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种植基础》教学大纲一、依据及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对口升学高考要求,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特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有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植物生长的常见病害与虫害、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农事操作,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理解掌握种植基础的相关理论,能用理论技术去解释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同时也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同学奠定基础,以取得优异成绩升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

四、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植物生长常见病虫害的基本知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和途径。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初步具有对土壤质地的简易测定能力。

2. 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常用肥料的能力。

3. 具有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及综合防治的基本能力。

4. 能正确使用常用植保器械及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具有职业道德意识。

五、课时分配表六、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明确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种类及作用,了解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1、种植业的概念及特点。

2、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产量形成因素及产量的保护因素。

3、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劳动教育种植课程设计

劳动教育种植课程设计

劳动教育种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种植的步骤和要点。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和养护技巧,区分各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3. 学生掌握安全使用种植工具的方法,了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常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种植物的种植任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与协调能力,共同完成种植项目。

3. 学生能够对种植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2. 学生亲近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平衡。

3. 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树立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特点,结合劳动教育课程性质,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种植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教学要求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植物生长基础知识:- 植物的生命周期- 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常见农作物的生长特点2. 种植技能与方法:-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种植步骤及注意事项- 常见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3. 植物养护与管理:- 浇水、施肥、除草等日常养护- 病虫害防治方法- 植物生长观察与记录4. 环保与生态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 绿色种植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植物生长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种植技能与方法实践第三课时:植物养护与管理操作第四课时:环保与生态意识培养本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与课本章节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种植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口腔种植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口腔种植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的掌握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口腔种植学的历史和发展
2. 口腔种植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3. 口腔种植材料的分类和选择
4. 口腔种植术前评估与治疗规划
5. 口腔种植手术的常见技术和操作步骤
6. 口腔种植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7. 口腔种植修复与康复的考虑因素
8. 口腔种植学研究与进展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口腔种植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和临床操作,让学生掌握口腔种植术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步骤。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口腔种植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考核方式
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回答提问。

2. 成绩考核:通过课程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五、参考教材
1. 《口腔种植学导论》李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2. 《口腔种植学基础与临床实践》张华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
3. 《口腔种植学手术操作与临床技巧》王刚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
以上为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的完整版,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口腔种植学理论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初中种植课程安排计划教案

初中种植课程安排计划教案

初中种植课程安排计划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种植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种植基础知识2. 常见植物的种植方法3. 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和养护4. 植物的生长观察和记录5. 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资源:1. 种植场地和工具2. 植物种子和幼苗3. 种植手册和参考资料教学过程:第一阶段:种植基础知识(2课时)1.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讲解种植的基本技巧。

2. 参观种植场地,让学生了解种植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阶段:常见植物的种植方法(4课时)1. 讲解常见植物的种植方法,如农作物、花卉、蔬菜等。

2. 分组进行种植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第三阶段: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和养护(2课时)1. 讲解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和养护知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

2. 学生分组负责种植场地的管理和养护工作。

第四阶段:植物的生长观察和记录(4课时)1.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 分析植物生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光照、水分、养分等。

第五阶段:生态环境的保护(2课时)1. 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2. 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教学评价:1. 学生种植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种植成果。

2. 学生对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

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学生可以掌握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增强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同时,通过种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课程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农业种植、养殖培训” 培训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农业种植、养殖培训” 培训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农业种植、养殖培训”培训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1)培训目的:通过对学员进行农业种养殖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改变学员传统的种植、养殖知识,让学员掌握一技这长,使学员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中发挥作用。

让学员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与帮助。

增强学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生活的意识。

增强学员脱贫致富的信心。

(2)培训专业:农业种植、养殖培训(合格证培训)(3)培训时间:七天(或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4)培训对象:以从事食用菌、种植、养殖户、设施菜、经果林的辖区内有效户籍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非在校学生,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年龄为16至50周岁有转移就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

培训人数:每班不超过50人。

(5)培训地点:本项目采购人指定地点。

(6)培训方式:按照季节农时,产业、经济发展程度,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分类、分期进行集中培训。

(7)培训内容:各种农业科技知识,主要农作物(林果)高产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常用农机操作技术等的基本原理。

