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游离静脉皮瓣动脉化修复手指离断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
游离静脉皮瓣动脉化修复手指离断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手指离断在我国普遍发生,常见于机械伤、刀砍伤、车祸伤等。
手指离断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损伤,除此之外,神经、肌腱的损伤也十分常见。
为保证手指离断患者手指成活率及其后续功能恢复,我们多采用急诊一期修复即在6~10 h内使离断手指恢复完整性,同时给予皮肤软组织损伤、神经及肌腱修复[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的快速发展,我们均不再满足于手指的完整,对手指的粗略运动功能甚至精细度有了更深的要求。
断指再植术不再是简单地将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两节指节拼合在一起,对肌腱、神经的连接修复、皮肤损伤软组织的补充预后有了更加严谨的态度[3,4]。
目前,离断手指再植术研究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在手指的存活率及功能上有质的飞跃,其中静脉皮瓣动脉化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具体是指将静脉血供应的非生理性皮瓣与动脉相连,使其功能不断加强,最后能够承受动脉血的供应,但因血液不是遵循正常途径的血液循环,对存活组织的质量和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尽管如此,其仍然解决了离断手指的血液供应问题,在离断手指的血液供应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并获得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5,6]。
本文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12例离断手指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静脉皮瓣动脉化急诊一期修复,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离断手指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6~45岁,平均(25.16±7.88)岁;病因:机械伤6例,刀砍伤4例,车祸伤2例;患指部位:中指指节3例,小指指节4例,食指指节3例,拇指指节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部位:掌侧为主7例,背侧为主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0.5 cm×2.5 cm~2.0 cm×3.5 cm。
全部患者均有骨折及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腱损伤;缺血时间2~6 h,平均(3.32±1.04)h;且全部患者断指均及时用干净布料包裹并置于冰块中保持在4℃左右完成转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对断指再植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对断指再植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董延晨解琛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02期[关键词]断指再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功能恢复;生活质量伴随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近年来手外伤发生率逐渐上升,如何尽可能地提高断指再植术后的成活率,是保障患者正常生活工作的关键[1]。
借助显微技术,断指再植术对受损的皮肤、血管、神经及指骨等生理组织进行整复,意在恢复手指的正常功能和外观[2]。
断指再植术与手术操作密切相关,不仅受到医师经验、技术及麻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干预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是近年兴起的新型护理概念,主要应用于围手术期,旨在为患者减少手术应激[3]。
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将医院内护理向家庭延伸,从而保障了出院后患者因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而出现的护理需求[4]。
本研究对114例患者行断指再植术,在围手术期对其中57例予以常规护理,另外57例予以FTS护理,且均予以出院后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再植指的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114例,男性81例,女性3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8.92±11.46)岁。
纳入标准:手指离断伤;断指后72h内就医;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有相关手术禁忌证;合并大面积肢体损伤;出、凝血障碍;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精神障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合并重要器官病变。
致伤原因:切割伤52例,电锯伤35例,挤压伤19例,其他8例;致伤手指(共157指):拇指19指,食指50指,中指47指,无名指25指,小指16指。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
观察组:男性4 2 例,女性1 5 例; 平均年龄(38.27±8.84)岁;致伤原因:切割伤28例,电锯伤14例,挤压伤12例,其他3例;致伤手指(共79指):拇指10指,食指22指,中指26指,无名指15指,小指6指。
前臂断肢再植的临床研究
c v r fd s mb r d f r a l c o e y r lt d t n lz d fc o s Co l s o o e o ime e e o e r we , ls l ea e o a a y e a tr . ncu i n T e i d c t n n o tan ia i n o y m  ̄ h n ia i s a d c n r i d c t s fr o o
对l 5例前臂离 断伤的致 伤原因 、 伤情 、 离断至吻合时 间 、 手术过程 、 再植顺序及术后功能恢 复进行分 析研 究。 依据中华 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 分 , 2例 , 优 良7例 , 中4例 , 2例。再植成 功率 差
