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综合100个名词解释及答案(必背)

合集下载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这虽然有忽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不足,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般发展:继维果茨基之后,前苏联又一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1901—1977)
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是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师生关系具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就其指向的目标而言,有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代际关系等。就发生形式而言,有组织关系、心理关系。从发生背景或环境来看,又可分为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所有这些关系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共同组成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体系中任何一种关系都可能巩固或削弱整个关系体系,改变各种成分间的联系。
好奇:是指促使个体对新奇的事物去观察、探索、摆弄、询问,从而获得对环境中各种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冲动。好奇一般被看成是人类(动物也好奇)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而且是与生具来的。因此,好奇不但具有动机的意义,而且还与学习动机具有密切关系。
习惯: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指习得性的行为反应,它们是在生活中经长期练习而养成的。个体一旦养成习惯,在类似的情景下,就会不自觉地出现类似的习惯反应。习惯反应不仅包括动作,而且还包括语言、思想、情绪表达等各方面。另一种是指习得性的动机。个体一旦形成习得性动机,在类似的情境下,就会出现某种行为活动,去追求满足,以消除内在驱力所引起的不安。
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教育综合是指通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以下是333个涉及教育综合的名词解释:1. 九年义务教育: 是指国家对6至15岁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为期9年的义务教育制度。

2. 全日制教育: 是指学生在一整天的时间内接受正规教育,包括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等。

3. 职业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教育形式。

4. 高等教育: 是指学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后,进入大学或其他高等学府继续学习的教育形式。

5. 成人教育: 是指针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

6. 在线教育: 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进行的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7. 远程教育: 是指通过邮寄、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进行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教育。

8. 家庭教育: 是指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包括亲子关系建立、价值观培养等。

9. 幼儿教育: 是指对0至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等。

10. 特殊教育: 是指面向具有特殊需求学生进行的教育,包括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等。

11. 德育: 是指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12. 智育: 是指培养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教育,包括知识学习和逻辑思维等。

13. 体育: 是指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教育。

14. 美育: 是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15. 劳动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

16. 心理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能力的教育。

17. 创新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教育。

18. 社会实践: 是指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9. 艺术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方面的兴趣和能力的教育。

20. 科技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21. 语言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母语和外语交流能力的教育。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及简答分析论述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及简答分析论述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及简答分析论述教育综合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名词解释)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是对教育系统中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过程及条件的研究,揭示学习现象的规律(2)是将这些研究得出的规律用于教育实际,优化教育系统的相关研究。

(名词解释)3、《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名词解释)4、《普通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是:(1)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2)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3)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4)强调了教学的教育性;(5)提出了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简答题)5、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认为,任何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内容:(1)明了阶段,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2)联合阶段,由于新表象的产生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教学方法。

(3)系统阶段,采用综合分教学方法,是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阶段,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里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该理论所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使它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333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333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333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教育学是研讨人类在教育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学科。

在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本文将对333个教育学的综合名词进行解释和汇总,并探讨其在教育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应用和影响。

一、教育学原理解释1. 传统教育学:传统教育学是指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师道、育人、非智育、涵养、以身作则等。

2. 现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是在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教学设计、学生素养培养、教育评估等。

3.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方法和工具。

4. 反传统教育学:反传统教育学是对传统教育学观念的否定和批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多元评价等。

5. 人本主义教育学:人本主义教育学是强调个体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理论,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情感,追求人的自由和幸福。

二、教育学方法解释1. 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和实施教育实验,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效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统计教育学:统计教育学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研究教育活动的规模、结构、效果等问题,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支持。

3. 案例教育学:案例教育学是通过研究个别教育案例,分析教育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提供经验教训和指导意见。

4. 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学校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方法等,研究教育差异和共同点,促进教育改革和交流。

5.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以个体为单位,深入探究和分析特定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旨在揭示个体成长和教育过程中的内部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教育学概念解释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对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结果的表达和概括,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等。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背诵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背诵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汇总名词解释: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教育先行是现代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 *:它在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

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

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从纵向上讲,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

从横向上讲,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其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方面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

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

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

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育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上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现代教育是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之间互动‎的交互过程。

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是一门广‎泛存在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辩证性、科学性。

