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
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
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
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
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
(后述)(三)说教学目标及说教学重、难点1、说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含设计意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含设计意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以及公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材中,通过实例引入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后,教材又通过练习和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进行了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他们已经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但是对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重点解释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让学生能够应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讲解:讲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教案6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6篇《最小公倍数》教案篇1课题一:两个数的教学要求①使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概念。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口答: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2.求30和42的最大公约数。
二.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三.探索研究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 及画好的数轴。
1)学生口述4和6的倍数,投影显示在数轴上。
2)观察并回答。
①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②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3)归纳并板书。
①4 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②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4的倍数 6的倍数4 8 16 20 12 24 6 8 304 和6 的公倍数4)抽象、概括。
①什么是公倍数、?(让学生说)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1页有关公倍数、的概念。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3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分别填写出6和8的倍数,再让学生说:两个圈交叉部分应该填什么数?为什么不打省略号?填好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
2)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2 18 2 303 9 3 153 518=23330=2353)观察、分析。
①18(或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②如果233(或235)再乘以2或3或5得到36.54.90(或60、90、150)都是18(或30)的什么?③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35)4)归纳:18 和30 的里,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因此18 和30 的是:2335=905)教学求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以及公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应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于倍数和公倍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时候,他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主动探究。
但是,对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求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倍数和公倍数的概念,引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讲解: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求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的《最小公倍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难点:对于复杂数字的最小公倍数的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小组合作任务,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和小华在玩抓石子的游戏,小明每次抓4个,小华每次抓6个,他们两个抓完一次后,石子总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如,有两个数字2和3,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因为2和3的倍数分别是2, 3, 4, 5, 6,其中6是最小的满足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数字。
引导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求数字4和6的最小公倍数,数字8和12的最小公倍数等。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理解。
2022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公开课)人教版(1)

《最小公倍数》教学预案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P88~89)教学目标:1.在玩“尾巴重新接回”游戏的探索奥秘活动中,经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概念的产生过程,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关系。
2.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枚举法、筛选法、分解质因数)。
3.在游戏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5.教学难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主要问题: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是什么?教学思路:学生在操作中获得数据、提出问题,在讨论与研究中探索奥秘,获取新的知识。
教学用具:画有动物图画的正多边形。
教学过程:一、激发探索欲望,经历活动过程,记录相关数据1.第一次猜想、验证。
出示正6边形与正4边形的动物图片:(1)猜想:转动尾巴所在的正4边形,猜一猜,转动几次,尾巴和身体才能重新接回?(2)验证:到底是几次?怎么才能知道?学生数,教师实物操作验证并记录数据。
板书:6,4:12、24、36、……2.第二次猜想、验证。
出示正8边形与正5边形的动物图片(1)猜想:转动尾巴所在的正5边形,猜一猜,转动几次,尾巴和身体又能重新接回?(2)验证:请看大屏幕,看谁猜对了。
学生数,教师通过课件操作验证并记录数据。
板书:8,5:40、80、120、……3.学生亲历猜想、验证、记录过程。
(1)给每个小组发一套学具(有两种情况:正5边形和正4边形、正8边形和正4边形),按要求,边玩边记录数据。
要求:像刚才演示的那样,先猜,再转,最后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我们小组拿到的多边形边数第一次接回,转动的次数第二次接回,转动的次数第三次接回,转动的次数……次次次……(2)汇总数据。
6,4:12、24、36、……8,5:40、80、120、……8,4:8、16、24、……5,4:20、40、60、……二、观察数据,发现奥秘,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1.让学生仔细观察数据并思考问题: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是什么呢?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把小组的想法写下来。
2023年《最小公倍数》教案四篇

2023年《最小公倍数》教案四篇《最小公倍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1.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2.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号吧,我叫到学号的同学请起立,看看谁的反应快。
(课件出示: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是6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请站起来两次的同学再次起立,依次报出你们的学号。
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站起来两次?生:因为他们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公倍数的问题。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报数游戏,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1. 回忆学习方法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公因数的?生:先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从这些因数中找出相同的因数就是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游戏中4和6的公倍数问题。
2. 自主探究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找出4和6的公倍数。
3. 汇报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间互相讨论。
(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4. 小结概念,课件演示集合图。
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
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公因数,这里让学生通过迁移的方法,很快地认识到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最大公约数,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最大公约数?2.学生回答: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3.教师引导:那么,有没有最小公倍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小公倍数。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3.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是如何求出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请各组代表发言。
4.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先列出4和6的倍数,然后找出它们共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5.教师引导:很好!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求解最小公倍数。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6.出示例题:求8和12的最小公倍数。
