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心理及早期干预措施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摘要】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入手,探讨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随后介绍了一些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教育和预防策略。
结尾部分强调了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分析、原因、措施、教育、策略、重要性、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给个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也对社会秩序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大学生犯罪预防措施、大学生犯罪预防教育以及大学生犯罪预防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了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和心理机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最终达到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的目的。
在结论部分将重点阐述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是指大学生在犯罪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特定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对于大学生来说,其犯罪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犯罪心理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冲动和冲动行为倾向。
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更容易受外界诱惑和影响,缺乏理性思考和控制能力,容易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犯罪行为。
大学生犯罪心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逃避责任和后果意识薄弱的倾向。
由于大学生通常为成年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够重视,不愿承担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容易采取逃避责任的态度。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犯罪心理中还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和攀比动机。
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心和自我价值感,可能会选择通过犯罪手段来获取快速的物质收益或实现自己的虚荣心。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早期干预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早期干预策略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突出,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与早期干预策略来帮助他们。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工作。
学校应该在入学教育中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和教育,让新生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同时,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和应对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
二、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大学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或者热线电话,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等服务。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互助小组的建立,让他们能够相互支持和倾诉,减轻心理压力。
三、加强心理问题的筛查和评估为了更早地发现和干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评估工具对学生进行定期筛查。
这既可以针对新生进行入学前的体检,也可以在学生入学后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
通过评估的结果,学校可以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服务,帮助他们尽早解决心理困扰,保障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稳定。
四、促进心理健康的自助与自救能力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助与自救能力的培养。
这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关讲座,教授学生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适技巧,如情绪管理、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提供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心理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五、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力量,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应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并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和家校合作活动,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建议,引导家长正确引导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康复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康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大学生群体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犯罪。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犯罪行为不仅对个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对大学生犯罪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犯罪的原因与心理因素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与心理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层面。
个体因素包括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价值观与道德水平、情绪控制能力等;而社会因素则包括社会环境、教育与家庭教育等方面。
首先,个体因素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学业压力、就业前景不确定等因素,一些大学生心理状态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存在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为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其次,社会因素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
大学生进入大学,即融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然而,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一些大学生可能出现盲从和价值判断混乱的情况,他们可能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影响,对罪恶行为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与方法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问题,心理辅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犯罪者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解决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水平,并在心理上实现康复。
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通过帮助大学生犯罪者调整其不良的认知和态度,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念。
2.情绪管理:大学生犯罪者往往具有情绪波动大、情绪控制能力差的特点。
因此,在心理辅导中要重点关注情绪管理。
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学生犯罪者正确处理情绪,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导致的犯罪行为。
3.人际交往能力训练: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避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摘要】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犯罪行为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包括心理压力、适应环境等因素。
接着列举了大学生常见的犯罪类型,如违法、违规等行为。
