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_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最新五四制鲁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最新五四制鲁教版

第六节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斜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第二节势能1.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势能就越大2.弹性势能:
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鲁教版_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鲁教版_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本文对鲁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总结。

总结的内容涵盖了以下方面:
力与运动
- 力的引入:力的概念、力的计算方法
-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 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规律
热与能
- 热的传递:传热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及其特点-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原理、热量的传递与计量
- 物质的状态变化:升华、凝华、熔化、凝固的概念与过程
-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计算及能量守恒定律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反射角与法线的关系
- 光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规律
电的现象与电路
- 静电现象:带电体、电荷的性质与特点
-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与计算、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的定义与计算、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
- 电能与电功率: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与应用
声的传播与声音的特征
- 声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
-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与特点
- 声音的反射与共鸣:声音的反射特点、共鸣现象的产生与应用
以上是对鲁教版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教材和课堂讲解。

鲁科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word版

鲁科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word版

鲁科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第一部分八年级上册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2.1m= μm;1m= nm; 1μm= m。

1nm= m3.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5.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6.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公式:。

1m/s= km/h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比较,长的运动的快;二是相同比较,短的运动的快。

8.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9.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振动停止,也停止。

10.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11.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中较快,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和介质的有关。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m/s。

12.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叫做音调,音调取决于;声音的叫做响度。

响度取决于。

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音色取决于法整体的材料和结构。

13.弦乐器:弦振动发声,粗、长、松的弦发声的音调;细、短、紧的弦发声的音调。

管乐器: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

的空气柱发声时音调低;的空气柱发声时音调高。

14.人们以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响度)的等级。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15.噪声是隐形杀手,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处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16.声音可以传递,还可以传递。

声音传递信息的事例:蝙蝠靠超声波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B超;超声波探伤;声音传递能量的事例:扬声器旁的蜡烛火焰摆动;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牙齿及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清除人体内结石。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作者:————————————————————————————————日期:第一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2、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鲁教版_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_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2、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鲁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概述:1. 力学基础:- 物质的属性:质量、体积、密度。

-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与分解。

- 重力:重力的计算、重心、重力势能。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2. 运动的描述:-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

3. 压强和浮力:- 压强的概念:压力、受力面积、压强的计算。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压强的分布规律。

- 浮力: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4. 简单机械:- 杠杆:杠杆的分类、杠杆平衡条件、力臂的概念。

- 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省力原理。

- 斜面:斜面的作用、斜面的机械效率。

5. 机械能:- 动能:动能的概念、动能的计算。

- 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机械能的转化。

6. 热学:-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

- 热膨胀和收缩:物体热膨胀和收缩的规律。

- 热机:内能、热机的工作原理。

7. 电学基础:- 电荷:电荷的性质、电荷的守恒。

- 电流:电流的形成、电流的计算。

- 电压:电压的作用、电压的测量。

- 电阻: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

8. 电路:-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电压和电流的分配。

-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压和电流的分配。

-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用。

9.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电功率:电功率的计算、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 安全用电:用电安全知识、预防触电。

10.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的形成。

- 反射:平面镜成像、反射定律。

- 折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透镜成像。

11.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核和电子。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作为初中生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鲁教版初中物理课程包含了许多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

一、力与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常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2. 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表示为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在物体1上的力等于物体2作用在物体1上的力,但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指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以通过向量法或图示法求解。

分力是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有助于解决斜面上的物体受力问题。

4. 动能与功率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2。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量,公式为P=W/t。

二、力学1.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公式为v=s/t。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为a=(v-u)/t。

2. 摩擦力与重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公式为F=mg。

3. 斜面运动与滑动摩擦力斜面运动是指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情况。

滑动摩擦力是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

4. 弹簧力与胡克定律弹簧力是弹性体受到形变时产生的力。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力与弹性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三、光学1. 反射与折射反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遇到边界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折射是光线经过介质界面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2. 凸透镜与凹透镜凸透镜使光线发散,会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处。

凹透镜使光线会被透镜分散。

3. 光的衍射与干涉光的衍射是光线在通过一个孔径、缝隙或物体的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光的干涉是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4. 光的颜色与光的吸收与反射光的颜色是由于光的频率和波长不同而产生的。

