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温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洋溢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命的温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洋溢

在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是最富情趣和灵性的学科,“每一个词都布满历史的脚印和充盈生命的呼吸”,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生命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沟通的过程。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是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教师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在视界的冲突与融合中变得感觉强健,胸襟开阔,气象和平。

一、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教师的学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生命的成长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服务的意识,促进和完善学生的生命。要树立服务意识,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生命。那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广泛的吸取营养,只有足够的知能储备,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教师要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教育的因素,预想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推测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补充资料,例如,教具、挂图、课件等。第三,创设教学情景。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激活学生学习的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的手段,渲染教学氛围,使学生善学、爱学、乐学。第四,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过去的教学,

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第五、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有情感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赏识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快乐的需要等等,教师应善于洞察学生积极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给予他们关爱,呵护他们的生命。第六,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优秀学生的身上。所以,教师应以“母爱”的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精神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二、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中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开阔的思

想平台,让他们独立的思考、自主的选择;而不是将我们自己的思考结论灌输给学生,更不是把我们自己的选择强加该学生。若想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达不仅要有条理和清晰,而且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眼神交流、语调变换等。一位好的教师的声音应该是富于变化的,如高亢有力、充满激情、令人愉悦的。为了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既不要忽视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不要总教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好教师上课的方式不但轻松,而且富有激情。

三、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一个人的生命不是孤立的个体,它需要与外界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过去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弄得学生几乎不知道为谁而学。因为他们脱离了合作的环境,自己的智慧得不到同伴的赏识,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和

勇气。而合作实现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所以他们就会极力的表现自己,挖潜自己,把自己融于群体之中。一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是有限,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是无限的。合作就是发挥群体的优势,实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补,从而解决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越来越看重合作的功效。例如识字教学,让学生记住某个生字,学生就能在合作中,找出出几种识字方法(联想法、字谜法、组合法、比较法……)。阅读教学中,针对某一问题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口语交际中,扮演角色,表演情境,相互对话。作文教学中,不同角度的观察,发散学生的想象,不同的语言表达。这些教学的行为都是在合作中完成的,有了合作就有了生命的创造力。合作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树立进取精神。

四、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充满探究意识的课堂

由于受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思想的影响,教学中“质疑与探究”形同虚设。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一怕教学任务完不成,二怕学生乱了套,不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具有深度和开放性的问题。再加上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或者不到位,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不能自觉的发展学生思考策略,这样的课堂只能让人感觉“空洞的热闹”,而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愉悦,感受到智慧之花的尽情绽放。我们过去使用的教材,就是扼杀学生探究意识的最大杀手。语文教材充满

了政治宣传,剥夺人性的追求,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让现代的孩子理解起来是多么艰难,好象我们的教材再也找不到适合孩子口味的文章了。课后练习题的设计,大量词语、句式的训练,指向课文内容一看就知道的问题,学生还能有探究的欲望吗?《邱少云》一课,孩子对烈火中“一丝不动”的邱少云提出质疑,而教师却说那是时代英雄,孩子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呢?我们的教学始终还没有摆脱教

师的权威,教材的权威。学生的个性追求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扼杀了。树立生命的探究意识,必须改变的是教师的行为。教师不要再做保姆了,要做学生发现问题的引路人。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美国的教授上自然课,讲的蚯蚓。他没有先介绍蚯蚓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而是,把活生生的蚯蚓带到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发现。学生有的用眼睛看,有的用手摸,还有的用嘴尝。他们以不同的体验得出了蚯蚓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而关注的不是唯一的结果。学生生命的创造力就是在探究中得以提升的。

总之,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飘扬着“人”的旗帜的课堂。生命教育尽管不能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但它能大踏步的提升教育的品质。呵护生灵,呵护人的生命尊严,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关爱,多一点与人为善,多一点和谐温馨,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与期盼的,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去创造

适宜生命生长的环境和土壤,让生命教育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学校的上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