儿童在托班环境中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儿童的游戏行为、社交互动、研究惯和情绪表现等方面。
数据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以获取对儿童行为和发展的全面理解。
结果与分析案例1:小明小明,3岁,男孩。
在观察期间,小明表现出高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喜欢尝试不同的游戏和活动,但有时会因为过于冲动而导致受伤。
案例2:小红小红,4岁,女孩。
小红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然而,她在面对挫折时容易情绪失控,需要成人的引导和支持。
案例3:小华小华,5岁,男孩。
小华在研究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然而,他在团队游戏中往往过于自我中心,需要培养更好的同理心。
案例4:小丽小丽,3岁,女孩。
小丽在陌生的环境中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和安全感。
她善于与同伴交流,并能主动寻求帮助。
案例5:小杰小杰,4岁,男孩。
小杰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领导欲望。
然而,他在与同伴沟通时过于强势,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案例6:小芳小芳,5岁,女孩。
小芳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然而,她在数学研究中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案例7:小强小强,3岁,男孩。
小强在户外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活力和冒险精神。
然而,他在集体活动中难以遵守规则,需要成人的引导和约束。
案例8:小云小云,4岁,女孩。
小云在观察期间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控制力和耐心。
她在研究活动中成绩优异,是同伴的榜样。
案例9:小宇小宇,5岁,男孩。
小宇在团队游戏中表现出较高的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
然而,他在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需要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案例10:小婷小婷,3岁,女孩。
小婷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和友善态度。
然而,她在面对冲突时容易情绪激动,需要学会冷静处理问题。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范文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f04b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a.png)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范文观察日期,2021年10月15日。
观察对象,小明(化名),男,4岁。
观察者,观察者姓名。
观察环境,幼儿园教室。
观察时间,上午9:00-11:00。
观察内容:小明是我们班级中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他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和一头乌黑的短发。
在观察的时间段内,我主要观察了小明在幼儿园教室的行为举止、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以及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情况。
首先,我观察到小明在教室里的表现非常活泼好动。
他喜欢在教室里四处奔跑,时不时地还会跳来跳去,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他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时还会主动找老师交流。
在玩耍的过程中,小明表现出了一定的领导能力,他喜欢组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并且能够很好地与他人合作。
其次,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明在学习上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态度。
在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能够认真地听讲,并且能够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小明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他能够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
在团体活动中,小明也能够积极参与,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最后,我观察到小明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小明有时会表现出一些自私和霸道的行为,他会强行占据玩具或者游戏道具,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及时进行了引导和教育,帮助小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教导他应该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
综上所述,小明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希望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明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个案观察小结
![幼儿个案观察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07099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5.png)
幼儿个案观察小结:在对幼儿进行个案观察的过程中,我主要观察了幼儿的身体发育、认知能力、情绪表达以及社交行为等方面。
以下是我对该幼儿的观察和总结:一、幼儿的身体发育该幼儿身高体重符合正常范围,身体强壮,精力充沛。
在体育活动中动作协调,能够通过跑跳等活动展现自己的身体素质。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然而,在细小肌肉动作方面,幼儿的握笔姿势尚不正确,对精细运动的掌握还有待改进。
二、幼儿的认知能力该幼儿在认知能力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能够自主完成个人生活的基本动作,例如穿脱衣物、吃饭等。
在语言表达上,幼儿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并能够积极交流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然而,在数理认知方面,幼儿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尚未能够掌握数字和形状的概念,并且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理解有待提高。
三、幼儿的情绪表达该幼儿的情绪表达较为丰富,能够通过言语、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幼儿的情绪反应相对稳定,能够自主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然而,幼儿在面对一些挫折和困难时,会出现一定的情绪失控,表现为哭闹和情绪激动等行为。
