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心理及早期干预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早期干预措施探索

□管婷

【摘要】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应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是,最近这些年来,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些人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犯罪率呈现出上升的可怕趋势。针对此问题的严重性,笔者认真分析了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并提出在了解其心理原因的基础之上,采取一些早期的干预措施,来真正打造出新时代合格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早期干预

【作者简介】管婷,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在人们传统的意识里,大学生是社会的宠儿,他们集知识和能力于一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象征,人们往往不会把大学生与罪犯联系在一起,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一小部分大学生脱离了他们天之骄子的身份,做出了一些违背道德、违法乱纪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尤其是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家爵案,使得全社会对于大学生犯罪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应该来说,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比一般的人来得更为大,因为他们是建设祖国的希望,而一旦发生相反的作用,危害固然是更大的。目前的大学生犯罪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犯罪类型也向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大学生为何会犯罪呢?事实上,人的行为往往是心理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大学生犯罪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存在问题,因而导致了他们实施犯罪行为。本文将着重分析大学生的犯罪心理现状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早期的干预措施。

等)与商业秘密,挪用、侵占企业财产,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等,则应积极收集、准备证据材料,向企业权力决策层书面建议进入诉讼、仲裁等司法或准司法程序。

(三)对合同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四)遴选律师。律师在诉讼方面有着相对广泛的业务范围(如刑事诉讼领域)与相对丰富的水平与经验,企业法律顾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企业一切法律事务包揽在身,而应在社会律师的选择、配合、监督方面,代表本企业做好相应的工作,如根据案件性质选择有经验的律师并签好委托代理合同(这本身也就是一项合同管理工作);会同社会律师一同做好案件代理;在案件代理过程中共同参与(共同代理、认真旁听、提供及留存证据、诉讼文书),以便及时了解案情进展,确保代理律师最大限度地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

四、合同风险的防范要点

(一)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合同订立前,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内容,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

(二)企业应当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

(三)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授权签署合同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

(四)企业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控,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及合同生效后,企业就质量、价款、履行地点等内容与合同对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五)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

(六)企业内部授权处理合同纠纷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授权批准,相关经办人员不得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参考文献】

1.欧阳秋.美国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

2.吴晓明.合同法新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

14

·

二、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及心理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犯罪随着大学教育、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变而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具体的犯罪现状表现为:一是大学生犯罪数量增多,且日益严重。大学生犯罪类型呈现出多样化、主体范围扩大化的特征,具有突发性和凶残性的特征,具有结伙作案的特点;二是大学生犯罪的手段具有高智能化的特点,这与他们接受的高等教育、知识面相对较宽、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程度等原因是分不开的,一旦大学生犯罪,他们的成功率比较高,危害性相对也就更大;三是以前的大学生犯罪主要以男生居多,但是,现在的大学生犯罪中,女生犯罪现象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主要集中在性犯罪与财产型犯罪类型;四是当前很多大学生由于在生活中习惯了被人尊重,事事不甘于人后,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和拒绝等情况,心理就会承受不起,如果这种消极情绪无法合理排泄的话,就很容易产生报复心理,从而引发犯罪。

根据犯罪心理学,人的犯罪行为往往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支配之下产生并实施的。何谓犯罪心理?它指的就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因而,我们要认真分析产生大学生犯罪现状的心理因素,才有利于我们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来达到控制他们犯罪的目的。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原因有:自卑敏感心理,侥幸心理,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心理、追求刺激的心理、失衡心态、浮躁心理、不健康性心理以及藐视法律的心理。这些心理因素一旦走向极端,就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大学生们有这些犯罪心理特征,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转变,来自学习、就业与生活方面的压力过大,造成的独生子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年龄,生理和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一旦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犯罪,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交往中有情绪障碍和性格障碍,而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最早诱因,高校预防控制犯罪体系的缺陷为大学生犯罪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价值观冲击。

三、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早期干预措施

大学生犯罪是有目共睹的严重社会现象,要引导大学生走上正道,不要误入歧途毁了人生,应该进行事先预防,而不是发生了再引导,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预防大学生犯罪就是珍惜人才,爱护人才和保护人才的最佳途径,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大学生的犯罪心理进行早期干预。

(一)抑制住其犯罪心理。由于根据犯罪心理学来说,人产生犯罪行为主要在于其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指导,要想预防大学生犯罪,就要首先抑制住犯罪心理。那么,就要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辩证科学的认识观。一旦发现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紊乱的倾向,学校和家长都应积极配合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还要认识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校应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教育活动,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学校还应该积极联系相关的司法机关,请求他们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并通过办案实践活动来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端正大学生法律态度和提高法律素养,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三)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与氛围。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是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最直接因素,因而,要努力构建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尽可能地消除那些孤僻、偏激、仇恨、冷漠等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并善于与孩子交流和沟通。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除了家庭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外,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大学校园,其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而,学校要在给大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条件的基础之上,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它具有教育、导向、感化、激励等方面的功能,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能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挫折和困难的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五)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除了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责任感以外,还要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来思考问题。因为,外因只是影响因素,而内因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外因总是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当代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适、自我疏导,这应该说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大学生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免疫力”,确立新的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避免因内心空虚和不健康而产生违法的念头。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提高抗干扰能力,始终以乐观、坚强、自信的态度对待生活。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正确的自我宣泄,面对现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得到端正,心理预防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结语

总之,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压力,有效解决独生子女心理方面的问题,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开展心理教育,及时化解心理疾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修养,改善影响和诱发犯罪动机形成的内外部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引导,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治屹.大学生犯罪心理探究与对策[J].今日南国,2009 2.梁静.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3.叶韦韦.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

4.郑春雨.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

·

2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