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合集下载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解开枷锁,放飞梦想一一个案工作案例报告(一)一、个案背景(一)基本资料案主:阿辉性别:男年龄:14岁(二)个案来源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1.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

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

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

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贵备服务对象。

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

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

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

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

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

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

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理论基础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一、基本资料案主姓名:吴某性别:男年龄:73 岁二、个案来源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一)重要引发事件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

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

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

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

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际关系系统失衡。

个案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个案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个案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个案案例分析报告是教育、医疗、社会工作等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文档形式,它通过对特定个体或事件的深入分析,来提炼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实践。

以下是六篇个案案例分析报告的范文,每篇报告都以不同的案例为背景,展示了个案分析的不同方面。

# 范文一:学生行为问题个案分析报告背景介绍:张三是一名初中生,近期在学校表现出频繁的逃课和暴力行为。

问题分析:通过与张三的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访谈,发现张三的行为问题可能与其家庭环境、个人心理状态以及学校环境有关。

解决方案:建议学校为张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与家长合作,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加强学校监管,为张三创造一个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

结论: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张三的行为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需持续关注和干预。

# 范文二:医疗误诊个案分析报告背景介绍:李四因持续发热被误诊为普通感冒,实际上患有肺炎。

问题分析:通过对李四的病历和诊断过程的复盘,发现误诊的原因包括症状相似性、医生经验不足以及检查不全面。

解决方案:建议医院加强医生的专业培训,完善诊断流程,并引入更先进的诊断设备。

结论:经过重新诊断和治疗,李四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医院的诊断准确性也有所提高。

# 范文三:企业危机管理个案分析报告背景介绍:某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问题分析:分析发现,危机的根源在于产品质量控制不严和危机公关处理不当。

解决方案:建议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改善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

结论:通过有效的危机管理,企业成功挽回了市场信誉,并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

# 范文四:社区服务项目个案分析报告背景介绍:某社区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项目,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问题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老年人参与度不高,服务内容与需求不匹配。

解决方案:建议项目团队进行需求调研,调整服务内容,增加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

结论:项目调整后,老年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 范文五:环境影响评估个案分析报告背景介绍:某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估中发现了潜在的生态风险。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案例一:心理健康辅导在一所中学中,有一名学生张明因长期沉迷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与同学疏远。

社工小刘了解到张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其家长接触,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小刘与张明进行了多次面谈,并开展了心理测评,了解其游戏成瘾的原因。

通过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小刘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游戏限制措施,并结合家庭环境,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张明逐渐摆脱游戏成瘾,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与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案例二:青少年保护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家庭成员有吸毒问题,经常产生暴力冲突。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和自闭行为,导致同学间的疏远。

社工小李注意到小明的问题后,首先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家庭问题。

同时,小李在学校中开展了青年保护教育,倡导同学关注身边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暴力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案例三:老年人关怀小华是一名社区的社工,他负责关怀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

在访问中,他了解到一位叫老李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交圈子狭窄,情绪低落。

小华积极与老李交流,鼓励他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老人建立联系。

同时,小华联系社区医院为老李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

通过积极的关怀和帮助,老李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四:家庭暴力干预小丽是一名遭受家暴的妇女,她经历了多次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社工小陈接到小丽的求助后,与她进行了隐私保护的沟通,为她提供了安全住所并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

同时,小陈联系了心理咨询师,为小丽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援助后,小丽逐渐走出家暴的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

案例五:单亲家庭支持小王是一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忙碌,缺乏关注和陪伴。

社工小赵了解到小王的情况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小赵邀请其他亲戚或邻居来照顾小王,增加他的家庭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社工案例分析报告

社工案例分析报告

社工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_____(服务对象姓名),男,年龄岁,居住在居住地址。

_____因长期失业在家,经济压力较大,导致情绪低落,与家人关系紧张,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二、问题分析1、经济困境_____长期失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这使得他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2、心理问题由于失业的挫折和经济压力,_____出现了情绪低落、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缺乏自信。

3、家庭关系紧张_____的失业状态和负面情绪影响了他与家人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时常发生争吵和冲突。