因此,幼儿需要在情绪管理方面加强教育和培养。
四、幼儿的社交行为该幼儿的社交行为表现较为积极主动,喜欢与他人进行交往和互动。
在幼儿园中,幼儿能够主动接触他人,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幼儿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能够遵守集体规则。
然而,在解决冲突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幼儿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
综上所述,该幼儿在身体发育、认知能力、情绪表达和社交行为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基本能力。
然而,在一些细节和特定能力的掌握上还有待提高和巩固。
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特点和需求,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观察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干预措施,帮助幼儿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三篇精选)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三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0386c5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9.png)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三篇精选)大班个案观察记录(篇1)一、观察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观察的对象是大班中的一名幼儿,名叫小明。
小明今年六岁,是班级中的活跃分子,平时喜欢与同伴互动,但偶尔会表现出一些攻击性行为。
他的家庭背景普通,父母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经常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成长情况。
二、观察时间与地点观察时间:2023年5月10日上午9:00-11:00观察地点:幼儿园大班活动室三、观察目的与内容观察目的:了解小明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特别是他的社交行为及情绪管理能力。
观察内容:小明与同伴的互动情况,包括合作游戏、语言交流以及情绪表达等方面。
四、观察方法与手段采用自然观察法,通过老师的日常观察、记录以及与小明的互动来获取数据。
同时,也利用班级监控录像进行回放,以更全面地了解小明的表现。
五、观察过程与记录观察过程中,小明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与同伴互动时偶尔会因玩具争夺而发生冲突。
在合作游戏中,他能够迅速融入团队,但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变得焦虑,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支持。
六、观察结果与发现观察发现,小明在社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较快地与同伴建立友谊。
但在情绪管理方面,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调节能力。
七、观察分析与反思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与他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以及成长经历有关。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促进小明的全面发展。
八、观察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观察,我们对小明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促进小明的健康发展,我们建议: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教他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鼓励小明参与合作性强的游戏和活动,提升他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并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
总之,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护理实习生个案观察报告
![护理实习生个案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fd22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c.png)
一、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张女士年龄:58岁性别:女入院日期:2021年9月15日出院日期:2021年9月30日入院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二、病情概述张女士入院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咳嗽、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入院后,经过心电监护、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
三、护理措施及观察1. 心理护理(1)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减轻焦虑情绪。
(3)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生活护理(1)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度适宜,保持安静。
(2)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预防压疮。
(3)协助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 药物护理(1)遵医嘱给予患者利尿剂、ACEI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2)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3)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4. 症状护理(1)呼吸困难:给予高流量吸氧,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
(2)乏力: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增强体力。
(3)咳嗽:给予止咳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双下肢水肿: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抬高,减轻水肿。
5. 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情、治疗及预防知识。
(2)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利尿剂、ACEI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3)教育患者注意饮食、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护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呼吸困难、乏力、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双下肢水肿消退,心功能改善至Ⅱ级。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五、总结本次个案观察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护理实习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情、治疗及预防知识。