7.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8.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是如何求出8和12的最小公倍数的?请各组代表发言。
9.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先列出8和12的倍数,然后找出它们共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10.教师引导:很好!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三)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1: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订正答案,教师点评。
(四)深化拓展1.出示思考题:如果一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那么这个数至少是多少?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3.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请各组代表发言。
4.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先找出4和6的公倍数,然后找出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求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求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意义,巩固运用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教具(计算器、白板、黑板、粉笔等);2.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1. 导入新知识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入学习最小公倍数的话题。
例如:班里有5个同学,分别回答了两道题目,第一道题目用时是10秒钟,第二道题目用时是15秒钟。
老师想知道这5个同学同时回答这两道题目,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思考,了解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最小公倍数。
引导学生回忆在前几年级学过的关于除数、倍数的知识。
2. 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定义1.定义:两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意义:最小公倍数可以帮助我们求出多个数的公共倍数,从而解决问题。
3. 讲解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先介绍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和方法,然后通过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解最小公倍数。
具体步骤如下:1.先用质数分解法分别确定两个数的质因数;2.找出两个数中所有的不同的质数;3.把不同的质数按照分解后的最多次数相乘得到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通过计算实际操作,了解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示例: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1.30=2×3×5,45=3×3×5;2.不同的质数有2、3、5,分别取各自的最多次数相乘得到:2×3×3×5=90;3.因此,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90。
4. 练习和巩固综合练习和训练,巩固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如下:练习1:分别求出下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12和18;2.15和21;3.36和60。
练习2:小明学习6个科目,每天都要分配时间来学习不同的科目。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最小公倍数》教案

1.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以便于在课堂上翻阅和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准备教材中的相关习题和例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学习成果。
2.辅助材料:
-制作与最小公倍数相关的PPT课件,包含定义、求解方法、实际应用的图示和步骤,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准备含有最小公倍数应用场景的图片、图表,如校车发车时间安排、共享单车的数量分配等,增强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举例:通过对比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直观感受最小公倍数的特点,如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等,而最小公倍数是36。
2.教学难点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对于最小公倍数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辅助理解。
-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操作:短除法步骤较为繁琐,学生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反复练习和讲解。
-思考探究题:布置一些思考题,如比较不同方法求解最小公倍数的优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创新拓展题:鼓励学生探索最小公倍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音乐、计算机科学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作业反馈:
-及时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确保每位学生的作业都能得到反馈。
-指出问题:在作业批改中,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概念理解不准确、解题步骤不清晰等。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预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为课堂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小公倍数》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最小公倍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最小公倍数及其应用。
二、教学思路首先通过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接着让学生分组探究找出4和6公有的倍数及公有的最小倍数,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再出示例2,求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引导学生探讨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不同方法。
最后通过用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的问题,感悟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目标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2、经历探究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过程,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会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及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
五、教学策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探索并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使学生在问题的发现过程、方法的总结过程中发展发展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请学号是2的倍数同学起立,并报出你的学号。
师:再来一轮,请学号是3的倍数同学起立,并报出你的学号。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有的同学起立了再次。
师:为什么会这样?预设:他们的学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揭示课题:像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就叫做2和3的公倍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学号开展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1:4和6的倍数有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1)学生分组探究,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5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5篇)《最小公倍数》篇1第一课时最小公倍数(一)一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一)教材第88 、89 页的内容及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1 、2 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 ,宽2cm )与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教学实施1 .在数轴上标出4 、6 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 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
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 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 .引入公倍数。
( l )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 2 )观察:从4 和6 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
( 4 )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 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 和6 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3 .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 的倍数、6 的倍数、4 和6 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
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 .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 )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 ) 4 和6 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 )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 和6 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4 的倍数 6 的倍数4和6的功倍数5.引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
数学五年级下人教版410最小公倍数教案

最小公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例1和例2【教学目标】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