教学: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德,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1.知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有可能是消极的。

积极的迁移能够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个体知识的迁移,将知识灵活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知识的积极迁移,避免消极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2.知识的含义。

关于知识的含义,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界定。

从认知论本质上讲,知识指的是人与外界相互作用,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

知识,一般储存在人脑海中,形成个体的知识或主观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字符号以书籍,计算机或者其他的载体形式展示出来。

从广义和侠义上讲,广义的知识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技能,学习策略等,狭义的知识指的是个体所获得的各种主观表征,不包括心智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调控经验。

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认知发展认知是个体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加工信息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

认知发展是个体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表现为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认知表征事物,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情境时的思考方式与能力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其具有顺序性和连续性、互补性和关联性、不平衡性和阶段性和针对性、社会性规律。

教育者应该遵循个体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4.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狭义的教育,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级各类学校内接受各种教育活动,是由专职的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333教育综合100个名词解释及答案(必背)

333教育综合100个名词解释及答案(必背)

333教育综合考研名词解释100题及答案主编:蒙学教育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100题1 、“三纲领八条目”2 、《大教学论》3 、《学记》4 、1912 年教育方针5 、1922 新学制6 、白板说7 、班级上课制8 、榜样法9 、贝尔-- 兰卡斯特制10 、测验11 、产婆术12 、成就动机13 、城市学校14 、创造性15 、导生制16 、道德情感17 、道尔顿制18 、德育19 、德育过程20 、东林书院21 、恩物22 、发现学习23 、分组教学24 、个人本位论25 、公学26 、癸卯学制27 、国家课程28 、鸿都门学29 、活动课程30 、技能31 、稷下学宫32 、监生历事制度33 、教师专业发展34 、教学35 、教学策略36 、教学模式37 、教学评价38 、教学做合一39 、教育40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41 、教育模式43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44 、教育先行45 、教育学46 、教育制度47 、京师同文馆48 、精细加工策略49 、科举制度50 、课程51 、课程标准52 、课程方案53 、课程设计54 、流体智力55 、六艺教育56 、美育57 、骑士教育58 、人的发展59 、壬戌学制60 、三舍法61 、设计教学法62 、社会规范学习63 、绅士教育64 、生活教育65 、实验教育学66 、受教育者67 、书院68 、双轨制69 、苏格拉底法70 、苏湖教法71 、五育并举72 、先行组织者73 、现代教育制度74 、校本课程75 、校长负责制76 、心理发展77 、新教育运动78 、学习79 、学习策略80 、学习动机81 、学校管理82 、学校教育83 、学校教育制度84 、学在官府85 、学制87 、隐性课程88 、有教无类89 、有意义学习90 、元认知91 、元认知策略92 、知识93 、智育94 、智者95 、智者派96 、中体西用97 、终身教育98 、朱子读书法99 、自我效能感100、最近发展区名词解释解析:1 、“三纲领八条目”【解析】《大学》,原是《礼记》里一篇,《四书》之首。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总汇

名词解释《心理学概论》1.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们才能清楚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对象。

注意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2.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又叫无意注意,它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及任务要求,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形式,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

3.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任务,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保持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的目标任务,它的产生与维持需要意识的调解与控制。

4.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事前有预定的目标,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水平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它在节省心智资源的基础上,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与有价值、有意义的目标对象上,是人类从事复杂活动的必要条件。

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生的。

5.知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6.记忆:记忆是人们保存和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得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从事过的活动等,都会在头脑里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得以恢复,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7.再认: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二是当前事物与以前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度。

8.遗忘:遗忘就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时发生错误。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者提取错误。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并发现其规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为了使学习和记忆不受旧经验的影响,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识记材料学习到恰能背诵的程度,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再重新学习,以重学时节省的诵读时间或次数作为记忆的指标。

333教育综合_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_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_名词解释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333教育综合是一种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对333教育综合进行全面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背景介绍333教育综合是“三个3”教育理念的简称,指的是乐器(Three Musical Instruments)、流行舞(Three Popular Dances)、美术(Three Fine Arts)。

这三个方面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二、乐器(Three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指的是音乐教育中的三个主要乐器:钢琴、小提琴和古琴。