4、社会支持不足_____在社会交往方面较为封闭,缺乏朋友和社会资源的支持,难以获取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帮助。

三、服务目标1、帮助_____提升就业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缓解经济压力。

2、改善_____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消除焦虑和自卑情绪。

3、促进_____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改善家庭关系。

4、协助_____拓展社交网络,增加社会支持。

四、服务过程1、建立专业关系社工通过多次家访和面谈,与_____建立了信任关系,让他愿意倾诉自己的烦恼和问题。

2、评估就业能力社工与_____一起分析他的职业技能、兴趣爱好和工作经验,评估他的就业能力和优势,为制定就业计划提供依据。

3、提供就业辅导根据_____的情况,社工为他提供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培训等就业辅导服务,并帮助他寻找合适的招聘信息,推荐就业机会。

4、心理支持与疏导社工定期与_____进行心理辅导,倾听他的内心感受,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调整心态,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

5、家庭关系调解社工组织了家庭会议,促进_____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应对困难。

6、社会资源链接社工帮助_____联系了社区的就业服务中心、志愿者组织等,为他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和社会支持。

五、服务效果1、就业方面经过社工的努力,_____成功找到了一份工作名称的工作,收入稳定,经济压力得到了缓解。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案例一:家庭暴力干预背景:在某个社区中心工作的社工小王,接到一名邻居报警称该社区有一家发生了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

小王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个家庭的妻子小李一直以来都遭受着丈夫大明的虐待,此次事件是由于邻居报警而揭开了这一秘密。

行动:小王首先与小李进行了密切接触,倾听她的遭遇,并记录了她所描述的暴力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随后,小王与小李一同填写了暴力清单,列举了她所经历的各类暴力行为。

他还了解到小李并非孤立无助,还有一对未成年子女也受到了丈夫暴力的伤害。

分析:通过记录和初步了解,小王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例。

他观察到小李的身上有明显的伤痕,也证实了她所说的暴力行为。

此外,小王还意识到该家庭未成年子女也处在危险之中,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案例二:青少年社交问题背景:社区中心的社工小张接到一名年轻家长的咨询电话,对方称自己的孩子小明一直在学校中遭受同学排挤和欺凌,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

行动:小张在与家长通话后,与小明进行了一次面谈。

在面谈中,小明透露了自己在班级中遭受到的冷落和侮辱。

小张保持耐心,记录下小明的言辞和表达。

分析:根据小明的描述,小张分析认为这是一起青少年社交问题的案例。

排挤和欺凌行为给小明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他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张准备与学校老师和小明的同学进行沟通,并制定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小明尽快摆脱困境。

案例三:老年人孤独与抑郁背景:社区老年中心的社工小杨常常接触到一位老奶奶,名叫阿姨。

阿姨丈夫已故,子女繁忙,并很少关心她的生活,导致阿姨经常感到孤独和抑郁。

行动:小杨与阿姨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经常与她聊天,陪伴她度过寂寞的日子。

同时,小杨还与阿姨一同参加社区中心的各种活动,帮助她拓展社交圈。

分析:通过与阿姨的接触,小杨认识到这是一例老年人孤独与抑郁问题的案例。

老人在丧偶后遭受孤独感的折磨,同时缺乏足够的社交支持,导致她进一步陷入抑郁。

社会工作的案例

社会工作的案例

社会工作的案例一、案例背景。

王奶奶是我们社区的一位孤寡老人,今年已经80岁了。

她的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时间回来看她。

王奶奶的身体还算硬朗,但是自从老伴儿去世后,她就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整天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社区工作人员发现这个情况后,就联系了我们社工机构,希望我们能帮助王奶奶改善这种状况。

二、预估。

1. 生理方面。

王奶奶虽然身体没什么大病,但是由于年纪大了,行动有些迟缓,这可能限制了她外出活动的意愿。

2. 心理方面。

老伴儿的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她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悲伤之中。