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与之前的倍数知识有着密切联系。
(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二、新知探究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的题目: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1)组织学生读题,认真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独立思考并在草稿纸上写一写,找一找,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反馈,汇报,教师小结思考过程并板书解题的方法和过程。
✍先分别找出4和6的倍数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54,60...✍再找出4和6的公有的倍数有12,24,36...✍最后从4和6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倍数是12(4)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和公有的最小倍数。
课件出示4和6的公倍数2、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课件出示)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题目:怎样求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1)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法试着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归纳:方法一:写出6的倍数,8的倍数,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8的倍数,8,16,24,32,40,48,...方法二:在8的倍数中圈出6的倍数8的倍数:8,16,24,32,40,48,...6和8的公倍数有24,48,...最小公倍数是244、探讨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关系,如公倍数24和48与最小公倍数24的关系:24÷24=1 48÷24=2结论: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最小公倍数是所有公倍数的因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小公倍数(一) 小学

第四单元第13课时:最小公倍数(一)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是第四单元“通分”这一小节中的第一课时,共教学两个例题。
例1重点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2重点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在前面又学习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会用集合图表示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1.通过观察探索,加强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借助已有学习经验,通过自主观察、探索,初步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然后在师生的交流中建立概念,再通过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注重回顾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新知识学习后及时进行回顾总结,总结知识、回顾方法,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概念得到深化,并形成知识网络。
3.进行探索交流,积累方法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两个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进行交流、对比,帮助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学会根据两个数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准确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教案目标1.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重点)2. 通过观察、对比、交流等活动,经历抽象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积累求最小公倍数的活动经验。
(难点)3.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一个小猴子接尾巴的游戏。
在正六边形上有一只小猴子,它的尾巴在正四边形上,如果正六边形固定不动,让正四边形沿着一个方向绕正六边形转动,想一想正四边形至少转动几次,猴子的尾巴能重新接回呢?有同学说6次,还有的同学说24次、12次,到底是多少次呢?我们验证一下。
玩了这个游戏后,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吗?(二)观察探索,抽象概念1.自主探索,初步认识公倍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4和6公有的倍数有哪些?回忆一下前面我们研究公因数的过程,你想怎样研究这个问题呢?学生活动:尝试写出4和6的倍数,并找出4和6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最小公倍数》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教学内容包括:1. 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 通过实例理解,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求法;3. 能够运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特点;2. 能够通过实例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求法;3. 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技巧;4. 能够熟练地运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科的吸引力。
三、教学重点1. 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特点;2.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及综合应用。
五、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实例演练、比较示范、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引入本课课题,通过提问与比较示范,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了解最小公倍数概念和特点以及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2. 分组自主探究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主探究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共同发现最小公倍数的规律,加深对最小公倍数的了解。
3.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点及方法,采用讲解和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4. 练习巩固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最小公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帮助学生加深对最小公倍数的运用和理解。
5. 交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板书和信息交流,展示解题的过程和思路,互相学习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提问、分组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等,并引入了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和应用。
在教学中,学生表现积极,思维活跃,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课堂管理和时间控制上,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第五单元《最小公倍数》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 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求最小公倍数的步骤和方法
3.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实例
4. 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提供一些关于最小公倍数的阅读材料,如科普文章、数学趣闻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 视频资源:推荐一些与最小公倍数相关的视频资源,如数学教学视频、科普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应用。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因此不需要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在本节课中,可以将教室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备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此外,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和性质的图表,以及分解质因数的步骤和方法的图片,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参考。
2. 拓展要求:
-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拓展内容,深入理解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 问题探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探讨,加深对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理解。
-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总结反思:鼓励学生在学习后进行总结反思,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十.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性质和求法,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了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学习了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和利用最小公倍数的性质等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
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动手欲望强烈。
当他们知道数字的概念时,他们更愿意独立参与并自己发现。
再者,学生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任务导学明确任务老师:让我们在课前玩一个数数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请参加两组学生。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板书:12、24)老师:如果这些数字是3和4的倍数,我们就称它们为3和4的公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小公倍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各写5个)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了解。
学生回答内容要求包含:
(1)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新课讲授
1.最小公倍数。
课件呈现:
(1)提出问题、投影呈现教材68页例1.