钢琴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器,小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的代表,而古琴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乐器。

通过学习这三种乐器,学生能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三、流行舞(Three Popular Dances)流行舞指的是三种常见的流行舞蹈形式:拉丁舞、街舞和现代舞。

拉丁舞源于拉丁美洲,节奏热情、动感强烈;街舞起源于美国的街头文化,具有自由奔放的风格;现代舞则是一种注重身体表达和情感传达的现代舞蹈形式。

通过学习这三种舞蹈形式,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节奏感和舞台表现力,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美术(Three Fine Arts)美术指的是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和摄影。

绘画是用画笔和颜料表达艺术的一种方式,可以表现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抽象的概念;雕塑则是通过塑造和雕刻材料来表现艺术形象,可以是立体的、实际的或抽象的;摄影是运用相机记录和捕捉瞬间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这三种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培养审美眼光、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五、333教育综合的意义333教育综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33教育综合要点精编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333教育综合要点精编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目前,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

2、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自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某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

它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3、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

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种社会工作的实际本领。

所以,智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分组教学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各不相同。

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的,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有不同。

分组教学还可以分为内部分组与外部分组两种形式。

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情况来分组教学的,外部分组则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班,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来分组教学。

5、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它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陶冶要注意以下3点要求:( 1 )创设良好的情境。

( 2 )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 3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6、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躯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2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4 、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考研资料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doc

考研资料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doc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333教育综合高频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汇总

333教育综合高频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汇总

各类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高频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整理人:干雪莹(北京师范大学)注:本答案为语文教硕导考群推荐参考答案,不承担任何民事法律责任,请参考使用。

郑重声明:本资料语文教硕导考群(317121192)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

创立于东汉灵帝,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鸿都门学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即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

但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首先,它打破儒家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这是教育史上的一大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

其次,鸿都门学作为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为后来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2、中体西用(6“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指导思想。

并且提倡“中体西用”的也并不都是洋务派人物,但在洋务派运动时期多附从洋务派,为洋务派提供思想理论。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实践活动的基本方针,体现在洋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后来也指导了新政时期的改革。

张之洞的《劝学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点,主张中学之体对西学之用的主导和导向作用,学西学,以补中学之不足。

中体西用思想最大的作用在于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得以可能,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催发新式教育产生,兴办新式学堂,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

而最大的缺陷在于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斥性反应。

3、最近发展区(7维果斯基在自己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3教育综合考研名词解释100题及答案主编:蒙学教育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100题1 、“三纲领八条目”2 、《大教学论》3 、《学记》4 、1912 年教育方针5 、1922 新学制6 、白板说7 、班级上课制8 、榜样法9 、贝尔-- 兰卡斯特制10 、测验11 、产婆术12 、成就动机13 、城市学校14 、创造性15 、导生制16 、道德情感17 、道尔顿制18 、德育19 、德育过程20 、东林书院21 、恩物22 、发现学习23 、分组教学24 、个人本位论25 、公学26 、癸卯学制27 、国家课程28 、鸿都门学29 、活动课程30 、技能31 、稷下学宫32 、监生历事制度33 、教师专业发展34 、教学35 、教学策略36 、教学模式37 、教学评价38 、教学做合一39 、教育40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41 、教育模式43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44 、教育先行45 、教育学46 、教育制度47 、京师同文馆48 、精细加工策略49 、科举制度50 、课程51 、课程标准52 、课程方案53 、课程设计54 、流体智力55 、六艺教育56 、美育57 、骑士教育58 、人的发展59 、壬戌学制60 、三舍法61 、设计教学法62 、社会规范学习63 、绅士教育64 、生活教育65 、实验教育学66 、受教育者67 、书院68 、双轨制69 、苏格拉底法70 、苏湖教法71 、五育并举72 、先行组织者73 、现代教育制度74 、校本课程75 、校长负责制76 、心理发展77 、新教育运动78 、学习79 、学习策略80 、学习动机81 、学校管理82 、学校教育83 、学校教育制度84 、学在官府85 、学制87 、隐性课程88 、有教无类89 、有意义学习90 、元认知91 、元认知策略92 、知识93 、智育94 、智者95 、智者派96 、中体西用97 、终身教育98 、朱子读书法99 、自我效能感100、最近发展区名词解释解析:1 、“三纲领八条目”【解析】《大学》,原是《礼记》里一篇,《四书》之首。