然后介绍了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的措施,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
在探讨了大学生犯罪预防的有效策略后,文章最后强调了加强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教育的必要性,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的重要性,并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原因、类型、措施、有效策略、教育意义、加强、教育必要性1. 引言1.1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的重要性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而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对个人造成损失,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以及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工作。
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范行为,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
加强大学生犯罪预防教育也能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从而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
重视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教育,对于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一、社会压力过大。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有些学生会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违法犯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家庭教育不善。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家庭教育不善导致其缺乏正确的行为准则,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心理问题。
有些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其正常的行为表现,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浅谈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及解决措施
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在学校各种约束不能
有效的阻止他思想的沉沦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的金钱欲望、性 行为欲望空前的膨胀,在现实生活条件不能满足的他的情况下,
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已从1965年的1%,发展为近几年的 17%。由此可见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 题。目前大学生犯罪呈现出突发性、残忍性、较强的犯罪心理素
大学生社会经历贫乏,生活道路平坦,在生理上接近成年 人。在心理上还是不成熟。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 差,做事欠缺考虑,在对待挫折时常常会有错误的归冈。他们的 暴力行为源于不正确的社会认知,源于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这
些特点反映在犯罪的大学生身上,则表现为手段残忍,不计后
的工作选择了继续学习,考研、考博成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得 不面临的压力。另一部分学生走上社会以后严峻的就业形势也 il:他们容易产生焦虑、惶惑的情绪,他们对礼会上的不良现象既
质等特征。 (--)大学生犯罪的突发性
欲望很容易战胜理智,训:他们产生了一种可以利用犯罪满足自 己欲望的心理,当这种心理在道德、学校管理制度、法律常识都
不能抑制的情况下犯罪行为就产生了。所以,盗窃罪、抢劫罪、
强奸罪等是大学生多发的犯罪。可以说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 客观环境的变化,是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环境基础,正是由于
大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去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才导致犯 罪行为的发生。 (二)青春期的心理失衡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从小养成了娇 生惯养的习惯,这种习惯与大学生青春期叛逆心里交融在一起
大学生犯罪一般没有什么预兆,很多犯罪都是大学生一时 冲动所为的行为,很少有事前充分的考虑和策划犯罪的计划过
大学生犯罪心理与改造对策汇总
大学生犯罪心理与改造对策大学、监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监狱是惩罚犯罪者的场所,是国家刑法的执行机关。
但两个不同的概念,又具有同一性,也就是说其共性都是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地方,都是“以人为本”的大熔炉,教育的对象都是“人”,不过,大学的“人”都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有修养、有素质的人才,而监狱关押的“人”,给人的印象大多是粗野无羁、愚昧无知、胡作非为的社会“毒瘤”,人民深恶痛绝的犯罪者。
大学受教育者是“高智能”者,监狱受教育者是“低智化”者,大学里的学生是“自由者”,监狱的学员是国家法律所限制自由的特殊者,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两个不同的场所都是以“教育人”为目的,教育的方法不同,教育的手段不同,大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又培养道德情操和高尚的风格,预防犯罪;监狱是对其“恶习”进行矫治,逐渐达到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合格的公民,也就是说大学是“事前”教育,监狱是“侍候”教育,一个是“高智化”教育,一个是最基本达到要求的“低智化”教育,距离不同,档次不同,但教育的目标一致。
所谓“高智能”是指本来有修养、有道德水准的高材生而使自己的行为“不可为”、“不敢为”、“不必为”,更加达到“至高”的道德修养,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所谓“低智能”,是指将不道德行为和不良习惯矫正为合乎大众化的基本要求而已,使受教育者分辨是非、美丑、荣耻、善恶等,也使自己的行为再“不可为”、再“不能为”、再“不敢为”、再“不必为”的目的。
罪犯在人生道路上是失败者,但又使大学生警惕的一面镜子,如果这面镜子不去对照,也就会有“尘埃”逐渐落然。
从近几年犯罪的情况来看,大学生这些“高智能”者的犯罪也逐渐有增无减,已引起有关专家学者和一些高校的关注。
笔者从2001年5月至2004年6月,对某监狱新入监的32名犯罪大学生(累计)进行调查:农村大学生12名,占37.5%;城市大学生20名,占62.5%。
文科类专业的11名,占35%,理科类专业的21名,占65%。
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引言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问题对于刑事司法系统至关重要。
了解和干预这些心理问题可以有助于减少犯罪的发生,改善司法程序的公正性,以及确保对嫌疑人的合适处理。
本文将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方法一:心理评估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是干预犯罪嫌疑人心理问题的首要步骤。
通过面对面的会谈、心理测试和观察,专业心理学家可以确定嫌疑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例如精神疾病、人格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二:心理咨询和治疗基于心理评估的结果,犯罪嫌疑人可能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可以与嫌疑人建立信任,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和群体治疗等。
通过这些治疗,犯罪嫌疑人可以学会应对压力、控制冲动以及改变不良行为模式。
方法三: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了减少犯罪再次发生的风险,犯罪嫌疑人还应接受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
这些培训可以提供有关控制冲动、解决冲突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提高嫌疑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正常生活,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方法四:支持系统和社区资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干预应该与支持系统和社区资源相结合。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庇护所、康复中心、就业培训机构以及社区志愿者组织。
通过提供稳定的居住环境、职业培训和社会支持等资源,犯罪嫌疑人可以更好地重返社会,并避免再次陷入犯罪。
结论犯罪嫌疑人心理问题的干预是刑事司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及支持系统和社区资源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嫌疑人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问题,减少犯罪的发生,并促进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人道性。
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及预防对策
、