严格 、 准确 地 估计 受 伤机 制 及 伤 情 , 握 再 植 的 时 限 , 确认 把 正
o e t mp o e t e s ri a a ea d f n to f ime e e o e r .M e h ds An l zn a mao e i a s s wo n o — r o i r v h u vv lr t n u ci n o s mb r d fr a d m to ay i gt u t g nc c u e , u d c n r
dto s t e i t r a ewe n d s mb r n n e l n a in, p r t e p o e u e a d p so e a ie r c v r f u ci n o 5 iin ,h n e v lb t e ime e me ta d rp a tt o o e a i r c d r n o t p r t e o e y o n t f 1 v v f o c s so s mb r d fr a m. s l Ac o d n o C n s d c lAs o iiin h n u g r c d my o h t n a f ae f dime e e e r Re u t o s c r i g t hie e Me i a s ca t a d s r e y a a e n te sa d r o o d r pa lt n o mp ttd f g r x e ln in e l n ai fa u ae n e :e c l t o i e 2,f e 7,mi s d 4.i f r r Th u c s f o e r e l n ai n a d f n t n l e ne o i 2, e S c e so r a f m r pa tt n u c i a — o o r
改良动脉静脉转流术在拇指末节及指尖离断再植中应用论文
改良动脉静脉转流术在拇指末节及指尖离断再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介绍改良动脉静脉转流术在拇指末节及指尖离断再植中的应用及体会。
方法在拇指末节或指尖再植中仅吻合两侧指固有动脉,确保两吻合口通畅后再于掌指关节水平结扎桡侧指固有动脉,利用桡侧指固有动脉为再植手指建立静脉回流。
结果本组离断再植11例11指成活10例,成活率90.9%,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成活的10例随访9-21月,综合评定等级分值均>75分。
结论改良动脉静脉转流术可为离断的拇指末节及指尖建立有效的静脉回流,且操作简便、快捷,避免了静脉危象的发生,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动脉静脉转流术;末节离断伤;再植术;显微外科手术;拇指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77-01拇指末节或指尖完全离断,由于静脉寻找困难或吻合困难,用常规方法难以有效解决静脉回流问题,致再植成功率低。
我科自2005年2月——2012年1月将改良动脉静脉转流术应用于拇指末节及指尖离断再植11例10指全部成活,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成活的10指随访9-21月,综合评定等级分值均>75分。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
年龄19岁-51岁。
离断水平均在指间关节以远,均为单指。
受伤原因:刀砍伤7例,冲床压伤1例,重物砸伤2例,绳索勒伤1例。
1.2手术方法彻底清创,锐剪去除挫伤严重的皮肤、皮下组织,适当短缩截骨。
手术显微镜下修整神经、血管,标记后彻底清除其周围多余的筋膜组织。
克氏针固定。
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用12-0无损伤缝合线吻合两侧指固有动脉,检查两侧吻合口通畅无误后吻合两侧指间神经。
然后于伤指指间关节水平取小切口,显露伤指桡侧指固有动脉并结扎。
按断指再植术后常规处理,同时注意术后禁烟,包括个人禁烟、病房禁烟。
5指于术后第1-3天颜色稍紫,张力高,给与指端小切口间断放血并配合指腹按摩后好转,第7-8天恢复正常,12天拆线,拆线后即作轻度被动屈伸练习,术后3周加大练习幅度,并开始主动练习。
改良指蹼动脉穿支掌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改良指蹼动脉穿支掌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SUN Rong-tao;JIAO Tao【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指蹼动脉穿支掌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指蹼动脉穿支掌背皮瓣治疗32例手指缺损患者(36指),创面缺损面积为0.9 cm ×0.7 cm~4.9 cm ×2.7 cm;选取的改良指蹼动脉穿支掌背皮瓣面积为1.3 cm×1.0cm~5.2cm×3.0cm,供区切口直接拉拢缝合或全层皮片移植.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 ~19个月.术后1指皮瓣发生感染,经换药处理后皮瓣愈合良好.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36指皮瓣均成活良好,外形饱满,皮肤柔软,两点辨别域7~9 mm.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5指,良18指,可3指,手指功能优良率为91.67%.结论采用改良指蹼动脉穿支掌背皮瓣修复手指缺损性软组织创面,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简单、可靠、安全,且患指功能恢复良好.【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9(022)001【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改良指蹼动脉穿支;掌背皮瓣;指软组织缺损【作者】SUN Rong-tao;JIAO Tao【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R658.2手外伤以开放软组织损伤较多,强调早期处理,积极治疗,最大可能恢复手指外形和功能[1-2]。
目前主流治疗方案是选用不同类型和部位的皮瓣修复[3]。
因掌背侧皮肤柔软,血供丰富等原因,皮瓣供区通常首选此处[4]。
唐修俊等[5]仔细研究了指蹼动脉穿支、手背动脉网、掌背动脉等相关解剖关系以及其血管吻合情况,设计改良指蹼动脉穿支掌背皮瓣,有效增加了皮瓣长度,可以修复远端指节的缺损。
2014 年11月~2016年10月,我们采用改良指蹼动脉穿支掌背皮瓣修复3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特殊复杂类型的断指再植94例体会
