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精选5篇)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精选5篇)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梳理全文结构2、分组合作,品析课文经典语段3、自己写一段解说词并演示。
【教学创意】本文位于第三模块第四单元,属于科普文章。
这类文章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爱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且本课涉及大量的地理、物理等跨学科知识,若只就其知识而学,一来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任务,二来也不能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所以我选择了“解说词”这个切入点。
“解说词”是新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我希望以本课为载体,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解说词的特点,并能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出示课件1)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
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
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明确:这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解说词片段。
解说词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否也写出一篇漂亮的解说词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美国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宇宙的边疆》一文来了解解说词吧!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2)二、整体梳理1、昨天的交流课上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说说,作者介绍了宇宙中哪些对象?这些对象是按什么顺序解说的?(出示课件3)明确: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本文遵照的是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空间顺序。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语言技能目标:阅读、理解并精读课文;用简单英语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的形成及演化。
2.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宇宙起源、宇宙的组成,了解宇宙演化的历程,理解宇宙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了解天文学的常用专业术语。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本身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树立人类对宇宙的无限热爱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宇宙演化的历程和宇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天文学的专业术语的深度理解和应用,对宇宙起源的深度探究。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以图片、视频等视听性材料介绍宇宙的奇妙、广阔和神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结合团队进行合作探究,以课本为基础,进一步了解和探究天文学的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
3. 互动交流法:采用课内外交流、思想碰撞、研究探究小组等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丰富学生自身的认知,提高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流程第一部分:自然科学的发展1.自然科学的主流是什么?请描述天文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的研究方向及其联系。
2.了解人类通过何种途径认识宇宙?第二部分:宇宙的成因与演化1.理解星云假说和大爆炸模型,叙述宇宙诞生与演化过程。
2.理解宇宙的构成和宇宙演化的历程。
第三部分:天体特征和运动1.掌握天体基本的特征和运动状态。
2.研究天文学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第四部分:黑洞、暗物质、暗能量1.探究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
2. 了解黑洞研究现状,去探讨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前沿课题。
五、教学手段1. 课件:学习PPT,利用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直观表现,生动形象。
2. 公开课:邀请天文学教授或爱好者进行公开课,学生在直接听取专家教授和学者对天文学的讲解,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24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宇宙的边疆》中的主要概念和观点;(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宇宙和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勇气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宇宙的边疆》的主要概念和观点;2. 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5. 宇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课文《宇宙的边疆》的主要概念和观点;2. 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1. 课文《宇宙的边疆》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2.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3.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科学理论;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技术和工具。
五、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宇宙的边疆》,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主要概念和观点,分析并概括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2. 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现实生活中的宇宙现象,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4. 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星空、参观天文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本课的课题《宇宙的边疆》。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宇宙的边疆》,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宇宙的边疆》,解释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讨论课文中的观点是否合理,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抒情,了解作者所传递的思考(宇宙不但横无际涯、辽阔瑰丽,不但可以为人类所了解,而且,从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上说,人类的命运和宇宙息息相关,人类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领会作者对人类好奇心、探索意识和质疑精神的肯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教学方法】点拨法、提问法、讲解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没有解说词的《动物世界》,再加上解说词,让学生体会解说词的重要性。
二、新课学习第一步: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写好解说词的要点。
1.设置情境——假如要为宣传本校的纪录片配解说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解说词的特点。
问:你认为写好一篇解说词的关键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解说词要有明晰合理的解说顺序。
②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③解说要对解说对象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
2.说明顺序是一篇解说词解说效果的关键因素,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__的解说顺序。
(教师做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