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当这种消极情绪情感体验 积累到一定程度,行为人就会出现隋绪发作,产生犯罪动机,进而实施犯 罪行为,如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马加爵杀人案就是典型的例子。造成 大学 生不 良 情绪 占主 导地位 的原 因是什 么 ?根本 原 因是 在 于社会 环 境 、家 庭环境及 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大学生成为社会的、家庭 的焦点 ,他们 被寄予过高的期望值 ,从一开始 ,就面临较大的压力。在大学中,潜在的 竞争尤处不在,中学时的那种备受老师关爱 、备受同学羡慕的心理优势已 不复存在 ,这会造成一些 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大学生心理失衡 ,使其压力进 步 增大 ,如再 缺少 与 同学 和老 师的 沟通 ,找不 到 释放 这种 压力 的 正 常渠
一
道,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加上一定诱因,就有可能通过违法犯罪释放 出来 ,进 而产生严 重后 果 。 此外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 多数是独生 子女,他们从 一出生就受 到全家人的关爱 ,生活上可谓无微不 至, “ 全家人 围着一人转 ”极易 使他们 形成 以 自我为 中心的心理 ,对于社会 中的竞争 、困难 、挫折等 往往缺少必要 的心理准备 ,一旦 受到挫折 则缺少 正确 的判 断和认识 , 造 成 心 理 的扭 曲而 走 上歧 途 。
( 二 ) 追 求 物 质 、享 乐 心 理
当今社会 ,有些人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 人成败得失 的尺度 。社 会 这种 旨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 刮进了校园 ,动摇和腐蚀 了众 多学子的思想 和 心灵 ,使得 他 们 的价 值观 发 生 了改 变 、错 位。 ”对 “ 物质欲” 的过分追求诱发 和刺激 了某些大学生们去实施偷 盗 、抢 劫、 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有的大学生甚 至抛弃 了做人 的基本道德 ,出卖 灵 魂 、出 卖 肉体 。 ( 三)报复心理及寻求刺激心理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调适与疏导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调适与疏导大学生犯罪问题的存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心理调适与疏导作为预防和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重要手段,日益被重视。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调适与疏导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个体因素是造成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处于一个自我认同与角色转换的关键时期,他们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冲动欲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引导。
另外,对于一部分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生活自理、学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对这些心理压力难以适应,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其次,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犯罪行为也不例外。
当下,社会竞争压力颇大,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求职压力很大,一些人在为保持社交地位或满足个人欲望时,可能会选择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经济利益,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心理调适与疏导的重要性心理调适与疏导是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因素带来的困扰,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首先,在个体层面上,通过心理调适与疏导,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心理状况,了解自身问题的所在和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大学生在接受心理调适与疏导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焦虑和负面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心理调适与疏导,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等专业人员的介入,可以通过个别或群体性的心理辅导,为大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心理调适与疏导的实施策略在进行心理调适与疏导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心理调适与疏导的效果。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大学生是一个年轻、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他们在生活中面临许多诱惑和困难,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导致产生犯罪行为。
因此,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认识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1、人的本性原因: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生物,社交需要是人类在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有些大学生缺乏这种本能的社交欲望,他们通常比较孤独,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从而寻求犯罪行为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2、不良社会环境的原因:现代社会的环境因素众多,大学生经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如交友、就业、爱情、权利等,这些都可能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人对这些因素的认识较低,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他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犯罪行为。
3、社会心理因素的原因:很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无法接受现实。
他们会通过暴力、报复等手段来宣泄不满情绪,他们认为犯罪是一种遮盖自己问题的手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1、树立正确价值观:大学生应该认清自己的所在社会地位和责任,具有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确保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追求自身的梦想,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
2、提高法制意识:大学生应该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确理解“不合法的事情,一不做、二不吃”的真谛,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3、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控制力。
总是让自己沉浸于价值观和人格处于混乱状态的人,更容易陷入犯罪的深渊。
4、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领悟团队精神,将爱心贡献给社会。
总之,大学生应该时刻注意自身行为,提高自我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如果有不满或不安情绪,应该寻求适当的方式去缓解而不是犯罪。
同时,对于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应该持续加强,包括教育、设施等方面,确保大学成为健康学习、自我提升、健康发展的场所。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干预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干预犯罪是社会中的一种严重问题,影响到个人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然而,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是社会关注和解决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心理辅导与干预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一、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复杂多样,许多因素会导致大学生陷入犯罪行为。
首先,社会压力是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而这些压力常常会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衡。
当大学生无法很好地应对这些压力时,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些不良途径来解决问题,甚至滑向犯罪。
其次,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之一。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社交环境,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面对各种各样的友谊、爱情和竞争等问题。
当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遭遇挫折或受到伤害时,一些人可能会采取犯罪行为来寻求报复或释放自己的情绪。