外形及功能 ,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 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 按 综合评定结果为 : 4 优 3指 , 56 , 4指 , 4 6 ; 占3 .% 良5 占4 .% 可 1 , 24 ; 9指 , . % , 5指 占1 。% 差 占7 4 总优 良率达 8 %。结论 特殊复杂类型断指再植 经针对性手术方法 , 0 多数 断指可恢复 良好的
外形及功能 。
【 关键词 】 断指; 显微外科 ; 再植 ; 血管移植 【 中图分 类号 】 R61 4
C iia E p re c nRe lnajn 0 mpe su c ig r 4 C ss ll l x ein e0 pa tt fCo lxDi n tFn esi 9 ae lc o j n
【E K Y wOR 】 ds n tigr; i ugr; el tin vst npat i Ds iu c f es mc ey rpa a 0 ; aor sln t n j n ms nt a ao
断指再 植在 我 国的成 活率 较高 , 较 为 复杂 断 指 消毒 。显 微 镜 下 清 除污 染 物 及 坏 死 组 织 , 断 断 指 但 判
cssue ea oeo i r f cm oe 1o—e8l ns m s.I lt O eh nrdadtet o ef gr i 9 ae ee ae sdrp im d f v sy 0 psdbodvs at oe sl n ude n ny n i es n 4cssw r r d e i ea o ls w n f1 e pf t 1 nh.T e h p df co fe1 td n es e odcn i s o cuj To g erp nao 0o du r 2mot lw o6 o s h ae n n tn0 p ne gr wr i go o锄 o .C nls s a u i r a 6 en n 佣 huht 1 tt 丌 h ea i 0 cmp xds nt nesw r ngo hp n nt ncnb ba e ypnnn oeav et et f o l iu c 6 gr e e j ℃i 0dsaeadf co a eoti db e iet p r i t am n. u l i n ter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 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定义
定义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是指通过对上肢各个方面 的功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从而确定患者的上肢功能状态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和康复计划的一套标准方法。
测试要求
测试要求
1、测试环境:测试应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中进行,测试前需详细了解患者 的病史、手术史、治疗史等相关信息。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对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文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进行了详细 阐述。在标准制定方面,应遵循严格的检测原则和规范化的检测流程;在标志物 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在检测方法上,应采用具有 良好性能和国际认证的试剂和仪器;在结果评估方面,应建立科学的判断标准、 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体系;在讨论部分,
讨论
讨论
在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 化不足、临床医生的认知程度不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心肌损伤 标志物应用的规范化管理,制定更为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技术规范,提高临床医生 的诊断能力和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认知水平。此外,还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学术 交流,推动心肌损伤标志物研究的深入发展。
总结
然而,该试用标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适用性有待进 一步探讨、个别测试项目可能存在误差等。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进一步完善该试 用标准,提高其适用性和可靠性;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为推广应用提供 更多支持。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指能够反映心肌损伤状态的生物分子,其应用对于心血管 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根据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 文件,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在 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和规范化管理。
“舒筋汤”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断指再植术后关节僵硬
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断肢再植功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试用标准[1],258例患者中优209例,占81%;良36例,占14%,差13例,5%。
4讨论
断肢再植术后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损伤部位近关节或累及关节。治疗上应针对病因以舒筋活络、软坚散结为主。理顺筋络,松解关节周围肌腱、韧带粘连及挛缩的关节囊。中药熏洗及温度刺激,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大药物的通透性,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环,消肿止痛,解除粘连,使手部关节及周围肌腱恢复张力和弹性。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以巩固治疗效果,达到活血、散瘀、通经、活络的目的。指导锻炼应循序渐进,刚柔相济,切忌暴力,以减轻组织反应,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2]。
[2]赵长民,于庆才,马顺国.中药熏洗配合按摩治疗外伤性腕关节僵硬95例.中医外治杂志,2002,11(1):29.
