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必懂的教育综合知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总汇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其中包含了许多独特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和探讨一些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综合名词,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一、学习者学习者是指参与学习过程、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个体或群体。

他们可以是学生、学徒、职工、成人学习者等。

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二、课程课程是指教育机构或教育者为学生提供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教学材料的安排和组织。

课程设计应该基于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包括设定学习目标、选择教材、确定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提供有序和系统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三、评估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用于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评估可以是形成性的,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是总结性的,即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它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展,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反馈,促进学生的继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和技巧。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生需求。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应用科学和技术手段来支持和改进教育过程和学习体验。

教育技术可以包括使用电子设备和软件、网络和互联网资源、多媒体教材和虚拟实验室等。

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同时也需要教育者具备应用和评估教育技术的能力。

六、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教育机构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教育的规划和指导方针。

教育政策涉及到教育的目标、内容、质量标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决策和调整。

良好的教育政策能够推动公平和优质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七、教育体系教育体系是一国或地区教育机构和组织的总体框架和结构。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名词解释: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

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

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

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

包括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

“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教育综合是指通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以下是333个涉及教育综合的名词解释:1. 九年义务教育: 是指国家对6至15岁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为期9年的义务教育制度。

2. 全日制教育: 是指学生在一整天的时间内接受正规教育,包括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等。

3. 职业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教育形式。

4. 高等教育: 是指学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后,进入大学或其他高等学府继续学习的教育形式。

5. 成人教育: 是指针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

6. 在线教育: 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进行的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7. 远程教育: 是指通过邮寄、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进行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教育。

8. 家庭教育: 是指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包括亲子关系建立、价值观培养等。

9. 幼儿教育: 是指对0至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等。

10. 特殊教育: 是指面向具有特殊需求学生进行的教育,包括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等。

11. 德育: 是指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12. 智育: 是指培养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教育,包括知识学习和逻辑思维等。

13. 体育: 是指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教育。

14. 美育: 是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15. 劳动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

16. 心理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能力的教育。

17. 创新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教育。

18. 社会实践: 是指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9. 艺术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方面的兴趣和能力的教育。

20. 科技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21. 语言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母语和外语交流能力的教育。

教育学 名词解释大全

教育学 名词解释大全

1、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2、教育媒介:指建构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于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3、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4、社会抑制:也称作社会干扰,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

5、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法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集体目标和范围。

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6、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7、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8、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9、教学评价:是指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10、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11、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12、压力:是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

1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素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濡耳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教育方法。

14,、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常用的认知策略主要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一、教育学综合名词概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学科,它涵盖了丰富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对教育学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学的内涵和意义。

二、教育学名词解释1. 教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为了培养人的能力、智慧和品德而进行的系统性传授和引导过程。

它包括形式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形式教育三种形式,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育要求,采用一系列教育手段和方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学中最为核心的概念,直接涉及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3.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中追求的预期结果或期望达到的状态。

它通常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三个层面,旨在引导教育行动,并评估教育的成果。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综合评判的过程。

它通过收集、分析和使用各种评价信息,旨在了解和评估教育的效果、质量和可持续性,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5.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策略和手段,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效果。

6.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个体心理活动与教育现象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教学、发展等心理过程,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以优化教育实践。

7.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探讨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功能和影响。

它涉及教育的社会背景、教育机构、教育政策等方面,旨在揭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

8.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机构和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过程。

它包括教育政策制定、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学校管理等方面,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教育效能。

9.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是指教育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变迁和演进过程。

教育综合教育学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综合教育学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1.广义教育---指一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2.狭义教育---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人的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4.遗传素质---是指先天继承下来的、与身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5.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6.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7.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

8.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9.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

10.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11.智力因素---是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

12.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教育学基础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基础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1、教育结构: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

即教育纵向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它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主要包括:教育层次结构、教育类型结构、办学形式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结构。

就各级教育内部而言,又有各自的教育类型结构、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设臵结构。

合理的教育结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重要作用。

调整教育结构是提高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3.国家主义教育:指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家主义派的教育主张。

代表人物为曾倚、李璜等。

主张教育是国家主权之一,是国家的事业。

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自尊。

发展国华、陶铸国期、拥护国权。

组织国家教育协会,出版了《醒狮》周刊、《国家与教育》等书。

最早明确提出“国家主义教育”名词者可能是1906年《新民丛报》上的一篇翻译文章。

主张以国家主义为教育的根本宗旨,这是国家主义派的共识。

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著名教育思想家、著名教授余家菊从1922年起,开始研究国家主义教育,并撰写文章宣传国家主义教育。