二、心理辅导与干预的重要性心理辅导与干预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首先,心理辅导与干预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对话和指导,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需求和问题,并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情绪等负面因素。
其次,心理辅导与干预可以提供社会支持,帮助大学生克服孤独感和挫折感。
很多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或失落时,往往感到无助和孤独。
通过心理辅导与干预,他们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关怀和支持,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从而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困难。
最后,心理辅导与干预可以防止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
通过早期的干预,及时识别并解决心理问题,可以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机会,降低社会治安风险。
三、心理辅导与干预的措施和建议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采取心理辅导与干预的措施和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组织各类心理健康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加上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和经济困难等因素,大学生心理危机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自杀和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
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概述1、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2、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自杀与心理危机问题,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
卫生部报告称,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
2003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数据显示: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自杀是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1、知晓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与特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很多,蔺桂瑞教授将其归纳为八个方面。
第一,学生家庭父母关系不合、离异,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
第二,社会就业竞争激烈。
第三,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
同宿舍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各有各的个性,不能相互容纳,由此发生矛盾冲突,日积月累,却又不敢表达,因为这些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多。
第四,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
某些学生上高中时,考大学的目标非常明确,上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心中茫然,有一种失落感。
第五,恋爱与失恋问题。
第六,性行为问题。
一类学生是过于封闭自我,导致性压抑;另一类学生是过于开放,随便发生性关系,之后又非常后悔自责。
第七,就业观念滞后,就业期望值过高。
我们国家过去是精英教育,能上大学的就是人才。
现在大学扩招,教育已趋向普及化,大家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可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却没有转变,非要找一个理想工作不可,求职期望值非常高,与现实不符。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大学校园接受教育。
然而,一些大学生却在校园内犯罪,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高校的安全与稳定,也威胁到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以及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1.心理压力大随着大学课程的不断加重和社会竞争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些学生为了应对压力,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对其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当这些负面情绪不得到及时的调节和处理,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犯罪想法和行为。
2.道德观念淡薄大学生是社会的新兴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正在不断形成和建立。
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其他原因,对道德伦理观念缺乏认识和理解,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模糊和对犯罪的危害性的低估。
3.法律意识淡漠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法律意识。
一些大学生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对于某些违法犯罪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和漠视法律法规的行为。
同时,一些大学生也缺乏对法律责任的认识,容易犯下违法行为。
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1.加强教育与引导要预防大学生犯罪,首先应在教育上下功夫。
学校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道德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加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同时,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缓解学生的压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演习,定期组织消防演习、地震逃生演习、防盗防抢演习等,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3.建立制度与规范学校和社会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法规和制度,对大学生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制度上的保障。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查宿舍、随机抽查等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加强学生管理力度。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与干预方法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与干预方法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处于特殊成长时期的人群,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变化、未来发展不确定等多种压力,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的问题。
为了及早发现和干预大学生心理疾病,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文将介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与干预方法。
一、早期预警方法早期预警是指通过一些指标或者表现来判断一个大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及时给予关注和干预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大学生心理疾病早期预警方法:1.心理测评心理测评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通过测量和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可以帮助发现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2.学业表现大学生的学业表现常常反映出他们的心理状态。
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业上出现明显退步、学习动力不足,或者成绩波动较大等问题,可能是存在心理问题的表现。
3.行为变化心理问题常常会导致个体的行为发生变化。
大学生的行为变化包括社交活动减少、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情绪波动剧烈等。
如果发现这些行为变化是持续存在的,可能需要引起警觉。
4.身体症状心理问题也常常会导致身体上的症状表现,比如失眠、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
当大学生出现这些身体症状时,应该考虑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二、早期干预方法早期干预是指在发现潜在心理问题后,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的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大学生心理疾病早期干预方法: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常见的早期干预方法,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帮助大学生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提供的免费咨询服务可以让大学生获得及时的帮助。