初三物理知识点鲁教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鲁教版

物理初三上下复习提纲山东科学版课本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光现象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和运动第七章压强第八章浮力第九章简单的机械、功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课桌高、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N2 mm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可以用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估算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7、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 分min2、测量时间的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第二章物体的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二、机械运动1、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相同路程通过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 Ⅰ 、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 = s =vt t =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换算:1m/s=h ; 速度图象:见图一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Ⅱ、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Ⅲ、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v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v 1、v 2则 v 2>v>v1常识:人步行速度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 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四分十秒和三分二十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第二章声现象1、定义: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振动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例: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需要靠无线电,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的传播速度:V 气<V 液<V 固;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常温15℃下,钢铁固体中的声速约为5200m/s,液体中的声速约为1500m/s;空气中约340m/s,25℃时约346m/s; 声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V 高>V 低指温度;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2低于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5、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音是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st t总 s 总 总st s图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6、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7、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8、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9、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10、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11、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12、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13、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传播速度也由介质决定光的传播速度:V固<V液<V气<V真空;例如:光通过镜片,镜片就是介质;光进入水里,水就是介质;光在水中的速度:×1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108m/s ,光在冰中的速度:×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108m/s ,真空是×108m/s ,空气中是×108m/s光在酒精中的速度:×108m/s;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4.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5.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6.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7、光的反射作用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F;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测焦距: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2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3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中心到光点的距离即为焦距;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暗箱中的胶卷相当于光屏.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它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当物距稍大于焦距时,它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当被观察的物体在其焦距以内时,它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3.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何异同:不同点:平面镜是通过光的反射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是通过光的折射成放大的虚像;相同点:都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都不能用光屏来承接;而且都是正立的;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物距等于像距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u > 2f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⑵u=2f是实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⑷成实像时: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3.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4.透镜焦度用ф表示,f表示焦距,则ф=1/f;眼镜片的度数T=ф ×100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5.取一副老花镜,测定它的两个镜片的度数;器材:一个白纸屏、一把刻度尺、一副老花镜步骤:1将两个镜片分别正对着太阳光2调节凸透镜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的光点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镜片到光点的距离f1、f24用公式算出镜片的度数.T=×100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显微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稍大;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望远镜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简述测焦距的三种方法近似值办法一: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使另一侧有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量出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办法二:把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透过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当字很模糊不清时,量出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办法三:利用凸透镜成像,当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时,量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再除以2即为焦距;☆简述区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几种方法方法一:看外观,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方法二:对着课本上的字看,能把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否则属于凹透镜;方法三:正对太阳光,能会聚太阳光的透镜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方法四:能使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的透镜是凸透镜;方法五:让一个远视眼透过镜片去看近处的物体,能看清楚的是凸透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高度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第五章质量与密度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国际单位kg ,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质量的理解: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5、天平的调节: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3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4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5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6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5、测量方法: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3潮湿物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天平在使用过程中读数偏差问题1读数大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游码忘记调零,但横梁是平衡的,就直接对物体称量2、调节好天平后,测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互相放错了3、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有破损 2读数小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生锈了2、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上沾有灰尘,或者有小水珠 二、密度 符号:ρ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3、公式: ρ= V = m =ρV4、单位:国际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为×103kg/m 3,读作×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属性 , 同种物质, 密度值 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 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 物质本身 决定, 跟 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8、理解密度公式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图二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 3 c m 3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图二“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三、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A .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B 、把烧杯中的一半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C .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D .用公式ρ=m/V 求出盐水的密度ρ=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 A .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m Vmρ ρ m V= ρρm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3、测定密度小于水的一大块石蜡的密度;器材:小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细线;也可以用大头针A、用量筒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B、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为V1C、把金属块与石蜡用细线捆绑在一起,完全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出总体积为V2D、被测石蜡的密度ρ=4、测量牛奶的密度5、器材:天平、空瓶、水、牛奶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0B、往空瓶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C、把水全部倒掉,再把牛奶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瓶和牛奶的质量为m2D.用公式ρ=m/V求出牛奶的密度ρ=5、判断球体是否空心的方法①:用物体质量÷物体体积,将计算出的平均密度和材料的密度相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②:用材料的密度×物体的体积,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③:用物体的质量÷材料的密度,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四、五、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八年级下册一、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①确定作用点,②作用点一定位于受力物体上;③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④标出力的大小;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kg;读法: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最新鲁教版_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最新鲁教版_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分为四个模块,包含基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模块的知识点。

一、基本力学
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5. 动量定理
6. 功:功的大小和功的正负
7. 功率: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二、热学
1. 物体的温度:温度的定义和测量
2. 热量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 牛顿冷却定律
4. 热的扩散和热的膨胀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6.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光学
1. 光的反射:平面镜反射定律和焦点定律
2. 光的折射:折射率、斯涅尔定律和全反射
3.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4. 球面镜成像:物距、像距和放大率
5. 透镜成像:物距、像距和放大率
四、电学
1. 电流和电路
2. 电阻和欧姆定律
3. 电功率和电能
4. 简单电路的计算
5. 串联和并联电路
6.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的原理
7.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以上便是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公式可求路程和时间: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vt2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大。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归纳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物远像近(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物近像远(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g/cm3=1kg/dm3=1t/m3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第六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