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

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

教育学知识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觉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终生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个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用教育的统一综合。它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生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义务教育:也称强制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适合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它最具有强制性、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
核心课程:是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一种课程。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育学必背名词解释

教育学必背名词解释

1 教育:广义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4 人的发展:指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

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

5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6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知道思想。

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7 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叫审美教育。

8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9 智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递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1 义务教育: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2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3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14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于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爷家长、教师自身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5 教师的专业能力:个体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制约教育工作效能的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16 师生关系:指师生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教育学名词解释必背30条

教育学名词解释必背30条

教育学名词解释必背30条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综名词解释

教综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斯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

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具体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5、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救育的培养要求。

6、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7、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

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利指导思想,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8、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休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个有机整体,其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德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在全而教育中起着灵魂和核心作用,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10、智育: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11、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理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

12、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木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建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教育综合知识经典名词解释

教育综合知识经典名词解释

教育综合知识经典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

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

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

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

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

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析

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析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一、教育学部分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2.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材料和教育方法等。

3.教育合力: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力量。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5.苏格拉底法:可分为四个部分:讽刺、归纳、下定义和助产术。

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通、一般的过程,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6.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标准,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指导一定时期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

7.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有时培养目标也表述为教育目标,它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8.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9.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以及人的道德的发展。

10.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教育,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广义的德育及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的总称;狭义的德育即学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11.智育:是指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

幼儿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

幼儿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育人科学。

2、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4、狭义的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5、基础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和就业打好基础的教育。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

7、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人的社会化:指通过教育活动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

9、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

其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上适当超前,其二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上适当超前。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一方面随社会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与先前时代的教育有历史继承关系,与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教育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关系;二是指教育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性。

11、人(儿童)的发展:是指一个人(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随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

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智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12、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人(儿童)在身心发展的一定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教育综合知识名词解释

教育综合知识名词解释

教育综合知识名词解释教育:教育是通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方式,引导个体在心理、智力、道德、社会和身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智力、技能、道德素质以及培养他们获得适应社会的知识和能力。

综合:综合是指将不同的学科、领域或元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或整体。

在教育领域中,综合教育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知识:知识是指人们通过学习、体验和思考所获得的有关事物、现象和规律的信息和理解。

在教育中,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他们了解世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是对某一概念、名词或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的过程。

通过名词解释,可以使读者对所解释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综合知识:教育综合知识是指教育领域中涉及各种学科、领域和概念的知识体系。

这些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研究教育过程、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到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和评价、教育政策和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理论、学习风格、学习策略、教学评价和个体差异等。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机构组织、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机构的组织和管理、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评估等。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利用技术手段支持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开发、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认知。

综合素质包括但不限于学科知识、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跨学科学习和综合性活动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综合 名词解释

教育综合 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育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上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现代教育是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之间互动的交互过程。

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是一门广泛存在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辩证性、科学性。

教学: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德,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形式的规则。

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规、规则、条例等。

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总汇

名词解释《心理学概论》1.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们才能清楚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对象。

注意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2.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又叫无意注意,它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及任务要求,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形式,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

3.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任务,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保持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的目标任务,它的产生与维持需要意识的调解与控制。

4.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事前有预定的目标,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水平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它在节省心智资源的基础上,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与有价值、有意义的目标对象上,是人类从事复杂活动的必要条件。

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生的。

5.知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6.记忆:记忆是人们保存和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得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从事过的活动等,都会在头脑里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得以恢复,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7.再认: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二是当前事物与以前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度。

8.遗忘:遗忘就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时发生错误。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者提取错误。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并发现其规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为了使学习和记忆不受旧经验的影响,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识记材料学习到恰能背诵的程度,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再重新学习,以重学时节省的诵读时间或次数作为记忆的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个必懂的教育综合知识名词解释
昨天石平老师教给大家的26个教综记忆口诀受到了各位的热情追捧,今天课代表继续发力,又要晒出独家整理的31个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都是重要得分点哦!
教育学
1广义的教育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
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教育学
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4关键期
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5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6素质教育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7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8班级授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

9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10班级管理
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11学校德育
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教育心理学
12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3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4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5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

16广义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7有意义学习
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8先行组织者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19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在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0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在过程或部心理状态。

21成就动机
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22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3替代性强化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24移学习迁移
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5变式
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6原型
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

27前摄抑制
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28倒摄抑制
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29过度学习
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30观察学习
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31心理健康
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