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第二步: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希望学生可以领会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思考。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宇宙的边疆》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探讨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宇宙的边疆》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使用课外知识对作品中的科学概念进行理解和解读;3. 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比喻手法;2. 整合课外知识,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一些宇宙景观,并提问学生对宇宙的认知和想法。
Step 2:小组合作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宇宙的边疆》的片段进行阅读。
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讨论并总结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并准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Step 3: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总结和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Step 4: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各小组的总结,进一步讨论《宇宙的边疆》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 作品中描绘的宇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和联想?- 作者通过怎样的细节和描写来传递这些情感和联想?- 你认为《宇宙的边疆》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Step 5:深入探讨(15分钟)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外知识(如天文学、哲学等)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
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 作品中的“边疆”象征着什么?- 作者对于人类和宇宙的关系有何思考?- 作品中有哪些科学概念的启示和引申?Step 6:阅读策略指导(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并讲解一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如关键词标记、问题理解、上下文推理等。
然后,教师布置一篇相关的阅读材料,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Step 7:作业和反馈(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宇宙的边疆》的读后感。
并在下堂课上进行评价和反馈。
人教版《宇宙的边疆》教案设计
人教版《宇宙的边疆》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理解宇宙的边疆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1.2 教学内容宇宙的定义和组成宇宙的边疆的概念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宇宙的边疆的含义展示法: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图片和视频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宇宙边疆含义的探讨第二章:宇宙的起源2.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理解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宇宙的膨胀现象2.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和证实宇宙膨胀的观测和解释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大爆炸理论的证实实验法:进行宇宙膨胀的模拟实验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起源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大爆炸理论的探讨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宇宙膨胀实验的理解和分析第三章:恒星的诞生与死亡3.1 教学目标了解恒星的诞生和演化过程理解恒星死亡的原因和结果掌握恒星生命周期的特点3.2 教学内容恒星的诞生过程和条件恒星演化的阶段和类型恒星死亡的原因和结果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恒星的诞生和演化过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恒星死亡的原因和结果观察法:观察恒星的形成和死亡的过程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恒星诞生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恒星死亡原因和结果的探讨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恒星形成和死亡过程的观察和分析第四章:星系和宇宙的结构4.1 教学目标了解星系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掌握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特征4.2 教学内容星系的定义和分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特征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星系的定义和分类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观察法:观察宇宙的大尺度结构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星系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概念的探讨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察和分析第五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5.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理解不同探测手段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5.2 教学内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重要事件不同探测手段的原理和应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和发现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探测手段的应用展示法:展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和发现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探测手段应用的探讨展示报告:评估学生对人类对宇宙探索成果和发现的展示和分析第六章:黑洞和宇宙的奇异现象6.1 教学目标了解黑洞的定义和性质理解黑洞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掌握黑洞对宇宙的影响6.2 教学内容黑洞的定义和性质黑洞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黑洞对宇宙的影响和观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黑洞的定义和性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黑洞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观察法:观察黑洞的模拟和图像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黑洞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黑洞形成和演化过程的探讨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黑洞模拟和图像的观察和分析第七章: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7.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膨胀的证据和解释理解暗物质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关系7.2 教学内容宇宙膨胀的证据和解释暗物质的概念和性质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关系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膨胀的证据和解释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暗物质的概念和性质实验法:进行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模拟实验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膨胀证据和解释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暗物质概念和性质的探讨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宇宙膨胀和暗物质模拟实验的理解和分析第八章:多宇宙理论和大爆炸宇宙学8.1 教学目标了解多宇宙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大爆炸宇宙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多宇宙理论和大爆炸宇宙学的关系8.2 教学内容多宇宙理论的基本概念大爆炸宇宙学的基本原理多宇宙理论和大爆炸宇宙学的关系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宇宙理论的基本概念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大爆炸宇宙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法:比较多宇宙理论和大爆炸宇宙学的关系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多宇宙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大爆炸宇宙学基本原理的探讨比较报告:评估学生对多宇宙理论和大爆炸宇宙学关系的比较和分析第九章:宇宙的未来和人类的角色9.