也可以根据种植养殖的需求品种进安排具体培训内容。

(8)暂定课程安排(课程表):①农作物种植培训(9)培训教材选择:根据具体培训要求和内容选择教材。

(10)教学方式:①紧密结合农业生产时节和农民生产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习能用,用能致富。

典型案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利用各种形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②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③利用多媒体、边讲边问答等直观的教学方式进行培训,④采取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学习。

⑤进行案例分析,加强学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11)组织实施①中标后组织项目负责老师到项目地开展一周的调查、走访工作,对有培训意向、符合培训条件的学员登记造册。

向上级主管领导上报培训信息,制定培训计划,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培训工作,。

②严格、认真地执行培训公示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帐登记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和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粮食作物栽培是种植类各专业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也可用于其他粮食作物生产者提高理论和生产技术水平。

本课程理论课学时120学时,实验实习240学时,学分20。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粮食作物栽培是一门综述粮食作物栽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

目的在于引导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掌握和了解粮食作物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课程突出栽培知识和技术,按照粮食作物的分类介绍品种类型、生长发育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栽培管理技术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本课程的学习者应具有一般的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作物栽培生产之中。

学习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增加学习者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和熟悉,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根据课程的需要,结合各地的生产情况,安排和组织生产实践、实验、参观、调查等活动。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一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各章中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一般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考,或仅占很小比例。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时分配各章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第一章水稻(20学时)第二章小麦(30学时)第三章玉米(30学时)第四章薯类作物(20学时)第五章豆类作物(10学时)第六章小杂粮(8学时)实验实习(240学时)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粮食作物生产的重要性第二节粮食作物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一、粮食作物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二、粮食作物的品质三、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第三节粮食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二、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对策教学要求:重点掌握:粮食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般掌握:作物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物品质及其影响因素;作物增产的途径;一般了解:粮食作物生产的重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共48h,理论讲授48h,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园艺植物栽培学着重阐述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包括园艺植物的种类与分类,生长发育规律、园艺植物的繁殖与育苗、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和种植制度、园艺植物的田间管理、设施园艺等原理于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重要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进行种植园的规划设计,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等,胜任农业科教、技术推广等部门工作。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园艺生产产业(园艺业)的内涵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园艺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及利用,掌握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掌握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及施工,能建立适应当地条件的种植制度,掌握园艺植物栽培技术,了解园艺植物的设施栽培技术。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以花、果和种子为最终产品的园艺植物的成花和座果机理;环境条件对园艺植物的影响;园艺植物的土肥水管理,特别是无土栽培、有机栽培和节水栽培植物的土肥水管理;园艺植物株形的培养与维护,特别是多年生植物的整形与修剪;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等。

教学难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以花、果和种子为最终产品的园艺植物的成花和座果机理;提高园艺植物产量、品质和栽培效益的关键栽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优化。

四、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第1章绪论2h第1节园艺的概念和产业特点1.1 园艺的概念及范畴1.2 园艺产品和产业特点第2节园艺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2.1 园艺产品的重要价值2.2 园艺生产的效益2.3 园艺与文化第3节园艺生产发展和生产现状3.1 园艺生产发展简史和我国园艺对世界的贡献3.2 我国园艺生产水平3.3 我国园艺发展成就、问题与机遇第4节园艺产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4.1 当前的热点4.2 未来的趋势本章重点:了解园艺、园艺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园艺生产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的质量。

为了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认识和掌握,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2. 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态需求3. 学习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4. 掌握病虫害防治的方法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决策能力三、教学内容1. 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a. 种子发芽和生长b. 茎叶生长和形态发育c. 开花和结实d. 结实后的营养转移和成熟e. 冬季休眠和春季复苏2. 农作物的生态需求a. 光照需求和光合作用b. 温度需求和温度适应性c. 湿度需求和水分调控d. 土壤要求和根系发育3. 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a. 肥料的种类和配比b. 施肥的时机和方法c.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d. 土壤酸碱度的调节4.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a. 病虫害防治的原则b.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c. 农作物抗病虫害的培育d. 农药的正确使用5. 实践操作和决策能力培养a. 农作物的播种和移栽技术b. 农作物的灌溉和排水技术c. 农村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d. 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决策思维和判断能力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座、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授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实际种植过程,进行操作演练,培养实际技能。