2.心理教育与培训心理教育与培训是通过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增强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方法。
通过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心理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3.亲友支持亲友的支持和关爱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缓解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警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警与干预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及早发现并干预这些问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早期预警与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早期预警的手段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孤独、自卑、适应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往往源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认同困惑等因素。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转型期,心理上存在较大的变动和敏感性,因此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正确的应对方法,导致问题加重。
二、早期预警的手段1.心理测试与评估:通过心理测试可以收集大学生的心理信息,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潜在问题。
心理评估则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2.教师观察:教师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指导者和监护人,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交往中的态度和言行举止,可以辨别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的迹象。
3.学生自我报告:鼓励大学生主动反馈自己的心理状况和问题,可以借助心理咨询服务或心理健康问卷,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有效的干预措施1.心理教育与宣传: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宣传栏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常识与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校园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个体咨询、小组讨论、心理辅导等服务。
心理咨询师可以针对大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3.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活动、开展心理课程、成立互助小组等,为大学生提供温暖的社会支持和平台,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成长。
4.提供紧急援助机制:对于重度焦虑、抑郁或其他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学校需要建立相关的紧急援助机制,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心理援助和治疗。
结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警与干预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警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警与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给他们的成长和学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保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早期预警与干预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警与干预。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大学生是一个脆弱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来自学习、家庭、社会压力的叠加。
这些压力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早期预警的重要性早期预警是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展到严重阶段之前,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进行预防和干预的措施。
早期预警可以帮助发现问题的早期迹象,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三、早期预警的途径和手段1.学生自我评估: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式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本身都是一种有效的早期预警方法。
2.家庭、社会的观察: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观察也是早期预警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与学生的家庭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变化和问题。
另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警能力。
3.学生互助和辅导员的介入:在校园内,同学之间的互助也是一种有益的早期预警方式。
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向辅导员寻求帮助,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四、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被发现后,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症下药,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五、早期干预的措施1.心理咨询: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
2.心理教育:学校应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
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抵抗力。
3.社会支持:社会的支持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干预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策略。
建立危机处理机制
危机处理机制的定义和目的
危机处理机制的实施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危机处理机制的建立步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危机处理机制的效果评估和改进 措施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 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提 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 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重 视
影响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可能 导致大学生社 交恐惧,沟通 困难,人际关
系紧张。
影响身体健康: 心理问题可能 导致大学生睡 眠质量下降, 食欲不振,身 体健康受损。
影响未来发展: 心理问题可能 导致大学生缺 乏自信,对未 来规划模糊, 影响未来发展。
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 可能导致大学 生无法正常学 习和生活,影 响学业和职业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家庭支持: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寻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探索新的预防和干预方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建立心理辅导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AI、大数据等,进行心理问题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合作,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 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共 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0XX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 早期干预策略
学生犯罪预警与干预方案
学生犯罪预警与干预方案学生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学生犯罪的发生,建立一个有效的预警与干预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学生犯罪预警与干预方案,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预警系统的建立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犯罪的苗头,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犯罪预警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包括多个层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例如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表现、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科学分析,学校可以提前发现有可能犯罪的学生,以便进行及时干预。