方法:指体再植术后2周伤口愈合拆线,为了促进再植指体深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吸收,加速水肿消退,可以用超短波治疗20分钟后被动活动未固定的关节,活动度应轻柔。
术后4周用上述中草药加水5000ml煮沸后用文火再煎30分钟即成“舒筋汤”,再倒入盆中,用木棍二根搭于盆口,患肢放于二棍之上,盆口处用塑料布包裹,熏蒸约30分钟后,辅助未固定的关节进行被动功能活动锻炼,关节活动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术后6周经X线检查如骨痂生长好,则拔出内固定,为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肌腱、关节粘连,用上述方法熏蒸30分钟,用健手拭水温后再将患肢浸泡于“舒筋汤”内至水温变凉。每次用后保留药液,连续使用3~5d(夏季2d)更换1剂,熏洗完后用手按摩伤口周围组织,按摩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酸痛为度,可以使关节周围粘连僵硬组织松弛,改善局部气血,使瘀滞疏散,并逐渐加强关节被动活动度练习,鼓励并指导患者行伤指(掌)各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每日3次,每次20分钟。
手功能评定标准
手功能评定标准《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会骨科学会手外科学组1989年12月9~12日广州西樵山(一)目的、意义与原则制定此标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客观唯确地判断患手的失能情况与评定治疗效果并为福利和保险部门提供科学、客观、准确的伤情诊断情报。
因此,完整的标准必须包括:外观与解剖,感觉与运动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患者心理与社会的承受力及医生的客观评价;后者是指患手的临床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与会代表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制定我国的手功能评定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既要通用又要实用。
前者是指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的方便,其标准需尽可能与国际标准统一。
后者是指为了临床使用方便,要尽可能地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②既要制定出一套手功能评定的综合标准,又要确定一些具体的单项指标,并尽可能使二者相互衔接。
(二)标准化病历的格式与项目对每一名患者来说,一份检查全面而又记录完整的病历,既是其治疗程序选择的依据,又是其疗效最终评定的根据,还是医务工作者寻找教训,总结经验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所以,在制定标准的同时,有必要对有关病种的检查项目与病历的记录格式进行统一,以便使其逐步标准化与规格化。
与会代表经过认真讨论,并查阅了Swanson原文(JHandSurg,1983,5:709),认为其中的两种病历首页记录(表2-2、3)系统全面,稍加修改即可在我国推广使用。
(三)外观与解剖手的外观评定实际上是患者、医生、社会对患肢(手)的总体感觉,包括手及上肢的完整程度、僵直、瘢痕、畸形以及各关节的活动度。
其与解剖评定很难截然分开,因为有的项目需借助于解剖平面或正常功能情况确定失能指数,有的畸形又是外观难以发现的,使其必须在X线帮助下进行解剖评定。
常规的外观与解剖评定项目有:1.肢体周径,用“cm”表示。
2.肩、肘、腕及手部各关节的周径,用“cm”表示,活动范围用度“°”表示。
3.截肢(指)平面及其失能程度用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完全丧失感觉与运动功能的肢体或手指,其失能程度与同平面的截肢(指)相等,因此,其失能程度也用百分比表示(图2-2、3)。
断指(掌)再植术后的功能康复
术 后 2 4周 以理疗 为主 , - 利用超 短波 治疗 , 促进 再植肢 体深部血管扩张 , 改善血液循环 , 促进渗 出液吸收 , 加速水肿 消退 。红外线照射可使表浅血管扩张, 促进渗 出液吸收, 保持 创面干燥, 间血管吻合 口基本 愈合 。为防止关节强直、 肉 此 肌 萎缩 、 肌腱、 关节粘连 , 开始轻微 行指 间关节 、 掌指关节 、 腕关 节被动 功能活动锻炼 , 由远及近 、 关节活动 度 由4 N大循 序 ,
渐进。
根据 中华医学会 手外 科分会 断指再植 功能评定 试用标
准 “,5例 患 肢 中优 3 ]4 6例 , 8 % 良 6例 , l. % 差 3 占 0; 占 33 ; 例, 67 。 占 .%
3讨 论
