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附答案)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 页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日,巡逻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男子行迹可疑。盘查时,该名男子目光闪躲、言语不

清。

经警方核查,该男子赖某明系网上通缉.(jí)要犯。

B.某位书痴,坚信读书有益,但迂腐不知变通。生活的道路本已走得磕磕绊绊,连年的科

举失利又重创.(chuāng)了他,终于神志不清、半疯半傻了。

C.《黄河大合唱》在人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论在哪里,响起这个弦律,都令人心潮

澎湃,而在音乐演出中,这首歌一般也是压轴.(zhóu)曲目

D.到山清水秀之地,看那粼粼.(líng)的湖面,赏那弱不经风的依依垂柳,再在如茵的草

地上

打个滚,和那憨态可鞠的小动物来个面面相觑,岂不快哉?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2-3 题。

所谓慎微,是指注重小事,于细微处自省自律。古今凡有作为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唐德宗时,陆贽官居宰相,他为官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更不用说是贿赂。【甲】唐德宗认为陆贽“清慎太过”,便给了他一道密谕,大意是:你对他人的馈赠一概..拒绝,“恐于事无益”,像马鞭、鞋靴之类小物件,“受亦无妨”。【乙】陆贽并没有“奉旨”受贿,在他看来,“鞭靴之贪”的念头可不能有——倘若受贿的口子一开,便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他清楚要遏制..贪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关口前移,把欲望扼杀在萌芽状态。陆贽这种慎微的律己态度,让后人肃.然起敬...。【丙】“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深切训

诫。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概

B.一发不可收

C.遏制

D.肃然起敬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你家里炒菜放盐多吗?资料显示,中国人吃得太咸了!目前我国成人平均每天盐摄入量

10.5 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的约6 克以下。

B.食盐是“百味之首”,好多菜都是无盐不起味。除了调味,盐还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胃酸的生成并增进食欲,维持生理机能方面不可或缺。

C.事实上,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启动了全国性减盐指南或行动。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

与健康所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王竹介绍,澳大利亚和英国部分地区的减盐行动已初见成效。

D.研究表明,减少食盐摄入具有明确的降血压效果。每人每天若能减少6 克盐,将使高

血压

患病率下降7%,脑中风的发病率减少24%。

5.请仿照示例,选取你所熟悉的果蔬,拟写你的“果蔬哲学”。(示例中的果蔬不可再次使用)(4 分)

示例:果蔬身上也有哲学,如莲藕:身处污浊的环境,不得不多留点心眼。卷心菜:做人得有涵养,做事得有层次。

(1)▲。(2)▲。

6.运用下列词语,描写一个场面。要求:运用多种感官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

修辞手法,不少于100 个字(5 分)

绚丽霓虹灯五光十色夜空

二、现代文阅读(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10 分)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王学泰

古人对文化持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自古以来,凡是儒家经籍以及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等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的纽带。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是把种族或宗教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的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性,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的生动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动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之心,自然会随之衰减。20 世纪从60 年代到70 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的社会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的“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传统文化更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了妖魔。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的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

“读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的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就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但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有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才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选自《人民日报》2008 年I0 月 6 日16 版,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作者所说的“敬畏之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指儒家经籍等文化著作中含有的敬重之心与尊重之心。

B.指对传统文化中的以“道”化众的文化的制造与传播。

C.指对精致、详密、完美的农业文化的“复旧”与再创造。

D.指文化重建中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尊重、敬畏与传承之心。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待文化的“文化至上”态度,除了尊重与敬畏之外,甚至将其神圣化。

B.儒家信徒从政立言,以“行道”为目标,就是要使人人得到文化的熏沐。

C.社会转型和革命震荡近百年,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D.文中的“敬畏之心”与朱熹所说的“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有很大差别。

9.根据本文,列举并分析传统文化在中国现当代遭遇的两种不被敬畏的行为。(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 题。(20 分)面是一生

最好的渴念葛永平

⑴这张照片,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秋,一个阳光亮眼的正午,父亲做了面,是用三样面做的:白面(麦子磨的面)、豆面(大豆磨的面)、粉面(玉米发酵后磨的面),擀成“三和面”。父亲说,好面啊,溜溜长。父亲捞了面,就坐在单位的食堂门口。过往的职工看着父亲碗里的面,心里就痒不住地翻出话来:葛师傅,吃面啊。父亲就应和道:是啊,吃面。我记得就是这样一种单纯的对话感染了我,我从屋子里取出相机,给父亲照下了这张吃面的照片。照片上的面很长,父亲以幸福的姿态跷着二郎腿,同时,我感到了麦穗里面的福气正朝着美好的生活鼓出来。

⑵吃面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解馋,就像南方人吃大米一样。北方人,几天不吃面便觉得心焦难耐。我最喜欢吃的面就是三和面,浆水菜哨子,捧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为人民服务”大海碗,坐在自家的土窑炕上,边吃面边听妈唠叨,“吃饱饱的,出门在外吃不上妈的手擀面了。”世界那么大,阳光那么好,成长是多么不开心的事啊。我那时虽然只有十几岁,自小常想长大事,长大是要离家的,家是爸妈在灶前扬眉与低首之间的一个幸福,在家的日子就是蒙着爸妈的开恩,想吃面,不动手一碗面来了。出门的人,就算一碗面在眼前,可那面里头再没有了爸妈的唠叨,再好吃的面都显得寡淡了。成长让一个人岁月静好尘埃落地,好么?也好也不好。成长,刀锋似的,瞬间削你到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