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着重阐明“大学之道”--大学教育的纲领,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

“三纲领”:《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是“三纲领”。

“八条目”:为了实现“三纲领”,《大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步骤。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2 、《大教学论》【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写的《大教学论》(1632 年),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3 、《学记》】【解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4 、勤工俭学【解析】1915 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在法国创立“勤工俭学会”,明确提出“勤于工作,俭于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

在华工教育中创造了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产生最初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想。

同时,把做工和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结合起来,突破了原有的以识字、写字为主的国民教育范畴。

1916 年,法国政府招募十多万华工赴法,为了组织和领导华工的教育和学生出国留学与谋工,蔡元培、吴玉章等在巴黎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在国内各地办留法预备学校,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吸引贫苦有志青年赴法留学。

这两项活动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大规模兴起创造了条件。

5 、1922新学制【解析】 1922年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

这就是1922 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因其采用美国式中小学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该学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小学年限为6年,初中与高中分别为三年,其中中等教育是新学制的精髓。

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6 、白板说【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之上的。

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7 、班级上课制【解析】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必须一致。

班级上课制的主要特征:学生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考题固定;场所固定。

班级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突出地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间接性的认识、有领导的认识和教育性的认识,能在时间和精力都比较经济的条件下,比较全面地实现教学任务。

8 、榜样法【解析】榜样法是德育方法之一,主要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大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

运用榜样示范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9 、贝尔-- 兰卡斯特制【解析】贝尔一兰开斯特制又称导生制。

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创。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英国近代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师资匮乏的问题。

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monitor),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额可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

因此,它一度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英国风行三十余年,并流传到法、德、美、瑞士等国家。

但采用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因此,它最终被人们抛弃。

10 、测验【解析】测验是教育测量中使所要测量的属性、特征得以呈现的一个或一系列任务,其目的是使要测量的属性、特征呈现出来,便于使用与之配合的评定量表完成测量的赋值。

测验根据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类型:(1)根据施测方式不同分为:①纸笔测验;②口头测验;③表现性测验。

(2)根据测验分数解释的依据不同分为: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

(3)根据研究的需要与条件不同分为:①标准化测验;②自编测验。

11 、产婆术【解析】又称“问答法”、“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12 、成就动机】【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

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

避免失败的倾向是:(1)避免失败的动机,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2)失败的可能性;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

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13 、城市学校【解析】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而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也称基尔特学校)。

城市学校内部虽然在课程设置、教师成分、学习年限等方面各不相同,但与传统学校相比,城市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4 、创造性【解析】创造性是个体利用一定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与相应的人格特征整合的心理品质。

这种心理品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线形的,而是多维的,它包括与创造活动密切联系的认知品质、人格品质和适应性品质。

创造性表现于创造活动(过程)之中,其结果以“产品”为标志,其水平以产品的“价值”为标准。

15 、导生制【解析】贝尔一兰开斯特制又称导生制。

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创。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英国近代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师资匮乏的问题。

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monitor),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额可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

因此,它一度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英国风行三十余年,并流传到法、德、美、瑞士等国家。

但采用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因此,它最终被人们抛弃。

16 、道德情感【解析】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举止时所体验到的情感。

它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动力机制,也是一种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的力量。

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公正感、责任感、义务感、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等;从形式上看,它包括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感。

道德情感的作用主要有:可以激发、引导人的道德认识;使人乐于接受某种道德概念,而拒绝另一种道德概念;乐于接受某人的道德教育,不愿接受另一人的教育;调节、控制人的道德行为。

17 、道尔顿制【解析】道尔顿制是相对于班级授课制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产生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柏克赫司特女士于 1920 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进行的实验。

道尔顿制主张破除班级授课制,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订计划,自行学习;将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与实验仪器;废除课堂讲授,将学习内容制成分月作业大纲;学生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后,可以各自按兴趣自由支配时间,安排学习;教师只是作为各作业室的顾问;设置成绩记录表,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记录学习进度,速度快的可以提前更换公约,并缩短毕业年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