术后 5 8周伤 口基本 愈合 ,主要行关节 活动度练习 , - 防 止关节僵硬 及肌腱粘 连 , 训练 时因伤肢 感觉丧 失, 要求 以视 觉来弥补, 即在训练 过程 中凝视伤肢 以便顺 利完成动作 。 术后 9 l 周 X光检查骨痂生长 良好 ,离断的再植 指肌 ~6 肉、 血管神经 断面层 己愈合, 以保 证抗阻力运动 , 足 逐渐加 强 被动关节 活动度练 习, 同时进行 电刺激 , 少肌 肉的萎缩程 减 度鼓励并指导其进行伤 肢各关节 的主动训练。 术后 4周离 断神 经纤维 开始越过 创面 以每天 lm速度 m 向远端神经鞘膜 生长 , 因此术后 5 8周便 开始伤 肢感觉功能 -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三方面训练 :
通过 电子 邮件 形 式 文 内相应 位置 。在 电子
注明单位 证 明及稿 件 处
纸 质投 稿 : 式 两份 , 小 四 号 字 , . 一 用 1 5倍 行 距 打 印 , 稿 时应 附 相应 软 盘 , 片应 提 供 原 始 图 投 图 片, 同时说 明电子 邮件地 址及联 系电话 。
NGF神经鞘膜内注射对断指再植术后伤指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N F神 经鞘 膜 内注射 对 断指 再植 术后 G 伤 指感 觉 功 能恢 复 的影 响
辛林伟 , 唐际存 。 李 强’ 王锐英, , 魏凌云 ( 桂林 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桂林 5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 1
摘要 :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 因子( G ) N F 神经鞘 内注射对断指再植术后伤指感觉功 能恢 复的疗效。方法
月, 测试两组 伤指指端两点分辨觉。结果 N F G 组伤指感觉功能恢复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0 0 ) P< .5 。结论 N F神 G
经鞘膜 内注射有助于断指再植术后伤指感觉功能恢复。 关键词 : 神经生长因子 ; 神经鞘膜内注射 ; 断指再植术 ; 指端感觉
中图分类号 : 68 1 R 5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0 226 2 1 ) 00 2 - 10 -6X( 0 3 - 00 0 0 2
将行
断指再植术的 3 (5指 ) 9例 4 随机分为 N F组 (9例 2 指 ) G 1 1 和对照组 (0例 2 ) 2 4指 。两组均行断指再植术 , G N F组 于 l 显微镜下吻合伤指神经外膜后 , O倍 在近端神 经鞘膜 内注射 N F7 5 I ; G . g 对照组 不予注 射。术 后随访 3 6个 z 、
css .I eN Fg u , . gN F W si et e eneier m adednuim u drt 0t e i o ae ) nt G r p 7 5 l G a jc dbt e pnui n noer n e e1 i smc - h o a n e w u u h m r
E e to ta h c } d ii rt n o u e n re g o hf co n s n o y f c fi rt e a a m ns a i fmo s ev rwt a t r e s r n t o o
断指再植术后康复概述
.
38
伸肌肌腱修复术后的治疗计划
II期(3~6周) 4周时,每天取下夹板数次,尽可能全范围
主动屈曲指关节,特别是掌指关节,以防 挛缩 5周,夹板缩至掌骨,自由活动掌指关节, 每天取下夹板数次,有保护地主动活动腕 关节
.
39
伸肌肌腱修复术后的治疗计划
III期(6~12周)
6~7周,换腕部夹板,只固定腕关节,指间关 节全范围主动伸直
7~8周,增加强度,做关节全范围的抗阻活动 10~12周,完全自由活动
IV期(12周后)
可进行各种功能活动
.
40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
固定期(早期)
康复重点:控制水肿,抬高患肢
临床愈合期(后期)
康复重点:
消除残存的肿胀 软化松解纤维瘢痕组织 增加关节ROM 恢复正常的肌力和耐力 恢复手功能协调性和灵活性
II期(3~6周) 愈合期,如需要可延长外固定夹板至6周 主动活动和辅助主动活动:屈曲、伸展指
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的活动 治疗性活动 脱敏治疗
.
43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
III期(6~12周) 愈合巩固期
继续功能训练,压力治疗,脱敏治疗。
IV期(12周后) 功能恢复期
抗阻活动,增加肌力,矫正畸形,压力治疗, 职能训练。
.
14
手的功能模式
根据手指与被抓握物品接触的位置,精细 抓握可分为:
指尖捏
指腹对捏
侧捏
.