她觉得自己被家人忽视,对未来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期待。

3. 社会方面。

缺乏社交网络,除了偶尔和邻居打个招呼,几乎没有什么深入的社交互动。

她的孩子不在身边,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倾诉内心的想法。

三、计划。

1. 短期目标(1 2个月)每周至少去看望王奶奶三次,陪她聊天,让她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帮助王奶奶建立一个简单的日常活动时间表,比如早上散步,下午听收音机等,让她的生活有规律。

2. 中期目标(3 6个月)鼓励王奶奶参加社区的老年活动小组,如书法班或者老年合唱团,扩大她的社交圈子。

协助王奶奶和她的孩子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比如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让王奶奶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对生活充满积极的态度,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四、介入过程。

# (一)建立关系。

刚开始去王奶奶家的时候,她对我们还有些警惕。

我就先从一些简单的话题入手,比如夸她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

我还带了一些小点心给她,慢慢的,她的态度就缓和了很多。

第二次去的时候,她就开始主动跟我说话了,给我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

我就坐在那里,认真地听着,时不时还问一些问题,就像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

# (二)激发兴趣。

1. 我发现王奶奶家里有一些旧的相册,就提议我们一起整理相册。

在整理的过程中,她一边翻着照片,一边给我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她的眼神里开始有了光彩,那些美好的回忆似乎让她暂时忘记了孤独。

一个社会工作者的个案案例分析报告

一个社会工作者的个案案例分析报告

一个社会工作者的个案案例分析报告作者:中华心理教育网一、案主资料姓名:wjk(本人)性别:男年龄:22生理特征:身材矮、青春期**意识萌动性格特质:多愁善感,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自我观念差家庭职业背景:农村农民家庭感情:所谓“代沟”严重、少有交感互动受教育经历:从初中到高中,是应试教育下十足的考试狂,在种种压力环境下,唯分数是从,忽视压抑其他一切方面的学习、锻炼、培养、体验。

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

二、案例陈述[内容提要]案主在大学里偷偷喜欢同班的女生M,一年多后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表白了,被拒绝后内心茫然失措,情绪多变,心情矛盾痛苦,影响了案主的日常学习生活。

[案主自述]大一时,我和许多新生一样盲目茫然、郁闷空虚。

有一种声音告诉我:快点找个女朋友吧!由于平常上课总喜欢窝在最后几排,于是,一位不幸的女孩即M落入了我的视线。

我看她越看越美啊,好像似曾相识啊,她给我的感觉太好了,特别是她很有气质。

我开始疯狂的想她,但从不外露,没有人知道。

我不敢表白,甚至连正面看她的勇气都没有,很害羞很害怕啊。

我的“硬件”和“软件”都不如她啊,我怕表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没门!加上她又是我班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失败了,我以后怎么在班上混啊,俗话说得好,“兔子不吃窝边草”。

尽管有一对成功的同班情侣向我作了“示范”,尽管我真的一天到晚想恋着她,我一直不敢捅破这层纸。

后来听人说她有男朋友,我本不自信,这样一来,我就更不敢表白了,好像有了借口啊,自我安慰着。

你知道我是一个腼腆的男孩子。

后来,身边一些人知道后,“怂恿”我大胆往前走。

我仍旧疑虑重重,徘徊不前。

一次生日聚会上,有一人说M现在没有男朋友。

我忽然有了越雷池的勇气和决心。

偶然地,在QQ上认识了无话不谈的莎,江汉大学的,灵感来了:叫她替我写和寄情书——我随便她怎么写,不过问不指导不干涉。

莎寄出信后,最初几天我都不敢去上课了。

我豹着胆打了电话到她寝室,问她态度,她拒绝了。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一):案例1: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

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

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

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

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参考: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唯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照顾的需要。

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2)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

家庭应该对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

(3)满足学习的需要。

小亮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4)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

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以考虑。

(5)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6)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7)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顾老师点评:除了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关于不同阶段的需要及任务方面的知识外,还可以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儿童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即可回答此问题。

2、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其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1)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2)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即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3)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4)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个案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案主李某,女,今年18岁,武汉人,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