二、学生评估与预警学校可以制定一套科学的学生评估体系,对学生进行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学生犯罪的预警依据,帮助学校及时发现风险学生,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教师与辅导员的培训教师和辅导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员,他们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提高对学生犯罪预警与干预的敏感度和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行为分析技巧等,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学生犯罪行为。
四、加强家校沟通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开设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
家长可以及时向学校反映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学校也可以向家长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园中的表现,从而共同关注和预防学生犯罪。
五、心理辅导的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预防学生犯罪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派遣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为学生提供个别和群体心理辅导服务。
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少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
六、法律法规的宣传孩子在校期间应该接受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学校可以邀请法律专家或警察来开展法律法规的宣讲活动,教育学生遵守法律,不参与任何违法行为。
这样的宣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法律和法制,减少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犯罪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但也是一个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犯罪行为的时期。
因此,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问题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大学期间,许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这些压力如果不得到适当的处理和释放,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学习成绩不佳或与他人产生冲突而感到自卑和焦虑,进而产生了犯罪的冲动。
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压力和情绪,对预防大学生犯罪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心理疾病是一个人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学生群体中,焦虑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较为普遍。
这些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因此,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提倡心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让患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其次,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问题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面对种种困境和挫折时,一些学生可能会情绪失控,进而做出冲动的决策。
因此,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分析和应对各种情绪,培养他们平稳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情绪管理课程,教导学生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此外,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一个人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时期,一些学生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消极的行为观念。
这些消极的行为观念可能会促使他们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
因此,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
最后,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形成多方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早期干预措施探索□管婷【摘要】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应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但是,最近这些年来,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些人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犯罪率呈现出上升的可怕趋势。
针对此问题的严重性,笔者认真分析了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并提出在了解其心理原因的基础之上,采取一些早期的干预措施,来真正打造出新时代合格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早期干预【作者简介】管婷,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一、引言在人们传统的意识里,大学生是社会的宠儿,他们集知识和能力于一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象征,人们往往不会把大学生与罪犯联系在一起,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
有一小部分大学生脱离了他们天之骄子的身份,做出了一些违背道德、违法乱纪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尤其是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家爵案,使得全社会对于大学生犯罪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应该来说,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比一般的人来得更为大,因为他们是建设祖国的希望,而一旦发生相反的作用,危害固然是更大的。
目前的大学生犯罪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犯罪类型也向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那么,大学生为何会犯罪呢?事实上,人的行为往往是心理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大学生犯罪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存在问题,因而导致了他们实施犯罪行为。
本文将着重分析大学生的犯罪心理现状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早期的干预措施。
等)与商业秘密,挪用、侵占企业财产,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等,则应积极收集、准备证据材料,向企业权力决策层书面建议进入诉讼、仲裁等司法或准司法程序。
(三)对合同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四)遴选律师。
律师在诉讼方面有着相对广泛的业务范围(如刑事诉讼领域)与相对丰富的水平与经验,企业法律顾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企业一切法律事务包揽在身,而应在社会律师的选择、配合、监督方面,代表本企业做好相应的工作,如根据案件性质选择有经验的律师并签好委托代理合同(这本身也就是一项合同管理工作);会同社会律师一同做好案件代理;在案件代理过程中共同参与(共同代理、认真旁听、提供及留存证据、诉讼文书),以便及时了解案情进展,确保代理律师最大限度地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
四、合同风险的防范要点(一)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合同订立前,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内容,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
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
(二)企业应当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审核。
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
(三)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
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
授权签署合同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
(四)企业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