3. 群体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农田中实地考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笔试:通过闭卷考试,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编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能力和讨论能力。

4. 实地考察报告:根据学生实地考察的情况,要求学生撰写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现场情况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初中植物种植教案

初中植物种植教案

初中植物种植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掌握种植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 种植技巧3. 植物种植实践4. 观察记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颗健康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植物生长的了解。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土壤、水分、光照等。

2. 教师讲解种植技巧,如种子处理、种植深度、间距等。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颗种子和种植工具。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植物种植实践。

四、观察记录(10分钟)1. 学生观察种植的植物,记录生长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一、回顾(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种植实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

2.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植物养护,延长植物寿命。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颗植物。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植物养护实践。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种植技巧。

2. 学生能够进行植物种植实践,并正确进行观察记录。

3. 学生能够了解植物养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种植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种植养殖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种植养殖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一、培训名称: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二、培训目标:1. 提高学员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水平。

2. 帮助学员掌握现代农业管理知识。

3. 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

4. 促进学员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

三、培训对象:- 农村种植养殖户-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农村合作社成员- 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四、培训时间:- 短期培训:3-5天- 长期培训:1-3个月五、培训地点:-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科研机构六、培训内容:模块一:农业基础知识1. 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 农业政策法规解读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模块二:种植技术1. 作物种植基础知识2. 土壤管理技术3. 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4. 肥料施用与病虫害防治5.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6. 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模块三:养殖技术1. 畜禽养殖基础知识2. 畜禽饲料与营养3. 畜禽繁殖技术4. 畜禽疫病防控5. 畜禽舍建设与环境控制6. 畜禽产品加工与市场拓展模块四:农业经营管理1. 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2. 农产品市场分析3. 农业品牌建设4. 农业金融知识模块五:实践操作1. 田间实训2. 养殖场实训3. 农业新技术应用实训七、培训方式:1. 讲座教学2. 案例分析3. 田间实地教学4. 角色扮演5. 互动交流八、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2. 实践操作考核3. 期末考试4. 学员满意度调查九、培训师资:- 农业专家-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农业科研人员- 经验丰富的种植养殖户十、培训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籍- 农业技术光盘- 农业网站与数据库- 农业示范园区与生产基地---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模板,具体的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和师资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农学教学大纲

农学教学大纲

农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农学作为一门涉及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知识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农业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2. 熟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运营规范;3. 培养学生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农业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三、课程内容1. 农业基础知识-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 农业气象学2. 农业技术应用-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 农药与化肥的正确使用 - 病虫害防治技术3. 农业产业管理- 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规划4.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研方法与技巧 - 农作物新品种培育- 农业生产技术改进5. 农业实践技能- 农田种植操作技巧- 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 农业生产风险防范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课外考察等形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程论文:对某一农业问题进行研究,撰写学术性论文;3. 实践操作:参与农业实践项目,完成实践任务;4. 考试测评: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现代农业科学导论》参考书目:- 《农业生产技术手册》- 《农业管理与经营学》- 《农业科技创新与扩散》- 《农业产业经济学》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资深农业专家和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担当,旨在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多维度的农学教育。

八、结业证书学有余力的学生将获得由学校颁发的“农学教学大纲”结业证书,以表彰其在农学领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

#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种植学》教课纲领课程编号: S1011101合用专业:合用于农学专业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总学时:116学时教课时数:理论课学时数100 学时,实验课学时16 学时,实践课学时120 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主要解说作物种植学总论,侧重作物种植的理论基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控,拟订高产、优良、低耗的种植技术系统。

各论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兼备全面。

讲堂采纳启迪式,重点解说教材的重点、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种植的最新科技动向。

要修业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种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即掌握在必定的生态条件下,充足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生产资料,获得作物最优良量、最正确产量和最高效益的种植理论和技术。

2、地位和任务作物种植学是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它的任务,是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就和技术,说明各样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及其和生活条件的互相关系,综合研究农作物的种植理论和技术举措,实此刻作物高产、稳产、优良、低成本的目的。