(2)学生交流合作,得出结论,同时课件呈现下图
4的倍数
6的倍数
(3)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它们的公倍数。
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
并指出: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4)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5)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点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题2。
(2)学生尝试练习。
由学生自主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探索结果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先分别写出6和8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方法二:先分别写出8的公倍数,再从小到大圈出6的公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方法三:先写出6的倍数,再看6的倍数中哪些是8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
(4)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观察,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的公倍数就是它们最小的公倍数的倍数。
(5)即时巩固。
完成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找出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点学生回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
③你有什么发现呢?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并交流。
教师小结:a.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其中的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b.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71页练习十七的第1~4题。
1.学生独立完成1~3题,巩固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说说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100以内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4,90,96。
100以内10的倍数有10,20,30,40,50,60,70,80,90。
它们的公倍数有30、60、90,最小公倍数是30。
2.40,30,18,60,7,20。
3.6和18的公倍数中有36。
21和14的公倍数中有84,12和8的公倍数中有48。
4.(1)不对(2)对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的求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要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来解决,并能说出这样想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求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15和12 4和6
8和24 9和54 12和36
8和9 5和12 13和5
问:你能总结一下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二、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70页例3。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呈现情景图。
(见教材第70页)
教师: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墙面(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的),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学生讨论,探索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两点内容:
①“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是什么意思?
②墙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③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有多少种?最小的是多少?
(3)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学生动手操作。
①假设墙面的边长是10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10不是3的倍数。
②假设墙面的边长是9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9不是2的倍数。
③假设墙面的边长是6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如何?(没有剩余面积,符合题目要求)原因: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4)教师引导提问:墙面的边长除了6dm,还可以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墙面的边长还可以有12dm、18dm、24dm 等等,最小的是6dm。
原因: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结果: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5)2和3的公倍数:6、12、18、…其中最小的是6.所以可以铺的正方形的边长会有很多个:6dm、12dm、18dm、…,边长最小的是6dm.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12题。
1.指导学生完成第5题。
2.指导学生完成第6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至少要多少天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说明浇水的天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至少是最少的意思,所以要找4和6的最小公倍数。
3.指导学生完成第7题:理解题意: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9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说明这些人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
即这些人数是6和9的公倍数且小于40。
4.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
5.指导学生完成第9题,此题复习公因数。
6.学生独立完成第10,11题。
7.指导学生完成第12题。
这题是个思考题,练习时先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完成。
解题思路是:先从小到大写出36的所有因数,然后从中依次观察,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
答案:
7.18人或36人。
8.12,24,18。
9.6和9有公因数3。
10和18有公因数2。
15和30有公因数3,5。
20和8有公因数2。
10.至少过24分钟两路车再次同时发车。
11.(1)至少12分钟后两个人在起点再次相遇,此时爸爸跑了4圈。
妈妈跑了3圈。
(2)略
12*.因为36有因数有1,2,3,4,6,9,12,18,36,所以以36为最小公倍数的两个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36和它的一个因数;另一类有4和9,4和18,9和12,12和18。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两个数没有特殊关系,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3)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