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理解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角色掌握宇宙的未来对人类的意义9.2 教学内容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角色宇宙的未来对人类的意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角色讨论法:讨论宇宙的未来对人类的意义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类在宇宙中地位和角色的探讨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宇宙未来对人类意义的讨论和分析第十章:总结与反思总结学习宇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反思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方法激发对宇宙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热情10.2 教学内容总结学习宇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反思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方法激发对宇宙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热情10.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宇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反思法:引导学生反思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方法展示法:展示对宇宙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热情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学习宇宙主要内容的掌握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宇宙探索重要性和方法的反思展示报告:评估学生对宇宙继续探索兴趣和热情的展示和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1 教学内容理解: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2024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2024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宇宙的边疆》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释有关宇宙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宇宙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天文科学素养。
(2)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责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宇宙的边疆》的主要内容,包括宇宙的定义、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结构等。
2. 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系、黑洞、暗物质等。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以及现代宇宙学的主要观点。
三、教学重点1.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 宇宙中的基本概念,如星系、黑洞、暗物质等。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成果。
四、教学难点1.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的科学解释。
2. 黑洞和暗物质的相关理论。
3. 宇宙探索的技术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起源和结构等知识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宇宙探索实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
4.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图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课题《宇宙的边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宇宙的定义、起源和结构等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系、黑洞、暗物质等,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成果。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宇宙探索实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嫦娥一号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
七、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中有关宇宙的其他文章,加深对宇宙的了解。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宇宙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
2.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宇宙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宇宙的了解和认识。
2.提问:你们对宇宙的边疆有什么样的想象?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深入解读1.分析课文结构,把握课文脉络。
2.着重讲解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定义、举例、比较、引用等。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问:你们对宇宙的边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二、课堂讲解1.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
三、写作训练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以“宇宙的边疆”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2.提醒学生关注宇宙科学,激发探索欲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问:你们对宇宙的边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二、课堂讲解1.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1.介绍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人类在宇宙探索中的责任和使命。
2.鼓励学生关注宇宙科学,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问:你们对宇宙的边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二、课堂讲解1.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宇宙的边疆》教案四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二、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2024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学科领域:高中语文年级:高一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宇宙的边疆》的基本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宇宙、生命等哲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宇宙的边疆》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2. 宇宙、生命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 对宇宙、生命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教学准备:1. 课文《宇宙的边疆》的打印稿。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生命等哲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宇宙的边疆》。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
三、课堂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宇宙、生命等哲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课文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 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宇宙、生命等哲学问题进行探讨。