3、整体要求经过该课程学习,要修业生初步掌握作物的器官建成,产量、质量形成的基本规律和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农艺举措的原理、效应等理论,初步具备制定大面积作物生产的技术举措,进行实质技术指导和从事作物种植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还设有实验课和田间教课实践课,以加深理解学习实验技术,将理论教课和实践教课相联合,丰富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服务。

4、和其余课程的关系本课程要求在修完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耕种学等课程后开设此课程。

5、订正的依照本纲领订正主要依照2003 年拟订的本科生教课计划进行。

二、教课纲领内容第一章作物种植学总论1、教课目标:总论详尽论述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特征、产量和质量的形成过程,作物种植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关系,目的使学生认识“作物—环境—举措”三者的辨证关系,全面认识作物种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使用科学。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种植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农林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主要内容有农业生产基础概论,土壤与肥料、农药、农业机械、农业工程、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工程,河北省农业资源与区划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并能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农事操作。

掌握一定的农业技能。

理解掌握农业生产的基础理论,能用理论技术去解释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农业及现代农业的概念及一般特点2.掌握土壤的性质及土壤类型3.掌握肥料种类特点及有效使用措施4.掌握农药的性能及使用5.掌握农业机械的构造及正确使用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主要包括土壤、肥料、农药、机械及农业工程等内容:1.土壤的性质及土壤类型。

2.肥料种类特点及有效使用措施。

3.农药的性能及使用。

4.农业机械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5.农业工程的模式。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即通过反复实践掌握农药、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常规操作要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农业生产基础概论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来与特点,认识农业生产基础这门课的重要意义。

理解并掌握农业的概念,本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生产的特点,可持续农业的概念、特性及生产技术,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教学内容§1—1 农业的概念、本质、地位及作用一、农业的概念及其本质二、农业在国民泾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2 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一、农业生产的本质二、农业生产的特点§1—3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一、现代农业的一般特点二、现代农业的发展三、现代农业的社会作用四、可持续农业第二章土壤教学要求: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专业课的基础。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的种植、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熟悉园林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理解园林植物的繁殖、生长和发育过程;- 掌握园林植物的育种、栽培和养护技术;-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2.1 课程内容- 园林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园林植物的繁殖方式及技术- 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园林植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园林植物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2.2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设36学时,具体学时安排如下:- 理论授课:30学时- 实验操作:6学时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3.1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和管理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讨论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 期末考核: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测试学生对园林植物栽培学的掌握程度。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4.1 教材-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程》-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手册》4.2 参考资料- 《园林植物学》-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分类与鉴定》五、教学团队和实验设施5.1 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资深园林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授课和指导实验操作。

5.2 实验设施学校园艺实验室配备有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栽培工具,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六、其他注意事项- 学生需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认真对待课程评价。

该大纲基于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合理的学时安排和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学中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一、作物栽培学的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作物栽培学是一门面向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是非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通过对作物栽培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先进实用的高产优质栽培理论和技术。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物生产现状2、作物的概念,指栽培植物中最主要的、最常见的、在大田里栽培的、种植规模较大的几十种植物。

全世界作物大约有90种,我国大约有50种。

3、作物的分类栽培学对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是按作物的用途,结合植物学系统,将作物分为三大部分,八大类别。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及饲料作物。

4、作物的产量①作物的产量概念:栽培农作物的目的是获取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农产品。

所谓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生育期间所生产和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叫做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是指做为栽培目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作物的经济产量是作物生物产量的一部分。

②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作物的产量(经济产量)可以分解为几个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的种类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也不相同。

例如,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平均粒重三个因素。

作物产量因素之间除了互相制约的一面以外,还有补偿的有力。

5、作物群体(1)作物群体的概念:作物群体是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群体是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

一种作物组成的个体群体是单作群体,两各或两种以上作物组成的个体群体是复合群体。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Crop Cultivation二、课程编号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制定栽培技术措施,以促进作物生产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及技术体系。

重点:是作物的分类方法及起源。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观察、调查及有关品质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五、作物栽培学与其它相关课程联系与分工作物栽培学与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这些课程的综合运用或“组装”,它是按照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体系,论述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和栽培技术,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六、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章序讲授时数实验时数讨论共计时数概论第一章11第二章222第三章24第四章44第五章22第六章11各论第一章10212第二章8210第三章66第四章66第五章88第六章8210第七章44第八章628第九章66第十章66总学时数801090七、教学内容要点作物栽培学教学内容包括概论、各论和实验3部分。