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控,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及合同生效后,企业就质量、价款、履行地点等内容与合同对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五)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纠纷管理。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
(六)企业内部授权处理合同纠纷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
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授权批准,相关经办人员不得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参考文献】1.欧阳秋.美国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吴晓明.合同法新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14·二、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及心理因素分析当前,我国的大学生犯罪随着大学教育、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变而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具体的犯罪现状表现为:一是大学生犯罪数量增多,且日益严重。
大学生犯罪类型呈现出多样化、主体范围扩大化的特征,具有突发性和凶残性的特征,具有结伙作案的特点;二是大学生犯罪的手段具有高智能化的特点,这与他们接受的高等教育、知识面相对较宽、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程度等原因是分不开的,一旦大学生犯罪,他们的成功率比较高,危害性相对也就更大;三是以前的大学生犯罪主要以男生居多,但是,现在的大学生犯罪中,女生犯罪现象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主要集中在性犯罪与财产型犯罪类型;四是当前很多大学生由于在生活中习惯了被人尊重,事事不甘于人后,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和拒绝等情况,心理就会承受不起,如果这种消极情绪无法合理排泄的话,就很容易产生报复心理,从而引发犯罪。
根据犯罪心理学,人的犯罪行为往往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支配之下产生并实施的。
何谓犯罪心理?它指的就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因而,我们要认真分析产生大学生犯罪现状的心理因素,才有利于我们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来达到控制他们犯罪的目的。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原因有:自卑敏感心理,侥幸心理,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心理、追求刺激的心理、失衡心态、浮躁心理、不健康性心理以及藐视法律的心理。
这些心理因素一旦走向极端,就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大学生们有这些犯罪心理特征,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转变,来自学习、就业与生活方面的压力过大,造成的独生子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年龄,生理和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旦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犯罪,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交往中有情绪障碍和性格障碍,而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最早诱因,高校预防控制犯罪体系的缺陷为大学生犯罪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价值观冲击。
三、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早期干预措施大学生犯罪是有目共睹的严重社会现象,要引导大学生走上正道,不要误入歧途毁了人生,应该进行事先预防,而不是发生了再引导,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预防大学生犯罪就是珍惜人才,爱护人才和保护人才的最佳途径,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在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大学生的犯罪心理进行早期干预。
(一)抑制住其犯罪心理。
由于根据犯罪心理学来说,人产生犯罪行为主要在于其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指导,要想预防大学生犯罪,就要首先抑制住犯罪心理。
那么,就要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辩证科学的认识观。
一旦发现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紊乱的倾向,学校和家长都应积极配合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
还要认识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校应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教育活动,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
学校还应该积极联系相关的司法机关,请求他们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并通过办案实践活动来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端正大学生法律态度和提高法律素养,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三)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与氛围。
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是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最直接因素,因而,要努力构建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
尽可能地消除那些孤僻、偏激、仇恨、冷漠等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并善于与孩子交流和沟通。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除了家庭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外,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大学校园,其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因而,学校要在给大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条件的基础之上,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它具有教育、导向、感化、激励等方面的功能,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能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挫折和困难的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五)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除了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责任感以外,还要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来思考问题。
因为,外因只是影响因素,而内因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外因总是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因而,当代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适、自我疏导,这应该说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大学生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免疫力”,确立新的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避免因内心空虚和不健康而产生违法的念头。
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提高抗干扰能力,始终以乐观、坚强、自信的态度对待生活。
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正确的自我宣泄,面对现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得到端正,心理预防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结语总之,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压力,有效解决独生子女心理方面的问题,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开展心理教育,及时化解心理疾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修养,改善影响和诱发犯罪动机形成的内外部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引导,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1.陈治屹.大学生犯罪心理探究与对策[J].今日南国,2009 2.梁静.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叶韦韦.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4.郑春雨.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