15
手的姿势
手的休息位
正常情况下,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内在肌和 外在肌张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腕关节微背伸10°—15°,并有轻度尺偏; • 手指的掌指(MP)关节及指间(IP)关节呈半屈曲状态,
手指残疾标准评定标准
手指残疾标准评定标准
手指残疾的评定标准通常由医疗专家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以
确保对残疾人的公平评定和相应的福利保障。
一般来说,评定手指
残疾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障碍,评定手指残疾的标准会考虑手指的功能障碍程度,包括握力、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的受损程度。
医疗专家可能会进
行一系列的功能测试,以确定手指残疾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的影响。
2. 解剖结构损伤,评定手指残疾还会考虑手指的解剖结构损伤
情况,包括骨骼、关节、肌肉、神经等方面的损伤情况。
这些损伤
可能是由外伤、疾病或先天因素引起的,评定标准会根据损伤的严
重程度进行评估。
3. 日常生活影响,评定手指残疾标准还会考虑手指残疾对个体
日常生活的影响,包括自理能力、日常活动、就业和社交等方面的
影响。
这些方面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和残疾对生活
的影响程度。
4. 法律法规规定,此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也会对手
指残疾的评定标准进行规定,包括残疾等级的划分、残疾证的颁发
和相关福利政策的执行等方面。
评定手指残疾的标准需要符合相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
总的来说,评定手指残疾的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手指功能、结
构损伤、日常生活影响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过程,旨在确保残疾人能
够获得应有的福利和社会支持。
针对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评定标
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应当以公平、客观和科学的原则进行评定。
手部功能评分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手缺失和丧失功能,指因事故损伤所致的手掌和手指的缺失或丧失功能;
手缺失和丧失功能的计算
一手拇指占一手功能的36%,其中末节和近节指节各占18%;示指、中指各占一手功能的18%,其中末节指节占3%,中节指节占7%,近节指节占8%;环指和小指各占一手功能的9%,其中末节指节占2%,中节指节占3%,近节指节占4%;一手掌占一手功能的10%,其中第1掌骨占4%,第2、第3
掌骨各占2%,第4、第5 掌骨各占1%;本标准中,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的程度是按前面方面累加计算的结果;
手感觉丧失功能
指因损伤所致手的掌侧感觉功能的丧失;
手感觉丧失功能的计算
应以相应手功能丧失程度的50%计算;
手掌缺失程度的区分
第1掌骨缺失占一手掌骨的40%,第2、3掌骨各占20%,第4、5掌骨各占10%; 手掌丧失功能程度的区分无解剖结构破坏,但功能丧失
第1掌骨功能丧失占一手掌骨的80%,第2、3、4、5掌骨功能丧失各占5%;。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一、运动功能用TAM系统评定标准(20分)1.拇指: A:拇指对指(10分)可以 10分困难 5分不能 0分B:拇指关节自主活动度(10分)掌指关节ROM+指间关节ROM=总ROM总ROM评分>90° 10分<90° 5分强直 0分2.手指:关节自主活动度(20分)掌指关节+近位指间关节+远位指间关节总屈曲度-总欠伸度=总TAM 总TAM评分260°~200° 20 ~ 16分190°~130° 15 ~ 11分130°~100° 10 ~ 6分<100° 5 ~ 0分二、日常生活活动:ADL(20分)1.捡针(指甲捏)2.捡分币(指腹捏)3.写字(三指捏)4.提(提箱柄,壶柄等重物)5.拿大茶缸(握)6.锤钉子(强力握持)7.上螺丝(中央握持)8.结鞋带(综合细动作)9.扣钮扣(综合细动作)10.