§1 概论主要内容:1.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学2.作物的起源、分布与分类3. 作物的生长发4.作物的产量与群体结构5.作物与环境6.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体系重点: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与群体结构,作物与环境,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与技术体系。

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学一、作物与作物生产的概念二、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三、作物生产概况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三、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作物栽培学发展一、我国古代作物栽培的主要成就二、新中国成立后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前景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二、作物的传播第二节作物的分布与种植业区划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二、作物分布的原理三、我国及内蒙古的种植业分区第三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的分类方法二、各类作物简述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重点:作物的生长与作物的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一、依据及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对口升学高考要求,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特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有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植物生长的常见病害与虫害、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农事操作,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理解掌握种植基础的相关理论,能用理论技术去解释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同时也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同学奠定基础,以取得优异成绩升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

四、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植物生长常见病虫害的基本知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和途径。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有对土壤质地的简易测定能力。

2. 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常用肥料的能力。

3. 具有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及综合防治的基本能力。

4. 能正确使用常用植保器械及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具有职业道德意识。

五、课时分配表
六、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明确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种类及作用,了解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
1、种植业的概念及特点。

2、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产量形成因素及产量的保护因素。

3、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关光照、温度、水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明确各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创造适宜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以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河北省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懂得不良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太阳辐射强度、降水、降水量、降水强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植物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的界限温度、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干热风、霜冻等概念。

2、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日照时间与引种,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3、温度的分类、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降水、大气湿度的基本知识,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5、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净化作物,河北省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不良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二章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
教学要求: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土壤知识是农林专业课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掌握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掌握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明确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了解河北省的土壤分布情况及主要土壤类型。

学会识别土壤类型,改良土壤,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土壤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岩石的风化作用、母质、土壤颗粒的粒级、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胶体、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耕性、土壤肥力因素、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土壤墒情等概念。

2、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农业土壤的土体构造。

3、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微生物及其作用。

4、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酸碱性与缓冲性、孔隙性,土壤结构与耕性。

5、土壤肥力因素、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

6、河北省的土壤分布情况及主要土壤类型。

第三章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植物的营养特性以及合理施肥基本原理,了解施肥的环节方法,了解肥料的概念及种类,能够识别生产中常用肥料及施用方法,掌握有机肥料和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特点,正确理解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意义,学会肥料混合的计算方法,懂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会析与解决当地有关肥料方面的实际生产问题。

教学内容:
1、植物的营养特性以及合理施肥基本原理。

2、施肥的环节与方法。

3、化学肥料的种类,碳酸氢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4、有机肥料的特点与作用,常用有机肥料种类及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意义。

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植物生长常见的病害与虫害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内部构造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各阶段发育特点,能够识别农业昆虫的重要类别,了解与昆虫发生有关的环境因素,掌握植物病害的种类、症状及诊断方法,了解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生物,了解侵染性病
害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
1、昆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内部构造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2、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各阶段发育特点,影响昆虫发生有关的环境因素。

3、主要农业昆虫目的识别特点。

4、植物病害的种类、症状及诊断方法,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生物。

5、侵染性病害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能够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了解病虫害预测预报内容和种类,掌握植物病虫害的各类防治技术,掌握农药的概念,了解生产上常用农药的种类和常用剂型,学会农药稀释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农药的性质、施用原则,预防农药中毒的方法,以及果园中常用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农药喷洒机械。

教学内容:
1、病虫害田间调查的方法和内容,了解病虫害预测预报相关知识。

2、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各项技术及具体防治方法的运用。

3、农药的概念,农药的种类和剂型,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

4、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七、教学建议
1.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是通过实物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让学生明确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环境与农业技术措施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增强学生对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本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名词术语繁多。

因此,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贴切,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分清主次,对于不易理解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必深究,留待今后继续学习时再探究。

3.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要尽量利用实物、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及实验来加强直观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八、考核评价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方式,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推荐教材
《种植基础》系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经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主编王文颇马素凤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