初一下半学期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

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门。

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

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

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

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

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

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

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

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二.问题诊断基于上述情况,在我看来,案主李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性格问题由于家庭的原因,案主从小就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和身心呵护,与父母沟通的机会较少,心理的各种情感无处分享或发泄;在加上父母的干涉其行动自由,使得其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地沟通,这些都加剧了案主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长期的心理负担积压使她形成了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

⑵人际沟通问题在家庭生活中,案主从小就缺乏与父母、家人有效沟通的机会,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较为淡漠;自初中以后,案主的父母出于过度的保护及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其辍学在家,断绝其与外界正常交往的渠道,这令案主的内心长久的受到压抑,各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宣泄;而长久的“与世隔绝”又加剧她内心的不安与焦虑,特别是她对外界的疑虑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使她害怕与人交往,以逃避现实的态度来摆脱心理的困扰和阴影,这些因素造成了案主人际沟通的障碍。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21篇)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21篇)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21篇)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精选21篇)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篇1失恋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向本案工作员求助,工作员通过与案主长时间沟通,对案主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对案主进行诊断过程中,工作员运用一系列个案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多方面收集资料,对案主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案主的问题在于认知上产生了偏差,进行了错误的行为归因,这是导致案主自卑的主要原因。

为了帮助案主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这里工作员采用的是认知治疗模式,帮助案主走出困境。

正文:一、接案对案主情况的了解始于大二上学期,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的指导,所以,一直未能很好的帮其认识自己的问题。

正式接案开始于这学期学习《个案工作》这门课程后,真正以工作员和案主的身份对话。

(一)初步关系建立案主一开始对自己的问题表现得较为敏感,不愿意过多的涉入,时常静默不语,似乎不想再一次揭开伤疤。

工作员出于对案主的体谅,对案主表现出自己的尊重、接纳和关心,并表现同理心,以此获得案主的信任和认同。

通过工作员的努力,案主对工作员取得了一定的信任,工作员与案主间的隔阂渐渐消除,案主开始能够敞开心扉,这样,工作员与案主初步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了基础。

(二)案主基本资料王,女,22岁,现就读于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大二学生。

(三)案例背景案主于20__年进入大学,在高中阶段,案主学习刻苦,复读了两年,平时成绩都还不错,但高考只考了一个一般的二本学校。

在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祝结识了一个男生(刘某),刘某是她的初中同学,两人关系由此发展,并相互喜欢上了对方。

刘某当时正在安徽合肥的一所大学读大二,王才刚进大学,经过一年的异地恋情,相隔两地两人不免有些小矛盾,彼此怪对方照顾不周,又由于一些原因,两人关系在王__大一的下学期开始破裂,并且分手了,案主由此陷入分手的阴影,自暴自弃。

(四)案主问题的初步了解行为特点:案主从始到终都表现出伤心、委屈的情绪状态,言语中透露出对这份恋情的不舍,显得有些伤感。

社会工作案例报告(一)

社会工作案例报告(一)

社会工作案例报告(一)社会工作案例报告1. 背景介绍社会工作是一项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心理健康的专业工作。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例。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具体的社会工作案例,以探讨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

2. 案例描述案例背景该案例涉及一名名叫小明的青少年,年龄为15岁。

他家庭环境复杂,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并且与母亲关系紧张。

小明在学校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和挑战性行为,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问题分析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后,发现小明的行为问题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家庭变故:离异和紧张的家庭关系可能对小明产生负面影响。

- 心理健康问题:小明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卑等。

- 学校环境:学校氛围不良、同学关系破裂等因素可能对小明产生影响。

3. 解决方案社会工作者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来帮助小明: 1. 家庭支持:与小明的母亲进行沟通,提供家庭咨询和支持,帮助改善家庭关系。

2. 心理辅导:为小明提供个体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处理情绪问题和建立自信。

3. 学校合作:与学校合作,组织班级活动和培训,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小明提供适应学校环境的技能培训。

4. 实践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社会工作者对小明的案例进行了评估: - 小明与母亲关系逐渐改善,家庭环境稳定了一些。