2. 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幼教实习生个案观察报告
![幼教实习生个案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148c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5.png)
一、个案背景本次个案观察对象为幼儿园中班幼儿小杰(化名),男,6岁。
小杰性格活泼开朗,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行为习惯上的问题。
在本次实习期间,我针对小杰的行为特点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个案观察,旨在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二、个案观察内容1. 日常行为表现小杰在园内表现出以下行为特点:(1)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与周围小朋友说话,影响课堂纪律。
(2)午睡时间不愿意躺下,喜欢在床上翻滚,甚至打扰其他小朋友休息。
(3)进餐时喜欢剩饭剩菜,有时还会将食物扔在地上。
(4)户外活动时,与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有时还会动手打人。
2. 家庭背景小杰的父母均为上班族,工作较忙,平时主要由祖父母照顾。
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小杰是家里的“小皇帝”,家人对其宠爱有加,导致其任性、自私的性格。
三、个案观察分析1. 注意力不集中小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家庭环境影响:小杰在家里受到过多的关注,导致其在幼儿园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注意力难以集中。
(2)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小杰的学习兴趣。
2. 午睡问题小杰午睡时不愿意躺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家庭教育方式:祖父母过于溺爱小杰,导致其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2)幼儿园午睡环境:幼儿园午睡环境嘈杂,影响小杰休息。
3. 进餐问题小杰进餐时剩饭剩菜,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家庭教育观念:家人对小杰过于宠爱,导致其形成浪费粮食的习惯。
(2)幼儿园进餐环境:幼儿园进餐环境较差,影响小杰进餐。
4. 户外活动问题小杰户外活动时争抢玩具、动手打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家庭教育方式:家人对小杰过于溺爱,导致其缺乏同理心。
(2)幼儿园教育引导:教师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不够,导致小杰行为不规范。
四、教育建议1. 改善家庭环境(1)家长应适当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小杰的情感需求,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2)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培养小杰良好的行为习惯。
篮球活动个案观察报告
![篮球活动个案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ab9df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9.png)
篮球活动个案观察报告在这个篮球活动的个案观察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参与的篮球活动的详细观察记录和分析。
这个篮球活动是在本地社区举行的一个室外比赛,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参与。
以下是我对活动的观察和分析:活动时间:2022年5月15日上午10点至中午12点地点:本地社区篮球场观察记录:1.人员组成:共有8支团队参与比赛,每支队伍由5名球员组成,另外还有一位裁判负责管理比赛。
所有参与者都显得非常兴奋和充满热情。
2.比赛规则:比赛采用国际通用的篮球规则,每队有限定的比赛时间和得分规则。
参与者必须遵守规则,否则会受到裁判的处罚。
3.技能水平:有些参与者展现出了高水平的篮球技巧,他们能够完成高难度的投篮和过人动作。
然而,也有一些参与者技术还不太纯熟,可能是初次接触篮球运动。
4.团队合作:团队之间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
一些团队展示了良好的配合和默契,他们之间能够通过传球和协作完成球权的转换和得分。
而另一些团队则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协调。
5.体力和耐力:这个篮球活动对参与者的体力和耐力要求相当高。
比赛时间较长,要求参与者持续投入体力和精力。
一些参与者在比赛后显示出了疲惫和汗流浃背的迹象。
6.观众反应:有许多观众来观看比赛,并为参与者加油助威。
观众们非常兴奋,尖叫声此起彼伏,为比赛增添了一份欢乐氛围。
分析:通过对这个篮球活动的观察,我发现个人技能水平、团队合作以及体力和耐力是参与者在篮球比赛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些参与者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篮球技能,以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各种情况。
此外,他们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协调,因为这对于球队的成功非常重要。
最后,参与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体力和耐力,才能在长时间比赛中保持高质量的表现。
对于未来的篮球活动,组织者可以考虑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提高篮球技能。
同时,组织者也可以增加团队合作的训练内容,鼓励队员之间更多地沟通和配合。
此外,可以在比赛过程中设置适当的休息时间,以帮助参与者调整和恢复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案观察报告(一)
一、案主的基本资料
*案主的姓名:宋奶奶
*性别/年龄:女/85岁
*面谈的日期时间:2007年7月24日上午10:00-11:00
*地点:沈阳爱达老年公寓宋奶奶房间
*面谈时间:一小时
*面谈的次数:第2次
二、本次面谈的目的
这是第二次单独与宋奶奶进行面谈。
之前的一次不是正式的面谈,只是在乘凉的时候遇到,看到大家都做在一起三两成群的聊天,只有宋奶奶只身一人,所以才过去与她聊天,算是建立的初步关系,了解到她基本状况,身体情况等。
这次面谈的主要目的是,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她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这次面谈帮助老人在诉说和回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倾诉,正视自己现在所面临的各种挫折与困难,鼓励其建立乐观向上的信念,对自己的生命做出充分的肯定,进而从容的面对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处理自己当下的生活。
三、本次面谈的内容及主要过程
工作者(工):“您觉得这里的生活怎么样?”
宋奶奶(宋):“不好…”
工:“怎么不好,能不能具体说说?”
宋:“生活很无聊,我又有病,行动不方便,整天就只能呆在这里…”
工:“那您可以去和其他老人打打牌,下下棋呀?”