2. 各组分享自己的探讨成果。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宇宙、生命等哲学问题的作文。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宇宙的边疆》范文模板语文教案
《宇宙的边疆》范文模板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宇宙的边疆》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实例和观点,分析宇宙的边疆的概念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和观点,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知识和自己的思考进行创作的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宇宙的边疆的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对课文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宇宙的边疆》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宇宙的边疆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课文中的实例和观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宇宙的边疆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宇宙的边疆》,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和观点。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宇宙的边疆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写作实践进行评价。
3.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宇宙的边疆》的文本。
2. 与宇宙的边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宇宙的边疆》,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宇宙的边疆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够运用课文知识和自己的思考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宇宙的边疆》的教案设计
《宇宙的边疆》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定义、结构和主要成分;(2)掌握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及成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宇宙的定义与结构(1)宇宙的定义:宇宙的概念、范围;(2)宇宙的结构: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3)宇宙的主要成分:物质、能量等。
2. 第二课时:宇宙的起源与发展(1)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背景辐射等;(2)宇宙的发展:宇宙膨胀、暗物质、暗能量等;(3)宇宙的演化:恒星诞生、死亡和星系形成。
3. 第三课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古代宇宙观:地心说、日心说等;(2)现代宇宙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3)探测手段: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引力波等。
4. 第四课时:我国的宇宙探索(1)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嫦娥一号等;(2)载人航天:神舟五号、天宫一号等;(3)深空探测: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等。
5. 第五课时:宇宙的边疆与未来(1)宇宙的边疆:宇宙的边界、宇宙膨胀等;(2)宇宙的未来:黑洞、宇宙大撕裂等;(3)人类的未来:太空移民、星际旅行等。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宇宙的边疆》;2. 多媒体课件:宇宙图片、视频、动画等;3. 网络资源:宇宙相关网站、学术论文等。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2. 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宇宙探索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分析能力。
《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必修三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宇宙的边疆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较为困难的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阅读理解、概念突破以及科学思维拓展,对这一教材进行详细讲解。
一、阅读理解宇宙的边疆是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历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阅读理解环节是理解文章的重要初步环节,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宇宙的边疆?宇宙的边疆是指宇宙的边缘或边界,包括宇宙的起源研究、宇宙的形态结构与演化规律研究、宇宙的极端环境探测等等。
2.文章讲述了哪些内容?文章通过介绍科学家如何利用 Hubble 望远镜来研究宇宙的边疆,探讨了宇宙起源的可能理论,以及大爆炸产生的若干问题。
同时,还介绍了人类对于宇宙边疆的几项极端环境探测。
3.文章的重点在哪里?文章的重点在于探讨宇宙起源的可能性及相关问题以及人类如何勘探宇宙的边疆。
因此,这部分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中宇宙的相关知识。
二、概念突破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关于宇宙的边疆的概念并进行突破。
1.宇宙边缘的意义在宇宙研究中,宇宙边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这代表了宇宙的尽头,是宇宙演化的极限,也可能是了解宇宙从何而来、到哪里去的窗口。
因此,研究宇宙边缘是探寻宇宙奥秘的非常必要的一部分。
2.宇宙起源的可能性宇宙起源是宇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文章介绍了两种可能性,即大爆炸理论和怪异物质理论。
大爆炸理论是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它认为宇宙在一瞬间由一个奇点(极度紧凑、密度无穷大的点)扩散而形成。
而怪异物质理论则认为宇宙的空间是由另外一种物质构成的。
3.探测宇宙边缘的技术手段文章介绍了通过利用不同的探测技术来掌握宇宙边缘的不同信息。
比如通过红移来推测宇宙的年龄,通过微波背景辐射来了解宇宙边界的形态等等。
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探测过程中按照不同探测器的特性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提高学生对宇宙的认识水平。
2.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
2. 宇宙的结构: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星系团、超星系团等。
3. 宇宙的特点:广阔、深邃、多样性、变化性等。
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天文望远镜、卫星、探测器、暗物质、暗能量等。
5. 宇宙的未来:黑洞、宇宙演化、宇宙终结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宇宙的知识体系。
2.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展示宇宙的美丽和神秘,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宇宙探索的意义和未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观察星空,进行天文观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宇宙的边疆》2. 多媒体课件:宇宙图片、视频、动画等。
3. 模型:恒星、行星、星系等模型。
4. 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宇宙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宇宙探索意义和未来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天文观测报告:检查学生进行天文观测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观测结果的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介绍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部分。
3. 讲解宇宙的结构:阐述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星系团、超星系团等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构建宇宙的知识框架。
4. 讲解宇宙的特点:分析宇宙的广阔、深邃、多样性、变化性等特点,使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刻的认识。