开广口瓶(综合强力握持和精细握持)每项评分:完成良好 2分可以完成,动作不太好 1分不能完成 0分三、感觉恢复(20分)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1954)分级评分S4感觉恢复正常,两点分辨觉<6 mm 20分S3+ 除S3外,尚有部分两点分辨觉存在 16分S3浅痛觉与触觉完全恢复,没有过敏 12分S2浅感觉与触觉有少许恢复 8分S1皮肤深痛觉恢复4分S0神经管辖区无任何感觉 0分四、血液循环状态(10分)分级评分优:皮肤色泽、温度正常,不需特殊保护 10分良: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怕冷 8分差:肤色苍白或发绀,温度明显发凉特别怕冷4分劣:肤色灰暗或发绀,冷天不敢外露 2分五、外观(20分)分级评分优:再植指没有旋转、非功能成角畸形外形丰满,短缩<1 cm无明显功能影响 20分良:再植指轻度旋转、非功能成角畸形轻度萎缩,短缩<1.5 cm 无明显功能影响 16分差:旋转、成角畸形影响功能有萎缩,短缩不超过2 cm 8分劣:畸形明显,短缩超过2 cm严重影响功能及外观 4分六、恢复工作情况(10分)分级评分优:恢复原工作 10分良:参加轻工作 7分差:不能工作,但能自理生活 3分劣:不能工作,生活也不能自理0分根据以上六项评分,等级分值:优100 ~ 80分良79 ~ 60分差 59 ~ 40分劣<40分说明:1.多指离断时,对于关节活动各指各个关节独立检查,然后相加,除以指数,取其平均值。
第11章 手部功能评定
第一节 手部截肢功能损失评定
王澎寰等将腕部的运动 作为影响手功能发挥的 一个因素加以考虑,对 该标准加以调整。
调整后功能分配为,拇 指占手功能36%,示、 中指分别占手功能18%, 环、小指分别占手功能 9%,腕掌部占手功能 10%(图11-2),其中感 觉与运动功能各占50%。
第一节 手部截肢功能损失评定
第三节 手部运动功能损失评定
第三节 手部运动功能损失评定
手指及手掌在完全水平位伸直, 拇指在与示指同一个矢状面内腕 掌关节旋前位,做最大的离掌心 运动测量MO,即测量拇指指间关 节(IP )掌侧横纹到第三掌骨远侧 掌横纹的距离。然后做向掌运动 测量mo,即拇指指间关节(IP )掌 侧横纹到第三掌骨远侧掌横纹间 的最小距离。评定拇指对掌功能 时不单考虑MO和mo,而是用拇 指长度(T)作为均值,计算MO/T 与mo/T的值。拇指对掌活动范围 在MO与mo之间,拇指对掌运动 功能损失值通过拇指的每一个对 掌运动功能损失值而获得(图1117、表11-7 )。
第11章 手部功能评定
第11章 手部功能评定
第一节 手部截肢功能损失评定 第二节 手部感觉功能损失评定 第三节 手部运动功能损失评定
1、手指运动功能损失评定 2、拇指运动功能损失评定 3、腕部运动功能损失评定
第四节 手部功能损失的综合评定
第一节 手部截肢功能损失评定
全手的截肢或 100 %的手功能 损失被认为是损 伤整个上肢的 90%,损伤整个 人体的54 % 。 参照国际手外科 学会的标准,拇 指占手功能的 40%,示、中指 各占20%,环、 小指各占 10%(图11-1), 其中感觉和运动 分别占50%的功 能。
由于拇指对掌运动功能占全手功能的 10. 8%,根据以上图表可以计算出因 拇指对掌功能障碍所带来整个拇指功 能的损失值及其对全手功能损失值。 应用以上拇指收、展及对掌运动功能 评定方法,对170例(340只手)无手外 伤及手疾病史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左、 右手分别测定,结果Aa/T ,Ab/T值和 MO值经正态性D检验证明总体为正态 性分布,并计算出单侧95%的正常值。 由于mo值为非正态分布性资料,所以 用百分位数法计算获得正常值,经统 计学处理后得出正常值(表11-8 ) o用 这一标准对340只健康手的内收、对 掌功能评定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其功能损失评定值为0(即无损害),正 常值验证结果可靠。
手功能评定标准
手功能评定标准(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会骨科学会手外科学组1989年12月9~12日广州西樵山(一)目的、意义与原则制定此标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客观唯确地判断患手的失能情况与评定治疗效果并为福利和保险部门提供科学、客观、准确的伤情诊断情报。
因此,完整的标准必须包括:外观与解剖,感觉与运动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患者心理与社会的承受力及医生的客观评价;后者是指患手的临床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与会代表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制定我国的手功能评定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既要通用又要实用。
前者是指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的方便,其标准需尽可能与国际标准统一。