宋:“我不会。
”
工:“您可以学,那些都很好学的,而且大家在一起也比较开心…”
宋:“我不愿意和他们一起,打牌下棋这种事我瞧不上。
”
工:“您是不愿意学那些东西么?”
宋:“嗯!你们是从北京来的,有老师带着么?”
工:“有啊,回头我把老师介绍给您认识。
”
宋:“不用了,我一个老太太,人家可是大学老师,怎么会想认识我,说出去丢人…”
工:“不会的,我们老师人很好,再说不会有人那么想的!”(之后的见面我把老师介绍给了宋奶奶,老师很高兴的与奶奶聊天)
宋:“……”(一副不太相信的表情)
工:“您有几个孩于?”
宋:“三个,老大刚下岗了,老二在深圳做小买卖,老三开出租的,都挣不了多少钱...”
工:“那他们是一起来赡养您吗?”
宋:“现在是靠老三,之前和老二一起住,去了深圳,可是我不习惯,又想家,所以就回来沈阳了,到现在也找不到老二了…”
工:“找不到了?”
宋:“嗯,他曾经给了我一个电话,后来打不通了,然后拜托我侄女帮我找来着,我侄女是派出所的,通过我小孙子的学校找到了,也联系上了,可是现在又没下落了…”
工:“又没有下落了么?”
宋:“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工:“您别担心,会找到的…那您三儿子也挺辛苦的吧?”
宋:“嗯,是啊,一个开出租的,这年头能挣几个钱,还要给我这里交钱,还要买房子,孩子也要上学…”
工:“还要买房子,现在的房子的价钱还真是…”
宋:“就是说啊,我的老房子,要不是给拆了,我才不来这住呢!”(语气有些硬咽)
工:“老房子给拆了?”
宋:“是啊,你们北京是不是就没有这样的事,这里天高皇帝远的,他们那些人就敢胡作非为,我们住在那里几十年了,有感情,说拆就拆,有个邻居不愿意走,他们就把他家的房顶给掀了,那还让人怎么住啊!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下的房子,就这么拆了…”(奶奶哭了)
工:“这些人太过分了!您别太伤心…”
宋:“怎么能不伤心啊,一想起来就想哭,这眼睛都快哭瞎了,老了老了没了住处,给的补助哪里够再买个房子的,都成了心病了!”
工:“这也不是能着急的事情,您应该想开点,是吧…”(拿纸巾给奶奶擦去泪水)
宋:“哎…老三要买房子,我把拆老房子给的钱都给了他,大儿媳妇心里能没意见吗,老了老了怎么弄成这样了…”
工:“做儿女的,会体谅自己的母亲的,您别老瞎想…”
通过与奶奶这一个小时的对话,不难发现,宋奶奶是个不太开朗的人,因为患有脑溢血,行动不便就给她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再加上贫穷,就加重了她的自卑感,人到终年,没有了安身之处,更是给她又一个沉重的打击,儿子们的生活不宽裕让她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活发愁。
四、本次面谈后工作者对案主的评估
1、案主呈现出的主要问题:
通过两次的面谈,使我对宋奶奶基本得出一个整体印象:
(1)宋奶奶因为疾病的影响,心理状态并不好,与儿子们的关系,以及经济状况,使她担心自己今后的生活问题。
(2)总觉得公寓的生活无趣,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是她的自卑心在作祟,怕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就干脆不与他人来往。
(3)总是抱怨公寓的生活不好,是因为她不情愿留在这里,没有房子住,无奈搬来这里,所以才总是抱怨
2、工作者对案主的观察:
宋奶奶住在四人间,屋里的陈设都十分简陋,穿着很朴素,总是一件浅蓝色的上衣,自己单独一个人坐着的时候,表情总是很严肃,时不时的皱着眉,拄着拐杖,这都能看出宋奶奶的经济状况很不好,一个月500多的住宿费对于她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身体不好。
3、工作者的工作角度、技巧和方法
在两次面谈中,工作员比较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争取好的面谈效果:
(1)尊重理解:尊重案主作为老年人有强烈获得他人理解、尊重的心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