- 小明的攻击性和挑战性行为有所减少,学校冲突减少。

- 小明逐渐展现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5. 结论在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家庭支持、心理辅导以及学校合作等措施,帮助小明解决了他的问题。

这个案例显示了社会工作在帮助个人解决社会和心理问题方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工作者可以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6. 建议与展望基于这个案例的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展望: - 加强跨学科合作:社会工作需要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社 会工作个案案例报告

社 会工作个案案例报告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报告《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报告》一、案例背景_____(案主姓名),性别,年龄岁,目前居住在居住地址。

案主因具体问题或事件而寻求社会工作的帮助。

二、案主问题及需求评估(一)问题描述案主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经济上,案主家庭收入微薄,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

其次,在心理方面,案主由于长期的生活压力,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此外,案主在社交方面也存在障碍,与周围人的关系较为疏离,缺乏支持网络。

(二)需求评估经过深入的沟通和了解,案主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援助:案主需要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以缓解生活的压力。

2、心理辅导:帮助案主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3、职业培训:提升案主的就业能力,增加收入来源。

4、社交支持:协助案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社会。

三、服务目标(一)短期目标1、为案主提供紧急的经济援助,解决燃眉之急。

2、安排案主接受专业的心理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计划。

(二)中期目标1、帮助案主参加适合的职业培训课程,提升职业技能。

2、组织案主参与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

(三)长期目标1、案主能够实现稳定就业,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收入。

2、案主能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具备应对生活困难的能力。

3、案主能够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四、服务计划(一)经济援助与当地的社会救助机构合作,为案主申请临时救助金和生活物资。

同时,协助案主寻找合适的兼职工作机会,增加收入。

(二)心理辅导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案主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询服务。

鼓励案主参加心理支持小组,分享经验,互相支持。

(三)职业培训根据案主的兴趣和能力,为其推荐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

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帮助案主制定求职计划。

(四)社交支持组织社区活动,邀请案主参与,促进其与邻里的交流。

建立志愿者帮扶小组,定期陪伴案主,帮助其融入社会。

五、服务实施过程(一)经济援助阶段在申请社会救助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手续繁琐的问题,但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多次沟通和协调,最终成功为案主申请到了临时救助金和生活物资。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报告结构概述 (4)二、案例选择与描述 (5)2.1 案例来源 (6)2.2 案例背景 (7)2.3 案例问题概述 (7)三、个案介入过程 (9)3.1 初步接触与评估 (10)3.2 个案计划制定 (11)3.3 介入行动的实施 (12)3.4 评估与反馈 (13)四、个案工作成效分析 (14)4.1 个案目标达成情况 (15)4.2 客户满意度分析 (17)4.3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表现 (18)五、个案工作的反思与总结 (19)5.1 个案工作的成功经验 (20)5.2 个案工作中的不足 (21)5.3 对未来工作的启示 (21)六、结论与建议 (23)6.1 研究结论 (24)6.2 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建议 (25)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6)一、内容概括个案背景介绍:简要描述了涉案个体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家庭状况等,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困扰、生活困境等。

社会工作介入过程:描述了社会工作者如何与涉案个体建立联系,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介入策略和方法,如提供心理疏导、建立支持网络、开展危机干预等。

具体实施方法:详细阐述了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处理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家庭沟通指导、资源链接、教育培训等。

成效评估: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后取得的成效,包括个案问题解决的程度、个体能力提升的情况以及社会支持的改善等。

反思与建议:总结了整个个案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以及对未来类似个案处理的启示。

本报告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个体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增多。

个案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专业的助人活动,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社会工作老年案例分析李女士老杨

社会工作老年案例分析李女士老杨

社会工作老年案例分析李女士老杨白发苍苍的李奶奶刚刚退休,然而此时与她共同生活了36年的老伴竟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李奶奶本就无儿无女,老伴的去世是她的精神几乎崩溃。

她和丈夫恩恩爱爱、感情甚笃,如今人去屋空,使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现在却期盼病情急剧恶化,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