后者是指为了临床使用方便,要尽可能地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②既要制定出一套手功能评定的综合标准,又要确定一些具体的单项指标,并尽可能使二者相互衔接。
(二)标准化病历的格式与项目对每一名患者来说,一份检查全面而又记录完整的病历,既是其治疗程序选择的依据,又是其疗效最终评定的根据,还是医务工作者寻找教训,总结经验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所以,在制定标准的同时,有必要对有关病种的检查项目与病历的记录格式进行统一,以便使其逐步标准化与规格化。
与会代表经过认真讨论,并查阅了Swanson原文(JHandSurg,1983,5:709),认为其中的两种病历首页记录(表2-2、3)系统全面,稍加修改即可在我国推广使用。
(三)外观与解剖手的外观评定实际上是患者、医生、社会对患肢(手)的总体感觉,包括手及上肢的完整程度、僵直、瘢痕、畸形以及各关节的活动度。
其与解剖评定很难截然分开,因为有的项目需借助于解剖平面或正常功能情况确定失能指数,有的畸形又是外观难以发现的,使其必须在X线帮助下进行解剖评定。
常规的外观与解剖评定项目有:1.肢体周径,用“cm”表示。
2.肩、肘、腕及手部各关节的周径,用“cm”表示,活动范围用度“°”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
五、外观(20 分)
分级
评分
优:再植指没有旋转、非功能成角畸形外形丰满, 短缩<1 cm 无明显功能影
响
20 分
良:再植指轻度旋转、非功能成角畸形轻度萎缩,短缩<1.5 cm 无明显功能影
响
16 分
差:旋转、成角畸形影响功能有萎缩,短缩不超过 2 cm
8分
劣:畸形明显,短缩超过 2 cm 严重影响功能及外观
4分
六、恢复工作情况(10 分)
分级
评分
优:恢复原工作
10 分
良:参加轻工作
7分
差工作,生活也不能自理 0 分
根据以上六项评分,等级分值:
优 100 ~ 80 分
良 79 ~ 60 分
差 59 ~ 40 分
劣 <40 分
说明:
1.多指离断时,对于关节活动各指各个关节独立检查,然后相加,除以指数,取其平均
附件(二) 顾玉东在会上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标准,与陈中伟提出的断肢再植功能评定标准相对应 的简易标准。
顾玉东(2000 年)断指再植评定标准
评分 运动 感觉 外观 工作能力
4 TAM 正常 >S3 正常 原工作 3 >健侧的 75% S3 较满意 轻工作 2 >健侧的 50% S2 尚可 有部分功能 1 <健侧的 50% S0~1 不满意 无功能
S3 浅痛觉与触觉完全恢复,没有过敏 12 分
S2 浅感觉与触觉有少许恢复
8分
S1 皮肤深痛觉恢复
4分
S0 神经管辖区无任何感觉
0分
四、血液循环状态(10 分)
分级
评分
优:皮肤色泽、温度正常,不需特殊保护 10 分
良: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怕冷
8分
差:肤色苍白或发绀,温度明显发凉特别怕冷 4 分
劣:肤色灰暗或发绀,冷天不敢外露
值。
2. TAM = total active motion 总主动活动度。
3. ADL =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日常生活活动。
附件(一)
陈中伟(1984 年)提出的断肢再植评定标准。
陈中伟(1984 年)断肢再植评定标准
分级 关节活动度 肌力 感觉 工作能力 优 原有的 60% 4~5 级 >S3 原工作 良 原有的 40% 3~4 级 S3 轻工作 可 原有的 30% 2~3 级 S2 生活自理 差 <原有的 30% 0~1 级 S0~1 无实用功能
一、运动功能
用 TAM 系统评定标准(20 分)
1.拇指: A:拇指对指(10 分)
可以
10 分
困难
5分
不能
0分
B:拇指关节自主活动度(10 分)
掌指关节 ROM+指间关节 ROM=总 ROM
总 ROM
评分
>90° 10 分
<90°
5分
强直
0分
2.手指:关节自主活动度(20 分)
掌指关节+近位指间关节+远位指间关节总屈曲度-总欠伸度=总 TAM
总 TAM
评分
260°~ 200° 20 ~ 16 分
190°~ 130° 15 ~ 11 分
130°~ 100° 10 ~ 6 分
<100°
5~ 0分
二、日常生活活动:ADL(20 分)
1.捡针(指甲捏)
2.捡分币(指腹捏)
3.写字(三指捏)
4.提(提箱柄,壶柄等重物)
5.拿大茶缸(握)
6.锤钉子(强力握持)
7.上螺丝(中央握持)
8.结鞋带(综合细动作)
9.扣钮扣(综合细动作)
10.开广口瓶(综合强力握持和精细握持)
每项评分: 完成良好
2分
可以完成,动作不太好 1 分
不能完成
0分
三、感觉恢复(20 分)
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1954)
分级
评分
S4 感觉恢复正常,两点分辨觉<6 mm 20 分
S3+ 除 S3 外,尚有部分两点分辨觉存在 1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