《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宇宙的边疆》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宇宙中的一些奇妙、神秘的现象,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于宇宙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暗物质、暗能量以及黑洞的定义和性质;2.了解宇宙中的一些奇妙现象及其科学解释;3. 学生能够运用重力公式计算黑洞质量,了解黑洞的运动以及引力透镜效应等;4.课堂氛围活跃,让学生通过小组教学合作学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我们周围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教学设计:第一节课:认识暗物质1.导入 - 通过日常生活小实验让学生认识空气的质量和重要性;2.引入 - 展示观测天文现象的视频及图片,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 商讨 - 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试图回答暗物质的定义和性质;4. 讨论 - 让学生就暗物质和其他物质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和发言,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暗物质的研究现状和科学相关知识;5.总结 - 通过案例分析暗物质的一些实例,总结本节课所学。
第二节课:了解暗能量1.导入 - 联想学生所熟悉的物理公式及概念,引出暗能量的概念;2.引入 - 以图表等方式展示暗能量与宇宙加速膨胀的不可分割关系;3.举例 - 让学生识别黑洞的简单情境,并解释暗能量的影响与4.分析 - 介绍暗能量在宇宙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并展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数学和观测证据;5.总结 - 引导学生概括暗能量与宇宙形成及演化的关系,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与宇宙的奥妙。
第三节课:探究黑洞1.导入 - 通过电影片段等方式展示黑洞的个别现象,激发学生对黑洞的兴趣;2.分析 - 介绍黑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质量、引力等;3.计算 - 讲授黑洞质量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计算;4.探究 - 以黑洞运动和引力透镜效应为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黑洞的运动和作用;5.联想 - 以科幻小说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黑洞和人类未来的关系和探险性质;6.总结 - 通过案例分析黑洞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黑洞的基本概念和物理特性。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宇宙的边疆
第13課宇宙的邊疆一、整體把握1.解說詞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著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
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但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在已經回到了我們的後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
從說明順序上看,本文採用了怎樣的順序?有哪些標誌性的語言?點讀作者是按照空間順序,由大尺度空間向小尺度空間推進介紹的。
第一部分(第1~7段),介紹宇宙並說明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
標誌性的語言——“我們隸屬于這些星雲,我們所見到的星雲離地球80億光年,處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8~10段),介紹星系(星系群、子星系、銀河系)。
標誌性的語言——“我們的旅程只到達地球上的天文學家所通稱的‘本星系群’”,“我們現在離地球200萬光年”。
第三部分(第11~14段),介紹恒星。
標誌性的語言——“現在,我們離地球4萬光年。
”第四部分(第15~16段),介紹太陽系和行星。
標誌性的語言——“我們現在已經回到了我們的後院——離地球1光年的地方。
”第五部分(第17~18段),回歸到人類的家園——地球。
標誌性的語言——“經過一番漫遊之後,我們終於回到了我們這個弱小的淺藍色星球。
”二、細部探微2.文中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它們的作用。
點撥①列數字,如:宇宙間有若干千億(1011)個星系。
每個星系平均由1 000億個恒星組成。
列數字可以使人們對事物的大小、數量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②作比較,如:一束光每秒鐘傳播18.6萬英里,約30萬公里,也就是7倍於地球的周長。
把光在每秒內通過的距離和地球周長作比較,使我們對光的速度有了具體可感的認識。
③打比方,如:我們心情激動,感歎不已,如同回憶起許久以前的一次懸崖失足那樣令人暈眩戰慄。
化抽象為形象,讓人如同真的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奧秘時的心情。
④舉例子,如:例如,在那裡有紅色行星——火星。
是為了說明在氣體行星及其冰凍衛星的內側就是充滿岩石的溫暖的內太陽系,讓人信服。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筛选出本文重要信息,,引发自己的思考。
3、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感知本文重要信息。
【难点】梳理、整合解说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银河系》短片(无声音,无画面,有声音有画面)让学生感知解说词的特点1解说。
学生谈观感。
明确知识要点。
激发学生兴趣,并对解说词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和特点有直观的感受。
课文重点内容的梳理,归纳。
解说词特点的整合。
释题:宇宙的边疆在哪里?宇宙的典型特点是什么?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
将文中文学性的语言抽去,读一段课文。
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情趣诗意。
要求学生任选取文中的一个图片,写一段解说词。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总结解说词的特点3对象听众。
学生书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课堂交流。
宇宙星系(距离我们80亿光年)、星系群、子星系(200万光年)银河系(4万光年)恒星。
太阳系(1光年)行星学生通过感受总结特点。
训练学生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说明的顺序由感性到理性,符合认知规律。
拓展练习欣赏采石风景照,试写解说词,符合解说词的特点学生写作,展示写作实践,能力拓展训练小结,布置作业【附板书设计】解说词的特点:1、解说拓展。
2、情趣诗意。
3、对象听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霍金提出的新论点,意味着哲学家现在不得不考虑时间有始无终的问题。这可能是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马丁·里斯教授说:“林德对他所称的永恒膨胀笃信不疑。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滋生新的大爆炸。林德提出的反对意见之一是,他认为霍金所说的起源大爆炸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发生一次大爆炸,那么就会引发无数次大爆炸。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霍金所关心的初始条件就会消失在比我们所能料想到的更深的宇宙史迷雾中。”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二、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
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他可能是仍然在世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5.【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3第14课《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宇宙膨胀问题已经让天文学家们着迷了17年之久。它会形成一个在扩张和崩溃之间实现临界平衡的宇宙吗?或者会形成一个具有“负曲线”和无限未来的宇宙吗?马丁·里斯教授说:“这正是林德以及霍金和图罗克试图要弄明白的问题。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得出不同的膨胀结果,使我们能够推导出最终统一的但是拥有负曲线的宇宙。霍金一图罗克论文中的新东西将证明,你也能够更自然地做到这一点。”
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再过数十亿年之后,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霍金在其最新写就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最近说:“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
另一方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然一声就诞生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空间和时间这两方面。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那么,存在着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吗?宇宙膨胀会终止吗?
(选自《大家知识随笔》,李绍明译,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示范教案】
宇宙的边疆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这两种论点都以名为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地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这种膨胀是一种反引力。但是这种论点认为,由于引力是负能量,所以这种反引力肯定代表正能量。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塌缩。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