二、问题描述(一)个人问题1、身体方面:患有多种慢性疾病2、精神方面:由于老伴的去世,使李奶奶的精神几乎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老是期盼着自己的病情急剧恶化好与老伴再次团聚。

(二)家庭问题案主无儿无女,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孤单、无聊的感觉和消极的情绪。

并且,老伴的去世给案主带来精神的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三)社会问题1、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2、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

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上述消极原因更加加重。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能很好地为丧偶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三、方案构建本案服务对象为李奶奶,以个案工作方法开展服务,采用危机介入的方法。

(一)危机介入,服务对象对老伴儿的死过于伤心,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二)服务对象在老伴儿死后,生活琐事在短时间内难以上手,基本生活质量降到了最低值,情绪消极很严重。

(三)服务对象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使得她孤独感倍增,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四)服务计划1、短期目标(1)案主李奶奶的身体状况和精神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2)案主李奶奶通过面谈对自身的情绪得到一定的认知。

2、中期目标(1)案主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2)案主建立起支持(资源,情感等)网络。

(3)案主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3、长期目标(1)通过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李奶奶再度社会化,顺利融入由于丧偶而发生变化的新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个案工作案例及分析

个案工作案例及分析

个案工作案例及分析某地社会工作者的个案工作案例及分析案例描述:在某城市的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李接手了一个个案,该个案涉及一位年轻女性陈女士。

陈女士今年30岁,已婚,育有一子。

她与丈夫的婚姻并不幸福,丈夫经常言语冷漠,对她情感疏离。

此外,陈女士还面临着经济压力,家庭负担较重。

问题分析:1. 婚姻问题:陈女士和丈夫的婚姻存在着情感疏离,缺乏沟通与交流,这对她的家庭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2. 经济压力:陈女士面临家庭的经济压力,这可能导致她的情绪低落,影响她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幸福感。

3. 社会支持:陈女士可能缺乏社会支持网络,没有人可以分享她的困扰和忧虑,这会增加她个人的心理负担。

干预计划:1. 建立信任关系:社会工作者小李需要与陈女士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和关心,了解她当前的困扰和需求。

2. 婚姻辅导:通过开展婚姻辅导,帮助陈女士与丈夫建立更健康的沟通模式,增进夫妻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3. 经济援助: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陈女士了解社会福利和经济援助的政策,协助她解决当前的经济困难。

4. 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陈女士加入社区支持小组或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她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心理健康。

5. 社会支持:通过介绍陈女士参与社区活动或加入志愿者组织,帮助她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加她的社交资源。

实施过程及成效评估:1. 社会工作者小李与陈女士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她愿意向小李倾诉自己的困扰和忧虑。

2. 小李从陈女士口中了解到她与丈夫的沟通问题,因此安排了一系列的夫妻关系辅导活动,教授他们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陈女士得到了社区资源的介绍,她申请到了一份兼职工作,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4. 小李还邀请了心理专家为陈女士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她应对情绪问题,并将她介绍给一个邻里互助小组,提供更多的社交支持。

5.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陈女士的婚姻关系有所改善,她的心理状况也较之前有所好转。

案例分析及启示:通过对陈女士个案的分析和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可以看到社会工作在解决个人和家庭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一、基本资料案主姓名:吴某性别:男年龄:73 岁二、个案来源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一)重要引发事件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

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

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

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

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际关系系统失衡。

(五)情绪状况。

案主情绪表现不稳定,临床表现为对各种事物均作出悲观的解释,将周围的一切都看成是消极的。

同时案主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偶尔伴随着低落、无助,无用感较为明显。

(六)精神病记录。

无。

(七)健康状况。

案主属于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常常胸闷,现在被医院确诊为冠心病。

(八)经济状况。

(九)暴力倾向/虐待记录:无。

(十)支援网络(能获得的资源)。

案主自身的优点和资源:编织毛衣,可以让案主发挥人生余热,帮助别人;唱歌,能够与表演团体一起表演,给院内老人带来欢乐。

四、问题分析对案主目前的自身状况和家庭结构模式,以及院舍照顾的网络进行综合分析以后,将案主目前的问题预估如下:1.经济状况问题。

主要表现为案主无力支付高额的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

2.人际关系紧张问题。

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与子女之间关系恶化,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从而导致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环境适应系统问题。

主要表现为院舍照顾生活适应不良。

这主要由于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生活环境的巨变,案主还不能适应院舍照顾生活。

五、工作目标与服务计划(一)结合案主的具体情况,根据目标实现可能性的大小,社工将案主的介入目标划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1、远期目标帮助案主改善子女关系,重建自我、适应环境、融入院舍生活。

2、近期目标(1) 做通亲属的工作,改善案主与亲属间的关系。

(2) 为案主提供支持和帮助,争取资源照顾老人住院期间的生活,解决生存问题。

(3) 与案主一起努力调配自身资源解决手术费用问题。

(4) 鼓励案主积极面对疾病,争取早日康复。

(5) 引导案主改变对子女的看法,建立起新的与他们的性格相适应的沟通模式。

(二)根据以上服务目标,本案将具体介入计划细分为如下几步:1、和案主的亲属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想法。

2、与案主所在的老人院进行沟通、协商,争取工作的配合,给予案主服务与协助。

3、帮助案主澄清自身的问题及需求,寻找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源来应对手术费用。

4、引导案主多用宽容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调整案主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战胜疾病。

5、引导案主参加养老机构活动,与朋友和家属保持接触,与他人建立起积极的关系,使案主始终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

6、跟进服务。

六、服务记录(详细记录服务的日期/时间/地点/参与人,以及访谈、服务的内容)1、通过去医院探访案主,详细了解案主的表现2、搜集案主资料,寻求老人颐养院的支持。

3、初步接触案主儿子,分析案主问题4、疏导病人情绪,帮助案主联系资源5、及时沟通信息,鼓励案主站在儿子、工作人员的角度看问题。

6、鼓励案主积极面对疾病,争取早日康复7、通过角色扮演,让案主充分发挥他的优点和资源,引导案主接纳别人,多交朋友,多与院内其它老人接触交谈。

8、引导案主探索与子女关系不好的根源所在,案主接受社工建议,给儿子写信表达情绪。

9、案主心情开朗,社工继续鼓励案主保持良好的心态。

10、社工与案主总结了目标达成情况,询问案主对社工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11、协议结案时间,社工跟案主提出了服务停止,让案主表达看法,协助案主进行服务评估。

七、过程评估社工主要根据心理社会治疗理论模式中的“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案主的问题不是单个人的问题,必须把他放在现实的情境中,即他的家庭、生活环境等互动关系中去考察,运用直接治疗(案主与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及间接治疗(也叫环境工作,工作者与案主关系人以及案主关系人与案主之间的沟通)技术,来达到工作目标。

工作措施主要从案主的性格、行为两个方面入手,具体介入过程主要包括如下递次推进的八步:第一步:搜集案主资料,寻求老人院的支持。

在社工决定介入工作前,社工先与案主所在老人院的领导(包括院长、副院长、办公室主任、业务部长、楼层班长)开了一个会议讨论案主的情况,进行交流沟通,详细了解了案主与子女一家的关系,及多年来的一些交往细节,并请老人院的领导协助社工工作,确定老人院和社工的工作分工,达成共识一起帮助案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步:通过入院探访,详细了解案主的现状。

社工通过去医院探望案主,通过与案主的谈话,了解案主的病情。

案主讲述了现在子女把他丢在医院不管他生死,他内心非常伤心。

然后案主开始骂他的儿子,说到激动处还咬牙切齿。

案主情绪偏激,对案主的病情有极大的不利影响。

社工在其讲述的过程中适时的给予回应和安慰。

社工告诉案主,关于良好积极的心态对病情的帮助,如果整天这样激动,这直接影响到案主现在的手术进程。

还告诉案主,现在老人院正在为他调配资源,尽量帮助案主解决手术费用,让他不用担心,好好注意身体。

运用直接影响的治疗技巧,社工为其分析由于其遇到一些困难是难免的,并不是本身“能力差”,协助案主对自己的感受、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改变其错误的观念,鼓励案主重新保持一个良好。

第三步:初步接触案主儿子,分析案主问题。

社工通过案主家人的接触,对其复杂的家庭状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发现解决手术费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案主对儿子的看法和态度。

社工把案主的想法、误解反馈给他的儿子。

并且强调了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多少会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之前他们两父子关系恶化得那么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与他们的性格相适应的沟通模式。

面谈时社工希望案主儿子深明大义、通情达理,并且强调案主其实是嘴硬心软,虽然骂儿子,但其实心里也不好受。

案主儿子也表示其实他也想帮助案主,但是又担心今后案主对他的态度。

社工分析案主儿子的这种心态,感到可以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因素。

第一次面谈以后,案主的几个子女进行了讨论,毕竟血浓于水,如果不给案主动手术,案主的生命就非常危险。

虽然大姐不赞成,二姐有点赞成,案主儿子仍有芥蒂,但是态度都有所转变。

这时候社工问案主儿子:“如果案主动手术,医院要家属签字才能开刀,他会不会去签字。

”案主儿子思考了几分钟,最后答应只要案主给他亲自打电话,他肯定会去。

----- 这个问题触碰了他们父子关系最根本的底线,就是案主儿子的原则只要案主能联系他,他会把案主当父亲看待。

社工对案主儿子的深明大义表示赞赏和敬佩,同时把案主的病情性质详细告诉案主儿子,争取他的配合。

第四步:整合资源,解决案主手术费用问题。

社工在老人住院期间,隔天去探望老人,经过多次聊天,在承认老人特殊需求的基础上,不搞批评、不搞攻击、不给老人贴“标签”,一步步合理引导老人,让老人改变对其儿子的态度,能够做到手术期间的互相沟通。

同时开始联系案主远在内地的家人,社工扮演资源的整合协调者,发掘案主自身的社会资源,通过与案主的女婿、弟弟电话联系,为老吴争取到了48000 块费用;并让案主的弟弟给案主儿子打电话,要求案主儿子帮助案主度过目前的困境。

同时,社工也与案主儿子连续见了三次面,鼓励案主儿子打开心怀,接纳案主,告诉他要真正让父子关系变好,在案主危难的时候帮助案主,案主必定会对其改观。

案主的儿子思想也能转变过来,在手术签字后也在医院帮老吴多交了8000 块。

第五步:综合案主多方资源,为老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与案主的主治医生联系确定手术时间和手术的安排情况,把医院的政策、制度、医疗信息交流给案主,让案主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同第六步: 营造温暖的集体环境,鼓励其接触社会环境案主手术5 天后回到老人院舍,社工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把目前案主的病情和心理的困境跟工作人员作了简单的总结。

照顾案主的楼层工作人员表示会对案主多关心,让他感受到院舍生活的温暖。

同时,福利中心的领导,老人颐养院的领导都陆续过来探望慰问案主,案主除了感受到大家的关怀温暖人心之外,还在情感和自尊方面感受到重视,这有效缓解了案主自身的自卑抑郁心态。

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面,社工鼓励老人院的一些老人过来与案主进行沟通,老人院的老人一有时间就过来与案主聊天,案主慢慢变得很开心。

第七步:改善案主与儿子间的关系,推动家庭体系支持工作。

案主回到老人院生活后,案主的儿子经常主动和社工联系了解案主的情况。

社工与案主的儿子沟通了几次,委婉地向他建议,希望他多抽些时间过来看望案主。

并且把案主的想法和现在行为的根本原因跟案主儿子作了详细的说明,案主儿子对案主的行为问题也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也表示会与案主建立起与他们性格相适合的新的沟通模式。

第八步:发掘案主资源,探索案主的社会参与道路。

案主唱歌好,社工就安排案主在平时的文娱活动中展现歌喉,给院内老人带来欢乐案主会织毛衣,社工就动员案主给灾区的孩子和福利中心的孩子织毛衣,充分发挥人生余热,帮助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